【莫运全】立足生本教育,展望生命课堂

合集下载

立足生活 放飞生命

立足生活 放飞生命


人” ,感受生命 的价值 ,本课 以生活案例开始了学生探 索
“ 生命价值” 之旅 。 二、 “ 以理服人” 。 运用哲学原理引领生命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中, 贯彻“ 生命 教育 ” 理念 , 不仅 要 以生活案例为依据 , 做到“ 以情感人” , 还要深入挖掘课 程 内容 , 寻找知识契合点 , 做到“ 以理服人 ” 。 “ 生命价值观”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人生价值观 的核心 内容 , 因此在《 价 值与价值观》 的教学 中, 教师应将 “ 生命 价值观 ” 融人人生 价值观教育 , 并作为重点突显 出来。挖掘课程 内容突显生 命教育 , 成为“ 生命教育” 理念实施 的核心与关键 。 本课教学的主要 内容包括 : 对人 的价值和对价值观导 向作用 的分析 。在对人的价值的分析 中, 人 的价值包括两 个部分 , 一是人通过 自己的活动 , 满足 了社会和他人 以及 自己的需要 ( 贡献 ) , 二是 自己也 获得相应 的劳动报酬 , 得 到社会对 自己价值 的承认 , 从而实现 了对 自我 的满足 ( 索 取) 。 人的价值首要 的就是人的生命的价值 , 人 只有拥有生 命, 并让生命更加精彩 , 将有 限的生命投入到无 限的为人 民、 为社会服务中去 , 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人生价值。因此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评价一个人 的价值 的大小 , 就看他为 社会 , 为人 民贡献了什么 , 对人生价值 的评价标准最根本 的就是个人对社会发展 和人类进步事业 的贡献 。 在对价值 观导 向作用 的分析 中,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 对 人生道路 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 教学 中通过两个 典型案例的对比 : 案例一 , 宁德市古 田县第五中学1 7 岁的 高一学生 因心理原因而上 吊自杀 ;案例二 , 9 0 后女孩雷庆 瑶身残志坚 、 敢 于与命运抗争 , 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 , 不 同的生命价值观 , 对人生道路 的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 作用 。因此 ,通过对价值与价值 观原理 的分析 , “ 以理服 人” , 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 的生命价值观。 三、 “ 以行育人” , 运用实践探究感悟生命价值 实践是认识的 目的和归宿 , 课堂教学要 以学生生活实 践为根本出发点与最终落脚点 。 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外实 践 中, 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 , 让学生真正在生 活实践 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在《 价值与价值观》 的教学 中, 设计 了一道课后探究题 : 观看影片《 隐形的翅膀》 去寻觅生 命的真谛 , 并思考 : 雷庆瑶对生命 的热爱 与追求 , 会给你怎 样的人生启示? 要求学生围绕“ 生命价值” 的主题开展研究 性学 习, 并将感悟写成一篇政治小论文。运用实践探究感 悟生命价值 , 这是对“ 生命教育’ 理念实施的拓展与升华 。 时值《 隐形的翅膀》 在宁德影院公映期间 , 学生纷纷入 场看这部电影 ,并在观看后组成 了几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 深入不同的典型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 ,感悟生命 的价值。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样态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样态

生命课堂的基本理念及实践样态[摘要] 生命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是课堂本来应有的面貌。

生命课堂的特征基本表现在课堂价值取向、课堂过程、师生关系上的“生命在场”。

生命课堂需要建立生命立场的逻辑起点,搭建生命视角的解释框架,重构课堂的精神维度,形成生命关怀的语言样态,呈现开放生成的教学过程,建立互助同行的“学习共同体”,完善课堂教学评价办法。

[关键词] 命课堂;生命教育;生命在场;教育当事人;学习共同体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生命教育研究和实验渐趋丰富,但其着力点尚需进一步明确。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原则和一种教育生态,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应该在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课堂。

生命课堂以贯彻生命教育理念和原则,呈现生命教育生态,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境界,促进师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鹄的,因而具有厚重的人文关怀品质和鲜活的教育学意义。

一、“生命在场”:生命课堂的基本特征所谓“生命课堂”,就是生命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就是“生命在场”的课堂。

在这样的课堂中,通过师生、生师、生生多向交往共进,系统知识得以生成,智慧和能力得以内化,身体在紧张与安适之间保持平衡,心理处于健康的阈值区间,灵性日臻丰富而非衰微,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展示智慧与发展能力、交融情意与养育人性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生意义得以实现与提升的场所。

这样的课堂不仅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准备,而且正成为师生当下的美好生活状态和未来共同的温馨回忆。

生命课堂所倡导的“生命在场”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大的方面。

(一)课堂价值取向的“生命在场”“生命在场”贯穿生命课堂的始终,这首先内蕴在课堂价值的取向上。

其一,以“生命在场”的视角规划整个课堂活动。

在这样的课堂中,书本知识被师生以生命发展的视角去审视和再创造,知识的授受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以生命的润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新接触的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的“坐标系”中予以重新建构和创造,形成属于个我的知识和能力,并积累丰富的生命体验。

浅谈构建生本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构建生本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构建生本课堂,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发布时间:2022-04-21T06:46:19.059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1月总第266期作者:杨玉凤[导读] 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使得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凸显。

生本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更好吸收数学知识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生本课堂也是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详细阐述了构建生本课堂的意义以及生本课堂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杨玉凤榆树市新立镇青顶中心小学校吉林长春130400摘要:教育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不断变革,“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贯彻使得学生主体性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凸显。

生本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更好吸收数学知识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生本课堂也是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保障。

为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详细阐述了构建生本课堂的意义以及生本课堂背景下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生本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以及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吸收知识、获得能力。

在当今新教育理念背景下,构建生本课堂满足了新课程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以生为本”是基于学生身心特征、认知规律等展开教学,从单纯教给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满足学生知识与能力同步提升。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兼具高逻辑性与抽象性的重要学科,构建数学教学生本课堂,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以生为本,构建生本课堂意义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

在教育教学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更加利于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发展。

生本课堂是区别于传统教学形式下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参与学习、小组共同合作、积极探究知识。

生本的课堂 生活的课堂 生命的课堂

生本的课堂 生活的课堂 生命的课堂

生本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听冯卫东老师讲座《“高效课堂”的“三”、“六”、“九”》有感东屏中心小学端义云8月17日下午,我们聆听了南通市教科所冯卫东老师的讲座《“高效课堂”的“三”、“六”、“九”》。

讲座中冯老师提出了三个理念即:“减负就是增效”、“警惕效率过剩”以及“风物长宜放眼量”,倡导生本的课堂,生本的教学,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归。

冯老师认为“高效课堂”不等于(知识呈现)“多多益善”的课堂,不等于“行云流水”的课堂,不等于“亢奋热烈”的课堂,不等于“立竿见影”的课堂,不等于“问题成堆”的课堂,不等于“圆圆满满”的课堂。

连续用六个不等于,委婉地指出了许多老师对“高效课堂”认识上的偏颇。

最后,冯老师提出了九条实践建议即:相互倾听,与“同学”结成同盟;激发思辨,让头脑掀起风暴;活用“变式”,借陡转瓦解定势;注重留白,为沉思预置空间;狠心洗课,用干练彰显风骨;启导自助,使人人成为首席;着力慢走,在途中品鉴风景;珍视错误,把事故演成故事;倡导批判,以求真晶化品质。

听完讲座,我不得不佩服冯老师敏锐的观察力。

在平时的课堂上,不都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在做看客吗?学生有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需求,但是,教师因为学生的表现不那么令人满意,不那么完美,因而不愿意给学生机会,或是不给足学生机会,学生先是不能说,逐渐变得不想说了。

孟子说:“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在耐心听取了教师的滔滔宏论之后,学生们更是一个个被吓得不敢说了。

教学是否有效在课堂上就无法验证了。

教师不肯放下自己的高大身段,事事包办代替,保姆式的教学让学生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

因此,我认为,高效的课堂首先是生本的课堂。

课堂是否有效,首先要看学生的进步。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一名教师只占有这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

然而,并不能因为教师只占课堂主体的几十分之一而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教师应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种子,而不是只能用于一时的救灾粮。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

生命课堂基本理念及构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课堂教育应该体现怎样的价值功效,生命课堂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能否带来新的变化,这些都是教育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旨在讨论生命课堂的内涵意义,以及开展生命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措施一、生命课堂的内涵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过,“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就在于生命本身”。

人们不能放弃生命的核心意义去寻找生活。

所谓的生命课堂,就是要关注教育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生命课堂讲求对生命的感悟力,是一种体验、一种价值观、一种思维方式。

生命课堂要求我们通过感染课堂中每一位学生,来释放出生命美丽动人的色彩真正意义上的生命课堂,是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开展有意义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展现出一个生命化的,人文化的课堂二、构建生命课堂的途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进行生命课堂的构建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其他地区的做法。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都较早的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台湾还成立了“生命教育推广中心”以促进生命教育的推广。

2010年,郑州九中也在进行生命课堂建设时,开设了《快乐成长心理学》、《哲学与人生》等生命课程1.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要创造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确立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

在生命课堂中,生命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题。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关注生命的发展。

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尊重学生的成长特征,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懂得自我选择的权利。

让整个课堂都是活泼的、动态的,才能更深层次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产生愉悦的积极体验,从而推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一个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生命课堂上进行生命体验,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去体验。

以“信任试验”为主体,首先组织班级学生讨论自己是否可以信任别人,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是否会碰到不信任对方的时候。

接下来,用眼罩将一名学生的眼睛蒙住,让该生站在讲桌上,其他的同学拉着手站在讲桌下面,蒙住眼睛的同学向后自然躺倒坠落,被其他同学接住。

生命为本,生活为源,生态为场

生命为本,生活为源,生态为场

生命为本,生活为源,生态为场作者:吴国锋来源:《江苏教育》2010年第20期从卢老师课堂设计修改后的教学效果来看,执教者只是在传统基础上几个环节上适度开放。

施教过程中,教师收放有度,开合自如,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和体验伴随的成功喜悦弥漫整个教室、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教学目标的达成轻松自然。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心态给观察课堂的老师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如何让课堂回归原生态,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呢?这堂课教学的背影昭示我们三点:生命为本、生活为源、生态为场。

由此,就课堂教学伦理,提出来与诸位同仁商榷。

生命为本思维的火花往往来自于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即时对话。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

教学过程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

课堂围绕问题生成许多非“标准答案”,需要思维碰撞,需要交流,需要启发和引导。

这些想法和活动来自生命的原生态。

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

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剥夺了学生的思考和表达,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人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正因为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把学生推到前台。

让课堂在学生的主体活动下问题变得设而不设,给学生预留了充分的自由生成空间。

综观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教师的生本意识较强,注重学生活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这就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

教学目标达成的途径和过程,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思维、智慧的投入。

学生固有的知识、智慧和学习内驱力不仅是教育的一般性资源,更是基础性资源。

语文教学没有理由忽视甚至无视最重要的学习资源的存在。

而只关注教材等因素。

面对文本,机械性地解读,往往失却课堂生态应有的色彩和活力。

活出教师生命的课堂,是课堂精彩的生命

活出教师生命的课堂,是课堂精彩的生命

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教师生命价值与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才能上得精彩。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

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在课堂里的活泼生命的样子。

让自身的生命与课堂相互挽留《教育家》:在《活在课堂里》的序言中,您写道:“教师的使命,在课堂。

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

”在您看来,“活出自己的课堂,也在课堂里活出自己的生命”的关键是什么?李政涛:关键是建立“连接”,即建立起教师自身生命与课堂之间的有机关联。

哲学家牟宗三曾在《生命的学问》里追忆了其一生所学过的很多门学问: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但一门门学科先后从生命中流逝,最终“烟消云散”,唯独哲学留了下来。

之所以哲学能够留下来,在于哲学进入了他生命的内核,在生命的深处扎下根来,成为“生命的学问”。

同理,教师的生命几乎每天都在课堂上度过,如何让自身的生命与课堂相活出教师生命的课堂,是课堂精彩的生命文 | 李香玉 乔东互挽留、彼此留存,是一个与每位教师相关的大问题。

追索这一问题的根本目的,无非是一节节课上完后,课堂留了下来,留在了生命之中,生命也留在了课堂上。

课堂成为每位教师独一无二的“我”之生命,是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努力过、奋斗过,因而活过的痕迹与见证。

《教育家》:您提出,活在课堂里,首要的任务是明晰理想课堂的标准。

刚进入岗位的年轻教师应该关注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课堂标准?现实中,教师的关注点是否存在一些偏差?李政涛: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关注学生。

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伙伴。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生共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同时没有学生的成长,也难有教师的成长。

关注学生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从关注学生走向研究学生,把对学生的关注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研究,这是“研究型教师”的根本内涵。

初中物理教学与三生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与三生教育

记载 : 我国宋代学 者沈括 的成就一他最早记载 了
磁偏 角 , 比西方 哥伦 布早 40多年 , 0 等等 。
3在 教 学 中对 学 生进 行 三 生 教 育
改变 过去 陈 旧的教 法 和手段 , 顺应 教改 大潮 , 把学 生放 进教 学 主体 中去 , 用 “ 采 探究 式 学 习” 的
习 了 电学 、 学 , 声 能解 释雷 电 的形成 及先 看见 闪 电
的学生共 同完成 的小 孔成像实验 , 并记 录在 《 墨
经》 一书 中 , 世界 上最 早 关 于 光 的 直 线 传 播 的 是
后 听到 雷声 的原 因 ; 习 了热学 , 回答 为什 么海 学 能
边及 大森 林 里一 年 四季气 候 宜人 , 为什 么 当 今 国 家推 行退 耕还 林 的政 策 ; 习 了磁 和能 , 学 回答 为什 么在 一 定 条 件下 , 某处 江 边 、 边 、 塘 边 的 岩石 湖 池
都要用 电。有 关 电的知识就要通过 学习物理得 来 。有关物 理 知识 在 生 活 中 的应用 , 在人 教 版 初
中物 理教 材 中有 很多 章节 。 比如 : 的利用 、 声 生活 中的透镜 、 活用 电常识 、 生 电动机 、 广播 、 电视 和移
动通 信 、 度 与社 会 生活 、 单 机械 、 密 简 浮力 的利用
1 从教 材 着 手对 学 生进 行 三 生 教 育
11 初 中物理 教学 中渗透 生命 观和安 全教 育 .在 开 展安 全教育 的基 础和 目的就 是生 命观 的教 育 。要 以学 生 了解 和认 识 生 命 的 现 象 、 培养 珍 惜 生命 、 热爱生 命 的情感 为基 础 , 能更好 地进 行保 才
行为, 培养了安全意识, 从而有效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 学好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 。 对学 生的生存 能 力会 有很 大 的帮助 。 学生通过 学 习物理 学 可以 了解 许 多 自然现 象 . 而 改 变 自己 从

教育走向生本-------生本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生本激扬生命

教育走向生本-------生本激扬生命全国生本教育研修班体会奇台四中物理组:叶淑娟生本教育--------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发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

学生不再被看做是一个需要管教,需告诉的被教育者,而是有强烈学习本能的生命体。

改变教师思维方式,改变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开放动态,轻松,平等的教学中,享受文化盛宴,碰创思想火花,享受成功喜悦。

生本教育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起指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会的不讲,小组讨论会的不讲,在课堂上老师起点拨,指导作用。

教师要相信学生,赞美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甚至“有困难,找学生”。

教师从无休止“说教”“唠叨”解放出来。

让学生尝试做自己的主人,学生对老师心生感激与热爱,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健康,亲密。

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是自由讨论。

一个学生只要言之有理,会因该获得教师与同学尊重,赞赏。

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一节生本教育的研讨课。

《压强》第一节教学思考。

学校:奇台四中年级:初三科目:物理教师:叶淑娟课题:分两节课,第一课与第二节课教学目的方法不同教学目的:《压力和压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学生解答压力的定义,单位,方向。

2,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3,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压强的定义,单位,公式。

教学方法和步骤:1,全班分成28组,确立小组长,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学习,互相讨论,提出问题,探究实验。

问题在课堂中展示,解答。

时间大约20分。

2,教师答疑解惑,把课堂中难点起指导作用,把选好的例题展示,让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展示,时间大约10分。

3,学生自评,测试,反馈。

10分。

老师要学养蜂人,把学生带到有花蜜的地方,其它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就好了。

所以,我们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探究,去思考。

只有关注学生、读懂教材,才能使课堂迸发出生命。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

课堂向真而行润泽生命成长作者:骆殿兵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2021年第10期真是善和美的前提和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学校的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精心筛选情境案例,精准设计学科问题,精當策划学习活动,将教学内容情境化、问题化,促进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呈现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情境作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桥梁,是实现价值引领的载体。

创设情境就是构建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情感、生命相接的过程。

学生是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认识世界的,教学的出发点不是课本,不是抽象的知识,而是学生身体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的相互作用。

因此,教学要通过呈现真实生活、创造有“我”之境、让人立在课中央,使情境成为学生的“思维发生处、知识形成处、能力成长处、情感涵育处”。

这样,学生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亲历者、见证者,在真实情境中聚焦真问题,解决真困惑,获得真成长。

淮安市开明中学刘媛媛老师在执教“不同身份有不同责任”这一内容时,借助本土资源呈现真实情境,达成“知行意的和谐统一”,实现学生的道德成长。

刘老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思路重新建构了教材内容,以“责任”为主线,围绕“知责、明责、担责”三方面内容设计了三个递进式模块:“幸福家庭之子女篇”“活力校园之学生篇”“和谐社会之公民篇”。

课始,刘老师播放感动邳州180万人的最美乡村教师郁雪群宣传片,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和感悟“责任”的内涵。

接下来进入“幸福家庭之子女篇”模块,师生合演的情景剧《拍卖前夜的争吵》,展现了母子间的矛盾冲突。

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争吵的原因,并尝试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

“活力校园之学生篇”模块,学生通过角色模拟,体悟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增强了对他人、对集体的责任意识。

“和谐社会之公民篇”模块,教师以故事讲述和图片展示的形式介绍了郁雪群老师的故事和她的“向日葵”读书点情况。

构建“生命化”课堂让生物课“活”起来

构建“生命化”课堂让生物课“活”起来
的课堂 教学 , 我发现学生 的学 习兴趣有 了较 大的提 高 。
任何美感 , 缺乏生命力 。试想 , 如此 教学 , 如 何让学 生热 爱生物这 门学科 ?如何爱上 生物课 堂?在 我看来 , 这不 是生物课 , 而是 “ 死物” 课 。那 么 , 如何让 生 物课 堂 “ 活” 起来 呢?
长 的 目的。我 经 常根据 班 级学 生 的学情 提 出合适 的问
学校所规定 的功课 就会 被作 为一 种礼 物 来接 受 。 ” 由于 生物学科在 大多数 地区的高考试 题 中 占分 比例较少 , 与 物理 、 化学有一定 的差距 , 学校 领导不 够重 视 , 学生 更不 重视 , 导致 学生 对生 物课 的学 习兴趣 不高 , 这 给生 物教 学带来 了很 大的困难 。因此 , 提 高学生 学 习生物 的兴趣 是激活生物课 堂的关键 。 我是一名从事 普通高 中生 物教学 的教 育工作者 , 学
个个 重点 让学 生课 后背 , 这样 机械 的 、 枯 燥 的教学 没有 校的教 学设 备极 为有 限 , 大部 分学 生来 自农 村 , 他们 接 触 自然 较多 , 对 自然 的体 会也 比较 深刻 , 但是 不能很 好
地与生物学联 系起 来 。这就要 求 在不 加重 学生 学 习负 担的情 况下 , 课 堂 教学要 充分 发挥 学生 的主体 作用 , 引 导他们 利用 已学 的知识解决 遇到 的生物 问题 , 提高他 们 的学 习兴趣 。如我在课堂上 做 了以下 几个方 面 的尝试 : 第一 , 以问题 激活课 堂 ; 第二 , 带学 生做游 戏 ; 第三 , 指 导 学生做 实验 ; 第 四, 将 学 习 向课 外 延伸 。通过 灵 活多 变
学 生 的 大部 分 学 习 时 间 是 在 课 堂 中度 过 的 。 因 此 ,

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动有效

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动有效

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生动有效作者:莫满春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7年第9期莫满春摘要:生物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但如今它却处于尴尬的地位。

虽然生物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学生的眼中这是个“小科”。

大部分学校都认为生物这门学科是一门“副科”,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给予该学科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定位很迷茫,缺乏学习兴趣。

如何才能使学生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已经成为现今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生动有效;措施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11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经指出:“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是充分地考虑教学原则、方法和现代教学的特征,实现教学系统的内外统一。

”为了有效地实现这一标准,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一、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素质首先,教师应当了解自己的学生,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思考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尊重学生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尊重,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向成熟的阶段,所以教育工作不能是单纯地传授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

然而,教师良好的品格会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另外,大多高中生是因为喜欢哪个教师,才进而喜欢上哪门课,学生常常会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将对教师的尊敬和喜爱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

最后,教师的本职工作便是传授知识,自身没有丰富的知识又如何传授他人知识,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强大,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又如何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呢?所以,在这个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年代,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学识,接受最新最前沿的教育理解,提高自身的素质。

立足学生成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立足学生成才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 2 ) 体验 生命 。 生活是一种经历 , 生命充满着体验。 每一种生
现 的各种 过激行为也常 见诸 于荧屏报 端 , 打架 、 群殴 、 自杀 、 杀 物都要经历从 出生 、 生长发育到成 熟 、 再到衰老死亡 的过程 。每 人 ……一件件血 的教训 , 无不让人扼 腕痛惜 , 更 引起 人们 的反 个人在这个过程 中都会有 自己的感受 、 体验和故事。 ①直面出生
思, 学生为什么如此漠视生命?笔者认 为 , 这与学生健康 的情感 的艰难。有这样 的一个 电视节 目: 一个 9岁的孩子 , 因为和老师 态度的缺失 , 尤其 是正确 的生命 观的缺失有关 , 生命 教育走 进 发生矛盾在外流浪三年 。主持人问小孩 : “ 这 i年 中你最想谁?”
校园已迫在眉睫 。生物学科 的研究对象是生命 现象及其活动规 孩子 回答说是 “ 母亲” 。 因为有一件事给孩 子留下 了深刻的印象。 律, 因此 , 在 生物学教学 中 , 渗透生命教育是每位生物学 教师义 家里 的猫产仔 , 妈妈要他来帮忙 , 把小猫 拽出来 , 小猫 的身子被 不 容辞 的责任 , 让 学生认识生命 的价值和意义 , 体 验生命 的可 扯 出来后 , 头还 留在母猫 的体 内 , 难产 , 当时妈妈很有感触 地说 贵, 懂得珍惜生命 , 有利于学生成才 。 二、 生命教 育的内涵
了一句 : “ 当初妈妈生你 的时候 也这 么难 !” 如果我们在解答学
生提 出的 : “ 我是从 哪里来 ” 的问题时 , 或者 学习 “ 分娩 ” 的知识
1 9 6 8年美 国学者杰 ・ 唐纳 ・ 华特士在加州创建 “ 阿南达村 ” 时, 播放顺产或难产的全过程 , 这种画面能带给学生极大 的视觉
包 括对 生命 的关 注 , 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 的培养 和生命 素质 和 不易。 在学 习“ 受精和胚胎发 育” 时, 可 以通过“ 领养蛋宝宝 , 呵护

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语文课堂
余洪展
【期刊名称】《师道·教研》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一、创设民主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被人尊重是每个人在人生各阶段所不可缺少和无法替代的基本心理要求,人的生存和成长,首先需要从自尊的源泉中汲取力量。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尊重差异,崇善个性,这样师生和谐,教学和谐,课堂才会精彩。

特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高度尊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天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对学生合理的学习行为多鼓励和肯定。

如在教学《毛泽东的少年时代》时,有学生针对毛泽东“罢课”和“公开反对父亲”,提出“毛泽东小时候这样‘顽劣’我们能否提倡?”又如在教学《木兰诗》中有学生针对“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语,
【总页数】1页(P106)
【作者】余洪展
【作者单位】平远县长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生为本,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2.以生为本,构建灵动语文课堂——以《小石潭记》为例浅淡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以生为本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
力4.浅谈以生为本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活力5.以生为本,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生为本,构建生态高效数学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生态高效数学课堂

以生为本,构建生态高效数学课堂
莫冬梅
【期刊名称】《数学大世界(小学一二年级版)》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坚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尊重学生,创造和谐氛围,引导学生自学预习,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构建学生的学练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各种语言、多种方式激励评价,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快乐与自豪,以饱满的热情和充足的自信投入学习中,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构建生态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总页数】1页(P60)
【作者】莫冬梅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生为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去括号》教学设计及反思
2.以生为本,构建生态课堂——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构建谈
3.以生为本,构建生态课堂——高中化学生态课堂构建谈
4.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数学课堂
5.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生态课堂——例谈江苏牛津版小学英语5B第九单元的课文教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历史课堂充满阳光
李建娥
【期刊名称】《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实践方式,其核心思想是要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这种“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即为生本教育。

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生本教育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基石,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李建娥
【作者单位】湖北十堰市郧县茶店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2
【相关文献】
1.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生本教育实验情况介绍 [J], 生本教育研究课题组
2.以生本教育激扬生命让生物课堂充满快乐 [J], 吴丽芝
3.让初中历史课堂充满阳光——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J], 王红;
4.以生本激扬生命让教育充满阳光西宁市劳动路小学 [J], ;
5.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生本教育思想内涵探析 [J], 柴军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本课堂,活力四射

生本课堂,活力四射

生本课堂,活力四射
谭锦潜
【期刊名称】《师道·教研》
【年(卷),期】2018(000)003
【摘要】教育要回归本真,就要尊重学生,把学习主动性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问题中成长。

生本课堂就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轻松、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滋养下,绽放出自信、阳光、鲜活的笑脸,透射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总页数】1页(P176)
【作者】谭锦潜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吉祥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如何让生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语文生本课堂案例分析
2.把市场的活力激发出来让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且活力四射——李克强总理两会记者会释放重磅经济信号
3.微观主体活力四射,中国经济底气十足
4."画"静为动,让阅读教学活力四射
5.“画”静为动,让阅读教学活力四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生本教育,展望生命课堂——国培研修总结2014国培数学班富川三小莫运全2014年对我来说,无疑是事业与学业双丰收的一年。

今年7月,我通过公开竞聘考入富川三小,10月份,学校领导便派我这个“新教师”参加贺州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广西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数学班为期3个月的培训。

对于领导的关心与栽培,我深感荣幸、激动,报到之前就暗自对自己说,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与鞭策,是为了能让我更快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课堂教育与管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负重托。

走进国培,我认识了贺州市三县两区的31位一线骨干教师、贺州学院及来自各地的专家导师,他们的理论学识、人格魅力、职业观念、专业能力等,都让我打心底佩服。

他们对我学习、生活上的热忱帮助,特别是赵取花、李辉老师及苏世群等共营小组成员对我的帮助,令我感激并铭记于心。

国培期间,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每天都在感动、感悟、感谢中得到充实。

临别时,不禁让我感叹:国培学习就仿佛是“山中无岁月,谷里有乾坤”的真实写照。

时光匆匆,不使虚度,这次国培,令我收获了人生经历中一笔不菲的精神财富!感谢国培!让我明白了自己的渺小,仿佛“井底之蛙”。

是的,专业理念的落后与固化、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不足,都限制了我的专业发展。

感谢国培!让我全面接受新知识与新理念的洗礼,让我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一丝明悟,让我在重复别人的迷失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是的,我必须改变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发展自己的能力,逐渐走上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真正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美的创造者、爱的践行者”。

这次国培,令我的教学能力在理论中得到升华,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可以说是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现在就国培中感悟最深的几个方面做如下总结:一、立足生本教育,转变教师理念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打破了以往认为教材和老师为主体的本本教育及师本教育,教育运行机制以贯之的师本模式封闭了学生自我发展的意识,钳制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生本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好的同学更进一步提升,弱的同学被积极带动,从而使整个班级良好均衡地发展。

这是我们在奋斗过程中,始终不渝追求的最后结果。

我们要始终坚信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

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合作起来,加强师生沟通、家校沟通,共同创造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4个基本理念:“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国培开班第一课,黎琼锋教授就为我们解读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让我们了解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涵盖的13个领域下的60项基本要求。

逐一对照这些细化了的要求,学习与转变的紧迫感仍记忆犹新。

以前,我们也认真备课、上课了,可是仍有部分学生学不懂,作业错,教学效果不理想。

我们习惯指责学生不认真听讲,却很少反思我们的各项教学环节。

我们钻研教材时是否弄清了教材的编排意图,懂得了如何整合教学资源?教学思路与设计是以学生为主吗?教学活动中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了人人参与?教学评价是否恰当且有针对性?教学中是否给予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是否注意了适时引导与点拨?作业与练习设计是否有弹性与层次性?……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很多很多,只有对症下药,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升,才能逐渐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简而言之,立足生本教育,转变教师理念,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二、理念转变以师德为先,尊重主体“鱼就是鱼”教师育人,当以师德为先。

教师要融通为人之德和为师之德,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怎样看待教育公平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决定了我们教书的心态。

往往一个人心态的好坏,决定了事业的成功与失败。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有独立思维的人,我们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我们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学会尊重、关爱、信任、赏识和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中沐浴着爱与宽容,让他们看到自己无限的潜能,帮助他们把稚嫩的梦想化作实际的成功。

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李欧•李奥尼曾写过一则童话故事《鱼就是鱼》,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解读想当然地等同于学生的理解,因为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自己的经验背景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理解的,而且,必须承认: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对于学生,教师应该多一些理解,因为“鱼就是鱼”;教师应该多一些尊重,为了“鱼就是鱼”;教师应该多一些引领,基于“鱼就是鱼”。

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既然学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是课堂学习知识的主人,那么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以讲代学”是不妥当的,明显将学生摆在了被动学习的位置。

因而,国培中的专家都提倡“先学后教”。

这样既让学生独立思考,又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最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基础知识,同时在教师的点拨中渗透数学基本思想,在多层次的练习中形成数学基本技能。

而这一切,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举例来说,我们钻研教材时除了要分析所教内容在全册教材甚至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与作用外,更要考虑学生怎么学的问题。

在备课时,我们进行预设要注意“换位思考”,怎么教不妨说成怎么导。

课堂生成瞬息万变,教师得学会倾听,从中发现学生们有价值的观点并加以引导,创造一种学术交流的氛围。

在设计与组织各项探究活动时,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给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并注意引导与评价。

练习与作业就更不用说了,让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同时,有选择地自主获得拓展与提升。

因此,在设计时还得以学生为中心,精心地进行挑选,让每个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吃饱”。

此外,教师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发言而评,不能笼统地表扬“你真棒”、“你说的很好”等等,“棒”在哪?“好”在哪?你得说出个一二三,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吧!学生之间的评价大体也要如此,评价才显得有意义。

特别的,当学生答错时,教师的评价不可以“笨死了”或呵斥取代。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可以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教师,不可以不察。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和谐课堂的基础在聆听教学专家的示范课和影子学校跟班学习期间,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效果总是差强人意。

一节课下来,教师忙着维持纪律,强调要坐好,学习不能开小差,处理学生的各种摩擦,督促个别学生完成练习……这样的情景,历历在目,感觉就是一个字——累!是得反思自己啊!为什么人家的课堂是那么轻松、愉快、有序、和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注意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那么,教师要培养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比如说,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小组合作、勤记笔记、反思总结、认真书写、细心检查、能疑善问、珍惜时间、认真观察、动手操作等习惯。

有了这些好习惯做基础,和谐课堂将不是一句空话。

至少,教师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好课堂40分钟,而不是反反复复得强调纪律啊、卫生啊、安全啊;学生也不会总是遭到教师提醒啊、批评啊。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除了班级约定、共同监督与提醒、及时肯定与强化好习惯之外,在纠正不良习惯的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后果。

至于其他具体的、有效的方法,还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实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抓起,从接班的那一刻开始抓起。

良好的学习习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一生。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我看习惯一样能决定成败。

好的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五、把握数学学科特点,注意课堂教学策略经过培训,大家都知道小学数学包括四大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对于新教材的新特点,李辉老师为我们作了较详细、系统的讲解,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学生要从具体的事物过渡到半抽象、抽象的概念,再应用到具体的情境与数中;高年级学生也需要直观演示,但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与推导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

中年级则是过渡阶段,特别需要引导。

由于数学知识体系有着其严谨的逻辑性,故而需要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此外,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及其内部的自身运动,因此,还要指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那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课呢?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特点自不必说,怎样创设情境、怎样组织合作探究学习、怎样评价学生行为等环节都要围绕激发“兴趣”去展开,这就需要注意运用到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

比如说,杨莉玲老师提到的动静转换策略、黄世忠老师提出的“鲶鱼策略”等。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此外,针对不同的课型,在教学上也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

比如教学概念,可以用对比、类比构建概念,也可以运用反例或变式构建概念,还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多层次、分阶段构建概念。

又如练习课注重巩固与应用,以形成技能技巧和发展思维为目的;复习课则是注重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以自主梳理为主,以查缺补漏、夯实“双基”、提高能力为主要目的。

六、学会沟通与合作,集思广益抓好教学质量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指的是再能干的人都需要有朋友的帮助,才能取得成功。

教师要抓好教学质量,埋头苦干、闭门造车显然是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的。

学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或学生的事。

教师得学会沟通与合作,集思广益才能抓好教学质量。

那么,和谁沟通?和谁合作?又应该如何沟通与合作呢?课堂上,我们与学生沟通、合作;课堂外,我们与学生、家长、同事沟通、合作。

无论沟通与合作,我们都要有诚意,都要善于倾听对方的观点与建议。

只有放下“架子”,学会弯下腰或蹲下来与学生交流,真心关爱学生,你才能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方法。

只有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家校之间互相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与在家表现,共同制定帮助学生改正不良习惯的方案,共同督促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教育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与巩固。

只有经常与同事交流,借鉴他人经验或方法,你才不会生出“江郎才尽”的感叹,你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而所有的沟通与合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活泼、健康、主动地发展,也是为了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化的发展。

学会沟通与合作,我们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集体的力量,往往令事半而功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