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2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2篇Lecture not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tan gles and squares《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2、篇章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篇章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稿教材分析: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
(教科书58—60页)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设计 人教新课标

教案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有什么特征?2. 探究新知- 分组合作,每组发一张长方形和一张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征。
- 各小组汇报观察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巩固练习- 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符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4. 拓展提高- 提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吗?为什么?-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给予引导和总结。
5.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 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描述它们的特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数学一等奖说课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数学一等奖说课稿教材分析: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第五册第6单元的第1个教学内容。
(教科书58—60页)2、教材先让学生在教师或类似的生活场所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
再引导学生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然后再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比较,体会相互间的联系,揭示长方形的长、宽及正方形的边长等概念。
3、教材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的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本课时知识归纳起来是: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会判断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名称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它们的特征。
难点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教室里找长方形.(课的开始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教室、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让学生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第二环节:自主探究,发现特征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对它们边和角的已有的认识.各有几条边?几个角?(若有生说到关于直角,应充分肯定,并借这话引出下一环节)活动一:研究长方形的特征通过摆长方形,观察长方形,提出猜想:你觉得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征?边还有什么特征?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手中的长方形验证自己的猜想,组织交流。
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探求长方形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猜想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在让学生想办法证实自己的想法,在知识探究是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掌握,更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1.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7.1.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两种图形。
2. 探究新知(1)长方形的特征①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板,观察并交流长方形的特征。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的特征。
③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①请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板,观察并交流正方形的特征。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正方形的特征。
③师生共同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巩固练习利用课件出示不同类型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题目,让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同学分享。
五、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交流、操作,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描述图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是学生在学习几何图形时需要理解的一个重要概念。
正方形作为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所有特征都符合长方形的定义,但又具有独特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的细节,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图形分类和层次关系,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两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人教版)今天是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课时,我们将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这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26页至第28页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我准备了一些实物模型,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以及一些测量工具,如尺子和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然后提问学生们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这个导入,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等。
我会用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特征。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们计算它的面积或者周长。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完成。
这些练习题会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们巩固和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5. 小组讨论:我会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他们可以在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剪下来,看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
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重要性。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篇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审核人:__审批人:__编制单位: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篇教案的编写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育技术设备,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通过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重点难点〗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的纸,剪刀,直尺,一副三角板。
〖情景导入〗1.出示几个多边形,问:这几个是什么图形?你们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2.再出示几个四边形,问:有四条边和四个角的图形就一定是长方形吗?追问:为什么这几张图不是长方形呢?3.揭示:看来大家在判别长方形时有一些特殊的标准,你们认为长方形还有什么特点?〖进行新课〗1.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件演示长方形,它的长依次缩短,依次让学生判断它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
2.出示例2。
(1)长方形的特征。
小组合作动手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如量一量四条边的长,用三角板比一比它的四个角等活动。
汇报交流,教师随着板书: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特征。
依照长方形的探索方法,小组合作。
板书:四条边都相等3.对比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小组合作交流。
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都有四个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
第二题注意让学生用长方形纸动手剪一个正方形,边剪边思考为什么这样剪。
2.同桌合作用两副三角板,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3.每位同学用纸剪出一个正方形,试着把这个正方形折成相同的两部分。
〖课堂小结〗提问: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说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几点: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课后作业〗教材练习十七第2、4、6、7题第2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直角相同点:都有四个直角不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而长方形只是对边相等《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

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进一步感悟认识图形的学习方法,增强空间观念,提升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长方形及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在我们的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到处都能见到。
(出示教室场景图)你能很快找出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交流时,课件相应地显示学生说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之后,完整地显示图中能看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揭示课题: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现由具体实物抽象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中的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由表及里,自主探究1、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的数量。
谈话:(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看起来给你怎样的感觉?引导:这种感觉实际上是由它们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要研究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一般可以从组成这个图形的边和角来考虑。
每个人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说一说它们是几边形?有几个角?【设计意图】教师的设问颇具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感受,意在激活学生经验层面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教案在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面图形,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不同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它们。
一、长方形长方形是一种四边形,有四条和四个顶点。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能够得出长方形的一个明显特征:它的两侧边长不同。
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一条较长的边和一条较短的边。
除此之外,长方形还有哪些特征呢?1.对角线相等长方形的对角线是连接两个相对顶点的线段。
这两条对角线是相等的,即有相同的长度。
这个特征很好理解,因为它是由长方形的定义产生的。
2.一组相对边平行长方形的两组相对边各自平行。
也就是说,长方形的左右两条边平行,上下两条边也平行。
这个特征与平行四边形是一样的。
3.内角和为360度这个特征是由长方形的四条边和四个顶点所决定的。
长方形有四个内角,每个内角都小于180度。
因此,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小于720度的,而且是一个固定的数值,为360度。
二、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内角也相等,都是90度。
除此之外,正方形还有哪些特征?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的两侧边长不同,而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而正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90度。
因此,可以得出以下正方形的特征:1.四条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
这个特征也是正方形的定义之一。
2.内角为直角,每个内角都是90度我们上面已经提到了这一点。
正方形的内角都是90度,因此它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正方形的对角线是相等的,这点与长方形相同。
另一个特征是,正方形的两组对角线互相垂直。
4.内切圆和外接圆相等正方形的内切圆和外接圆都是相等的。
其中,内切圆是正方形内部与四条边相切的圆形,而外接圆则是正方形四个顶点处相切的圆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1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
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探究特征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猜测特征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直尺,三角板。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物,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形成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3. 活动一: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的特征: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计算题:让学生计算给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 应用题: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知识。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较好,但对周长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在活动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注重层次性,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差异化设计。
4.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联系的重要步骤。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教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形的特征: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掌握正方形作为长方形的特殊形式,其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能够识别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长方形和正方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事物?”比如我们的课本、桌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奥秘。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方法,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另外,在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疑问。这可能是因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关注不够,或者讲解不够详细。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人教新课标(2023秋)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简单准确地定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特征及其差异;
2. 培养学生形式感的兴趣和审美判断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分辨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教学内容: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实例,用图形展示。
2. 任务完成:
① 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给出一组长方形、正方形实例,进行观察和比较。
3. 提高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图形相互区分时,可以使用怎样的方法?
4. 实践应用:
5. 深化学习:
为巩固学生所学的内容,老师现在安排学生互动比赛,比赛内容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活用长方形、正方形差异性寻找,对有趣的实例编制有趣的对比文章。
四、教学重点
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从下面的小任务中进行延伸:
1. 学生在写作之前可以先画出不同格局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写作时也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形状特征。
2. 学生可以在周边环境中,继续运用所学,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并逐渐能够准确的分辨。
3. 学生可以从文学、艺术、设计等领域的长方形、正方形样本,挑选感兴趣主题进行创作。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校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校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面图形”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以及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经验。
但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图形的分类和归纳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特征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实物模型、PPT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画有各种图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桌子、门、窗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形状,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两种图形的形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 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 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补充完善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性质的认识。
4.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的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等方面,评价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过程中的表现。
2. 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物的窗户、地板砖等。
2. 鼓励学生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数学教案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教学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直尺、圆规、三角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二、探究长方形的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圆规画出长方形的对角线。
2. 观察对角线的长度和长方形四个角的大小。
三、探究正方形的特征(10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正方形的对角线。
2. 观察对角线的长度和正方形四个角的大小。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哪种形状。
2. 学生独立完成判断,教师给予反馈。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在巩固练习环节,我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拓展环节,我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下次教学中需要改进。
六、实践操作:制作长方形和正方形模型(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制作模型,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活动过程:1. 教师分发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纸片以及剪刀、胶水等制作工具。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剪裁并折叠纸片,制作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
3.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模型的特征,如对角线的长度、角度等。
4. 学生完成制作后,将自己的模型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简要说明制作过程中的发现。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认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
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数学教案
教材分析:
1、本节主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打好铺垫。
2、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学生能在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
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且对特征有所感悟,因此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常见物体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再让学生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活动,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辨析、沟通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看了这些美丽的画片,你有何感想?发现了什么?
2、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是什么呢?(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2、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的面的特征,体会“形”和“体”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学会辨别。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板书课题(二)认一认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拿出几个长方体,并用手摸摸各个面。
(2)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记在心里。
(3)教师在黑板上画长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
(1)拿出几个正方体,把其中的一个面对着学生,让学生观察。
(2)教师在黑板上画正方形。
指名回答,这些都是什么图形?(3)师指出:像这种形状的图形是正方形(板书:正方形)(三)辨一辨出示例1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什么图形。
(指名学生说说是怎样认识的)(四)巩固拓展1、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找出教室里相应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教材P29的课堂活动的第1题。
3、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完成教材练习六的第1题。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四、教学结束:布置学生课下做练习六第8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篇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①、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②、知道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相邻间的进率。
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渗透猜想实验验证总结的数学学习方法,为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情感目标①、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大胆猜想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②、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面积计算公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感悟,因此首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再组织引导每一个学生功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过程,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打好铺垫。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能力目标: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学情分析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兴趣知识与经验的需求,设计教学,突破难点。
学生在一年级已初步直观认识过长方形、正方形,并且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所感悟,因此首先通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正方形、长方形,再组织引导每一个学生通过对正方形、长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等操作过程,验证并进一步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2.体现合作竞争的教学思想,培养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学过程1、谈话:今天我们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esson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ctangle and Squar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教材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这两种图形的特征,为后面学习长、正方形的周长、面积以及立体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
2、经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发展空间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欣赏图形美,培养爱护鸟类、保护环境等环保意识。
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 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合作、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主获取新知,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策略设计: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
”根据这一理念,我认为教学中,教师的着眼点,不应只是规律性结论的呈现,而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为此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美丽的鸟巢”导入新课,通过猜测、操作、分析、比较等方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的特征,并应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
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点击鼠标。
小朋友们,小鸟的“家”漂亮吗?看到它们这么漂亮的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鸟巢是怎样做的?它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今天我们重点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帖)
设计意图: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由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导
入新课,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为后面的合作探索与深化理解巧设“孕伏”。
第二环节:分组合作探究特征
本环节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猜测特征
我是这样进行的:(老师手指课件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小朋友们,我们大胆的来猜想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什么样的特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大家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下面就要通过我们的动手操作来进行验证。
这里更多体现了课堂的生成,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成了课堂的主人,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第二层次:探究特征
首先研究长方形的特征:大家的桌子上有长方形纸片、直尺、三角板、小棒等学具。
听清要求:利用这些学具,动脑筋,想办法,找一找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角有什么特征,一会儿要在全班交流你们组是怎样发现这些特征的。
学生分组学习结束后,全班进行交流。
有的小组通过测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有的小组是通过对折的方法发现的;有的小组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发现长方形的四个
角都是直角。
在此基础上,再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特征。
(演示课件)
最后教师板书特征: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贴在黑板上)
接下来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利用手中的学具,运用各种方法看一看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学生在分组合作、全班交流后,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教师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贴在黑板上)
在这个层次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比较、总结特征,预设与生成交替出现,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第三个层次:比较特征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长、正方形的异同,然后全班进行总结,教师用韦恩图表示出长、正方形的关系。
(画图)有对比才有鉴别,本层次的设计就是想通过比较长、正方形的异同,让学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避免思维产生混乱。
到此,新授已经结束,师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指着黑板比划一下)然后对开始的猜想进行判断。
本课的第三个环节实际应用解决问题
练习的设计紧扣重点,由易到难,形式多样,让不同层
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
第一个练习: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出其它两条边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用小棒摆长方形、正方形
每个同学都有长短不同的小棒若干根,两人一组,选择合适的小棒分别摆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要说清这样摆的理由。
在这里学生有可能摆出平行四边形、菱形,那么让学生说明为什么不是长、正方形,怎样才能变成长、正方形。
第三个练习:给出一张长方形纸片,让学生想办法变成最大的正方形。
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最后一个环节:全课总结
以学生谈感受的方式,评价本节课的收获、体验,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感受数学的魅力。
创新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观:课堂不仅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以改以往那种老师提前考虑周密,单等学生按照老师设计路线走的教学模式。
课堂需要预设,没在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但仅有预设是不够的,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本节课恰好体现了预设与生成二者的互补关系。
新课伊始,老师大胆的让学生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不怕学生离题万里,也不怕学生早就知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和展示自己的已知,不论对错都给以细心呵护,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了生成课堂的生命活力。
接着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学具、用品,让学生潜心研究大家的猜测。
在学生遇到困难的地方稍加点拨,对学生的新奇发现预以肯定,体现了教师对教材、学生、课堂的精心钻研。
整个课堂孩子――这群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随机性。
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发现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般特征,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鲜知识,而我还走着探究特征--应用特征的老路,显得有点预设过多。
本节课在预设时,可以在一些环节上做一调整,例如:猜测特征时,把学生的猜测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证明自认为正确的特征,去说服别人;在证明猜测的同时及时总结新的发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
使教与学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生成性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智慧。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