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及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最深爱的地方——深圳

深圳市,别称鹏城,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是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曾创造过著名的“深圳速度”,被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及展示改革开放成果的窗口。深圳特区建立以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业从无到有,迅猛发展,成为深圳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一、自然人文地理状况

(一)自然地理状况

深圳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居东经113°46′至114°37′和北纬22°27′至22°52′之间[1],地处广东省中南沿海地区,珠江入海口之东偏北,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与惠州市接壤;西及西南面连结伶仃洋和珠江口,与珠海、澳门隔水相望;南边的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的新界相连,北部与东莞市为邻。梧桐山为深圳最高峰,海拔943.7米,其他山峰有笔架山、莲花山等。

深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深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短冬,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3.0℃,全市平均年降雨量为1966.4毫米,淡水资源总量为19.3亿立方米。市域内分布着许多有大、小河流,但径流量普遍较小,积水能力差,天然淡水资源有限,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属缺水城市。深圳境内河流分别归属东江、海湾和珠江水系,深圳河、新洲河为流经市区的主要河流。

(二)人文地理状况

1.经济发展

深圳与上海、北京和广州一同被视为中国的一线城市,经济总量紧随上述三地,长期位居全国第四,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2013年深圳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500.2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美元,为国内大中城市第一名。经济以金融、高新技术、物流及房地产等为支柱产业,位于市中心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中国的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是中国公司、企业的重要融资平台。

2.文化建设

深圳虽然是一座只有30年的年轻城市,但文化发展速度快。1981年至2000年,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陆续建成;包括《特区经济》在内的各种杂志也相继创刊。2003年,政府提出“文化立市”战略,建设“两城一都一基地”,即:钢琴之城、图

书馆之城、设计之都及动漫基地。2004年11月18日至11月22日,首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行。2008年11月19日,深圳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第六个、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称号[2]。深圳每年还设有“读书月”,是政府专门为公众读书活动而设立的节庆,参与人数众多,主要内容有“读书论坛”、“阅读与藏书推荐书目”、“中外经典诗朗诵”等。2007年,深圳宣布向市民永久免费开放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在内的所有公共文化设施,这在中国城市中还属首次。

由于地处广九铁路中枢位置同时又受到省港两地文化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之后其他北方省份人口的进入成就了深圳的文化多样性。深圳文化在微观上呈现多样性,在宏观上呈现南、北两个文化体系的争持。由于深圳特区在千禧年以前经济上主要依赖香港,而90年代中后期之后香港的影响力降低而来自内地的影响力增强,所以文化上也呈现出北方文化逐渐转强的情况。同时,由于深圳要走国际化的路线加上临近的国际都市香港的影响,所以深圳在混杂中国南北文化的同时,也较内地西化。民间的文化发展有其活力和特色,在布吉街道自发形成“大芬油画村”,原先的自然村落每逢节庆都自发举行别具特色的活动,各地的饮食文化在深圳都有立足之地并不时引起潮流交替。在深圳的东北、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几个地区人士比较多,文化上也有所影响。

3.语言

深圳原本是一个拥有客家和广府两大族群的典型岭南都市。改革开放以来又有大量潮汕人迁入,因此在深圳,岭南三大民系齐聚。深圳的主要语言是普通话。深圳本地方言粤语和客家话虽然通行,但远没有普通话普及,许多在深圳生活了多年的市民仍不会说粤语和客家话。全国各地的方言都可以在深圳找到生存的土壤,只是空间相对较小,仅在老乡圈子里通行。

(三)溯源

考古资料显示,深圳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3],人类活动历史超过67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献显示,深圳的郡县史超过1700年;历史沉淀下来的南头城和东部南澳的大鹏城遗迹也都逾600年;客家人的移民史也有300多年。

深圳在明朝初年隶属东莞县,1573年于南头设立县治,取名新安,喻意“革新鼎安、转危为安”,辖今深圳和香港。清康熙元年,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郑成功军队接触,下达

海禁政策及迁界令,禁止居民出海,对新安县影响极大,人口减少,田地荒废,新安县一度再次并入东莞县。康熙八年(1669年),新安县界由东莞划回,县治恢复。

1914年,全国省市名称统查后,为避免与河南省新安县同名,广东的“新安县”改名为“宝安县”。抗日战争期间,县治曾迁至东莞县石马镇。1945年日本投降后,宝安县府由东莞迁回南头。1949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宝安县南头。1953年,宝安县政府考虑到深圳墟连接广九铁路,交通便利,便将宝安县城从南头搬到深圳墟。

二、旅游发展

深圳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来此观光度假休闲。深圳旅游业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旅游业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食、住、行、娱、购六要素配备齐全。各种档次的宾馆酒店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旅客需求;旅行社机构齐全,网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具有地方特色、自然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体系对海内外游客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一)旅游开发程度及资源

1.自然景观优美

深圳市环境生态良好,全市园林绿化总面积、公共绿地面积和防护林带面积分别达2万公顷、2700公顷和2000公顷,城市总绿化率为45%,有“花园城市”之称。此外全市的大小山峰、山岭及海岸分布着大面积自然生长的林地、灌木,如梧桐山、大南山及东部海滨地带等,这些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高,其中梧桐山草木茂盛,最高峰900余米,节假日登山游客亦众多。市区南部的深圳湾畔有中国最小的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也是深圳被评为优质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深圳全市分布着大量公园等休憩场所,主要有深圳湾公园、中心公园、莲花山公园、荔枝公园、东湖公园、园博园等。其中中心公园号称800米绿化带,园博园被称为“五星级”公园。

大梅沙、小梅沙、海洋世界以及大鹏半岛等也是深圳东部地区的重要旅游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还将大鹏半岛评为“中国最美的八大海岸线”。

2.拥有一大批知名、主题突出的现代人文景点和古老悠久的历史景点

沙头角的“中英街”、明斯克航母军事主题游览区、东部华侨城是深圳东部地区的重要旅游区,其中华侨城旅游区是中国首批最5A级旅游景区,包括世界之窗、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和欢乐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