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课、细胞一、填空:1、有些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例如(草履虫)。
2、不同生物体的细胞的形状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生物,其不同部位的细胞也是有(区别)的。
二、.判断: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细胞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
( )2、动物体和人体细胞形状,大小相同。
( )3、细胞有生长、繁殖、变化、衰老、死亡的过程。
( ) 4、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3、动植物和人的身体会从小到大,直至衰老、死亡,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答:细胞不断生长、繁殖,衰老和死亡造成的。
2、我从哪里来一、判断。
1.受精卵大约三周后长成为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2.一般情况下,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大约待5个月()3.胚胎长成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的时候,各种器官就已经形成()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说一下自己是从那里来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一个细胞开始的,当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受精卵就形成了。
它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来到妈妈温暖、舒适的子宫里,靠吸引妈妈身体里的营养慢慢地长大。
大约3周后,它长成一个有脑和脊椎骨的胚胎;再过六周左右,胚胎就长大一个有模有样的胎儿,各种器官都已形成。
胎儿在黑暗的子宫里待大约9个月,就准备呱呱坠地了。
4 、我像谁一、、判断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因为有遗传,生物后代的形态特征一定与父母一样。
()3、因为遗传和变异共同作用,所以生物的后代虽然大部分和父母相似,但是还会出现一些不同。
()二、收集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遗传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变异的: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一树之果有苦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
一猪生九子,一窝十个相。
第5课让身体热起来一、填空:1 人体消耗能量的途径是(运动)、(工作), (学习), (娱乐).人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3.让身体热起来的运动有( ) ( ) ( ) ( ) 4.让身体热起来的食物有( ) ( ) ( ) ( ) 5.人体获得能量来源有(糖类),(脂肪类),(蛋白质)。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自学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哟!习题巩固易错专练一、填空题1.四季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一些动物会在不同的季节,比如北极狐;一些动物会用的方式过冬,比如刺猬。
2.小科进一步研究地球公转,发现规律如图:当地球围绕太阳转到位置时,地处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最高。
当地球从位置B运行到位置D的过程中,正午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会变。
3.一年之中正午时分同一座高楼在太阳下:夏季影子,冬季影子,春秋两季影子。
4. 提出了“日心说”,提出了“地心说”。
5.地球转动时,地轴始终指向星。
地轴倾斜角度大约是23度,如果它的倾斜角度再大些,可导致和现象发生的范围更大。
6.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填“颜色”或“形状”)表示海陆分布情况。
将吸管穿过橙子,使橙子绕吸管转动可以模拟地球(填“自转”或“公转”)。
二、判断题7.在模拟帆船在球体和平面上航行实验时,“开船者”要快速的使船航行。
( )8.公鸡每天按时打鸣,是受太阳自转的影响。
( )9.现代科学家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也是错误的,所以他不值得尊敬。
( )10.地球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
( ) 11.同样是中午12时,6月22日和12月22日学校篮球架在阳光下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 )12.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时,北半球迎来了炎热的夏季。
( ) 13.植物大都是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结果。
( )三、选择题14.关于“实验中的地球仪摆放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竖直指向正上方B.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水平指向“太阳”C.地球仪的自转轴始终倾斜指向北极星15.探秘学习小组用自制好的地球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如图),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自转,同时公转D.无法判断16.弟弟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关于地球和地球的运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心说”提出者是托勒密,他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B.“日心说”提出者是哥白尼,他认为地球在运动,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C.在科学研究中,只要是科学家提出的观点,我们都应该相信17.如果图中“•”代表乌鲁木齐,“▲”代表昆明,“■”代表天津,则从图上所示位置可知,()先迎来黎明。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姓名:班别:分数:一.填空题·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整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4.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等·5.硫酸铜溶液是()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6.根据( )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8.铁生锈是()和()共同作用的结果·二.选择题·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不发生变化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海边C.干燥的高原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A.形态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 没有什么变化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A.黑色B.紫红色C.蓝色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A.水B.空气C.细菌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红色B.蓝色C.没有变化1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1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1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A.口腔中含有糖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11.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12.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13.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14.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5.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1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四.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①冰融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⑨木材燃烧⑩酱油拌饭⑾书法创作⑿柠檬汽水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五.科学探究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物质变化伴随的现象特点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变化水结成冰状态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铁丝来回弯折状态改变沙和豆子混合基本不变在米饭上滴碘酒改变颜色产生了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气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2.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有点生锈铁锈多了铁锈更多了油菜盘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盐水盘子水变红色铁钉生锈铁锈多了铁锈很多干燥密闭的瓶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我分析的结果(写出两点):①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②在盐水中.铁生锈最快人们在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有:涂上油漆;电镀;涂上一层油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科学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14 分)1.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用毛笔蘸米汤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送给同学,同学想再看到白纸上写的字,可以向白纸喷洒__________。
3.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感到有些甜味,这是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__________。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或馒头上滴上几滴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就证明这种物质存在。
4.铁锈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20分)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
A.沙子变小,黄豆没有变B.沙子和黄豆有了明显的变化C.沙子和黄豆都没有明显变化2.下列关于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B.点燃的蜡烛只发生化学变化C.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的液体还是原来的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物3.下列不可用来盛放硫酸铜溶液的是( )。
A.陶瓷容器B.铁制容器C.玻璃容器4.下列哪个地方的房屋铁窗不容易生锈?( )。
A.干燥的沙漠B.潮湿的热带海边C.潮湿的沿海地区5.烧开水时有白色雾产生,这是( )。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都不是6.引起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 ) 。
A.与氧气接触B.与水接触C.与潮湿的空气接触7.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变成水蒸气B.氢气燃烧C.煤燃烧8.下列变化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瓷碗破碎,干冰升华B.煤气燃烧,胆矾研碎C.氢气燃烧,菜刀生锈9.下列与其他两种变化不同的变化是( )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0.5*30=15分)1.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这种变化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等属于化学变化。
这两个空是有好多可以填,比如燃烧、爆炸、食物腐败、光合作用……3.如果要确认米饭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加入碘酒,碘酒本身的颜色是红棕色,但遇到淀粉就会变成蓝色的新物质。
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鉴别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4.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慢。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和产生沉淀物。
6.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红色的物质。
过更长时间,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绿色,杯底产生红色的沉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的化学变化伴随的两种现象,分别是改变颜色和产生沉淀。
7.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即水和空气共同作用使铁生锈。
8.蜡烛由固体变成液体蜡烛是物理变化,液体蜡烛油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二、判断题。
(1*12=12分)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 4.在真空的环境中铁钉不会生锈。
( √ ) 5.调味品和蔬菜混合后,蔬菜形态和之前不一样了,所以发生了化学变化。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 7.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比如蜡烛燃烧、加热白糖等。
(√)8.白糖吃起来是甜的,所以白糖也一定含有淀粉。
(×)9.先倒白醋再加入适量的小苏打和先放入小苏打再倒入白醋,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现象是不一样的。
(×)10.铁锈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观察到。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题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变更?测试题姓名:班别:分数:一、填空题。
1、我们能干脆或间接视察到实际存在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
2、全部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更〕,只是有快,有慢。
3、物质变更可以分为〔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它们最根本区分是〔有没有产生了新物质〕。
4、物质化学变更会伴随一些现象发生,比方〔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变更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5、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和铁钉反响后铁钉外表有〔红〕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渐渐变浅。
6、依据(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食物:〔大米〕、〔玉米〕。
7、物质发生化学变更过程中肯定发生了〔物理变更〕。
8、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结果。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变更是( A )A、化学变更B、物理变更C、不发生变更2、对小苏打和白醋特点描绘正确是( C )。
A、小苏打是蓝色粉末B、白醋是白色液体C、白醋是无色液体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气体是( C)。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4、以下哪种环境下铁简单生锈(B )。
A、缺水沙漠B、潮湿海边C、枯燥高原5、以下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是(B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变更等是〔A〕。
A、形态发生了变更B、产生新物质C、没有什么变更7、固体白糖在加热状况下变成液体白糖,是〔B〕。
A、化学变更B、物理变更C、物理变更和化学变更8、铁钉在有腐蚀状况下简单生锈,〔C〕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C〕。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枯燥地方是切断铁和〔A〕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11、把铁钉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
A、红色B、蓝色C、没有变更12、将燃烧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玻璃杯中,木条会〔B〕。
最新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能力测试(解析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能力测试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动物属于脊椎动物的是( )A.鱼B.昆虫C.虾【答案】A【解析】根据有无脊椎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包括圆口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六大类。
昆虫和虾属于无脊椎动物。
2.下列不能遗传的是( )。
A.近视眼B.色盲C.指纹【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生物的遗传,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遗传。
3.下列常见植物中不属于木本植物的是()。
A. 小麦B. 柳树C. 杨树【答案】A【解析】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
4.下列关于草本植物的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 茎柔软B. 根系庞大C. 植株低矮【答案】B【解析】根据茎的粗细和质地,植物可以分为木本植物(杨树、松树等)、草本植物(三叶草、蒲公英等),B 是木本植物的特征。
5.三叶虫化石属于( ).A. 动物化石B. 植物化石C. 遗迹化石【答案】A【解析】三叶虫是一种动物,三叶虫化石属于动物化石。
6.生物学家把植物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依据的是()。
A. 根的特征B. 茎的特征C. 叶的特征【答案】B【解析】木本植物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
草本植物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茎多汁,较柔软。
7.某种动物身体表面有鳞或甲,肚皮贴地爬。
它属于()。
A. 鱼类B. 爬行动物C. 两栖动物【答案】B【解析】符合爬行类动物的特征。
8.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的现象,称为()。
A. 遗传B. 变异C. 延续【答案】A【解析】遗传,也称为继承或生物遗传,是指亲代表达相应性状的基因通过无性繁殖或有性繁殖传递给后代,从而使后代获得其父母遗传信息的现象。
9.鱼必须在水里生活,一旦离开水,过不了多少它就会死亡。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2分)1.生物长期生存的环境被称为_____________,比如一棵大树。
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反映了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关系,这种关系也叫作_____________。
3.冬夏两季麻雀的体型是不一样的,_____________脂肪较多,_____________脂肪较少。
4.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作_____________,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作_____________,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作_____________。
5.生存在非洲大草原的生物连同它们周围的环境,可以被称为_____________。
在这个大草原上,如果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数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且变化不大,那么这种状态叫作_____________。
6.每年,非洲大草原都会上演一场声势浩大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去寻找水源和食物,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10分)1.食物链通常是从低级的动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止。
()2.蚯蚓、蜘蛛和屎壳郎都属于食物链中的分解者。
()3.破坏生态平衡最终会害了人类自己。
()4.动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如候鸟为了寻找适合的环境而迁徙。
()5.如果不打开生态瓶,那么生态瓶中的生物一般都能存活很长时间。
()三、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在食物链中,()能作为生产者。
A.牛筋草、蚜虫B.蚯蚓、蔷薇花C.蒲公英、车前草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农民在种菜时,为了防止菜被虫蛀,应该尽可能多地喷洒农药B.食物链中通常要有一至两种肉食动物C.在自然界中,有的生物小的不起眼,它们的存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没有意义3.在我们制作的生态瓶里,()为小鱼、小虾和田螺的生存提供了氧气。
A.小鱼、小虾和田螺的排泄物B.小石子和沙子C.水草4.()不是反映食物关系的成语。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
备注:以下答案仅供参考,有“/”的表示答案并列,可任选其一。
第一部分知识检测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
答案A B C B A B B A C
题号101112131415
答案C B A C C B
第二部分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共70分)
16.校园生物大搜索(每空2分,共12分)
(1)B
(2)C
(3)④③①②
(4)小铲子放大镜
(5)略(意思合理即可)
17.研究植物(每空2分,共22分)
(1)
(2)草质
(3)C
(4)花的颜色/花瓣的数量/叶的颜色/叶的大小与形状/等(写出两个即可)
(5)A
18.多种多样的动物(除标明分值外,其余每空2分,共16分)
(1)右左白色左侧小狗的毛色可能遗传了狗爸爸的毛色(2)遗传变异
(3)
类别昆虫类鱼类哺乳类鸟类
序号①③⑦④⑥②⑤⑧
19.相貌各异的我们的研究(每空2分,共8分)
(1)眼皮/发际/脸型/下颚等
(2)遗传
(3)基因突变
20.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每空2分,共12分)
(1)化石
(2)昆明鱼
(3)①橡皮泥
②压平印迹晾干。
粤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12.电磁起重机是( )钢铁物品的机器。接通电源时,电磁起重机的吸盘能把铁钢物品牢牢( )。当运到指定地点时,断开电源,钢铁物品就会被( )。
13.能量无处不在。像U形管里滚动的( )、移动的( )、转动的( )等运动着的物体,都具有( )。
A.2003 B.2008 C.2013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2003年在上海诞生,其速度可达每小时400千米左右。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25分)
9.影响( )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 )、( )等。如果要确定电池个数对( )大小是否有影响,我们可以选择( )作为变量进行研究。
B. 水能发电机是将水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C. 太阳能发电站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D.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3.( )就是利用风能来工作的装置。
A 汽车B. 风车C. 电动车
4.电动玩具能运转,是因为电动机提供了动力。电动机的转动,是因为( )在起作用。
A. 电磁铁B. 电动机C. 磁铁
27.在观察水果电池能否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中,为了使小灯泡的亮度明显一些,你可以怎样做?
2021年粤教版小学科学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量检测卷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哪种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因素?( )。
A.电源接入的正负极B.电池的个数C.线圈的匝数D.铁钉的粗细
【答案】A
【解析】
【详解】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还与导线的粗细、铁芯的粗细等因素有一定关系。电源接入的正负极影响电磁铁磁极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考试测试卷及部分答案 共七套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如
(
)、(
)、(
)和(
)等。
10、火柴燃烧是(
)变化,小苏打与醋混合是(
)变化,切开的
苹 果放置一会儿是(
)变化。
二、选择题(将你选择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 2 分,共 36 分)
1、下列变化中,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蜡烛熔化 B、铁块变铁水 C、馒头发霉 D、木材做家具
11、通过把铁钉浸入水中的实验,我们认为对铁钉生锈速度快慢的影响较大的是
( )。
A、空气的多少 B、水的多少 C、温度变化 D、水和空气的共
同作用
12、我们把( )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有新的物质产生。
A、竹筷和饭店
B、黄豆和沙
C、水和玻璃
D、小苏打和白醋
13、下列物质的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c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2、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a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3、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a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4、下面关于铁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b )
)。
5、(
)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6、我认为铁生锈是( )变化,证据是(
)。
7、铁钉在 (
)的情况下最容易生锈,在(
)的情
况 下不容易生锈。
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证据是(
)。
9、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是(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10分)1、()和()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是著名的遗传学之父。
()是杂交水稻之父。
3、变异一般包括()和()两种形式。
4、用()的方法也可以使物质发生变异,如用X射线照种子。
科研人员用()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5、因书写姿势不正确而导致眼睛近视的,属于()变异。
二、选择题。
(20分)1、下列谚语中,()是对遗传现象的生动描述。
A、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B、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是一种()现象。
A、遗传B、变异C、进化D传统3、父母都是画家,子女拥有()天赋的可能性最大A、绘画B、音乐C、文学D、书法4、下列谚语中,对变异现象进行生动描述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春风不刮,杨柳不发C、一猪生九崽,连母十个样D、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5、三叶草中,有个别的长了四片叶子,这是( )A、人为地给三叶草加上一片叶子B、人们想象中的一种代表祝福的植物C、常见的一种具有遗传特征的植物D、三叶草的变异现象6、可遗传的变异是指()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B、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C、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变异D、在相同条件下物质没有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7、人的智力与遗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智力是先天的B、人的智力与遗传无关C、后代的智力与遗传有关,但并不完全由遗传决定8、下列方法中,()不属于人工变异培育。
A、把种子送到太空环境中,然后带回地面B、把种子用X射线照射C、改变农作物栽培的地理环境D、将种子浸拌农药,改变种子内部的遗传物质。
9、长颈鹿的脖子很长是因为()A、从小吃树上的叶子B、动物有遗传现象C、动物存在变异现象D、长颈鹿得了一种怪病10、下列人物中,与小军有遗传现象的是()A、邻居B、父母C、姨父D、兄弟三、判断题。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训练题(含答案)
5.1999年由我国科学家在_________发现的昆明鱼化石是至今发现的最古老的鱼类,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6.五种不同的相貌特征能组合成________种不同的相貌。
2.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调节气候、保护土壤、稳定水土、对污染物的吸收与分解等。
29.答: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是不相同的。同一“家庭”的植物也不完全相同。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以及同种植物之间都存在一些异同。
B.生物生存权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C.每一种生物都需要生活在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13.小明在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时,发现有些动物不容易接近,下列应对方法正确的是()。
A.用弹弓将燕子打下来观察
B.用扑虫网捕捉蝴蝶,做成标本
C.悄悄靠近燕子巢观察并拍照
14.生物能遗传着变异是由于()。
A.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B.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C.个体发育D.都是人为造就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训练题
一、填空题
1.________和________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2.我们分小组调查每个区域的生物________和________,观察生物之间的联系。
3.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使得自然界才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动物。
15.下列不是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的是()。
A.无籽西瓜B.瘦肉型猪C.新型草莓D.三叶草长成四叶草
16.下列关于人类相貌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就某一相貌特征而言,人与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
A.一样的B.各种各样的C.只有一种现象比较明显【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不同的物质在进行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是不同的。
2.【答题】()不能帮助我们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A.形状的改变B.产生气体C.产生沉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的物质就是化学变化。
3.【答题】化学变化不同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物质的存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B.是否产生了水C.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解答】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是否产生新的物质。
产生新的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4.【答题】铁生锈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不包括()。
A.体积的改变B.物质存在状态的改变C.颜色的改变【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实验现象。
【解答】铁生锈伴随的现象,体积发生了改变,颜色发生了改变。
5.【答题】进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铁钉,需要使用______。
【答案】镊子【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操作规范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在实验中,用手去拿,有些东西会腐蚀伤手,对实验来言,手并不干净会给实验带入杂志。
6.【答题】崭新的铁钉是______色的,硫酸铜溶液是______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银白蓝【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崭新的铁钉是灰白色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
7.【答题】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反应,这个过程中______(选填“产生了”或“没产生’’)新物质,属于______变化。
【答案】产生了化学【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变化。
【解答】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8.【答题】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铁钉不要完全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实验操作。
【解答】有对比实验,是为了实验的科学性和精密性。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卷(附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学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2.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的重要相同点是:都产生了()。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这类变化称为()变化。
4.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它们的()发生了变化,这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7.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现象,水和空气的(),会使铁生锈。
8.吃食物时,把食物磨碎属于()变化,此外,食物进入体内后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物质之间相互混合,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2.铁制品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3.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5.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7.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8.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9.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基本一样,都有助于燃烧。
……()10.水变成冰的变化是物质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1.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12.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苏教六年下科学第二单元学习《遗传及变异》试题及答案
精选文档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测试题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评分:_______一、填空(48分)1、动物、植物的后辈与亲代之间存在着同样的特点,叫做__________现象;动物、植物的后辈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一样的特点,叫做__________现象。
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一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__________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3、形态万千的金鱼是人们存心识的利用 __________的后辈与亲代存在的__________培养而成的。
4、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生命最基本的两种特点。
5、变异能够有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用人工的方法也能够使遗传物质发生 __________。
7、除了人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存在遗传。
8、________________使物种持续,________________使物种后辈出现差异。
9、没有________________就没有相对稳固的生物界,没有________________生物界就不行能进化和发展。
10、用人工的方法也能够使遗传物质发生变异,如用_______________照耀种子,科研人员利用______________培养很多优秀品种。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二、选择(8分)1、生物遗传规律是孟德尔从()中发现的。
A、黄花B、豌豆C、桃花 D、茉莉花2、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都是生物体()的重要规律。
A、生殖B、应激素 C、适应性3、当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会发现下一代豌豆的花一直是()A、同一颜色B、变异的C、不一样的4、下边哪些变异是不行遗传的() A、近视眼B、车祸造成的残疾C、杂交水稻A和B三、判断(10分)1、父亲母亲两方都是高个的,因为遗传的缘由,所生儿女必定是高个的。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含答案)
第二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卷六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含答案)(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30分)1.在水稻田里有一种杂草叫稗子,又叫稗草,它的外形和水稻非常相似,但稗子的生长和发育比水稻快得多。
下列观点相对科学的是()。
A.稗子也会开花结果,可以和水稻混种,最后一起收割B.稗子严重影响水稻生长,要将其完全灭绝,以提高水稻产量C.我们可以将稗子中强盛的关键基因引入水稻中,以提高水稻的生命力2.科学家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研究。
下面几组分类正确的是()。
A.不开花植物和无种子植物B.开花植物和常绿植物C.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3.小明将蝙蝠、猫、鱼归为一类,将蝴蝶河蚌、蚯蚓归为另一类。
他分类的标准是()。
A.有无脊柱B.会不会飞C.个体的大小4.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世界上出现了许多新科技,如人工智能、3D打印、人脸识别等。
关于人脸识别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脸识别技术不能识别双胞胎B.人脸识别技术没有指纹识别可靠安全C.人脸识别技术可应用于电子身份证系统5.下列性状属于相貌特征的是()。
A.高矮B.胖瘦C.脸型6.植物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
A.变异B.遗传C.适应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鲸属于哺乳类动物B.蝙蝠会飞,属于鸟类C.鲤鱼和蝗虫都是脊椎动物8.“鼋(yuán)”(如图)是我国的珍稀物种之一。
下列动物与“鼋”属于同一类的是()。
A.鱼B.螃蟹C.蛇9.基因使子女和父母在体态、相貌、气质和音色等方面()。
A.毫无关系B.一模一样C.具有相似性10.下列植物属于草质茎的是()。
A.蒲公英B.杨树C.油松11.将每个人的下颌中央有无沟、有无耳垂以及单双眼皮这些特征进行组合,不同的组合数有()。
A.8种B.6种C.4种12.下列动物中,属于昆虫类的是()。
A.虾B.蜻蜓C.蜘蛛13.世界上灭绝速度“最快”的生物,从被发现到灭绝,仅仅27年,它是斯特拉大海牛,身躯庞大,体长达7~8米,重达3~4吨,终身生活在水中,吃食水生植物海藻,生宝宝,并用乳汁哺育下一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
姓名:班别:分数:
一、填空题。
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有没有产生了新的物质)。
4、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
5、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6、根据(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大米)、(玉米)。
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8、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选择题。
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不发生变化
2、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C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
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
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C)。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4、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B )。
A、缺水的沙漠
B、潮湿的海边
C、干燥的高原
5、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B )。
A、白萝卜
B、番薯
C、肥肉
6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
7、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B)。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8、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C)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9、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C)。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10、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A)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11、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铁钉变(A)。
A、红色
B、蓝色
C、没有变化
12、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B)。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的更旺
1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1
14、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B)。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20分)
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2、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
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
4、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5、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动物和人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6、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
7、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
8、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是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
9、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
10、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
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
11、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 )
12、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 )
13、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 )
14、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
15、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
16、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
四、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
①冰融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空气液化
⑤海水晒盐⑥食物腐败⑦灯泡发光⑧煤气爆炸
⑨木材燃烧⑩酱油拌饭⑾书法创作⑿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2
五、科学探究
1
2、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
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实验材料:小苏打、白醋、蜡烛、火柴、玻璃瓶
实验步骤:①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玻璃瓶中产生气体。
②点燃蜡烛,把玻璃瓶中的气体向火焰上倾倒,观察现象。
发生现象:发现倾倒气体后蜡烛火焰熄灭。
气体性质: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