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合集下载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李白《赠孟浩然》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

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

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④君,侍奉皇帝。

⑤高山,即”高山仰止”。

⑥清芬,清高,芬芳。

【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赏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

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

“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

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

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解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赠孟浩然》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翻译赏析

《赠》出自三百首全集,其是唐朝家所著。

其全文如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前言】《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注释】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⑵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⑶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⑷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⑸卧松云:隐居。

⑹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⑺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⑻事君:侍奉皇帝。

⒆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⑽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赠孟浩然》的译文及赏析

《赠孟浩然》的译文及赏析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两句诗是对洒脱风流品德的高度赞美——人品高尚,可望而不可及。

将孟浩然比之为高山,还不足以说明对他的敬仰,所以又发出“安可仰”(高于高山,仰观岂能望及)的叹息。

形象既如此高大,只能面对他高贵的人格和清芬的品质作揖礼拜。

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使读者从中欣赏其形象和诗情之美。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高山:《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后以高山景行指有崇高德行的人。

②仰:瞻望。

③揖:作揖,表示尊敬。

④清芬:高尚的道德品质。

参考译文我非常敬爱孟老夫子,他风雅潇洒闻名于世。

少年时鄙弃富贵功名,老年后隐居林泉松山。

望月畅饮酒常入醉乡,迷恋花草不走仕途路。

高山挺立自叹不可攀,只有跪拜赞美你高洁。

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仰止。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经典诗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译文] 在青年时期就不贪荣华富贵,年老时便隐居山林。

[出自] 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古人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令倍其赋。

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迷花: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唐诗赏析-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唐诗赏析-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赠孟浩然》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赠孟浩然》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皓月当空,他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李白《赠孟浩然》鉴赏

李白《赠孟浩然》鉴赏

李白《赠孟浩然》鉴赏李白《赠孟浩然》鉴赏《赠孟浩然》全诗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赠孟浩然》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原文《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文解释】我钟爱孟浩然,潇洒的风度,超人的才华天下人都知道。

年轻的时候就抛弃了功名爵禄,晚年在青松白云间隐居。

在月光下饮酒常常沉醉,迷恋景色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样怎么能够仰望得到?我只能在这里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词语解释】夫子:对男子的敬称。

红颜:少壮时。

卧松云:指退隐山林。

醉月:月下醉酒。

事君:为皇帝服务。

安:岂。

徒此:惟有在此。

【诗文赏析】诗人对孟浩然不图名利,淡泊清高的品格予以了赞颂,表现出诗人与孟浩然深厚的'情意,同时抒发了诗人敬仰孟浩然,羡慕他的生活的情绪。

全诗自然豪放,工整流畅,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

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

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

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

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

首联点明题旨,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中间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赠孟浩然》原文及翻译赏析 1【作品简介】《赠孟浩然》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15篇赠孟浩然赏析1《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解释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老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创作背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全诗翻译赏析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5、清芬:指美德。

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名句: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两句是说,孟浩然每于皓月当空的夜晚,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他迷恋花卉,热爱大自然,过着隐居生活,没有事奉君王。

诗句表明了孟浩然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李白爱他,成为忘年交的原因。

直接抒情,运笔自然,有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韵译: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二:我喜爱超然物外的孟浩然,你举止风流潇洒天下闻名。

年轻时你就鄙弃功名富贵,老来隐卧深山陪伴着松云。

对月畅饮常常是尽醉为欢,迷恋山花不愿意侍奉国君。

你的品格像高山难以仰攀,只有在此作揖向你表敬心。

赏析:《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本诗是李白游襄阳访孟浩然后所作。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李白古诗《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古诗《赠孟浩然》原文译文赏析《赠孟浩然》唐代: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皓月当空,他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赏析】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

“风流”指浩然潇洒情愿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

“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

“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

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1《赠孟浩然》赏析鉴赏作者:李白吾爱盂夫子,风流天下阐。

红颜①弃轩冕②,白首卧松云③。

醉月频中圣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⑤。

【《赠孟浩然》说文解宇】①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②轩冕:指官职。

轩:车子。

冕:高官戴的礼帽。

③卧松云:隐居。

④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⑤清芬:指美德。

【《赠孟浩然》赏析鉴赏】李白与盂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联即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

“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

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

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夸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

“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

果然,下面使补充遭:“风流天下闻。

”接下来一联,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盂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

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后者虽有人表示倾慕,但未见有几人能守本持一。

盂浩然不同,他抛弃了功名富贵,便安心林下,终日与劲松白云为伍。

自少至老,心志如一。

这里,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这一联写盂浩然闲居无事,日以饮酒赏花为乐。

前一联作纵向勾勒,此一联则作横向铺染,纵横反复,详尽描绘了孟浩然的隐士风流。

写此,意在突出孟浩然的洒脱不拘。

同时,也愈益显出二人的灵犀相通。

尾联在赞誉对方时发出由衷的喟叹:“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终日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幕敬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进行反衬。

赠孟浩然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孟浩然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孟浩然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作品简介】【原文】《赠孟浩然》作者: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说解:曹操严禁饮酒。

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

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

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

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

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

”令倍其赋。

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事君:侍奉皇帝。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李白《赠孟浩然》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m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

(2分)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参考答案:、⑴、爱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四、【评析】: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赠孟浩然赏析(15篇)

赠孟浩然赏析(15篇)

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15篇)赠孟浩然赏析1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古诗简介《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在湖北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全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

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翻译/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注释1.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4.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卧松云:隐居。

5.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7.事君:侍奉皇帝。

8.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

《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9.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

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赏析/鉴赏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古诗原文翻译赏析《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全国闻。

美女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翻译我尊敬孟先生的严肃洒脱,他为人崇高风流洒脱闻名全国。

少年时轻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喝酒醉得特殊典雅,他不事君王沉迷花草胸襟旷达。

高山似的品质怎么能仰视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芳香的品德光华!注释解说孟夫子:指孟浩然。

夫子,一般的敬称。

风流:古人以风流赞许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姿洒脱,不钻营苟且等。

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

灌蔬艺竹,以全崇高。

”美女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官吏)不感兴趣。

白首:白头,指晚年。

醉月句:月下醉饮。

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曹魏时徐邈喜爱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

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迷花:沉迷花草,此指陶醉于天然美景。

事君:服侍皇帝。

高山:言孟品质崇高,令人敬仰。

徒此揖清芬:只要在此向您狷介的人品问候了。

创造布景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居住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刻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沉友谊。

诗文赏析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谨,而是寻求古体的天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洒脱之气。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美谈。

二人互相结识,当然不乏喝酒唱和、携手邀游的趣味,可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寻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洒脱的伙伴和知音。

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阅历。

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

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

确实,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著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

这首诗便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规矩结构。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赠孟浩然》赏析《赠孟浩然》赏析精选15篇《赠孟浩然》赏析1赠孟浩然全文及赏析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赠孟浩然》诗词的赏析

《赠孟浩然》诗词的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

(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
⑴、爱
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m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

(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⑴、爱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
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
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

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

《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

”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

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

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

“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

“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

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

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

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
繁花丛中,流连忘返。

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

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

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四年级语文教案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

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

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

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

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

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

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

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注:徐邈(170—249)字景山,东汉末魏初燕国蓟jì(今____(省、市、区、县))人。

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

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制,时常仍作圣人。

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认识。

”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

”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

景行,大道也。

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

”依
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

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

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

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