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传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优秀教学案例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制法及其用途,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明确改进方向。
3.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制法及其用途。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知识。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如氧气的制法、性质、应用等。
2.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研究小组主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力和交流能力。
4.教师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氧气的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氧气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概念、性质、制法及其用途,掌握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使用氧气测量仪器,如氧气瓶、氧气表等,并能正确读取数据。
3.了解氧气在人类进步和发展中的地位,以及氧气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助燃性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现象。
5.学会通过实验观察氧气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氧气的性质、制法及其用途,巩固所学知识。
2.2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2氧气》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碳、硫、铁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同时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实际,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空气的成分及其用途,以及有关氧气的一些知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氧气,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
学习氧气的性质能更好的了解氧气的用途,同时做氧气的性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氧气的制取做好准备,也为后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制取做好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设计思路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其特点之一,就是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改进教学,以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达到及时调控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比较活泼。
【科学思维】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科学探究与实践】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难点主动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实验探究】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请同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学们观察实验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1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氧气已有初步的了解,如知道氧气能支持燃烧等。但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不规范现象,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氧气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内容,整理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一篇知识总结报告。
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运用所学的制氧方法,在家中或实验室进行氧气制取实验。要求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3.结合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医疗、消防等领域。以“氧气与我”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感悟。
4Hale Waihona Puke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强化对氧气知识点的掌握。
(5)讨论与分析: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3.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空气中其他成分的性质和作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规范、工整,体现学生的认真态度。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共2课时)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氧气》教学设计课题:《氧气》科目:初中化学年级:九年级上册版本:人教版(2024)课时安排:2课时一、教学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通过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课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中的课题2《氧气》。
主要内容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氧气的用途。
通过对氧气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其他物质奠定基础。
这个阶段的学生在课题 1 中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氧气有一些感性认识,如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缺乏系统的认识。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以及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制取氧气,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制取方法,特别是实验室制氧的原理和步骤。
难点: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机制,以及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微观过程。
五、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内容。
(2)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木炭、硫粉、铁丝、氧气等。
(3)导学案,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2、学生准备(1)预习本课题的内容。
(2)收集有关氧气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互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 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如医疗急救、潜水、航天等,让学生感受氧气的重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以及氧气的用途。
内容涵盖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氧气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氧气的性质以及制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并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氧气的制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能够运用氧气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氧气的制法,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运用氧气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等。
2.实验试剂: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氧气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制氧气的技巧。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氧气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用途,以及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共计50分钟。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新人教版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的教案资料,以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图表、视频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等知识,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如集气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火柴、蜡烛等。在实验前,要确保所有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受伤或器材损坏。
简短介绍氧气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氧气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氧气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氧气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氧气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特性和重要性。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掌握不够熟练,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氧气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应用场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实验操作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不够清楚,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氧气的用途和实际应用场景不够了解,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安全教育。同时,通过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的用途,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在化学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氧气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重要课题,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题,学生能够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的制法,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氧气的性质和制法理解不深,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的性质、制法,掌握氧气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氧气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究氧气的性质;2.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氧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氧气性质和制法的直观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氧气制取装置、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2.多媒体课件:介绍氧气性质、制法及应用的图片、视频等;3.教学素材:相关案例、讨论题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的自然现象,如闪电、呼吸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氧气有什么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展示氧气的性质。
同时,讲解氧气的制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氧气的制法和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问答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氧气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第二单元课题2 氧气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能支持可燃物的燃烧和较强的氧化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与氧气的含量有关等结论。
(二)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镁条、铜片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来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②观察和分析演示实验,初步学会描述实验过程和现象的方法。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体会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四、重点难点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难点:依据实验结果,通过比较和分析,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疑点:实验现象不同的原因。
五、实验材料器材:铁架台、导管、胶皮管、燃烧匙、酒精灯、塑料瓶等。
药品:木炭、硫磺、细铁丝、镁条、铜片、澄清石灰水、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等。
其他:火柴、木条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教材和课堂所学,确保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作业难度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效果。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一系列针对性强、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新课内容:
(1)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制备方法:讲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构成,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与循环,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实验室制取氧气: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制备方法。
(3)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讲解收集、验满和储存氧气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给出正确答案。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知识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强调氧气的性质、制备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撰写小论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结合生活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知学习:讲解氧气的制取方法、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小组讨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并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你们对氧气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的理解,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同学们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随时向我提问,我会尽力解答。"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氧气知识的掌握。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关于氧气知识的练习题,看看你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2.教师批改练习,及时反馈。
"我已经批改了大家的练习,现在我将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听讲,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请同学们从生活中寻找氧气应用的实例,分析氧气在这些实例中的作用,并阐述其对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3.书写氧气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配平。
"请大家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确保方程式的配平正确无误。"
4.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氧气的习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氧气的性质、制取方法和用途等知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氧气 教案
《氧气》教学设计课标分析: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规范描述的能力。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物质进行研究的一般方法。
增加实验的可视性。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第二节氧气的第一课时,涉及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内容。
教材将其安排在空气的成分之后,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教材内容的系统性。
本节教材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氧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结合上节课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总结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木炭、铁丝和硫在空气和氧气中反应现象的对比,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材知识层层深入,符合初中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学生分析:氧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气体,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化学性质定义尽管学生已经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中初步了解,但具体到某一物质的化学性质学生并不明白如何判断和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深入地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这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比较难于理解。
因此教学中要利用实物观察和实验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分析推理与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2)通过对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分析,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即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教学难点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策略1.教法本课题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和提出问题法来掌握有关氧气的知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和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氧气的认识处于一个较为朦胧的阶段,对氧气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有待进一步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如“为什么在高山上呼吸会感到困难?”引导学生思考与氧气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氧气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如何制取氧气?通过一连串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3.创设情境:展示一些与氧气相关的图片,如燃烧的火焰、呼吸面罩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氧气的重要性。
2.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3.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操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4.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与氧气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a.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要求书写规范,答案准确;
九年级化学上册《氧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概念、性质和用途,了解氧气的化学式和分子结构;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气的装置,掌握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氧气的收集、纯化和检验方法,了解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b.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视频、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氧气的性质和制备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燃烧实验,如木棒燃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燃烧需要氧气,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氧气的制备:教师介绍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掌握氧气的制备方法,为实验操作提供指导。
属焊接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为后续学习氧气性质打下基础。
3.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氧气的了解和认识。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二)讲授新知
1.氧气的性质:教师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助燃性和氧化性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了解氧气的性质,为后续实验和讨论打下基础。
-氧气的性质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方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
-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对氧气相关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氧气的主要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氧气》教案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思考并做出回答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
【实验】演示实验2-4,实验前列出实验要点,边做边提问学生实验现象,用表格总结实验现象
观察,并描述现象。
让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归纳】对实验中要注意的操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背后的原因
设计意图
【引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氧气的用途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决定用途
【讲解】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认真听讲
加深印象
【提问】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以及之前所学知识,回答氧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认真思考并做答
让学生知道氧气的化学性质
【视频】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
认真观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现象推断相应的性质。
3.学习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策略)(设计)
启发式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课件
仪器: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燃烧匙
药品:铁丝、硫粉、木炭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学过空气的组成成分,对氧气有所了解但还不够全面
三、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比,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书写有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初步认识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生活常识对物质性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题2 氧气》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制备以及氧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系统接触非金属元素,对于理解和掌握化学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具有基础性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掌握氧气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学生能应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尊重和科学精神的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氧气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解释氧气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和步骤。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引入:展示一段关于太空探索的视频,如宇航员在太空中如何呼吸的片段,然后提问:“宇航员在没有空气的太空中如何生存?”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2. 回顾旧知:回顾八年级下册学习的空气成分,特别是氧气的占比,引出氧气在我们生活中的无处不在。
(二)、新知探究1. 氧气的性质:通过PPT展示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支持燃烧等,同时结合实验视频加深理解。
2. 氧气的制取: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等方法,解释其背后的化学反应。
3. 氧气的应用:讨论氧气在医疗、工业、科研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三)、实践操作1. 安全提示:讲解实验安全知识,如正确佩戴实验服和护目镜,正确操作实验器材等。
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氧气的收集、颜色变化等。
3. 实验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进一步理解氧气的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等,直观地展示氧气的制备过程,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氧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它们都与一种气体有关,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氧气。
3.学生分享对氧气的已有认识,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加以证实。
2.介绍氧气的制备方法:实验室制取(如过氧化氢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和工业制取(如深冷法、膜分离法等)。
2.教学策略:
-针对重点内容,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
-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提问,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定期组织课堂小结,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1.对氧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入。
2.学生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安全意识、实验技巧方面有待提高。
3.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较浓,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
4.学生在小组合作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但在分工、沟通、协作等方面还需加强引导。
4.注重小组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氧气》教案
《氧气》教案《氧气》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氧气》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氧气》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课题氧气授课人学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授氧气的性质,第二课时讲授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处理达标练习,掌握和巩固本课题的内容,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
(二)学生分析
第一,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第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进;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基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课题氧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较活泼。
2.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3.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知道缓慢氧化这一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会分析实验信息并从中归纳得出结论。
3.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描述及表达能力。
情感价值观
1.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养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观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思维、动手实验能力、语言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归纳,科学实验探究方法
仪器、药品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燃烧匙、集气瓶、酒精灯、滴瓶;硫、铝箔、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从学生中选择一个设计方案(上次探究活动已布置了的探究题)
[电子板书]探究程序
1.氧气是否易溶于水?(提出问题)
2.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易溶于水(作出假设)
3.将大量水倒入氧气瓶中并振荡,用带火星木条插入瓶中,看是否复燃。
(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4.复燃──不易溶;不复燃──易溶(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分析以得出结论。
[电子板书]氧气不易溶于水
补充说明: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 水中只能溶解30 mL 氧气,这对水中动物生存有着重要意义。
验的观察得出结果:
使学生加深对实验探究的意
识,熟悉探究程序,
使学生养成从实验
到分析再到结论的
习惯。
化硫,请同学们最好不要燃放它。
[电子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讲述:面我们学了文字表达式表达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我们同样可写出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电子板书]反应物是硫、氧气,生成的是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二氧化硫,左边是反应物,右边是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并注意条件是点燃。
[电子板书]为什么木条、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它说明了什么?(提示:可从氧气含量去分析),,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
[电子板书]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实际上是物质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较少,所以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
1.它说明了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2.也说明了氮气不支持燃烧。
展示铁丝并设问:你见过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吗?
[电子板书]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电子板书]实验具体内容及步骤(使用视频展示台)演示实验:铁丝加热后在空气中、氧气中现象。
补充说明:铁丝燃烧生成的物质叫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e3O4)。
[电子板书]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问:一起说说反应前、后物质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问:为什么要放一些细沙呢?
肯定并总结:为了防止燃烧过程中溅落下来的熔渣把集气瓶炸裂。
问:为什么硫燃烧不需要铺细沙呢?
问:通过带火星木条、硫、铁在氧气中反应,我们可总结出氧气有哪些性质呢?
总结并打出电子板书[电子板书]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气体,它可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氧气支持燃烧的例子。
过渡:氧气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氧气的性质,再次播放有关氧气用途的影片。
二氧化硫是气体。
学生间相互讨论,并得出可能的结果。
讨论并积极发言。
讨论,回答:航天航空、气焊、气割等。
【板书设计】
课题2 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溶水性(是否易溶于水)
无色气体无味 1.429g/L -218 ℃ -183 ℃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支持燃烧,氧气含量越高,物质燃烧得越剧烈
点评
本课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该课对教材进行了很好地分析,在设计上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设计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较好的落实,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而且在教学过程及方法上,情感价值观目标也得到较好体现。
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在对学生正确进行分析后,能较好的把握教学难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解决。
本节课的特点是能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投影等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象在各个知识点的学习上,也多用实验、讨论等方法加以落实,在练习、复习上也采用了投影并结合实验及生活例子来加以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