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练14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
地理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地理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含答案〕城镇化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以下是地理2021年高考一轮复习城市化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开展一般规律的是()【答案】 A【解析】 A图显示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后出现卫星城甚至形成城市群,符合区域内城市开展的一般规律。
2.在城市化过程中()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B.劳动力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逐渐转移C.城市数目增多,规模缩小D.城市数目减少,规模扩大【答案】 A【解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021山西太原高一期末检测)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完成3~4题。
3.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根底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D.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本钱4.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B.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C.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出现劳动力供给紧张的状况【答案】 3.D 4.C【解析】第3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根底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时机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开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本钱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第4题,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效劳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开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四章中国地理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湘教版.ppt
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 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 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 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有利条件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不利条件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农业
主要农产 区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 高山草场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6.(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Ⅰ为陕西省一月和七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
材料二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图Ⅱ为陕西省沿 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 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图Ⅲ 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主要地理特征的比较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位置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 尔金山以北
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 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 山以南
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 地形区 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
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气候与 自然景
观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自东向西逐 渐减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 漠。芨芨草、骆驼刺、胡杨林等耐旱 植物
1.西北地区
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基础梳理]
2.青藏地区
要素 地形区
气候 河流 城市 交通
农业
内容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a _祁__连__山__脉___、b___巴__颜__喀__拉__山__脉___、c ___唐__古__拉__山__脉____ 典型的____高__寒____气候 d __金__沙__江____、e 怒江、f ___澜__沧__江___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1城市的空间结构作业含解析中图版必修2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下图为我国某集中团块式城市现状及规划X围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不利于( )2.该城市拟建设一个大型工业园区,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合适的是( )3.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与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相比( )解析:第1题,根据图例,该城市商业区位于市中心,环线较少,过境车辆影响市内交通,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少,只有两个,容易造成交通堵塞。
城市功能区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基础设施投资,便于各区之间的联系,是有利方面。
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盛行偏北风和偏东风。
甲地位于城区东侧,可能对城市产生大气污染,A项错。
乙处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对城区污染严重,B项错。
丙处位于车站附近,容易造成交通拥堵,C项错。
丁处面积广大,地价低,位于河流的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向,D项对。
第3题,Ⅰ购物中心销售高档商品,商品等级高,服务X围大。
Ⅱ购物中心销售普通商品等级低,服务X围小。
答案:某城市东西相距25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的区域。
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5.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C.丙区以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解析: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地土地价格最高,可能位于市中心,最可能是该城市的中心商务区。
第5题,甲区人口密度小,但距市中心较远,地价较低,发展工业区位条件较好;乙区地价最高,适合作为商业区;丙地人口密度最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人口密度小,地价低,远离城区,基础设施可能不完善。
答案:(改编创新题)随着高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又称“边缘城市”。
中国地图版一轮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七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时间:45分钟,满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示意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革及预测。
据此完成第1~3题。
1.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之间的关系是()A.城市人口比重增速与城市人口比重呈正相关B.城市生齿比重增速减慢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C.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变化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差异D.城市生齿比重增速为正值,城市人口比重上升2.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生齿比重增速加速,其主要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业劳动力B.政府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C.改革开放促进工业化进程D.城市户籍制度改革与门槛降低3.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预测)持续下降,说明我国()A.工业化历程放缓,农业生产比重上升B.渐次进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C.工业部门以资源和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园艺业产值比重上升2.C3.B1题,读图可知,我国城市生齿比重呈上升趋向,但城市人口比重增速有升有降,二者不呈正相干,A项错;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出现的状态,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减慢有显着的两个时期,分别为1985—1990年和2000—2005年,其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和40%,不可能出现逆城市化征象,B项错;城市化人口比重增速变化不会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空间上的变革,C项错;只要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大于0,城市人口比重就会不停上升,D项正确。
第2题,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化发展是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速的直接原因,故选C 项。
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2015年之后城市人口比重增速(预测)持续下降,后期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社会相吻合,故选B项。
1995—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区。
下图示意2010年该市城区的地貌(图1)、水系(图2)和开发区分布(图3)。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含解析)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英国伦敦的城市扩展示意图和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完成第1~3题。
伦敦的城市扩展伦敦城市人口的变化1.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伦敦地区的城市化特点是( )①城市占地面积扩大②城市人口增长③城市绿地增加④城市功能区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伦敦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18世纪B.19世纪C.20世纪中前期D.20世纪后期3.20世纪中后期,伦敦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升高C.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外迁移D.经济危机导致市中心区经济的衰退答案:1.A 2.C 3.C解析:第1题,图示信息显示伦敦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增加。
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20世纪中前期曲线斜率最大,说明城市化速度最快。
第3题,20世纪中后期,伦敦中心区环境恶化,人口由市中心区向郊区和小城镇迁移。
1995—2010年,吉林省长春市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区。
下图示意2010年该市城区的地貌(图1)、水系(图2)和开发区分布(图3)。
据此完成第4~5题。
图1图2图34.图3中设为旅游经济开发区的是( )A.Ⅰ区B.Ⅱ区C.Ⅲ区D.Ⅳ区5.该市在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程中首先要防止( )A.城区交通拥挤B.居民收入分化C.产业结构失调D.土地资源浪费答案:4.C 5.D解析:第4题,Ⅲ区位于高地、丘陵区,为河流上游,有湖泊,风景秀美,应为旅游经济开发区。
故选C项。
第5题,该市高地、丘陵面积广大,平原面积小,且平原已被老城区占据,因此城市用地紧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首先要防止土地资源浪费。
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训练(三)城市空间结构(2021年整理)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城市空间结构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人文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三)城市空间结构一、单项选择题(2018·苏锡常镇四市调研)电动汽车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充电设施对其普及具有重要影响。
按充电时间的长短,电动汽车充换站可以分为直充模式和快充模式,电动汽车充换站为获得充足的供电量,需靠近变电站。
如图为某城区充换站分布简图,该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市中心商业密集区、一环内市区、二环内市区。
读图完成1~2题.1.①~④中,最适宜布局大型、直冲模式充换站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影响城市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①交通流量②空气质量③消费需求④人口年龄⑤土地价格⑥气温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②④⑥解析:1.A 2.B 第1题,①处靠近变电站和公交停车场,因此适宜布局大型、直冲模式充换站。
第2题,影响充电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流量、充电市场需求和土地租金.与空气质量、人口年龄、气温条件关系不大。
图1为美国波士顿市128号公路高科技园区分布图,波士顿(52°58′N)城市发展经历过三次转型:贸易港口和渔港→服装、皮革制品和机械工业的制造业中心→微电子、生物技术等集聚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使经济不断腾飞.与此同时,波士顿城市建设也经历了巨大变化,“大开挖"工程将城市中心的高架中央大道拆除,把交通引入地下隧道,改变了地面拥堵现象(图2)。
高考地理一轮(21)城市的空间结构(含答案)
课时分层集训(二十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建议用时:40分钟)A组跨越本科线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 )A.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B.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C.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D.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2.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 )A.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B.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住用地C.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D.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全面大于商业用地1.D 2.C[第1题,①类型距市中心3~4千米处最密集,应为付租能力比较强的商业用地;③类型在郊外最密集,适合布局土地需求量大的工业仓储区;②类型在市中心和郊外之间的中间位置最密集,应布局方便市民购物和上班的居民住宅区。
第2题,4千米范围内,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都是先增加后减少,故A错;4~7千米,工业仓储用地呈增加趋势,故B错;11~13千米,居住用地小于商业用地,故D错。
]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
读表,回答3~5题。
各圈范围面积/ 人口密度/(人/km2)km21982年1990年内圈(0~6 km) 113 21 764 21 206 19 554 20 416 第二圈(6~15 km) 593 2 606 3 361 4 960 7 277 第三圈(15~24 km) 1 102 1 338 1 820 2 804 4 305 第四圈(24~33 km) 1 611 621 785 1 083 1 765 郊区(33 km) —————A.内圈B.第二圈C.第三圈D.第四圈4.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5.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 A.农业发展B.服务业发展C.工业发展D.旅游业发展3.C 4.A 5.C[第3题,人口数量=人口密度×面积,经计算第三圈人口数量最多,故选C。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选择题城市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据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价格与该功能区人口日流量的比值。
如下图示意某城市商业区和住宅区地租指数的分布。
完成下面小题。
1.与住宅区相比,商业区地租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A.占地面积广B.土地租金低C.环境质量优D.人口流量大2.距市中心较远、生态环境优美的高档住宅区可能位于该市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最接近()A.同心圆模式B.多核心模式C.扇形模式 D.带状模式4.影响该城市空间形态布局的主要因素有()①河流②气候③地形④交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人类活动释放大量废热,造成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
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南京市在主城区内规划了五条通风廊道,多以绿地和水域组成,用以保持和引导天然气流,提升空气流通性(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南京市通风廊道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A.盛行风向 B.建筑物密度C.地形地势 D.工业布局6.南京市通风廊道的建设产生的有利影响不包括()A.提升城市生态美观性B.增加城区短时降雨天气C.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D.缓解夏季城区极端高温高铁廊道通常指由高铁路权线以内及路权线外侧毗邻的绿地,共同构成的线性或带状区域,其桥下空间除了桥阴空间还包括路权线内外的绿地空间。
与开敞地区相比,由于自然条件较差,高铁廊道空间的植被生长受到限制。
对高铁廊道空间进行改造,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人居环境。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高铁廊道下方的植被分区。
完成下面小题。
7.如图中生态系统多样性程度最低的是()A.桥墩周边 B.路权线外绿地 C.桥板下方 D.路权线内绿地8.该高铁廊道空间内植被生长可能面临的不利条件有()①风速较大②受雨面积小③热量过多④土壤污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若将高铁廊道部分区域改造为休闲娱乐区,则空间利用率最高的高铁廊道应位于()A.工业区附近B.商业区附近C.住宅区附近D.科教区附近在乡村,各类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并因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doc
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一、选择题图1、图 2 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A.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B.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 °〜20 °勺区域聚落数量最少【答案】C【解析】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m 以下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0〜15°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2.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C. 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答案】A【解析】考查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示聚落分布区的海拔可达1800多米,排除三江平原和江南丘陵;图示聚落分布区的坡度较小,这与塔里木盆地的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前绿洲地带(这里的地形坡度较小,水源较多)相吻合。
下图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 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1990 年增长的是( )A. 2 千米附近B.4 千米附近C.8千米附近D.10千米附近【答案】D【解析】考查了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变化。
根据图中两条曲线分析,距市中心6千米以外2010年较1990年增长,在10千米附近,2010 年较1990 年增长,选项D 正确。
4. 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 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 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 城市等级提咼的结果D.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答案】D【解析】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城市等级及城市化。
根据图中人口密度变化分析,2010 年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显著下降,城市郊区人口密度上升,说明该地区城市化明显,城市化水平提咼,选项 A 错误;人口密度变化受城市地租水平影响较大,选项 B 错误;城市等级提咼在图中表现不明显,选项 C 错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促进了人口密度的变化,选项 D 正确读武汉城市圈示意图,完成5~6题。
高考一轮复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同步训练(解析版)
高考一轮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 20%~30%B. 30%~40%C. 40%~50%D. 60%~70%2. 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 工业化程度提高B. 人口增长率增大C. 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图中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城市化率最高的国家的城市化率约为60%-70%,则此时该国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约为30%-40%。
【2题详解】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城市化率最低,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说明该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可能为我国。
此时,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是城市化率提升的主要动力;我国人口增长已步入现代型模式,人口增长率较小;逆城市化主要出现在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此时我国尚未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和其他三国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涵盖城市化率(乡村人口比重)计算、城市化的动力等。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4. 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 交通状况B. 产业结构C. 人口政策D. 自然环境【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即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可判断该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以外迁为主,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故A项正确;B项,读图可知,Ⅲ阶段波士顿中心区人口增长率是负值,人口减少;Ⅱ阶段中心人口增长率是正值,人口增加,故B项错误;C项,读图可知,Ⅳ阶段后,巴尔的摩中心区依然是负增长,故C项错误;读图可知,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区人口是负增长,因此,人口不会向市中心集聚,故D项错误;选A。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差异(练习)解析版
9.2 城乡空间结构与景观差异【基础练习】(2020·边城高级中学开学考试)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考虑,工业区宜布局在()A.西南郊B.西北郊C.东南郊D.东北郊2.近十年该城()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C.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答案】1.A 2.D【解析】1.读图,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工业区要避开季风对吹方向,所以不能位于城区的西北郊或东南郊,BC错误;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凸出方向,判断河流流向是东—西—西北,所以西南郊是河流下游地区,东北郊是上游地区。
工业区有水污染,所以为避免水污染工业区应布局在河流下游,也就是城区的西南郊,D错误,A正确。
故选:A。
2.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城市规模都在增大,城市化水平提升快,城区不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
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郊区耕地耕地减小,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增多,B错误。
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近十年城区和郊区建设用地都在增大,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出现降低,C错误。
结合图示可自该地郊区近十年耕地减小,林地、草地、水域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D正确。
故选:D。
(2020·广东湛江·期末)等时线一般指从中心地出发,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到达的最远空间范围的连线。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交通等时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城市的等时线在西部和西北部出现明显的“外凸”现象,其形成的原因是()A.政府政策支持B.地形起伏较大C.生态环境优美D.交通通达度高4.根据图示城市交通等时线分布,推测西部和西北部两块“飞地”最适宜规划布局()A.次级商务区B.农业区C.休闲绿化区D.行政区【答案】3.D 4.A【解析】3.结合材料,根据图示城市交通等时线分布可知,西部和西北部距离市中心较远,但与市中心交通等时线在一小时内,说明交通通达度较高,D正确;政府政策、地形起伏、生态环境与题中信息没有相关性,ABC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14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狂刷小题夯基础]———练基础小题上海市某区原大菜市场建设于1991年,蔬菜年交易量约40万吨、肉类产品年交易量达100万吨以上,以批零同售、价格优惠著称。
2013年3月1日,该大菜市场关闭,原商户大都分散到该大菜市场周边的7个标准化菜市场。
如图为原大菜市场及周边地区简图,图中数据为各标准化菜市场与附近小区的距离(单位:米)。
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C.工业用地 D.绿化用地2.原大菜市场关闭的原因最可能是( )A.经营不善,亏损较严重B.基础设施简陋,影响生活环境C.市场饱和,竞争力下降D.建设标准市场,增加市政收入3.标准化菜市场分散经营最主要的好处是( )A.更接近消费者 B.降低运输成本C.降低商品价格 D.增加销售收入如图为纽约市曼哈顿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图。
据此完成4~5题。
4.造成该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的原因有( )①通勤交通发展②高层建筑出现③追求生活质量④互联网的兴起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为休憩区 B.乙为住宅区C.丙为商业区 D.丁为工业区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
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
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大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
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7.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8.“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C.产业协作 D.城市化进程练高考小题[2019·全国卷Ⅱ]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土地利用和产业需要协调发展。
根据协调发展水平,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由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等级类型。
图1为2001年至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变化,图2示意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范围及城市分布。
据此完成第9题。
9.2016年协调发展水平Ⅰ型中的多数城市( )A.海港规模大 B.沿长江分布C.集聚长江口 D.行政等级较高[2019·北京卷]右图示意某地商业和农业地租水平。
读图,据此完成第10题。
10.该图体现( )A.两种用地类型呈交错分布B.两种地租变化率的差异小C.商业用地向郊区持续扩展D.农业用地受到政策的保护[2014·山东卷]右图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
据此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加强各区之间联系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12.该城市规模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2019·浙江4月选考]下表为2017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区、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
据此完成13~14题。
土地利用类型省(区、市)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及其他耕地林地草地其他农用地甲 3.1 6.521.40 1.0 68.0乙18.862.70 0 12.5 6.0丙19.459.710.50.6 4.7 5.1丁23.39.4 0 5.3 37.5 24.5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14.乙、丙两省(区、市)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①人口密度差异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③经济发展水平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练模拟小题[2020·湘赣十四校联考]商丘古称归德府,又称为睢阳,因位于睢水(睢水,北通黄河,南接淮河。
今已消失)之北而得名。
1502年归德府故城被洪水淹没,1511年在故城北部兴建新城(即为今日之归德内城),并在距城500 m多的距离处修建了护城堤。
明末(1639年)因战乱频发,大量难民涌入归德府城避难。
大部分难民只能滞留在护城堤与内城之间,明政府于是将护城堤改造成为外郭城墙。
民国时期内城的四个城门附近,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形成了独立的关厢区(建成区),其中北门、东门、西门的关厢规模较大,南门外规模较小。
据此完成15~17题。
15.商丘古城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和古城外护城堤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矿产和抗旱 B.交通和防洪C.气候和军事 D.地形和交通16.民国时期四个城门处形成关厢,而南门规模最小,其原因可能是南门外( ) A.湖泊较多 B.气候恶劣C.交通不便 D.地势崎岖17.2012年商丘市内城的护城河被系统改造,南门外的护城河被扩大成两个巨大的人工湖,其对商丘城市的影响是( )A.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B.增加居民出行成本C.加强城市热岛效应 D.加强城市雨岛效应[2020·河北衡水三测]城市常住人口不等同于户籍人口,如图为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
据此完成18~20题。
18.导致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不断扩大B.进城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C.城市商品房价格的不断上涨D.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缩小19.缩小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将有益于( )A.抑制城市房价上涨B.增加城市居民的就业机会C.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提高更多人口的公共服务待遇20.自2014年开始,两类城镇化率差异呈减小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回乡再就业等政策实施 B.城镇内就业机会减少C.农村人均耕地增多 D.户籍管理趋严[2020·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模拟]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平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
如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自2018年开始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
据此完成21~22题。
21.未来五年住房供需关系失衡最严重的城市是( )A.鄂尔多斯 B.邯郸C.包头 D.石家庄22.与住房供需匹配度无关的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城镇人口迁入C.拆除改造需求 D.住房建设收益———[综合测评提能力]———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0·新疆一模]2020年某楼盘在抖音上迅速走红。
它采用超大阳台设计,阳台统一规划常绿植被,号称“空中花园,垂直森林”。
如图为该楼盘景观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西宁 B.成都C.北京 D.乌鲁木齐2.此类建筑模式可以 ( )①减轻热岛效应影响②增加地表水的下渗③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④增大城市风力强度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意大利西西里岛小镇桑布卡曾被评为“2016年全意大利最美小镇”。
2019年2月,桑布卡发布1欧元1套房的售房消息,附加条件是新房主必须承诺在3年内翻新所购房屋,且翻新费用不低于1.5万欧元(约11万人民币),并为此支付5 000欧元的保证金。
桑布卡的这些房屋虽年久失修,但是消息发布后的数小时内,小镇就收到超过4万封进行咨询的电子邮件,其中不乏来自瑞士、法国和西班牙的咨询者。
如图示意桑布卡位置,据此完成3~5题。
3.桑布卡推出“1欧元1套房”的根本原因是当地( )A.房产过剩,大量房屋闲置B.房屋陈旧,维修资金短缺C.经济衰退,旅游收入减少D.人口流失,经济活力下降4.除房价因素外,桑布卡吸引众多咨询者是因为小镇( )A.物价低廉,翻新费用较低B.景色优美,田园气息浓郁C.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D.濒临海洋,气候冬暖夏凉5.桑布卡为留住购房者定居需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A.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B.修葺陈旧房屋,保持历史风貌C.扩大旅游宣传,提升品牌形象D.加大教育投入,提升科技水平[2020·广东茂名五校联盟一联]武汉因江得名,依江而兴。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
2017年7月17日,武汉市政府确定长江新城项目落户湖泊环绕、开发程度低的谌家矶,包含有“长江绿谷”之称的武湖等区块。
如图为长江新城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8题。
6.将长江新城定位为“高效高新产业集聚的创新名城”,其主要区位优势是( ) A.科技发达,产业基础好B.交通便利,生态环境好C.政策扶持,劳动力充足D.地价低,设施完善7.未来武汉将四镇隔江鼎立,功能分工上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
其好处主要是 ( ) A.避免同质竞争,便于协作B.提高城市等级,扩大服务范围C.分散城市职能,降低服务范围D.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区位8.长江新城地址敲定后,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将发生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 )A.热岛效应减弱B.内涝发生概率下降C.地下水位下降D.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2020·安徽重点中学联考]汉正街位于武汉市繁华地带、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古汉口之正街”,其繁荣发展的历史始于明朝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继而帆船集结、商贸始盛、街巷建立、集镇形成,被誉为“天下第一街”。
20世纪初,汉正街演变成小商品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直到1979年才重新恢复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个体私营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到21世纪初,汉正街已位居全国十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前列,但“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市容脏乱等问题。
2011年,汉正街开始全面整治,准备转型为文化旅游商务区,而原来的商户和物流则搬迁至黄陂区的汉口北市场。
据此完成9~11题。
9.早期汉正街商铺多沿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C.货源 D.税收10.20世纪后期,汉正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廉价 B.地理位置优越C.市场需求扩大 D.国家政策支持11.武汉市对汉正街市场进行整体搬迁改造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用地功能 B.根除城市问题C.提升城市形象 D.扩大市民就业二、综合题(共46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2分)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土地利用情况,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铁路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1)该城市乙、丙两区域土地利用方式都为商业用地,根据位置差异推测其经营活动方式的差异。
(8分)(2)举例说明甲区域适合布局的工业类型,并说出原因。
(8分)(3)简述铁路线对该城市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