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期末模拟试卷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导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C.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2.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A.剩余价值论B.阶级斗争学说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D.科学的实践观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一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解放全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人类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C.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由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无产阶级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5.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庄严宣布:“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实现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答案与解析1.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或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本题属直接性试题,考查记忆,用正选法选出C即可。
2.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与关系的识记与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必然的逻辑的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说,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故正确答案应为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基模拟题模拟试卷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c 5c 6a 7d 8c 9d 10a•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d 18b•19a 20d 21a 22c 23c 24a 25c 26c 27b•28c 29b 30c 31c 32a 33a 34c 35a 36d 37c 38b 39d 40d二、简答题•1、简述矛盾特殊性原理。
(7)•答案要点:•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
(1分)•矛盾的特殊性由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4分)•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是共性,特殊性是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把握这个道理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
(2分)• 2.略•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案要点:•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三、论述题• 1 答案要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又称为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绝对性。
马基模拟卷 答案

马基模拟卷答案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价值规律的作用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供求机制B. 价格机制C. 竞争机制D. 企业机制答案( 2 ) 标准答案:22. 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A. 把感觉作为认识的起点B. 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C. 指出本质与现象的统一D. 指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案( 2 )3.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答案( 3 )4.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段话说明了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 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C. 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D. 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答案( 4 )5.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是指()。
A. 绝对适合 B. 基本适合C. 部分适合D. 相互等同答案( 2 ) 标准答案:26.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 A. 先验论 B. 反映论C. 能动的反映论D. 经验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7.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答案( 3 ) 标准答案:38.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 先进的机器设备B. 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C. 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D. 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答案( 4 ) 标准答案:49.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 解放和初级生产力的发展D. 实现共产主义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A. 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B. 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C. 否认联系的形而上学观点D. 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答案( 4 ) 标准答案:411.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 受客观必然性的支配B. 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C. 受自然和社会的约束D. 获得了真正的自由答案( 2 ) 标准答案:2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B.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C. 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答案( 2 ) 标准答案:2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A. 先验论B.不可知论C.消极直观的反映论D.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答案( 4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A. 第一次认识到了世界的物质性B. 第一次提到实践范畴C. 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统一起来D. 坚持了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答案( 3 )15. 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C. 相对主义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3 ) 标准答案:316.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 标准答案:317. 社会规律同自然规律的共同点是()A.都是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B. 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运动过程 C.它们的实现都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D.它们的实现都不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答案( 2 )18. 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马基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一题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答案( 3 ) 标准答案:32. 历史人物指的是A. 历史上普通个人B. 推动历史前进的劳动者C. 历史上起重要作用,产生重大影响的人D. 杰出人物的思想答案( 3 )3.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D.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答案( 3 )4.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种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种观点是A. 相对主义诡辩论B. 唯物主义决走论C.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5.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 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 确定事物的质C. 认识事物的量D. 把握事物的度答案( 4 ) 标准答案:46. 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 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为是非答案( 4 )7. 否认逻辑证明的作用是()A. 教条主义的表现B. 经验主义的表现C.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答案( 2 ) 标准答案:28. 教条主义犯了()A.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B.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C. 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 类似诡辩论的错误答案( 1 ) 标准答案:19.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答案( 3 ) 标准答案:31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马基期末模拟卷2

单选 (共 60 题,总分 60 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最主要的区别是()∙ A.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B. 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 C. 坚持了世界的可知性∙ D. 坚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答案( 1 )2. 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 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 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 内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 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答案( 2 )3. 近代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 柏拉图∙ B. 贝克莱∙ C. 马赫∙ D. 黑格尔答案( 4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答案( 1 )5.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答案( 4 )6.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绝对和相对的观点∙ B. 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C. 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D.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答案( 4 )7. 认识客体是()∙ A. 整个自然界∙ B. 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 C. “客体精神”∙ D. 进入实践和认识范围并和主体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答案( 4 )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周期性∙ C.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答案( 3 )9. 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答案( 2 )10. 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基模拟题及答案

马基模拟题(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其性质属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有()A 自由和必然B 真理和客观规律C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D 理论和实际E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就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 它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B 它是“科学之科学”C 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D 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E 他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3 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A 思维辩证法B 朴素辩证法C 自然辩证法D 唯心辩证法E 唯物辩证法4 实践是()A 客观的物质活动B 有意识的活动C 任意的活动D 社会历史的活动E 适应环境的活动5 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是()A 概念B 知觉C 表象D 判断E推理6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E.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7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
”“皆本物之固然。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动、静,皆动也。
”这在哲学上表达了()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运动是静止的总和E.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8 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E.在一定程度上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9 “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E.前者是唯心史观,后者是唯物史观10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E.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水平(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25分)1 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样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期末考试样题一、单选题(1分×40题)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 生产力B生产关系C 经济基础D 上层建筑2.劳动产品和商品的关系是()。
A 劳动产品一定是商品B 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C 劳动产品和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D 两者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进入消费领域3.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是()。
A 价值尺度B 利润C 成本D价格4.商业资本执行的职能是( )。
A 流通资本的职能B 生产资本的职能C 货币资本的职能D 商品资本的职能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7.垄断价格的形成意味着()。
A价格可以完全背离价值B生产价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已不起作用C价值规律已不再起作用D价值规律仍起作用,垄断价格仍在受价值的约束8.跨国公司是由()。
A 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B 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C 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D 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9.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
A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C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11.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是()。
A 谋生的手段B 生活的第一需要C 旧式分工中的劳动D 具有强迫性的劳动12.共产主义理想与一切空想和幻想的本质区别在于()。
马基模拟题答案

《模拟题一》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刺性。
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
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2、(1)意识的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规律是物质运动发展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二者之间的关系是: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要踏踏实实,按规律办事。
坚决反对片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规律,盲目蛮干。
“大跃进”的沉痛教训我们必须永远铭记。
我们既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又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1-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

2021-202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择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c)A.他们拥有优良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正确答案)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D.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c)A.科学技术的发展(正确答案)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D.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3.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A.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答案)B.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C.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4.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答案)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5.1844年8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
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于是开始了在科学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中的长期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A.《德意志意识形态》(正确答案)B.《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6.让一个吸烟成瘾的人成功戒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嗑瓜子、嚼口香糖,科学家还找到了新的戒烟方法。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新西兰科学家发现,使用手机短信戒烟方法可以使吸烟的年轻人戒烟率翻倍。
这说明()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正确答案)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最基本的哲学派别D.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7.党员干部,时刻不能放松改造主观世界,要始终做到“不语怪力乱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考试一、单选题(共20题,30分)1、"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一句话可以使国家灭亡"的说法是(1.5分)正确答案:A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观点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法决定论观点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其外部影响因素是( )。
(1.5分)正确答案:CA、生产力的相对落后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状况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长期性3、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哲学依据是(1.5分)正确答案:B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C、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4、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标志是,1848年2月发表的( )(1.5分)正确答案:B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D、《反杜林论》5、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幅画,青年是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从哲学上看,这句话表明(1.5分)正确答案:D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B、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C、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6、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发起的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活动中,下列哪一位位列第一名?(1.5分)正确答案:AA、卡尔·马克思B、阿尔伯特·爱因斯坦C、艾萨克·牛顿D、查尔斯·达尔文7、下列哪一位哲学家第一次把世界描写成一个过程?(1.5分)正确答案:CA、柏拉图B、苏格拉底C、黑格尔D、康德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的光明前景。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题目:马基期末试题及答案(正文开始)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马基维利亚提出的基本观点?A. 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
B. 人性本恶。
C. 君主应该保持仁慈和慈爱。
D. 政治权力来源于上帝。
答案:B2. 马基维利亚对于政治的定义是什么?A. 政治是一种伦理学问题。
B. 政治是为了达到普遍幸福而存在的活动。
C. 政治是实现权力的手段。
D. 政治是一种社会契约。
答案:C3. 马基维利亚的主要著作是哪一本?A. 《国家论》B. 《道德原理》C. 《政治学纲要》D. 《社会契约论》答案:A二、问答题1. 马基维利亚对于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持有什么观点?答:马基维利亚认为道德与政治是分离的,政治活动应该超越个人的道德准则。
他主张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而不受道德约束。
2.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答: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三、论述题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他的思想对于现代政治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基维利亚坚信政治权力来源于实际力量,而不是上帝。
他强调政治的现实性和功利性,认为君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行使权力,追求国家的稳定和自身的统治。
马基维利亚认为君主应该具备智慧、勇气、决断力和灵活性等特质。
君主需要能够适应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
他主张君主应该高度集中政治权力,通过强力统治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秩序。
然而,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受到了批评。
有人认为他的观点过于冷酷无情,忽视了人性的善良和道德的重要性。
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权、民主等现代价值观存在冲突。
另外,马基维利亚的政治观点也容易被滥用,可能导致专制和暴力统治。
总之,马基维利亚的政治思想虽然具有争议,但仍然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通过对他的思想的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权力的本质与运作方式,同时也能够对现代政治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1。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主要内容。
(l)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分)(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分)2。
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并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反映世界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②意识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和重构,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④此外,意识还能影响、调控人体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实现:①必须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②并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意识发挥作用的根本途径是实践。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在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4.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分析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
量变引起质变,一点一滴的工作积累起来,才能形成一个一个小的胜利,一点一点胜利积累起来,才能完成远大的目标。
革命不是一口吃个胖子,需要一步一步踏实工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20分)1、地理环境2、金融资本3、马克思主义4、科学技术二、选择题(20分)1、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这是一种()A.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B.折衷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D.绝对主义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
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A.矛盾普遍性原理B.运动、发展的原理C.普遍联系的原理D.矛盾特殊性原理3、“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4、“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这段话告诉我们()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6、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7、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9、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0、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三、填空题(20分)1、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前三项属于实体性要素,后者属于智能性要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学说C.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D.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正确答案:A2、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表现为()A.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制度B.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C.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答案:D3、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在()A.十月革命前才出现B.恩格斯逝世后才出现C.马克思逝世前出现D.马克思逝世后才出现正确答案:C4、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理论观点B.革命观点C.科学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D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B.是否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C.有“高尚的理想”D.是否承认世界具有统一的本原正确答案:A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不仅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A.辩证法中的基本问题B.一切科学的基本问题C.人们在实践中的基本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答案:C7、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解决()A.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B.其他一切科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人类存在和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D.人们所有生活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答案:A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正确答案:A9、意识自身“物化”过程的本质就是()A.观念创造客观世界的过程B.意念变物的过程C.意识创造物质的过程D.通过实践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正确答案:D10、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这表明意识具有()A.绝对性B.永恒性C.创造性D.无限性正确答案:C11、清代赵翼有诗曰:“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围4.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人类有意识,动物无意识B.人类有群体组织,动物无群体组织C.人类有宗教信仰,动物没有宗教信仰 D.人类能生产自己必需的生活资料,动物则不能5.社会意识是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6.人在价值关系中A.只能是价值主体 B.只能是价值客体C.只能是价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价值主体,又可能是价值客体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罗马哲学 B.德国古典哲学 C.17世纪英国哲学 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 B.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C.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0.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A.手工分工 B.语言的产生 C.社会的出现 D.劳动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B.实践第一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对立统一的观点12.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实际存在 B.客观实在性 C.具体性 D.可感知性14.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医生给病人作手术 B.法官审理案件 C.农民播种小麦 D.科学家进行化学实验15.对社会发展最有利的地理环境是A.自然条件的无可比拟的富饶 B.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C.草木繁茂、雨量充足的热带 D.土地肥沃、雨量适中的平原1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
它们是A.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
”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1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19.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A.唯物主义理解B.直观唯物主义理解C.辩证唯物主义理解D.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1.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主世界万物的本原是A.存在性B.运动性C.物质性D.精神22.生产力畴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C.人与劳动产品的关系D.人与劳动资料的关系23.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自由的属性D.意识特性2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D.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25.把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真理的标准,这是一种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相对主义的观点D.经验论的观点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惟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27.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不迷失方向,坚定信心。
这在哲学上坚持了A.普遍联系的观点B.运动发展的观点C.“重点论”的观点D.“两点论”的观点28.“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2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形态。
这三大形态是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B.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C.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D.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30.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2~5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的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万物在我心中32.某山乡小镇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钒矿以后,办了三个钒矿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钒烟,使村民中大多数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
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违背了A.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B.事物联系复杂多样性的原理C.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E.全面地看问题的观点3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运动不一定是物质的运动E.物质不一定都在运动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有A.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的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C.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D.量变和质变没明显的区别E.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3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A.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D.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E.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3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畴的有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E.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37.下列活动中属于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有A.工人在工厂织布B.医生在医院诊病C.农民在田野种庄稼D.运动员在赛场比赛E.矿工在矿井采矿38.劳动在从猿变人的过程中的作用是A.使类人猿建立群体组织,过群体生活B.使猿脑变为人脑,推动语言和意识的产生C.改变猿的生活方式,使其具有杂食习性D.使猿的前、后肢分工,创造了人的手E.使猿能离开大森林,到地面上生活39.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组成部分。
这两个部分分别是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C.军事思想和制度D.政治上层建筑E.观念上层建筑4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动力的有A.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斗争B.社会革命C.社会改革D.一切人的活动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41.简述现代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42.为什么说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环节?43.简述生产方式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
本大题满分共24分)45.用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原理,说明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意义。
4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05年4月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 2.B 3.D 4.D 5.A 6.D 7.B 8.A 9.D 10.D 11.C 12.B13.B 14.C 15.B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A 23.B 24.A 25.A 26.D 27.C 28.B 29.A 30.D二、多项选择题31.ABDE 32.ABE 33.ABC 34.ABC 35.CDE 36.BCD37.ABE 38.BD 39.DE 40.ABCE三、简答题41.答案要点:(1)现代西方哲学指19世纪中叶以来的欧美哲学,它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物。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有两大思潮,一个是人本主义,另一个是科学主义。
(2)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现代西方哲学是资产阶级哲学,为资产阶级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从理论实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3)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很大影响,其一,现代西方哲学都把斗争矛头指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对它进行批判和揭露;其二,现代西方哲学又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材料和有意义的观点,这些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42.答案要点:(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劳动的产物。
劳动是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2)劳动在意识产生中的作用表现为:第一,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从而形成了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人的脑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结构的分化,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第二,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是在劳动中形成的。
劳动使猿的发声器官转变成人的发声器官,并形成语言的容。
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
劳动使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也使人们的交往复杂化,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这一切使意识活动丰富和发展起来。
43.答案要点:(1)生产方式是人们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