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地球生命力报告
2012渐露端倪:世界大灾难的真相已经被证实
然而, “九星连珠”只是罕见的天文奇观,对地球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的。除太阳以外,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当属月球,可以引起潮汐。但即使把月亮加上,也不会有 《2012》中描述的威力。
事实为证, 1962年2月5日8时10分,印度尼西亚突然从白天转为黑夜,光芒万丈的太阳突然被月球吞食,“红太阳”变成“黑太阳”,“黑太阳”四周呈现出银色的光 环。月球在逆光下变成黑圆的剪影,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在太阳的身旁闪闪发光。天文学家认为,日全食最难得的是“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同宫”。据分 析,那次“七曜同宫”实属千载难逢。太阳系九大行星汇聚一线,这种数百年才遇一次的天文现象,即“九星连珠”,是指以太阳为中心,九大行星汇聚在太阳一 侧,其张角小于100度的现象。 1982年也出现过“九星连珠”,但这些年份都没有什么异常。
2012年8月,联合国正式宣布末日将于未来5个月内来临,开始选取特定人员搭乘诺亚方舟和超级飞船,其中国家首脑、国家各方面最优秀专家人才以及深蓝血统人员将在选取范围内,另外公开船票发售,诺亚方舟门票为20亿欧元,超级飞船门票为30亿欧元。
2012年9月,天文学家预计小行星将于3个月后撞击地球,预测将会撞击大西洋,激起的海啸会波及半个地球,届时这半个地球无人能幸免。
2012渐露端倪:世界大灾难的真相已经被证实
美国某电视台报道,华盛顿、纽约、洛杉矶几个大城市突然相继出现一些儿童的奇怪行为,他们突然间都相继不约而同说起一些人类听不懂的语言,而调查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深蓝儿童,据称有人第一时间破译了他们的预言,并翻译如下:
2012年2月,国际天文台专家发现一颗离地球3亿光年的小行星正侵入太阳系,体积为地球的三分之一,预测11月至12月其间将撞击地球,全球专家讨论应对策略。
目前观测到的地球主要磁场强度快速减退,意味着一种新的磁性在产生的同时,也在破坏着原来的极性。最近100多年对磁极的测量表明,虽然南、北磁极的位置 每年都有变化,但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摆动,其幅度小于10度。这说明在近期,地磁场的分布是稳定的,其极性反转更无可能。据此,我们认为,首先,地磁场发 生急性反转是可能的,但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次,地磁场自身的演化是有规律、有先兆的,可以预报。所以影片中提出3年后地磁场就会反转,只是科幻片基于 某些科学依据的想像和假设。
【高中生物】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呼唤发展转型
【高中生物】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呼唤发展转型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类?40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有多快?人类应该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态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日前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下称《报告》)回答了这些问题。
报告中,wwf使用了“地球生命力指数”概念,即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
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由陆地、淡水、海洋生物群落三个独立的指标组成,该指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地球资源量的改变。
《报告》表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市场需求已少于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须要1.5个地球就可以贯穿目前人类的生态足迹。
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近40年以来,全世界野生动物的数量已经增加了一半,其中淡水物种的种群规模平均值上升了76%,但人口在不断减少。
由于人均消费的不断增加,地球所产生的资源总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
“按照这样的需求发展的模式继续下去的话,到本世纪中期会需要三个地球才能满足人类所需。
”他说。
生物多样性上升的同时,人口和人均消费的快速增长正驱动着全球“生态足迹”的减少。
所谓“生态足迹”就是指保持一个人、地区、国家的存活所须要的,能容纳人类所排放量的废物的、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
wwf专家凌林博士指出,一个国家想要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人均生态足迹要低于地球人均生物承载力,同时也能保持全球定义标准下的体面的生活水准。
“但目前人类每一年需要的资源,地球需要一年半才能产生出来。
”人口快速增长和气候变化使水资源紧缺问题在日益转差。
少于200多个河流流域,做为25亿人口的家园,已经发生了每年至少一个月的轻微缺水。
凌林表示,“现在泵入的二氧化碳大概必须100年才可以水解。
当前,人类的资源在增加。
非常大程度上我们就是在研发子孙后代的资源。
”同时,《报告》指出,中国现在处于关键的转折点,选择一条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非常关键,决定并改变着未来。
2016地球生命力报告summary——final中文
恢复力
21世纪给人类带来双重挑战: 既要保持自然的各种形态和功 能,又要在有限的地球上为人 类创造公平的家园。
地球生命力
报告2016
摘要
国际
© NASA
自 20 世纪中叶,人类活动在 大小和规模上的指数增长, 使自然服务人类的能力和自然 本身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升级。 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从全新世过渡 到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即“人类世”。
WWF 地球生命力报告 2016 . 摘要 6
监测的物种
图 2:通过地球生命力 指数数据来源在地图上的 分 布, 可 以 看 出 地 球 生 命 力 指 数 监 测 种 群 的 位 置。 自上期报告以来的新增种 群已用橙色进行了突出显 示(世界自然基金会、伦 敦动物学会,2016 年)。
地球生命力指数数据库不断壮大,而每期《地球生命力报告》都会 有更大的可用于分析的数据集。自上期《地球生命力报告》发布以来, 目前已经有 668 个物种的 3772 个不同种群被添加到地球生命力指数 数据库(图 2)。该数据集目前仅限于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收入无脊 椎动物和植物物种的方法目前已经在开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解之谜]2012年的太阳风暴真的会毁灭地球吗
未解之谜]2012年的太阳风暴真的会毁灭地球吗?摘要:信息、太空时代的人们比以往更加依赖空间天气,也就是太阳活动,然而受制于原理和观测水平,空间天气短期预报差强人意,长期预报问题还远未解决。
2012年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结论。
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
但是,我们对此感到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刊文,2012年地球将可能遭受超级太阳风暴袭击,“201 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超级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近日,英国《新科学家》网站出现了这样一篇“耸人听闻”的文章。
文章中写道,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一道五彩斑斓的光幕。
在像纽约这样的南部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种极其迷人的极光现象。
几秒钟后,该地区所有电灯泡开始变暗并闪烁不定,接着光线在瞬间突然增强,灯泡变得异常明亮。
随后,所有电灯全部熄灭。
90秒以后,整个美国东部地区都将停电。
一年后,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开始死亡,国家基础设施将变成一堆废墟。
世界银行将宣布美国变成一个发展中国家。
同时,欧洲、中国以及日本等地区或国家也都和美国一样,在这次灾难中苦苦挣扎。
《新科学家》网站的文章依据的是一份美国国家科学院在2009年1月发布的有关2012年太阳风暴的特别报告,报告最后的结论是:这种灾难完全有可能会发生。
难道一场太阳风暴能够让地球上的人类遭受这么大的损失吗?2012年真是世界“末日”吗?“美国科学家的警告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结论。
2012年前后正是太阳活动24周峰年。
但是,我们对此感到恐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重点实验室王华宁研究员告诉《北京科技报》。
关于2012年即将发生强烈太阳风暴的消息已经充斥了网络的各个角落,美国宇航局(NASA)和美国科学院发布的这份报告说,届时太阳活动将会异常猛烈,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流将会大规模地袭击地球,从而对所有依靠磁场、电力的部门形成威胁,而今天的我们的生活无不依靠电力、电器,2012年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太阳灾害”,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保护地球 刻不容缓——观《2012》有感
恶化 ,地核也越 来越 不稳定 ,地震频频发 生 , 主人公在 千钧 一发之 际逃 离了加 州。然而 ,在
大 难 临 头 之 际 ,一 些 高级 领 导 却 迟 迟 不 做 决
w |、 小rI 思~● 、., 想 蛾m 、l _V ,l 老一
复 无 常啊 !
人 类啊 ,不 爱护环境 等于 自取灭亡 !不要
让 地球 母 亲 失 望 ,不要 让 “ 02 真 的 来 到 。 21”
保护地球 已经迫在眉睫 ,刻 不容缓 了!
0{ 哇 l0t 昏t
— —
l 锋兜威驹宅路
。。 。。。。 。。。。。 。。。。。 。。’ ’ ‘ 。。‘ 一 。
会 议 的 重要 性 ,就在 逐 渐 消融 的 冰 川上 开会
了!
有 华 鎏 惑 慧 篓
黄 叶
至于温室效应 带来的 恶果 ,现在 已经一含
一
。。 。
个 地 应 验 了 :北极 的 冰 盖 融化 ,北极 熊的 种
类 已经k 2 多个骤 减 至 1 多个 。若 环 境
现 在 ,全 球 温 室化 已是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想 必 大 家都 知 道 在 哥 本 哈 根 召 开 的 全 球 环 境 会 议 吧 !你 知 道 为 什 么要 在 冰 川上 开会 吗 ? 因 为
全 球 气 温 上 升使 大量 冰 川 融化 ,为 了体 现 本 次
定 ,以至 上亿 人 被 海 水吞 噬 。后 来 ,上保 命 方舟 的资格 ,竞需要 花1 万欧元 才能 买到 !最 0
后 , 虽 然 海水 退 去 ,方 舟 里 的人 都 活 了 下 来 , 但 是 环 境 恶化 ,南 北极 倒 转 … … 这 些 都 值 得 我 们反 思 :如 果 我 们 继 续破 坏 环 境 , “0 2 还 2 1”
2012地球生命力报告
1地球生命力报告-特别摘要-迈向里约2012Ԓ2012+20·地球生命力报告 特别摘要 ——迈向里约2012+20© Simon de Trey-White / WWF-UKx割草人,尼泊尔Khata.2保持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突出强调了人类长时间给地球带来的累积压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森林、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下降。
我们目前的生存方式好似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地球可以使用。
我们正在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地球可供给能力的50%,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趋势,该数字将会更快增长——到2030年,即便有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有能力开创一个繁荣的未来,为2050年地球上90-100亿人口提供食物、水和能源,但是,只有当所有人——政府、企业、社区、公民——都来应对这一挑战时才能实现。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齐聚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工商界和民间团体的代表。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球峰会过去20年后,这次会议能够,并必须成为各国政府设置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契机。
同时,这次会议也为各个联合体加紧做出承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如刚果河流域和北极地区的政府携手共同管理区域资源;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公司联合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为消费者生产能够降低资源消耗的产品;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共同投资于绿色就业领域。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迈向里约+20特别摘要》关注了上次里约会议以来20年的环境发展状况,强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护为生命提供食物、水和能源的生态系统,维持地球的生命力。
Jim Leape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1《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要点:我们都需要食物、水和能源。
我们的生命依赖于地球。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全球生物多样性在1970年到2008年间下降了28%,热带地区下降了60%。
地球生命力报告气候问题
地球生命力报告气候问题1、地球生命力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分别计算陆地、淡水和海洋的热带和温带地区脊椎动物种群趋势,然后求得二者的平均内值,结果就容是陆地、淡水和海洋生命地球指数。
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 Planet Index)简称LPI,是衡量地球生态状况的一种指数概念,这一概念通过对2688个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和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9014个种群的规模变化趋势来衡量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当于借助对物种丰富度变化的表述,衡量地球的生态状况。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是一份记录地球健康状况的前沿报告,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伦敦动物学学会(ZSL)和全球足迹网络(GFN)合作完成。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
为了说明地球资源的改变,《报告》使用了一个“地球生命力指数”概念。
2、地球生命力指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分别计算陆地、淡水和海洋的热带和温带地区脊椎动物种群趋势,然后求得二者的平版均值,结果权就是陆地、淡水和海洋生命地球指数。
地球生命力指数(LivingPlanetIndex)简称LPI,是衡量地球生态状况的一种指数概念,这一概念通过对2688个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和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9014个种群的规模变化趋势来衡量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相当于借助对物种丰富度变化的表述,衡量地球的生态状况。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是一份记录地球健康状况的前沿报告,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伦敦动物学学会(ZSL)和全球足迹网络(GFN)合作完成。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巨型的仓库,那么这个仓库里的资源还够人类使用多少年。
为了说明地球资源的改变,《报告》使用了一个“地球生命力指数”概念。
3、《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都反映和概述了哪些状况?顾名思义,这是一份关于地球物种生存生态以及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2012——玛雅预言,地球PENG,爆炸
在远久的时期,有着一群智慧要比我们普通人智慧高超许多的人类种族玛雅人。
他们的智慧远超于我们的想象,当我们普通人类刚接近数学,而玛雅人类早已研究到圆周率了,他们就是这样的聪明,智慧超俗,与我们普通人类而混淆的话,简直就是鹤立鸡群!然而,这群智慧人类,有一个令全球人类所震惊、恐慌的预言!这个预言甚至让一些坚信预言的人选择了自杀。
这个语言也就是:在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会爆炸,人类无一幸免!全将会死于这场大灾难。
有人会质疑,为什么会是2012。
12。
21这个数字?仅仅巧合吗?有人提出问题:认为这只是一个荒唐的谣言,但是,就是预言了这个荒唐的谣言的预言人----玛雅人,却逝世了,没有一个活着的后裔,全部死亡。
难道这也是荒唐?玛雅人这高智慧的人类种族,会因为一个预言而死?这根本就是一个无稽之谈!那究竟是怎么回事?那地球会毁灭,也仅仅是个谣言?据我而论,NO!NO!NO!敢问读者,地球万千年时,还没有人类的时候,还没有楼房的时候,还没有汽车的时候,还没有飞机、大炮、坦克、猎枪战争的时候,地球是多么的美妙!而现在,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灭绝的动物就达32种、19世纪灭绝了56种、20世纪灭绝了120种。
有专家认为,在21世纪后期有包括大熊猫、藏羚羊、东北虎、扬子鳄在内的600余种动物将灭绝。
人类的自我发展和对地球无休止的破坏,其恶果已经逐渐显露。
自我的膨胀,将使人类本身经历一场浩劫。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些曾经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他们吧!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也会。
巴基斯坦沙猫(1940年灭绝);阿特拉斯棕熊(1871年灭绝);恐鸟(1880年灭绝);南极狼(1875年灭绝);亚洲狮(1908年灭绝);南加州猫狐(1903年灭绝);中国白臂叶猴(1882年灭绝);新南威尔士白袋鼠(1927年灭绝);渡渡鸟(1799年灭绝);西非狮(1865年灭绝);西亚虎(1980年后就没有人见过它);中国台湾云豹(1972年灭绝);巴厘虎(1937年灭绝);纹兔袋鼠(1906年灭绝);东袋狸(1940年灭绝);澳米氏弹鼠(1901年灭绝);亚欧水貂(1995年至1999年灭绝);灭绝原因很简单,它美丽而昂贵的皮毛。
生态足迹理论
二、生态足迹理论概念
3、水足迹
Carbon Footprint, CF
水足迹作为生态足迹的补充,衡量 了商品生产和服务中消耗的水量。
水足迹是衡量水资源消费利用量的概念,用以估算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整个 过程所消耗水量(含虚拟水)的总和,还可以在不同层次(如某种农产品、某种工业产品、流 域、社区和居民)测量研究对象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生态足迹理论将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 的面积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以表征该地区的生态容量。
生态容量
➢杨开忠,杨咏,陈洁,生态足迹分析理论与方法[J] . 地球科学进展,Dec. , 2000 ,15(6): 630~636. [Yang Kaizhong, Yang Yong, Chen Ji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 Concept, Method and Cases[J] . Advance in Earth Sciences,2000 ,15(6): 630-636.]
生态足迹分析法也是其中一例。 1992年,加拿大经济学家 ,William Rees :提出概念 1996年,其博士生Mathis Wackernagel 等: 提出计算模型并应用推广
-
-
二、生态足迹理论概念
1、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 EF
生态足迹通过计算人类所 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来衡量 人类对生物圈的需求,包括可再 生资源消耗、基础设施建设和吸 纳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排放(扣除海洋吸收部分)所需 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Galli et
--WWF
人均
-
-
三、研究方法
地球生命力报告
地球生命力報告
人類破壞何時停止?
40年內全球野生動物少了一半!
工業革命的出現,讓全球經濟發展有了重大突破,但也因肆無忌憚的開採砍伐、石化油氣的排放,許多生物的棲地遭破壞,甚至導致絕種的危機。
這現象一直持續到1950年代,二氧化碳的排放更加嚴重,全球暖化導致南北極冰帽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
自以為「人定勝天」的人類,正逐漸為大自然反撲付出代價。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簡稱WWF)在日前發佈了《2014地球生命力報告》(The Living Planet Report),顯示在過去40年內,全球
野生動物已減少52%,較兩年前的28%嚴重不少。
可見在《京都議定書》與《斯德哥爾摩公約》簽署的公約下,自然的再生速度還遠不及人類對環境的破壞速度。
野生動物從1970至今減少超過一半,但人類的人口數卻從37億暴增至71億,這當中的差異相當明顯,也間接證明人口爆炸的成長,對於各種生物的影響與迫害。
《地球生命力報告》是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發佈一次的刊物,利用地球生命力指數工具(Living Planet Index,簡稱LPI),追蹤1970年至2010年間超過1萬種的脊椎動物變化趨勢。
調查中顯示,淡水生物銳減達76%,陸地與海洋生物減少39%。
氣候的變遷與肆無忌憚的捕撈、獵殺野生動物,是造成老虎、大象、海豚減少的最大主因。
地球生命力报告
地球生命力报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地球的生命力愈发受到威胁。
为了了解地球的生命力状况,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观察,并发布了一份名为《地球生命力报告》的报告。
该报告详细分析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现状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旨在为保护地球生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首先,报告指出了地球上物种灭绝的严重问题。
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和非法捕猎等因素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据报告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000种濒危动物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包括大象、犀牛和黑猩猩等知名物种。
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被打破,生态平衡岌岌可危,这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其次,报告强调了气候变化对地球生命的影响。
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日益频发,例如干旱、洪水和风暴等。
这对农业、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正面临着被海水淹没的威胁。
同时,海洋的酸化也使得许多生物无法生存。
报告呼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土地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
大片森林的砍伐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土壤侵蚀的加剧。
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质量下降,给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报告指出,除了推动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以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
最后,报告强调了个人责任和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保护地球生命力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需要每个人从日常生活中做起。
例如减少塑料使用、鼓励低碳出行、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等等。
此外,全球各国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地球问题的关键。
应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物种保护和环境污染等全球性挑战。
通过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我们能够为地球的生命力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地球生命力报告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地球上现存的环境问题和生物灭绝的紧急状况。
2012年10月18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世界末日生存指南
聚焦物种丧失 遏制生态超载 共享一个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解读
高 收入 国家消耗 的 自然资源数量 是最低收入 国家 的5 倍 。高低收入国家人均足迹的最大悬殊是能源足迹 ,这 是 因为人们食物需求是有限的 ,而能源消费大小是收
入水平决定的 。各国人均生态 足迹排 名中,卡塔尔 、
4 7 年来 ,全球生态足迹总量在波动中不断增加 , 1 9 6 1 年全球总生态足迹5 2 亿全球公顷 ( g l o b a l h e c t a r e s , g h a , l g h a  ̄生物生产力和吸纳废物能力等同于全球平均
加工基地 ,作为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 ,中国也能为减少 欧盟和美国等全球资源消耗大国的生态足迹发挥作用。
因此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中国在促进世界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上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多 国家在 以高生态 足迹 为代价 换 取高人 类福
生 态足迹 和人 均生 物承 载力 。尽管 北美 人均 生物承 载 力最高 ( 4 . 9 5 g h a ),但也拥 有全球最 大的人均足 迹 ( 7 . 1 2 g h a ),人均赤 字2 . 1 7 g h a 。欧盟人 均足 迹 4 . 7 2 g h a ,生态足迹是其生物承载力 ( 2 . 2 4 g h a )的2 倍 多 ,人均赤字全球最大 ( 2 . 4 8 g h a )。 中东和 中亚人均
源。就像银行帐户透支一样 ,我们正在消耗 自然资本的 “ 本金” ,而不是由它产生的 “ 利息”。按照现有发展
趋势 ,2 0 3 0 年需要2 个地球 ,2 0 5 0 年需要 2 . 9 个地球 。 报 告分 析 了北美 、欧 盟 、欧洲 其它地 区 、拉 丁
美 洲 、 中 东 和 中 亚 、亚 太 区 Βιβλιοθήκη 非 洲 7 个 地 区 的 人 均
地球生命力报告
地球生命力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数百万年的进化,使地球生态系统中形成了平衡共存的复杂生物群落。
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指数增长的人类活动使生物多样性迅速走向崩溃。
10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其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中指出,全球野生动物种群在1970年到2020年的50年间将减少67%。
该报告对超过3700个物种中的1.4万余脊椎动物种群进行了跟踪,并初步印证了这一趋势。
报告指出,在1970年到2012年间,鱼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动物已经减少了58%,而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因素都与人类活动直接有关。
这些威胁包括栖息地的减少、环境质量的下降和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
“人类世”让生物群落加速灭绝为了引起公众对环境状况潜在危险的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等人曾提出,人类已经从全新世过渡到一个新的`地质时代,即“人类世“。
在人类世,气候变化剧烈,海洋酸化,甚至整个生物群路都可能会消失,其速度可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来测算。
“野生动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我们的时代消失。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马可•兰博蒂尼说道,这不仅仅关系到那些我们喜欢的物种,生物多样性是丛林、河流和海洋正常发展的基石,如果没有了物种,这些生态系统将会崩溃。
“它们为我们提供的新鲜空气、水资源、健康的食物和气候调节功能也会消失。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荣,同时保护这个生机勃勃的星球,我们现在就需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报告显示,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各项需求的粮食生产,造成了人类对栖息地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过度猎杀。
目前,农业生产占据了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和水资源使用总量的近百分之七十。
斯德哥尔摩环境恢复研究中心提供的模型显示了人类已经超过了九个地球承载能力极限指标中的四个。
地球承载能力极限指标指在维持地球生命力的条件下,地球体系运转的极限值。
此外,全球足迹网络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人类正使用着1.6个地球的资源来满足每年我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别迷信“2012”,“2012”只是个传说
导刊:美国 地质调查局和南加 州大 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于2008年4月联合 发布了一份地震预测报告。 报告指出,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在未来30年内发生能造 成大面积破坏的强地震的可能性为99%, 现在地震频发是不是证实这 样一个预测
附表:世界M≥7.0级地震统计表
年
月
日
时
分
20 10
01
04
06
36
20 10
01
13
05
53
20 10
02
27
04
31
20 10
02
27
14
34
20 100306 Nhomakorabea00
06
2010
03
11
22
39
2010
03
11
22
55
经度
纬度
震级
157.30 -8.90
7.2
-72.50 18.5
7.3
128.60 25.90
张:智利地震和27日凌晨发生的海地
地震分别处在太平洋板块的 西边界及附 近,这些现象说明了太平洋 板块的运动 开始增强。一般来说,地震 活动作为地 球构造运动的一种方式,某 个时间段较 活跃,或某个时间段较少, 都是可以理 解的现象,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肖:从 地壳结构上分析,智 利地震 与海地地震没有什么关联。 智利大地震 因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到南 美大陆板块 之上所致。海地地震的力源 也来自太平 洋板块的向东运动,因此, 海地地震、 智利地震都与太平洋板块向 东运动加强 有关,即环太平洋沿岸地震 带的地震事 件。
我们都在2012年死了
我们都在2012年死了时至如今,还有很多人相信2012年的末日之说,甚至还一本正经的找出了2012人类已经灭绝证据。
而且看了这些内容之后,我们竟然也无法反驳!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预言的第五太阳纪,也意味着地球毁灭,2012人类其实已经死了,世界走向末日之端。
在那天没有到来之前,人们一直提心吊胆,总以为那天就是自己生命终结之时。
不过现在都过去差不多7年了,感觉当时什么也没发生过。
每当谈起世界末日这个梗,人们也只是轻描淡写的笑过。
不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2012年仿佛还在昨日,但是如今已经过去了6年之久,更有许多网友声称自己的记忆已经混乱,很多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再次发生,或者是记错了。
所以就有了一种说法“2012人类其实已经死了”,据说世界末日真的在2012年发生了,而地球被认为的改变了时间,人类在另一个时空维度被复活。
网上有人说,十多年前曼德拉去世过一次,电视报道过的,很多人都记得。
但是,这样的事情却怎么也查不到证据,连网上的痕迹也都找不到,和科幻电影里的一样,一切都被抹去了,仅仅在一些人的脑子里留下了一些记忆,可这些记忆不被别人接受。
然而,真相表明这并非一个笑话。
大家是否可以回想一下,当年发生的事情,包括那天,你们还有印象吗?很大部分人或许都不太能回想起来了,那是为什么呢?是我们的记忆力都衰退了吗?还是短暂性失忆?科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类之所以记不起来,是因为时间在世界末日那天被重置了,也就是说世界末日中的时空因素被改变了。
因此,我们回到了世界末日还没有发生的很多年前,只是我们不知道,还以为距离2012年越来越远。
实际上却是我们现在的时间还没有到达世界末日的钟点。
我们陷入了无限循环的重置空间中。
2012年世界森林状况
参考文献
图
图1: 1800-2010年世界人口及累计森林砍伐量 图2: 按森林类型和时期估计的森林砍伐量 图3: 2008年初级能源总供应量所占份额
插文
插文1: 摩洛哥阿格达勒传统资源管理体系 插文2: 森林砍伐及森林退化的根本原因 插文3: 衡量财富和人类福利的其他方法 插文4:“减少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碳排放(REDD)” 是“游戏规则颠覆者”吗?
v
致谢
保护森林的最好方法就是可持续地经营管 理森林并从其产品和生态系统服务中获益。林 业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宣传和推 广这一理念。如果能贯彻实施可持续森林管理 的原则并加大林产品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比重, 全球经济会更加绿色环保。
同前九版一样,《2012 年世界森林状况》 也旨在为支持林业相关政策和研究提供参考资 料。此外,我期望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能引起 人们的关注和讨论,以推动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使全球经济朝着更加绿色的方向发展。
长已翻番、但是该增长是在消耗包括森林在内 用、最有效地进行景观恢复、在适宜的地方开
的自然资源的同时实现的。如今,整个世界都 展集约型种植、创新农林复合经营活动并在景
聚焦物种丧失 遏制生态超载 共享一个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解读
聚焦物种丧失遏制生态超载共享一个地球——《地球生命力
报告2012》解读
陈成忠;张毅
【期刊名称】《地理教学》
【年(卷),期】2013(000)016
【摘要】世界自然基金会2012年5月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用地球生命力指数和生态足迹两个主要指标描绘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态和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压力。
整篇报告可以概括为追踪物种丧失、遏制生态超载、共享一个地球3个主题。
【总页数】3页(P6-7,17)
【作者】陈成忠;张毅
【作者单位】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435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0
【相关文献】
1.一份地球的体检报告--解读《地球生命力报告2016》 [J], 高芳
2.物种急剧丧失·生态严重超载·跨越“地球边界”·区域公平失衡·“一个地球”生活——《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解读 [J], 陈成忠;葛绪广;孙琳;邵冬;柯文莉
3.追踪物种丧失·聚焦生态超载·共享一个地球——《2006地球生命力报告》解读[J], 陈成忠;林振山
4.合作开发“数字地球” 共享全球数据资源——在国际数字地球研讨会议开幕式大会上的报告 [J], 路甬祥
5.“体检”报告称地球严重超载2050年需2.9个地球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球生命力报告-特别摘要-迈向里约2012Ԓ2012+20·地球生命力报告 特别摘要 ——迈向里约2012+20© Simon de Trey-White / WWF-UKx割草人,尼泊尔Khata.2保持一个生机勃勃的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突出强调了人类长时间给地球带来的累积压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我们所赖以生存的森林、河流和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下降。
我们目前的生存方式好似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地球可以使用。
我们正在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地球可供给能力的50%,如果我们不改变这一趋势,该数字将会更快增长——到2030年,即便有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有能力开创一个繁荣的未来,为2050年地球上90-100亿人口提供食物、水和能源,但是,只有当所有人——政府、企业、社区、公民——都来应对这一挑战时才能实现。
2012年6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峰会)将在里约热内卢召开,齐聚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工商界和民间团体的代表。
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地球峰会过去20年后,这次会议能够,并必须成为各国政府设置新的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契机。
同时,这次会议也为各个联合体加紧做出承诺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遇,如刚果河流域和北极地区的政府携手共同管理区域资源;市场上相互竞争的公司联合推动供应链的可持续性,为消费者生产能够降低资源消耗的产品;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共同投资于绿色就业领域。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迈向里约+20特别摘要》关注了上次里约会议以来20年的环境发展状况,强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护为生命提供食物、水和能源的生态系统,维持地球的生命力。
Jim Leape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1《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要点:我们都需要食物、水和能源。
我们的生命依赖于地球。
大自然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全球生物多样性在1970年到2008年间下降了28%,热带地区下降了60%。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自1966年以来翻了一番,我们正在使用相当于1.5个地球的资源来维持我们的生活。
高收入国家的生态足迹是低收入国家的的五倍。
按目前的模式进行预测,到2030年,我们将需要两个地球来满足我们每年的需求。
2迈向“里约+20”里约+20是各国领导人为我们创建可持续的未来的重要契机1992年里约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规定了27条应对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则。
里约+20峰会的一项可能的议题是对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达成一致,这为整合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机会。
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构建一个全球统一的发展框架,来解决我们当前最紧迫的问题。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有利于加快转变、解决结构性不平等、鼓励开放性和包容性参与、建立明确的、可衡量的指标来衡量可持续发展进程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讨论决不能偏离与许多人的生活和生计紧密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 )。
二十年前,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里约热内卢参加地球峰会。
在两个多星期里,他们力图制定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方向:绿色、公平、可持续。
但是,最终实现了什么?在过去的20年里,里约地球峰会设定的可持续发展议程执行情况如何?今年6月份在同一城市举行的里约+20峰会能否取得成功?各国首脑是否会迎接挑战,吸取1992年里约会议以来的经验教训,为可持续发展开创新的局面?抑或他们会将问题留给后代,让后代来弥补我们今天的过失?WWF 认为,里约+20峰会是全球领导人重申政治承诺,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可持续未来的重要机会。
本摘要列出了《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的主要成果,回顾了1992年峰会以来的环境发展状况,指出了转变全球消费模式的必要性。
3迈向里约+20地球上数百万物种构成了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境。
然而人类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按我们现有的消耗速度,地球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才能生产我们一年内所消耗的自然资源。
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学会以及全球足迹网络共同编写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惊人速度——1970年至2008年间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减少了28%。
《地球生命力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持续关注“地球生命力”状况。
本摘要是基于第9期“地球生命力报告”,即《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为里约+20峰会所做的特别摘要。
本报告强调了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影响。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N T2012REPORTLiving PlanetReport 2012Biodiversity, biocapacityand better choices451992年的地球峰会是一次高级别的全球合作会议。
可持续发展在当时还属于比较新的、被搁置的概念,正如联合国所总结的一样,《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是“我们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为了指导这一转变,各国领导人在地球峰会上签署了长达600页的《21世纪议程》,并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来确保其进程(Johnson ,1993)。
同时,1992年的里约地球峰会也催生了三大历史性环境条约,分别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荒漠化问题。
里约1992:启动可持续发展进程过去20年中的重要里程碑19961992 1993 1994 1997 2000 2009 2012里约+20峰会签署《哥本哈根协议》签署《千年发展目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签署《京都议定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生物多样性公约》生效里约地球峰会迈向里约+20© Staffan Widstrand / WWF 6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旨在防止“危险的气候变化”。
五年之后,它催生了《京都议定书》,从法律上制定了多数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尽管美国随后退出了该条约,但是它仍然获得生效。
自里约峰会后20年来,气候变化成为全球环境议程讨论的热点,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小组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引起了全球广泛关注。
但是,尽管有《京都议定书》和世界的广泛关注,CO2排放量依然持续上升。
目前,CO2排放量已经比1992年增加了40%(UNEP ,2011)。
或许最令人担忧的是三分之二的增量发生在最近十年中(UNEP ,2011)。
里约峰会以来,大气中的CO2含量上升了9%,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4℃(UNEP ,2011)。
每年夏天北极圈的海冰量减少35%,于2007年和2011年分别出现了最低值(UNEP ,2011)。
对于一些国家而言,《京都议定书》中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国家也分别针对排放量制订了自己的相关法律。
第一个是2008年英国制定的气候变化法案,规定到2050年本国CO2排放量减少80%。
其他国家,包括墨西哥,也都开始制定自己的气候法案,并在其指导下走低碳经济之路。
2009年,在里约会议对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承诺的17年后,世界各国政府签署了《哥本哈根协议》,确定了全球气温比工业革命前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
为了实现两度目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全球排放量必须在2020年之前达到顶峰并开始下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还发现,现有的2020年减排承诺远远不够,有可能会导致本世纪末的气温升高2.5-5℃,这对大自然和人类来说都将是毁灭性的(UNEP ,2011a )。
根据2011年年底召开的德班会议来看,2020年前可能都无法就全球排放设置上限达成一致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迈向里约+208地球生命力指数图1: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该指数通过2688个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的9014个种群规模的变化,表明了从1970年到2008年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了28%。
阴影部分代表地球生命力指数95%的置信区间;阴影越宽,指数的潜在变化范围越大(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会,2012)。
图例热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温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地球生命力指数通过对2688个分布在不同生态系统和地区的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物种中的9014个种群的规模变化趋势来衡量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
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以作为衡量地球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地球生命力指数表明全球生物多样性健康状态比1970年下降了28%(图1)。
1970年至2008年间,热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率约达61%,而温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在同期则上升了31%(图2)。
近期温带地区平均物种的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温带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优于热带地区。
图2:热带和温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年至2008年间,热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率约达61%。
同期,温带地区地球生命力指数上升31%左右(世界自然基金会/伦敦动物学会,2012)。
图例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28%+31%-61%全球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1)地球生命力指数(1970=1)9《生物多样性公约》是里约峰会催生的第二个条约,旨在遏制日益严重的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同时确保全球更加公平的分配生物资源收益。
2010年的《名古屋议定书》为有效执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之一——公平公正地分享基因资源利益,提供了一个透明的法律框架。
尽管2000年达成的《千年发展目标》中要实现的第一个具体目标就是在2010年之前“显著降低生物多样性丧失率”(UNEP ,2011),但是事实证明防止物种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日益困难。
地球生命力指数的研究结果反映出人类在遏制物种灭绝上的失败——1992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12%,热带地区下降了30%(UNEP ,2011)。
防治荒漠化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是里约地球峰会的第三个公约。
除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荒漠化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制定于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环境和发展与土地的可持续管理结合在一起。
该公约针对干旱、半干旱及干旱性亚湿润地区,即所谓的旱地,在这些地方有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和居民。
生物多样性公约自1992年以来,热带地区的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30%迈向里约+20© Roger Leguen / WWF-Canon Matécho1011保护还是忽视我们的森林?由于缺少全球性的公约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虽然部分国家做出了努力,全球森林覆盖面积在里约会议后的20年中仍然减少了3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印度的国土面积(UNEP ,2011)。
好在第二个十年中减少的面积比第一个十年中的少,这表明毁林的速率可能正在放缓。
一些国家,包括美国、欧洲部分国家、哥斯达黎加、中国及印度的森林面积已经开始回升(WWF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