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问答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肉芽组织的形态和作用:

形态特点: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组成,肉眼观察表面为鲜红色、柔软湿润、表面成颗粒状的结构。在镜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以小动脉为轴心形成袢状弯曲和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组织内富含液体,并有各种炎性细胞浸润。

作用:1)抗感染和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2.坏死的类型与结局

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镜下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尚可保存,坏死区周围形成充血、出血和炎症反应带,结核病时,也称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的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镜下见死亡的细胞完全被液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又称纤维素样变性。

4)坏疽:又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

结局:1)溶解吸收:由坏死组织和白细胞溶蛋白酶的作用,使之发生溶解、液化,在由淋巴管吸收或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出:较大坏死灶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时,则由溶蛋白酶仅将周边的坏死组织溶解,造成坏死灶与健康组织的分离,再进一步形成脱落或经管道排出。3)机化:由坏死灶周边的组织形成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逐渐溶解、吸收坏死物并加以取代。4)包裹、钙化:坏死灶过大不能完全溶解吸收,仅由周围长出肉芽组织对坏死病灶加以包绕时,叫做包裹。坏死组织内可在发生钙盐沉积,则为钙化。

3.血栓的形成条件及结局

活体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或粘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叫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条件。内皮细胞机械屏障作用;内皮细胞能分泌、合成多种抗凝物质。常见:静脉内膜炎,动脉粥样硬化伴溃疡形成,风湿性或细菌性内膜炎,心肌梗死,结节性多动脉炎,同一静脉经过多次注射。2.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流缓慢、停滞或涡流形成(1)正常轴流消失,血小板与内膜接触机会增加,促进血小板粘集。(2)局部凝血因子和凝血酶浓度增加,达到凝血所需浓度。(3)内皮细胞缺氧,受损。常见:夜间熟睡,心力衰竭,久病卧床者。3.血液凝固性增加:指血液的高凝状态。血小板数量或粘度增加、活性增强(妊娠,手术后、产后);内脏癌时癌细胞释放出保凝因子;DIC及游走性血栓性脉管炎。三种条件常同时存在。

类型: 1)白色血栓2)混合血栓3)红色血栓4)透明血栓

结局:1)软化、溶解、吸收2)机化3)钙化

4.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形成原因。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红:最初为鲜红,动脉性充血。后为暗红,静脉性瘀血。

肿:主要为炎性水肿,还可以是充血,细胞渗出及增生。

热:动脉性充血,血流量上升,血流速度加快。

痛:炎性介质H+K+;组织水肿,张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

功能障碍:组织损伤、渗出造成阻塞、压迫、疼痛。

5.急性炎症的分类与特点:

1)浆液性炎:常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一浆液渗出为主。

2)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黏膜、浆膜与肺组织,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素,在HE切片中纤维素红染、相互交织的网状、条状或颗粒状,常混有中性粒细胞和花似的细胞碎片。

3)化脓性炎:(1)表面化脓和积脓——是发生在黏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2)蜂窝织性炎——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3)脓肿——为局限性化脓性炎症,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只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4)出血性炎: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大量红细胞。

6.试述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与坏死,称为边只,常在炎症早期发生,这是由于致炎因子的直接损伤作用及炎症过程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反应产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渗出: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改变是炎症的重要标志.炎症局部组织和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

增生:在致炎因子刺激下,炎症灶内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增生,一般在炎症后期发生.变质是机体的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为机体的抗损伤及修复过程。

7.以变质性炎为主的疾病,分别简述其基本病变特点:

病毒性肝炎: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变基本想通,都是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为主,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和间质纤维细胞组织增生,属于变质为主的炎症。

乙脑: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病变以大脑皮质、基底核和视丘最为严重;小脑皮质、丘脑和脑桥次之;脊髓病变最轻,常仅限于颈段脊髓。

阿米巴病:病变部位主要在盲肠、升结肠,其次为乙状结肠和直肠,严重病理整个结肠和小肠下段均可受累。基本病变为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特点,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重症感染,中毒。

8.渗出液和漏出液有何区别?

渗出液:见于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比重大于1.018,细胞数多,容易凝固,浑浊。

漏出液:见于非炎症时,其特点是蛋白质含量低,比重小于1.018,细胞少,清亮,不易凝固。

9.异型性定义以及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意义

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1.肿瘤细胞的多形性;2.核的多形性:表现为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胞核增大,核浆比例增大,出现巨核,多核,奇异形核;核染色深,染色质呈颗粒状,核膜增厚,核仁增大,增多;出现病理性核分裂象。瘤细胞的异型性,尤其是胞核的异型性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在区别良恶性肿瘤中有重要意义。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良性肿瘤的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的组织相似,而恶性肿瘤的组织结构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瘤细胞排列絮乱,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层次,极向消失。

10.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分化不好,异型性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