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质主观评价专业术语详解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音质主观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

音质主观评价的实验心理学方法

音质的客观评价音质的客观评价是将声音作为一种物理过程和现象,从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的角度通过各种客观测试指标对其评价。

我们主要从音乐厅、扩声系统、扬声器三个方面考虑。

1.音乐厅的音质客观评价标准1.1响度包括直达声响度与混响声响度。

在厅堂中常用强度因子Gmid作为衡量响度的客观量。

其等于厅堂接收点的声音瞬时声压级与自由场中距离同一无指向性声源10m处的声压级之差。

Gmid是500Hz和1000Hz两个频带中测试得的G的平均分贝值,在音乐厅设计中Gmid的最佳值为4.5dB~5.5dB,但该值仅与厅堂的特性有关,与声源的强度无关。

响度与混响时间、厅堂容积等有关。

理论上Gmid正比于混响时间,反比于厅堂容积。

1.2初始时间延迟间隙到达听众的直达声与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隙。

通过这个时间差值可以判定声源的远近。

1.3混响时间严格地讲是早期反射后的后期混响时间,或称后期混响时间。

其定义是指声源在房间内停止发生后,残余的声能在房间内往复反射,经吸音材料吸收,其声能密度下降为原有的1/1000000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房间声能衰变60dB所需的时间。

通常我们把混响时间长的厅堂叫“活跃”厅堂,混响时间短的叫“沉寂”&“干”的厅堂。

欣赏音乐时所需的混响时间稍长一些,以达到丰满的效果;语音信号朗读时所需时间应短一些,以便能清楚听到。

1.4明晰度和清晰度早期声能与混响声能的比,用C80表示,单位为dB。

早期声是直达声到达后最初80ms内听到的声音,混响声是在此以后听到的声音。

为了增大C80对音质的灵敏度,常将500Hz、1000Hz、2000Hz这3个倍频程的测量之和加以平均,用C80(3) 表示。

清晰度C50表征的是直达声来到后最初50ms内的早期声能与混响声能的比值,C50一般用来评价语言(音),C80一般用来评价音乐声。

1.5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混响时间T60与频率有关,音质设计中,常以500Hz的T60值作基准值,用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这6个频率所对应的T60(f)表示房间混响时间的频率特性。

听力学中音质的名词解释

听力学中音质的名词解释

听力学中音质的名词解释音质是听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声音的特性和品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音质的定义、分类和测量方法,并探讨它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的应用。

一、音质的定义音质是指声音的主观特征,通常用于描述声音的清晰度、响亮度、音调、音色以及其他感知特征。

它反映了声音在听觉系统中的感知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听众对音乐、语音和其他声音的感受和认知。

二、音质的分类音质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音色进行的。

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和特点,不同乐器和声音源产生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

例如,小提琴的音色与钢琴的音色截然不同,这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听觉来区分不同的乐器。

另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音调进行的。

音调是指声音的频率,即声音的高低。

人类可以分辨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将其与音阶和音乐的调式联系起来。

音调还可以影响对话的沟通效果,例如男性和女性的声音在音调上有明显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听众对他们的感知。

此外,音质还可以根据声音的清晰度和响亮度进行分类。

清晰度是指声音的辨识度,即能否清晰地听到声音的细节和细微差别。

响亮度则是指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对声音的感受和感知。

三、音质的测量方法为了更客观地评估音质,听力学研究人员和音频工程师开发了一系列测量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利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将声音信号分解为其组成频率的成分。

通过分析这些频率成分,我们可以获得声音的频谱图,从而了解声音的能量分布和音色特征。

另一种测量音质的方法是主观评估。

这种方法通常涉及到人工听众的参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声音进行评价和比较。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人类听众的感知和感受,但也存在主观性和个体差异的问题。

四、音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音质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我们通过音质区分不同的声音源,例如朋友的声音和陌生人的声音。

音质还影响我们对音乐的喜好和欣赏,不同的音质特征会触发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反应。

形容音响音质好的专业术语

形容音响音质好的专业术语

以下是一些形容音响音质好的专业术语:
高保真(High Fidelity):指音响系统能够忠实地再现录音或音乐原声的能力,无失真、高还原度。

清晰度(Clarity):指音响系统能够清晰地表现音频细节和音乐元素,使每个声音都能被准确分辨和辨识。

平衡(Balance):指音响系统能够平衡地呈现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使低音、中音和高音之间的相对比例协调一致。

空间感(Soundstage):指音响系统能够创造出良好的音场感,使听众感觉声音来源于立体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增强立体感和深度感。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指音响系统能够准确地传递音频信号的动态范围,即音乐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差异,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动态变化和层次感。

透明度(Transparency):指音响系统能够透明地传递音频信号,使听众感觉声音是自然和真实的,没有人为加工或掩盖。

分离度(Separation):指音响系统能够将不同乐器和声音部分分离出来,使听众能够清晰地听到每个音源的独立存在,而不会产生混淆或混杂。

细节还原(Detail Reproduction):指音响系统能够准确地再现音频信号中的细节,包括微小的音符变化、声音效果和空气感等。

这些术语用于描述音响系统对音质的表现和要求。

它们强调了音响系统的准确性、真实性、平衡性和细致性,以及对声音的透明、分离和动态范围的处理能力。

当描述音响音质好时,这些术语通常被用来评价音响系统的性能和音频体验的质量。

声音音质评价专业术语

声音音质评价专业术语

声音音质评价专业术语1、声音亮---在音质评价中,有时又称作明朗度或明亮度。

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高频上限谐音衰变过程较慢。

同时,混响声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

给人一种亲切、活跃感。

2、声音暗---这是缺少高频和中高频的一种反映,尤其是在5000~6000Hz以上有明显衰减,录音棚或听音室音响条件差,中、高频混响时间短,都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

3、声音干---主要是录音棚或试听定音响条件差,扩散不好,混响时间短,特别是缺少中高频混响声所造成,听起来感到干涩、费力。

为了改善音质,常在录音棚内加设一些不规则的弧形扩散板,增加反射声,或采用人工混响器。

4、声音有水分---失真很小,频响宽而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尤其是中高频混响适量,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并有水分。

5、声音粗---低频声音密度大,中高频相对较少,音色粗犷,力度较大,明朗度和混响声感到很差。

6、声音细---声能密度小,响度不够,声音纤细无力,缺氏频,偏中高频及高频,混响声不足,如有些声源本身发音细,缺少共鸣。

7、声音发炸---声能密度大,高频及中高频过多,在录放声或扩声系统中过调幅失真严重,并有过载削顶的现象。

8、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现象,在电声器件、声频设备中有过载失真,例如象电子管放大器中的交连电容漏电,晶体管放大器中的静态电流过低,扬声器音圈有些散落或碰圈,演员嗓子不好,都可能产生沙哑的感觉。

9、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有严重的谐波和互调失真。

从传声器能够承受声源的最大声级至调音台,录音机的线性保留到放大器、扬声器的功率余量,任何一级有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党觉,严重的还会伴随着卟卟地杂声,录音磁带上剩磁感应太高,光学录音带严重过调幅也会产生破的音质。

10、杂音水平---这是高保真度音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杂音水平低,能提高乐声或语言的清晰度,扩大声音的动态范围。

形容音响好的专业术语

形容音响好的专业术语

形容音响好的专业术语音响好的专业术语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保真度(High Fidelity):高保真度是指音响系统能够准确还原音频信号的能力。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准确地还原音频信号的细节,并且保持原始声音的真实性和清晰度。

2. 平衡度(Balance):平衡度是指音响系统在声音频谱各个频段上的均衡性。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在低音、中音和高音上保持平衡,使得听者能够得到全面而丰富的音频体验。

3.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是指音响系统能够处理的最大和最小音量之间的差异。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处理宽广的动态范围,从而能够呈现出音频信号中丰富的音量变化。

4. 音场还原(Soundstage):音场还原是指音响系统能够在虚拟空间中精确重现音频信号的定位和分布。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在听者面前创造出逼真的音场,让他们感受到音乐或声音来自于不同的方向和位置。

5. 声像定位(Imaging):声像定位是指音响系统能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准确定位声音的能力。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通过精确的声像定位,让听者感受到音频信号来自于具体的位置和方向。

6. 低失真度(Low Distortion):低失真度是指音响系统在处理音频信号时能够尽量减少失真的程度。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以尽可能低的失真度输出音频信号,使得听者能够听到清晰、纯净的声音。

7. 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高分辨率是指音响系统能够精确地还原音频信号中的细节。

一个好的音响系统应该能够处理高分辨率的音频信号,使得听者能够感受到更多的音频细节和信息。

综上所述,以上是一些形容音响好的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评价音响系统的优劣,同时也可以帮助用户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音响设备。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声音质量是指声音的所有特性,它可以描述一个声音从发出时到接受者感知时的一系列过程。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是指由人们对声音属性的知觉所做出的评价。

对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主要包括声音的音色和清晰度以及回声延迟等。

音色是指声音的频带,乐器的声音色彩不同,有的声音空旷浑厚,有的声音清脆剔透,有的声音柔和自然,有的声音激烈刚劲。

清晰度是指声音清晰の度,越是清晰的声音就越有力,回声延迟是指
声音回弹的时间,回声越快越清晰,越慢越失真。

声音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设备的质量,也取决于环境因素,比如混响度、噪声、温度、湿度,甚至空气中的杂质。

因此,声音质量的评价离不开实际的测量。

而真正评价声音质
量的是通过让人们对听到的声音有主观感受,对他们对人们感受到的声音进行分类和区分级评定,以便明确不同声音类别的客观评判标准。

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去反映声音的表现情况。

如音质是好的,可以体现出在音色、音调、清晰度、回声延迟等方面都较优。

如声音质量不高,可以体现出清晰度不够,音质局限,回声延迟超时,甚至有污染等情况。

综上所述,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是基于让人们对听到的声音有主观感受,来辅助客观评估的工作,给出主观感受,比较两种不同的声音质量,以便最终得出有价值的结果。

声音评价术语

声音评价术语

声音评价术语我国在声音质量主观评价时大多数采用以下用语:(1)清晰-模糊,浑浊:指语言可懂性,每个不应“拖泥带水”,乐队层次分明。

“乐队层次分明”不仅指声像的轮廓,还包括旋律,和声,变调。

当明亮,平衡状况和声音瞬态特性欠佳时,低声和混响声过重等常带来“模糊”,“浑浊”的感觉。

(2)平衡-不平衡:它是指节目中各声部的比例协调,高,中,低音搭配得当。

作品本身或乐队编制常有不平衡的情况,可通过调音和拾音求得平衡。

(3)丰满-单薄,干瘪:指声音融汇,特别是中,低次泛音丰富高次泛音也不过分突出。

响应合宜,听感温暖,厚实,有弹性。

信号电平高不一定丰满。

瞬态响应差,低次泛音损失多,中低音虚弱,混响声不足,前期反射的时间延迟不当等都可能带来单薄,干瘪的缺陷的感觉。

(4)圆润-粗糙: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

主要用于评价人声和乐器声。

高音过量,失真明显,厅堂声学特性欠佳都有可以能使声音粗糙。

(5)明亮-灰暗:指高中音充分,听起来明朗,活跃。

前期反射声,混响声和直达声交融得当,可增加明亮度。

只重视提升直达声的声压量级未必奏效,尤其是近距离拾音。

对于活跃的泛音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6)柔和-尖硬:声音松弛,不尖利,有舒服,悦耳之感受。

拾音距离过近,会影响声音的扩散,从而不舒展。

(7)真实-假:保持原有声源的特点。

调音时会将不悦耳的声音抑制,或对声源进行心要的修饰,向悦耳方向努力,但决不能将原有声音的特点变形。

使原有的钢琴变为黑管。

这不仅评价用语所必包含的也是重放声音的原则。

(8)立体效果:立体感受是声像群的景深层次,音质特性和厅堂声学信息给予人的主观感受。

音质应随景深次层变化(尤其是瞬态特征)。

忽视这一点将会产生游离感。

(9)总体音质效果。

节目处理恰如其分,音质变化流畅,在气势,色调,动态范围等方向与作品相等,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

听音评价术语的含义:1声音发破(劈)——严重的谐波及互调畸变,有“噗”声,已切削平顶,畸变>10%。

音响评价术语

音响评价术语

音响评价术语一.电声学部分名词解释1、纯音:它有两种含义:(1)指瞬时声压随时间作正弦变化的声波;(2)指具有明确单一音调的声音。

2、基音:是指复合音中频率最低的成分。

3、泛音:复合音中频率高于基音的成分,其频率可以是基音频率的整倍数,也可以不是。

各种乐器用不同演奏方法能产生数量和强弱各不相同的泛音成分,即使基音相同也能具有不同的音色。

4、声波:弹性媒质中传播的一种机械波,起源于发声体的振动。

声波范围为20Hz-20KHz,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为次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一般不能引起听觉,只有频率在两者之间的声波才能听到,我们把能够听到的声波称为音波或可听声。

5、声场:指媒质中有声波存在的区域。

不同的声源和环境可以形成不同的声场。

6、响度:又称"音量",人耳对音量大小的一种感受。

取决于声强、频率和波形。

7、音色:又叫"音品",主要由其谐音的多寡及各谐音的相对振幅所决定。

二.人耳的听觉特性人耳对声音的方位、响度、音调及音色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存在较大的差异。

1、方位感:人耳对声音传播方向及距离、定位的辨别能力非常强。

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之为"方位感"。

2、响度感:对微小的声音,只要响度稍有增加人耳即可感觉到,但是当声音响度增加到某一值后,即使再有较大的增加,人耳的感觉却无明显的变化。

3、音色感:是指人耳对音色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听觉上的综合性感受。

4、聚焦效应:人耳的听觉特性可以从众多的声音中聚焦到某一点上。

如我们听交响乐时,把精力与听力集中到小提琴演奏出的声音上,其它乐器演奏的音乐声就会被大脑皮层抑制,使你听觉感受到的是单纯的小提琴演奏声。

这种抑制能力因人而异,经常做听力锻炼的人抑制能力就强,我们把人耳的这种听觉特性称为"聚焦效应"。

多做这方面的锻炼,可以提高人耳听觉对某一频谱的音色、品质、解析力及层次的鉴别能力。

音质评价

音质评价

常遇到一些描述音响器材声音的语言,其词语使人非常费解,特别使不少初涉音响的爱好者大感困惑。

松香味:弦乐评价用语,应是一种弓与弦相擦时特有的轻微噪声,伴随琴声一起发出,形成弦乐器特有的一种音色。

空气感(Bloom):这是一个极为抽象的词语,形容大型音乐演奏的那种大场面微妙的空气波动感觉。

也用泛指木管、铜管乐器等吹气的质感。

堂音(Ambience):实质就是现场感,是声音发出以后在空间的反射声,也即包围在听者周围的音乐细节。

要求除重现混响外,分析能力及定位明确的声场再现等。

控制力:通常指对低频的控制力,低音松散无务、缺乏弹性为控制力差,低音富有弹性、结实有力则称控制力好。

冷、暖:这是评价音色的用语,偏硬的音色称冷,偏软的音色称暖。

高频去得尽:这个评价用语是形容高频的延伸极好,即高频发挥到心头之意。

低音脚软:指低音不够强劲,缺少力度。

通常是因为系统反应速度过慢,瞬态特性不良等原因造成。

1、声音宽:表示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且频率分布均匀,中、低频段能量较突出,混响比例合适。

听音时,感到音域宽广,丰满舒适;同时感觉到声场有足够的横向宽度和纵向深度。

2、声音窄:高、低音两头欠缺,频带不宽,混响时间偏短,中频过分突出。

例如用频率均衡器将800赫左右信号提升过多,便会感到声音窄,高音缺少层次,低音丰满度差;同时感觉到音响只是在某个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律动,好像是通过窗口聆听室内的声音一样。

3、声音亮:声音响亮又称明朗度好或明亮度好。

在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适度,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较慢的谐音衰变过程。

同时,混响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

亮度是提高清晰度,可懂度的先决条件。

亮度好,在听音时会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活跃感,听起来不费力,明亮突出。

4、声音暗:缺少高频及中频,尤其在5千赫 6千赫以上,有明显的衰减。

中、高频混响时间短,就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

5、声音厚:声音厚而有力,低音丰满,高音不缺,有一定的亮度,低频及中频能量较强,尤其是200 500赫的声音能听得出来,混响适度,失真小。

音频技术教程-音频技术教程-第10章 音质主观评价

音频技术教程-音频技术教程-第10章 音质主观评价

10.1 引言
进行主观评价的原因:
首先,音响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听感良好的声音,因此最 终的评判标准是人耳的听感。
其次,目前的技术测量方法还不够完善,而且测量的方法也十 分复杂。
再则,人耳的听音感受与客观的技术指标在一定范围有着良好 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对声音进行音质评价时,仅仅依靠客观测量的技术 指标来衡量音质的优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采取主观评价与客 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观评价显得 更为重要,因为声音最终是给人听的,因此,主观评价是对音 质的最终评价。
6.明亮——是指高、中音充分,听起来,明朗、活跃。 明亮的反面是灰暗。
7.真实——是指保持原有声音特点。 真实的反面是失真。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汪凤麟
2019/10/8
10.3 听音评价术语
8.立体效果——是指声像群构图合理,有景深层次; 分布连续,方位基本明确,宽度感、纵深感适度;厅 堂室间感真实、活跃、得体,给人以立体的主观感受。
2.评定者可能带来的误差
⑴要使评定者事先熟悉素材。如有些民乐合奏,其本色是低频成 份很少,如果不熟悉就可能误认为是放声系统低频出不来。
⑵评定者应能区别艺术质量与技术质量。高保真度系统,往往对 演奏中出现的演奏杂音(如翻乐谱声、演唱换气声、齿音、碰弦 声等)反映灵敏,这本是好事,但往往会评定为缺点。艺术工作 者在评定时往往把演奏水平、作曲水平也包含进去了。特别是有 些演奏员,容易只评定自己演奏的乐器的重放声音,而忽视整体 的音质。另外,对技术质量也要正确评定,例如磁带噪声听出来 了是好的现象,而不是坏的现象。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汪凤麟
2019/10/8
10.3 听音评价术语
3.丰满——是指声音融汇,响度合宜,听感温暖厚实, 有弹性。丰满的反面是单薄、干瘪。

常用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及其含义

常用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及其含义

常用音质主观评价术语及其含义频带宽,失真小,动态范围大,中,低频能量较大,混响声比例合适,听起来音域宽广,丰满舒适的,就叫------声音丰满.听音室的声吸收过多,声音扩散不好,混响时间短,特别是缺少中,高频混响声,听起来声音干涩,费力的,就是-----声音干瘪.低频及中低频能量充足,声音厚实,松弛,混响声合适或稍大,失真小,瞬态响应好.中频和高频频响特性均匀,有一定的亮度,听起来音色丰满,柔和不费力的,是----声音柔和.频率特性不均匀,缺少低音.中频和高频分量过多,尤其是在3400HZ和6800HZ两个频段成分过高,听觉上感到刺耳,就是-----声音尖.低频能量密度较大,中高频相对较小,音色粗旷,力度大,明亮度和混响声都较差,这就是-----声音粗系统的失真小,混响声适量,阻尼好,低频段展宽,声音松弛,听觉效果舒适柔软.这就是-----声音软低音缺少,中高频偏多,高频谐波频率衰减过快,低频混项过短,有明显互调失真,瞬态响应差,阻尼小.-----声音硬.声音厚实,有力,低频丰满,高音合适,有适当的亮度,低频及中低频能量较强,直达声与混响声的比例合适,给人一种厚实的感觉.-----声音厚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性差,混响少,平均声能级较小,缺少低频和中低频.这种就是-----声音薄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极小,声级合适,有一定的力度和亮度,低音不浑,中音不硬,高音不毛,瞬态响应好,混响声比例适中,听觉感受丰满,明亮,清晰,逼真自然.----声音圆润圆和扁是音乐部门常用的一种评价术语,指频带狭窄,声音单薄,音质不纯,失真较大,混响不足,丰满度欠佳的是-----声音扁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和中音适度,中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波,谐波的衰减过程较慢,失真小,混响比例适中,瞬态响应好.-----声音亮缺少高频和中频的一种反映,尤其在5000HZ--6000HZ以上的频段有明显的衰减----声音暗声音含糊不清,低频和中频混响太大及能量过大,直达声比例小,主旋律不够突出,有互调失真,明亮度和清晰度都差,层次不清-----声音浑浊高频及中频过多,失真较大,有瞬时过载现象,阻尼差,声音毛糙不干净----声音发毛频响宽而均匀,中高频能量充足,音色明亮,混响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声音清晰频响特性高低不平,峰谷多,有附加的高次谐波并伴有瞬态失真,系统设备有过载或扬声器音圈碰圈发出的声音-----声音发沙鼻音重,在100HZ---150HZ频段内有振荡,150HZ提升过多时鼻音就会明显上升,声音发嗡,严重影响清晰度------声音发嗡在频响宽,失真小,信号噪声比较大,动态范围大等条件下,乐队各个声部无认在音量,音调和音色等方面都非常均匀的交融在一起,显示出乐队良好的整体感----声音融合。

音乐音质的主观属性

音乐音质的主观属性

音乐音质的主观属性(十八个评价标准)音乐和声学是相互独立地发展起来的,他们分别提出了一些非常不同的名词来描述有关概念的含义,这也不足为奇。

由于声学和音乐的用词方面常有交叉,不可避免地有一些相同名词无形中列入了两类用词范围内。

但是他们的目的和意思不同,这些名词常具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虽然音乐家和声学家都采用同一名词,如以强度或共振而言,要不知道是谁说的,就不能肯定它指的什么意思。

由于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要求的词汇要有精确的定义。

术语的定义一经科学家们同意后,即纳为“标准”,并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科学家团体所通用,以期达到统一用法。

反之,音乐用语的发展并不经过一种学院式的讨论。

这也不是说音乐用语是随随便便的,许多有关音乐的术语虽未有特殊的音乐定义(指与通常含义的区别),但已成为音乐家词汇中很有意义的一部分。

术语的定义1亲切感:在小厅里,听众在视觉上觉得和演奏者很接近,如果在小厅内演奏音乐,在听觉上也有类似的亲切感。

在录音和广播事业的专门术语中,把有亲切感地厅称之为具有“当面感”(Presence)。

听者是根据初始时间延迟间隙来判断厅的大小,即到达听者耳际的直达声和第一次反射声之间的间隔,而到达该处的首次反射声乃来自墙体或平顶。

当音乐家说一个厅的音质亲切时,则其中的声反射面必然已布置得使出始时间延迟间隙很小,短于20毫秒左右,即千分之20秒。

一个有亲切感的厅还要求来自演奏者的直达声相对于混响声而言不要太弱。

亲切感的重要性几乎比之以下所列举的其他音乐音质的主观属性中任何一个要重要三倍。

2活跃度:有足够混响的厅可称之为活跃室。

如室内向听众反射回来的声音很少,例如在吸声材料过多的房间中,则称为死寂或干涩。

如室内体积较大(相对于所容纳的听众而言)。

其中内表面又都是声反射性的,则此厅就比较活跃。

活跃使音乐的声音丰满。

活跃度主要与中高频(即高于500赫兹)的混响时间有关。

因此有的听声音虽然很活跃,却会感到低音不足。

音质主观评价

音质主观评价

主观参量:
音高
柔和度
音量
音长
融合度
平衡感
明亮度
丰满度
方位感
空间感
清晰度
亲切感
客观参量:频率、频谱、强度。
2、表现术语
表现术语
1)响度大 3)响了 5)坚实有力 2)响度小 4)未响 6)无力 21)硬
表现术语
22)柔软 23)(音调高低)明晰 24)模糊 25)层次清楚 26)层次不清
7)低音舒展 8)低音堵塞 9)高音舒展 10)高音堵塞 11)丰满 12)干瘪、单薄 13)(抱团)融合14)散 15)高 16)低 17)柔和 18)尖(锋利) 19)明亮 20)灰暗
4)圆润——粗糙 优美动听,有光泽而不尖噪。主要用于评价 人声和乐器声。高音过量,失真明显。厅堂声 学特性有缺陷会使声音粗糙。 5)明亮——灰暗 高中音充分,听起来明朗,活跃。前期反射声、 混响声、直达声交融得当可增加明亮度。
6)柔和——坚硬 声音松弛,不尖利,有舒服、悦耳之感。 7)真实——假 保持原有声源的特点。 8)立体效果 立体感是声像群的景深层次、音质特性和厅堂声 学信息给于人的主观感受。 9)总体音质效果 节目处理恰如其分,音质变化流畅,在气势、色 调、动态范围等方面与作品相匹配,形成协调、统 一的整体。
第一章 声音质量主观评价
第一节 概述
一、声音质量的客观指标与主观评价
1、声音质量的客观指标
指标:经过计算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值。 2、声音质量的主观评价 人耳的特点:1)感受分辨声强的范围广 2)具有“分解的”能力
二、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主要对象 ——音乐声
1、人对自然声音的态度
2、音乐声是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主要对象

最新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资料

最新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资料

音质主观评价基本术语及音质评价表主观评价音质,就是要比较以下四个要点的区别,分清二者在这四点的孰优孰劣,就可以有把握地说谁的音质相对更好。

一、选择音色音色,把它形象化就是指声音的色调。

色调分暖色调和冷色调,声音也是一样。

暖色调的音色听起来温和闲适(欧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暖),适合听古典乐;而冷色调听起来则冷酷干脆(亚洲的产品大多数声音偏冷),适合听摇滚乐。

不建议拿不同音色的机器做比较,因为所谓“亚洲音”和“欧洲音”的声音取向不同,音色的冷暖大家各有所爱,这样的对比很容易主观化。

大家在购买之前也要先思考,哪种音色的机器更适合自己,一般以自己听得爽为准,这个没有绝对的标准。

二、对比声场对比声场,就是要对声音的“空间感”和“定位感”做对比。

当然,感觉空间越大、定位越准确就越好——就像赏画,当然是越大越清晰的画更显得气势磅礴。

(1)空间感在这里我要强调这个空间感,别以为简单,许多人听不出。

立体声是什么概念?声音是立体的,声音的位置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

但许多人听到的空间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只有左右(或者说只有宽度)。

如果你听到的声音只是在脑壳中回响,那么首先你要做的,就是把声音赶出脑壳,这和想象力有关(做个想象力测试:闭上眼睛,想象一个苹果的样子,这时你的眼前是否浮现出一个大苹果的轮廓?)。

在欣赏音乐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坐在观众席上,声音是从舞台上传来的,这时你会发现最明显的人声已经脱离了脑壳的束缚,在前方对你歌唱(给个提示,流行歌曲的架子鼓几乎都是摆在人的后面)。

想象力不强(没通过上面说的“想象力测试”就是想象力给丧失了)也没关系,请把音量尽量调小,你会发现这时声音离你远了——原来你坐在剧场的后排!线性的空间大小同样可以感觉,倘若想要听到立体的空间感只能多听多想,没话说,听出了立体的空间再做想像力测试,你会发现想象力又回来了(听人头音乐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人头音乐凭借先进的录音技术,在音场的辨别上不需要太多想象力,但人头音乐的资源就太少了……)。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

音质主观评价术语默认分类2008-12-24 10:24:34 阅读17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附评价表音质主观评价术语了进行音质的主观评,专家们确定了一些最能描述声音主观属性和参量,以及参量的形容词作为主观评价和常用术语,如丰满度的术语是丰满,干瘪等。

目前,各国的专家提出来了不同的名词术语,有人提出的术语很多,其内消除有些也有含混不清或重复的地方,国内的声学专家也有经过很多研究,实践,比较多地推荐以下11种主观参量和音质评价术语做为对音质的评价。

1 清晰度清晰-模糊浑浊清晰:节目可懂度高,乐队乐器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之感2 平衡度平衡-不平衡平衡:节目各声部比例协调,立体声左,右声道的一致性好,声像正常3 丰满度丰满-单薄干瘪丰满:中低音充分,高音适度,响度合宜,有温暖,舒适感,有弹性4 力度坚实有力-力度不足有力度:声音坚实有力,能出得来,能反映原声源的动态5 圆润度圆润-毛糙圆润:优美动听,有光泽但不尖糙,主要用以评价人声和某些乐器6 明亮度明度-灰暗明亮:高,中音充分,听感明朗,活跃7 柔和度柔和-尖硬柔和:声音松驰不发紧,高音不刺耳,听感悦耳舒服8 融合度:融合-松散融合:整个音响交融在一起,整体感好9 真实感真实-失真真实:声音逼真,失真:声音破,炸,染色等10 临场感临场感:重放出的声音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11 立体感立体-单一立体感:声音有空间感,不仅声像方位基体准确,声像群分布正确,而且有宽度和纵深感我国著名音质主观评价专家,南京大学包紫薇教授集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厅堂音质主观评价方法的建议>>选取了六个主要的评价参量,并对评价术语方法,系统条件以及评价用的节日,审听反听方法及评分方法作出了规范性的建议也将六个评价术语参量分成五个级别( 见表)音质评价表我国对厅堂音质评价选取了六个主要的评价参量,对评价术语、评价方法、系统条件、用以评价的节目、审听反应以及评分方法作出了规范性的建议。

音质的名词解释

音质的名词解释

音质的名词解释音质是指音频信号的质量和特性,也是人们对音乐、声音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它与声音的频率、振幅、谐波等特征密切相关,是人们对声音的听觉体验和认知的集合体。

音质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对音乐的欣赏和声音的感官体验。

一、音质的成分与特征音质的成分主要包括音色、音调、音场和音乐细节。

音色是指声音的独特质感和特征,是区分不同乐器和声音来源的关键因素。

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发出同样的音高,但由于它们音色的不同,人们能够轻松辨别出它们的差异。

音色的好坏取决于乐器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以及音源的品质。

音调是指声音的基频和音高,它决定了声音是高低、尖锐还是低沉。

音质好的音调通常清晰、纯净、饱满。

音质差的音调则可能存在杂音、失真等问题,听起来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音场是指声音在空间中的表现和分布。

好的音场感让听众感觉声音仿佛来自四面八方,空间感强烈,让人沉浸其中。

不同付费音乐平台的高级会员可以尽情体验到更好的音场效果。

音乐细节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微小声音变化和细节表现。

好的音质能够准确再现音乐细节,让人们感受到音乐背后的情感和故事。

例如,一首钢琴曲中的细微琴键敲击声、琴弦振动声和音符间的宁静间隔都是音乐细节的一部分,能够体现出音乐家的独特表达和演奏技巧。

二、优秀音质的实现实现优秀音质涉及许多方面的技术和工艺。

以下列举几个重要因素:1.录音与制作:录音工程师和音乐制作人的技巧和经验对音质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他们通过选择和摆放麦克风、调整音频信号的频率特性和动态范围,选用合适的音频设备和处理器等,来达到音乐作品的录音效果。

2.音源和设备:音源的质量对音质起着决定性作用。

良好的音源能够提供丰富的声音信息和音频信号,为后续处理和传输提供充足的素材。

同时,高质量的音频设备和播放系统也是优秀音质的关键。

音频接口、扬声器、耳机、功放等都会对音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3.音频编码与传输:数字音频编码技术的发展为音质的传输和存储提供了新的方式。

例如,无损音质编码技术可以保证音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丢失任何声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质主观评价专业术语详解音质主观评价专业术语详解1、声音宽: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并且分布比较均匀,中、低频段能量较突出,混响声比例合适,在听音上感到音域宽广、丰满舒适。

2、声音窄:高、低音两头欠缺,频带不宽,混响偏短,中频过份突出。

如用多频率音调补偿器在800赫提升过多,便感到声音窄,高音缺少层次,低音丰满度差。

3、声音亮:在音质评价中,有时又称作明朗度或明亮度。

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高频上限谐音衰变过程较慢。

同时,混响声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

给人一种亲切、活跃感。

4、声音暗:这是缺少高频和中高频的一种反映,尤其是在5000~6000Hz以上有明显衰减,录音棚或听音室音响条件差,中、高频混响时间短,都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

5、声音厚:声音厚实有力、低频丰满,高音不缺,有一定的亮度,低频及中低频能量较强,特别是200~500Hz声音出得来,混响合适,低频混响不缺,失真小,录放音时音量表峰值调幅不一定很高,但响度却比较大,如果结合电影电视中画面的要求,将传声器适当处理得近一些,能给人一种近景的声音厚实的感觉,厚也称浓。

6、声音薄: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混响少,声能平均能量较小,缺少低频和中低频,整个频响在300~500Hz以下衰退过多,就会有薄的感觉,有时也称单。

7、声音圆:频带较宽,音质纯真,失真极小,有一定的力度和亮度,低音不浑,中音不硬,高音不毛,瞬态响应好,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混响特性、时间都比较合适,在听觉上感到丰满、明亮、清晰、保真度高。

8、声音扁:圆、扁是音乐部门常用的一种评价术语,指频带狭窄、声音单薄、音质不纯、失真较大或混响声不足、丰满度欠佳的意思,如多传声器、多声道录音包括录音棚声场之间的相位是十分重要的。

相位不对,音色扁而窄,低音缺少,失真大,丰满度差。

有时也称瘪。

9、声音软:有两种概念,一种是差的评价,指缺少中高音,主音不够突出,声音没有力度,另一种是好的评价。

如南方有些电工作者称作糯或软,它是指失真小,阻尼好,低频段频响展宽,声间松驰,低频、中低频出得来,混响声适量,在听觉上感到柔软舒适。

10、声音硬:低音缺少,中高音偏多,且高频上限谐音衰变过程快,低频混响声短,有明显互调失真,瞬态响应不好,阻尼差,在电声系统或录放过程中有少许过载现象或录制节目时调幅过高都会产生硬的感觉。

11、声音有水份:失真很小,频响宽而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尤其是中高频混响适量,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并有水份。

12、声音干:主要是录音棚或试听定音响条件差,扩散不好,混响时间短,特别是缺少中高频混响声所造成,听起来感到干涩、费力。

为了改善音质,常在录音棚内加设一些不规则的弧形扩散板,增加反射声,或采用人工混响器。

13、声音透:失真很小,瞬态响应好,频响宽而均匀,中高频出得来,混响声合适,尤其是中高频混合足量,低音不糊,有一定的力度,声音清楚明亮,层次感好,音色好。

14、声音糊:即含糊不清,音色糊成一片,指低音过多,低频混响时间过长,缺乏中高频,有互调失真,或者感觉声音好象蒙了一层纱幕,在听觉上感到明亮度、清晰度差,层次不清。

15、声音实:结实,中低频声能平均匀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强,混响声适量,声音厚实、明亮、失真度小、响度高。

16、声音空:混响太大,直达声比例过小,传声器方向没有对准声源,传声器距离声源太远,或在混响较大的场合用无方向性传声器接受声源,就会感到声音空,清晰度差,主音不突出,甚至会觉得声源的方位不清楚。

17、声音荡:对这个术语也有两个概念,一是好的评价,中高音不缺,低音丰富而好听,低频段频响展宽,并有足够的能量,声音松弛有弹性,混响尤其是低频混响稍大,失真小,如用多频率音调补偿器在80~150赫兹提升4~6分贝听音乐就明显地感到低音丰满音色荡。

二是差的评价,如果将低音过份夸张,使声音失去平衡,或声源本身缺乏低频,而由扬声器箱的低频谐振峰造成共振,或者阻尼差,瞬态响应不好,都会产生一种附加的低音,在听觉上感到沉闷,缺少亮度与层次,这是一种失真,是非高保真度的音质。

18、声音木:低音或中音较多,声扩散差,混响偏短,显得声音不活跃,呆板,中高频及高频欠缺。

19、声音柔:低频及中低频能量充分,声音厚实、松弛、不紧、响度合适,混响声稍大,失真小,瞬态响度好,中高频适量,在主要频段内,频响比较均匀,并有一定的亮度,听起来不费力,音色丰满、柔和。

20、声音尖:频响分布不均匀,缺低音,中高间尤其是高音分量过多,失真较大,在听觉上感到剌耳。

21、声音粗:低频声音密度大,中高频相对较少,音色粗犷,力度较大,明朗度和混响声感到很差。

22、声音细:声能密度小,响度不够,声音纤细无力,缺氏频,偏中高频及高频,混响声不足,如有些声源本身发音细,缺少共鸣。

23、声音弹:声音密度大,低音合适,中音足量,有一定的响度,失真小,动态大,频响宽,如多传声器距离处理的人工混响只要配合适量就感到焦点实,声音送得出,而有弹性。

24、声音缩:声音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中频,混响声少,响度低,失真大。

如有些响条件差的剧场,混响偏短,扩散不好,演员大声说话,声音还是出不来,总觉得声源较远缩在里面,清晰主度差,音色不丰满面。

25、声音清晰:频响宽而均匀,尤其是中高频出得来,音色明亮,混响合适。

26、声音浑浊:中频及中低频混响太大或能量过多,直达声比例小,主旋律不够突出,缺中高频,明亮度差,谐波失真或互调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都会给人一种声音浑浊,清晰度差层次不清的感觉。

27、声音发毛:高频及中高频过多,且失真较大,并有瞬时过载现象,阻尼差,方波有寄生振荡,在听觉上感到有高频附加音,声时毛糙不干净。

28、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现象,在电声器件、声频设备中有过载失真,例如象电子管放大器中的交连电容漏电,晶体管放大器中的静态电流过低,扬声器音圈有些散落或碰圈,演员嗓子不好,都可能产生沙哑的感觉。

29、声音发炸:声能密度大,高频及中高频过多,在录放声或扩声系统中过调幅失真严重,并有过载削顶的现象。

30、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有严重的谐波和互调失真。

从传声器能够承受声源的最大声级至调音台,录音机的线性保留到放大器、扬声器的功率余量,任何一级有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党觉,严重的还会伴随着卟卟地杂声,录音磁带上剩磁感应太高,光学录音带严重过调幅也会产生破的音质。

31、声音闷:缺高音和中高音,在3000~4000赫兹以上有严重衰减,高频混响不足,低频能量过多,特别在150赫兹左右。

低频线性失真大,瞬态响应不好。

产生闷的原因,有声源本身发闷,电声系统高频跌落,拾音布位不当,磁头贴隙缝偏移,磁粉堵塞磁头,戒磁带与磁判头贴合不好。

有时录音棚声响条件差,或受空气温度的影响,使高频吸收强,混响短,中高频扩散差,也会造成声音闷的感觉。

32、声音哄:低中频某段夸张,有共振,频响不均匀,混响太长。

例如混响使用不当,就会有一种哄哄的浴室效应,用多频调音在300赫兹提升过多也会产生哄的感觉,影响清晰度。

33、声音嗡:鼻音重,尤如发音者感冒鼻塞,在100~250Hz频段内有谐振,如在150Hz提升过多就会感到鼻音显著上升,声音发嗡,严重影响清晰度。

34、声音散:声音不结实,焦点虚,主旋律不突出,混响过大,中频欠缺,频响不均匀。

录音棚空,传声器距离太远,整个乐队融合度差,感到声音凌乱分散。

35、声音飘:一般是传声器的指向性没有对准声源造成声音焦点不实,或距离声源太远,直达声不够,间接声过多,缺少中音,声能平均匀声级较小,响度低,清晰度差。

在录放声系统中,由于速度不稳,磁带位置摆动而造成电平摇晃,在听觉上就有飘的感觉。

36、声音抖:声音在录制或重放过程中,经过机械传动产生频率偏移,造成连续规则的音量变化,听觉上感到声音发抖。

如很低频率的周期晃动,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摇晃不均匀,抖动和影响均匀度。

37、声音有颤音:这主要是建筑声学中的音响缺陷。

例如声源在两个平行面中发声,或者有弧圆顶,都容易造成颤动回声,听起来感到有连续的重迭声,甚至声音有颤抖的现象,严重干扰声音的清晰度。

38、声音跳:即不连贯,一般是音乐、对话或唱歌在音量上感到突变,例如音量不平衡,电网频率不稳,而使音调前后不统一,背景噪声不衔接,声音尾音切断,演员情绪不连贯,磁带与磁头接触不良等,都会在听觉上感到跳跃、不自然。

特别象电影拍摄的一个一个镜头组成的,因此,更要注意声音的连贯统一。

39、声音脆:频响不均匀,缺低频,中高频及高频偏多,失真较大,声音单薄,不厚实,在7000~8000Hz提升过多,就有脆的感觉。

40、齿音太多或齿音失真:齿音习惯上又称作S音,是声音在发生过程中高次谐波瞬态失真的一种反映。

汉语发音的频谱能量在中高频段比英语、匈牙利语要高出将近10分贝,加上辅音的频谱较宽,肺部冲出的气流又容易使传声器膜片产生不规则运动,因此,在录音过程中,如果将传声器放得距离声源过近,又没有加防风罩,就很容易造成齿音过多或失真的弊病,在听觉上有毛剌感或产生嘘嘘的失真。

41、铅皮声(或称重金属声):中高频某段突出或有谐振峰,频响不均匀,失真大,欠阻尼,瞬态响应不好。

例如质量不好的动圈传声器或高音扬声器,经常会感到音质硬,并伴有一种铅皮声,北方称为金属声。

42、融声:频响宽、失真小,信噪比好,动态范围大等条件下,歌队和乐队各个声部无论在音量、音调均匀上,混响器的选择,包括:特性、时间、比例都比较适宜,整个音响交融在一起,显示出乐队的整体感很好,而不是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是离散的。

43、干净:声音之间、乐器之间、语言之间,噪声低、干扰少、无附加成分。

整个声音失真小,保真度高,瞬态响应好,混响声适合,尤其是低频混响不过大,录音棚、试听室噪声水平低,音响条件较好,录放声系统的信噪声比高。

44、群感:指歌、乐队或其中某些声音整齐而融合有厚度,层次好,气势大,整体感强,并有适宜的动态范围。

例如传声器的布置合理,考虑到对表演者的复盖面,并适当利用延迟器及混响,有助于增强声音的群感。

45、立体感:声音不仅有层次,有方位而且有空间感、距离感,对立体声来说,要反映出声源在空间的不同位置。

声象方位清楚,宽度感好,录放声通路要频响宽,失真小,混响合适,动态范围大。

46、环境感:这是拾音工艺中运用模拟性手法的一个常用名词,在电影和电视中更为强调,指声音要吻合画面中的环境、人物或乐器在画面中的比例、远近,有特写、近景、中景、远景、全景,有大厅、山谷、室内、室外、野外等。

声音要有环境感、深度感、距离感,这与直达声和混响声的比例、混响时间的长短、以及音量、音调、传声器的布置有关,要尽量达到听觉和视觉的一致性,使声音符合特定的环境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