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介绍

合集下载

上海全家便利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全家便利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上海全家便利店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全家便利店作为中国便利店行业的佼佼者,其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中,全家便利店也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

本文将对上海全家便利店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为相关从业人员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发展现状1.门店数量稳步增长:全家便利店在上海的发展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全家在上海已经拥有2000多家门店,遍布全市各个商业圈和居民区,满足了城市居民的便利消费需求。

2.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全家便利店以其丰富的产品品种和全天候的服务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除了常见的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基本商品外,全家还提供熟食、烘焙、鲜花、快递代收、ATM机等多样化的服务,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3.精细化运营管理:全家便利店注重精细化运营和管理,不断提升门店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物流配送网络,确保产品的稳定供应和及时配送。

此外,全家还通过引入智能技术,提高门店运营效率,如使用自助收银机、推出自有APP等,为顾客带来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二、未来趋势1.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未来,线上线下融合将成为全家便利店的重要发展方向。

全家便利店将进一步拓展线上业务,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官方微商城,提供全天候的线上购物服务,并实现线上线下的信息共享和会员互通。

2.智能化与便民化服务:全家便利店将进一步推进智能化发展,引入更多的科技手段提高门店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自助收银机、智能货架、无人便利店等技术将渗透到更多门店中,提供更便捷、快速的购物体验。

3.优质商品和绿色健康概念: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全家便利店将进一步加强优质商品和绿色健康概念的推广。

全家将引入更多健康有机食品、低糖饮料、儿童食品等,满足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需求,同时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

4.社区便利店发展:未来,全家便利店将进一步深挖社区市场。

通过与居民区、写字楼等合作,提供更贴近生活的服务,满足居民的日常消费需求。

便利店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便利店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便利店行业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引言:一、市场概况:近年来,中国便利店市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

便利店凭借其便捷的购物环境、多样化的产品选择以及全天候服务的优势,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已达到3000亿元人民币,并且持续保持着15%以上的年增长率。

二、行业竞争状况:中国的便利店市场虽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竞争也日益激烈。

目前,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日本的7-Eleven、日本的罗森以及国内的全家等品牌。

随着市场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进入便利店行业,加剧了竞争的程度。

三、行业发展趋势:1.二三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目前便利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然而随着二三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便利店行业将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布局。

2.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需求增长: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逐渐提升,对于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需求也逐渐增长。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便利店需要加大投入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四、发展建议:1.加强店内服务与体验:便利店作为一种“便利”的零售业态,应注重提升店内的服务与体验,让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购买。

2.创新产品开发:便利店应加大对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力度,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增加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便利店应加强品牌建设与营销,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结论: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

二三线城市市场的开拓、创新产品的推出以及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

便利店企业需要加强服务体验、创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和线上渠道建设,以保持竞争优势并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介绍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介绍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简介便利店是一种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商品,如食物、饮料、日用品等,同时便利店也提供了洗涤、物流服务的商店。

相较于超市,便利店通常小而精致,提供便捷的购买体验。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和快节奏的生活节奏,便利店也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城市化程度高上海市区城市化程度较高,人们生活空间狭小,对于食物、日用品购买需求更。

家庭采购成本较高,加上很多城市人员在上班时间内无暇顾及做饭或进餐,寻求方便的便利店已经成为了最好的选择之一。

便利店覆盖率高在上海市区,便利店覆盖率极高。

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极为便捷的购物体验,更为便利店提供了开拓市场、发展潜力的机会。

线下便利店主导在上海市区,线下便利店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由于线上便利店的运营门槛较高,用户使用习惯不够成熟等因素,线下便利店更容易提供用户留存、发展和服务。

上海便利店经营模式探析份内定位、横向拓展和超市相比,便利店更多地定位为方便及丰富的购物之所。

针对这个市场,便利店从食品购物拓展到了包括日常化妆品、医疗用品、零食等商品的销售。

多元化服务、依托互联网随着用户不断的更新,便利店已经在研发新领域、新服务、新知识。

把购物更多地连同生活服务,提供洗涤、代购、跑腿等服务,不断扩大其服务范围。

同时,借助互联网经营,以电子商务佐以线下便利店,提供一体化服务、多元化服务。

新零售模式兴起新零售模式是指,商户通过整合线上线下销售、流量、资源,搭建一个融合、拥有多种销售模式的一体化新零售平台。

在便利店中,新零售模式是一种很重要的转型之路。

它涉及跨越线上线下,让顾客实现无差别、全渠道的购物体验。

结语作为一种具备很高市场渗透率的商业形式,便利店在上海市区发展上越来越壮大。

而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便利店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开拓出新的商业模式。

可以预见,便利店以其“便利、舒适”的购物形式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上海的便利店行业: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上海的便利店行业: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何 迎 接 顾 客 。 这 是 我 们 在 台 湾 无 需
但 是 , 快 客 也 面 临 着 亚 洲 其 他
强 大 竞 争 对 手 的 威 胁 , 特 别 是 全 家
( a I Mat F mi ), 这 个 企 业 已经 引 v r
起 了7 1 警 惕 。 现 在 , 两 个 公 司 —1 的 的 高 管 团 队 都 在 充 分 利 用 在 其 他 海
任 何 培 训 的 环 节 … … 我 们 认 为 , 迎 接 顾 客 是 理 所 当 然 的 事 情 。 ” 他 谈
到 。 “ 是 ,在 这 里 ,人 们 并 没 有 但
家 便 利 店 并 不 少 见 , 有 时 候 , 便 利
店 比邻 而 居 。 当地 的 连 锁 店 包 括 好

据 来 自 中 国 连 锁 经 营 协 会 ( hn C ia
Chai St e and Fr n 0r anchi Se
外 市 场 修 炼 的 专 业 能 力 来 发 展 业 务 , 而 这 些 专 业 能 力 有 可 能 成 为 上
海便利店 行业 的王牌 。 全 家在 上海居 于 领先地 位 ,
2 0 年 ,该公 司 首 家便 利店 开 张 , 04
现 在 已拥 有40 0家 门 店 。 全 家 之 所 以
选 择 上 海 启 动 自 己 的 战 略 有 几 个 理 由 : “ 个 城 市 在 中 国 拥 有 最 强 的 这 购 买 力 , 同 时 ,和 北 京 比 起 来 , 因 为 它 有 很 多 小 巷 和 小 路 , 所 以 , 上
As o it n) 的 数 据 估 算 , 中 国 s ca i o
3 万 家 农 村 和 城 市 便 利 店 的 年 度 总 8

上海零售业态的现状与趋势

上海零售业态的现状与趋势

一、上海零售业态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 上海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零售业态缩短了与国际零售业态先进水平的差距 , 初步形成了多样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业态发展格局。

( 一)多样化我国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把零售业态分为 17 种 , 当前这些业态在上海都已出现。

不单这样 , 上海还借助于自己的区位优势和优秀的商业基础 , 引进如品类杀手店、品牌直销购物中心等外国新式业态。

形成了以百货店、大卖场、商场为主力业态的多层次、多形式的业态系统。

这个业态系统包含三个层次 : 一是以百货店为主辅有各种专卖、专业店形成的主要辐射中心城区的传统商业网络 ; 二是以一批国际零售商大卖场为主辐射市里和郊区的地区化经营网络 ; 三是以中小型商场、便利店、烟杂店等形成的零售经营网络。

( 二)市场化上海是推行零售业系统改革和推行对外开放最早、步伐最快的城市之一 , 市场化程度很高。

一是投资营运的市场化 , 各种业态的规模扩充及经营决议基本上都是市场行为 ; 二是业态的资本种类多样化 , 市场供应主体多元化。

( 三)现代化业态现代化的主要表现是以连锁经营带动的现代零售业的飞快发展 , 极大地提高了零售业的经营效率和规模效益。

上海是全国领先发展连锁经营的城市 , 主要依赖传统型商场为主力业态发展起来 , 以华联商场、联华商场、农工商为代表 , 三家商场的连锁网点呈高速扩充态势 , 行业内竞争十分激烈 , 赢利空间不停萎缩 , 连锁传统型商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饱和期。

但是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 , 证了然连锁经营拥有强盛的生命力 , 发展势头激烈。

上海零售业态演化是在转轨型经济和经济全世界化背景下的一种超越式发展 ,没有严格按照国际零售业态演化的一般规律 , 表现出独到性 :(1)传统业态向新式业态转变与外国先进业态不停涌入并存 , 业态的导入没有明显的阶段性 , 各样新式业态呈超惯例扩充 ;(2)新式业态以引进模拟为主 , 业态创新能力不足 ;(3)业态经营同质化 , 缺少特点 ;(4)连锁商场和便利店盲目扩充 , 广设商铺网点 , 行业恶性竞争严重。

国内便利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国内便利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和地区应多出台这样一些政策法规来支持便利店的发展 , 这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腾飞,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 益提高, 十 几亿人口的大市场将为便利店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但是, 我 们也应看到, 国外便利店正在加紧步伐抢滩中国市场, 便 国内 利店必须在扩张的进程中 使上述问 题得以有效解决,才能在 日 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作者单位: 内蒙古财经学院
责任编辑:娜 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米; 坚决 做到不隔 相邻开店……” 墙、 。首先在便利店的商
2002 年 网点数(个)
10 2 1
公司名称 联

2003 年 网点数(个 )
13 52 98 2 867 501 267
合计增加数
331
3 00


682 50 3
470 2 15 59 95


364 31 52 10 8 51
良友便利
8 5 8 18
问题二 连锁经营规模偏小, 特许经营发展不足 目 前国内 便利店连锁经营发展速度很快, 但与国际先进 企业比 起来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具体见下 表: 而世界便利店经营最成功的7- 11 自1973 年发展连锁经 营, 截止2003 年 7 月30 号已 发展为25149 家。 相比 之下我国 便利店的规模之小令人堪忧。不仅如此, 在特许经营上, 国内
不断创新的发展, 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
较多的支持使便利店做大。2002 年北京市 政府专门出台《 关 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发展的意见》 又与财政局联合出台《 , 关 于发展北京市连锁便利店贴息货款的实施办法》 ;2003 年北 京市商业委员会和北京市财政局下达38 号文件 《 对发展社 区连锁超市、 便利店企业给予银行货款贴息的实施办法》这 , 一系 列的政策有效的推动了北京市便利店的发展。 所以, 国家

2024年上海零售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上海零售市场发展现状

上海零售市场发展现状1. 引言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为繁荣的城市之一,零售市场在这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上海零售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上海零售市场的发展历程2.1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上海零售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当时,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渐兴起,零售业开始迎来发展机遇。

大大小小的零售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2.2 2000年至2010年进入21世纪后,上海零售市场进一步扩大。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知名品牌纷纷进入上海市场。

大型购物中心和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前来购物。

2.3 2010年至今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趋势,上海零售市场出现了新的变革。

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加大线上渠道的建设,并尝试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以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同时,新零售概念的兴起也对上海零售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3. 上海零售市场的现状3.1 实体零售市场的繁荣目前,上海实体零售市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购物中心、百货公司、大型超市等商业设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消费者在实体店铺中可以亲自体验商品,享受个性化的服务,这也是实体零售市场的优势所在。

3.2 电子商务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上海零售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各大电商平台的崛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购物方式。

在线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访问各类商品,进行价格比较和用户评价的参考;在线下,快递、送货上门等配送服务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3.3 新零售概念的兴起新零售概念自2016年提出以来,在上海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新零售强调线上线下融合,让消费者在不同渠道之间自由切换。

上海的一些实体零售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通过移动支付、智能购物车、智能货架等技术手段,提供更智能便捷的购物体验。

便利店业态模式分析

便利店业态模式分析

便利店业态模式分析引言便利店是一种以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为主要特点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通常位于人口稠密地区,提供各种应急、生活用品以及日常所需商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普及,便利店业态在中国市场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便利店业态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发展趋势。

1. 传统便利店业态模式传统的便利店业态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布局与空间设计传统便利店通常以小型店面为主,租用面积较小的商业空间。

店内布局通常以货架和冷柜为主,商品陈列方式简单直接。

为了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布局通常分为食品区、日用品区等不同区域。

1.2 商品种类与品牌传统便利店通常提供各类常规商品,包括食品、烟酒、饮料、日用品等。

由于店面空间有限,通常以畅销品牌和快消品为主要销售对象。

顾客可以在便利店购买到方便、快捷的日常所需商品。

1.3 服务模式传统便利店通常以自助式服务为主,顾客可以自行选择商品并结账。

同时,也提供简单的商品提货、快速结账等服务,以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

2. 现代便利店业态模式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现代便利店业态逐渐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模式和特点。

2.1 多元化商品布局现代便利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种类,而是将更多的商品引入店内。

例如,一些便利店开始提供蔬菜水果、生鲜食品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同时,一些便利店还引入了非食品类商品,如日化用品、鲜花等,以扩大商品种类和增加销售额。

2.2 创新的服务模式现代便利店不再只提供自助式服务,而是引入更多便民服务。

例如,一些便利店提供快递代收、票务代售、ATM取款等服务,方便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同时,一些便利店还引入了在线订购和配送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

2.3 数据化经营管理现代便利店借助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实现了对销售数据和顾客行为的精细化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便利店可以实时了解销售情况、优化商品布局和采购策略,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描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

描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

描述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便利店行业在过去几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的热门领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便利店作为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便利店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000多亿人民币,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人民币。

2. 品牌多样化,竞争加剧。

目前,中国便利店市场上的品牌众多,包括7-Eleven、全家、罗森、麦德龙等知名品牌,还有一些本土品牌和小型连锁店。

这使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便利店企业需要通过优质服务、商品质量、价格等方面来吸引消费者。

3. 网络与实体相结合,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开始将线上渠道与实体店相结合,通过在线下店铺销售,让消费者随时随地能够购买所需商品。

同时,线下店铺也开始向线上渠道拓展,利用移动支付、社交网络等方式来增加用户粘性。

4. 科技创新不断加强。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便利店开始引入智能技术,如自助支付、人脸识别、智能货架等,提高了便利店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体来说,中国便利店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城市拥堵、人力成本高等问题。

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
不断升级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加强,相信中国便利店行业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上海盒马鲜生超市

上海盒马鲜生超市

上海盒马鲜生超市引言:随着科技和物流的发展,生鲜电商在中国市场上迅速崛起。

作为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成为了行业内的领导者之一。

盒马鲜生以其高品质的生鲜食材以及独特的线下购物体验而备受消费者喜爱。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海盒马鲜生超市的发展、运营模式以及其对中国市场的影响。

一、盒马鲜生超市的发展历程盒马鲜生超市成立于2015年,创始人是阿里巴巴集团的马云。

起初,盒马鲜生只是一个小型试点项目,仅在上海市区开设了数家门店。

然而,凭借其与其他传统超市迥然不同的购物体验,盒马鲜生很快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与赞誉。

2016年,盒马鲜生得到了来自阿里巴巴的投资,并迅速扩大了其业务规模。

它在上海市内的各个区域陆续开设了店铺,并逐渐向其他一线城市如北京、深圳等扩张。

到2021年,盒马鲜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了超过200家门店,成为中国最大的线下生鲜零售商之一。

二、盒马鲜生超市的运营模式盒马鲜生超市以提供高品质的生鲜食材为主要业务。

它与全国各地的农户和渔民建立了直接的合作关系,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新鲜食材送达消费者手中。

此外,盒马鲜生还引入了全自动智能仓储系统和冷链配送体系,确保了食材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与传统超市不同的是,盒马鲜生超市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以通过盒马鲜生的手机应用程序进行线上下单,并选择送货或到门店自提。

此外,盒马鲜生还推出了智能购物车和无人超市等创新技术,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轻松便捷地购物。

三、盒马鲜生超市对中国市场的影响盒马鲜生超市的出现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打破了传统超市购物模式,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购物体验。

消费者可以在盒马鲜生超市中品尝各种美食,同时也可以参与生鲜食材的加工和烹饪,使得购物成为一种娱乐和社交活动。

其次,盒马鲜生超市的快速扩张促进了生鲜电商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购买生鲜食材,享受快速便捷的送货服务。

盒马鲜生的成功也激发了其他生鲜电商企业的竞争,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便利店经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便利店经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便利店经营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目录》一:便利店问卷调查分析二:便利店SWOT分析三:市便利店竞争状况分析四:便利店消费心理分析五:便利店发展建议一:便利店问卷调查分析便利店调查报告(表格部分)1.消费者的基本情况统计:在所做的二十九份调查问卷中,男女比例为13:16,大致为1:1,符合男女配额。

其中,13—18岁年龄段的有6个,占22.2%,19—23岁年龄段的有4个,占14.8%,24—30岁年龄段的有6个,占22。

2%,31—35岁年龄段的有3个,占11.1%,36—45岁年龄段的有1个,占3.73%,46—55岁年龄段的有6个,占22.2%,56岁以上1个,占3,73%。

大致集中在13—30和46—55年龄段,大致符合各年龄段的配额。

他们的职业情况大致如下:事业单位人员有12个,占44.4%,私营企业主有4个,占14.8%,企业管理人员有7个,占25.9%,自由创业者2个,占7.4%。

家庭成员有3至7人不等。

月收入情况在1000—2000元的有2个,占7.4%,2000—3000元的有6个,占22.2%,3000—5000元的有6个,占22.2%,5000—1万元的有9个,占33.3%,1万元—2万元的有4个,占14.8%。

他们的受教育情况为:初中学历10个,占27%,高中或中专学历的有7个,占25.9%,大专学历的6个,占22.2%,本科学历的有3个,占11.1%,没有小学学历。

消费者情况的简要分析:从消费者的基本情况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这些消费者年龄层偏低,全部受过义务教育,受教育情况较为良好,大多是事业企业人员,小部分私营或自由职业,为传统家庭结构,两代或三代人共同生活,月收入情况中等偏高,有到便利店进行消费的条件。

2.消费者对便利店的接触情况和消费习惯分析:在所做的二十九份调查问卷中,有近十个人没有去过便利店,占三分之一,在其余二十个去过便利店的消费者中,到便利店购物的频率平均为每半月—每20天一次,情况还算比较理想。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1993年3月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到2022年在上海市已达到5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0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17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成功模式。

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0余年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便利店公司在盈利,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4000元左右,经营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1.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总体情况。

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

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

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打破了媒体预言,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

2004年全家进驻上海再次打破原有格局。

目前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3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联华快客门店数达到2000余家,而营业额只有15亿,日本品牌罗森一度亏损,在华联控股后,现已实现扭转,加盟率达到76%,全家便利则后来居上,目前已达400余家,加盟率也在38%,仍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22年4月30日,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如期在上海四店同开,并且创下上海便利店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家门店。

而上海本土便利店的盈利水平尚在1%左右,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

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比较,经营业绩提高的潜力很大。

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7-Eleven约为1.5万人民币,上海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做十几个亿的公司,净利润在1000-3000万不等。

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一、购物中心发展阶段及相关政策购物中心是多种零售店铺、服务设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或一个区域内,向消费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商业集合体。

这种商业集合体内通常包含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服务场所,业态涵盖大型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饮食店、杂品店以及娱乐健身休闲场所等。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购物中心,常见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供销社、百货大楼。

如今,国内购物中心正呈现蓬勃发展势头。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商品零售服务业进行大力扶持,针对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不断出炉,为购物中心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上海购物中心发展现状1、上海新开购物中心90年代中期,随着上海港汇商城、广州天河城、北京国贸中心的陆续建成开业,开始拥有了一批业态复合度较高、规模面积也较大且经营也较成功的真正的购物中心。

2003年底,中国省会以上城市购物中心总体数量为236家,2011年底,我国大型购物中心数量达到2795家。

到2019年我国新建购物中心数量982家。

上海购物中心根据上海市政府有关商业发展的总体要求,致力于提升“上海购物品牌”的影响力,充分发挥上海购物中心在商业零售服务领域中的创新性、地标性、时尚性的引领作用,努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服务品质,积极探索业态创新,成为国内外优秀品牌的首选地,为繁荣消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发挥了主导作用。

2019年上海新开购物中心(含3万平方米以上改造升级的购物中心)共42家,其中存量改造升级10家,商业建筑面积47.7万平方米;新建新开32家,同比减少6家。

总商业建筑面积287.56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8.78万平方米,但新开面积239.86万平方米,与2018年持平。

其中,新开商业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有1家(青浦万达茂24.7万平方米),占新开商业建筑面积的10.2%;10-20万平方米有7家,占新开商业建筑面积的33%;5-10万平方米有17家,占新开商业建筑面积的45%;3-5万平方米有7家,占新开商业建筑面积的11.8%。

中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国便利店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发展迅速,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由于市场上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使得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

本文将对中国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据行业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的便利店数量已经超过了10万家,且便利店的店铺面积也在不停地扩大,包括便利店的业态也在不断地增加。

这些正是便利店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在服务内容上,便利店已经逐步从传统的零食、烟酒、报纸杂志的销售,发展出包括各类食物、饮料、生活用品、药品、快递、票务、洗衣等多种服务的体系。

这样的服务内容,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多种需求,对于加强城市服务、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优化城市的商业环境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面临问题1、人力资源问题不同于传统门店,便利店所需的人力资源相对来说要求更高,因为便利店需要的是特别具有亲和力的服务,而不是单纯的销售员。

但是,当下的便利店市场上,并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来满足日益增加的便利店数量和服务需求。

2、高成本问题由于房租等各种成本的日益增加,许多小型便利店很难在市场上立足。

但是,大型便利店也面临着高成本的问题,这是因为便利店需要向顾客提供比烟酒店等传统门店更为广泛的服务,也需要更多的店内设备以及配套服务等。

因此,面对巨大的成本压力,很多企业无法达到利润最大化。

3、品牌影响力问题很多便利店的品牌影响力不足,使得许多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极低。

这也是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品牌的定位不够准确等原因所导致的。

4、服务不足问题相对于日益增多的便利店数量来说,便利店的服务质量却比较有限。

许多便利店所提供的服务仅限于基础服务,而没有进一步的高级服务。

这使得消费者对于便利店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三、对策建议1、推进人才引进为了解决人力资源问题,企业应当加强与职业教育学校和职业中介机构的合作,积极推进专业性、职业化的人才培养。

最新整理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

最新整理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是怎样的最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以其灵活、便利、服务多元化及高速准确的信息反馈等优势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现在的便利店都是怎么样经营的?最新的便利店经营模式是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便利店的经营模式,欢迎阅读。

便利店的经营模式1993年3月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到20**在上海市已达到5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0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17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成功模式。

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0余年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便利店公司在盈利,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4000元左右,经营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1.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总体情况。

从1995年到20**前,上海先后出现了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

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

但到了20**,由于好德、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打破了媒体预言,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

20**全家进驻上海再次打破原有格局。

目前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3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联华快客门店数达到20**4月30日,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如期在上海四店同开,并且创下上海便利店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家门店。

而上海本土便利店的盈利水平尚在1%左右,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

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 l e v e n比较,经营业绩提高的潜力很大。

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7-E l e v e n约为 1.5万人民币,上海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做十几个亿的公司,净利润在1000-3000万不等。

上海零售商业业态发展前景分析

上海零售商业业态发展前景分析

前 情 况 .推 行 食 品折 扣 店具 有 很 大 的市 场
上 海 零 售 业 业 态 发 展 前 景 分 析
潜 力 。上 海 有 些 业态 要 转型 .如 标准 超 市
第三个高潮是 2 0 0 0年 以后 ,上 海房
上 海 零 售 业 经 营 面 积 的 总 墨 不 可 能 现 在 遇 到 困难 。食 品折 扣店 是 替 代 标超 最
从 20 0 5年大 型超 市 的分 区数量 来看 .
内环 线 内分 布 2 家 占总量 的 2 % , 7 35
售 业 态 最 主 要 的是 百 货 上海 l 家 大 型超市 合计 营业 面积 1 万 平 1 5 0 0
内外 环 线之 间分 布 5 家 占总量 的 4 .% , 2 52
地产 市 场 开 始走 出 多年 徘 徊 .房 地 产投 资 大 幅 度 增加 ,今 后将 适 度增 长 ,未来 的 重 合 适 的业 态 。
场 的发 展 也 影 响 到 大 型 超 市 的 生 鲜 食 品
销 售 .上 海 将 在三 年 内 改造 发展 7 0家标 0 准化菜场。
截至 2 0 0 5年 底 .上海 市 已建 成 营业
的 购物 中心 3 6家 ,实现 营业 总 收入 2 0. 5
9 亿 元 ,比上 年 增 长 2 . % 。其 中 ,商 9 03
迅速 扩张
20 0 5— 2 0 新增 商 业项 目中大 部分 07
品 牌 折 扣 店 在 上 海 今 后 几 年 会 有 一
建 设 方 面 进 行 了大 规 模 投 入 , 网 点 规 模 项 目业 态 选 择 与经 营定 位 较 模 糊 , 占 6 个 发展 高 潮 .除此 之 外 ,食 品 折 扣店 在 未 3 % ,其 中 2/ 3在 郊 区 .说 明 上海 郊 区 零 来 具 有 巨大 的 市场 。这个 在 西 方 发达 国 家

2024年上海零售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零售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零售市场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零售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对上海零售市场进行调研,并分析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竞争格局等相关信息。

2. 市场规模根据调研数据,上海零售市场呈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

截至目前,上海零售市场年销售额已达到X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其中,百货商场、购物中心和便利店是市场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3. 发展趋势3.1 电子商务的兴起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电子商务在上海零售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增强。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通过网上购物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给实体零售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3.2 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高。

上海市场逐渐从大众化消费向细分市场转变,不同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逐渐凸显,这为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3.3 线上线下融合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商开始采取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

通过建设电商平台、推行无人零售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互通共享,提升销售效益和用户体验。

4. 竞争格局上海零售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品牌竞争各大知名品牌在上海市场开设了多家门店,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争夺消费者的青睐。

品牌知名度和口碑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

4.2 价格竞争价格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上海市场,许多商家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4.3 服务竞争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能够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因此服务质量也成为零售商之间竞争的重要方面。

许多商家通过提供更便捷、周到的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5. 发展建议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商家应注意以下几点:5.1 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商家应通过数据分析和市场调研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了解市场动态,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优化。

上海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上海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上海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作者:任热庆顾凯晨袁建昌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16期【摘要】上海便利店行业发展迅速,通过整合,多家便利店公司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便利店业态定位不明确、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经营缺乏个性化等。

展望未来,上海便利店商品组合和服务日趋多元化,业态竞争力将不断提高;以特许加盟模式为基础,品牌形象将进一步提升;“反超市化”也将成为便利店发展的重要趋势。

为了应对竞争和迎合行业发展趋势,上海便利店企业需要增强定位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吸引更多的加盟者。

1.上海市便利店行业发展历史上海连锁便利店在我国起步早、发展快。

1993年,便利店开始在上海出现。

1994年,上海市政府将发展便利店列入当年实事工程。

1996年,上海第一家与国际接轨的24小时营业标准便利店罗森开业。

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培育阶段后,近几年连锁便利店发展进入快车道,到2012年在上海市已达到7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4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9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成功模式。

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历史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便利店公司想要盈利很难,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5600元左右,经营模式的升级和转型迫在眉睫。

2.上海市便利店行业的发展现状连锁便利店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业态,在上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商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

其丰富的商品、多样的服务,为促进经济发展、便利人民生活、增加社会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市内便利店遍布大街小巷,从繁华街区到居民社区,从综合商场到写字楼,从学校到医院,随处可见。

连锁便利店提供约3000种商品,涵盖民生必需的油、盐、米、醋、酱、茶等各方面,同时代收各类公用事业费,代售部分文化体育娱乐门票,极大便利了居民生活。

上海便利店蝶变三部曲

上海便利店蝶变三部曲

第一部 曲的一个缩 影。在 中国,从规模 来看,目前经 营规 模 复合 起来 ,用增加功 能的 方法 来增 加集客能力和盈利能 力, 最大的便利公司, 门店总数还不到 2 0 家, 0 0 而中国台湾自 一l” 就 给人很 多启迪 。 7 l 的门店数 目前 已经有 4 0 家。7 l 6 0多 “一l”落地中国内地 以后,
要 有 你 我 之 分 ,想 人 为 控 制 将 适 得 其 反 , 只有 互 动 合 作 才 能 顺利 完 成 整 合。
差翻匪i 固一西 琶 l 知 蛋口■主 ! 磁 塑 ■_
场 条 件上 ,东 莞 批 发 市场 非 常繁 荣 ,胜 过便 利 店 连锁 公司 自身
上海便利业走 过 1 5年的风雨,却存在至今仍有近一半亏 的商品配送力量,使得便利店加盟主 自主经营商品具 有相 当 损的尴尬 ,究其原因,业内专家认为创新不够是症结所在 。
嘻 霾蕾暑茁衄 ; ; ■ l 重 害盂瞄 E j ■■■ ■_ ■■
20 年 9 1 07 月 2日,广东 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称 ,在华南投资
的“一l 便利 店 已达 4 0多家 , 7 l 3 基本 达 到盈 亏平 衡 。未 来 3 , 年
要在未 来的竞争 中胜出,沪上的便 利业 还要加快 特许加 盟步伐。 顾 国建介绍说 ,中国内地 目前便利店 最发达的两个地 区
的 宽 松度 ,这 种 以批 发市场 为 主导 力量 的 供货 商 条件 促成 了众
周勇认为,中国的便利业发展至今,仍然与超市没有形成 多 便 利 店 公 司 的 出现 ,而 且 以 单一 的授 牌加 盟 为 主 ,授 牌 式
差异 是 关 键 。 事 实上 ,便 利 店 与超 市是 完 全不 同 的两 种 业 态 。 便利店公司对加盟店的竞争导致了加盟费用的低 廉。 首 先 ,便利 店 与超 市是 两 个不 同时 代 的产 物 。超 市 的 目标 顾 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及经营模式探析2011-3-26 17:03:06关键字:便利店上海摘要:我国便利店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21世纪后上海等特大城市发展尤为迅速,并出现多种模式。

2004年底,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后,国外零售巨头加快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直接加剧了国内零售业的竞争,零售企业间的竞争也由原来单一的产品或价格竞争转变成企业之间乃至企业群之间的综合竞争的较量。

在上海市内本土品牌便利店占据绝对地盘优势,而海外品牌门店数仅占20%左右。

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0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而国外品牌以其良好的服务意识,优势的物流信息系统,充足的资金,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迎头赶上,成为后企之秀,中外品牌之间将进行一场长期的拉锯战。

前言:1993年3月上海出现了第一家便利店,到2010年在上海市已达到5000余家,销售规模更达到100多亿,纵观上海便利店17年,是世界零售史上现代零售业态创新高速发展的典范,尤其是创造了用小型店铺来改造传统小商店发展现代零售业的成功模式。

但回顾上海便利店发展的10余年我们也不容乐观,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几乎没有一家便利店公司在盈利,内资便利店单店日营业额仅为4000元左右,经营模式转型迫在眉睫。

1.上海便利店发展现状1.1 上海便利店总体情况概述1.1.1 总体情况。

从1995年到2001年前,上海先后出现了“可的”、“罗森”、“联华”、“良友”、“85818”等便利公司,并成为五大主导品牌。

曾有媒体预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海便利店市场将由这五家分占。

但到了2001年,由于“好德”、“喜士多”、“21”三个新品牌的诞生,打破了媒体预言,上海便利店市场出现了新的竞争格局。

2004年全家进驻上海再次打破原有格局。

目前好德与可的合并后门店数已达2300余家,成为上海地区最大的便利公司,联华快客门店数达到2000余家,而营业额只有15亿,日本品牌罗森一度亏损,在华联控股后,现已实现扭转,加盟率达到76%,全家便利则后来居上,目前已达400余家,加盟率也在38%,仍保持高速增长状态,2009年4月30日,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11如期在上海四店同开,并且创下上海便利店单店营业额最高纪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家门店。

而上海本土便利店的盈利水平尚在1%左右,目前仍然是“亏多盈少”。

以上海大型便利公司与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比较,经营业绩提高的潜力很大。

如单店日均商品销售,7-Eleven约为1.5万人民币,上海平均不到4000元,有的甚至不到3000元;商品毛利率前者为30%,后者为16-22%不等,如果包括后台收入,综合收益率为25-29%,比前者的综合收益率也要低7-9个百分点;净利润率前者在5%以上,后者在1%以下,做十几个亿的公司,净利润在1000-3000万不等。

1.1.2 上海便利店主要数据分析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经历漫长的四年洗礼之后,在门店数上好德/可的与快客占据着仍主导地位,除良友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但是在门店占比方面除光明有所增长外,其余内资均出现下滑,而下滑的市场空间则由外资迅速填补,初步显示出内资与外资的差距,然而根据目前的市场来看这一差距在今后几年仍会继续扩大,不少内资便利店隔壁就是外资便利店,外资便利店内的顾客盈门与内资便利店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对比,在门店到期后,不得不退出市场竞争。

从加盟数据分析来看,外资罗森仍然保持较高的加盟率,好德/可的的加盟率则出现下滑,虽然其余内资加盟均有所增长,但与外资的增长幅度相比,进一步显示出内资的不足之处,也显示出在消费者认可和投资者认可方面内资明显弱与外资。

在此数据统计之时(2010年11月)统一集团下的7-11便利店正举行50店庆活动,这个便利巨头在2009年4月30日开店以来一直开足马力,高速前进。

由于7-11目前不吸引加盟,且在2006年未进入上海市场,故未加入统计数据分析。

2.上海便利店经营模式分析2.1上海本土便利店经营情况分析上海本土品牌便利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选择了快速发展模式。

最典型的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农工商超市集团创办的“好德便利”,2001年4月15日创办,当年开店150家,仅用了三年时间店铺总数就达到了1000家,以后连续盘整三年于2007年收购了拥有1000多家店铺的“可的便利”,如今2000多家店铺实施“双品牌”运作。

我国内资便利公司为了快速发展,首先瞄准较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便利店,如“罗森”,用“跟、卡、围、堵、截”等方法,地毯式开发市场,实践结果是:尽管单店业绩不如最强劲的对手,但店铺数、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却遥遥领先,从而建立了难以撼动“地盘优势”。

然而,规模的取得是以巨额的亏损为代价的,总体开支过大,虽然目前账面已有盈利,但利润率非常低,不足1%,仍然是亏多赢少,而海外品牌则是相反,如台湾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 是先总结成功经验,慢慢地开,时刻琢磨,把亏顺的道理想透了再快速扩张,发展初期8年只开了100家店。

其实当时台湾最大的便利店系统已经拥有500家门店,最后还是7-Eleven和全家分别占据行业第一与第二。

统一集团旗下的7-Eleven首先是作为中式快餐的竞争对手,把很多小餐档打跨了,以后又推出“汉堡”,成为洋快餐的竞争对手,台湾7-11净利润率则达到5%以上。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本土品牌便利店发展速度由快变慢,而外资品牌则由慢变快。

2.1.1大而不强。

中国零售企业通常在小规模时都能够集中精力做营销,一旦事业稍具规模,大多会把“抢地盘、占山头”看作第一要务,策略是先跃进再后补,越是跃进就越没有时间后补。

陷入恶性循环,有些便利公司上海还没有盈利就转向全国其他省份,最后又败走麦城。

2.1.2 套现思想。

有些便利公司在企业创立之初就没有建立长期发展观念,只是抢占地盘优势,优先开发门店,并没有注重经营上的改进,待其形成一定规模后高价转售他人,等待收购。

2.1.3 店员老化。

店铺内很难看到年轻而有活力的服务人员,与外资便利店内热情而又富于活力的年轻店员形成很大差别,许多内资便利店内的店员为下岗职工,服务意识差,有些便利店店员对顾客大吼大叫,甚至用上海话对顾客恶语相加,导致顾客流失严重,许多受害顾客宁愿多走几步路去外资便利店,也不愿在身边的内资便利店消费。

2.1.4 机制落后。

有些企业引进不少大学毕业生,却没有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流失率高达80%,管理层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人才,许多管理干部出现老化,他们是从不懂便利开始的,靠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渐渐成长起来。

但在新技术、电子流通、虚拟经济、宅经济等一系列新环境下,如何才能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而其有效的经验又得不到有效传承,因此出现增长乏力,另外内资便利店多为国企,机构复杂,导致人员费用过高,而办事效率太低,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2.1.5 创新能力差。

不少内资便利店创新意识差,超市自产商品较少,更新换代落后,总是走在别人后面,别人卖什么就跟着卖什么,从来不考虑消费者需求,由于错误的模仿导致资金浪费,门店毛利率减少。

国际便利巨头7-11便利店食品基本属于独创,在约3000个商品构成中,日配品80%为独创,加工食品20%为独创,而这些自有商品又是高毛利商品,有些独家销售商品更是可以提升了人气,可以提高其营业额和毛利,同时门市自有商品较少,会导致活动单一,常常由供应商决定的,难以吸引顾客,导致顾客流失。

2.1.6 过度竞争。

企业常常为了抢占地盘,常常是哪里有门面就往哪里开,结果开了之后没有客流又关,导致资源浪费,甚至为了与竞争对手竞争,几家店开在一起,成为邻居,其实都在亏,只是都不愿撤退,都在等对手先退出,导致企业消耗过大。

2.1.7 缺乏强大的物流、信息系统支持。

组建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掌握供求信息,了解门店经营状况,并通过总部的信息处理,给予门店经营指导,温控物流更是保证了商品品质,而内资便利店才刚开始组建自己的低温物流,台湾7-11在上海采用低温二配,一日两次送货,极大的保证了生鲜及蔬菜水果的品质,给顾客最新鲜的感觉。

2.1.8 缺乏营运经验。

我国便利店的发展速度快,但起步仍然落后于国外的便利店,在摸索中前进,许多营运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大多模仿超市而来,与国外便利店相比则略有逊色,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会显得日益不足。

2.1.9 综合实力较弱。

由于发展问题导致综合实力较弱,品牌意识差劲,而外资品牌已经走上明星代言的宣传道路,同过明星代言,使其商铺形象更加清晰动人,如全家与五月天的组合,7-11与蔡依林的组合,这些让其店铺更赋予活力与亲切感,而内资便利店目前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品牌定位模糊。

2.2 上海便利店经营改革发展之路2.2.1 建立规模优势。

这里所说的规模优势是指便利店开店不要“散豆式发展”,要“集中式发展”,集中力量进入现在就有购买力的大城市,在这个城市发展也要集中在主要区域密集开店,形成区域优势,最大程度提高品牌知名度,降低物流配送成本。

2.2.2 增强定位意识。

便利店的发展应该不再是传统的商品提供者,而是一个满足日常生活服务的提供者,不在是销售商品的场地,而是销售服务的场地。

要让便利店成为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的提供者,要让便利店成为提供生活服务的平台服务项目既包括传统项目,如公用事业收费,很多店铺一天的商品销售收入不到5000元,水、电、煤气、电话的收费就达上万元甚至几万元,过年等节假日的量更大,代收代付到便利店,这是趋势,以后应从公用事业收费逐渐扩展到各种罚款的交付,以及学生学费的交付等等。

促销活动也应当从目标客户的生活习惯入手,真正成为其生活的伙伴。

2.2.3提高服务水平。

便利店是服务业的一份子,最终提供给顾客的还是服务,因此要加强店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不断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在商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时候,服务是唯一的亮点,也是顾客选择的品牌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

2.2.4提高商品营销能力。

提升经营业绩的关键是提高商品营销能力,商品是源头,研究消费者购物习惯,不断推出新品,满足购物者需求,便利店的营销,主要不是价格竞争,而是各种各样的趣味活动与主题活动。

2.2.5增强产品开发能力。

常规商品你有我有大家都有,唯独自有品牌与独家销售的商品时吸引顾客的亮点,而这些商品有便随着高毛利,可以提高便利店盈利能力,同时可以开发低价商品,减少便利店价格高对顾客产生的负面影响,便利店主要是满足即食消费需求的商店,早餐、中餐、宵夜,都可以到便利店,而吃又是最能体现差异化的一点,所以要大力研发即食化商品,同时自产商品的开发要有营销方案相配合,如投放电视广告,在卖场先派送,然后试销,在不断征求顾客意见的过程中持续改进与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