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和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和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和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和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和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和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和大弯,前壁和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他位置(O)或整个残胃(T)。
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也应记录。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
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胃癌是指发生在胃内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期与预后的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胃癌的病理分期与预后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胃癌的严重性和治疗方案。
1. 胃癌的病理分期胃癌的病理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来确定的。
根据国际癌症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将胃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T期分期:- T1期:癌组织浸润到黏膜下层或肌层。
- T2期:癌组织浸润到粘膜下层和肌层之间。
- T3期:癌组织浸润到浆膜下层。
- T4期:癌组织浸润到周围器官或结构。
N期分期:-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有1-2个淋巴结转移。
- N2期:有3-6个淋巴结转移。
- N3期:有7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M期分期:-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2. 胃癌的预后评估胃癌的预后评估是根据病理分期以及其他多种因素进行的。
以下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T1、T2期)的治愈率较高,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晚期胃癌(T3、T4期)的治疗难度较大,预后相对较差。
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是胃癌预后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淋巴结转移越多,预后越差。
组织学类型:胃癌可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如腺癌、黏液癌、鳞状细胞癌等。
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胃癌其治疗和预后也存在差异。
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在胃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而表达PD-L1的胃癌患者对免疫治疗可能具有更好的预后。
其他因素: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原发肿瘤大小等因素也会对胃癌的预后产生影响。
3. 胃癌的治疗方案胃癌的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治疗方案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病理分期、患者年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个人意愿等。
- 早期胃癌: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根据病理分期,可以选择胃部切除术或胃镜下黏膜切除术等。
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胃管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胃癌类型,根据病理学特点,可分为不同级别。
以下是胃管状腺癌分级标准:
1. 高分化(低级别):肿瘤细胞呈现高分化,形态较规整,呈管状排列。
细胞核较小,染色质均匀,胞质丰富。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较缓慢,转移风险相对较低。
2. 中分化(中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介于高分化与低分化之间,形态较不规则,管状结构部分丧失。
细胞核较大,染色质不均匀,胞质较少。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速度适中,转移风险较高中分化肿瘤低。
3.低分化(高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实性结构为主,管状结构较少。
细胞核较大,染色质粗糙,胞质较少。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迅速,转移风险较高。
4.未分化:肿瘤细胞缺乏典型腺癌特征,呈现高度异型,无法判断分化程度。
此级别的肿瘤生长速度极快,转移风险最高。
胃管状腺癌的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分化肿瘤患者可选择手术治疗,术后可能不需要辅助化疗;中分化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有助于提高治愈率;低分化肿瘤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此外,未分化肿瘤患者往往预后较差,治疗以缓解症状和延长生存期为主。
需要注意的是,胃管状腺癌的分级并非绝对,有时会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理报告
和病情定期评估肿瘤的分级,调整治疗方案。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胃管状腺癌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
胃癌病理诊断标准是指根据胃癌组织的形态、组织学结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特征来诊断胃癌的一套标准。
一般来说,胃癌病理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胃癌组织的形态:胃癌组织通常呈现为不规则的团块状,有时还会出现溃疡、坑洞等病理表现。
2. 组织学结构:胃癌组织的组织学结构表现为细胞核较大、核分裂明显、细胞间质较少等特点。
3. 分化程度:根据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相似度,可以将胃癌分为高度分化、中度分化和低度分化三种类型。
4. 浸润深度:胃癌的浸润深度是指肿瘤组织侵入胃壁的深度,根据浸润深度的不同,可以将胃癌分为黏膜下浸润、浅肌层浸润、深肌层浸润和浆膜下浸润等不同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对胃癌的病理诊断标准的正确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的评估,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 1 -。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
扩散与转移(引流胃区域淋巴结)
站别
第一站 (N1)
全胃
窦部
体部
3,4,5,6
贲门部
1,3,4, 5,6 2,7,8,9 10,11 12,13,14 1,2,3,4
1,2,3, 4,5,6 7,8,9, 10,11 12,13,14
第二站(N2)
1,7,8,9
5,6,7,8 9,10,11 12,13,14
胃癌的临床 / 病理分期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胃区解剖
概述
胃癌是居全球第二位、我国首位的常
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40—60岁,男性多
于女性,其比例为2:1—3:1,位于胃窦部 占46.9%,贲门胃底占39%,胃体部占10.2%, 全胃癌为3.8%。
病因
1、地域因素及饮食生活因素
地域差别明显:发病率 30/10 万以上的
第三站(N3)
2,10,11, 12,13,14
病理分期系统(概述)
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对判断胃癌病程、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和预后均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国际上有多个胃癌分期系统 , 因各有其
优缺点而未能完全统一和普及。
病理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国际TNM分期系统 1966 年国际抗癌联盟 (UICC) 首次制定 胃癌国际TNM分期法。
分期、疗效评价、复发监测及再分期。
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 定义:仅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不 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 分型: I型 隆起型:病灶凸向胃腔。 Ⅱ型 浅表型:比较平坦,无明显隆 起与凹陷。 Ⅱa型 浅表隆起型 Ⅱb型 浅表平坦型 Ⅱc型 浅表凹陷型 Ⅲ型 较深溃疡
病理分型
临床病理分期
临床病理分期我国胃癌TNM分期:全国胃癌协作组参照UICC倡导的TNM分期法,根据原发病灶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等条件,于1978年初步制订了我国的胃癌TNM分期法。
(1)原发肿瘤(T)分期:T1 不管肿瘤大小,癌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的早期胃癌。
T2 癌灶侵及肌层,病灶不超过1个分区的1/2。
(分为3个区)T3 肿瘤侵及浆膜,或虽未侵及浆膜,然病灶已超过1个分区的1/2,但未超过1个分区。
T4 肿瘤已穿透浆膜,或大小已超过1个分区。
(2)淋巴结转移(N)分期:N0 无淋巴结转移。
N1 为离癌灶最近,贴近于胃壁的第1站淋巴结有转移,包括贲门右、左,胃小弯、胃大弯,幽门上、幽门下以及脾门淋巴结。
N2 远隔癌灶部位的第1站淋已结有转移(如胃窦癌有贲门旁或脾门淋巴结转移或贲门癌有幽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有胃左动脉旁、肝总动脉干、脾动脉干及胰十二指肠后第2站淋巴结的转移。
N3 有腹腔动脉旁、腹主动脉旁、肝十二指肠韧带、肠系膜根部及结肠中动脉周围的第3站淋巴结转移。
(3)远处转移(M)分期:M0 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4)临床分期:I期无淋巴结转移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即T1N0~1M0。
Ⅱ期癌肿侵及肌层或浆膜层,病变范围未超过1个分区,没有或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即T2~3N0~1M0。
Ⅲ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隔部位的第1站淋巴结转移,或邻近第2站淋巴结转移,或虽仅有邻近第1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但癌肿已超过1个分区且浸润已超越粘膜下层者,即T1~4N2M0和T4N0~1M0。
Ⅳ期不论肿瘤大小,凡有远处转移或有肝十二指肠韧带、腹主动脉旁、肠系膜根部、结肠中动脉周围等第3站淋巴结转移,即T1~4N0~3M1和T1~4N3M0。
国际抗癌联盟胃癌TNM分期:为了制订一个合理、实用的胃癌分期方法,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和日本肿瘤协会(JCC)经过反复磋商讨论,于1985年5月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由UICC正式颁发了国际统一的胃癌新TNM分期法。
执业医考常考的分期
执业医考常考的分期1 .胃癌分期:胃癌TNM分期的病理依据主要是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以及远处转移情况。
以T代表原发肿瘤浸润胃壁的深度。
T :肿瘤侵及固有层、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T肿瘤浸润至固有肌层;T :肿瘤穿透浆膜下结缔组织而未侵犯脏腹膜或邻近结构;T :肿瘤侵犯浆膜;T :肿瘤侵犯邻近组织或脏器。
N:表示局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No :无淋巴结转移;N :1~2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 : 3〜6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 : 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M:则代表肿瘤远处转移的情况。
M :无远处转移;M有远处转移。
根据TNM的不同组合可将胃癌划分为I〜IV临床病理分期。
2 .结肠癌分期:TNM分期:T代表原发肿瘤,N为区域淋巴结,M为远处转移。
2.1. T①TO :无原发肿瘤证据②TiS :原位癌③Tl :肿瘤侵及黏膜下层④T2 :肿瘤侵及黏膜肌层⑤T3 :穿透肌层至浆膜下,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⑥T4:穿透脏腹膜,或侵及其他脏器或组织2. 2. N①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②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③N :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④N :2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2. 3. M①MX :无法估计远处转移②MO :无远处转移③Ml :有远处转移临床分期0期:与TM分期的关系:TiSNM,5年生存率:--I期:与TM分期的关系:T-NM, 5年生存率:93%Il期:与TM分期的关系:Il A期T3NM、IIB期T'NM;5年生存率:80%川期:与TM分期的关系:川A期T.2N1M。
、IIIB期T37NM。
、IlIC期任何TNzM0;5年生存率:60%IV期:与TM分期的关系:任何T、任何N、M13. NYHA分级和Killip分级分级NYHA分级: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Il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分期Ill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IV级:有心脏病,休息时就有症状KiIIiP分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级:有心脏病,体力活动不受限Il级:肺部有湿啰音,范围<1/2肺野Ill级:肺部有湿啰音,范围>1/2肺野IV级:休克临床分级分级A期前心力衰竭阶段(高发危险人群,无心脏结构改变,无症状)B期前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无症状)C期临床心力衰竭阶段(有心脏结构改变,有症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阶段D期难治性终末心力衰竭阶段4. 膀胱癌分期和治疗4 . 1具体分期TiS期:原位癌Ta期:无浸润的乳头状癌T1期:黏膜固有层T2期:T2a期,浅肌层(肌层内1/2);T2b期,深肌层(肌层外1/2)T3期:T3a期,显微镜下见浸润周围组织;T3b期,肉眼可见浸润周围组织T4期:侵犯前列腺、子宫、阴道及盆壁等4.2治疗:TiS期:膀胱灌洗Ta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洗化疗T1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灌洗化疗T2期: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或膀胱部分切除术T3期:单个局限:膀■胱部分切除术;多个广泛:根治性的膀胱全切术随诊观察T4期:姑息性的放疗或化疗5 .前列腺癌分期和治疗T1期:T1a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直肠指检正常;随诊观察T1b :偶发肿瘤体积>所切除组织体积的5%,直肠指检正常;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Ib〜T2期)T1c:单纯PSA升高,穿刺活检发现肿瘤,直肠指检及经直肠超声正常;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lb〜T2期)T2期: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lb〜T2期)T2a :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并<单叶1/2T2b :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并>单叶1/2T2c :肿瘤侵犯两叶,但仍局限在前列腺内T3期: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制剂①T3a :肿瘤侵犯并突破前列腺一叶或两叶包膜②T3b :肿瘤侵犯精囊T4期:内分泌治疗为主,可行睾丸切除术+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制剂肿瘤侵犯膀胱颈、尿道外括约肌、直肠、肛提肌和骨盆6 .淋巴瘤分期I期:1个淋巴结或1个结外器官(E)Il期:①横隔同侧两个或更多的淋巴结②病变局限侵犯淋巴结以外器官及横隔同侧1个以上的淋巴结区川期:横隔两侧均有侵犯或脾脏受累IV期:①1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累或播散性侵犯②肝或骨髓受累A.无症状B.有症状:T>381、盗汗、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7 .多发性骨髓瘤分期:DUrie-SaImon标准分期系统8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8.1 糖尿病肾病:1型糖尿病主要死因I期:肾小球超滤过Il期:尿蛋白排泄率基本正常Ill期: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尿蛋白排泄率持续在20—200ug∕mi nIV期:尿蛋白排泄率>200ug∕min,尿蛋白总量>0. 5g∕24h (昭昭医考)V期:尿毒症8 .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超过10年的糖尿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I期:微血管瘤可有出血Il期:微血管瘤增多,出血+硬性渗出川期:出现棉絮状软性渗出IV期: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V期:机化物增生Vl期一-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失明9 .乙脑分期初期:发热极期:意识明显障碍,脑膜刺激征恢复期:渐恢复正常后遗症期:意识障碍、痴呆等10 .流脑分期前驱期:发热败血症期:皮肤或黏膜瘀点或瘀斑脑膜炎期:脑膜刺激征恢复期:患者逐渐恢复正常11 .儿科一维生素D缺乏星期佝偻病分期初期(早期):神经兴奋性增高(夜惊、多汗、烦躁)活动期(激期):3~6个月一颅骨软化;7~8个月以上一方颅;1岁一串珠肋、下肢畸形恢复期: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后遗症期: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12 .子宫颈癌分期I期:癌灶局限于宫颈,分为IA期和IB期:IA:肉眼未见癌灶,仅在显微镜下可见浸泗癌,分为:IAi:间质浸润深度W3mm,宽度W7mmIA2:间质浸润深度>3mm且<5m,宽度W7mπιIB:临床肉眼可见癌灶局限于宫颈,分为:IB1: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W4cmIB2:临床可见癌灶最大直径>4cmIl期:癌灶已超出宫颈,但未达盆壁,或未达阴道下1/3,分为IIA期和IIB期: IIA:无宫旁组织浸润Il A1 :癌灶最大直径W4cmIl A2 :癌灶最大直径>4cmIIB :有明显宫旁组织浸润川期:癌灶扩散至盆壁和(或)累及阴道已达下1/3,分为IlIA期和川B期:IIIA:癌灶累及阴道下1/3,但未达盆壁IIIB:癌灶浸润宫旁,已达盆壁,或有肾盂积水或肾无功能者IV期:癌灶播散超出真骨盆或癌灶浸泄膀胱黏膜或直肠黏膜,分为IVA期和IVB 期:IVA:癌灶侵犯邻近的盆腔器官IVB:有远处转移13 .子宫内膜癌分期I期:局限于宫体,分为IA期和IB期:IA:肿瘤浸润深度W1/2肌层IB: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Il期:侵犯宫颈,仅宫颈内膜腺体受累,宫颈间质受累川期:局部和(或)区域转移,分为川A期、IlIB期、川C期:IIIA:肿瘤浸润至浆膜和(或)附件,腹水/腹腔冲洗液细胞学(+)IIIB:肿瘤扩散至阴道me:肿瘤转移至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IV期:远处转移,分为IVA期和IVB期IVA :肿瘤浸润膀胱和(或)直肠黏膜IVB :远处转移14 .子宫脱垂分期I度:轻型:宫颈外口尚未达到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Il度:轻型:宫颈已脱出于阴道口外重型:部分宫体已脱出至阴道口外川度:宫颈和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15 .甲状腺癌分期(I)T原发肿瘤所有的分级可再分为:(a)孤立性肿瘤,(b)多灶性肿瘤(其中最大者决定分级)。
胃癌分级三级分级标准
胃癌分级三级分级标准
胃癌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细胞学特征进行的。
胃癌的分级通常采用的是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级系统。
TNM分级系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评估癌症的严重程度。
胃癌的TNM分级如下:
1. T分期:
T1:肿瘤直径小于等于2厘米,仅局限于胃黏膜层。
T2:肿瘤直径大于2厘米,或者侵犯肌层或粘膜下层。
T3:肿瘤侵犯胃壁的全层或者穿透胃壁进入邻近器官或组织。
T4: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组织,如胰腺、大血管或膈肌等。
2. N分期:
N0:没有淋巴结转移。
N1:在胃的淋巴结转移。
3. M分期:
M0:没有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根据以上三个分期的结果,胃癌的分级可以分为以下三
个级别:
Ⅰ级:T1N0M0
Ⅰ级:T2-T3N0M0
Ⅰ级:T4N0-N1M0
需要注意的是,胃癌的分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医生或医院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级标准。
此外,胃癌的分级只是评估癌症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确定治疗方案。
(优选)胃癌的分期.
胃癌M分期
淋巴结在 MSCT 上的检出完全依赖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对比,因各组淋 巴结周围组织密度差异,所以各组淋巴结的检出率会有差异。特别是 当患者营养不良、恶病质、炎性粘连等都会造成脂肪层的减少或消失 ,对病灶在 MSCT 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
MSCT 对 M 分期的判断标准如下: M 分期: 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当 MSCT 发现第 13-16 组(胰头后、肠 系膜上动脉旁、结肠中动脉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腹腔脏器转移灶、腹水等即 视为远处转移(MI)。
T 分期判断标准
N 分期判断标准(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直径≥10mm,短/长轴≥0.7,形态接近圆形,中央坏死,增 强扫描呈相对高密度或有一定的强化,多个≤10 mm 淋巴结呈团块 状、串珠状排列时或压迫周围血管视为转移。
胃癌在 MSCT(多螺旋CT) 增强中的 TNM 分期
MSCT-T0 胃壁无增厚,未见异常强化( T0 期不易诊断); MSCT-T1 : 病变未穿透肌层; MSCT-T2 :病灶旁边有清晰的脂肪层,胃壁周围光整; MSCT-T3 :胃壁浆膜面部分毛糙及胃壁外层结节状增厚; MSCT-T4 :未见附近脏器与肿瘤间的脂肪层。
MRI较CT的优势
胃癌T分期
T1 分期表现为多层结构,在黏膜下层显示完整低密度带; T2 分期表现为胃壁表面局灶性增厚,动脉期黏膜强化明显,但浆膜面光滑平
整 T3 分期表现为肿瘤累及胃壁外层,在增厚胃壁处浆膜面表现毛糙、不规则 T4 分期表现为肿瘤侵透浆膜层,增厚的胃壁和相邻的器官之间的脂肪层消失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就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就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与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与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与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与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与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与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与大弯,前壁与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她位置(O)或整个残胃(T)。
胃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
胃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病理分期及预后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胃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相关知识。
一、病理分期病理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将肿瘤分为不同的阶段。
胃癌的病理分期通常采用TNM分期系统,即根据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来分期。
1. T分期T分期是指肿瘤的大小和侵犯深度。
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侵犯深度,T分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T1期:肿瘤侵犯粘膜和/或粘膜下层,直径小于等于2cm。
- T2期:肿瘤侵犯粘膜下层和/或浆膜层,直径大于2cm但小于等于5cm。
- T3期:肿瘤侵犯浆膜层,直径大于5cm。
- T4期:肿瘤侵犯邻近器官或穿透胃壁。
2. N分期N分期是指淋巴结转移情况。
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N0期:无淋巴结转移。
- N1期:转移至胃周围淋巴结。
- N2期:转移至腹腔淋巴结。
- N3期:转移至远处淋巴结。
3. M分期M分期是指远处转移情况。
M分期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M0期:无远处转移。
- M1期:有远处转移。
二、预后评估预后评估是指根据病理分期、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治疗方法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胃癌的预后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5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5年内存活的比例。
根据病理分期不同,5年生存率也不同。
一般来说,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较低。
2. 转移率转移率是指胃癌转移的比例。
根据病理分期不同,转移率也不同。
早期胃癌转移率较低,晚期胃癌转移率较高。
3. 预后因素预后因素是指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
除了病理分期外,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类型、治疗方法等因素也会影响胃癌的预后。
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女性患者、黏液腺癌、手术切除等因素都与较好的预后相关。
三、结论胃癌的病理分期及预后评估对于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胃癌TNM分期标准(UICCAJCC2010年版)
胃癌TNM分期标准原发肿瘤(T)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切除标本中未发现肿瘤Tis:原位癌:肿瘤位于上皮内,未侵犯粘膜固有层T1a:肿瘤侵犯粘膜固有层或粘膜肌层T1b:肿瘤侵犯粘膜下层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肿瘤穿透浆膜下层结缔组织,未侵犯脏层腹膜或邻近结构T4a:肿瘤侵犯浆膜(脏层腹膜)T4b:肿瘤侵犯邻近组织结构区域淋巴结(N)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2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2:3-6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7个及7个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3a:7-15个区域淋巴结有转移N3b:16个(含)以上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远处转移(M)M0:无M1:存在分期:0期:TisN0M0IA期:T1N0M0IB期:T1N1M0、T2N0M0IIA期:T1N2M0、T2N1M0、T3N0M0 IIB期:T1N3M0、T2N2M0、T3N1M0、T4aN0M0IIIA期:T2N3M0、T3N2M0、T4aN1M0IIIB期:T3N3M0、T4aN2M0、T4bN0M0、T4bN1M0 IIIC期:T4aN3M0、T4bN2M0、T4bN3M0IV期:任何T任何NM1结直肠癌TNM分期标准原发肿瘤(T)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价T0 无原发肿瘤证据Tis 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bT1 肿瘤侵犯黏膜下层T2 肿瘤侵犯固有肌层T3 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或侵犯无腹膜覆盖的结直肠旁组织T4a 肿瘤穿透腹膜脏层T4b 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c,d区域淋巴结(N)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a 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b 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1c 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 tum or 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2 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N2a 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N2c 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Mx 远处转移无法评价M0 无远处转移M1 有远处转移M1a 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M1b 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胃癌分级分期
《胃癌研究总则》第1版于1963年由日本胃癌研究会(JapaneseResearchSocietyforGastricCancer,JRSGC)出版。
《日本胃癌分级》英文版第2版是基于日文版第13版修订而成的,其目的是为胃癌的临床、病理描述提供一个通用的语言,有助于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一)总则所见用大写字母表示:T(肿瘤侵犯深度)、N(淋巴结转移)、H(肝转移)、P(腹膜转移)和M(远处转移)。
字母后标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每种所见的范围。
不明确病例以“X”表示。
所见分成四个类别,即临床、手术、病理的和最终所见,分别用加在大写字母前的小写字母c、s、p 和f表示。
至于同时多原发癌,以侵犯胃壁最深的肿瘤为准。
1.临床所见:诊断评价中的任何所见,包括诊断性腹腔镜,都被定义为临床所见。
记录为cT2、cNl、cM0、Ⅲ期c。
2.手术所见:任何术中所见,包括冰冻切片、细胞学以及切除标本的大体检查,都被定义为术中所见。
治疗性腹腔镜的结果也包括在术中所见之中。
3.病理所见:内镜、腹腔镜或手术切除所得材料任何镜下所见都被定义为病理所见。
4.最终所见:基于临床、手术和病理的综合所见被定义为最终所见。
当手术和病理所见相矛盾时,以病理所见为准。
(二)原发病变1.肿瘤位置每个原发病变都应记录其二维的最大值。
解剖上胃可分为三个部分:上(U)、中(M)和下(L)区。
如果多于一个区受累,所有受累的分区都要按受累程度描述,肿瘤主体所在的部位列在最前,如LM或UML。
肿瘤侵及食管或十二指肠的,分别记作E或D。
胃的横断面可分为四等分:小弯和大弯,前壁和后壁,全周的受累记作“Circ”。
残胃癌的记录要求按下列三个项目以连字符相连:①上次胃切除的原因:良性病变(B)、恶性病变(M)或未知的(X)。
②上次胃切除术至当前诊断之间相隔年数(未知:X)。
③肿瘤在残胃的位置:吻合处(A)、胃缝合线(S)、胃的其他位置(O)或整个残胃(T)。
扩散至食管(E)、十二指肠(D)或空肠(J)也应记录。
胃癌AJCC(第七)TNM分期
胃癌分期胃癌AJCC(2010年第七版)TNM分期日本胃癌学会(JGCA)分期(1998年第18版)淋巴结清扫范围D1切除是指将受累的近端胃、远端胃或全胃切除,包括大、小网膜淋巴结。
D2切除还要求切除网膜囊与横结肠系膜前叶,同时要彻底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
对于近端胃癌,D2切除要求行脾门10组清扫,尽量避免脾切除。
在西方国家,D2切除仅作为推荐而并非治疗规范。
但经过亚洲多个国家的临床实践证实,D2切除是改善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我国,D2仍作为标准术式推荐,同时推荐在大型癌症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师进行。
胃癌的改良Dukes分期早在1932年Dukes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提出了应用于直肠癌的Dukes分期,经过半个多世纪Dukes分期一直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
1994年Adachi等将其应用于胃癌的分期,提出了改良Dukes分期,具体如下:A期:癌肿限于粘膜,粘膜下层或固有肌层;B期:癌肿侵及浆膜下层或浆膜层;Ca期:不论肿瘤浸润深度如何,有1~6个淋巴结转移;Cb期:不论肿瘤浸润深度如何,有7个以上淋巴结转移。
胃癌分期小结在胃癌的分期中主要有两大分期系统,即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TNM分期及日本胃癌研究会制定的分期系统。
这两个分期系统有相似之处,都依赖于原发肿瘤生长情况,淋巴结受累的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
但是,这两个系统存在一些根本的不同,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区域淋巴结扩散的分级。
TNM 分期系统以转移淋巴结的数目为基础,而日本分期法强调受累淋巴结的解剖位置。
这两个系统有不同的作用,也不是为了起相同的作用而制定的。
在日本分期法中分期系统非常详细,并以解剖为基础,它可以指导外科医生进行系统的淋巴结清扫术,减少TNM分期中N分期的偏倚,而这正是其根本目标。
TNM系统则主要用于预后的指导,它不包括治疗指导,最近被改为以数目为基础的N分期,准确地反映了转移负担以及预后情况它为组群之间结局的对比提供了简单而可靠的方法。
内科疾病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
内科疾病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是内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疾病评估和分类的框架,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疾病的特征和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内科疾病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概念、应用以及相关研究进展。
一、病理分级病理分级是通过对疾病组织学特征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病理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过程。
在内科疾病中,病理分级常常用于癌症、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等方面。
病理分级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等级,从而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的发展。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病理分级主要依靠肾脏组织的病变程度和类型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肾脏病理分级包括I至IV四个等级。
病理分级的结果可以提供医生有关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信息,进而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临床分期临床分期是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对患者的疾病程度进行评估和分类的过程。
临床分期常用于癌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通过对病情的分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以胃癌为例,胃癌的临床分期一般包括0期至IV期。
临床分期主要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来确定,并根据病情的不同特点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
临床分期能够为医生提供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也对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和评估。
三、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在评估内科疾病时具有密切的关联。
病理分级主要侧重于对疾病组织学特征的评估,而临床分期则更加注重对患者全身病情的评估。
两者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例如,在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病理分级可以根据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进行评估,而临床分期则考虑了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远处转移等因素。
综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结果,可以为肺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预测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标准,可将胃癌分为四期。
T--指原发肿瘤为了便于估计肿瘤的范围及大小,将胃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区,即在胃大、小弯的全长划出三等分的点,联结相应的大、小弯的点,上1/3 区包括责门及胃底,中1/3区为胃体的大部,下1/3区包括胃窦。
T1:无论肿瘤大小,病变仅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T2:肿瘤侵及胃壁肌层,但大小不超过一个分区的1/2。
T3:肿瘤侵及胃壁浆膜层,或虽未侵及浆膜层,但病变已大于一个分区的1/2,但未超出一个分区。
T4:肿瘤占一个分区以上(T4a),或已累及周围脏器(T4b)。
N--指淋巴结转移情况N0:无淋巴结转移。
N1: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
N2: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
N3: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
M--指远处转移情况,包括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和腹腔种植。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胃癌的临床分期根据上述病理分期,临床可将胃癌分为四期:第I期,指无淋巴结转移的表浅型胃癌,或肿瘤虽已侵及肌层但不超过一个分区1/2者;第Ⅱ期,指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的表浅癌、T2和T3癌,没有淋巴结转移的T3癌也属此期;第Ⅲ期,指有第二站淋巴结转移的各种大小肿瘤,或仅有第一站淋巴结转移甚或无淋巴结转移的肿瘤大小已超过一个分区者;热文推荐:早期胃癌的临床分型(图) 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期(图)
第Ⅳ期,凡伴有第三站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无论肿瘤
大小,均属此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