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月亮》教案与反思-2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走月亮(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鹅、卵”等8个生字,会写“淘、牵”等15个字,会写“柔和、鹅卵石”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重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教学过程】一、想象画面,背诵积累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回顾导入:秋夜,月亮从洱海那边升起,月光如洗,照亮了点苍山、大青树、大道和小路,月光多么明亮、柔和!“我”和阿妈走月亮,那么在走过溪边的时候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2.朗读课文,想象“月下溪边”图。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画面。
用横线画出写景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的联想的句子。
(2)朗读写景的句子,引导交流。
①预设1: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a.想象画面: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比较喜欢哪个词语?b.概括画面: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溪水流香)c.指导朗读:溪水一路欢歌,流淌着花草的清香,流淌着皎洁的月光。
请用轻柔的语气读出月夜的宁静、美好。
(指名读——齐读)②预设2: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a.想象画面:读了这一句,你脑海中又浮现了怎样的画面?b.换词比较:把“抱着”换成“映着”,行吗?(“抱着”一词,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小水塘的形状以及月亮倒映在水中的景象,美好和谐,充满温馨感)c.概括画面:你能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吗?(水塘抱月)d.指导朗读:天上一个月亮,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多么奇妙的景色!谁能想象美景,边做动作边读?(3)朗读写联想的句子,引导交流。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走月亮》是一篇充满诗意的课文,描述了作者在月夜中与母亲走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月光下的美好,并学习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月夜的音频或展示相关的图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读音和理解上的困难。
3. 精读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月亮的描绘以及与母亲的互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 朗读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集体读、比赛读等,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或者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走月亮,进一步体验亲情的温暖。
三、教学效果1. 知识与技能: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对月亮的描绘以及与母亲的互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新课、精读课文、朗读训练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
2. 学生表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这可能与我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有关,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 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月光下的美好,并学习如何通过朗读来表达情感。
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情感的熏陶。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两篇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走月亮”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描绘出画面。
(3)学会欣赏和评价月光下的美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学会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走月亮”的习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1)描绘课文中的画面,发挥想象。
(2)欣赏和评价月光下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走月亮”相关的文化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月光下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月光下的美景的感受,导入新课《走月亮》。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指导。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学生跟读。
(3)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探讨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画面。
(3)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互相评价。
5. 欣赏月光下的美景:(1)教师展示与“走月亮”相关的文化资料。
(2)学生谈论对月光下美景的欣赏和评价。
6.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学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篇1教学目标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
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1、品读“流着”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3.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4.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月下情景。
【过程与方法】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画面、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描绘的画面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难点1.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
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2.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一些月下情景。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地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进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去散步,一起走月亮吧!3.板书课题:走月亮。
4.教师简介云南地区走月亮的风俗。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中,激起学生读的欲望,让情感在读中体悟、升华,真正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板书课题:7、走月亮)二、学习生字词1、教师朗读课文,配以多媒体课件(文章伴随着钢琴曲出示)。
2、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阅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4、交流不明白的词语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5、认读生词。
(自读,指读,开火车读)教师此时要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
6、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第二课时一、导入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月亮”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充满着诗情画意的散文。
写了“我”和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散步,展现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现了“我”和阿妈浓浓的亲情。
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的画卷中。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接触抒情散文的机会很少,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和散文的有关知识,再力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情境,促进感悟。
这样学生不仅能感悟到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美,而且还体会可以到月色下的意境美。
教学建议:学习本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读的欲望,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哪儿美,怎么美”。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品味语言,体会月色下的静谧、祥和、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描写的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过程与方法】1.指导预习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2.阅读和想象、品味语言结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章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
难点体会文中快乐、幸福的亲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月亮船》的歌曲。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月亮的古诗或一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小短文。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月亮图片)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诵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识字,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的乐趣。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教学准备:课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识记理解新词。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一、导入新课1.(出示月亮)同学们,看到月亮,谁能吟几句有关月亮的诗词?2.古人总是仰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了许多流芳百世的诗词,也让我们产生了无限的遐想。
除了这些古诗,还有许多美妙的歌曲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们想听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了一首动听的《月亮船》,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认真地听,细细的品,让月夜的温馨、月光下妈妈浓浓的爱走近你我的心田。
(播放《月亮船》)。
吟过古诗,赏完歌曲,我们的心情也如同月夜一样平静,伴着妈妈的笑眼弯弯,我们感觉好幸福!让我们在这种心境下跟随作者一起到月光下散步,一起走月亮!(板题:走月亮)读课题。
二、识字学词(一)识字1.自主识字。
①请同学们翻开书,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拼音认识生字并注音,标出文章段落序号,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学生自学,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使其明确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并知道怎样才能学好。
确保学生自学的时间,使其能自主、自由地学习。
2.交流记字方法。
①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②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如形近字比较的识字方法,如“兔”和“免”,“俗”和“裕”。
)3.指名读生字。
4.齐读生字。
(二)学词1.出示词语。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2走月亮教学反思2
《走月亮》教课反省《走月亮》这篇文章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如诗、如梦的画卷, 人与自然交融和睦的境界 , 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课文不只语句优美、合适指导朗诵 , 并且构造有特色 , 修辞手法也很典型 , 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的范文。
1.教课成效(思效)。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漂亮的画, 而这篇《走月亮》怎么读都像是一首诗。
我讲诗的时候往常都是以一个大问题贯串讲堂:“从语言描述的情境中,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提出 , 不单将学生的思想拉进了课文 , 也拉进了他们的生活。
学生睁开想象的翅膀 , 忧如真的看到了课文描绘的“小溪流水含月 , 水塘映月如抱”的如画美景 , 而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的就是一幅动向的 , 有声音 , 有香气的画面, 学生带着脑筋中的画面 , 将自己的感情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述的情形中, 这时的读才是专心念书 , 用真情实感念书 , 这才是真实的“美文美读”。
因为学生的生活是各种各种 , 学生的回答也是绚丽多彩 , 表示学生的心里世界也是五彩斑斓的。
2.教课收获(思得)。
教课本课 , 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同时认识排比句并领会这类修辞手法的妙处小组合作“读、画、议、展“, 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
还有一点 , 就是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
(1)轻松自然地认识了本文的篇章布局构造。
课文频频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 , 看似重复 , 实则是妙笔之句 , 充足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非常幸福和愉悦之情。
这是四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频频的修辞手法——光靠“讲”是不可以的 , 而是引领学生细细品读、细细咀嚼 , 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频频出现, 将作者走月亮到溪边、果园、庄稼地的所见所闻, 所感所想串连了起来 , 让课文构造清楚而完好。
学生特别直观地认识了课文的这类写作构造。
(2)“不动笔墨不念书”, 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 也是一种特别好的学习习惯。
《走月亮》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走月亮》教学反思【2篇】【篇1】《走月亮》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里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近,但情义深沉。
首先,反复写到“我和阿妈走月亮”,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句,充分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其次,排比句式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强韵律感,使语言富有气势,更使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让人在脑海中呈现的不仅仅是一路美丽的景致,而更多的是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在教学本文时,我想调动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想象,让学生不仅体会到意境的美,还感悟到亲情的真。
开始我设计的是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挥想象,让画面浮现于学生的脑海之中。
其中有一个环节是问:“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生活各种各样,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学生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仿佛真的看到了课文描写的“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效果较佳。
但是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这一部分时,遗憾的是学生的朗读或者发言闪光点不是很多,进入情境较慢,说明我的引导还是不到位。
所以,我应该让学生回忆和自己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回想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但是只有个别学生情感是高涨的,能够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读的动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将自己的情感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整堂课不足之处值得改进。
总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美妙的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生活,联系自己,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这样整堂课就会是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其效果就会不言而喻。
【篇2】《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课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两篇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走月亮》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走月亮的场景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2)学会通过描绘画面、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感悟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走月亮》这篇课文;(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通过描绘画面、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走月亮的场景和意境;(2)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材:《走月亮》;2. 课件: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3. 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产生期待;(2)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走月亮的意义和场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走月亮的氛围和意境。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理解难点,进行讲解和引导;(2)通过描绘画面、朗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1)让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或写作;(2)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价;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3. 针对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第二课《走月亮》教案含反思
第二课《走月亮》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 让学生了解月光的特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内容。
2.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力,理解文章主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童年的月亮,营造温馨的氛围。
2. 新课学习:a.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词,互相交流学习。
b. 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3. 深入探究: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主题,探讨月光的特征和给人带来的感受。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表达方式,理解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c. 教师播放月夜景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
4. 课堂互动: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的月亮故事。
b. 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和引导。
5. 课堂练习:a.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例如: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自己见过的夜晚景色。
b. 学生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6. 作业布置:a. 抄写生字新词,加深记忆。
b. 背诵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c. 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月光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直观展示:教师播放月夜景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月光的美丽和神秘。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3. 问题引导: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文章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互相评价作品,互相学习和借鉴。
2.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作业,家长签字确认,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
3. 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包括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等多个方面。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展示教学内容和课堂练习。
《走月亮》教学反思精选3篇
《走月亮》教学反思精选3篇《走月亮》教学反思1《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课文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课文的语言非常优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交错呢;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自然而新颖;多用断句,节奏欢快。
美丽的风景、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感情都通过“我”的观察、“我”的感受写出来。
一、以读悟情基于文章抒情性极强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把朗读感悟作为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去突破,因此在教学目标中我提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的美,感受月光下的美景,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以及“我”的幸福与快乐。
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我在课堂上力求设置一个优美的,与课文描绘相似的学习情境,因此我设计文辞优美的过渡语。
(例如:是啊,美丽的云南大理入夜了!这时,树啊,草啊,鸟儿啊都渐渐地安静下来,只有那活泼的小溪依旧不知疲倦,欢快地流淌着,这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在过渡语的熏陶下,学生也很快地进入了学习情境,能切身去感受文章所要传达的温暖的亲情,并在之后的环节设置“在我和阿妈走过的。
这么多地方你最喜欢哪里?”以及“你觉得今晚的月色怎么样?”等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生活体验去理解课文以致融入课文,我认为这也是新课标要求的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感悟和理解。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设想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可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朗读这个最能激发学生个体情感体验的朗读方式。
我想这也是我作为新教师对课堂全局的把握不到家,不能很好的关注每个学生,缺少关注学生个体的能力以及对教学设计的整体性还不能融会贯通所致。
这一方面,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更加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管是在朗读还是其他各个方面发展学生自己的个性。
二、以练促学在这堂课中我基于教给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初衷,设计了美文赏析这一个环节,以课文中的“月盘是那样明亮,……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为例。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散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文章中的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对母亲深深的爱,以及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让画面浮现,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设计一、师生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和妈妈一起散过步吗?你们去过什么样的地方?当你和妈妈在一起时,你有什么感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一位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一起散步,再来感受一下吧。
(教师板书:走月亮)(课件出示2)师:我国南方有一些地区,有这样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称为“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现在你们先读一下课文,给你们五分钟时间。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学生自读课文。
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和同桌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生字。
1.分析记忆字形。
出示生字“鹅、卵、俗、跃、穗、踱、烁”(多媒体出示生字)师:“鹅”是家禽,所以偏旁是“鸟”;“俗、跃、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现在去请同学到黑板写出生字的拼音。
师生共同评价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淘、牵、鹅、卵、填、庄、稼、俗、跃、葡、萄、稻、熟”指导书写:“淘、鹅、填、稼、俗、跃、稻”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牵”是上中下结构的字,中间的秃宝盖要宽一些。
指导学生按字所在田字格的位置,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材分析月亮走我也走学生们从小就是听着月亮的故事、童谣、歌曲长大的,月亮婆婆、嫦娥、玉兔……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亲切的形象,他们对月亮充满了无尽的退想。
本课月亮走我也走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进行大胆自由的表现。
小学美术教案一年级下:05课月亮走我也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有关的故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月亮走我也走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创作。
本课绘画采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让学生将自己融入进去,画出人和月亮之间的关系、故事,创作生动活泼的画面。
由于教学内容月亮走我也走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经验,所以学生的创作热情很高,作业效果颇佳。
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绘画表现能力。
激发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三、教学设计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谈话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以达到交流情感、想法,启发、开拓思路,引导他们想象,激发表现欲望的目的。
教师在课前要查找资料,尽可能多掌握一些关于月亮的故事、传说、歌曲。
在教学中虽然对形、色不作更高的要求,但还是要将这些知识自然地融入到极具情意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长。
教学过程安排如下:激情入境——启发构思——欣赏感受——自主表现——交流评述在创设情境这一教学环节中,可采用录音播放学生熟知的有关月亮的童谣或歌曲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学习氛围,从而为交流讨论、启发构思作准备。
在启发构思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想象,注意到个人与月亮可能存在或是甚至假定的关联,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地交流、互相启发。
欣赏感受活动中,借助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拓宽学生的思路,并渗透构图、形、色知识教育。
学生的表现活动采用自主方式,让他们尽情宣泄情感,表现出人和月亮之间的美好关系。
本课可采用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交流创作感受,评价作业效果。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两篇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培养想象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走月亮》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自读课文,感知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合作交流,探讨美景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培养想象力。
(4)分析课文,理解修辞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
(5)感情朗读,体会情感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在合作交流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课文中所描绘美景的理解,想象力得到了锻炼。
在分析课文修辞手法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并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课文的美景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
在感情朗读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到课文中,较好地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教学改进六、教学设计补充1.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课文《走月亮》的音频文件,用于配合学生朗读;准备相关家乡风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 教学过程调整(7)音频配合,强化感受教师播放课文《走月亮》的音频文件,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进一步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8)出示图片,加深理解教师展示家乡风景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加深对家乡美景的理解。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两篇
《走月亮》教案设计与反思两篇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走月亮》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教学重点:(1)理解《走月亮》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体会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的关系。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走月亮的美好情境。
4. 教学过程:(1)导入:简单介绍《走月亮》的作者和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文章氛围。
(3)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分享心得体会。
(4)朗读展示:选取课文中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朗读展示,体会作者情感。
(5)创意表达:让学生发挥想象,以绘画、表演等形式表现走月亮的美好情境。
(6)总结提升: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美景,培养家乡情怀。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走月亮》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体会作者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2. 教学亮点:(1)在讨论交流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课堂氛围活跃。
(2)在创意表达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
3. 教学不足:(1)在自主阅读环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在讨论交流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大的依赖性,需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教学改进措施:1. 在自主阅读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在讨论交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在创意表达环节,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走月亮》教学反思
《走月亮》教学反思《走月亮》教学反思1《走月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习俗,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户外月光下游玩、散步、嬉戏,为“走月亮”。
“走月亮”不同于在月亮下赶路,也不是满怀心事地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走,散步,因此“走月亮”的说法充满了诗意。
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发挥学生的想象,充分地读,认真地品,尽可能得多背一些。
本文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
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位重点语句体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不要做过多的分析,避免把文章“讲”没味儿了。
在本课教学中,“以生为本”,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本课教学应以学生的诵读为主线,让学生个人读,小组交流,然后抓住学生感受最深、最喜欢的地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在感悟“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和妈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感体验,学生立刻回想起自己和妈妈一起散步是那样的温暖、幸福、安全、快乐……学生仿佛回到了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了妈妈浓浓的爱,学生此时是激动的,情感是高涨的,学生读得是那样动情,那样幸福。
这些正是教师调动了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了学生与文本时间的沟壑,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体验,学生已经将自己的情感不知不觉地潜入到作品所描绘的情景中,这时的读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
在教学时因为注重朗读,未深入研究文本,需加强这方面的讨论。
《走月亮》教学反思2《走月亮》这篇课文为读者勾画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画卷,展现了母女俩之间真真切切的情,相融相沫的爱。
这篇课文读完一遍之后,我并不是很了解课文讲了些什么,在读了两三遍之后才明白。
对我来说,讲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
向师傅和其他的老师询问,才对怎样上好这篇课文有了大概的思路。
这篇课文主要是朗读,在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那种浓浓的爱。
这篇课文,我主要采用范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分组读等方法进行朗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指出读的好的或不好的地方。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记记,读读写写,巩固对本单元生字词的认识,自主积累词语。
2、温习、回顾《酸枣情》的倒叙手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倒叙写法的作用。
3、通过“咬文嚼字”了解人们对月亮的不同称谓,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研究,了解更多的有关月亮的知识。
4、自主阅读短文《走月亮》,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
5、开展一次介绍中秋节的语文生活,让学生《难忘的中秋节》为题进行习作练习,要求写出活动的经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巩固积累词语;掌握理清文章条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围绕一个主题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一、词语超市。
⑴、“读一读,记一记”1、出示词语: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都是本单元要求认识的生字,读音都很容易读错。
3、自我检查掌握程度,用横线标出你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
4、指名说自己不太确定读音的词语,同学帮助正音。
(将错误频率较高的字注上拼音反复识记。
)5、你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⑵、“读一读,写一写”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听写词语。
对照书本检查,将不会默写的生字在课桌上书空。
二、金钥匙。
1、出示内容:2、指名读。
3、引导理解倒叙写法的作用。
4、思考:这片钥匙有什么作用?你还读过或看过倒叙守法的运用吗?(鼓励孩子们联想到电视剧或其他书籍中的倒叙手法。
)三、咬文嚼字。
1、自由读文。
2、指名说:人们对月亮有什么不同的称谓。
3、古诗赏析: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其中把月亮的称谓是什么?4、拓展: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月亮还有什么其它的美称。
四、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述本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本单元教材的主题。
——享受亲情二、自主阅读。
1、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阅读短文《走月亮》,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第【1】篇〗《走月亮》教学反思《走月亮》教学反思《走月亮》是一篇语句优美、意韵悠长的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
本文语言看似平白,但韵味无穷;语言浅显,但情深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进入本文所营造的宁谧、淡中蕴浓的氛围。
难点:在读中感受月光下的美丽景象,体会月光中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并由景及情,体会“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走月亮》文本内容不但语句优美,适合指导朗读,而且结构明快,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适合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训练。
因此,课堂中孩子兴趣盎然,预设和生成相得益彰,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本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合作学习,小组间进行比赛,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能组织成员采用读文、找句段勾画,互相讨论。
教学本课,我将学生的能力训练点放在了有感情的诵读课文,认识排比句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妙处上,放在了层层质疑中,明确文章布局谋篇上,放在了合作小组利用“读、画、议、展“的方法进行文本阅读和理解上。
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亲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形式表现出来,文章不仅描写的意境美,情也真。
因此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
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
这一读一说,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走月亮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走月亮》是一篇如诗、如梦、如画的优美散文,人与自然交融和谐的意境,温馨、幸福、快乐的脉脉亲情溢于字里行间。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去体会,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我先把文中优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在范读中深受感染,使他们的语感得到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月亮》教案与反思白丽辉教学目标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意境,整体感受文本。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张老师一起美美的读了读《走月亮》,这节课我们再一次与作者和他的阿妈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一走月亮。
师:下面老师先来读一遍课文,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带给你什么感受?生畅所欲言谈听后感受。
二、品词析句,把握文章情感。
师:好,下面带着你的感受自己小声的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最喜欢文章哪个地方?为什么?可以用笔画出来多读几遍,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A、学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照亮了……”1、师:为什么喜欢这?带给你什么感觉?生:觉得我的家乡很好看,很美。
2、师:在生活中你觉得什么能照亮?(手电筒、太阳、灯塔)那月光和这些光有什么区别?生:更柔和,更浪漫。
师:好,孩子,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3、师:太柔和了,这月光一下把作者带回了故乡,月光照亮了远处高高的点苍山,近了,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更近了,也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同学们,还没有完,你说这月光还会照亮哪些地方呢?师:在月光照亮下的作者家乡变得(更美丽,更宁静)板书。
师:好,谁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4、师:真美,这么美的景色,我起头一起背一背,看是不是记在了心里。
设计意图:本段通过“三读一背”来指导学习,体会月光的特点,感受作者的家乡美。
让孩子初步感知排比句的用法以及作者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
B、学生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1、品读“流着”师:好,还有哪些景色你觉得很美,你很喜欢?生找到第二段。
这一段里你觉得哪的景色你最喜欢?生:我喜欢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抱着一个月亮!师:嗯,真是,这香味怎么还会流呢?生: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
2、品析“抱”,体味景中带情,情寄予景的写作手法。
师:太美了,这条细细的小溪里有花香,有月光,还有什么?生:有水塘、还有月亮。
(师板书:水塘抱月)师:每个水塘里还抱着一个月亮,水塘多不多,月亮多不多,有几个小水塘就有几个月亮。
多美的景啊,谁来读一读。
师:孩子,老师发现你读“抱”字的时候特别有感情,这个抱字让你感觉到什么?“水塘抱月亮”让你想到了谁?(妈妈)作者看到小水塘和月亮也马上想到了他的妈妈,想到了他和妈妈白天(在溪边洗衣裳,坐小船)谁喜欢这,给我们读读,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美,很快乐)师:孩子们,看来和妈妈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你有和妈妈在一起特别快乐的事吗?3、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文本。
师:可是刚刚我们说了,这篇课文是作者长大以后回忆他的妈妈时写的,当时他已经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乡,十几年没有见过他的妈妈,孩子们,如果让你一年不回家,见不到妈妈,你什么感觉?脑子里天天都在(想妈妈)。
那对于十多年没有回过家没有见过妈妈的作者来说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他心里在想什么呢?那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段,你看看作者写到这心里还充满了对家乡,对妈妈的(思念、怀念)谁来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
师:读得真好,这小溪边,小水塘里,花瓣,纸船、其实都运载了妈妈对我的(爱)运载了我对妈妈的(思念)。
4、虽为散文,却带均有韵脚,指导学生读出韵文的味道,便于背诵。
师:同学们,刚刚你们读的时候,我在这一段里还发现一个小秘密,你们看这些字。
你发现了什么?生:都带韵母ang师:每句话末尾的字读起来感觉像读一首诗歌,朗朗上口,很押韵,不仅写的很美,还很好记。
我们一起再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朗读,初步感受和妈妈在一起的快乐,到后来感受到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令学生打开文本,嫁接生活,读出不同的感悟,由景美升华至情深。
C、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导学生自学师: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品景、品情的方法,下面这一段请你自己来学习体味一下月光下的景,月光下的情,试着带上自己的体会读一读,边读边想画面,看看你能不能背下来?师:谁先来?波光粼粼,月光闪闪的溪岸,真美。
谁还来读。
师:你感受到什么?生:特好看。
师:谁还想读。
师:月亮妈妈牵着星星宝宝走啊走,你感觉到什么?(妈妈的爱)师:说的真好,谁能试着背一背(看大屏幕背诵)生充分背诵。
师总结:嗯~~~~~~我闻得见妈妈的气息,妈妈的气息是什么气息呢?(家的气息,温暖的气息,爱的气息)师:走月亮,我和阿妈走月亮,不仅走出了月光下的美景,还走出了月光下我和阿妈浓浓的爱。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段落的学习、品析、朗读的目标,做到讲解详略得当,每一段的品味都带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学习起来更高效,更扎实。
三、拓展、写作训练师:这篇文章读起来字字皆美,这么美的一篇文章还被入选了“全球经典美文之一”,有记者采访吴然,问他是否还记得当初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呢?吴然:把小时候与妈妈一起月下散步的情景一口气写在了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师:看来我们不光要留心生活,热爱生活,还要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师:下面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先来说一说你和妈妈在一起感觉最温暖,最快乐,最难忘的事,然后写一小段在小本本上。
师:课下作业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摘抄在小本本上,收集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采访将作者的写作动机呈现出来,并用写作大家的好习惯影响孩子们,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课后反思:今天我所教授的是《走月亮》的第二课时,我确定的第二课时的目标为:1、品词析句,感悟走月亮的景美和情美。
2、积累语句,背诵课文,体味小韵文的韵味。
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培养孩子运用语言表达生活的能力。
为什么要先谈目标的确立,因为这节课的备课过程是一次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不断在磨练自己的过程,因为才从低年级带上来,对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不够明确,感觉非常吃力,而这一次的备课彻底帮我明晰了中年级阅读教学的环节。
而谈到环节就不得不说每个环节的目标,非常感谢在这次磨课的过程中杨主任和邵老师帮我逐步确立目标,让我意识到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以前总觉得第二课时只要把最精彩的部分上下来就可以了,想哪出上哪出,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这次有了具体的目标,自我感觉更容易把握课堂节奏,把握教学的环节过程,在目标的指导下方方面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感觉这样的语文课更扎实。
本课的优点:1、回顾本课在我落实目标的情况较好。
2、《走月亮》的文本离学生生活很远,散文的形式更容易让成人欣赏,而孩子会感觉缺乏兴趣,所以我注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将学生的生活与文本链接在一起,从而帮他们更好的学习本课。
如:平时什么可以“照亮”?你和妈妈在一起有什么快乐的事?你如果离开妈妈很多年,你的心情怎样?3、本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学习的方法教给孩子们,让他们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带着兴趣和方法乐学。
此外,我还将课下需要完成的背诵放在了课上完成,这样既提高了他们背诵的热情还达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又减轻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负担,一举多得。
4、在本课我还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写作习惯,通过记者和吴然的对话引发学生感悟生活、记录生活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1、每一次在讲课前我都习惯将文本解读做到完美,这好也不好。
因为把文本读的太“厚”,所以更容易讲给成人接受,孩子们就有些难以理解,因为我站的高度太高,离学生就有点远。
每次我的感情都很丰沛,但学生却很难达到,这是我今后教学需要注意的地方。
2、有时候还是会太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珍视孩子们的独特感受,比如本节课中孩子们感觉“抱”就像他抱着宝宝一样,我却总想让他们说出我的答案,忽略孩子们的想法。
不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努力改变我的学生观。
看来做得还是不够,今后还是要继续努力。
3、虽然本课注重了培养学生写作习惯,但是这个写作题目有些过高,题目范围太大,学生很容易被吓住,所以在细节的处理上我还做的不够好。
4、我个人的想法,如果本课可以设置成三课时,在第三课时集中处理词语、句子的仿写和应用,生字的积累,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PS:又经历了一次“磨”课,这次磨课心里有多么的“恶心”,身体有多么的疲惫,收获就有多么甘甜,这绝对是成正比的!一个月的时间,走月亮三个字带给我太多感触,一提到走月亮,头脑马上就会袭来上成千上万的词语。
觉得哪句都有理,哪句都有用,到底该怎么讲,真心没有谱。
所以每谈“月亮”必色变,但我心里明白,色变是因为我有太多的困惑,比如:中年级的课堂流程是什么?中年级孩子需要掌握什么能力?经典散文讲解哪该详哪该略?这些问题都让我大伤脑筋,但正因为有这些困惑才会不断的推动我思考,也正因为我不断的思考,吸纳、琢磨老师们的指导意见,所以在一次次的磨砺中我才能逐步明晰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脉络,渐渐地使我恍然有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
直到活动结束那一刻,虽拖着疲惫的身体,但捧着一颗活过来的心,静静地告诉自己:又迈了一道坎!一个人可以不聪明,可以没天分,但绝不可以找借口,绝不能逃避。
人,还是需要有点韧劲的!回顾这一个多月的煎熬,我并不孤单,我知道有很多的老师和朋友陪着我一起煎熬,感谢大家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在你们的陪伴下,我知道,我又成长了,这“伤筋动骨”的成长和改变,几经挣扎的内心和心理变化,虽然很苦,但却很值。
因为——成长,真的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