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从事消毒供应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消毒专业培训,掌握各类器械消毒及个人防护等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方面的知识;遵循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有关的规章制度。

2.进入消毒供应室的人员必须更换专用工作衣、鞋、帽;进入工作区,应着相应区域专用服装和防护用品;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服及外出鞋。

3.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二)环境管理1.布局合理,流程符合功能要求,工作区设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域间有实际屏障,并设缓冲间。

2.内部通风、采光良好,空气流向由洁到污,温度、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应达到《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

3.工作区地面、墙面、物体表面保持清洁无尘,每日用清水擦拭;如有污染随时擦拭消毒。

4.不同区域及不同工作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

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5.下收、下送车“污”“洁”分开使用、标记明显,工作完毕清洁与消毒。

6.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工作区内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三)消毒隔离遵照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的各项规定。

1.去污区(1)污染器械的清洗消毒流程及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2)清洗人员在去污区内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3)按照操作流程在指定范围内处理相关器械和物品,避免环境污染;(4)设专人、专车回收临床科室使用过的污染器械、物品;(5)回收过程应保持回收车的扶手及工作人员手部的清洁,回收操作后立即洗手或卫生手消毒;(6)回收或接收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双层包装,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做特殊处理。

其余污染物品按常规流程处理;(7)卸载污染器械、物品后,应及时对回收箱及回收车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备用。

每次污染器械清点后应及时清洗消毒分类台;(8)每日工作结束前及时清洁消毒地面,清洗结束后应对清洗设备及区域内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9)人员离开去污区必须洗手、脱防护用品后进入缓冲间换鞋、再次洗手方可离开。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提高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外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

第三条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全面管理、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感染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制定并落实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第五条消毒供应中心应设立感染管理组织,由中心主任、护士长、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等组成,负责感染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中心主任负责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管理工作,对感染管理工作的全面负责。

第七条护士长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的日常运行,对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监督。

第八条感染管理专职人员负责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感染监测、感染预防和控制、感染事件调查处理等。

第三章感染预防与控制第九条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制定并落实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十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一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管理,确保其消毒灭菌质量。

第十二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加强环境管理,保持室内环境清洁、通风、干燥,避免交叉污染。

第十三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感染监测制度,定期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风险。

第四章感染事件管理第十四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建立健全感染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员工及时报告感染事件。

第十五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对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分析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感染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十六条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感染事件的性质和后果,对相关人员进行问责和处理。

第五章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第十七条消毒供应中心应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感染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为确保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良好运作,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医院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二、管理职责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监督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消毒供应室负责采购、储存、配送以及消毒相关物品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3. 感染控制科负责协助医务部门制定并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具体措施,监测和报告医院感染情况。

4. 各临床科室负责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要求,配合消毒供应室的工作。

三、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流程1. 采购管理1.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采购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进行,确保采购的物品和设备符合卫生安全标准。

1.2 严禁采购已过期、变质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消毒物品和设备。

2. 储存管理2.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应符合相关规定,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

2.2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区域应保持清洁、干燥,并确保通风良好。

2.3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储存区域需要定期清理和消毒,避免交叉污染。

3. 配送管理3.1 消毒物品和设备的配送应按照临床科室的需求进行,确保及时、准确送达。

3.2 配送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消毒流程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3.3 配送记录应完整、准确,并定期进行审查。

四、感染控制措施1. 建立感染控制制度1.1 制定并更新所有科室的感染控制操作规程,确保医务人员具备操作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1.2 制定并更新感染控制相关的消毒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1.3 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事件。

2. 培训与教育2.1 定期组织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2.2 对新进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控制方面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3. 消毒操作控制3.1 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2 对消毒操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操作的规范性。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应遵循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

二、消毒供应中心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

辅助区域是休息、进餐和学习等活动的区域范围。

(一)工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进入,在指定的区域中进行操作,外部人员未经许可不能进入操作区;进入消毒供应中心操作区的人员,必须按规定更换专用的衣服、帽子和鞋等:进入污染区需要二次更鞋,穿着防护用品。

(二)各类物品严格划分为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无菌物品,物品必须污净分类、设置标记、固定摆放位置;污染物品处理程序由污到净,不交叉、不逆流。

三、合理配置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且保证工作质量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

四、操作区域的门窗须保持关闭状态,出入时随手关闭。

清洁区操作人员须保持手的清洁,在器械包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保持环境整洁,操作前后要清洁整理台面,操作中保持地面干燥,无杂物。

五、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一)操作人员须认真对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效果的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有问题护士长及时报告染管理科和护理部。

(二)压力蒸汽灭菌等操作程序按卫生部标准WS310.2 -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

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见卫生部WS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进行。

(三)对消毒液的浓度、清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六、无菌物品的管理(一)生无菌物品存放区每日检查温、湿度,存放货架应符合规范标准,工作人员每次进入区域必须先洗手,接触无菌物品时要进行手消毒;带有外包装的物品不得直接进入无菌室,一次性无菌物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存放。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建筑布局1.1 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邻近手术科室,便于收、送;通风、采光良好。

1.2 建筑布局应分为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工作区域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

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流。

2.院感管理小组组织管理2.1 建立健全科室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科室的感控管理工作,制定本科室院感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做好本科室的院感监测,小组成员负责相对应的工作区域,相关区域人员配合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召开科室院感会议、培训和质量自查工作。

2.2 人员培训:新上岗人员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在岗人员应每年接受相关培训,每季度常规组织院感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各一次。

2.3 消毒员培训: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必须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和经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后才能上岗。

3.工作质量(工作环节管理)3.1 CSSD制度建立与落实的监督CSSD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作管理、消毒隔离、监测、仪器与设备管理、职业防护、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具体落实,确保医疗用品使用安全。

3.2 工作质量的监督(工作环节管理)3.2.1 物品回收、分类3.2.1.1 工作人员回收重复使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

CSSD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数量、回收者等。

3.2.1.2 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用污物回收车或塑料周转箱进行密闭回收,用具每日清洁消毒。

3.2.1.3 分类应在去污区的分类台上进行,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3.2.2 物品清洗3.2.2.1 手工清洗:①做好个人防护、戴防护手套、口罩、眼罩或面罩、穿防水衣或围裙、戴袖套,帽子遮住头发及穿防护鞋。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外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等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医疗机构内负责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的部门。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中心。

第三条 CSSD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确保消毒灭菌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CSSD应配备与其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并对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过程进行严格监控。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 CSSD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

第五条 CSSD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应由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人员负责,负责人对CSSD的医院感染管理全面负责。

第六条 CSSD应定期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设施与环境第七条 CSSD应设在医疗机构内相对独立、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的区域。

第八条 CSSD的建筑面积应与医疗机构的规模、性质和任务相适应。

第九条 CSSD内部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第十条 CSSD的工作区域设计、流程和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一)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二)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三)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四)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消毒;(五)地面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通风、采光良好。

2.建筑布局应分为办公区域和工作区域。

3.工作区域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区设立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通道。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工作管理、消毒隔离、监测、仪器与设备管理、职业防护、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具体落实,确保医疗用品使用安全。

5.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帽子、手套。

6.供应室物品交换清单记录回收日期、科室、物品名称、规格、数量、回收者等。

7.按照规定的路线由专人,用污物回收车进行回收,用具每日清洁。

8.清点分类应在去污区的分类台上进行,不得出现洁污交叉或物品回流。

9.灭菌物品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不得过期。

10.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cm,离天花板50cm,离墙5cm处储存。

11.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6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有效期为7天,医用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个月;使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医用无纺布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1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物品须去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入库时检查并应记录入库日期、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13.棉签、棉球、纱布批号改变应送微生物实验室检测。

14.做好消毒灭菌的各项监测工作。

二、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根据功能和感染管理要求区域划分为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2.手术室内物品必须保持清洁、整齐。

物体表面无尘埃,地面无碎屑、无污迹。

3.每日手术开始前和结束后,对手术间各种设施、仪器等物体表面及地面采用湿式打扫。

4.术中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5.不同区域、不同手术间的保洁工具(拖布、抹布)应分开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措施一、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标识醒目设实际屏障;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设人员出入缓冲间,缓冲间应有洗手设施。

各区的门窗在无传递物品时,应处于关闭状态。

二、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更衣、换鞋入室,进入各工作区域更换专用鞋,按要求洗手,必要时着防护服、戴手套、口罩。

去污区人员应遵循标准防护原则。

三、不应在诊疗场所对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清点,采用封闭方式回收,避免反复装卸。

四、下送与下收车应分开放置、固定使用。

每天下送下收完毕后应对车辆及储物箱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五、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回收的污染物品均应经过标准清洗流程后再包装灭菌。

六、保持清洁区空气洁净。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空气平均菌落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10CFU/cm。

七、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

清洗用具固定区域使用,标识清楚,每天清洁、消毒、干燥备用。

八、每日用酸性氧化电位水或消毒溶液擦拭传递窗、工作台面;每日拖地面,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并严格按照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十、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次灭菌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

环氧乙烷灭菌器每次灭菌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灭菌批次进行生物监测。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每次灭菌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每天使用时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植入物器械的灭菌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以确保灭菌效果。

十一、严格掌握洗手指征,规范化洗手。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实行护士长负责制,督促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科室实际,修订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并落实。

2、认真履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兼职人员职责,每月组织自查,每季度召开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工作会议,针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督查和科室自查存在的问题及科室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采取改进措施,体现持续改进。

遇有医院感染特殊问题及时上报。

3、组织参加医院内外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并每月对科室人员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详实记录。

同时做好保洁员、参观者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4、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要求,规范开展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

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并再次监测直至合格(连续三次)后方可使用。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及监测计划要求,配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资料的收集及报告,依据质控标准落实自查,及时发现防控措施落实方面存在问题,根据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体现持续改进,减少危险因素。

5、CSSD布局内部布局合理,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明确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

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遵循医院感染与预防的原则。

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6、器械、器具和物品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储、发放严格执行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卫生行业标准,做到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可循环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及时清洁、消毒、灭菌处理,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遵循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处理。

7、根据物品的性质、材质等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光滑表面物体表面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多孔材料表面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方法。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感染管理制度1.污染区感染管理制度(1)污染区应包括回收污区、分类台、清洗区和污物回收车清洗消毒区。

(2)污染区工作人员应有专用的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

清洗器械时应戴眼罩或面罩,穿防水的防护服。

(3)根据物品的性质及污染程度,正确选择清洗消毒方式,正确使用清洗消毒设备。

物品的去污应经过分类、浸泡清洗(酶洗)、自来水冲洗、纯水漂洗、消毒及干燥处理。

特殊感染器械和物品应按照规范要求先消毒后清洗进行处理。

(4)所有物品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进入清洁区。

工作人员应经过更衣、洗手、换鞋后方可离开去污区。

(5)相对固定区域内使用的设备、物品。

所有设备、物品及物品表面均应及时清洗消毒和维护。

(6)该区域气压应低于其它区域,传递窗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气流逆流造成医院内感染。

(7)下收下送车辆必须洁污分开,每日清洁,分区存放。

下收下送过程应做到定人收、发,采用专车、专线运送。

(8)医疗垃圾分类处理和运送,锐利器械应放入锐器盒内,特殊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医疗垃圾应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封扎,贴特殊感染标志。

(9)污染区的缓冲间仅供工作人员洗手、更衣和换鞋,在该区域内的污染防护服与清洁物品应分开放置,防护服应里面朝外挂放在缓冲间,污染的防护服应每天清洗、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感染管理制度(1)清洁区可分为检查包装区和灭菌区。

是对清洁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灭菌的工作区域,凡进入此区域的物品必须为清洁物品。

(2)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应洗手,穿清洁区工作服及鞋,戴圆工作帽。

根据工作需求戴手套。

(3)保持该区域内空气清洁,物体表面及接触器械的物品和工作人员手的清洁状态。

区域内应保持相对正压,控制温湿度,温度<20~23℃,相对湿度30%~60%,空调通风口过滤网定期检查清洗。

(4)外来物品运送工具不得直接进入包装及敷料间,敷料间的门及传递窗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敷料制作过程中棉絮纤维污染包装区。

(5)每天工作前后认真做好包装台的清洁,保持包装台及物品清洁无尘埃,无棉絮纤维等杂质。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类人员必须经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个人防护等知识与技能,持证上岗。

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2.工作人员在操作中要做好自身防护,应佩穿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要求身体健康,每年进行体检。

3.布局合理,相对独立,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通风采光良好,邻近手术室、门诊部和临床科室,便于下收下送,宜与手术室之间有直接物品运送通道。

4.按照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重复使用并需要清洗消毒、灭菌的器械、器具、物品集中由消毒供应中心处理和供应。

5.合理配备物品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设备及配套设施。

6.内部布局合理,分工作区域和辅助区域,工作区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各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区域间设有实际屏障和物品通道,严格管理,工作人员流动由洁到污,物品流向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交叉逆行。

7.天花板、墙壁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洗和消毒,墙角宜采用弧形设计以减少死角。

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

无菌区域内不得有地漏。

电源插座应采用嵌墙式防水安全型。

8.凡需要消毒、灭菌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被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应使用黄色医疗垃圾袋双层封闭包装,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放置于污染物品封闭容器中单独回收。

疑似或确诊朊病毒感染病人使用后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浸泡于1mol/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分钟后,再按标准流程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气性坏疽污染的器械物品应先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浸泡30分钟后,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10000mg/L浸泡60分钟后再按标准流程进行清洗消毒灭菌。

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当时发布的规定要求。

9.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应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储存与发放等基本的工作流程。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2.目标消毒灭菌物品合格率达100%3.适用范围消毒供应中心4.名词定义从诊疗器械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角度,对医院消毒管理中心的管理、操作、监测予以规范的标准。

5.内容5.1严格执行 WS 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1 部分:管理规范》、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 310.3—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3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5.2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5.3建立外来医疗器械与植入物专岗负责制,人员应相对固定。

5.4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根据职业暴露风险进行相应的职业安全防护,防护着装应符合 WS 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 2 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附录 A 的规定。

5.5消毒员应持证上岗,严格按灭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空载进行 B-D 测试,B-D 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按规范做好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灭菌登记工作,监测合格方可发放物品。

5.6布局合理,严格划分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设实际屏障,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设物品传递窗,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缓冲间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物品由污到洁,。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一)工作人员着装符合《消毒供应中心(CSSD)不同区域人员防护着装标准操作规程》要求。

不得穿工作衣进会议室、食堂或离院外出。

(二)工作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

(三)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四)工作人员须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二、环境管理(一)保持清洁、整齐,墙上无灰尘、霉点、裂缝、蜘蛛网。

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大扫。

(二)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制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

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程操作不逆行。

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各个区域有专用抹布和拖把,不得交叉使用。

三、消毒隔离(一)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二)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三)下收下送配有专人分别负责无菌物品的发送、污染物品的接收,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四)符合质量要求(有工艺、化学、生物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四、无菌物品管理(一)灭菌后物品分类、分架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

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去除外包装后,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二)物品存放架或柜应距地面高度≥20cm,离墙≥5cmcm,距天花板≥50 cm。

(三)物品放置应固定位置,设置标志。

接触无菌物品前洗手或手消毒。

(四)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干燥、包装后专架存放。

(五)无菌物品存放区的温度、湿度达到WS31的规定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14d;未达到环境标志时,有效期宜为7d。

(六)使用医用无纺布和一次性纸塑袋包装的无菌物品,手术室、产房、ICU 有效期为6个月;普通病区有效期为3个月;硬质容器包装的无菌物品,有效期宜为6个月。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器械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预防外源性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WS310.1)、《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剂灭菌效果监测标准》(WS310.3)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及相关法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布局与流程1. 消毒供应中心(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可与手术室之间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

CSSD建筑面积应与医院的规模、性质、任务相适应。

2. 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3. 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

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4. 工作区域设计、流程与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

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对无菌区、清洁区的洁净系统按规定进行保养维护,并有记录。

二、岗位职责与培训1.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制度。

2.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具备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及物品清洗、消毒、灭菌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3. 定期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和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三、物品回收与清洗1. 回收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分类放置,避免交叉污染。

2. 回收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应进行彻底清洗,去除污物、血渍、黏液、微生物等,保证清洗质量。

3. 清洗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洗剂和消毒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浸泡和清洗。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3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3篇)

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范本【医院名称】室内感染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减少医院室内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和职工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科室、病区和各相关从业人员。

三、定义1. 室内感染:指在医院室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病原体传播,感染的患者或医务人员。

四、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重视室内感染的预防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感染的发生。

2. 综合治理:采取综合管理措施,包括环境清洁、设备消毒、人员培训等方面。

3. 责任明确:各科室、病区和相关从业人员应明确室内感染的管理责任,并按照规定执行。

五、管理措施1. 环境清洁:(1)加强室内环境的日常清洁工作,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的清洁消毒。

(2)定期对医疗设备、器械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丝毫污染。

(3)合理布局,减少交叉感染,保证空气流通和通风良好。

(4)定期清洗空调系统和过滤器,防止细菌滋生。

2. 设备消毒:(1)严格按照消毒规范对医疗设备、器械等进行消毒处理。

(2)定期检查设备消毒情况,确保消毒合格。

3. 个人卫生:(1)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确保身体健康,防止患病导致感染传播。

(2)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或使用洗手液等。

(3)医务人员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帽子等。

(4)医务人员在进行患者照顾后应及时清洁消毒,确保避免感染传播。

4. 健康教育:(1)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宣传感染预防知识,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室内感染管理水平。

六、责任划分1. 医院负责人:负责室内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2. 各科室、病区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病区的室内感染管理工作,包括环境清洁、设备消毒、个人卫生等方面。

3. 相关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执行各项室内感染管理措施,参与室内感染管理工作。

七、监督与评估1. 医院设立室内感染监测机构,定期对各科室、病区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经典】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经典】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经典】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布局合理~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

二、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四、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确保灭菌器的正常运转。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前须进行B—D试验并详细记录。

植入性器物每批次灭菌均须进行生物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五、外来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无菌标志、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并注明打包者和质检者~专室专柜、分区存放.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

九、严格做好标准防护~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十、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医疗废物由专人回收处理。

医院感染控制科2011年8月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一、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工作人员按区域防护要求着装.二、消毒供应中心内部严格区分四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消毒物品、无菌物品.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使用过的物品器械等~科室进行初步清洗处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清洗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执行.四、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需用防渗袋双包双扎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供应中心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建筑布局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区域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物品由污到洁,空气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

二、工作人员上岗时应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三、布局合理,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得逆行;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四、每季进行空气培养、每月对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灭菌物品每月进行抽样灭菌效果的监测,留存监测资料。

一次性物品索要厂家每批次的监测报告合格后发放。

五、灭菌物品应有明显标志,详细注明打包者姓名、灭菌锅的锅次、锅号、灭菌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期等六项信息,有效期内发放使用。

六、收污与下送车应严格分开,标识明确,每次使用后清洁消毒,定点存放。

物品运送过程应使用密闭车辆,禁止在病区内清点。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八、消毒员应持《中华人民共和国锅炉容器压力管道特
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上岗,定期培训。

九、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十、初效过滤器2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高效过滤器每年更换。

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末端高效过滤器每年检查一次,压差和尘埃粒子量不符合要求时或1到2年以上时更换。

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

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

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中心是担负着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高低与医疗护理质量、科研、患者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医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应对全院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统一回收并集中进行清洗、消毒和灭菌。

一、消毒供应中心布局消毒供应中心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采光良好。

建筑布局合理,区域划分明确,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墙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无颗粒性物质脱落,地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消毒。

加强科室内部人员管理,不得随意在各区域间来回穿梭。

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进入工作区。

从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各岗位人员均应经省级以上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严格执行《河南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消毒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各项规定。

在工作过程中做好自身防护。

二、去污区的医院感染管理按照规定由专人、专车回收使用过的污染物品及器具等,在回收过程中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

感染病人使用后的器械,先由使用科室在严格防护下用双层封闭包装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再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防止对环境的污染及对自身的危害。

三、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医院感染管理1.凡进入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物品,必须是己经过合格的去污过程。

2.应划分为包装和灭菌两个区域,所有己灭菌物品与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区放置。

四、无菌物品存放区的医院感染管理1.无菌物品存放间要求有较高的洁净度,建筑应尽可能靠近灭菌区,与一般通道完全隔开。

2.避免存放期间再污染,室内空气按照规定进行消毒。

3.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无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健全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并履行职责。

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医务人员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并建立培训记录。

三、消毒供应中心的各类人员应经过相应的岗位培训,掌握各类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相关知识,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人员应取得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持证上岗。

四、环境布局合理,工作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划分明确,有实际的隔离屏障,标志明显;三区间的空气流向由洁到污;物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五、下收下送车辆污、洁分开,分区存放,每日清洗消毒,保持车辆清洁、干燥。

六、凡需要消毒、灭菌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洗,再消毒或灭菌;特殊感染性疾病(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污染的器械应双层封闭包装,明显标记,先经高水平消毒后再清洗、消毒、灭菌。

七、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清洗质量检查和器械功能检查,符合要求后再包装灭菌。

八、根据器械、物品的性质选择适宜的灭菌方式。

灭菌物品的包装、装载、卸载、存放与发放应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及操作规程,对各类无菌包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供应物品的质量。

九、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物品的安全。

十、消毒供应中心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包括清洁剂、洗涤用水、润滑剂、消毒剂、包装材料(含硬质容器、特殊包装材料)、监测材料、试剂、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要求并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中心。

十一、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区。

十二、保持环境整洁、物体表面清洁无尘;检查、包装及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应按规定运行空气净化系统;换风口、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一次,初、中、高级过滤器定期检修更换,并有工作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供应中心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布局合理~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

二、
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得逆行。

三、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在使用前经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四、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确保灭菌器的正常运转。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前须进行B-D 试验并详细记录。

植入性器物每批次灭菌均须进行生物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

五、外来医疗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

六、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无菌标志、灭菌日期及有效期~并注明打包者和质检者~专室专柜、分区存放。

七、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物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不得将包装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发放至使用科室。

八、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清洗、包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

九、严格做好标准防护~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按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行处理~并到感染控制科进行登记。

十、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使用后的锐器应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3/4满封口~医疗废物由专人回收处理。

医院感染控制科
2011年8月
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制度
一、分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和灭菌物品存放区。

人流、物流路线由污到洁~不得逆流与穿梭。

工作人员按区域防护要求着装。

二、消毒供应中心内部严格区分四类物品:污染物品、清洁物品、消毒物品、无菌物品。

分别放置~不得混淆。

三、使用过的物品器械等~科室进行初步清洗处理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消毒供应中心按照清洗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发放执行。

四、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需用防渗袋双包双扎并标明感染性疾病名称由消毒供应中心单独回收处理。

五、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对无菌物品质量、灭菌效能、各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进行定期监测~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六、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消毒灭菌技术~消毒液的配制及正确使用方法。

七、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做到拖把、抹布分室使用~用后及时消毒处理。

八、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医院感染控制科
2011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