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货币银行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案例一:通货紧缩困扰日本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泡沫破灭后不久,在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就开始出现出一系列通货紧缩性征象。对此,日本政府虽也一再告诫“日本经济正面临着陷入通货紧缩恶性循环的危险”,但始终都未承认日本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状态。直到2001年年3月16日讨论2001年3月《月例经济报告》的阁僚会议上,前森喜朗政府才公开认定“现在的日本经济正处在缓慢的通货紧缩之中”。

根据日本官方观点,目前日本经济出现的通货紧缩状态在战后还是第一次。以往物价下跌大多具有局部性和短暂性的特点,而目前日本的物价下跌却具有全面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即一方面表现为几乎全部或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同时呈现下跌态势,如在1999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个和0.1个百分点,而且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个和0.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还表现为物价下跌已成为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一种长期态势。如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日本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年呈下跌态势。尤其是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在1999和2000年也出现了战后从未有过的连续两年下降的情况。进入2001年,日本物价总水平的下降趋势更加强烈,前6个月无论是批发物价还是消费者物价,月月都是负增长,其中消费者物价在5月份还创了单月下跌的最高纪录。

当前日本通货紧缩的一个突出特点:它是在日本政府长期推行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的背景下形成的;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与巨额财政赤

字和超低利率水平等正常情况下不应同时出现的现象目前却纠缠在一起。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连续推出了力度强大、规模空前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一方面,从1992年8月起连续10次推出以减税和增加公共事业投资为主要内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收支规模达130万亿日元之巨。其后果是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财政危机空前恶化。到1999年度,其国债发行额已猛增至37.5万亿日元,比1989年度增加了4.7倍,其中赤字国债也增至24.3万亿日元,比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2.4倍;其国债依存率(国债发行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率)更高达42.1%,比战后至90年代前的最高水平还高出7.4个百分点;其国债余额按2001年度预算将增至388.7亿日元,相当于1990年度的2.3倍,若加上地方政府债务,日本的公共债务余额将达666万亿日元,相当于其全年GDP的1.3倍!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危机最严重的国家。

另一方面,日本银行也不断推出以降低官定利率为中心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1991年7月起连续下调官定利率,到1995年9月第9次下调后已降至0.50%,并将这一超低利率水平一直维持了5年之久。此间日本银行还曾于1999年2月至2000年8月实行了“零利率”政策,且到2001年2月又连续两次下调官定利率,分别下调至0.35%和0.25%。与1991年7月下调前相比,日本银行的官定利率已经连续下调了5.7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目前日本的官定利率不仅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超低水平,而且也创了连续下调幅度的历史最高纪录。

愈演愈烈的通货紧缩,已经并仍将对日本经济的运行与发展造成多

层面的消极影响。一是恶化了企业经营环境,二是加剧消费需求低迷,三是加重财政赤字危机。从1997到2000年度,日本的国税收入由539415亿日元减少为456780亿日元,3年间减少了15.2%。在导致税收减少的因素中,除政府为刺激经济回升而主动采取的减税政策外,物价下跌导致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的减少也是其重要原因。

思考题:根据日本的状况,思考通货紧缩的影响?

案例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

1935年的法币改革为国民党政府推行通货膨胀政策铺平了道路。由于国民党政府过分依赖增发货币来为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融资,在从1935年法币开始走上中国历史舞台至1949年的短短十几年间。法币经历了一个持续而且不断加速的贬值,最后完全形同废纸。且看100元法币购买力(石柏林,1993,第415至416页):

1937年可买大牛两头;

1941年可买猪一头;

1945年可买鱼一条;

1946年可买鸡蛋一个;

1947年可买油条1/5根;

1948年可买大米两粒;

其贬值速度简直超乎人们的想象。

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首先,连年的战争使得南京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1945年以后,国民党政府更是疯狂扩大财政支出以支持急剧增加的内战军费开支,而巨额的财政赤字在当时条件下只能甩发行货币来弥补。其次,连年的战争使得本来就匮乏的物资供给更加不足,社会总需求超过了总供给,导致了物价的飞升。再次,国统区在内战的失败中不断缩小,致使法币以及后来的金圆券、银圆券的流通范围不断缩小,这又加快了货币流通速度,加重了日益恶化的通货膨胀。最后。法币从诞生之日起便不断贬值,使得老百姓有很高的通货膨胀预期,1945年后,国民党在国内战场上的节节败退更使老百姓丧失了对法币的信任。

从1946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曾多次采取措施。试图缓解日益失控的通货膨胀,但最终都归于失败。

1946年春,由于物价上升加剧,时任行政院院长的宋子文决定采取抛售黄金的办法稳定物价和币值。这一措施曾在抗战时期使用过,并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这一次却不灵了。手上掌握巨额游资的官僚资本家根本不相信物价能够稳定下来,因此他们趁机大做黄金投机生意,在市场上大量买进黄金。这种投机行为导致了黄金价格的急速上升。金价与

物价相互刺激,进一步促进了物价的直线上升。当黄金的抛售满足不了投机者的需要时,出现了黄金抢购风潮。到1947年2月10 日,中央银行不得不停止黄金的出售。供给的中断造成金价的暴涨,从而带动物价上涨,全国市场一片混乱,社会出现骚乱。南京政府于2月16日公布了《经济紧急措施方案》,黄金政策由自由买卖转变为绝对冻结。

抛售黄金的改革失败后,南京政府采取了“经济紧急措旃”,加强金融管制。但由于军费开支居高不下,物价上涨的浪潮持续不断,法币的印刷成本已经超过其自身所代表的价值,失去了正常货币的一切职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只是恐慌和不满。蒋介石采纳了财政部长王云五的金圆券改革方案,于1948年8月19日发布了《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以中央银行所存黄金和证券作保,发行金圆券来代替法币。以300万元法币折合金圆1元,金圆的含金量为纯金0.22217克,发行总额以20亿为限,并限期收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和外汇。按照这一政令,处于流通中的金圆券应随时可兑换成金圆,但南京政府既没有规定金圆券兑换金圆的办法,也没有规定其兑换外汇的办法,因此金圆券的含金量实际上是一种虚值。没有任何意义。借助于政治高压的强制手段,金圆券得以推行。但财政赤字的进一步扩大使得金圆券的发行额很快突破了20亿元的上限,此时美国已经关上援助的大门,蒋介石集团只能把军事开支的来源都压在增发的货币上,国统区很快变成了金圆券的世界。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前后不到9个月时间,金圆券的发行额就增加了30多万倍,金圆券的购买力跌至原来的500多万分之一。金圆券改革不到1年便以失败告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