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磁与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磁质在770℃(居里温度)的高温中磁性会完全消失。
在地层深处的高温状态下,铁会达到并超过自身的熔点呈现 液态,决不会形成地球磁场。而应用“磁现象的电本质”来 做解释,认为按照物理学研究的结果,高温、高压中的物质, 其原子的核外电子会被加速而向外逃逸。所以,地核在6000K
的高温和360万个大气压的环境中会有大量的电子逃逸出来,
对某地的实测重力值,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理论重力值,差 值称作重力异常值,如为正值,称为正异常;如为负值,称为负异常。 正异常反应该区地下物质密度偏大(地壳薄),负异常反应该区地下物 质密度偏小(地壳较厚)。
引起重力异常的因素: ①高度:地面观测点并不在大地水准面上,两 者有一定高差,观测点位置越高重力值越小; ②中间层密度:地面观测点与大地水准面之间 的剩余物质所产生的附加重力值; ③地球内部物质的密度分布不均匀:不像理想
亏损,表现为重力均衡负异常,地壳将上升。反之为正异常,
地壳将向下调整。
重力均衡的艾里模式
重力均衡负异常地壳向上调整
地壳 地幔 沉积 剥蚀
沉积与剥
蚀作用引
起的重力
均衡调整。
下降
上升
冰川
陆壳
大 陆 冰 川 引 起 的 重 力 均 衡 调 整
第六节 重力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控制地球早期内部层圈和外部层圈的形成。 影响和控制了地球表层大气圈、水圈的地 质作用过程。 通过重力均衡调整使地壳发生升降运动。
第五节 重力均衡原理
重力均衡:地表地形的起伏造成的载荷差异将在地壳深部乃
至更深的部位得到充分补偿。在某一补偿深度之下,地球的
压力处于流体静平衡状态,因此,在补偿界面以上的单位截 面柱体中的重量必须相等,过多的地表负荷会导致在补偿界 面之上要有等量的质量亏缺才能达到静态平衡,反之亦然。
特别需要指出的,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地壳均处在一个均衡状
环绕地球流动,这对于生物的生存与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古地磁
居里点:磁性材料失去磁性的温度临界点。当磁性材料的温度
达到居里点后,材料失去磁性,但温度降低后磁性又出现。 地壳岩石的居里点温度一般为500~600℃。地壳内达到此 温度的深度一般在20~30km(近代火山活动或喷泉地区,达到 居里点的深度仅为5km左右)。在居里点深度之下,地内温度
的那样呈密度均匀的同心层状分布。
⑴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测点位置越高,实测重力
值就越比理论重力值小。因此实测的结果需要校
正,换算成为大地水准面上的数据。这种校正就
称为自由空气校正或高度校正。校正后的重力异
常称为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⑵ 布格重力异常:在陆地上测量时,测点与海平面 之间并非空气,而是岩石。考虑了测点高度以及与 大地水准面之间岩石密度的影响而进行的校正,称
1.2 地磁场的组成
基本磁场:由地磁偶极子产生的磁场,占场强的 95%以上。
变化磁场:太阳活动产生的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
非偶极子场。
磁异常:地壳内部由磁性岩石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的局部磁场。
地磁场变化的原因:主要由于来自地球外部的带电粒
子的作用(非偶极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上)。
太阳是这些带电粒子流的主要来源,而当它的表
发电机假说:1945年,美国物理学家埃尔萨塞根据 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认为当液态的外地核在最初 的微弱磁场中运动,像磁流体发电机一样产生电流, 电流的磁场又使原来的弱磁场增强,这样外地核物 质与磁场相互作用,使原来的弱磁场不断加强。由 于摩擦生热的消耗,磁场增加到一定程度就稳定下
来,形成了现在的地磁场。
第九章 地磁与重力
一 地磁场 二 古地磁 三 地磁场的成因 四 地球的重力 五 重力均衡原理 六 重力在地球演化中的作用
一 地磁场
1.1 地磁三要素:磁场强度(磁感应强
度)、磁偏角、磁倾角
1.2 地磁场的组成 :基本磁场、变化
磁场、磁异常
1.3 地球磁层
1.1 地磁三要素
磁场强度:地球上某 一点磁场强度大小的 矢量,用磁力线表示。
进行变化磁场的校正,然后再减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磁场的正常
值来求得。如所得值为正值称正异常,为负值称负
异常。
地壳内含铁较多的岩石和富含铁族元素(Fe、Ti、
Cr等)的矿体常可引起正磁异常。而膏盐矿床,石油、
天然气储层,富水地层或富水的岩石破碎带则常引
起负磁异常。
1.3 地球磁层
地球磁层:仪器探测证实了地磁场形成一个在高层大气之外、
为布格校正(由法国大地测量学家布格提出)。经
布格校正后的重力异常称为布格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反映了地球特别是地壳内部物质
密度的分布及不均匀性,是研究地壳结构及矿产分
布的重要手段。
理论与实践表明,布格重力异常与地壳厚度(即莫霍面深度)
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在大陆地区内部,山脉地区布格重力异常值低或负值较 大,反映山脉地区地壳厚,莫霍面下凹深,仿佛存在着“山 根”;而盆地或平原地区重力异常值高或负值较小,反映其 地壳变薄,莫霍面变浅,形成“反山根” ,地形高程常与莫 霍面起伏形成一种类似镜像对称的关系。
地磁北极在地理
北极附近,地磁
南极在地理南极
附近。由于地理
两极跟地磁两极
并不重合,所以
磁针所指的南北
方向不是地理的
正南正北方向。
子午线:地球表面想象有无数通过两地理极的大圆,每一个
这样的大圆叫子午线。
地磁子午线:地磁场也有无数磁力线在地球表面上通过两地 磁极,每一条这样的磁力线叫地磁子午线。
磁偏角:是磁力线在
态。例如:青藏高原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一直处 于上升过程中,该地区的地壳并不是均衡的。
重力均衡补偿的两种模式:
普拉特模式认为,补偿面以上单位柱体质量不等,高的质量 小,低的质量大,在补偿面上总重量应相等。 艾里模式认为,无论地形高低,浮在高密度地幔上面的岩石 密度均相等,高山下部存在低密度的反山根。位于补偿面上 的总重量相等。 重力的不均衡会引起地壳的运动:如果补偿面上部发生质量
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地
理正北方向之间形成 的夹角,即磁子午线 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 夹角。
磁偏角:
地球上各处
大小不同
磁倾角: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的矢量方
向与水平面的夹角。通常以磁针北端向下为正值,
向上为负值。
磁倾角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北极,磁倾角由0°逐渐变为+90°;
由地磁赤道到地磁南极,磁倾角由0°变成-90°。
时,便顺着地磁场方向停积下来,以后为沉积岩也就
保留了当时的地磁方向,这种剩磁叫沉积剩磁。
正向期
反向期
正向期
玄武岩中记录的古地磁变化
地磁反转
正 向 反 向
地 史 中 古 地 磁 极 性 变 化
地磁极翻转:在测定岩石的剩余磁场时,发现相当一批岩石
的磁化方向与现在的地磁场方向相反,于是认为地磁场发生 了180°的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地磁极翻转或地磁场翻转。 事实证明,这种变化一再地发生。 以不同时期地磁极翻转为主要特征建立了地磁年代表。在磁 化岩石中具正极性的与反极性的大致各占一半。 一种地磁极性期平均可持续22万年(短的仅持续3万年,
长的可达500万年)。
每次磁极倒转过程仅持续数百年到上千年。此时表现为磁 场强度大幅度减弱,磁极缓慢转动,直到完全翻转,才达到 稳定。
古 地 磁 年 表
海 底 磁 条 带 的 成 因
海底磁条带
海 底 扩 张 记 录 的 古 地 磁 变 化
大洋年龄
巴黎和伦敦的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变化
第三节 地磁场的成因
人 工 的设 稳施 定影 性响 边 坡
山坡的蠕动现象可以在平行于斜坡的陡崖上看到。坡面上的土
层由于潜移速度很慢,短时间内难以看到,但是可以见到斜坡
上的物体发生变形,如电线杆、墙壁的歪倒,树干向下坡弯曲 形成“马刀树” 等。
修 路 诱 发 滑 坡
广义定义:斜坡岩(土)体顺坡向下滑移的一种现象,
度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在核幔界面处形成一种
复杂的,不均匀的过渡带,产生旋涡使磁流体“发
电机”获得能量来源。
一般认为,内核转速较快的现象,可能是因为
内核继承并保持了早期地球转速较快的结果。
地 磁 场 发 电 机 原 理
目前,非稳定磁流体发电机假说被人们 广泛接受。 近年证实了地核与地幔的差异运动为这
越来越高,因而岩石磁性消失。
在地质时期中,地表附近的岩石(处在居里点温度 之下)都被当时的古地磁场所永久磁化。岩石中的
这种磁性就称为剩余磁性。
借助于各地质时期的岩石剩余磁性,就可能恢
复不同时期的古地磁场。利用岩石在形成时期所产
生的剩余磁化方向就可以用来大致确定古经线方向,
用古磁倾角就可确定当时所处的古纬度。
热剩磁:火山岩和熔岩常常保留有热剩磁。当熔
岩温度在500℃以上时,熔岩中的矿物没有磁化;温度
降低到450℃时,某些磁性矿物按照地磁场方向磁化;
该熔岩冷却以后,保留了当时地磁场的方向。这种剩
磁叫热剩磁。
沉积剩磁:含有多种矿物的沉积岩也常有较明显
的剩磁。许多矿物颗粒在海水中下沉,其中有一部分
系已磁化的颗粒(例如含剩磁的熔岩碎屑),下沉到海底
为负值,如我国的四川盆地为-150mGal 左右、青藏高原为 -500mGal 左右。重力异常越高,地壳越薄、莫霍界面越浅; 反之,重力异常越低,地壳越厚、莫霍面越深。这种现象 反映了地表质量的过剩(地形隆起)由地壳深处质量的亏
损(莫霍面的下拗)所补偿。这种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
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更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 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为地壳的重力均衡(isostasy)。
形状类似慧星的磁性包层,这就是地球磁层。
太阳风与地磁场相持不下所形成的曲面是磁层的边界, 叫做磁层顶。在朝太阳的一侧,磁层顶离地心约有5万多到7 万多千米远;背着太阳的一侧,可能是这些数字的100倍以上。 磁层的形成,使地球磁场拦截了太阳辐射来的带电粒子,
还有来自宇宙的射线,使它们未能冲到地面,而是留在高空,
地球上不同纬度带重力值不同
正常重力
若把地球内部物质分布和表面形状理想化,即假设
1)地球是一个两极压扁的旋转椭球体且表面光滑;
2)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呈层状均匀(层面共焦点,层内均匀); 3)地球是一个刚性球体,内部各质点位置不变; 4)地球的质量、自转角速度不变。 利用实际观测结果,可以导出一个近似公式,称为参考椭球
一假说提供了新证据。
第四节 地球的重力
重力的概念 重力异常
自由空气重力异常
布格重力异常
重力的概念
重力是指某处所受地心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 的合力。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N
A F G A:观测点 F:地球引力
c
C:地球自转离心力 G:观测点的重力 据万有引力公式:F=GMm/r2 C = 1/300F, G 约等于 F.
地幔间会形成负电层。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电动生磁, 磁动生电。所以,要形成地球南北极式的磁场,必然需要形 成旋转的电场,而地球自转必然会造成地幔负电层旋转,即 旋转的负电场,磁场由此而生。
地球固态内核高速运动,而液态的外核在高速运动
的内核和低速运动的壳幔之间起着过渡作用。在核
幔边界面附近,下地幔与外核的物质成分和运动速
统称为滑坡,它包括崩塌和泥石流等 。
严格定义:在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下,由于外界条件
的变化,各种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例如长期受水
浸润,削弱山体下部支撑力量等),破坏了岩(土)
面(大地水准面)上正常重力公式。计算出来的重力值为正
常重力: gψ= 978.0327(1+ 0.0053024Sin2ψ- 0.0000059Sin22ψ)Gal ψ=纬度;g为重力值
重力异常
1、地球的自然表面并不像大地 水准面那样光滑,而是起伏不
平的;
2、地球内部介质密度分布不均 匀。 实测重力值与理论重力值的差 异称为重力异常。
重力异常研究对找矿勘探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埋藏
于地下的一些金属矿体,由于其密度较大,往往会引起局部 重力异常值增高;而在一些石油、天然气的埋藏区,由于密 度较小,常会导致局部重力异常值降低。
如太平洋洋盆为+329mGal、大西洋为+272mGal、印度洋
为+267mGal;而陆壳厚,莫霍面下凹,因而布格异常一般
面出现黑子、耀斑并正对着地球时,便会把大量带电
的粒子抛向地球,使叠加在基本磁场上的变化磁场突
然增强,使地磁场发生大混乱,出现磁暴。
地球两极常在随后出现奇异的极光,是太阳抛射
来的带电粒子流为地磁极吸引。
磁暴
磁异常:地壳浅部具有磁性的岩石或矿石所引起的
局部磁场,叠加在基本磁场之上。
一个地点的磁异常可以首先通过对实测磁场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