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关于《秋天》的说课稿(通用3篇)
关于《秋天》的说课稿(通用3篇)关于《秋天》的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关于《秋天》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秋天》说课稿11、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课文,单元主题属于“人与自然”,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散文或诗歌,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课程辬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全诗仅三节。
内容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a、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b、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a、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意味隽永的语言美和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b、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4、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辬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课文(一)《秋天》(说课稿)
1.教学重点
(1)词语理解与应用:掌握课文《秋天》中的新词,如“金黄”、“硕果”、“云彩”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
举例:通过图片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如让学生用“金黄”来形容树叶的颜色。
(2)句子分析与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金黄的树叶像小巴掌”,并能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语言理解与运用:通过分析课文《秋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会运用新词汇描述秋天景色,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秋天,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思维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秋天景色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绘画活动,让学生们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秋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秋天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课文(一)《秋天》(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课文(一)《秋天》: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通过描绘金黄的树叶、丰收的果实、蓝天的云彩等自然景象,展现出秋天的美丽与收获。课程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词语学习: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金黄”、“硕果”、“云彩”等,理解词语的含义并学会运用。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能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难点分析: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概念和运用可能不够熟悉,难以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2024年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5篇
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5篇一年级上册秋天说课稿(精选篇1)一、教材分析《秋天》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小节为第一部分,总写了秋天的特点。
第2—6小节是课文的第二部分,详细描绘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
第7小节是课文的第三部分,写作者在明丽的阳光下捡一片秋叶珍藏,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喜爱和留恋之情。
全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易于朗读、背诵。
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积淀,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和丰收的喜悦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让学生走进秋天的一段视频,一幅幅图画,实际体会秋天的迷人景色。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丽,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美。
四、过程分析1、导入用秋天的风景视频导入,把学生直接带入秋天。
自然、贴切 2、抓住动词分析、感悟拟人修辞手法的能把虚的物写实,能让静的物动起来。
如“打滚”、“奔跑”、“轻轻涂掉”这些词原本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作者却用它们来描写秋风,这样一来就把虚的东西写实了,把静止的东西写活了。
这就是动词拟人化的作用。
读着这些句子似乎秋风也有了可爱的个性,让我们忍不住产生了对秋风的喜爱之情。
拟人化的动词让描写秋风的文字有了鲜活的生命活力,这就是拟人修辞手法的魔力。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3、秋实一节放手让学生去自学。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秋风一节的精讲,已经教会学生通过品析动词来感受事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学习方法,“秋实”一节和感觉跟“秋风”一样,所以放手让学生实践。
二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二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二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主要表达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语言美丽,每一节诗都相当于一幅美丽的图画。
(2)明确教学目标。
以读代讲,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与情趣。
二、说教法诗歌重在朗读,尝试把诗的意境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所以这节课用以读代讲的方式来完成。
因为每个人的感悟与感受都不同,所以在备课时未用一些美丽画面,也未用录音。
想让学生用心自己去感悟、理解,然后得到自己的收获。
三、说学法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诗歌的方法,例如朗读:读出力度、读出长度、读出速度;读课文一读字音、再读节奏、三读意境;抓住一些重点词语去推敲,去分析感悟,这都是学习诗歌的一些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由读导入,步步深入。
以“秋”贯穿整个课堂,说秋、诵秋、品秋,诵读出秋意,达到课堂的高潮,这一点做的不够很好。
作业也是为了进一步品秋,让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思考。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教师引导,学生边读边悟,这一点做到了。
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学,教师不是简单的教给,而是给予一定的影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重难点放在了诵秋上,每一节诗都突出几个词语,在诵读中感悟、理解。
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心中有数,更加明确我们课堂要做的事及步骤。
5、说清楚课题的板书设计和设计意图。
板书是对课文内容的整理,因为前面诵读部分做的到位,归纳概括就很容易了。
在板书部分点明热爱赞美的情感。
简单,明白为目的。
突出中心、主题。
抓住三幅图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设计,让学生明白,且印象深刻。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上册《秋天》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二、自主交流,了解儿歌 1.学生自由读课文,给认识的字画一个小红星。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不认识的字指出来,小组讨论,小老师教读。 4.出示生字:一、二、三、四、五、上、下。 5.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字音,学生认真听,练习读,教师指导发音。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 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因此,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要扎扎实实落实本课新认识的笔画书写,让学生在写好笔 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整体书写。学生通过观察生字的结构,加深生字 书写的整体印象,从而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板块六、指导背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 2.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过渡:这篇课文把秋天描写得非常美,对于这样优美的语言我们要想办 法背诵下来。背诵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的,这样才会背得又快又牢。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五、说教法
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学方法的选择要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 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本课指导 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 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2.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 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 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 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 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 用。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六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六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秋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作者抓住初秋季节景物的转变及特征,描绘秋季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篇描写秋景的散文,作者从整体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动物,形象直观地写秋天丰收的景象。
文章虽短小精悍,但合在一起却描绘了一幅初秋全景图。
二.说学情一年级学生刚刚走入校门,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强,但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汉语拼音的直呼方法,初步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与学文。
一年级的孩子对周围事物处于好奇状态,对于语文课亦是如此。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的养成是学生持续阅读和提升阅读能力的保证。
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养成不错的阅读习惯更为重要。
学生们喜欢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课文,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能让学生了解秋天、观察秋天、感受大自然,还能体验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乐趣,同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会学习,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段目标,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为: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2.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了解阅读方法;3.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知道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课的教材特点,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熟、读懂本文,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受秋天的美。
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四个步骤1.激趣揭题,范读感知;2.自读课文,自主识字;3.反复读文,读熟读通;4.指导书写,落实双基。
四.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
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不错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秋天》说课稿
小学语文《秋天》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秋天》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适用于小学三年级上册。
本课文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人们的活动等,以及秋天的特点和季节性变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秋天的内容,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词语来描写事物。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季节性变化,学会运用适当的词语来描写事物。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对自然环境有更多的体验和欣赏。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季节性变化,学会运用适当的词语来描写事物。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事物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真正体验秋天的美。
(四)说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课文《秋天》的教学课件、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或PPT等。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幅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的特点。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季节吗?学生答:秋天。
教师进一步带出本课的题目——《秋天》。
2. 观察课文:教师播放《秋天》的朗读音频,整体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手持课文走进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讨论一些困难的词语,因为我们要重点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
3. 课文分析:教师展示幻灯片或黑板上的关键词汇,如“枫叶”、“金色”、“银杏树”、“白云”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充关键词,让学生初步对秋天的景色和气候产生了解。
4. 听写练习:选取课文中的几个关键句子,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让学生听写。
然后检查学生的单词拼写和句子结构是否正确。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秋天的景色或气候。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大班散文诗《秋天》说课稿
大班散文诗《秋天》说课稿1. 说教材1.1教材地位与作用《秋天》是大班散文诗中的一篇经典之作。
在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育中,散文诗的学习有助于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篇散文诗以秋天为主题,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气候特征以及动植物在秋天的变化等。
通过学习这篇散文诗,幼儿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秋天这个季节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他们后续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奠定了一定的情感基础。
1.2教材内容分析《秋天》这篇散文诗内容丰富且富有诗意。
它从多个角度描绘了秋天,如秋风起时树叶的飘落,果园里果实的成熟,田野里农作物的丰收等。
文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汇和优美的语句,像“秋天来了,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将树叶飘落的姿态比作蝴蝶飞舞,这种比喻手法既形象又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还有“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像一个个小灯笼”,把苹果比作小灯笼,直观地展现了苹果的颜色和挂满枝头的形态。
这些描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还能让他们在欣赏散文诗的过程中学习到不同的修辞手法,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3教学目标1.3.1知识与技能目标幼儿能够准确地认读散文诗中的重点字词,如“秋天”“树叶”“果实”“丰收”等;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并且能够根据散文诗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或情景表演。
1.3.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图片、倾听教师讲解、参与互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观察秋天景色图片时,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发现图片中秋天的元素;在参与角色扮演时,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散文诗中的角色表演出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幼儿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让幼儿在感受秋天美好的同时,懂得珍惜大自然的馈赠,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1.4教学重难点1.4.1教学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感受秋天的美。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语文《秋天》说课稿一、说课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2)掌握秋天的常见植物,如树叶、果实等;(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尊重自然,珍惜环境。
二、教学重点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秋天的常见植物和他们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多张关于秋天的图片,如红叶、果实、落叶等;相关的实物,如树叶、树果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出示一张描绘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图片中描述了什么季节、有哪些特点等。
并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
Step 2 呈现教师再出示几张描绘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的内容,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如红叶、落叶等。
Step 3 探究1.教师给学生展示树叶和树果,并让学生动手触摸、感受。
2.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秋天中树叶和树果的变化,如“为什么树叶会变红?”“果实是从花变来的吗?”等。
Step 4 操练教师将一张有四季变化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将图片分成四个部分,为四个季节命名。
然后,引导学生分别将秋天的特点用简单的话语进行描述。
Step 5 总结与拓展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总结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如天气变凉、叶子变红等。
并可以让学生描述在秋天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或看到的美景。
六、板书设计秋天的特点与变化七、课后作业1.与家人一起观察秋天中的树叶、树果等物品,做一个小小的展览。
2.在家中找到一些有关秋天的图片,用简单的话语进行描述。
八、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图片和实物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了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培养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互动交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操练环节中可以增加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Step 6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秋天的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 秋天景色的观察: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秋天的景色。
《秋天》 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秋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秋天》是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单元以“四季美景”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感受生命的律动。
《秋天》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通过描绘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思恋图三幅画面,展现了秋天的特点和氛围。
诗歌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能力的佳作。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语文学习有着较高的热情和好奇心。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还处于初步阶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来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3)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秋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2)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秋天》(说课稿)
(2)生字词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学会正确书写和运用。
举例:对生字词进行拆分、组合,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字形、字义,并能举一反三。
(3)语句欣赏:学生能够欣赏并模仿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秋天的基本概念、季节特点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秋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欣赏秋天的美。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秋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表面,对秋天的情感体验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去观察、体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秋天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实践活动(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天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秋天的农作物、气候变化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比如观察树叶的变化,从而体会秋天的特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2.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词,如“金黄”、“果实”、“丰收”等,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用法。
3.语句欣赏: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如“天空湛蓝,白云飘浮”,“稻谷金黄,果实累累”,感受作者描绘秋天的艺术手法。
4.主题探讨:通过讨论、分享,让学生理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懂得珍惜时间和努力学习的意义。
本节课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
《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说课稿(精选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秋天》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
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
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
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2、教学目标说明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二、学生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秋天说课稿(精选10篇)
秋天说课稿〔精选10篇〕篇1:《秋天》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1、教材分析^p有这样一句话“万美之中秋为最”,那如诗、如画、如歌、如梦的秋天总能带给我们美妙的享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散文,名为秋雨,实际上在写秋天。
课文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学情分析^p三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才能比拟强,但抽象思维才能还处于起步阶段。
这篇课文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篇章构造美的特点,正好给学生一个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时机。
3、教学目的因此,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我将本课分成了两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完成的生字教学及通读课文的根底上我制定了第二课时的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和方法:通过仿写句子积累好词佳句;通过比拟读,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教学重难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三年级的孩子真正要通过学文得到美的熏陶、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课文的这些特点,因此,我将重点设定为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发现秋天的美妙,欣赏课文的语言美。
难点设置为学生在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根底上,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美。
二、教法与学法课文的语言生动优美,适于朗读的训练,所以,教学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秋雨的韵味,读出秋天的美妙,在理解、朗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指导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读中感悟秋雨的美,在读中陶冶自己的感情。
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过程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大体上包括四个环节:一是情境导入,提醒课题;二是组织初读,整体感知;三是品读课文,品味意境;四是升华情感,拓展积累。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秋天》这一课的说课内容。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秋天》是一篇充满诗意的课文,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
课文用词贴切,意境深远,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小学,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他们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喜欢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
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老师通过有趣的教学设计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如“天气”、“树叶”、“黄”、“飘落”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想象、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景、珍惜季节变化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理解关键词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美丽。
情境模拟法: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对话等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课文。
游戏互动法: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或图片欣赏,引出“秋天”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老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教授关键词汇,结合实物或图片加深印象。
深入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丽。
《秋天》说课稿(5篇)
《秋天》说课稿(5篇)《秋天》说课稿1一、说教材1、单元及教材分析《秋天》是人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详细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预备用一课时完本钱课教学。
本单元选取了《春》、《济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美丽诗文,易于培育同学探究性阅读的力量。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育同学具有感受、理解、观赏文学作品的力量。
要注意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秋天》是现代有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
诗不长,仅三节。
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
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
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宠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本诗语言流畅、美丽,是对同学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的预设根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学问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看法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力量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育同学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力量;情感目标:培育同学喜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根据以上两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是引导同学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会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说教法1、教学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同学的实践活动,指导同学主动地猎取学问,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力量。
”所以我依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同学已把握的学问基础、进展水平动身,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同学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猎取学问,培育健康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秋天》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秋天》小学一班级语文教学反思《秋天》1《秋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一群大雁往南方飞这两个场景,说明秋天已经来到,表达了一种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语言美丽,情感丰富,学生要反复地对课文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因为是学生初次学习课文,学生认字也不多,因此,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能有自己简洁的体验。
一、教学效果: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老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乐观营造亲热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供应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乐观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观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觉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奇怪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二、胜利之处:教学一开始,我先让学生说说秋天留给我们的.印象。
大部分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像蝴蝶一样从树上掉落下来,先从整体让学生感受秋天,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再把学生的视线转向课本。
在朗读这一环节,我通过男女生读,指名读,分组读,拼音读,拼音汉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秀丽,激发学生发觉美、查找美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体会诗歌美丽意境,品尝文中美丽词句。
我还注重了识字写字教学,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意识。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透过自己的观察认生字、找生字,读生字,进行多种嬉戏巩固生字。
并不失时机地进行鼓励,帮忙学生培养课外自主识字意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如:在学生认识“人”时,学生说:“我爸爸是大人。
”就记住了“人”字。
再如说“大”字时,学生说“大人”,就启发学生用“大人”说一句话。
这样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拓展了识字。
三、不足之处:课堂设计偏离学生的班级低的现状。
四、改进措施:1、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忱,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秀丽,激发学生发觉美、查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秋天》说课稿
《秋天》说课稿一、说教材:《秋天》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
第四单元围绕自然这个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题材丰富,体裁各异,有散文,儿童诗,古诗和儿歌。
课文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能唤起学生对四季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是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二、说目标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读出轻声,读出儿化,并能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孩子专心听讲地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四、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猜谜激趣,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学已始,我就用猜字谜导入(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
)这样引入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在复习字词时,创设“摘苹果”的游戏环节,将静态的生字动态化,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如: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吧。
(出示课件苹果图。
)学生开火车读字词:气、树、片、会、飞、叶。
树叶、黄叶、天气、黄了等。
二、写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写字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重点笔画横撇,然后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最后学生描红,评比。
让学生认识汉字书写的规律与变化,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三、朗读中感受美。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确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根据这一要求,在学文时,我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加有效阅读。
如: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比较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在多少上有什么不同?然后反复读文,感受树叶的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天》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小学向初中的过渡期,从语文学科的要求来说,正要从读懂文章向初步赏析文章过渡,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保持学生兴趣和开始增加难度的度。
而《秋天》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前两篇写景佳作《春》和《济南的冬天》的基础上,所以,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赏析写景文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探究。
另外,诗歌教学要突出熟读成诵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根据写景次序背诵全诗。
2.初步掌握品味诗歌的方法。
3. 能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熟读成诵,养成学习诗歌的良好习惯,积累好词佳句。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优美。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学习根据写景次序背诵全诗。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3.初步掌握品味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1.引秋
由秋天的诗句引入。
教学活动2
2.诵秋
1) 请一个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听字音是否准确;
2) 生评,订正字音;
3)师范读,生听节奏、听感情。
(出示多媒体配乐画面);
4)生评,师随机点拨;
5)全班饱含感情齐读;
6)向同桌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
7)向全班同学朗读自己所积累的描写秋景的诗文。
教学活动3
3.品秋
1)四人为一组,探究全诗。
可以研究老师提示的问题,也可互问互答(大屏幕出示问题);
2)各组汇报探究结果;
3)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由学生朗读);
4)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教学活动4
4.写秋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写一首小诗,或者画一幅画(放背景音乐);
2)请同学们读出自己的诗或展示自己的画作;
3)请同学们伴着音乐一起歌唱秋天(出示配乐画面,师生齐背诵)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多年前上的。
现在回顾,是想通过与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与不一样的学情进行认真的对照,以期及时修正方向,不断追寻语文教学的真谛。
这节课的设计,紧紧抓住了诗歌教学以诵读为主的教学要领,引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并借助多媒体和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展示平台等方式,体会诗情,领略诗意之美。
另外,教学的四个环节,引秋,诵秋,品秋,写秋,简练并体现学生学习的规律,以“秋”为主线,通过环环相扣的四个活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
虽然在当时的教学中,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但在作品展示环节,只是走了一个过场,最终用了几个训练题结束了教学,当时还觉得处理得好,因为学生得到了当堂训练。
现在想来,其实当时的教学理念还是转变得不够彻底,还是被应试束缚住了手脚。
本来是很好的教学设计,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
由此可看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
要的训练和答题技巧是需要的,但如果过早进行训练,势必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
不由得想起了任玲老师在谈到关于如何处理应试与语文的诗意的关系时,说到的那些话:在初中阶段,一定要推迟训练和技巧指导,七年级最好尽量减少训练和技巧指导,最好多培养阅读兴趣,多给学生读的机会,一定要牢记“只有读,才能读”!结合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认真分析这份说课稿,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读诗歌、品诗歌、写诗歌的设计理念已经体现了语文教学要重在感悟积累的本质,但遗憾的是在实施中却“戴着镣铐跳舞”。
其实,在每一节语文课中,只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学生一步步在多读中会读,那么还需要为学生成绩提不高发愁吗?而如果一味只是用课本教学生怎么答题,语文教学势必走入死胡同,就更谈不上提高成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