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正式版_2
农村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调查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情况,包括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以及农村居民大病医保等方面。
通过对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以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一、背景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政策进行了一系列,使农村居民享受到了更好的医疗保障待遇。
然而,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并总结农村医疗保障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则是针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的人员进行。
三、调查结果1.基本医疗保险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参与了基本医疗保险,但仍有一部分人员未参保。
未参保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健康保险意识以及缴费能力不足。
此外,由于基本医疗保险补偿额度有限,一些高价药品和特殊治疗仍需要居民自费,导致一些家庭因医疗费用过高而陷入困境。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村居民参与了新农合,享受到了较为全面的医疗保障。
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医保基金的缴存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医保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同时,由于医疗机构之间的报销比例差异较大,一些农村居民在就医时选择不同的医疗机构,造成资源浪费。
3.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调查发现,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参保率较低。
主要原因是参保过程复杂且手续繁琐,加之部分居民对大病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险待遇缺乏了解。
因此,一些大病患者在就医时仍需要支付高额费用。
四、改进建议1.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医保政策的了解和参与度。
2.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偿标准,确保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能够得到足够的报销。
3.加强对医保资金的管理和监督,避免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4.统一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医疗效率。
5.简化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参保手续,提高参保率。
6.加强农村医疗服务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五、结论。
城乡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城乡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医疗保障政策,旨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合理、公平的医疗保障。
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城乡居民医疗保障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总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0份,回收率达到91.6%。
三、调查结果1.基本情况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占70%;从事农业劳动的占78%,非农劳动者占22%。
2.医疗保障情况调查显示,87%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当地的新农合医疗保险,13%未参加。
其中,参加的人员中,56%为自愿参保,44%为强制参保。
同时,还有部分居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占23%。
3.医疗保障待遇对于医疗保障待遇,有参保农村居民认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低,占34%;认为报销期限长,占24%;认为门诊报销比例低,占19%;认为自费比例过高,占23%。
此外,还有农村居民反映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低,医疗资源紧缺等问题。
4.新农合医疗保险运行情况据调查,新农合医疗保险的运行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医疗保险的政策了解程度较低,仅有57%的人了解到相关政策。
其次,报销流程繁琐,需要提供大量材料,许多农村居民因无法提供材料而无法获得报销。
再次,新农合医疗保险门诊待遇较少,仅有45%的人享受到门诊报销。
最后,新农合医疗保险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不够广泛,尚有一部分农民未参保。
五、对策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针对城乡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通过媒体、宣传册等渠道广泛宣传,同时加强对老年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对象的政策宣传。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5篇)
最新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5篇)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开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吧。
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篇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根本卫生效劳、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
关于xx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调查的根本情况,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对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给以后开展工作做好铺垫。
社会调查工作进度安排〔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情〕1、100%的农户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37户农户中,都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的理解,知晓率达100%。
2、当地97.3%的农户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从被调查的3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36户,占调查户的97.3%。
在参加的农户中,79.6%的农户认为是完全自愿的,20.4%的农户认为上级政府规定要参加才参加的。
从参加途径分析,73.5 %的农户是看了政府分发的宣传资料后决定的,26.5%的农户是通过村干部发动后决定的。
3、97.3%的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
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37户农户中有36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占被调查户的97.3%;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占被调查户的2.7%;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1、存在“交钱容易要钱难”的问题〔这些上网搜就可以了,网上很多〕1、政策宣传不够深化,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知半解。
2、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弱。
按照这种思路写就可以了!农村合作医疗调查报告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报告篇二1、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宣传方面,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那么下,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月补偿的宣传工作,做好门诊登记工作。
关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大部分人住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其中之一就是医疗保健。
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制度始终面临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进行了对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研究,并撰写了这篇报告。
一、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我们对不同地区农村医疗保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了解,并了解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医保状况。
在我们的调查发现,虽然各省市制定了政策和方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瓶颈。
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操作复杂,审核难度大等问题。
同时,一些贫困地区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也严重影响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
二、农村医疗保险的难点我们发现农村医疗保险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金来源方面农村医疗保险的资金主要来自财政补贴、个人或企业缴纳等,但由于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低,医保参保率相对较低,因此,农村医疗保险往往面临着资金不足的局面。
2.医保报销难度由于基层医疗能力较弱,农村居民中的一部分人常常需要前往县城或城市进行看病,但是由于医保报销流程的繁琐,许多农村居民往往需要自己先垫付医药费用,再进行报销,这对医保参保者的经济负担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
3.医生流失一些地方医生的缺乏和医生流失也给农村医疗保险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由于政策支持不足,医生往往不愿意到农村工作,而选择城市或其他地区。
4.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由于农村的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因此许多农村居民对医生和医院缺乏信任感,即使是有医保,也没有信心寻求医疗服务,这也成为了农村医疗保险的一个难点。
三、解决农村医疗保险问题的建议1.加大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村地区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
在政策上进行更加精细的划分,将中、东、西部地区的医疗保险实行差别化的补贴政策,对贫困区域给予更加丰厚的经济奖励,进一步促进农村医保政策的落地。
2.提高医保待遇政策实现就要金融资金建立相对应的保障,加强保险,别忘了加强政策调度。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范文4篇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范文4篇以下是四篇农村医疗调查报告范文,每篇报告对不同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一:农村医生队伍现状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国农村地区医生队伍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得出了如下结论:农村医生的平均年龄较大,队伍总体规模偏小,医生的培养和招收都存在困难。
农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医生缺乏进一步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导致医疗水平难以提高。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医疗工作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期的制度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医生队伍的规模和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共收集了156份问卷和17次访谈。
调查结果:1.农村医生的平均年龄偏大统计结果显示,农村医生的平均年龄为43岁,相对于城市医生而言,我国农村医生普遍年龄较大,队伍的更新换代速度偏慢。
2.农村医生队伍总体规模偏小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医生总体规模偏小,一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严重匮乏,医疗队伍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
3.农村医生培养和招收存在困难目前,农村医生培养和招收都面临较大的困难,医生缺口较大,招聘周期较长,培训时间和资源有限。
4.农村医生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医生的医疗水平大多参差不齐,医生们缺乏进一步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导致医疗水平普遍难以提高。
结论:农村医生队伍的建设是农村医疗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医疗工作的发展。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二:药品市场调查报告摘要:随着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药品市场也日渐壮大。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农村药品市场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得出了如下结论:农村药品市场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值得重视,价格水平相对较高,医保政策的执行有待加强。
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农村居民的用药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满足,药品市场面临着一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通过此次调查,我们旨在了解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情况、对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我们选择了县的几个农村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79份。
问卷内容包括参保情况、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就医满意度等。
三、调查结果1.参保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保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为85%,表明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覆盖面较广。
其中,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最多,占比6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占比为35%。
但仍有15%的农村居民未参加医疗保障,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推广。
2.医疗保障政策了解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良好,超过70%的居民表示对医保政策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政策细节及相关的报销和报案流程了解不足,仍有一部分居民对政策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
3.就医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自实施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后,居民的就医满意度有所提高。
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对医疗服务和医保报销满意,认为医疗保障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然而,仍有约20%的受访者对政策的执行效果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报销流程繁琐、报销比例较低。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1.宣传推广不足。
有部分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强宣传和推广。
可以通过组织大型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居民对政策的认知度。
2.临床医疗服务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医疗资源有限,部分就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居民对医疗服务不满意。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配置力度,增加医生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报销流程繁琐。
部分受访者反映在报销过程中遇到了繁琐的手续和时间延长的问题。
可以通过简化报销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来优化报销流程,减轻居民的办事负担。
4.报销比例较低。
一些居民认为政策对部分大病的保障还不够充分,报销比例较低。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精选9篇)在生活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篇1我国是一个具有近9亿农民的发展中大国,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既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也不可能照搬目前城市依赖国家和社会救济的传统保障模式,应立足于农村,鼓励农民从自助走向互助,以合作的力量为主,配之于国家和社会的一定扶助。
这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村居民自愿参加,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互助型医疗保障制度。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理性制度安排和政策体系是在我国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旨在解决农村人口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自20xx年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
一、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现状1、农村卫生机构财政资金不足目前我国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
在这部分财政支出中大约70%用于城市30%用于农村然而我国有近70%的人口在农村一半农民因经济原因看不起病。
据统计20xx年政府在卫生事业上投入587.2亿元其中只有92.5亿元投向农村仅占政府投入的16%。
我国农村人口平均占有的卫生资源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70%的农村人口只占用了20%的医疗资源和设施。
这样造成了城市医疗设施、医疗技术人员的大量闲置和浪费而农村很多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设施很差缺少高水平的医务人员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医疗要求从而形成了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平衡2、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目前中国城乡所呈现的二元社会结构一时还难以改变这不仅导致城乡居民在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日益拉大而且也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得到的服务差距过于悬殊“70的农村人口只得到不足20的卫生费用”。
农村医疗保障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 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THANKS
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大力建设和发展,为农村居民提供了基 本的医疗服务。
专业人才培养
加强了农村医疗人才的培养,提高了农村医疗服务的专业水平。
远程医疗服务
一些发达地区的医院和医疗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 远程医疗服务,缓解了农村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03
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研究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法律法规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运行缺乏法律规范,导致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
医保参保率不高
由于宣传不到位、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等原因,农村医保参保率普遍不高。
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筹措困难
资金筹措渠道单一
农村医疗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和农民自筹,缺乏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筹资标准不规范
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筹措标准不规范,导致一些地区筹资压 力较大。
城乡发展差距
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导致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政府投入与政策支持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缺乏完善的医疗保障政策和法规,影响农村医疗保障的实施。
基层组织建设与社会治理
基层组织建设滞后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滞后,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协调,难以发挥 医疗保障的基层作用。
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医疗保险的快速发展,该保险对于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保险服务满意度以及保险覆盖面等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面向农村居民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1000份,并在一个月内进行回收。
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医疗保险认知、保险服务满意度等方面,其中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的问题。
通过对问卷内容的统计和筛选分析,整理出本次调查的主要结果。
三、调查结果1.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约70%的农村居民表示对医疗保险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具体的政策内容和保险种类上认知度较低。
有近30%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相关的医疗保险知识。
2.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认可度:在对医疗保险的认可度方面,约80%的受访者认为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
然而,在实际的保险购买上,只有50%的受访者购买了医疗保险。
3.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服务满意度:在对医疗保险服务的满意度方面,约70%的受访者表示满意,认为保险公司的服务态度良好,理赔速度较快。
然而,约20%的受访者表示对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理赔流程繁琐、赔付额度较低等问题。
4.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在对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方面,约70%的受访者认为现有的医疗保险覆盖面较窄,无法完全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
受访者普遍认为在门诊、住院、手术等方面保险报销比例过低,对于大病保险的覆盖率也较低。
四、调查结论1.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政策和保险种类的认知。
2.医疗保险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缓解医疗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保险购买率。
3.保险公司在服务质量上需加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理赔服务,增加保险服务的满意度。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医疗保障政策。
然而,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覆盖范围有限。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虽然政府已经实施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但仍有一部分农村居民没有参加该制度,或者参保率较低。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不足,或者是因为缴费负担过重而选择不参加。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政策宣传,提高他们的参保意识,并适当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其次,农村医疗保障政策的报销比例较低。
尽管政府已经设立了医疗保障基金,但是基金规模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很多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仍然需要承担较高的自费费用,这给他们的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加医疗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报销比例,减轻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
第三,农村医疗资源不均衡。
我们的调查显示,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设施和医生数量都远远不足。
这导致了农村居民就医不便,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跋山涉水才能到达医疗机构。
此外,农村地区的医疗水平也相对较低,很多重症病患需要转院到城市医院进行治疗。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和医生数量,改善农村居民的就医条件。
最后,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意识和健康素养有待提高。
我们的调查发现,一些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障政策的了解不足,对于自己的健康也缺乏足够的重视。
他们往往忽视预防保健,只有在生病时才会去看医生。
这导致了很多疾病无法及早发现和治疗,给农村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医疗保障意识和健康素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行为。
综上所述,农村医疗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农村居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农村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险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险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医疗保险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参保率、保障范围、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险的实施情况较好,覆盖面逐年扩大。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农村居民已经参加了医疗保险,这为他们提供了基本的医疗费用报销和医疗服务保障。
二、农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尽管农村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调查发现,有部分农村居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其中包括经济困难、信息不足、认为不需要等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一些农村居民在面临疾病时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保障,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三、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也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基本医疗费用上,对于高额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较低。
这使得一些农村居民在面临重大疾病时,仍需要自己承担较大的医疗费用,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四、农村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农村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导致了一些农村居民在就医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此外,一些医疗机构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接待态度不够友好,也给农村居民带来了不便和不满。
五、农村医疗保险的发展方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农村医疗保险还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首先,应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医疗保险的认识和参保意识。
其次,应扩大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增加高额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同时,还应加强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农村居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六、结语综上所述,农村医疗保险在我国农村地区的实施情况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5篇)在现在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1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落实情况,11月中下旬,黄陂调查队组织力量对黄陂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1个区级定点医院、1个乡级卫生院、4个村级卫生室以及3个村的农民家庭共30个样本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新农合的参合率较高,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农民得到的实惠逐年增加,同时也存在经费不足等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新农合参合率提高,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惠农政策,自20xx年在黄陂区实施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得到的实惠一年比一年多,既减轻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又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农民群众广泛的称赞和拥护.1、农民参合比例较高.新农合给农民带来的实际利益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农民参合积极性不断提高.根据黄陂区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提供的资料,20xx年黄陂区应参合农户253269户,应参合农村人口886440人;实际参合农户252509户,883781人,参合率达到99.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2、各级财政投入增加,筹资标准持续提高.去年,各级财政按照参合人数将年筹资标准提高了40元/人,达到335元/人.在此基础上,20xx年又进一步增加了投入,筹资标准达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实际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筹资方案也已出台,筹资标准每年430元/人,其中个人70元,比20xx年多征10元,四级财政筹资标准提高40元.3、门诊和住院补偿人次数大幅增长.随着新农合覆盖率的提高,人们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时就医的意识,门诊和住院补偿人次数大幅增长.今年1至10月,门诊统筹补偿人数比上年同期增长11.8%,达到127.38万人次;住院人次数同比增长18.7%,达到9.97万人次.4、报销补偿费用快速增长,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今年1到10月,黄陂区共报销各项补偿费用29647.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万元,增长11.1%.5、超过3/4的村级卫生室纳入新农合报销系统.20xx年全区纳入新农合门诊报销系统的村级卫生室达到440个,占全部村级卫生室总数的76.4%.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的最前沿,纳入新农合门诊报销系统后,农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时报销40%(日封顶15元,年封顶300元)医药费,方便了群众看病.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新农合的普及,农民参合的意识增强,有病积极就医,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健康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二、存在的问题1、经费不足,与农民医疗刚性需求的增长不相匹配,矛盾突出.20xx年,黄陂区按照参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标准,共筹资专项基金33583.7万元.蛋糕就这么大,必须维持到全年,黄陂区合管办高度关注各月经费报销情况,以避免出现第四季度经费不足无钱可报销的局面.至4月底,各项报销补偿支出达到12298.6万元,占全年筹资额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至10月底,已经支出29647.0万元,占筹资款总额的'88.3%,比上年增长11.1%.其中门诊补偿2740.3万元,住院补偿25141.2万元.支出增长,主要是农民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前农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随着农民收入逐年增长,新农合参合比例和报销比例逐年提高,农民的健康观念转变很快.黄陂木兰乡谌寨村病人家属谌喜祥说:“反正国家出大半,有病就到医院住院.以前不愿住院的病,现在也愿住院治疗.”有新农合做支撑,绝大多数人更看重身体健康,小病看门诊,大病住医院,只求身强体壮.因而门诊量和住院人次数大幅增长,导致报销费用增长,经费不足.为应对经费不足的困难,黄陂区合管办采取的措施,一是调低医疗费报销补偿比例.按照原方案,区级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为80-85%,街乡镇卫生院90%.为了保证下半年不至于出现无钱可报的局面,黄陂区合管办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适度调整、略有结余”的原则,年中调整补偿方案,将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调低了10%.如木兰乡谌寨村谌绪发,1月在区级定点医院住院20天,住院总费用16214元,实报12812元,扣除起付线及自负部分,实际报销比例超过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报销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线.起付线是住院报销的门槛,报销时是要从总医疗费中扣除的.10月开始,区级综合医疗机构报销起付线从300元提高至500元,街乡镇卫生院报销起付线从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线提高,意味着农民住院报销比例下降.2、相关宣传还不完全到位.每年年底,尽可能地组织农民按时参加下一年度的新农合,缴纳新农合参合金,是村委会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农合的实施方案对农民来说比较复杂,每年也会有一些调整,比如报销比例的调整等.对于新农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特别是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的规定、全家参合与否与报销比例的差别、起付线的规定、门诊报销比例与限额的规定等,比较复杂,直接与医疗费报销结算相关,需要农民知晓.实际工作中,由于村级事务繁杂,人手有限,有的村虽然向农户发放了宣传资料,但农民参合主要还是受报销比例吸引,对起付线、基药等一些规定的宣传重视不够.之后一旦农民生病住院结算费用时,容易与定点医院新农合工作人员产生纠葛,闹不愉快.这样的情况在各定点医疗机构都有发生.3、农村应参合人口基数难以核定.村干部反映,为了达到新农合全覆盖,每年村级参合人数指标是按照行政村户籍人数下达的.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务工等流动情况比较多,难以联络,行政村应参合人口基数难以核定,从而对全区应参合人数稳定性产生影响.一些外出就业的农民,有的在工作单位办了医疗保险,就不愿意回农村办新农合,但户口在农村,村里要求必须办理新农合,缴纳参合金,相关农户对此有意见.4、存在违反“四合理”(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现象.这是全国各地医疗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调查中了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各医院在给病人使用非基本药物目录上(即不能在新农合报销)的药物时,基本都能征求病人及其家属同意,才开处方.但参合病人对一些检查是否必要、基药的使用、空调费、服务费等收费是否合理存在疑义,有的病人意见较大.今年,黄陂区合管办加大了对医疗机构费用监管,请市三级医院专家组成专家组,从3月起,每个月对全区定点医疗机构抽查1520个病例,看是否存在违反“四合理”的现象,并对违规医疗机构进行了处罚.5、农民认为乡村定点医疗门诊每天最高报销限额15元或每年限额300元比较低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认为还是住院报销比例高,比较划算,这样容易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农民反映,有些常用药不在基药报销目录,如感康、午时茶、护彤等都不是基药,因而村卫生室没有.三、建议1、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做大基金池.特别是中央财政,要把加大新农合资金投入作为继续关注民生、关注农民健康保障的重要举措,抓好落实,以满足农村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近3年来,中央财政此项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达到41.1%,20xx年将达到44.2%,这个比例提高的速度还可以再快一点.2、提高村级新农合报销点覆盖率.要加快速度,尽快将还没有进入新农合系统的村级卫生室纳入门诊报销网络,使当地参合农民能够及时得到门诊报销补偿,减轻农民小病的医疗支出负担.3、进一步加强资金监管.毫不动摇地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定点医疗机构违反“四合理”的行为,堵塞资金支出漏洞,把宝贵的、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切实保障农民健康上来.4、加强新农合相关政策宣传.要不失时机、不间断地加强政策宣传,让大多数农民知晓主要政策规定,营造社会支持新农合事业、促进新农合健康发展、相互理解、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农村医疗情况调查报告2最新一份农村医疗改革网路调查报告显示对农村医疗改革的有所认识的人占到65.4%,而一无所知的人占到23.1%;医改给人们带来益处的只占到39.4%,56.7%的人认为没有带来什么益处;有56.7%的人认为现今的医改不尽人意,觉得医改成功的人只占1%。
农村医疗保障的--报告3篇
农村医疗保障的**报告3篇农村医疗保障的报告1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基础上的村民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两方面构成。
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的主要形式。
然而农村合作医疗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
人们从筹资能力、筹资水、支付方式、费用分担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对于农村医疗保障问题,还有必要听一听直接受益者——农民的想法。
为此,我们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的60多位农民进行了访谈,其中包括普通农民、村、乡村医生。
访谈对象大部分在40岁以上,40岁至60岁的人占了一半左右。
根据访谈录音,整理成45份访谈记录。
本报告是对访谈记录的初步分析。
闻喜县背景情况闻喜县属于老区,位于山西省南部,是一个严重贫水的农业县。
受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制约,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农民生活水提高缓慢。
1990年闻喜县被国家列入八五期间新增贫困县。
农民访谈综述1、家庭经济:农民家庭仍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种植蔬菜、药材、果树或从事养殖等。
家庭成员中有兼业或脱离农业从事其它职业的,在乡、村企业或私人企业上班的,有自己开店的,有外出打工的。
农民虽仍旧以土地为生,但是粮食种植的收成仅是为了交公粮和自己家庭的食品消费,有的家庭粮食不够吃,还要从市场上购买一部分,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的增加要依x种植其它经济作物或从事其它行业的劳动获得。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7篇在生活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1一、有关背景及实地调查情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程之一。
其中,发展并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自xx年以来,我国一直提倡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卫生体制进一步完善,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也是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方面。
为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乡的推行情况,借“十一”长假之机,我回到老家横河村,作了一次有关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通过走访、同村民交谈、填写问卷等调查形式, 我对全村的医疗保障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每到一户,村民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对我的提问是有问必答。
但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此次的调查人数较少,共计 47人。
但以点盖面也充分表明了横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的现状。
以下是调查的基本情况:1、村里共有1100多人,其中95%以上的村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从被调查的47户农户看,已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45户,占调查户的95.74%。
2、大部分参加农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
在被调查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45户农户中有44户觉得缴纳的费用可以承受得起;只有一户觉得勉强承受;没有一户觉得缴纳的费用不能承受。
3、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8.1%的参加农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程序过于复杂,10.8%的参加农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
在被调查的47户农户中有38户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很合理,占被调查户的81%;有4 户认为设置程序过于复杂,占被调查户的8.5%;有5户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设置不了解,占被调查户的10.5%。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
然而,与此同时,农村医疗保障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医疗保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某县的几个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现状分析1. 医疗保险覆盖率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险覆盖率相对较低。
仅有不到50%的农民参加了医疗保险,而且其中一部分农民只是名义上参加,实际上没有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2. 报销比例和范围在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中,只有少部分能够享受到较高的报销比例,大部分农民的报销比例相对较低。
同时,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也存在限制,许多常见的药品和治疗项目都无法得到报销。
3. 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医疗服务供给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医疗保障的重要因素。
许多农民需要前往县城或城市就医,但交通不便和费用高昂使得他们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四、问题分析1. 缺乏资金支持农村地区的医疗保障缺乏资金支持,导致保障水平低下。
由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他们很难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而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的投入也不足。
2. 保障政策不完善目前的农村医疗保障政策存在许多缺陷,比如报销比例低、报销范围狭窄等。
这些问题使得农民在面临疾病时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3. 医疗资源不均衡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医生和医疗设备的短缺使得农民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才能得到治疗,这对于疾病的治愈和康复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五、解决方案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医疗保障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2. 完善保障政策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政府应该制定更加完善的医疗保障政策。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1.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
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
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
虽然20xx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20xx 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XX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
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
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
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面临的挑战,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更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了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多。
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
上世纪xx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20xx年、20xx年、XX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
城乡医疗保障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共18页)
城乡医疗保障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文章摘要: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摘要] 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1.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但是乡村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靠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2. 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 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3. 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虽然19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10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4. 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其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其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的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其三,在农产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其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健康和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民的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改革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让人们活得更健康、更幸福.因此,人民的健康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部分人口还生活在农村,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农村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民族复兴的根本.我国“十一五”期间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和提高亿万农民的教育和健康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这也为农村医疗卫生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一.中国农村医疗卫生面临的挑战我国的农村卫生工作曾经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建国以后初步形成了农村初级保健网,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导方针下,直到70年代末,农村合作医疗的创立使农村卫生保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但是80年代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直接冲击了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农村卫生的人、财、物等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期间,一是合作医疗纷纷解体,二是城乡卫生资源的配置差距逐渐扩大.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五个“五年计划”,可以发现,上世纪80年代农村医疗卫生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最低,“六五”计划纲要只提到了“加强赤脚医生、农村卫生员和接生员培训”,而“七五”计划纲要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基本没有提及.进入90年代后,日趋薄弱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开始重新得到一定的重视,“八五”计划纲要重提“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提出恢复和发展农村三级合作医疗卫生网,努力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卫生设施建设.“九五”计划纲要提出重点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合作医疗,努力解决农民基本卫生医疗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针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效率低下、医疗机构不合理的补偿机制以及医疗市场结构等出台了一些政策,例如,开展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促进和恢复合作医疗,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等.但是农村医疗卫生、农民健康面临很大的挑战,“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在农村尤为突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也更多发生在农村,这些情况在上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不足.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投入的比重在1991年至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比重由%下降至%,社会卫生投入由%降至%.政府对卫生投入下降的直接后果:一是农民个人医疗负担的增加,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上升到%;二是农村公共卫生的削弱.政府拨款主要用于医疗,而公共卫生相对较少,对农村的就更少.在政府公共卫生支出的构成中,人员经费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而业务和公务费、公共卫生项目补助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很多公共卫生机构只能通过有偿服务进行创收.缺乏医疗保障的农民在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医疗服务可及性下降.合作医疗纷纷解体后,绝大多数地区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根据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绝大部分农村居民自费承担医疗费用,20xx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全面推广之后,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上升,更多的农村居民具有了一定的医疗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医疗负担,但是和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也不断上升,其增长速度超出收入的增长速度很多.农民医疗保健支出占收入的比重和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也都逐年上升.上世纪90年代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3年、1998年、20xx年的农村平均门诊费用分别为22元、25元和50元,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541元、837元和1455元.研究表明,由于缺乏医疗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价格格外重要,医疗服务价格的上升会降低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尤其是对贫困人群,最终会影响健康状况.医疗费用上升情况下,农民直接支付费用方式导致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降低.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占%,其中70%是由于经济困难;应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为%,其中%是由于经济困难.农民未就诊率、未住院率呈逐步上升趋势.收入越低的农民,未就诊率和未住院率的比例越高.三级医疗转诊体系的打破,导致有限的农村医疗资源效率不高,进一步扭曲农村医疗机构的行为.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转诊体系被逐步打破.虽然农村卫生服务供给规模仍在增加,但效率低下.一方面,更多的患者集中到县及县以上医院,使得这些医疗机构人满为患,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农村医疗机构病源下降,发展受到限制,进一步加强了患者去大医院就诊的倾向,从而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从建国初的近70%下降到2001年的不足40%,县及县以上医院的床位数历年一直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床位数自80年代以来没有明显的增加.80年代初,卫生院还承担很多的医疗服务,但是到了80年代中期,县及县以上医院所承担的医疗服务超过了卫生院,此后,卫生院的诊疗人次逐年下降,相关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接近70%的乡镇卫生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政府投入的不足,医疗条件和医疗人才的缺乏,使得乡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只能以卖药为主,有研究表明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80%,而就诊患者的减少,使得乡镇卫生院只能通过不规范的行为从为数不多的患者那里获得收入,如一些乡镇卫生院不是定位在提供更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基本医疗服务和护理,而是定位于提供利润高的新项目、建立特色专科以增加收入,有条件的就竞相引进高科技、高费用的检查设备吸引患者就医,这进一步破坏了原有三级网络的功能,导致更多不必要的医疗费用.近几年,尤其是20xx年“非典”之后,随着政府对农村发展以及对医疗卫生建设的重视,情况有所好转,但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问题仍有很长的路,而且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农村医疗卫生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些新情况的影响.例如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加,艾滋病、非典、人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等使农村公共卫生问题更为严重.进城农民工的健康状况基本没有保障,一旦有病一般只能回到农村.再如交通、生产事故导致的意外伤亡的增加也增加了农民的医疗负担,同时也对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急救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又如由于迷信的复燃、家庭空巢、文化生活缺乏等原因造成的精神健康方面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促进农民的精神健康,不仅是农村医疗卫生的工作和面临的挑战,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二是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转变等人口特征变化带来的影响.中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农村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身体健康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更多是需要医疗保健服务比较多的老年人口.农村人口疾病模式变化的重要特点是55%—60%的死亡和疾病原因从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向慢性病的模式转变.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劳动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在农村也不断增加,成为威胁农民健康的主要病种.老龄人口、慢性病患者和重大疾病患者是农村最需要医疗保健服务的人群,这部分人口的增加会对农村医疗保障带来财务上的巨大挑战.二.医疗卫生应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xx年一号文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目标,这给农村医疗卫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医疗卫生应该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首先,投资医疗卫生,投资健康也就投资了人力资本.健康是人力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动因素.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健康的、廉价的、高质量的劳动力带动了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损害了老百姓的健康.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指导下,应该更重视老百姓的健康,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况且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一支健康的劳动力队伍.其次,卫生投入,尤其是公共卫生和基础医疗投入,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
关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农村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农村医疗保险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对农村居民的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其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和问题存在的地方,为农村医疗保险的进一步改进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为了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多个省份和农村地区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已经较广,包括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新农合等多个项目。
在调查的农村地区,近90%的农村居民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享受到了医疗费用的报销和补偿。
2. 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和限额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限额存在差异。
综合来看,在大多数地区,基本医保的报销比例约为60%至80%之间,限额一般为一定的金额。
3. 保险金的支付方式和流程根据调查,农村医疗保险的保险金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付款后报销的方式,即居民自己先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到社保部门办理报销手续;二是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居民只需支付个人部分的费用。
4. 医疗保险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
约有40%的农村居民表示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政策和操作流程不够了解,部分人甚至不了解自己是否参加了医疗保险。
5. 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影响和满意度调查显示,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的健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提高了就诊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80%的农村居民对农村医疗保险表示满意或较满意。
四、问题与建议1. 政策宣传和普及工作不足鉴于部分农村居民对农村医疗保险政策不了解,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了解程度。
2. 报销比例和限额依然偏低当前农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限额对于一些大病的治疗费用来说依然偏低。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
农村医疗保障的调查报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情况调查报告新型农村医疗保险情况调查报告摘要: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面临的重要环节,但是,在坚定不移地实施广覆盖、低水平的医保政策的过程中,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并没有随之而消去,而医保制度的缺陷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
通过抽样调查及网上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省**农村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农村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关键词:农村新型医保近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
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
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
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暑假期间,调查了**县**镇的一些村,以及结合网络了解了其他的一些村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情况的看法,得出了一些结论,进行了一下分析:1.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
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
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
其中55%的农民反映因为宣传不到位,他们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
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正式版农村医疗保障调查报告正式版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摘要] 农村医疗保障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两方面构成。
长期以来,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的主要形式。
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历了几起几落,时至今日,大部分地区的合作医疗已走向衰落。
在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以后,合作医疗能否恢复?医疗保险是否可行?什么是可行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这一系列关系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一直为政府、农民和研究者所关注。
本文在对山西省闻喜县8个村庄的部分农民进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对医疗保障的主要看法,提出:第一,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必须考虑农村地区乡土社会的特点;第二,虽然合作医疗能否恢复不取决于是否存在集体经济组织,但社区前公共资财的确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三,在农户分散经营后,在社区的再合作、再组织基础上的村民自治组织同样是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第四,医疗保险组织的信誉是实施农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 建立农村医疗保障所依存的乡村社区土壤中国农村社区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它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来源、人际交往、寻医问药等方面,有区别于城市的典型特征。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医疗保障是建立在这种乡土特色基础之上的。
土地仍然是农民家庭对国家完粮纳税和解决自己吃饭问题的最基本保障,而农民家庭的其它一切开销越来越依靠现金收入,这就要依靠种植经济作物和外出打工来实现。
但是这几年种植经济作物受市场的影响很大,价格也在不断下跌。
同时由于种植业生产周期较长,靠结构调整也比较难以增加收入。
由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变化,疾病谱也发生改变,农村中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近年来有所增加,并且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年龄有所提前。
有个村庄的心脑血管病人的发病年龄都集中在四、五十岁左右,虽然农民认为可能和农村中的环境污染、人们不再吃粗粮以及体力劳动减轻有关。
但同时我们也认为这可能和竞争环境带来的生存压力增大有关。
当前农民家庭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家庭积蓄解决医疗费用支出的急需;通过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济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向亲朋好友的借钱缓解医疗费用负担。
这种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向亲戚、朋友扩散的互助互济的人际网络。
乡村医生是来自农民的乡土医生,长期的农村常见病的医疗实践造就了他们,许多60年代、70年代培养的乡村医生在农民中行医时间长,在村里有一定威信,对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和治疗农村常见病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农村经济改革以来,村卫生室的承包经营使乡村医生越来越把提供医疗服务作为谋生手段,而同时在乡土社会里,农民又很难把乡村医生的服务这种无形的产品当作需要购买的劳动产品,而只把药品作为必须为之付费的商品。
乡村医生也常常感到“乡里乡亲的,怎么可能像城市医院一样收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因此不论乡村医生还是个体医生,都提供“免四费”(免挂号费、诊断费、注射费、出诊费等)的服务,同时,传统医学中的简便治疗方法由于不能赚钱已多不被乡村医生采用,卖药、处方药品、静脉输液则被广泛应用。
但是乡村医生对于本村的贫困家庭,往往出于医生悬壶济世的职业传统和乡土社会中的乡谊和同情心给予医疗费用的减免。
在就医机构的选择上,农民选择大医院是在得大病或疑难病时为求得较好的治疗;寻求私人诊所一般是在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费用较高的情况下,为找到较便宜的服务和寻求特殊治疗效果时的选择。
这种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即所谓“有病乱投医”。
通常在常见病的治疗上,农民是靠自己的经历和他人的经历对县、乡、村各种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进行判断,各种治疗信息的获得又是靠农民之间的人际传播。
由于政府卫生部门没有向农民发布医疗保健信息,乡村医生也没有对农民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医疗保健常识的服务,使农民缺乏获得医疗保健信息的正规渠道,只能靠非正规的渠道获得零散和不确切的信息。
2. 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公共资财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对于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除部分贫困户外,多数农产家庭具有一定的筹资能力。
但是这仅仅是农产家庭经济上的可能性,这一制度能否建立,还存在着某些社会制约因素。
在访谈中农民谈的最多的是“合作医疗没有集体经济不能搞”;“现在都个人顾个人,合作医疗没人组织不能搞”;“医疗保险要讲信用,实施要长久”。
我们认为,合作医疗是社区和农户共同筹资的医疗保障,是一种社区的公共产品。
在集体经济时期,生产大队提留的公益金为合作医疗基金提供了大部分资金,农民个人只在年终分红时由生产队代扣少部分资金作为个人交纳的合作医疗费,这使每个社区成员通过集体提留的预先扣除,得以享受社区的医疗保障。
然而,这种社区医疗保障的有无及保障水平的高低,要视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
从一些农民的回忆中可以看出,即使在70年代时,各生产大队合作医疗的兴衰及持续时间也不同。
集体经济实力强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也长,有的一直坚持到实行生产责任制为止。
集体经济缺乏实力的大队,合作医疗持续的时间则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就解体了。
这说明并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合作医疗解体。
那么,为什么在访谈中农民把合作医疗的解体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联系在一起呢?这是因为集体经济组织的终结使合作医疗失去了预先扣缴合作医疗费的筹资手段。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闻喜县和我国多数中、西部农村地区一样,村庄的公共积累逐渐减少,缺乏经济实力,村提留只能维持村干部的工资,村庄的任何公共事业就只能依靠农民一家一户的集资予以解决。
对于村庄电路改造一类的公共事业,由于是每家农户都明确受益的事情,即使是平均分摊公共电路改造的费用,挨家挨户集资的难度还小一点;而医疗服务消费则是一种不确定的行为,当合作医疗筹资无法通过集体经济组织预先扣除时,其挨家挨户筹资的难度就可想而知。
因此,这种“空壳”的集体经济由于没有社区的“公共资财”,而缺乏合作的经济基础,就像有的农民说的,“合作医疗没有集体资金,和谁合作!”这就使我们不难理解在村里常可以听到的“现在集体没有钱,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合作医疗没法搞”的说辞。
3. 合作医疗必须具备社区的组织资源改革前的传统体制时期,集体经济组织不仅有组织生产的经济职能,也有组织村庄社会事业的行政职能。
70年代,正是通过公社体制使合作医疗制度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迅速推行,广泛实施。
改革以来,伴随公社体制的终结,合作医疗制度大面积解体。
但是在合作医疗的落潮中,人们相继看到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苏南模式坚持集体经济,依靠集体经济发展乡镇工业,促进村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促使合作医疗向合作医疗保险过渡。
苏南模式使我们一度看到在传统的集体制没有彻底解体的情况下,村庄社区的医疗保障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村庄经过了改革初期的分散经营后,在“既承认合作者个人的财产权利,又强调法人成员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在村域内再组织起来,这种再组织的社区合作体系:“超级村庄”,推动了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村庄社区的公共事业的发展。
然而,与上述两种情况不同的是大量的村庄;如同我们访谈的这些村庄基本上既没有保留原有传统体制发展生产和组织社会事业的组织功能,又没有产生出新的再合作的社区组织,社区的组织资源正处于实质上的“空位”状况。
名义上每个村都有村委会和党的基层组织,但是常常从村民那里听到“不知道谁是村干部”的说法。
这就造成了依托社区组织的合作医疗在缺乏社区组织资源的条件下难以为继。
虽然1982年的宪法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1998年又正式颁布了试行XX年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但是,村组织的完善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在访谈中,农民几乎都一再提到“现在是个人顾个人,没有人组织,搞不了合作医疗”,当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农民的脸上看到的是无奈。
4. 信誉是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必须具备的条件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当地农民一般都对医疗保险缺乏了解,有些人对人寿保险、平安保险以及农业生产上的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还有所了解,但对社会医疗保险都一无所知。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农民都对医疗保险的信誉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是独立的经营实体,农村改革以来,产权明晰的结果,使风险和利益对称,这既调动了农产生产、投资的积极性,同时也使他们独自承担着市场的风险。
因此对一个新事物,他们完全是以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者的眼光来观察的。
对于保险组织和保险制度来说,在农民那里,信誉就是关键。
他们要确信其对医疗保险的投保确实能够得到分担风险的回报才会投保。
就像有的农民说的那样,“现在基本是一部分贫困户确实交不起钱:一部分富裕户个人付得起医疗费,但不一定投保,多数农户能付得起30元以内的保费,但是不是投保,还要看可信不可信”。
访谈中,农民表现了对乡、村干部的极大不信任,对保险公司商业信誉的不满意和对政府政策多变的担心。
医疗保险能否实行?医疗保险由谁来办?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农民是从现实农村社会发生了的和正在发生着的各种事情中寻找答案的。
以往合作医疗的失败,合作医疗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以往农村社会事务中的种种失误和反复折腾,甚至生产经营中的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都使农民变得怀疑、谨慎,不愿意轻易失去自己的血汗钱。
与此相关联,农民提出了如果实行医疗保险,就要长久实施,管理要透明等制度建设的要求。
他们担心如果医疗保险放在县里管理,则可能是可望不可及,他们难以获得医疗保险的支付,甚至担心如果经办的人携款跑了,他们都不知道。
如果医疗保险放在乡、村管理,他们又担心管理有漏洞,保险金被挪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
然而作为制度建设,为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在地域广大,人口分散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险就必然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
由于合作医疗是以社区和农产共同筹资为基础的一种社区医疗保障,因此如果没有社区公共资财的经济基础,没有村级组织在村民自治基础上的重新整合,仅依靠政府政策和卫生部门工作的推动,合作医疗就无法持续实施和发展。
农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是以政府保险机构信誉和农产投保为基础的一种社会医疗保障形式,则政府和保险机构的信誉是能否实施农民医疗保险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