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找到人生正确的标尺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深思...
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结果令人深思...订立目标哈佛大学有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有较模糊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而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结果显示:3%的人25年来都不曾更改过目标,他们朝着目标不懈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的顶尖人士。
10%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短期的目标不断地被达成,生活状态稳步上升。
60%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够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似乎都没什么特别的成就。
27%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25年来生活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常常报怨他人、报怨社会。
目标对人生有着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成功在一开始,仅仅就是一个选择。
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目标的威力1、目标可以给人的行为设定明确的方向。
2、知道什么是重要的,合理安排时间。
3、目标促使自己未雨绸缪,把握今天。
4、使人能清晰地评估自己每个行为的进展。
5、把重点从工作本身转移到工作的成果上来。
6、产生持续的信心、热情与行动力。
许多人都会有自己很清楚的目标,可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能够达成,而有的人总是达不成?如何规划人生:期望强度人人都想成功。
可是,尽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所期望的目标,但他们期望的牢固程度或期望的强度是不一样的。
期望强度0%,根本就不想要。
当他不想要的时候,当然就得不到了。
期望强度50%,可要可不要,但蛮想要的。
常常会努力一阵子,三分钟的热度,一旦遇到困难就会退缩。
他们常常幻想,不怎么付出代价,就很想得到。
结果也是常常不会成功。
期望强度99%,非常非常想要。
即使是非常非常想要,到最关键的时刻,你还有一丝退却的念头。
现实生活当中,达成目标常常会遇到很多的难关,而这些难关,往往就是那些99%的人,不可逾越的鸿沟。
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辉煌人生的事例
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辉煌人生的事例
找准自己的位置,创造辉煌人生的事例有:
爱因斯坦一直梦想成为小提琴家,但是他确实在小提琴方面天赋不足,一直没有多少造诣。
最终他找准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了科学研究,并且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在人生道路上匆忙前行的我们,都不要忘记停下脚步,时刻认清自己,找准位置。
只有认清自己,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才能在风霜雨雪的黑夜里,坚定地走到黎明。
古今中外,就有很多认清自己,并找准位置,赢得成功的人。
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我发现他们中有很多人并不喜欢目前所从事的职业。此外,还有一部分同学经历了婚姻的不幸。我记得有个同学已经几年没有和他的孩子说过话了,因为现在他住在与他们相隔很远的大洋彼岸;另外一个女同学毕业后已经有过三次婚姻。
这些同学不仅是我所认识的最聪明的人,而且也都是些最体面的人。毕业时,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不但要事业有成,而且对生活也充满了期望。但在追求人生目标的过程中,有些同学的情况开始变得糟糕了,虽然事业不错,但是他们羞于谈论自己的家庭和情感,因为这些正面临危机。当时,我认为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是一种中年危机,但是在我们毕业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会上,情况变得更糟糕了。我有个同学——杰弗里?斯吉林因为安然丑闻被关进了监狱。
我在哈佛商学院里认识的那个杰弗里?斯吉林是一个好男人——他聪明、学习努力、富有责任心。他曾经是麦肯锡咨询公司史上最年轻的合作人,后来又成了安然公司的总裁,仅一年时间就赚到了1亿美元。可是,他的私人生活并不成功——他第一次婚姻以离婚告终。随着他变得越来越出名,我已经认不出媒体口中的那个金融巨头了。就在他被判定犯有多宗与安然公司财务丑闻相关的联邦重罪时,他的整个事业都被毁了。这件事让我很震惊,不仅诧异于他怎么会犯这种错误,更对他怎么错得如此离谱感到震惊。显然是什么东西把他引向了错误的方向。
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哈佛传奇教授: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在“陈道明发飙”话题成为微博热搜前,一位编辑就因为深受触动,把那段视频分享给了我。
陈道明发飙源于《传承者》节目的一出花鼓表演,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表演难度极高,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赢得满堂喝彩。
而节目中的青年评论员们却评论道:很多人一起表演,面孔单一,没有个人英雄。
陈道明老师反驳道:“每一张脸怎么会是一样的呢?是你没看见他们每一张脸的样子。
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辈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请不要打击他们的努力。
”是啊,每一张脸,都是不一样的——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
我想起一件真实发生过的事。
我们学校常常有很多游客慕名来访,学校为了安全,规定游客要刷身份证进入,学生要出示校园卡进入。
但还是有一些学生会偷懒不出示校园卡,如果保安好心体谅,也会放他们进去。
有一天,我的同学跟我抱怨:“校门口的那个保安太讨厌了,我看着不像学生吗?干嘛非把我拦下,臭着脸要我出示证件?切,他不就是个保安嘛!”我的心有一点被刺痛到,却还是佯装平静地问:“哪个保安?”“就是那个校门口的保安啊。
”我解释道:“他们是轮岗的,你是说哪个呢?”同学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反而说:“我哪记得,反正他们都一样。
”我苦笑。
对这位同学来说,所有的保安,穿着同样的制服,出现在同样的地方,所以他们没有名姓,面目模糊;他们拿着微薄的薪水,做着简单的工作,所以他们平凡庸常,甚至让她瞧不起。
可是,对我来说,不是这样的。
对我来说,每一位保安都有不一样的面孔,他们年纪不一,性格不同。
我知道,虽然他们的薪水就是每座城市所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但他们可能比那些常常翘课的大学生还要努力地在生活。
我知道这些,是因为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保安。
在小区居民眼中,他穿着制服,站岗时一动不动,即使和别人换了岗,或者有一天不再来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他这样平凡了一辈子,很少有人会记住他的脸。
只有他的家人——比如我,才会知道:风霜雨雪,他从未迟到过——因为晚到,就意味着交接班的同事需要等到他来才能下班。
三把标尺衡量自己的人生
三把标尺衡量自己的人生作者:杨绍华孙蓉萍辛晓昀来源:《海外星云》2013年第04期2012年2月,一位专责照料临终病患的澳大利亚护士整理了病人们的最后遗愿,排名前三的是“没有勇气追求梦想”、“为了工作错过孩子的成长”、“没有勇气表达内心的情感”。
日本临终医疗专家大津秀一在和1000位病患访谈后,于2009年写成了《死前会后悔的25件事》一书,在心理篇的部分,最容易让人生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实现梦想”。
在美国,有“企业创新大师”之称的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并没有机会接触临终病患,但他以自己在短短3年之内三度重病、三度“临终”的人生体悟,搭配穷尽一生心力钻研的企业理论,写成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此书2012年5月在美国出版之后,迅速成为畅销书,也在短时间内获得《彭博商业周刊》、《福布斯》、《纽约客》杂志及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的大篇幅报道。
与死神擦身而过让创新大师人生转念克里斯汀生曾被专业媒体喻为“商业界50年来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1997年以《创新者的两难》一书提出“破坏式创新”概念,颠覆全球企业思维;他曾在30岁时担任白宫学者,对美国前总统里根提供决策意见;他的身高有2.02米,一双手掌大得夸张……但在2009年,当克里斯汀生被医生宣布罹患淋巴癌,这位哈佛商学院的重量级学者,在那一瞬间,也不由得乱了方寸。
“在医院里,我就这么跪了下来,试着和上帝说话。
我告诉他,如果希望我换个角色,为这世界做些新的贡献,我愿意;要不,我也可以继续钻研商业理论。
总之,我就是不能离开我的妻儿。
”没过多久,他实现了自己对上帝的承诺。
2010年6月,经过化疗的克里斯汀生重返自己任教的哈佛商学院,受邀对当年度的毕业生演讲,演讲题目就是“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用他过去所熟悉的商业理论,套用于人生问题,得到新的探索和解答。
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点评3篇
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点评3篇现代的社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惹人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应该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因为只有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你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准确的找到合适的且适合你的工作。
下面是带来的一些文章,一起来看看吧!哈佛商业评论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现代的社会,关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很惹人关注的话题,我们不应该忽视职业生涯规划。
因为只有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你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准确的找到合适的且适合你的工作。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美国和很多资本主义国家中,一生只从事一份工作的人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会转换好几份工作。
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现实。
但是,千万不要误以为频繁的转换工作就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很多人频繁的转换工作是因为做了错误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正确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是有一种比频繁的换工作意义更加重大的是转变职业,这些转变职业的人就是像作者所说的,找到自己的需求,明辨自己的能力、跳进不同的轨道、让策略浮现。
体验不同的生活,不断的挑战自己,实现自己的不同价值。
就像文章中提到的作者、MartinCrampon和LizBrown一生换了很多的职业,在不同的领域实现自己的价值,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
其实,我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如果发现现在的职业也许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那么就应该及时的找出自己的问题,及时果断的转变自己的职业,这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这样才能更好的贡献自己的价值。
就像以前看过一篇文章,是关于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她的一生转变几次职业。
她说,“我坚信,人不应沉湎于过去。
无论你以前当过什么,都不要老想着回到以前的那个自己。
转变也许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更加完美的自己。
”那么,如何转变呢?首先,必须确定志向,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没有志向,事业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俗话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调查
B审题立意: B1正确 B2准确 B3 明确 B4集中 B5深刻 B6高远 B7新颖
C内容: C1准确 C2充实 C3典型 C4丰富 C5新颖 D结构: D1完整 D2清晰 D3条理 D4严谨(新颖) E语言: E1规范 E2有文采 F卷面书写: F1工整,干净 F2美观
我想找媳妇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哈佛大学“人生目标”的调查
哈佛大学曾经进行了一个关于人生目标 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他们在一群智力、 年龄、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 轻人中调查发现: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 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 标;60%的人,目标模糊; 27%的人,根本 没有目标。
14班——彭焱焱,王雯,屈青婷,杨志豪, 商开元,,何亚宁,侯本志,赵锡山,孙诗 凯,边欣,徐建鑫,郑舒,李昌昕,樊庆迪, 王冲,王爽,王晴,唐雨萍,李祥尊,张可 欣,陈家东,李肖峰,华希,张博,王润鲁, 高承帅,吴广豪,唐佳华,朱唐玺,王少东, 王景兰,王亚,李姗姗,贾铭拓,曹宪磊, 王玉浩,张欣
B6高远 B7新颖 审题立意的7项要求,最重要的有哪几项?
准确,正确,明确,集中, 深刻,高远,新颖
C1准确
C内容
论据叙述,准确无误,不张冠李戴,不关公
战秦琼;选用的论据,能证明观点;记叙文,
能立足“景、物、人、事”的“神”展开叙
述或描写。
请阅读《军训感悟》中的一段:9月1日,我怀着 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3年的憧憬,踏入了郓城一 中的校园。开学我所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军
提高你的人生档次
提高你的人生档次1.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来源于学习,经常抽出时间用来阅读、学习、思考,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发生改变,成功会向你招手。
2.无论你的收入是多少,记得分成五份进行规划投资:增加对身体的投资,让身体始终好用;增加对学习的投资,加强你的自信;增加对旅游的投资,扩大你的见闻;增加对未来的投资,增加你的收益。
好好规划落实,你会发现你的人生逐步会有大量盈余。
3.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收拾起心情,开心走下去吧。
4.被人误解的时候微微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坦然一笑,这是一种大度;吃亏的时候开心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达观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泰然一笑,这是一种大气;被轻蔑的时候平静一笑,这是一种自信;失意的时候轻轻一笑,这是一种洒脱。
5.人生途中,有些是无法逃避的,比如命运;有些是无法更改的,比如情缘;有些是难以磨灭的……与其被动地承受,不如勇敢地面对;与其软弱自卑,不如努力奋斗……路越艰,阻越大,险越多,勇敢走过去,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6.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
7.怎么做一个积极快乐的人:要善于发现美,要养成看书的习惯,多交往优秀的朋友,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学会投资理财经营,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8.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
让自己的快乐扩张,鼓舞和影响周围的人。
9.【给自己的几句温馨的话】1.每天都要开开心心 2.别总跟自己过不去 3.用心做该做的事 4.别太计较别人评价 5.有自己的活法,不必讨好别人10.之所以会累,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之所以会烦恼,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留在记忆里。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案例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案例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是决定一个人如何看待和处理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关键因素。
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探讨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各个方面。
李先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商业才能和创新精神。
他的人生目的是追求成功和财富,以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不断努力和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见识。
他相信,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李先生的人生态度是积极向上的,他总是充满激情和动力,不畏困难和挫折。
他的人生体验丰富多彩,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
他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人生道路上,李先生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不断探索和创新。
他的人生智慧在于能够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的人生格言是“勇往直前,永不言败”。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人生观和人生态度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和成就的。
李先生的人生目的是追求成功和财富,这激发了他不断努力和进步的动力。
他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使他能够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在人生道路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并具备审时度势的智慧,这使他在商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他的人生格言“勇往直前,永不言败”则是他人生态度的精髓所在,提醒自己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保持前进的勇气和决心。
通过探讨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成长历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这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自己的观念和态度,我们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哈佛大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
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为成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
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事业还需要准确的、文字性的计划。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
什么左右你10年后的“价值等级”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83%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
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
14%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
成功的人生需要准确的定位解析
成功的人生需要准确的定位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曾经有一个梦,也都想去实现。
只不过从小时候到长大成人步入到中年甚至是老年的过程中,现实似乎在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直到我们有一天真的相信。
就是这“不可能”三个字,在这个漫漫人生路上让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
但还是有那么少数的一群人,他们却坚信这个世界上充满着无限可能。
阿穆斯特朗从小就相信自己有一天是可以在那个美丽的月亮上行走!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老早就相信人是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奥巴马在那个黑人受到歧视的年代从小就相信自己可以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或许不会像他们那样闪耀,但应该也是可以去实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短短几万天里一些小小的梦想吧!因为我们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没有一个人能和我们一样,我们独一无二!为什么不能像我们的出生一样再创造奇迹呢?!也许你的梦想是让饱经风霜的父母在有生之年能去包揽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许你是想在这不太长的生命里去世界各地自由自在走走看看;也许你的梦想是去建一所学校可以让贫穷的孩子接受教育;也许你的梦想是能有时间把自己放在大自然里去有足够的时间观察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也许是其他。
不管我们有什么的愿望,你的追求是什么,我们都想过一个更好的生活!可是我们好象在一夜之间活到如此年岁,却发现自己早已把儿时的梦想丢到不知哪里去了。
我们似乎也很努力,为什么还是搞到如此的不理想!努力一定有结果,可不一定有你想要的结果!这其中,每一次的定位、选择就真的太关键了。
几乎每一个成功的人生,都是在每一次需要做定位选择的时候做出了果断、也许周围的人并不理解,但结果证明是正确的选择。
做正确选择和定位是需要勇气和远见的!不是因为我们看不到未来,事实大部分人也都能感觉到未来将要发生什么事,只是自己不敢相信一定会是这样。
我想说的是,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的!!!最近有很多朋友说:“冯先生,看了你的文章我很受益。
的确,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到底我该如何选择,又该怎样定位、规划自己的人生呢?”我想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在这里说的很清楚的,我也很能理解这些朋友和我当初一样迷茫的心情,如果真的有缘也有诚意,我想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坐下来好好聊聊关于定位、选择和人生规划的问题。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拆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拆书笔记及读后感范文:这周我阅读的书目是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写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这本书根据克里斯坦森教授在确诊自己患癌后,给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课的内容写成,所以,非常之真诚,有启发性。
他提供给我们的,绝不是关于人生如何成功的程式化方案,而是对一些重要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以及如何在贯穿日常的生活中进行选择。
他相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重要问题的思考和选择,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衡量人生的方式以及最后生活的质量。
克里斯坦森被誉为世界一流的创新管理思想家,他的作品有《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等等。
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本书?因为作者曾经从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两所最著名的大学毕业,而这两所大学汇聚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学子。
可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牛人在毕业后,是否会按部就班的走向人生辉煌或者成功幸福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未必。
作者通过对同学们的长期观察总结到:这些名校毕业生,在毕业5年后的返校聚会中,几乎每个人看起来都非常出色,光鲜亮丽,一派豪情。
在10年聚会中,有一些成了世界500强的高管,有一些则成为了非常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个个拥有成功的事业,富足的金钱,但是大多数人开始过的不开心。
在第25年和第30年的聚会中,情况则变得更加糟糕,有一些人因为触犯了法律被关进监狱,而有一些人则因为家庭婚姻的问题变得不快乐。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偏离了原初的人生设计,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呢?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与大家分享他的理论,他把追求人生幸福分了三个重要部分来讲:第一部分关于事业,第二部分关于家庭,第三部分关于正直的坚持。
他给出了自己衡量的工具,用以启读者进行思考,以提高读者的敏锐度,并重新审视和改变他们的生活。
PART1:关于事业,你该如何确定你事业上的成功?思考一:找到你的驱动力。
制定你人生的战略,即找到你想实现的目标,以及你如何来实现这个目标。
哈佛第一案例
哈佛第一案例:登山还是救人有一支登山队在登中国的喜玛拉雅山,登到一半的时候,发现了一支登山队遗留下的一名奄奄一息的队员,这时这支登山对的队长需要做一个决定:我们这十几人走到半山腰了,是把这个人抬下去,破坏我们登山队的计划,还是把这个人放在这儿?因为这个人又不是我们队的。
这个故事非常形象,一个企业往前冲的时候,必然要遇到一些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你作为一个总裁,你该做什么决策?你完全可以说我牺牲这个团队的目标来拯救这个队员,把他抬到山下,咱们从头再来。
这个故事在哈佛商学院是个经典故事,每一届的学生在第一个学期要听这个故事,每个新生第一个星期要谈的也是这个故事。
你如何分析讨论这个案例?选择——A:判断他是不是能够支撑到下山,是不是值得营救?如果不值得营救,当然是选择继续登山。
如果值得营救:队长决定营救,全体投入营救工作。
B:队长决定营救,在队中征集志愿者,其余继续登山C:队长决定派两名队员负责营救,其余继续登山。
D:队长不发表意见,请大家举手表决,是否营救。
E:队长决定不营救,全体继续登山。
F:队长决定不营救,队中想营救的自发营救,其余跟队长登山。
G:队长决定抬着他一同上山。
H:天赐良机,队长决定中止登山,组织救援,联系媒体,同步报道,制造舆论,提高知名度。
分析——选A,有领导魅力,但是计划性不强,较武断固执——因为道义(干扰因素)而全盘推翻既定计划,不适合做领导,适合做慈善家。
选B,果断,较民主,计划性不强,团队精神不强——因为道义(干扰因素)而推翻部分计划,非能成大事着所为,成就不会太大。
选C,果断,头脑冷静,但计划性不强。
如救人和登山都成功,两全其美,大家欢喜;如救人和登山都失败,我也尽到了义务,无可指责。
凡事以逃避责任为先,完成事业为次,吃得开,坐得稳,虽仕途顺利,难成大业。
选D,民主,头脑冷静,计划性较强,具备管理才能——遇事头脑冷静,不受干扰,计划根据民意而定,适合做政治家。
选E,果断,计划性强,控制能力强——只顾目标不择手段,成大事者也!选F,果断,计划性较强,魄力不足——想两头兼顾,非明智之举,能成小事。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分析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分析哈佛商学院是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早先名为“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是常春藤联盟商学院之一。
哈佛商学院认为:一个成功的总经理应该是一个全才,至少应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概念技能,这三种技能可以排除特殊品性的必要,也可提供正确看待和处理管理过程的有效方法。
“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到答案或者寻求帮助得到答案。
而往往忽略的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如何思考得到答案。
管理学教育我们,学会如何思考,然后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后一课堂上,教授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理论的聚焦镜对准自己,并针对下列三个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1. 我怎样确保我在职业生涯中会快乐?2. 我怎样确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关系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3. 我怎样确保我一定不会进监狱呢?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并非如此。
当年罗兹学者班32个同学就有2个进过监狱。
安然(Enron)的Jeff 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他们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们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们引上了歧途。
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以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
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
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
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生目标的价值案例
人生目标的价值案例有一个笑话,一个人问一个养羊的人:你为什么养羊?为了赚钱啊!那你为什么要赚钱呢?为了娶媳妇啊!那你为什么要娶媳妇?为了生儿子!那你为要什么生儿子呢?为了养羊啊!哈佛精英的人生轨迹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对当年毕业的天之骄子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1995年,即25年后,哈佛大学再次对这一批1970年毕业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不懈努力,现在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他们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这个"不肯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其实,他们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不清楚或不是很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
二、目标决定成功【故事】:瘦子与胖子的比赛有一位瘦子和一位大胖子在一段废弃的铁轨上比赛走枕木,看谁能走得更远。
瘦子心想:我的耐力比胖子好得多,这场比赛我一定会赢。
开始也确实如此,瘦子走得很快,渐渐将胖子拉下了一大截。
但走着走着,瘦子渐渐走不动了,眼睁睁地看着胖子稳健地向前,逐渐从后面追了上来,并超过了他,瘦子想继续加力,但终因精疲力竭而跌倒了。
最后,在极大好奇心的驱使下,瘦子想知道其中的秘诀。
胖子说:“你走枕木时只看着自己的脚,所以走不多远就跌倒了。
而我太胖了,以至于看不到自己的脚,只能选择铁轨上稍远处的一个目标,朝着目标走。
当接近目标时,我又会选择另一个目标,然后就走向新目标。
”随后胖子颇有点哲学意味地指出:“如果你向下看自己的脚,你所能见到的只是铁锈和发出异味的植物而已;而当你看到铁轨上某一段距离的目标时,你就能在心中看到目标的完成,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手表定律典型例子与应用:目标明确,指引成功人生
手表定律典型例子与应用:目标明确,指引成功人生【名词解释】手表定律,指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是几点。
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
【定律由来】手表定律,又称两只手表定律、冲突选择定律。
深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
尼采有这样一句名言:“兄弟,假如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简单些。
”假如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那么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
然而,困扰许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手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些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自己并不喜爱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即使他们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胜利的欢乐。
【现实演绎】在哈佛高校,曾发生这样一件意义深刻的事情: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高校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头迎向各自的人生。
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
在临出校门时,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楚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楚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群同学进行了调查。
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结果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胜利人士;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平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殊成果,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的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经常在埋怨他人,埋怨社会,埋怨这个“不愿给他们机会”的世界。
事实上,这些人之间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晰或不很清晰,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对目标的选择上陷入了手表定律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商学院经典案例:找到人生正确的标尺“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克莱顿·克里斯滕森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急于找到答案或者寻求帮助得到答案。
而往往忽略的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如何思考得到答案。
管理学教育我们,学会如何思考,然后自己找到答案才是最好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后一课堂上,教授要求学生们把这些理论的聚焦镜对准自己,并针对下列三个问题寻找令人信服的答案:1.我怎样确保我在职业生涯中会快乐?2.我怎样确保我和我的配偶及家人的关系将成为一种持久的快乐源泉?3.我怎样确保我一定不会进监狱呢?尽管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在开玩笑,但并非如此。
当年罗兹学者班32个同学就有2个进过监狱。
安然(Enron)的JeffSkilling也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班同学。
他们都曾是很好的人,但他们人生中的一些事情把他们引上了歧途。
1、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Herzberg)的幸福论认为,人生中最有力的激励因素不是金钱,而是那些学习的机会、在责任中成长的机会、为他人做贡献的机会、以及成就被认可的机会。
我成为学者以前,自己经营着一个公司。
有一天,我想象着我的一个经理早上踌躇满志地来工作,10小时后,带着不受赏识、沮丧的感觉开车回家。
我在想,她这种感觉会怎样深深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
然后,我的想象快进到了另一天,她带着更好的自我感觉回家——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因做成了很有价值的事情而被认可,以及在某个重要项目的成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我在想,这又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我的结论是:如果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职业。
其他任何职业都不可能提供这么多的方式来帮助别人学习和成长,来承担责任并因成就而被认可,以及为团队的成功做出贡献。
越来越多的MBA学生来商学院时以为从商就是买卖与投资。
这是很不幸的。
做生意并不能带来那种通过塑造他人而得到的深深的回报。
我希望学生们在离开我的课堂时能明白这一点。
2、为你的人生制定战略对第二个问题,有一个管理理论可作参照。
这个理论的首要观点是,一个企业的战略是由管理者投资的项目类型决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娴熟地管理一个企业的资源分配,那么由此引发的一切将会与管理预期大相径庭。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关注着我那些1979年毕业的哈佛商学院同班同学的命运。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来聚会的时候都是不幸福的,离了婚,与他们的孩子也很疏远。
我向你保证,他们中没有一个在毕业的时候就想着以后要离婚或是疏离自己的孩子,然而却有大量的人这么做了。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当他们在决定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才能与精力的时候,没有把自己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于中心。
原因何在?他们在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才能、精力的时候,没有把人生的目的放在前面或置于中心。
我告诉我的学生们,学校将是他们深刻考虑这些问题的最后机会,因为人生只会变得越来越严苛。
对我而言,对我的人生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一直是很重要的。
但在我真正理解这个目标之前,它确实是我不得不长期苦想的一个问题。
当我还是牛津大学的一个罗兹学者(RhodesScholar)时,我的学术研究艰难到不可理喻,甚至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额外一年多的工作量。
但我仍然决定每天晚上花一个小时来阅读、思考。
我曾经很矛盾,我是否真得承受得起从我的研究中抽出那些时间,但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并最终明确了我的人生目的。
如果我还是每天花那一个小时去学习掌握那些经济学知识,我才是真的浪费了人生。
我每年用到那些经济学知识只有几次,而那些关于人生目的的知识每天都要用到。
那是我学到过的唯一最有用的东西。
如果不愿花时间去搞清楚这些,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必将在人生的怒海狂涛中饱受摧残。
3、分配好个人资源一个人的资源包括他的时间、精力和天赋。
而如何支配他的个人资源,将最终影响他生活策略的形成。
我有一堆事情来争抢我的资源——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培养优秀的孩子,在事业中获得成功……等等。
所以我的问题和公司一样,只有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能。
对于这些我都要追求的事情,我该如何分配?不同的选择可以使你的生活走向和预期不同的方向。
有时候,这并不是坏事,因为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
但如果错误地支配了你的资源,那么产出将会很糟糕。
正如我那些将精力投入空虚与不幸之中的同学,他们犯的错误就来源于短视。
当那些很想获取成就的人——包括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有额外的半小时或多余的一点精力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把它分到最能体现成就的事情上去——事业。
与此相反,投资于与配偶和子女关系上的时间和精力,通常并不能立即展现同样的成就感——孩子可能每天做错事,恐怕要等到20年后你才能自豪地说:“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或好女儿。
”他们也可以忽视夫妻之间的感情,好像一天天的也看不出在变糟。
这些人往往不自觉地就把个人的资源过度投资于他们的事业上,而忽略家庭。
他们往往没有意识到,与家人的亲密和睦的关系,才是他们快乐的最强有力的也是最持久的源泉。
4、营造一种文化有一个重要的模型被称为合作工具,其基本意思就是做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并不总像是某些人吹出来的那样,敏锐地洞察迷雾重重的未来并勾勒出企业所需的航向调整是一码事,而说服那些没有看到未来变化的员工,让他们齐心协力把企业带向那个新的方向,却完全是另一码事。
知道使用什么工具能带来所需的合作是一种关键的管理技巧。
这个理论把这些工具排列在两个维度上——组织成员对从他们加入企业想要得到的东西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对采取什么行动才能实现预期结果的认同程度。
如果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是低认同,你需要使用“权力工具”——强迫、威胁、惩罚等等——来确保合作。
很多企业都是从这个象限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创始的经理团队,在规定什么必须做以及怎样做的时候都要扮演这样一种独断专行的角色。
如果员工在一起工作完成这些任务的方式反复这样持续,共识就开始形成了。
麻省理工学院的EdgarSchein认为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建立文化的机制。
最终,人们甚至不去考虑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是否会带来成功。
他们通过本能与责任去接受优先顺序,遵循工作程序——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营造了一种文化。
文化,以一种不可言传但却不可抗拒的方式,决定着那些已经证实的、被接受的行为方式,而组织成员正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应对经常出现的问题。
文化也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规定了优先顺序。
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父母们能够使用的最简单的能带来孩子们的合作的工具就是权力工具。
但是也存在一个时点,在十几岁的时候,权力工具就不再起作用了。
如果你想要你的孩子拥有很强的自尊与信心,以使他们能解决困难的问题,那么这些素质是不可能在高中时期突然实现的。
你必须把这些东西设计进你的家庭文化之中——你也必须从很早就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就像员工一样,孩子们是通过做困难的事情并学习怎样做才有效这样一个过程来建立自尊的。
5、避免“边际成本”的误区在金融学和经济学中,当我们评估每一项投资的选择时,我们必须忽略“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而以不同选项的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为基础来做决策。
但这个金融经济对投资的评估理论,往往可能误导企业。
如果将来会完全与过去一样,这个理论就没有错。
但如果未来和过去是很不同的(并且一般情况下都如此),那么就不应该用这个理论了。
这个理论解答的是我和学生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怎样过一种正直的生活(不坐牢)人们往往无意识地把“边际成本”的理论用于我们个人生活的对错决定中。
我们脑子里常有一个声音会说“虽然我知道按照一般的原则,大多数人是不应该这样做的。
但是在这个特别的、情有可原的情况下,仅此一次,没问题。
”人们往往认为这“仅此一次”的边际成本非常低,这种想法像吸盘一样把人吸进去,而根本不曾看到这条路最终通向何方,以及这个选择最终包含的全部成本。
在所有形式的不忠实与不诚信里面,它们辩解的理由都是边际成本经济学,“就这一次”。
在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决定。
其实100%地去坚守你的原则,要比98%地去坚持来得容易。
从理论上讲,你肯定可以只在某一次越过界线,然后以后再也不那样做了。
但是,你若抵抗住了“在这个特殊的情有可原的情况下,就这一次,没有问题”的诱惑,你将受益无穷。
因为,生命是一条充满未知的河流。
假如你越过这道防线一次,在今后的生活中,你可能将会一次又一次地越过这道防线。
就如我过去的一些同学所做过的那样,你一定会后悔你最终得到的结果的。
你必须给你自己的原则做个定义,然后以你的原则为基准,给自己划一个安全的防线。
6、记住谦逊的重要性所有谦逊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着很高程度的自尊自信。
他们知道自己是谁,并对自己感觉很好。
“谦逊”不等同于自我贬低或自我嘲弄而是一种你对他人的尊重。
从这种形式的谦虚中,总能自然地产生好的行为。
把“谦逊”带入社会是那么的重要。
当你刚刚进入一个顶级研究生院的时候,几乎所有你所学的都来自于那些比你更聪明且更有经验的人:父母、老师、老板。
而当你离开了哈佛商学院或任何其他顶尖学府后,你会发现你每一天打交道的人们,那些大多数的人,可能都没有你聪明。
这时,如果你认为只有从比你聪明的人那儿才能学到东西,那么你就把自己学习成长的机会大大缩小了。
总而言之,只有你真正自信时,你才可能谦卑。
当我们看到一些人以一种攻击性的、傲慢的、损人的方式对待他人时,他们的行为其实是自卑的体现。
他们需要贬低其他人,以此来使自己感觉良好。
7、选择正确的标尺去年我被诊断出得了癌症,我必须面对我的生命将可能比我预期的要结束的早一些。
感谢上帝,现在看来我可能幸免了。
但这段经历让我对生命有了不同的见地。
我很清楚,我的见解已经为那些应用了我的研究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当我面对这场疾病时,有趣的是,看看那些影响对现在的我而言是多么的不重要。
我总结出,上帝衡量我的人生的尺子并不是美元,而是那些我曾经影响过他们人生的人们。
我认为这是一种对我们所有人都有用的方式。
别去操心那些你将取得的个人声望,去操心那些通过你的帮助能变得更好的人吧。
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一个建议:认真思考什么才是衡量你人生的正确标尺。
作者简介: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总经理及技术与运营管理部。
他的研究和教学领域集中在新产品和技术开发管理以及如何为新技术开拓市场等方面。
1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