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合集下载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料,用来炒菜、煎炸、烹饪等。

提取食用油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机械压榨法和溶剂提取法。

一、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提取食用油的传统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种子中含有较高油量的作物,如花生、菜籽、棉籽等。

以下是机械压榨法的基本步骤:1.物料清洗:将植物种子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非食用成分,保证提取的食用油的质量。

2.研磨:将清洗干净的种子进行研磨,使其成为适合压榨的胚芽状质地。

3.蒸煮:将研磨后的种子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使胚芽膨胀,改善胚芽的物理性能,方便压榨。

4.压榨:将蒸煮后的种子放入压榨机中,通过机械力将种子内的油脂释放出来。

压榨过程中,种子会被压碎,使油脂与其他成分分离。

5.沉淀:将压榨出的混合液放置一段时间,使油脂慢慢沉淀到底部,形成油水分离。

6.过滤:将沉淀后的液体通过过滤器过滤,去除杂质和悬浮物质,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7.脱臭:对于一些种子中含有的不良气味,可以进行脱臭处理,提高食用油的品质。

8.储存: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

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工业化生产中较常用的方法,适用于脱脂率较高的油料,如大豆、花生、油菜籽等。

以下是溶剂提取法的基本步骤:1.研磨:将去壳的油料进行研磨,使其成为适合提取的颗粒状质地。

2.浸泡:将磨碎后的油料放入浸泡槽中,加入溶剂进行浸泡。

常用的溶剂有正己烷、乙酸乙酯等,它们能够有效地溶解油脂。

3.浸提:在合适的温度下,让溶剂与油料充分接触,使油脂与溶剂发生反应。

溶剂会将油脂溶解并带走。

4.分离:将浸提后的混合液通过一系列分离设备,分离出油脂和溶剂。

5.蒸发:将分离出的溶剂进行蒸发,使其变成气态,以便再次使用。

6.脱臭:对于一些含有异味的食用油,进行脱臭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7.储存: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储存在密封的容器中,避免暴露在光线和空气中。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的食用油需要进一步处理,以确保油中的溶剂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

食用油的提取过程冷榨vs热榨

食用油的提取过程冷榨vs热榨

食用油的提取过程冷榨vs热榨食用油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食品加工中,而它的提取过程冷榨和热榨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在油脂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冷榨和热榨这两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和探讨。

1. 冷榨的定义和过程冷榨也被称为机榨或冷压,是指用低温条件下将油料压榨出油。

传统的冷榨方法通常采用机械压榨的方式,不加热处理油料。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留更多的油脂营养成分和天然香味。

2. 冷榨的优点冷榨提取过程不使用高温和有害的溶剂,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较为健康的提取方法。

冷榨油在提取过程中不会破坏油脂原有的营养价值,保留了大量的维生素E、亚油酸、亚麻酸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此外,冷榨油的风味独特,常带有一定的植物香气。

3. 冷榨的缺点冷榨提取过程中,由于没有加热处理,油料中的水分和杂质无法完全去除,会导致油脂中的不可溶物增加。

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油脂的品质和稳定性,增加油脂的氧化和酸败风险。

另外,由于冷榨方法产出的油脂较少,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4. 热榨的定义和过程热榨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将油料加热处理后再压榨出油。

热榨常采用蒸煮和焙烤的方式对油料进行热处理,这样可以使油料中的脂肪更易于被压榨出来。

5. 热榨的优点热榨提取过程中的高温可以有效破坏油料中的细胞壁,使油脂更容易被提取出来。

相对于冷榨,热榨的产量更高,因此生产成本较低。

此外,热榨油的酸度较低,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

6. 热榨的缺点热榨提取过程中的高温会破坏一部分油脂中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热敏性的维生素E和亚麻酸等。

此外,由于热榨过程常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辅助提取,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当溶剂没有彻底去除时。

7. 冷榨vs热榨的比较冷榨与热榨提取方法各有利弊。

冷榨方法保留了更多的油脂营养成分和天然香味,但产量较低,生产成本较高。

而热榨方法产量较高,成本较低,但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

选择冷榨还是热榨取决于个人需求和偏好。

8. 结论食用油的提取过程冷榨和热榨是两种常见的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材之一,它是人们烹饪食物、制作调味品和烘焙食品的重要原料。

食用油一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提取:物理压榨法和化学提炼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法是一种传统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和常见的方法。

它一般适用于含油料较高的食材,如花生、大豆、油菜籽等。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原料用水冲洗,去除杂质和表面的污物。

2.烘干:将清洗后的原料晾干或进行烘干处理,保证原料的干燥程度。

3.破碎:将原料切碎或破碎,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油脂的释放。

4.蒸煮: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蒸煮,加热至一定温度,破坏细胞壁,有利于油脂的流出。

5.压榨:将蒸煮后的原料送入压榨机内,在高压下使油脂从杂质中分离出来,通过榨油机的螺旋轴和压榨筛网将油脂榨出。

6.过滤:将榨出的油脂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固体颗粒。

7.净化: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油质的纯度,可以使用磷酸脱蜡法或碱炼法进行净化处理。

8.脱水:将净化后的油脂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9.精炼:对脱水后的油脂进行脱酸、脱臭、脱色等步骤,提高油质的品质。

化学提炼法是一种现代化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它主要适用于低油含量的原料,如沙棘、枸杞等。

具体步骤如下:1.清洗:将原料用水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杂质。

2.破碎:将清洗后的原料进行破碎处理,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溶剂的作用和油脂的释放。

3.溶剂浸提:将破碎后的原料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混合,进行浸泡,使溶剂能够与油脂充分接触。

4.油脂分离:通过过滤、离心等方法,将浸提液中的油脂与溶剂进行分离,得到油脂的混合物。

5.脱溶剂:将分离出的油脂混合物进行加热蒸馏,使溶剂蒸发,得到油脂。

6.精炼:对得到的油脂进行脱酸、脱臭、脱色等步骤,提高油质的品质。

7.脱水:将精炼后的油脂进行脱水处理,去除其中的水分。

物理压榨法与化学提炼法各有优缺点。

物理压榨法操作简单,无需使用化学溶剂,能够保持油脂的天然风味和营养成分,但提取率相对较低。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

食用油生产工艺流程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之一,它不仅是烹饪的必备品,还是许多食品加工的原料。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

1. 原料准备。

食用油的原料主要有植物油和动物油两种。

植物油的原料包括大豆、花生、菜籽、棉籽、油菜籽、葵花籽等,而动物油的原料主要是猪油、牛油等。

在原料准备阶段,首先需要对原料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异物,然后进行清洗,确保原料的卫生和安全。

2. 压榨。

原料经过清洗后,进入压榨工序。

压榨是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的过程,主要有物理压榨和化学提取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通过机械设备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而化学提取是利用溶剂将油分离出来。

压榨后得到的初榨油含有较多的杂质和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3. 脱酸。

初榨油中含有一定量的酸,需要进行脱酸处理。

脱酸是通过碱处理或蒸汽脱酸的方法将油中的酸性物质去除,以提高油的质量和口感。

4. 脱臭。

脱酸后的油还会含有一些异味和杂质,需要进行脱臭处理。

脱臭是通过高温蒸汽将油中的异味和杂质去除,以提高油的纯度和口感。

5. 脱色。

脱臭后的油还会含有一定的色素,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脱色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油中的色素去除,以提高油的透明度和美观度。

6. 冷却。

经过脱色处理后的油需要进行冷却,以降低油的温度,防止氧化和变质。

7. 灌装。

经过以上工序处理后的食用油将被灌装到包装容器中,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在灌装过程中,需要对包装容器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总结。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多道工序,包括原料准备、清洗、压榨、脱酸、脱臭、脱色、冷却、灌装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质量,确保食用油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食用油生产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格。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流程不仅关乎产品的质量和口感,还关乎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食用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与营养价值

食用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与营养价值

食用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与营养价值食用油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不仅能提供美味的口感,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但是,你知道吗?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对其营养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食用油的不同提取方法以及它们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一、榨取法榨取法是食用油提取的常见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食用油原料(如花生、豆子等)榨取出油脂部分。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可以保留原料的天然风味,但也会使得油脂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受到破坏。

例如,榨取法会导致食用油中的维生素E和其他抗氧化物质的流失,从而降低其抗氧化能力。

二、溶剂抽提法溶剂抽提法是另一种常见的食用油提取方法。

它通过使用溶剂(如正己烷)将油脂从原料中萃取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提取食用油,并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操作,减少营养物质的破坏。

然而,由于溶剂的使用,溶剂抽提法提取的食用油可能残留一部分溶剂,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脱溶剂处理。

三、冷榨法冷榨法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食用油提取方法。

它使用低温(通常不超过60°C)进行榨取,可以保留食用油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和天然风味。

与榨取法和溶剂抽提法相比,冷榨法的食用油更加天然纯净,富含抗氧化物质和必需脂肪酸。

因此,冷榨法被认为是提取高质量食用油的理想方法。

四、压榨法压榨法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油提取方法,在一些地区仍被广泛使用。

它通过物理挤压的方式将食用油榨取出来,不经过任何化学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食用油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是由于操作过程相对粗糙,压榨法提取的食用油可能含有较多的杂质,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精炼。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食用油提取方法对其营养价值有着不同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取更加营养丰富的食用油。

此外,在食用油的选择上,我们也应该关注不同种类食用油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五、营养价值比较不同的食用油不仅在提取方法上存在差异,还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

以下是常见食用油的营养价值比较:1. 橄榄油:橄榄油是一种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抗氧化物质的优质食用油。

食用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优化

食用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优化

食用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优化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中,食用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也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食用油的提取与精炼工艺,并提出工艺优化的方案,以求提高食用油的品质和加工效率。

一、食用油的提取工艺食用油的提取通常采用物理压榨和化学浸提两种方法。

物理压榨是利用机械力将油脂从油料中挤出,适用于大豆、花生、棕榈等油料的提取。

化学浸提则是在油料中添加有机溶剂,通过溶解油脂并蒸发溶剂的方法提取油脂,适用于菜籽、葵花籽等油料的提取。

1. 物理压榨物理压榨过程中,首先将油料进行破碎,然后进行蒸煮,目的是破坏油料细胞壁,有利于提取油脂。

接下来是预压和终压,预压是将破碎后的油料进行蒸汽加热并脱水,压榨出一部分油脂,终压则是将预压过的油料再次进行压榨,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

2. 化学浸提化学浸提主要分为溶剂提取和浸提脱脂两个步骤。

溶剂提取是将油料和有机溶剂进行混合,通过溶解油脂来实现提取。

浸提脱脂则是将溶剂油脂混合物经过蒸发器蒸发,将有机溶剂从油脂中蒸发出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油脂。

二、食用油的精炼工艺食用油的精炼工艺主要包括去除杂质、脱色和脱臭三个步骤。

这些步骤的目的是提高食用油的纯度和质量。

1. 去除杂质去除杂质是指将食用油中的杂质如悬浮颗粒、胶质和有害物质等去除。

常用的方法有沉淀法、离心法和过滤法。

沉淀法是通过沉淀剂与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使之凝聚成团,然后通过离心或过滤将杂质去除。

离心法则是利用离心力使油脂与杂质分离。

过滤法利用过滤介质将杂质拦截,常见的过滤介质有活性炭、硅胶和膜过滤器等。

2. 脱色脱色是指去除食用油中的色素,提高油脂的透明度。

常用的脱色剂有活性白土、活性炭和硅胶等。

脱色过程中,将油脂与脱色剂充分混合,然后通过过滤将脱色剂与油脂分离。

3. 脱臭脱臭是指去除食用油中的异味和杂质。

常见的脱臭方法有蒸汽蒸馏法和蒸馏柱法。

蒸汽蒸馏法是利用蒸汽将油脂中的异味和杂质挥发出去。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油的提取方法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油的提取方法

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了解油的提取方法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调味食材之一,而了解油的提取方法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对我们选择合适的食用油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机械压榨法机械压榨法是制取食用油的一种常见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将油料经过去杂、烘干等处理后送至压榨机。

压榨机会通过挤压将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简单、原料易取,但是效率较低,同时由于机械力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油料中微粒的破碎,影响到油的质量。

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是一种高效的油提取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油料首先经过破碎和蒸煮等处理后,将溶剂(一般为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等)加入其中。

溶剂能迅速溶解油料中的油,形成悬浮液。

接着,通过蒸发溶剂,将其从悬浮液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食用油。

溶剂提取法的优点是能够高效提取油料中的油,但是由于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存在环境污染的风险,必须注意合理使用溶剂并进行精确的处理。

三、冷榨法冷榨法是制取一些高级食用油的常用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将油料直接压榨,保持低温状态。

低温能够保留油料中的营养成分和风味,使得最终的食用油保持原汁原味。

虽然这种方法提取的油少,但是质量较高,非常受人们的喜爱。

四、精炼提炼法精炼提炼法是食用油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艺。

在这个过程中,将初提取的油通过脱酸、脱臭、脱色等一系列的工艺进行处理,以达到提高油品质量的目的。

其中,脱酸能够去除油中的游离脂肪酸,脱臭可以除去油中的异味物质,脱色能够降低油的色泽。

通过这些工艺,最终可以得到透明、纯净的食用油。

五、油的包装与贮存在食用油的生产过程中,包装与贮存工作同样重要。

首先,将提取好的食用油倒入适当的容器中,进行密封,以防止油品被氧化变质。

适当的包装能够延长食用油的保质期,并且便于储存和使用。

综上所述,了解油的提取方法与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对我们选择合适的食用油至关重要。

机械压榨法、溶剂提取法、冷榨法和精炼提炼法是常见的油提取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什么区别

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什么区别

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什么区别食用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烹饪食物还是制作调味品,食用油都是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然而,许多人对食用油的生产过程并不了解,特别是其中的压榨和浸出两种不同工艺。

那么,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压榨和浸出的基本原理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食用油的生产过程。

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是各种油料,如大豆、花生、芝麻等。

这些油料含有丰富的油脂,但是要将其提取出来,就需要进行压榨或浸出等工艺处理。

压榨压榨是一种常见的提取油脂的方法。

在压榨过程中,油料会经过高温高压的机械压榨,使油脂从油料中被挤压出来。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是由于高温高压会破坏一部分油料中的营养成分,所以有些精细的食用油并不采用这种方法。

浸出与压榨不同,浸出是一种通过溶剂将油脂从油料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在浸出过程中,油料首先会被粉碎成细粉,然后与有机溶剂接触,油脂会在溶剂的作用下被提取出来。

这种方法相对压榨而言更适合提取高品质的食用油,但是需要后期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压榨和浸出的区别了解了压榨和浸出的基本原理后,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区别。

1.工艺流程不同:压榨主要通过机械压榨的方式提取油脂,而浸出则是通过溶剂将油溶解出来。

2.适用油料不同:压榨适用于一些植物油料,如大豆、花生等,而浸出比较适用于一些质地较硬的油料,如油菜籽等。

3.营养保留程度不同:由于压榨过程中需要高温高压,部分营养成分可能会被破坏,而浸出可以更好地保留油料中的营养成分。

结语在选择食用油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压榨或浸出的产品。

无论是哪种方法提取的食用油,都应该注意适量食用,健康膳食才是最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您对食用油的压榨和浸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

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

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是中国传统的制油工艺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

水代工艺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制油工艺,主要利用油料中含有的磷脂等亲水性成分,通过加水、搅拌、加热等步骤,将油分离出来。

这种工艺可以保留油料中的营养成分,同时避免高温对油质的破坏,因此被认为是相对健康的制油方法。

水代工艺制出的油色清澈透明,味道清香,营养价值高,受到广泛的欢迎。

然而,水代工艺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生产效率较低,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且对于某些油料作物并不适用。

压榨工艺则是通过物理挤压的方法,将油从油料中提取出来。

这种工艺主要利用机械压力将油料中的油分挤出,不需要经过高温处理,因此可以保留油料中的原始营养成分。

同时,由于压榨工艺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因此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压榨工艺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对于某些含油量较低的油料作物,提取效率不高,同时压榨出的油可能会含有一些残留物和杂质。

在现代的食用油加工中,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通常会结合使用。

比如在生产菜籽油时,可以先用水代工艺提取大部分的油,然后将剩余的油料再用压榨工艺处理,以提高出油率。

这种结合使用的方法可以兼顾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同时也为食用油的加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除了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现代的食用油加工还包括浸出工艺和调配工艺等。

浸出工艺是通过化学溶剂将油从油料中提取出来,其优点是出油率高,但化学溶剂的存在可能会对油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调配工艺则是将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油进行混合调配,以获得所需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总的来说,水代工艺和压榨工艺作为传统的制油方法,虽然在效率和产量方面可能不如现代工艺,但在保留油料营养成分和提供多样化产品方面仍然具有独特的优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些传统工艺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研究的深入开展,这些传统工艺将会继续得到改进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多样化的食用油产品。

食用油的生产流程简介

食用油的生产流程简介

食用油的生产流程简介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能增加食物的口感。

但是,你是否知道食用油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接下来,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下食用油的生产流程。

第一步:原料准备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常见的有花生、大豆、棉籽、菜籽等。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原料的清洗和筛选,去除杂质和不良果实。

第二步:压榨清洗好的原料经过烘干后,进入压榨环节。

压榨的目的是将原料中的油分离出来。

常见的压榨方法有物理压榨和化学压榨两种。

物理压榨主要是通过应用机械力,将原料中的油分子挤压出来。

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冷压和热压两种方法。

冷压一般适用于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油种,热压则能提高榨油效率。

化学压榨则是通过在原料中添加溶剂,使油脂溶解并分离出来。

这一过程一般分为浸出和萃取两个步骤。

浸出是将原料和溶剂进行充分接触,使油脂溶解到溶剂中;萃取则是通过加热和蒸发的方式,将溶剂中的油脂提取出来。

第三步:脱蜡和脱酸通过压榨得到的油脂中,通常还含有一定的蜡质和酸性物质。

因此,在食用油的生产流程中,还需要进行脱蜡和脱酸的处理。

脱蜡一般通过将油脂进行冷冻或溶剂脱蜡的方式进行。

冷冻脱蜡是将油脂冷冻至较低温度,使蜡质凝固并沉淀出来;溶剂脱蜡则是通过添加一定溶剂对油脂进行萃取,将蜡质分离出来。

脱酸则是通过碱炼或盐水炼制的方法进行。

碱炼一般是将油脂与碱进行反应,中和其中的游离脂肪酸;盐水炼制则是将油脂与盐水进行搅拌和蒸发,使油中的酸性物质转化成油酸钠。

第四步:脱色和脱臭经过脱蜡和脱酸处理后的油脂往往还存在着颜色不均匀和异味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脱色和脱臭的过程。

脱色主要是通过添加脱色剂和进行滤料处理,去除油中的杂质和色素。

脱臭则是通过高温蒸馏和蒸汽吹扫的方式,去除油中的异味物质。

第五步:精炼和包装经过前面的处理,食用油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品质,还需要进行精炼处理。

精炼一般包括脱酸、脱蜡、脱色和脱臭等步骤,以去除油中的杂质和不良成分。

食用油的提取方式冷压热压和溶剂提取的区别

食用油的提取方式冷压热压和溶剂提取的区别

食用油的提取方式冷压热压和溶剂提取的区别食用油的提取方式:冷压、热压和溶剂提取的区别食用油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烹饪、调味和制作食品等方面都不可或缺。

然而,不同的提取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油的品质和健康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食用油的三种主要提取方式:冷压、热压和溶剂提取,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一、冷压提取冷压提取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式,也称为机械压榨。

这种方法利用机械力量将油料中的油分离出来,而不采用高温或化学溶剂。

它通常用于提取蔬菜油和坚果类油。

1. 工艺流程冷压提取的工艺流程相对简单。

首先,将油料经过清洗和破碎等预处理后送入压榨机。

然后,通过一系列滤网和压榨装置,把油料中的油与固体分离出来。

最后,用离心分离器除去悬浮物和杂质,获得纯净的油。

2. 优点冷压提取的最大优点是保留了原油的天然香味、色泽和营养成分。

由于没有使用高温和化学溶剂,油料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脂肪酸等有益成分得以最大限度地保存。

3. 缺点然而,冷压提取的效率相对较低,油料中的油无法完全提取出来。

此外,由于不使用高温,冷压提取的油在杀菌和防腐方面相对较弱,储存期较短。

二、热压提取热压提取是一种在高温条件下提取油的方法,也叫做热榨。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油料中油含量较高的品种,如大豆、花生等。

1. 工艺流程热压提取的过程主要包括烘烤、蒸煮和压榨三个步骤。

油料首先通过烘烤,消除水分和杂质,然后蒸煮以软化油料并增加油的流动性。

最后,将蒸煮后的油料送入压榨机,利用高温和机械力分离油和渣。

2. 优点热压提取相比冷压提取的优点在于提取率高。

由于高温的作用,热压提取可以更彻底地将油从油料中提取出来。

3. 缺点然而,热压提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高温会导致油品中部分营养成分的破坏,包括维生素和脂肪酸。

此外,由于使用了高温,热压提取的油往往具有较重的气味和黄色,需要经过进一步的精炼才能达到食用标准。

三、溶剂提取溶剂提取是一种利用化学溶剂提取油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油量较低的油料,如芝麻、葵花籽等。

食用油的冷压与热压提取技术比较

食用油的冷压与热压提取技术比较

食用油的冷压与热压提取技术比较食用油的提取过程是将植物原料中的脂肪提取出来制成食用油的过程。

在食用油的制作过程中,冷压和热压是两种常用的提取技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比较,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们的差异和优劣。

一、冷压提取技术冷压提取技术是指在加热数度低于60摄氏度的情况下进行脂肪的提取。

这种提取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能够保留植物原料中的大多数有益物质,如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

由于冷压过程中不需要高温加热,因此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原始食材的天然风味和香气。

冷压提取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植物材料的洗涤、切碎、压榨和过滤等。

其中,压榨过程是关键步骤,通过对植物材料的压榨,使其中的脂肪分子释放出来,并与榨出液一起通过过滤装置分离出食用油。

冷压提取技术的缺点在于其产量相对较低,且榨出液中含有较多的沉淀物和杂质,需要通过过滤等工艺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和净化。

此外,由于冷压技术不需要高温加热,所以在杀灭微生物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热压提取技术热压提取技术是指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脂肪的提取。

相较于冷压,热压技术具有提取效率高、产量大等优点。

在热压过程中,高温能够迅速破坏细胞壁结构,使植物原料中的脂肪快速释放,并通过蒸汽蒸煮等方式使其转化为榨出液。

热压提取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植物原料的预处理、蒸煮、压榨和离心等。

其中,蒸煮过程是热压技术中的关键步骤,通过高温和蒸汽的作用,使油脂从植物原料中迅速转化为液态,并与榨出液一起被压榨出来。

热压提取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对原料中有益物质的保存能力相对较差。

由于高温的作用,部分维生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可能在提取过程中发生分解或氧化。

此外,热压过程中还可能引入一些杂质,需要进行后续的净化和纯化过程。

三、冷压与热压提取技术的比较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冷压和热压是两种不同的提取技术,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冷压技术能够保留植物原料中的大多数有益物质,同时保持天然的风味和香气;而热压技术则具有高效、高产的特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食用油的工艺

食用油的工艺

食用油的制作工艺一、压榨法和浸出法目前,食用油有两种制作工艺:压榨法和浸出法。

(一)、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

(二)、浸出法是采用溶剂油(6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260度)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

最大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价格低于压榨法。

高温精炼工艺损失了天然植物油的原汁原味,脂溶性维生素会受到破坏,且残留微量“6号”轻汽油,新出台的国家标准规定,浸出色拉油溶剂残留标准一二级每公斤不得超过10毫克,三四级不允许超过50毫克,这说明合格油品中仍然含有汽油残留。

新标准还规定在油桶的标签上要标出压榨或浸出,还消费者知情权,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花生油与橄榄油都属于压榨法出油,保证了油脂的纯洁。

世界最大的橄榄油生产集团是西班牙的白叶牌初榨橄榄油厂,年生产初榨橄榄油四千万公斤。

目前中国最大的花生油生产厂家为山东鲁花集团,年产花生油30万吨。

鲁花独创5S物理压榨新工艺,剔除花生油中悬浮物有害物质,不含黄曲霉素,不含胆固醇,确保产品的原色、原汁、原味,博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鲁花迅速成为中国花生油知名品牌。

二、从毛油到成品油不管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油脂,都还不能吃,它被称作毛油。

毛油中含有种种杂质,包括原料中的,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

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 (如棉籽油中的棉酚) 。

毛油经过进一步加工 (即精炼),蒸馏脱臭。

也就是脱色、中和、去除杂质,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

从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过程,一般指脱胶、说,压榨和浸出只解决制取毛油,而使毛油变成成品油,都必须经过一个化工过程的精炼。

三、成品油品质的衡量过氧化值关于食用成品油的质量,国家制定有一系列指标,称国家标准。

各类油脂都有相应的标准,一般都 包含了“色泽”、“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项目的指标。

两种食用油脂生产工艺详解(纯干货)

两种食用油脂生产工艺详解(纯干货)

(3)混合油蒸发与汽提
目的是从油中除去固体粕粒并分离出溶剂,从而得到 比较纯净的浸出毛油。分离溶剂一般要经过两个阶 段: Ø 蒸发:用间接蒸汽加热混合油使溶剂以沸腾和蒸发 的形式除去; Ø 汽提阶段:采用直接蒸汽,使溶剂充分汽化,以达 到去除溶剂的目的。
(4)溶剂回收
Ø 冷凝:在混合油蒸发、汽提以及脱溶烤粕工序中, 大量溶剂成为溶剂蒸气,溶剂蒸气要通过冷凝作用 成为液体溶剂。 Ø 分水:含水溶剂要经过分水处理,除去水分。溶剂 与水的分离一般利用二者相对密度不同,静置分层 后排放废水,这种设备称为分水器。 Ø 从尾气中回收溶剂:尾气排放装置
2. 芝麻水代法制油工艺 芝麻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如图6—3所示。
芝麻→筛选→漂洗→炒子→扬烟→吹净→磨酱 芝麻油 →对浆搅油→振荡分油 麻渣 图6-3 芝麻水代法制油工艺流程
Ø (1)筛选:清除芝麻中的杂质,如泥土、砂石、铁屑等 杂质及杂草子和不成熟芝麻粒等。 Ø (2)漂洗:用水清除芝麻中的并肩泥、微小的杂质和灰 尘。浸泡有利于细胞破裂。芝麻经漂洗浸泡,水分渗 透到完整细胞的内部,使凝胶体膨胀起来,再经加热 炒子,就可使细胞破裂,油体原生质流出。
3、螺旋榨油机
• 螺旋榨油机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较先进的连续式榨油 设备。 • 其工作原理是:旋转着的螺旋轴在榨膛内的推进作用 ,使榨料连续地向前推进,同时由于榨料螺旋导程的 缩短或根圆直径增大,使榨膛空间体积不断缩小而产 生压力,把榨料压缩,并把料坯中的油分挤压出来, 油分从榨笼缝隙中流出。同时将残渣压成饼块,从榨 轴末端不断排出。 • 螺旋榨油机取油的特点是:连续化生产,单机处理量 大,劳动强度低,出油效高,饼薄易粉碎,有利于综 合利用,故应用十分广泛。
5. 油脂工业开发应用超临界CO2作为萃取剂。 Ø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优点: Ø 可以在较低温度和无氧பைடு நூலகம்件下操作,保证了油脂和饼 粕的质量。 Ø 对人体无毒性,且易除去,不会造成污染,食用安全 性高。 Ø 整个加工过程中,原料不发生相变,有明显的节能效 果。CO2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效率高。 Ø 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溶解性和极高的萃取选择性。通 过调节温度、压力,可以进行选择性提取。 Ø 成本低,不燃,无爆炸性,方便易得。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

提取食用油的两种方法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和压榨法: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

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

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

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

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

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

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

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

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

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

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

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

食用油的生产工艺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品原料之一,其制备过程经历了多个步骤,包括原料准备、清洗、破碎、压榨、沉淀、过滤、脱酸、脱臭、脱色等。

首先,食用油的原料准备很重要。

一般来说,常见的食用油原料包括植物种子、果实及坚果等,如花生、大豆、菜籽、棉籽、芝麻、葵花籽等。

在选取原料时需要确保其新鲜、无虫害、无霉变,同时也要注意原料的成熟度和水分含量。

接下来,原料需要进行清洗和破碎处理。

清洗的目的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通常使用清水进行冲洗。

破碎则是将原料压碎为适当的颗粒大小,以便后续的榨油过程。

破碎方法可以通过磨碎机或压碎机实现。

然后,进行压榨和沉淀。

压榨是将破碎后的原料进行机械压榨,以提取其中的油脂。

常用的压榨方法有冷榨和热榨两种,冷榨一般保留了原料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但产量较低,而热榨则可以提高产量但存在破坏营养成分的风险。

压榨后会得到一种混合物,其中包含了悬浮在油中的杂质。

混合物需要进行沉淀,通过让其静置一段时间,使油脂和杂质分离出来。

这是因为油具有比水轻的特性,可以浮在水上。

沉淀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剂如盐酸、硫酸等来促进分离过程。

分离后,就需要进行过滤将油中的残留杂质去除。

常见的过滤方法有纸滤、沙滤、膜滤等。

过滤的目的是使油脂质量更纯净。

接下来是脱酸、脱臭和脱色。

脱酸是将油脂中的酸性物质去除,常用的方法包括碱炼,通过与碱反应生成油碱。

脱臭是去除油脂中的异味物质,主要通过蒸馏和脱odor脱臭剂来实现。

脱色是去除油脂中的色素,一般采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将油脂中的色素吸附到活性炭上。

最后,经过以上步骤得到的油脂还需要经过一些后处理工序如瓶装、质检、包装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食用油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料准备、清洗、破碎、压榨、沉淀、过滤、脱酸、脱臭、脱色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制备出质量优良、安全可靠的食用油产品,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

黄豆油脂的提取工艺

黄豆油脂的提取工艺

黄豆油脂的提取工艺黄豆油脂的提取工艺是指将黄豆中的油脂分离出来的过程。

黄豆油脂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油脂,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必需脂肪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食用油。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黄豆油脂提取工艺。

1. 传统浸出法传统浸出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的提取工艺。

首先将黄豆破碎成细粉,然后用溶剂(如石油醚)浸渍黄豆粉,利用溶剂的溶解性将油脂从黄豆中提取出来。

接着将油脂溶液蒸发,使溶剂挥发掉,得到油脂。

2. 榨油工艺榨油工艺是常用的提取黄豆油脂的方法之一。

它分为物理榨油和物理加化学方法榨油两种。

(1)物理榨油:首先将黄豆破碎成细粉,然后经过烘烤和蒸煮等工艺处理,使其水分含量下降,提高榨油率,并破坏油脂细胞壁。

接着将破碎的黄豆放入榨油机中,利用压榨的力量将油脂从黄豆中榨出来。

榨出的油脂经过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得到黄豆油脂。

(2)物理加化学方法榨油:物理加化学方法榨油是在物理榨油的基础上加入化学方法进行辅助提取油脂。

首先将黄豆破碎成细粉,然后进行脱皮、烘烤和蒸煮等工艺处理。

接着将经过工艺处理的黄豆粉放入榨油机中,利用物理压榨将部分油脂榨出来。

然后将榨出的油脂与稀碱进行反应,生成皂化油和皂滴。

再利用物理的方式将剩余的油脂榨出来。

最后通过脱色、脱水、脱酸等工艺处理,得到黄豆油脂。

3.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新兴的黄豆油脂提取工艺。

该方法利用常温常压下具有液体和气体双重性质的超临界流体来提取油脂。

首先将黄豆粉与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进行充分的混合,使油脂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

然后通过降温和减压,使超临界流体发生相变,从而沉淀和分离出油脂。

该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和易分离的特点。

总结起来,黄豆油脂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传统浸出法、榨油工艺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户型不同的工艺有不同的适用性,可以根据生产需求和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工艺。

同时,也可以通过工艺改进和优化来提高油脂的提取率和质量,促进黄豆油脂工业的发展。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在哪里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在哪里

压榨油与浸出油的区别在哪里现在,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繁多,菜籽油、色拉油、花生油、调和油等,让人目不暇接。

大家在超市挑选食用油的时候,会看到标签上有的标注“压榨”,有的标注“浸出”。

随着大家对食用油的重视,压榨油和浸出油有什么区别便成了大家较为关注的问题。

压榨油和浸出油的最大区别就在它们的加工工艺上,压榨油是“物理压榨法”,而浸出油是“化学浸出法”。

下面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两种工艺物理压榨工艺是靠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将油脂从原料中分离出来,提纯精制而成。

纯物理压榨法融合了现代的科学技术,特别是在加工过程采用全封闭、无污染的机械化压力制油技术,高科技提取等技术,具有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产品天然营养不被破坏,原汁原味等特点。

爱帮家用榨油机采用的就是纯物理古法压榨,不破坏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保留了油料作物原有的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也保留了植物原有的天然香味。

化学浸出工艺是用化学制油方法将油脂从油料中分离出来的油品。

它主要采用“六号”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大豆原料充分“浸泡”,然后再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蜡、脱色、脱胶、脱臭、脱酸)提炼而成。

这种生产方法出油率高、成本低,但提取出来的食用油中难免有溶剂残留,因此,国家对浸出溶剂残留量有着严格的规定。

由于高温、化学的加工过程,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遭到破坏、流失。

因此浸出油主要成分就是各种脂肪酸,只能为人体提供能量,基本上无营养可言。

浸出油通常无色无味,闻不到植物原有的香味。

一般来说,高含油油料可采用压榨法,如菜籽、芝麻、花生等含油率高的油料,为了保持油脂产品特有的香味而采用压榨法生产;而低含油油料则采用直接浸出法,如大豆等。

某些新型油料中带有特殊风味,为保持其产品不失去原有的风味,也多采取压榨法,如橄榄油等油脂的生产。

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及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食用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被广泛应用于烹饪、炸炒等各种食品加工过程中。

然而,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对其营养价值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食用油提取方法,并分析它们对营养价值的影响。

一、榨取法榨取法是常见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之一。

它通常采用榨油机将食材进行压榨,以分离油与油饼。

被压榨出来的油即为食用油,而油饼则可以加工成饲料等其他产品。

榨取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由于榨取的过程中受热且存在冲击力,可能会造成部分营养成分的损失。

二、溶剂法溶剂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

它主要使用有机溶剂(如正己烷)将食材中的油脂溶解出来,再经过蒸发、冷凝等步骤分离,最终得到食用油。

溶剂法能够高效地提取食用油,但溶剂的使用以及后续的处理过程可能引入有害物质,对油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浸提法浸提法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提取食用油的方法。

它通常将食材与适量的溶剂(如醇类、醚类等)混合搅拌,并利用溶剂对食材中的油脂进行萃取。

然后通过蒸发溶剂,得到食用油。

浸提法相较于溶剂法,所需溶剂量较小,对油品的溶剂残留较少。

但由于浸提过程较为复杂,操作相对繁琐,工业化生产难度相对较大。

食用油的提取方法不同,其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也不同。

首先,由于榨取法中的高温压榨,可能会导致一些热稳定性较差的脂溶性维生素和其他营养成分的损失。

其次,溶剂法和浸提法中使用的溶剂可能会对油品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引入有害物质或改变油品的气味和口感。

因此,在工业化生产中,应该控制溶剂的用量以及其残留量,以保证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另外,食用油的提取方法也会影响油品中有益成分的含量。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溶剂法提取的食用油中,往往含有更多的亚油酸和维生素E,这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好处。

而榨取法则可能会导致油品中富含植物固醇等组分,这些成分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对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作用。

综上所述,食用油的提取方法对其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取植物油脂的两种方法
植物中提取食用油有两种工艺方法,分化学取油法和物理取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浸出法(化学)和压榨法(物理):
压榨法:压榨法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把油料蒸熟、炒熟以后,用机械的方法把油从油料中挤压出来。

古老的压榨法,需要操作人员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

而挤压过的油渣(油饼)中,残油含量相当高,因而浪费了极为宝贵的油料资源。

现代的压榨法已是工业化自动化的操作,但油渣中残油含量高的问题还是不能解决。

从压榨的原料的预处理来区分有冷榨法和热榨法,也叫熟榨法。

冷榨就是原料不经过烘炒或者蒸制直接将原料投入榨油机挤压出油,这种方法油品颜色相对比较浅,色彩更加明亮,但出油率低,而且油料味道不浓厚,香醇。

而熟榨要把油料作物在压榨前经过烘干,目的是降低原料水分,增加油脂分子的活跃性和流动性,从而提高出油率,保证油质味道的香浓。

但也破坏了油品的化学组织成分,导致油的颜色更深,更黑。

油料压榨工艺的基本过程如下:
1.常规生产工艺:生料--蒸炒--压榨--机榨毛油
2.特殊油脂生产工艺:油籽--炒籽--压榨--过滤--香味油脂
3特殊油料生产工艺:油籽--整籽冷压榨--过滤--冷榨油脂
油料被挤压出油过程:当油料进入榨油机榨膛内,随着榨膛旋转,压力增大。

籽料随着油脂的挤出不断挤紧,直接接触的榨料粒子间相互产生压力而造成籽料的塑性变形,尤其在油膜破裂处和粘合一体。

这样在被挤出炸膛后,榨料不在是松散体,而形成一种可塑体,称为油饼。

压榨时由于温度和压力的双重作用,蛋白质会继续变质,继而影响榨料塑性,总之,蛋白质变性程度适当才能保证最好的压榨出油效果。

浸出法:浸出法是一种制油工艺。

其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

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

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用于饲料行业饲养效果好。

国家专门为油料加工安排生产的专用溶剂油,以其自身成分特点,能够保证其与油脂彻底分离脱除。

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有机溶剂(一般情况下是正己烷)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

然后通过加热汽提的方法,脱除油脂中溶剂。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

以大豆为例,浸出法比压榨法的出油率要高50%。

浸出法制油工艺
(1)浸出法制油工艺的分类按操作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间歇式浸出和连续式浸出:
①间歇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出等工艺操作,都是分批、间断、周期性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②连续式浸出料胚进入浸出器,粕自浸出器中卸出,新鲜溶剂的注入和浓混合油的抽
出等工艺操作,都是连续不断进行的浸出过程属于这种工艺类型。

按接触方式,浸出法制油工艺可分成浸泡式浸出、喷淋式浸出和混合式浸出:
③浸泡式浸出料胚浸泡在溶剂中完成浸出过程的叫浸泡式浸出。

属浸泡式的浸出设备有罐组式,另外还有弓型、U型和Y型浸出器等。

④喷淋式浸出溶剂呈喷淋状态与料胚接触而完成浸出过程者被称为喷淋式浸出,属喷淋式的浸出设备有履带式浸出器等。

⑤混合式浸出这是一种喷淋与浸泡相结合的浸出方式,属于混合式的浸出设备有平转式浸出器和环形浸出器等。

(2)浸出法制油工艺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直接浸出和预榨浸出:
①直接浸出直接浸出也称“一次浸出”。

它是将油料经预处理后直接进行浸出制油工艺过程。

此工艺适合于加工含油量较低的油料。

②预榨浸出预榨浸出油料经预榨取出部分油脂,再将含油较高的饼进行浸出的工艺过程。

此工艺适用于含油量较高的油料。

(3)浸出工艺的选择依据及基本的工艺流程浸出生产能否顺利进行,与所选择的工艺流程关系密切,它直接影响到油厂投产后的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生产能力和操作条件等诸多方面。

因此,应该采用既先进又合理的工艺流程。

选择工艺流程的依据是:
①根据原料的品种和性质进行选择根据原料品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如加工棉籽,其工艺流程为:棉籽→清洗→脱绒→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胚→蒸炒→预榨→浸出;若加工油菜籽,工艺流程则是:油菜籽→清选→轧胚→蒸炒→预榨→浸出;
根据原料含油率的不同,确定是否采用一次浸出或预榨浸出。

如上所述,油菜籽、棉籽仁都属于高含油原料,故应采用预榨浸出工艺。

而大豆的含油量较低,则应采用一次浸出工艺。

大豆→清选→破碎→软化→轧胚→干燥→浸出;
②根据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进行选择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应随之改变,如同样是加工大豆,大豆粕要用来提取蛋白粉,就要求大豆脱皮,以减少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提高蛋白质含量,工艺流程为:大豆→清选→干燥→调温→破碎→脱皮→软化→轧胚→浸出→浸出粕→烘烤→冷却→粉碎→高蛋白大豆粉
③根据生产能力进行选择生产能力大的油厂,有条件选择较复杂的工艺和较先进的设备;生产能力小的油厂,可选择比较简单的工艺和设备。

如日处理能力50吨以上的浸出车间可考虑采用石蜡油尾气吸收装置和冷冻尾气回收溶剂装置。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士指出,对大部分油料来说,不管是压榨还是浸出,得到的毛油因为含有磷脂、游离脂肪酸、农药残留等,不能直接食用,都必须经过脱胶、脱酸、脱色和蒸馏脱臭等精炼工序后,才能得到可供我们食用的油。

因此,食用油是否安全,不在于前段制取采用压榨还是浸出工艺,主要是由后续的精炼工艺决定的。

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

我国国标规定食用油外包装上必须标明制取工艺,这是为了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并不意味着两种制取工艺在食品安全上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