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第九次周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334套)
2024年秋季普通高中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秋季普通高中高三语文11月联考试卷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些年,人工智能的算法不断完善,版本迭代更替加速,特别是它与大数据系统的对接,使得基于智能创作平台生成的“虚拟作者”大量涌现,诗文本的数量与质量迎来双线飙升。
尤其是,机器人“小冰”“小封”先后推出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万物都相爱》,加上近期新一代人工智能工具在词句分析能力方面的进化,让人领略到工具理性与自动化技术结合产生的威力。
机器人写诗现象在触发人们的惊叹之余,也开始令更多人反思文学媒介化、产业化生产所导致的问题,其聚讼的焦点便是:机器写的诗是否具备诗的自足性,仿诗、类诗属于“诗”还是“非诗”?人工智能具有永生性,它的不断通过学习趋于完美的特质,恰恰使其离“仿人类主体”的目标愈发偏远。
因为真实的写作者都不是完美的个体,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无从被“编辑”或“优化”,故而才会痴迷于对死亡、孤独这类话题的不懈追求。
人类诗歌的一个核心母题,便是呈现人自身的精神“不完美”,比如恐惧、忧伤、愁怨,等等。
缺乏情感意识的人工智能拟造出的孤独书写、死亡意识、痛感叙事,是把人类基于体验获得的生命感性与思想灵性,固化为基于数据和概率的技术理性,因此很多作品缺乏精神感染力和审美共通感,也无法抵达非理性想象力、潜意识、直觉等需要经历命运磨砺才能顿悟的“真实”。
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泉州市2024 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三)语文参考答案2024.03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 分)1 .(3 分)A2 .(3 分)D3 .(3 分)B4 .(4 分)①可夯实“夏王朝信史说”这一共同认识基础,使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内容更具科学性。
②可唤醒公众对夏王朝的“历史记忆”,推进夏文化公共考古传播。
答对一点给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 .(4 分)①改变不重视公共考古的态度,提升公共考古教育的自觉性。
②加强对公众的了解、研究,提高公共考古传播的针对性。
③通过新兴媒体的传播平台,吸引更多公众参与公共考古。
答对一点给2 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8 分)6 .(3 分)B7 .(3 分)C8 .(6 分)①由一位战友从回忆的角度来叙述,使叙事更详细;②由亲历事件的战友以第一人称叙事,使故事更真实;③在叙事中融入在场战友切身感受的描述,使故事更有感染力。
答对一点给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 .(6 分)要点:(生活化的笔)①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替写家书”这一平凡小事为线索展开叙事;②用实录笔法写战士们的对话争论;③语言质朴自然、口语色彩鲜明。
(军营里的世态人情)①真实展现了基层官兵日常工作、生活的场景;②塑造了生活常态中朴实、真诚、高尚的军人群体形象;③具体表现了基层战士的奉献精神和军营中深厚纯朴的战友情谊、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
答对一个方面给3 分,其中每个要点1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分析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20 分)10 .(3 分)B11 .(3 分)C12 .(10 分)标点:寺在山之阴,山高,月出岭背,比树头发白,夜阑矣。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9月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成见是固定的主观看法。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的一隅,只有寥寥无几的知交。
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
正如目前,媒体大量的报道并不真实且带有主观偏见,对公众认识这个真实的世界产生了很大诱导。
因此,公众很容易产生成见。
我们的见解也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
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再现事件的全貌。
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做些添枝加叶的处理。
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
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目击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
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
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
在哥廷根曾召开的一次心理学会议中,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者在后面狂追。
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
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
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
在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有13篇高达50%以上。
而且,有24篇纯粹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
这样,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
那么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们看到了自己对这场打斗的成见。
他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全都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打斗的印象,而这些印象仍在他们眼前晃动。
北京市通州区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通州区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语文2024年4月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手工艺等类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教育价值、传承价值。
目前,我国有43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成为世界上拥有非遗数量最多的国家,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历代非遗传承人的付出与努力。
让非遗“活下来”“火起来”,关键要在培养传承人上下功夫。
我国的非遗项目令世人惊叹,而老祖宗的技艺一旦出现年龄、技术断层,就有失传风险。
目前,很多珍贵的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寥寥无几且年事已高,如维吾尔族的传统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长歌,就因为传承人吐尔迪阿洪去世而面临失传的危险,幸运的是文化部用老式录音机录下了长歌。
传承人的培养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传承人不被认同、学历低、收入少等等。
过去,非遗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录像、录音等传统技术进行记录保存,如果遇到天灾人祸,很多资料会损毁甚至遗失。
当前,数字技术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
非遗数字化是采用数字化的采集、储存、处理、展示、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
非遗的数字化保护不仅仅是要对其进行抢救性记录,更重要的是为其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有效传播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在数字化后,非遗相关内容才有可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实现网络传播。
比如,传统工艺传承人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现技艺过程、宣传技艺品牌、接受产品订单等。
(取材于孙发成的相关文章)材料二近年来,融合多种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非遗的存储、传播,使之呈现出了全新面貌。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新媒体,包括各类短视频软件、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站、有声平台等,使非遗传承环境发生显著变化,非遗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
海南省嘉积中学海口文昌中学等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海南中学、海口一中2024届高三联考试题文昌中学、嘉积中学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然之天”视角下的天人关系属于宇宙论范畴,主要探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是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来源,无论是老子所言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还是孔子所说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或是庄子提出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是指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的、始于同一宇宙本源的有机整体,倡导顺应自然、清静无为、人合于天的“天人合一”,而且这些保护自然的理念在传统社会也都得到了实践。
我国早在尧舜时代就设有管理山林川泽、草木鸟兽的环保机构及管制机构“虞”,商周时期出现的“网开一面”“里革断罟”的著名典故就是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雏形。
孟子与梁惠王论政时就明确提出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理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秦代还颁布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田律》。
要回答中国传统社会为什么会产生如此超前的“天人合一”绿色环保思想,还需要还原到历史的客观情境中寻找答案。
《周易》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民以食为天”的中国是典型的农业社会,古代的圣人正是在观察天地之道的基础上发现、总结、掌握自然时令的变化规律,所以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天文历法在中国古代格外先进,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大量天文现象的记载。
而且,当下仍广泛使用的二十四节气也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不仅对应着当代的绿色发展观,还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必然选择,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体现了“天人合一”所蕴含的系统性思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更是从“天人合一”的自然宇宙层面与社会伦理交往层面衍化而来的具体指向。
黄冈市2022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黄冈市2022年高三年级9月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澡雪精神”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命题,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品格追求。
《庄子·知北游》中的“疏瀹(沐浴)而心,澡雪而精神”,与《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意,“以雪洗身,清净神志”的澡雪精神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警省与自省的要求。
修炼艺德,学艺先学德,演人先做人。
近年来娱乐圈中频频出现的“饭圈文化”“娘炮形象”将大众审美一度引向了畸形发展。
在自媒体与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即便是其日常行为中的不当示范也将引发社会的高度关注与舆论的轩然大波,更不用说那些有违行业准则、触犯公序良俗、逾越法律底线的行径。
拒绝浮躁,去除文艺圈的陋习、幻象与妄念,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认清楚脚下的路,看清前进的方向,甩掉对速成、虚名、捷径的妄想,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的艺术技艺与自身修养,用心专研每一个角色,用情呈现每一部作品,用作品说话。
以文化人,以艺通心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我们文艺工作者心怀敬畏之心与赤诚之心,澡雪垢滓,三省吾身,走好自己的道,守好自己的业,静心观察、潜心创作、用心表达,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
(摘编自焦阳《澡雪垢滓,以艺通心——文艺工作者三省》材料二:庄子在《知北游》中记录孔子与老子两位圣人的对话:“孔子问于老聃曰:'今日晏闲,敢问至道。
’老聃曰:'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击而知。
夫道,窅然难言哉!’”老子认为追求深远精深之“道”虽然玄妙飘无,但只要具有“澡雪精神”,濯垢除污,去其所恶,疏浚心中杂念杂质,使神志、思想保持纯正,就能涤荡浮躁、回归本真。
刘勰把“澡雪精神”作为文艺创作想象力的思维原点:“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2024-2025学年九师联盟高三语文(上)10月质检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九师联盟高三语文(上)10月质检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数学相关的逻辑推理能力一直是当下大模型的短板。
当前用户可以感知到的大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的相关性进行训练分析,从而达到文本生成的人类平均水平。
但是,除了文本的分析和生成之外,人类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处理中最重要的是推理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认知推理等。
逻辑推理即根据前提条件给出符合逻辑或潜在逻辑关系的结论,而数学运算是用精确的语言和符号进行纯逻辑的推演。
逻辑推理被认为是当前大模型最难攻克的一道关卡。
而除了逻辑推理之外,对有限的碎片信息进行不断重组、搜寻以找到信息全貌等,类似于传统侦探推理小说所呈现的“碎片信息拼凑分析”,也在大模型当前的能力范围之外。
目前,大模型所展现的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资料分析、内容生成等领域,而在涉及数字分析、逻辑推演等领域,大模型的想象空间依然有限。
很难想象,一个难以判断小数点后数字大小的大模型,能够在工业生产制造、金融计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因此,国内外的大模型企业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如何训练大模型在特定条件下的推理能力”。
(摘编自王晓凯《分不清9.11和9.9大小,暴露大模型逻辑推理能力短板》)材料二:人工智能既然是一种技术,自然就会蔓延进入人的生活生产领域。
文学艺术生产是人类元状态的精神生产,洞穴中的壁画、结绳记事的环扣都是在为人类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心灵世界做的漫长预热。
因此,从很早开始,计算机技术就已经与语言产生了勾连性的尝试。
与之进行远距离对应的是,超强人工智能在科幻作品中以各种瑰丽奇谲的面貌出现。
比如1968年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超级计算机,它能够自主判断处境,争取自己的命运,甚至表演出比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谋虑诡计。
从现有发展水平上看,我们更需要讨论的是在现实和幻想之间处于过渡地带的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呈现”出与人近似的意识,与人类展开交互式学习。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基础性测试2022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基础性测试2022届高三9月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9月测试高三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全国上下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大疫面前,又一次彰显了国人的大爱,尤其彰显了以医护人员为代表的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逆行者”的大爱,他们是这场战役中真正的英雄。
广大文艺工作者也以自己的方式及时进行创作,一些作品情感真挚、鼓舞人心,唱响人间大爱,是“接地气”的好作品。
文艺创作中的“接地气”是指创作者要接通百姓生活,从大地和人民中汲取养分,汲取力量。
“接地气”是新时代对文艺的热切呼唤,是文艺人民性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必然有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和新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极大丰富,精神文化持续发展。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欲望膨胀、追求奢华、贪图享乐的现象。
有些文艺家高高在上,享受着大都市的文明与奢华,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还有些文艺工作者忘记了初心和本色,把创作当成追名逐利的“摇钱树”。
创作触角一旦离开坚实的大地,自然也就接不上地气。
柳青写《创业史》、路遥写《平凡的世界》、蒋子龙写《乔厂长上任记》等,哪部不是“接地气”的作品?他们中哪一个不是来自人民、来自坚实的中国大地呢?“接地气”是文艺创作规律的体现,是不能违背的。
文艺创作源于生活,它的发生、它的动力固然离不开创作主体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性劳动,但它更来自生活的赐予,来自时代的要求和人民心声的表达。
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原料矿藏,它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这正是文艺创作需要“接地气”的理论依据。
“接地气”就是要接生活之气、接人民之气,把创作之根牢牢扎在生活的沃土里。
文艺创作如何才能“接地气”?首先,要有爱心,尤其是大爱之心,要解决做人的问题,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全国卷)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全国卷)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正义”一词古已有之。
西方的“正义”,原指“置于直线上的东西”,引申为“符合天性,直截了当,不偏斜”。
一般来说,西方正义观从人的本性出发,以强调人的权利为重点,重在从法律和制度的层面对社会加以批判与建构。
而在汉语中,“正义”则可拆成“正”和“义”两个字。
“正”是“正中、不偏斜”,这与西方的意思有些相同;而“义”的原意是“宜”,即“恰当、合乎情理”。
两字合起来的“正义”,就是合乎正当的情理。
在中国古代,经过儒家仁义学说的演绎,“正义”成了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判断。
荀子说:“苟非正义,则谓之奸邪”,代表了正义与邪恶两分法的正义观,具有浓厚的道德化取向。
通过词源考证可以看出,中西方正义观既有总体上的一致,也有思考路径的某些不一致。
首先,中西方的正义观在基本内容和价值取向上是一致的。
“正义”的共同本意,可以简单概括为“理应如此”,即“应然之理”。
“理”既包含自然之理,也包含人性之理。
中外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和追求,创造了“正义”这个最高价值观念,为人类追求高尚的生活提供指南,并让它与一切邪恶、罪行、腐朽等相对立。
因此“正义”作为东西方都承认的“普世价值”,已经成为人们的信念及信仰对象,成为一个普遍的评价尺度,这个尺度既适用于评判每个人的每个行为,也适用于评判任何国家社会的制度体系。
其次,中西方的正义观存在着一定差别。
从中文角度说,如何理解和处理“正”和“义”的关系,必然成为一个思考的起点。
因为“正”主要是个描述词,源于对人的存在和对象事物本身“实然”状况的认知和理解;“义”则主要是个价值词,源于对人的主体行为的“应然”的认知与理解。
浙江省湖州、丽水、衢州2024年11月三地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
“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其中的fan音译为“饭”,粉丝群体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
“饭圈”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粉丝之间的情感团结环节。
情感团结指的是具有相似品味偏好的行动者基于情感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
其中的参与者将由此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能量、集体性的身份认同、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符号以及维护集体符号的道德正义感等。
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供给,也重塑了人们彼此交换信息、产生互动的方式。
在数字平台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接纳与自身观念更为相近的信息或与自身品味相似的成员;部分智能算法也倾向于为用户推荐同质化的信息资源,从而加剧了其互动连接过程的选择性。
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选择性,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样前所未有地缩短了,更具选择性的粉丝聚集效应也因此产生。
钟爱相同偶像的粉丝们不仅可以线下相会,也可以在线上时刻联络,完成共同的任务,并分享共同的快乐。
这样的连接过程既使得其中的个体找到了心灵归属,也为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在粉丝聚集并形成集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其共同体还将探索出各种规范性策略,包括特定的身份标签与组织结构等,以实现共同认可的追星目标。
同样地,由于数字技术的选择性,特定的策略一旦为粉丝情感所接纳,就能得到精准的传播,从而加强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团结。
具体而言,在身份标签方面,粉丝群体所建构的标签主要用于自我呈现、分享信息和组织行动。
例如,不同偶像的粉丝有着各自专属的身份名称,如易烊千玺的粉丝自称“千纸鹤”、迪丽热巴的粉丝自称“爱丽丝”等。
另外,不同的追星行动也可能被赋予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名称,如给自己的偶像手绘图画被称作“绘饭”,为自己的偶像设立集资数额叫“插旗”,而达到了特定的目标金额则叫“拔旗”等。
不难发现,粉丝们通过在数字平台中传播这些具有加密属性的标签,既实现了对潜在圈内伙伴的精准识别,又增加了其共同体的独特性与凝聚力。
2024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及答案
2024高三语文会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踌躇 chóu chúB. 恬静 tián jìngC. 解剖pōuD. 悲恸bēi tòng 答案:D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迫不及待B. 倾筐倒庋C. 螳臂当车D. 奋发图强答案:A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老师详细的讲解,使我们明确了研究的目的和方向。
B.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C. 他的病情一天天加重,让大家都很担忧。
D. 尽管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答案:B二、填空题4.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他_______(A. 决心 B. 决定 C. 承诺 D. 保证)参加这次比赛。
”答案:B5.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临时抱佛脚,希望能通过考试。
B. 她冰雪聪明,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C. 他的态度让人抓狂,真是不可理喻。
D. 这次比赛竞争激烈,他们小组脱颖而出。
答案:B三、阅读理解6. 阅读下列文章段落,回答问题。
文章:“人生的道路不是一条平坦的直线,而是一条充满了曲折和坎坷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是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走向成功。
有人说,挫折是人生的财富,因为它能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的确,挫折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激发我们的潜能,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要勇敢地去迎接它,战胜它,你才能成就美好的人生。
”问题:这段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观点?答案:挫折是人生的财富,能让人成长和变得更强大。
四、作文7. 请以“梦想与现实”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梦想与现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也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然而,梦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们需要通过努力去实现梦想。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九模拟(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全国新高考卷模拟预测卷第九模拟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
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
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
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
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
例如:《祝福》中(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
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
重庆市2024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市2024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上)9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语文【命题单位:重庆缙云教育联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试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全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
19世纪以来,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
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
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
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
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
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
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烦频袭来之际。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开学考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城市,它记录公交车轨迹,提供实时到站预报;在乡间,它精确引导拖拉机;在高原无人区,它守护藏羚羊迁徙路线;在东南沿海,它像“保护神”一样陪伴渔民驾船出海……北斗系统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各行各业,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2020年6月23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五十五颗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至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20年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摘编自王胜等《44次北斗发射百分百成功》,《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4日)材料二:面对复杂未知的地月空间环境,科技人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从绕月拍摄到飞跃探测,从月背着陆到落月采样,探月工程六战六捷,“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创造了月球探测的中国奇迹。
(摘编自《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注]嫦娥,神话中由人间飞到月亮上去的仙女。
《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袁娥窃以奔月。
”恒又作姮。
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改“恒娥”为“嫦娥”。
材料三: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2025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上学期9月基础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高三基础测试语文试题卷(2024.9)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科研范式随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演变。
农业时代只有第一范式,工业时代开始流行第二范式,信息时代出现第三和第四范式。
现在人类处于信息时代的智能化阶段,第五科研范式——智能化科研范式顺应而生。
第五科研范式的标志性事件是,无论是在AlphaFold2实现蛋白质结构预测方面,还是在GPT-4表现出的令人惊艳的功能中,大规模的机器学习神经网络均已涌现出某种程度的认知智能,机器猜想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尽管开发者并不能完全解释机器的认知智能是如何产生的,但实践已证明,在很多应用中,机器的猜测是正确的。
比如,人造的硅基产品涌现出超出常规计算和信息处理的认知智能。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所谓“涌现”,是指系统中的个体遵循简单的规则,通过局部的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时,一些意想不到的属性或者规律会突然在系统层面出现,即“系统定量上的变化可以导致系统行为上的定性变化”。
生命的形成,蚁群、鸟群的群体性行为,人脑的智慧,人类许多社会行为等都源自“涌现”。
人们常说,21世纪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而“涌现”就是复杂性科学最关注的主题。
美国圣塔菲研究所1984年就开始探索科学和社会中的涌现行为,试图创造一种统一的复杂科学理论来解释“涌现”,但至今揭示“涌现”的机理仍然是一个开放性的科学问题。
机器具有人类解释不清楚的“暗知识”,这对我们曾经固有的认识论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有些学者认为,计算机只能机械地执行人编写的程序,不可能有智能。
但上千亿自动生成的参数构成的人工神经网络已经是一个有“认知”能力的复杂系统,其涌现能力不是程序员编程时直接输入的,而是机器学习形成的复杂系统自己具有的。
所以我们应当承认,人有人智,机有机“智”。
人机互补是第五科研范式的主要特征之一,今后要争取做到人类和人工智能“各显其智,智智与共”。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4-2025学年高三9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已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华玉温润玲珑,以优美的造型、瑰丽的色彩闻名于世。
玉是尊贵、坚贞、美好的象征,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玉的本质坚利、质朴、温润,尤其温润(阴柔)是其主要特质。
因此,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是一致的。
玉器代表、反映与象征的是中国文化史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貌,并且具有广博、精深和含蓄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将玉和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至于比德于人,称“君子如玉”。
孔子等人倡导的“君子比德于玉”等学说,在春秋战国的文献中常见的玉有“德”之论及“首德次符”“君子必佩玉”等言论,以及大量现代考古发现成组佩玉的情况,均完美地表达和说明了这些学说观,点。
古人本来就看重佩饰的象征意义,而戴上玉组佩饰“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经常听到佩玉之声,则“非辟之心无之入也”,正显示出玉德的教化作用。
古人这样做,一方面是制度与礼节的约束,也就是礼仪制度的规范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自己内心的追求。
玉器是历史进程、社会生活、文化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物质文化品类,至今,中国人爱玉、崇玉、佩玉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十分突出,玉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主导地位。
究其原因,借玉质地致密细腻、滋润柔和,具有油脂光泽,给人以柔中带刚之感,来代表国人内敛、含蓄、温柔、折中的民族性格和情怀。
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24
高三质量检测试卷2024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材料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文化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社交媒体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它以其便捷性、互动性和广泛的覆盖面,让文化内容能够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例如,一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短视频平台的展示,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
这些短视频往往将民间艺术的精华部分进行剪辑,配上时尚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使原本可能被忽视的民间艺术焕发出新的活力。
社交媒体传播文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信息的碎片化使得文化传播缺乏深度。
很多文化内容只是以简短的形式呈现,难以完整地传达其内涵和价值。
另一方面,为了吸引眼球,部分传播者可能会对文化内容进行过度娱乐化的改编,从而扭曲了文化的本来面目。
材料二: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在不断创新文化传播的方式。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推出了线上展览,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参观珍贵的文物展品。
同时,一些博物馆还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观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参观体验。
例如,某博物馆利用VR技术重现了古代的生活场景,观众戴上VR设备后,仿佛置身于古代的集市之中,可以近距离观察古人的生活方式、交易场景等。
这种创新的传播方式不仅增加了观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还提高了文化传播的效果。
但是,博物馆在文化传播方面也面临着挑战。
资金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限制了博物馆在技术创新和展览推广方面的投入。
专业人才的缺乏也影响了博物馆文化传播工作的开展,例如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
1. 下列关于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社交媒体文化传播具有便捷、互动和覆盖面广的特点。
B. 短视频平台展示民间艺术是社交媒体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
C. 社交媒体文化传播不存在任何问题,能使文化迅速传播。
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详解(新高考I)
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新高考I)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
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
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
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
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
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
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
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
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
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
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
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第九次周考试题新人教版 2014.1.17校对人:张兆娟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天人合一”观念源远流长,其来有自。
大概自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以来,它与人因顺应自然如四时季候、地形水文而生存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一时期尚未建立真正的阶级统治,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尚不严重,原始氏族体制下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使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远古直到今天的汉语的日常应用中,“天”作为命定、主宰的含义和作为自然的含义这双层含义始终存在。
在古代,两者更是混在一起,没有区分。
因此在中国,“天”与“人”的关系实际上具有某种不确定的模糊性质,既不像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像对自然物的征服改造。
所以,“天”既不必是“人”匍匐顶礼的神圣上帝,也不会是“人”征服改造的对象。
因而“天人合一”既包含着人对自然规律能动地适应、遵循,也意味着人对主宰、命定被动地顺从、崇拜。
“天人合一”观念成熟在先秦。
《左传》中有许多论述,孔、孟、老、庄等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种观念。
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它们都强调“人”必须与“天”相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如果说,汉儒的“天人合一”是为了建立人的外在行动自由的宇宙模式,这里的“天”实质上是“气”,是自然,是身体的话;那么宋儒的“天人合一”则是为了建立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这里的“天”则是“理”,是精神,是心性。
前者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后者的“天人合一”则是心灵的道德境界。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天”作为“气”的自然或作为“理”的精神,虽然没有完全去掉原有的主宰、命定义,但这种含义确乎极大地褪色了。
如果今天还保存“天人合一”这个概念,便需要予以改造和阐释。
它不能再是基于农业小生产由“顺天”“委天数”而产生的“天人合一”,而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性中的主宰、命定的内容和含义,以近代大工业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后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崭新的客观关系为基础。
这个崭新关系不再是近代工业初兴期那种为征服自然而损害自然破坏生态的关系,而是如后工业时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恢复自然、保护生态的关系,从而人与自然不再是对峙、冲突、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和睦合一的关系。
这是今天发达国家或后工业社会所要面临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家所应及早注意研究的问题。
而这恰好就是“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所具有的现代意义。
(节选自李泽厚《论中国智慧之“天人合一”》,有删改)1.关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天人合一”观念成熟于先秦,孔、孟、老、庄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了这一观念并都强调“天”“人”之间必须认同、一致、和睦、协调。
B.汉儒的“天人合一”是现实的行动世界,人们认为只有认识并遵循它,才能使个体和社会得以保持存在、变化和发展。
C.宋儒的“天人合一”是为了建立内在伦理自由的人性理想,属于心灵的道德境界,他们将“天”理解为“理”、精神和心性。
D.“天人合一”既包含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遵循,也意味人对主宰、命定的顺从、崇拜,其中“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这大概与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而顺应四时季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现象有密切关系。
B.在漫长的新石器农耕时代,真正的阶级统治尚未建立,人们屈从于绝对神权和绝对王权的现象还不很严重。
C.在原始氏族体制下,氏族、部落内部维持着某种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了特定的经济政治结构和血亲宗法制度。
D.在汉代思想系统中扮演中心角色的“天人合一”重视国家和个体在外在活动和行为中与自然及社会相适应、合拍、协调和同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中国,“天”始终具有双层含义,所以“天”“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人格神的绝对主宰,也不是对自然物的征服改造。
B.汉儒和宋儒均推崇“天人合一”,虽然他们的目的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天”原有的主宰、命定含义。
C.对“天人合一”的概念加以改造,就必须彻底去掉“天”的双重内容和含义,而以近代大工业所产生的人与自然崭新的客观关系为基础。
D.如何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恢复自然、保护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睦合一,正是“天人合一”这个古老命题的现代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汉光武子阜陵王延后也。
汝南许劭名知人,避地扬州,称晔有佐世之才。
扬士多轻侠狡桀。
郑宝最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
欲驱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晔高族名人,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
晔时年二十余,心内忧之,而未有缘。
会太祖遣使诣州,有所案问。
晔往见,为论事势,要将与归,驻止数日。
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晔令家僮将其众坐中门外,为设酒饭;与宝于内宴饮。
密勒健儿,令因行觞而斫宝。
宝性不甘酒,视候甚明,觞者不敢发。
晔因自引取佩刀斫杀宝,众皆惊怖,走还营。
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
太祖至寿春,时庐江界有山贼陈策,众数万人,临险而守。
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
太祖问群下,可伐与不。
晔曰:“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
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故策敢据险以守。
今天下略定,后伏先诛。
夫畏死趋赏,愚知所同。
岂况明公之德,东征西怨,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
”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至则克策,如晔所度。
太和六年,以疾拜太中大夫。
在位二年逊位,薨。
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十四》)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强逼晔使唱导此谋唱:通“倡”,倡导B.心内忧之,而未有缘缘:缘分C.晔委其部曲与庐江太守刘勋委:托付D.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禽:通“擒”,活捉,擒拿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刘晔胆略和才干的一组是()(3分)①才力过人,一方所惮②自引取佩刀斫杀宝③策乘虚而袭我,则后不能独守④若军必出,祸今至矣⑤先时遣偏将致诛,莫能禽克⑥遂遣猛将在前,大军在后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晔秘密安排壮健军卒,命令听行酒信号就砍杀郑宝,但郑宝对室内的动静十分清楚,刘晔自己拔刀砍杀了郑宝。
B.孙策派遣使者携带厚礼,劝刘勋说上缭非常富有,得到它可以使国库富足,希望借助他的力量来讨伐上缭。
C.刘勋,一个有几万军队的地方军官,因不听刘晔的劝告而最终穷迫得依附他人,青年刘晔高超的智略跃然纸上。
D.庐江郡内有山贼陈策,依凭险要地势据守,太祖认为过去派去的副将资望太轻,所以没能够攻克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宝果从数百人赍牛酒来候使。
(4分)(2)策等小竖,因乱赴险,遂相依为强耳,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注释】:①作者在千里行舟途中,泊船浔阳城下,看到了有名的庐山香炉峰,进而怀念古代高僧,随笔写下了这首诗。
②远公:晋代高僧慧远的尊称8.联系前四句诗,简析“始见香炉峰”中“始”字的妙处。
(5分)9.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陋室铭》(2),;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3)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翁亭记》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雪地上盛开的鲜花李培俊于山没想到,他和徒弟金娃会在这里见面。
要知道主家同时还请了另一家唢呐班子,自己说什么也不会接这趟生意。
见了师傅,金娃也很惊奇。
问过师傅的身体,家里情况,便没话说了。
两个人猜出了主家今天的用意,心里都像灌了铅一样的沉重。
师徒二人是远近闻名的金唢呐,原来都在县剧团供职。
那时候,师徒可谓春风得意,省里市里有重大活动,如果少了于山和金娃的唢呐演奏,简直就像塌了半边天,留下不少的遗憾。
可剧团说不行就不行了,于山和金娃便从山巅上一下子跌进了深谷。
他们都知道,不是哪个人的过错,也不是他们的技艺不行了,吹不好了。
于山和金娃各自拉起原来剧团的人马,成立了草台班子,挣几个吃饭钱勉强度日。
由于各忙各的生意,师徒二人便少了来往。
谁知今天却在湖桥镇上见了面。
上午九点,一位三十多岁的汉子走出大门,对于山和金娃说:“今天这阵势你们已经看到了,两家班子同时搭台演出,目的只有一个,唱对台戏。
”汉子说着拿出一卷钞票,足有五千元,啪啪地在左手心甩打几下,说,“谁赢了呢,这钱就是他的了。
”于山看看金娃,金娃也看看师傅。
他们从对方眼中都读出了对方的意思:谁都想得到这笔钱。
这与对金钱的占有无关,也与师徒的情意无关。
年到月尽,都想给穷了一年的伙计们多发几个,能让他们过个有滋有味的年。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金娃对师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那意思很明显:师傅,原谅弟子吧。
“没事,”于山说,“只是感到有点累。
人老了,不比当年气脉足了。
”金娃脸上讪讪地,有两滴清泪落了下来。
“师傅!我……”“金娃,什么都不要说了,师傅知道你的难处,放心大胆地吹吧,师傅也会尽力的。
”金娃哽咽着,把那盘肉丝往于山面前推推,“师傅,您多吃点,身上才有劲。
”于山把手搭在金娃的肩膀上,“师傅吃饱了。
”饭罢,于山和金娃各自走向自己的位置,遥遥相对,展开了技艺的争夺。
金娃的一曲“百鸟朝凤”,高亢明亮,欢快而流畅,恰如行云流水,把于山这里的观众拉走了不少。
于山颇为赞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唢呐在空中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弧,凑到唇边,仰对着空中,一曲裂帛的静音闪过,留下一大块的空白。
之后,他的唢呐又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弧,吹起了“十面埋伏”。
曲音委婉低沉,犹如隐伏了万千军马,把观众逼得透不过气来,却又让人越听越想听,不忍离去。
这时候,天空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大如棉朵的絮状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不一时便在地上铺了绒绒厚厚的一层。
人们似无觉察,仍然沉浸在于山的唢呐声中。
其实,这时候,于山已经进入了他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也融入了楚汉相争的那段悲壮的历史,无知无觉,专注而忘我。
他根本不知道,金娃那里的观众几乎被他那支唢呐拉走完了。
于山的唢呐声是在突然之间停下来的。
他突然听出对面传来一阵近乎绝望的悲音,抬头望去,金娃已经把唢呐从嘴里移向鼻子。
鼻吹!于山待要制止,已经来不及了,金娃的第一个音节就是这个时候流向了人群。
这是一种极伤身体的吹法,他在教金娃的时候曾经告诉过他,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用,因为时间稍长,很可能因气竭而倒,轻者躺上十天半月,重者导致肺脏受损,艺术生命也就随之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