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9
北京市2019届高三语文综合练习12含答案
北京市2019届高三综合练习语文试卷本试卷共12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材料一城市地理学认为,城市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本地居民服务的,即非基本活动部分;另一部分为外地服务,即基本活动部分。
与此相对应,城市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非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是为外部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它是城市发展的决定和支配力量;非基本功能也称为地方功能,是为本地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其发展依赖于基本功能,由基本功能及就业人口的需求决定,并对基本功能的有效甲起着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城市功能具有复合性,不同类型的功能具有不同的服务空间范围,像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功能及其服务空间范围在北京这一行政区划单位的叠加就构成其复合城市功能。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把公共政策或规划确认的基本功能及为其服务的非基本功能统称为城市核心功能,城市性质是对城市核心功能的概括,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为了发挥城市在地域分工中的作用,实现公共政策和规划的愿景和目标,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持和强化核心功能。
相对城市核心功能而言,非城市核心功能是指城市存在或可能存在的、但非公共政策或规划确认的基本功能及为其服务的非基本功能的总和。
作为首都,北京区别于非首都城市的最显著特征,即在于拥有大量的国家公共管理机构,成为一个权力乙的中心与政策丙中心。
显然,国家政治中心是其最重要的城市性质,政治功能天然成为最核心的城市功能。
同时,北京又以其特殊的政治动员力和辐射力令大量政治、文化、科技资源高度聚集,衍生了国际交往、文化、科技创新等功能,共同构成了首都核心功能,它们具有高度的一体性。
北京的城市战略定位是“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这“四个中心”是支撑这一城市性质的核心功能。
最新(语文)江苏省百校2019届高三12月大联考语文试卷
最新(语⽂)江苏省百校2019届⾼三12⽉⼤联考语⽂试卷⾼三语⽂考试卷考⽣注意: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考全部范围.语⽂I试题⼀、语⾔⽂字运⽤(15分)1. 在下⾯⼀段话空缺处依次填⼊词语;最恰当的⼀组是(3分)胡适之先⽣⼀⽣将“⾃由、平等、民主”作为⾃⼰奋⽃的社会理想;令⼈折服.然⽽当时的社会环境使得先⽣的政治思想▲ .尽管他的主张在今天有许多值得▲的地⽅;但是作为⼀个开放的现代型国家;决不能以意识形态作为对历史⼈物▲的依据.A. ⼀蹶不振商榷评头品⾜B. 付诸东流商定评头品⾜C. 付诸东流商榷盖棺定论D. ⼀蹶不振商定盖棺定论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3分)A.2017年度诺贝尔⽂学奖获得者⽇裔作家⽯⿊⼀雄热爱⾳乐;喜欢创作歌曲;成为绝世⼥孩歌⼿黛茜·肯特作词;甚⾄被应邀参加皇家⾳乐会.B.在共享单车带给民众⽅便的同时;也把国民素质丑陋的⼀⾯照得通透;给社会环境与安全提出了新的治理命题;即共享单车的未来在哪⾥.C. 被贴上“油炸”“添加剂”等标签的传统⽅便⾷品;不能满⾜⼈们绿⾊⽣活、健康发展的需求;造成了⽅便⾷品⾏业如今江河⽇下的困境.D.2017年6⽉26⽇;代表着世界先进⽔平、被命名为“复兴号”的动车组在京沪⾼铁亮相;开启了中国铁路技术装备⼀个崭新的时代.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借代修辞⼿法的⼀项是(3分)A. ⽩雪却嫌春⾊晚;故穿庭院作飞花.B. 落红不是⽆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C. 男⼉何不带吴钩;收取关⼭五⼗州.D. 滕王⾼阁临江渚;佩⽟鸣鸾罢歌舞.4.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组是(3分)①⽆边⼤地铺三镇寥廓江天耸⼀楼②有客临⾈怀帝⼦何⼈下榻学陈公③南极潇湘千⾥⽉北通巫峡万重⼭④珠帘画栋⼈何处秋⽔长江我独游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③④5.填下列诗句中;与有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项是(3分)A.远上寒⼭⽯径斜;⽩云深处有⼈家.B.⽩云⽆事常来往;莫怪闪⼈不送迎.C.落花不语空辞树;流⽔⽆情⾃⼊池.D.⼈间四⽉芳菲尽;⼭寺桃花始盛开.⼆、⽂⾔⽂阅读(18分)阅读下⾯的⽂⾔⽂;完成6—9题.黄州安国寺记苏轼元丰⼆年⼗⼆⽉;余⾃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新焉..其明年⼆⽉;⾄黄.舍馆粗定;⾐⾷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新之⽅;反观从来举意动作;皆不中道;⾮独今之所以得罪者也.欲新其⼀;恐失其⼆.触类⽽求之;有不可胜悔者.于是;喟然叹⽈:“道不⾜以御⽓;性不⾜以胜习.不锄其本;⽽.耘其末.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洗之?”得城南精舍⽈安国寺;有茂林修⽵;陂池亭榭.间⼀⼆⽇辄往;焚⾹默坐;深⾃省察;则物我相忘;⾝⼼皆空;求罪垢所从⽣⽽不可得.⼀念清净;染污⾃落;表⾥翛然..;⽆所附丽.私窃乐之.旦往⽽暮还者;五年于此矣.寺僧⽈继连;为僧⾸七年;得赐⾐.⼜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相率..留之.连笑⽈:“知⾜不辱;知⽌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连⽈:“寺未有记.”具.⽯请记之.余不得辞.寺⽴于.伪唐保⼤⼆年;始名护国;嘉祐⼋年;赐今名.堂宇斋閤;连皆易新之;严丽深稳;悦可⼈意;⾄者.忘归.岁正⽉;男⼥万⼈会庭中;饮⾷作乐;且祠瘟神;江淮旧旧俗也.四⽉六⽇;汝州团练副使眉⼭苏轼记.(选⾃《苏东坡集》卷三⼗七)6.对下列⼏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A. 上不忍诛.诛:杀B. 表⾥翛然..翛然: ⽆拘⽆束的样⼦C. 其徒与⽗⽼相率..留之相率:相互D. 具.⽯请记之具:准备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法相同的⼀组是(3分)A. 不锄其本;⽽.耘其末青;取之于蓝⽽.青于蓝B. 余是以愧其.⼈其.皆出于此乎C. 寺⽴于.伪唐保⼤⼆年不拘于.时D. ⾄者.忘归北⼭愚公者.;年且九⼗8.把⽂中画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虽改之;后必复作.盍归诚佛僧;求⼀洗之?”(4分)(2)连笑⽈:“知⾜不辱;知⽌不殆.”卒谢去.(4分)9.请根据⽂章第三段;概括作者“乐之”的原因.(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这⾸宋诗;完成10—11题.⾦陵怀古(其⼀)王安⽯霸主①孤⾝取⼆江;⼦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东府旧基留佛刹;后庭余唱落船窗.⿉离麦秀②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注】①霸主:指在⾦陵开创基业取得霸权的历朝开国君主.②麦秀:即《麦秀歌》;为殷朝旧⾂路过故都;因悯伤故国⽽作.10.请简要分析⾸联在全诗中的作⽤.(5分)11.后⼈评价王安⽯“冷峻严苛;诗如其⼈”;即他的诗歌是冷静严肃的;请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1)然后施⾏;▲;有所⼴益. (诸葛亮《出师表》)(2)春冬之时;▲;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3)位卑则⾜羞;▲ . (韩愈《师说》)(4)▲;往来⽆⽩丁. (刘禹锡《陋室铭》)(5)然后施⾏;▲ . (苏轼《⾚壁赋》)(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弃疾《永遇乐·京⼝北固亭怀古》)(7)⼤道之⾏也;▲ . (《礼记·礼运》)(8)衰兰送客咸阳道;▲ . (李贺《⾦铜仙⼈辞汉歌》)五、现代⽂阅读(⼀)(20分)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3——16题.我们为什么不会哀愁了迟⼦建现代⼈⼀提“哀愁”⼆字;多带有鄙夷之⾊.好像物质⽂明⾼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样;卷起铺盖⾛⼈.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活图景;⼈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性⾃由的乐⼟;显得那么亢奋.哀愁如潮⽔⼀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也许因为我特殊的⽣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种悲天悯⼈的情怀;是⼀种⽂化底蕴;是可以让⼈⽣长智慧、增长⼒量的.哀愁的⽣长是需要⼟壤的;⽽我的⼟壤就是那⽚苍茫的冻⼟;是⼈烟寂寥处的⼏缕鸡鸣;是映照在⽩雪地上的⼀束⽉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我的⼼灵.我熟悉的⼀个擅长讲⿁怪故事的⽼⼈——我视他为当代的蒲松龄;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像蜡烛⼀样明亮的⽩桦林;从此那⾥的野花开得少了;怎不令⼈哀愁;我期盼了⼀夏天的园⽥中的⽠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命;怎不让⼈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码头;怎不叫⼈哀愁!我所⽿闻⽬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然;它们就像三股弦.它们扭结在⼀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然⽽然地伸向了这⽚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的作品;屈原、杜甫、曹雪芹的作品就是这样.我发现哀愁也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股酵母的⽓息;能把庸碌的⽣活发酵了;呈现出动⼈的诗意光泽;从⽽洞穿⼈的⼼灵世界.他们的美术、⾳乐和⽂学;⽆不洋溢着哀愁之⽓.⽐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轮船》、屠格涅夫的《⽩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为这个民族的前途⽽担忧的时候;我曾对⼈讲;.俄罗斯是不会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个拥有⼤哀愁的民族啊.⼈的怜悯之⼼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命⼒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上的⼀⽚湿润⽽灿烂的⼣照;是情到深处的⼀声知⾜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欲望澎涨的时代;哀愁就像丧家⽝⼀样流落着.⽣活似乎在⽇新⽉异发⽣着变化;新信息纷⾄沓来;⼏达爆炸的程度.⼈们⽣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光在形形⾊⾊的庆典的焰⽕中变得⼲涩和贫乏;我们的⼼灵在第⼀时间获知了发⽣在世界任何⼀个⾓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却像⼀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渐渐失去了⽔分和甜⾹⽓;⼲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丧失了⾃我;那种散发着哀愁之⽓的艺术的⽣活似乎与我们渐⾏渐远了.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声连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眩⽬的⾼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呢;还是⼤⾃然蒙难后产⽣出的滚滚沙尘?我们被阻隔在了青⼭绿⽔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彩云;哀愁的⼟壤就这样⼨⼨流失.我们所创造的有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因为缺少哀愁的情怀;要么⾔之⽆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那些⾃诩为切近底层⽣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我们的⼼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尽管我们看似⽣活富⾜;可我们捧在⼿中的;也许只是⼀只⾃慰的空碗罢了.13.在作者看来;真正的哀愁是什么?(4分)14.作者为什么认为“俄罗斯是不会死的”?(6分)15.请结合全⽂内容;简要分析⽂章标题的作⽤.(4分)16.请探究⽂章结尾画线句的内涵.(6分)六、现代⽂阅读(⼆)(18分)阅读下⾯的作品;完成17—19题.论称誉培根称誉是才德底反映.但是它象镜⼦或其他映影的东西⼀样.如果它是从俗⼈来的;那它就多半是虚假⽽⽆价值的;并且是随着妄⼈⽽不随有德之⼠的.因为流俗之⼈是不懂得许多出类拔萃的美德的.最低级的才德能赢得他们底称誉;中等的才德能在他们⼼⾥引起惊讶或艳羡;但是对于最上的才德他们就没有识别底能⼒了.唯有表⾯上的表现和假冒的才德乃是最受他们欢迎的.称誉的确好像⼀条河;能载轻浮中空之物⽽淹没沉重坚实之物.但是假如有地位和有见识的⼈同声称誉某⼈;则有如《圣经》所谓;“美名有如⾹膏”了.它底⾹⽓播满四周⽽且不易消逝.盖⾹膏底⾹⽓⽐花卉底⾹⽓耐久也.可以恭维⼈的假原因太多了;所以⼀个⼈怀疑⼈家底称誉是有理由的.有⼀种的称誉只是出⾃谄谀;要是说话的⼈是⼀个普通的谄谀者;那么他就会有⼏种普通的套话;对于谁都可以⽤的;要是他是⼀个奸滑的谄谀者;那末他就会摹仿“谄谀者之王”的——那就是⼀个⼈底⾃我;⼀个⼈⾃以为最长于某事;或最富于某种美德;那奸滑的谄谀者就会在这些地⽅竭⼒赞成他的;但是假如他是⼀个⼤胆的谄谀者;他就会找出⼀个⼈⾃⼰感觉最缺陷的地⽅;⾃⼰深以为耻的地⽅;⽽坚持地说他在这些地⽅很有长处.有些称誉是出⾃善意与尊敬⼼的;这种的称誉是我们对于帝王或⼤⼈物们应有的礼仪;这就是“以称誉为教训”;就是;对某些⼈说他们是如何如何的时候;实际就是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如何也.有些⼈受称誉其实是被⼈恶意中伤;为的是好引起别⼈对他们底嫉妒⼼;“最恶的仇敌就是那些恭维你的仇敌”;所以希腊⼈有句成语:“被⼈恶意恭维的⼈⿐⼦上要长⼩疮”;就好像我们底成语所谓“说谎的⼈⾆头上要长⽔泡”⼀样.中节的称誉;⽤之得时;⽽且不俗的;确是能有好处的.⾄于⼀个⼈⾃夸⾃赞;除了在很少见的情形之中;是不能成为合理的;但如果是⾃⼰称扬⾃⼰底官职或职业;则可以漂亮地并且带点豪⽓⽽为之.圣保罗在⾃夸的时候;常常加上⼀句“我说句狂话”;但是在说到他底职务的时候;他就说;“我要荣耀我底职分”.(有删改)17.请简要分析本⽂的论述层次.(6分)18.⽂中画线的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他对论述“称誉”有什么作⽤?(6分)19.如何正确对待别⼈的称誉?请简要概括.(6分)七、作⽂(70分)20.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楚国马车底座较低;易碰伤马腿;且车速很慢.楚王想想下令改⾼底座.⼤⾂提议:“可发布告⽰;今年可能会发洪⽔;为避免洪⽔漫进房屋建议各家加⾼门槛.”告⽰发布后;⽼百姓都加⾼了门槛;可马车进门时车底会碰到门槛;于是纷纷把底座改⾼.半年后;竟然改造完毕.要求选好⾓度;确定⽴意;明确⽂体;⾃拟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三语⽂附加题考试卷考⽣注意:1.本试卷共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考全部范围.语⽂Ⅱ(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按《项⽒家说》:“贾谊之《过秦》、陆机之《辩亡》;皆赋体也.”洵是识曲听真之⾔也.孙鑛⽈:“《醉翁亭记》《⾚壁赋》⾃是千古绝作即废记赋法何伤且体从何起长卿《⼦虚》已乖屈宋苏李五⾔宁规四《诗》《屈原诗》不类序乎《货殖传》不类志乎?《扬⼦云赞》⾮传乎?《昔昔盐》⾮排律乎?”⾜见名家名篇;往往破体;⽽⽂体亦因以恢弘焉.(节选⾃钱钟书《管锥编》)21.⽤斜线“/”给上⾯⽂⾔⽂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22.“屈宋”中的“宋”指的是▲;五律定型是由宋之问和▲完成的.(2分)23.材料中“破体”的含义是▲.(2分)⼆、名著阅读题(15分)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刘备投靠刘表驻扎新野;曹操派⼤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诸葛亮在新野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准备⽕攻.夏侯惇果然中计;⼤败⽽归.B.《风波》中的赵七爷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物.顽固、守旧、凶狠、狡诈、投机、贪婪是其性格本质;是破坏和镇压⾰命的凶恶敌⼈.C.克劳狄斯以⾸相波洛涅斯的⼉⼦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莱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除掉哈姆莱特.哈姆莱特识破克劳狄斯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D.冯眉卿之所以与赵伯韬扯上关系;是因为丧⼼病狂的⽗亲冯云卿.他想探听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消息;便使⽤“美⼈计”;把唯⼀的⼥⼉冯梅卿送给了赵伯韬.E.《边城》中⽤了插叙的⼿法;由今年的端午节回忆起⼀年前端午节的事;追溯翠翠爱情的历程;有利于展现⼈物执着专情的形象特点;结构也更加紧凑.25.简答题(10分)(1)《红楼梦》第120回“甄⼠隐详说太虚情;贾⾬村归结红楼梦”中再提甄⼠隐、贾⾬村⼆⼈有什么作⽤?(2)“有那么⼀天;你我都得做亡国奴!我⼲过⾰命;我的话不是随便说的!”这句话是《茶馆》中谁说的?请简述其说话时的⼼理状态及产⽣此⼼理状态的原因.(4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阅读下⾯的材料;完成26-28题.中国版“美⾷剧”《深夜⾷堂》因“不接地⽓”⼝碑和收视都离预期差距太⼤;可⽇版却细腻得让⼈感动;因为是⽣活的浓缩.“不接地⽓”就是远离⽣活;就是不合⽣活逻辑.真正⽿⽬⼀新的作品并不远离⽣活;从不脱离⽣活轨道.电影《⼤话西游》是⽆厘头的典范之作;但爱情的成全、取经的责任、闪光的⼈性等都是⽣活的写实;都接地⽓.纪录⽚《⾆尖上的中国》、电视剧《⽩⿅原》⾥的热⽓腾腾的美⾷⽆不让⼈垂涎三尺.⽣活才是影视作品最好的剧本.即便历史正剧;也是对过去⽣活的还原;仙侠、⽞幻剧⾥的爱情也是现实爱情的深加⼯穿越剧只是利⽤了时空差和时代语境的冲突;那些穿越回去的⾓⾊终究要融⼊当时的⽣活.⽣活就像万有引⼒;影视作品都要被⽣活的引⼒牵着⾛.中国版《深夜⾷堂》给我们提了个醒:⼝碑神作才值得翻拍;要想有突破;就得下真功夫.翻拍要借壳还魂;要么换汤不换药;要么换药不换汤;要么汤药都换掉.总之;翻拍要符合⽬标观众的⽣活逻辑.相对于国外影视⼈来说;国内影视⼈⾮常幸福;悠久的历史⽂化、精彩的中国故事、多元的地域风情等;⽆论是翻拍;还是原创;都有可以依托的⽣活元素.26.“接地⽓”的影视作品有哪些特点?(3分)27.请简要分析⽂中画线句⼦的含意及⾔外之意.(6分)28.国内的影视⼈怎样才能翻拍好影视剧?(6分)⾼三语⽂考试卷参考答案⼀、语⾔⽂字运⽤(15分)1.(3分)C2.(3分)D3. (3分)A4. (3分)C5. (3分)B⼆、⽂⾔⽂阅读(18分)6. (3分)C7. (3分)A8. (8分)(1)(4分)现在就是改了;以后⼀定还会再次发作;何不诚⼼归依佛门;想办法全部(⼀下⼦)消除⼲净?评分建议:“复作”、“盍”“⼀”、句意通顺各1分.9.(4分)安国寺雅致脱俗;静坐安国寺⽆⼈打扰;⾝处安国寺可忘记尘世纷扰;⾝处安国寺可去除⼈⽣杂念.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对即可;第3点答“物我两忘”不得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5分)运⽤对⽐⼿法(1分)揭⽰建都⾦陵诸国兴亡相继(1分)、创业艰⾟难守成(1分)的奇怪历史现象;引发怀古之情(1分);抛出问题;为颔联议论做铺垫(1分).11.(6分)①冷静剖析了历朝衰亡的主要原因在于继承者贪图安逸享乐;②因骄奢淫逸⽽覆亡的朝代都是咎由⾃取;不必为之惋惜悲伤;③站在历史⾼度;洞察朝代盛衰的必然性;客观揭⽰了⼀切政权兴亡的规律.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必能评分建议:每句1分;有错别字;少字多字皆不得分.五、现代⽂阅读(⼀)(20分)13.(4分)①哀愁是⼀种悲天悯⼈的情怀;是⼀种⽂化底蕴;②哀愁是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然扭结在⼀起奏出的旋律;③哀愁是⼈类对⼤⾃然、艺术品、⼈⽣梦想等的严肃思考.评分建议:①②各1分;③2分.14.(6分)①俄罗斯民族是⼀个拥有⼤哀愁的民族;②他们的美术、⾳乐和⽂学博⼤幽深、苍凉辽阔;能发酵庸碌的⽣活;洞穿⼈的⼼灵世界;③他们对世事、⼈⽣有着积极的思考.评分建议:每点2分.15.(4分)①揭⽰了⽂章写作内容;②设问;引起读者⾼度注意和深刻思考;③“我们”;表明作者对现实的忧思和责任担当;评分建议: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16.(6分)①因为失去了哀愁的情怀;⼈们只能靠貌似饱满、热情、富⾜的物质⽣活聊以⾃慰;②警⽰世⼈;不要因为物欲的繁华⽽忘记哀愁;③提醒⼈们不要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冷落充满怜悯之⼼的哀愁;④告诫⼈们不要因为盲从⽽丧失了⾃我;挤⾛充满梦想的哀愁;⑤呼吁⼈们亲近⾃然;拥有哀愁的情怀;获得⼼灵的充盈.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六、现代⽂阅读(⼆)(18分)17.(6分)本⽂⾸先提出称誉是才德的反映的观点(1分);接着点出称誉的意义(作⽤)(2分);然后从假意的称誉和善意的称誉两⽅⾯论证称誉产⽣的原因(2分);最后指出⾃我称誉职务职业要有豪⽓(1分).18.(6分)⽤⽐喻⼿法;写出了美名和⾹膏的相似性;美名撒播范围⼴;美名耐久不易消逝.引⽤《圣经》名⾔;形象鲜明;论述更有表现⼒和说服⼒.评分建议:每点2分;3点得6分.七、作⽂(70分)20.参照2017年⾼考作⽂评分细则赋分.⾼三语⽂附加题考试卷参考答案⼀、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21.(6分)《醉翁亭记》《⾚壁赋》⾃是千古绝作/即废记赋法何伤/且体从何起/长卿《⼦虚》已乖屈宋/苏李五⾔宁规四《诗》/《屈原诗》不类序乎/《货殖传》不类志乎评分建议:每处1分.22.(2分)宋⽟;沈佺期.评分建议:每空1分.23.(2分)“破体”就是不拘泥于原有⽂体格式;有个⼈的创新.评分建议:每点1分.⼆、名著阅读题(15分)24.(5分)B、E(B“《风波》中的赵七爷”应为“《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E不是“⼀年前”;应是“前年和去年端午节的事”)25.(10分)(1)(6分)结构上与开头形成照应;浑然⼀体;有助于表现作者对封建社会晚期⼴阔⽣活进⾏现实主义揭⽰的主旨:甄⼠隐、贾⾬村两⼈⼈名分别谐⾳“真事隐”“假语存”;表明故事只是托了⼀个虚拟的外壳.评分建议:每点2分.(2)(4分)崔久峰.(1分)⼼理状态:悲观失望;认为“中国⾮忘不可”.(1分)原因:崔久峰曾是⾰命党;由于⾟亥⾰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他失去了⾰命的锐⽓;只能烧⾹拜佛.(2分)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26.(3分)主题紧贴⽣活;符合⽣活逻辑;⾓⾊、主要元素还原(再现)⽣活;作品的设计符合观众的⽣活逻辑.评分建议:每点1分.27.(6分)含义:⽣活制约、影响着万事万物;包括影视作品;⽆论何种形式的影视作品都离不开⽣活;离开了⽣活的影视作品决不是好作品.⾔外之意:包含了作者对当前某些影视作品的忧虑和不满;也给中国影视作品的制作指出了⼀条根本性的出路.评分建议:含义1点⼀分;⾔外之意1点2分;意对即可.28.(6分)寻找⼝碑神作;形式内容共美;符合⽣活逻辑;⽤好中国元素.评分建议:1点2分;3点即满分6分;意对即可.。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语文12月联考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5月23日,当今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与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狗”(Alpha Go)的第一场比赛结束,“阿尔法狗”以四分之一子优势赢得首场胜利.除了围观和好奇,人类骨子里的不服输以及想要看看人工智能到底有多厉害的求胜欲促成了这一挑战。
面对人类棋手注定完败于人工智能的结局,人类要做好的准备是全面迎接而非拒绝人工智能,努力去掌控而非臣服于人工智能。
接纳人工智能是今天社会发展、经济增长、人类演化的必然,更是人们生活的需求。
其实,很多人每天离不开的智能手机就是低端人工智能的应用。
更应当看到的现实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极具竞争性,未来谁在人工智能的研发和应用中落后,谁就会被淘汰。
2016年3月15日,“阿尔法狗”最终以4比1战胜韩国名将李世石。
两个月之后,美国白宫就推动成立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分委会,由其主持和协调撰写了三个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报告:《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和《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报告》。
欧盟、英国和日本等也相继发布了研发和应用人工智能的报告。
显然,中国应当参与到这种战略布局当中,这种布局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而且也是赢得未来的利器。
尽管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着眼于产业自动化和提升经济,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早就向各行各业全面渗透,春江水暖的领域主要体现在医疗、制造业、交通、金融、生态环境监测、刑事司法调查等。
人工智能并不是只会下棋,还会在不同的领域帮助人,甚至超过人。
然而,无论人工智能有多少个理由可能战胜人,它们首先是在人类为其布置和引导的范围内进行学习,并且它们始终无法获得人的理性分析能力、运用逻辑思考的能力,以及具有情感交流和互动的能力。
缺少了这些方面的能力,所谓“人工智能战胜人”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此外,预见性或先见之明也是人类胜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人工智能的地方。
河北省沧州市普通高中2019年12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高考]
普通高中2019年12月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是人类的智慧之学,给人生存和发展以勇气与智慧。
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人生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活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在人类存在的种种矛盾中,根本的矛盾就是“向死而生”,即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终归死亡,可人又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超越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超越死亡。
由此产生了人如何生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这一重大问題。
这就是说,哲学就是人生观,而人生观与世界观又密切相关、高度统一。
人生观是世界观问题,而不仅仅是伦理学的问题^人生活在自然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必然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因此,对人生的不同理解必然包含着对人与自然、与社会关系的不同理解,一句话,对人与世界关系的不同理解。
文天祥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人的生与死本身属于自然规律,而生与死的意义属于历史规律^流芳百世与遗臭万年的分界线就在于如何处理人与历史规律关系。
因此,人生观不可能脱离世界观。
人“向内”求解“人生之谜必然要“向外”探索“世界之谜”,而“向外”探索“世界之谜”,归根到底是为了“向内”求解“人生之谜”,从而实现自我发展。
无论是探索天、地、人的人与自然关系,还是反思你、我、他的人与社会关系,哲学都熔铸着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关注,对人的发展境遇的关切,凝结为对“人生在世”的深层理解。
所以,每个时代的哲学都表现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高度统一,体现着人生的智慧。
天津市2019-2020高三下学期周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坚苦是意志之母。
”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________,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________,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________的尺度。
A. 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安贫乐道B. 无所事事锦衣玉食安贫乐道C. 无所事事醉生梦死安居乐业D. 浑浑噩噩锦衣玉食安居乐业2. 下列各句中,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①越是浮躁的时代,越需要沉潜味道,变化气质。
在生存压力下不改志趣,于碌碌风尘中毋忘诗心。
②在公演完自我介绍环节,杨超越突然表示要为粉丝再清唱一遍。
结果这一清唱,唱出了一个大型车祸现场!③重要的是,居民和政府快把自家的“门前雪”打扫干净吧!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垃圾分类前景可期。
④山谷轻轻推开燠热的晚云与水气,适时让蝉声鸟声浮升上来,次第溶化在迷幻的暮色中。
山里的黄昏,竟不是想象中那样宁静。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太阳太崇高尊严了,它只能垂顾保育隶属于大自然的万物,无暇及于人为的事物,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因为日光能深入,月光灯光只照在事物的浮面,不但不暴露它们的弱点,反而替它们加了一层光彩,蒙了一层轻纱,日光给人清晰的理解,可是它把想象围住了。
①在日光中只觉得陈旧破敝②在灯光下显得娇艳欲滴的美人③在日光中每见得脂粉狼藉④在月光下显得神秘艳异的装饰⑤在日光中只觉得荒谬可笑⑥在朦胧中显得古色古香的点缀A. ②⑤④③⑥①B. ④⑤⑥③②①C. ⑥①④⑤②③D.⑥⑤④③②①4.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以上仅是鄙人的一家之言,权作抛砖引玉,感谢各位的聆听。
2019-2020年高三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年级12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魏家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朴素为美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观念,也是一种基本的美学观念。
朴实无华,清新自然,成为美的最高形态。
这一美学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在强调“文以载道”的前提下,提倡文学艺术表现手段的质朴与简洁,更能体现文学的实用价值。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的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
《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宇彫墙。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
《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朴素,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就是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提出来的。
老子在时代的变革面前,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上古社会去,因此提出了把“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作为一种治国的原则。
老子极端反对文学艺术的精巧与美丽,他认为,那种美丽的色彩不但对人的心理是一种摧残,而且对整个社会都是很可怕的腐蚀剂。
在美与真的关系上,老子认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既然如此,艺术创作就只能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作简单的描摩与再现,而无须作艺术的修饰,这正是老子的“无为”的政治理想、“大巧若拙”的社会理想在艺术创作领域的推广与贯彻,也正是朴素为美的美学观念的源头。
庄子的美学理想从整体上看是追求宏大之美,其中的《逍遥游》、《秋水》等篇都表现出壮美的气势,但在对美的形态作论述的时候,他却更多地强调朴素、自然、平淡的美,这使他与老子的美学思想有着明显的一致性。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等四校2019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高三“四校联考”试题语文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第一~第六题,共90分)和作文(第七题,70分)两部分。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本次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60分。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监考老师。
2.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非选择题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教练看到了林书豪在球场上的表现之后总是会说:“他比外表者起来还要敏捷。
”林书豪感觉出了,知道这是一种歧视。
他将此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动力,一再地以的瞬间移动,人球合一般杀入禁区,为球队赢得胜利,让球迷,为他大喊:“上帝降lin!”A.弦外之音兔起鹘落望其项背B.胯下之辱兔走乌飞望洋兴叹C.胯下之辱兔走乌飞望其项背D.弦外之音兔起鹘落望洋兴叹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弦思想积累,知识俯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
除了要有好的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名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
A.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B.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C.同声相应,同气相求D.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在叶子没有完全长大的时候,那野樱樓仿佛己经在枝头处处著花。
B.黄金的小叶映在嫩绿广阔的草地上,如夜里苍穹发光的星座。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2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全国高统招高三模拟练习训练12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日本政府8月1日公布对158个所谓“无名离岛”的命名,企图用障眼法中国钓鱼岛的5个附属岛屿,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已全部命名,并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政府无权给中国的领土命名,任何企图的伎俩都不过是荒唐拙劣的表演。
日本政客的险恶用心,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警惕。
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 ,根子在于日本对曾经的侵略罪责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反省。
A.窃取 ______________ 瞒天过海大错特错B.夺取瞒天过海一错再错C.窃取偷梁换柱一错再错D.夺取偷梁换柱大错特错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应该沉降到日常言笑之中,更要沉降到艺术创作者、艺术保管者、艺术宣传者乃至每一个普通的“艺术享有者”。
B.宁杭城际铁路枢纽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形成一个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空间舒展的绿色城市交通枢纽,能够快速提升南京市的对外交通环境。
C.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五年规划”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由于处在特殊时期,“十三五”规划的编写又格外受到关注。
D.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如果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互通、共享、合作,并构建出一种“党政主导、社会共治”的社会治理体制,就能消除很多安全隐患。
3. 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B.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D.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唐代知识分子不囿于书斋生活,读书之外喜好游历天下。
特别是盛唐时期,当时社会财富充足,国库殷实,民生稳定,道路畅通,社会秩序良好。
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12月阶段性复习检测语文试题
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12月阶段性复习检测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真正的语文教育应是在科学教育理念指导下关于文化的自主学习和创新。
语文的学习应是关于“文化知识”的学习与“审美情感”的养成,这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知识的积累教学与审美情感的孕育培养,二者应并行不悖、相辅相成。
现代语文教育伴随课程改革逐步呈现出问题的两极:一是分门别类地进行知识教学,无异于将教科书选文思想层面的美学感悟剖析、固化为知识的组群,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文学带来的心灵的愉悦感和文字符号所给予的灵动感,文学失去了原有的深层意味,沦为文学知识的附庸,本末倒置。
二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人文性”价值的绝对化解读,导致语文基础“工具性”地位弱化,进而带来基础知识教学的式微甚至断裂。
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语文教育和教科书编写的进行。
关注文学审美教育不应当以弱化语文知识教学为手段,二者本不对立。
以关注文学审美价值为借口而忽视语文知识教学,必将导致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薄弱。
而丧失基本文化知识的积累,实难实现语文素养“质”的转变。
母语孕育了本民族延续千年的文明火种,而语文教育是将这一语言从自然状态发展为超然状态的、打上民族文化烙印的、回归中华文化传统的主要课程,未来语文教科书应在回归优良传统文化的底色之上为中华文明注入新元素。
研究语文教育中优秀文化的传承,至少有以下理由:通过语文教育发展学生的心智理性,使受教育者更具人性,对生活具备形而上的思辦能力。
在现实与价值观的世界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不是割裂的,但是更关注物还是更关注人,则是二者的根本差别。
语文作为人文教育的典范,采用训练心智、养成审美价值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其必然的价值追求。
因此,好的语文教育就在于能传递好文本之中的这种价值,而不轻易被“时尚”所转移。
传统的经典帮助我们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却又超越了时空;虽然驻足于文本,却能引起不同时代的人的共鸣。
就传统而言,对本国的文化,要通过历史看到“变”背后的“恒”;对他国的文明,要看到多元文明“异”后面的“同”。
精品解析: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第12次模拟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12次适应性训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
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室号、座位号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初制定的《大明律》对商人服饰作出限制性规定,其中肯定包含压制商人炫耀财富的意思。
明代后世皇帝不能更改祖制,并未删除该项法规,但实践中并不严格推行。
清代沿用明朝的基本法律,在其基础上另制种种则例,当作法律来行使。
其中,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一年(1761—1776)间编制的《钦定户部则例》涉及商事尤多。
明清时代,商人不得穿着绸缎绫罗之类条款,一直存在于法律文本之中。
但是,《大明律》中许多条款在明中期以后就已经不再构成社会行为法则。
明中叶迄于清末,商人服饰实际上毫无限制,炫耀奢华反而是常见的现象。
有学者对明清商人的法权地位进行总体考察,认为商人在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地位归属于庶民,并非被歧视或被排斥的地位;清朝对商业于帝制统治关系之重要性的了解超过明朝,商人与权贵的关联也更为深切,商人的法权地位更非低于庶民。
明清两代政府皆曾推行大量旨在维系平稳市场秩序的政策。
如皆规定牙行评估物价必须公允,如明初规定有“凡买卖诸物,两不和同,而把持行市,专取其利,及贩鬻之徒通同牙行,共为奸计,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者,杖八十”。
【优质部编】2019-2020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 版
2019高三第十二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得益于中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卓著进步,人工智能在国内发展迅猛。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将在自动驾驶、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机器人等领域获得蓬勃发展。
从娱乐、出行到支付手段,人工智能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同时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了新挑战。
在这些新挑战中,最令普通人关注的,或许就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高阶人工智能有没有失控风险?未来的机器会不会挑战人类社会的秩序,甚至获得自主塑造和控制未来的能力?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担心。
人工智能会带来福社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影视、哲学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
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
以音源库和全息投影技术为支撑的“二次元”虚拟偶像上台劲歌热舞,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击败各国围棋大师,攻占了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
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
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存在的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規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
2019届全国新高三名校联考试卷(十二)语文
2019届全国新高三名校联考试卷(十二)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
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
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
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
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
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们是谁‛的认知。
其次,民族历史记忆具有唤醒民族情感、强化国家认同的重要功能,它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甘肃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年级12 月月考语文试卷第I 卷阅读题(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2019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解析版)
2019届高三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晚清。
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保障了公正、有效的政治法律秩序。
从御吏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值,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
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
秦统一后所建立的监察制度,虽然历经改造,但是监察官仍以天下治道作为最高职务原则,以报效社稷为己任。
监察官对上级负责,对君主负责,更要对天下黎民和国家社稷的整体利益负责;不仅对现实负责,还要对历史负责。
监察官依据法律行使职权,无所恣意,亦无所屈从,被其监察的高官显贵不能凌驾于其上,纵然君主也不能干涉其对具体事件的处理。
中国古代的盛世善治,大多是监察制度运行最好的时代,例如唐朝初年的“贞观之治”,得益于君主奉法而治,监察官严明职守。
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的方式,使之具有超越于被监察者的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御史和谏官大多是服务君主的近侍,逐渐发展成为职事官,保留了侍从君主左右或奏章直达君主的特权。
他们在监察朝官、京官或是巡察地方时,均为君主的代表,其官品虽低,却独立行使职权,直接对君主负责。
御史在行使纠弹权力时,奏章可以直达君主;对于重大事项,可以晋见君主,面陈奏章。
为避免职务干涉,御史甚至可以绕过御史大夫等御史台长官,直呈君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荆州市2018届高三语文第十二次周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心理学家测度逆反心理的题目中,有很多反映负面情绪的词汇:反感、沮丧、厌烦、恼怒。
这正是人在个人意志被剥夺和限制状况下的感受,同时也是逆反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有人观察到,现在“老百姓”都变成了“老不信”,很多人自嘲为“屌丝”,对政府政策、对官员习惯性质疑,嘲弄专家为“砖家”。
原本仅仅出现在幼儿和青少年期的逆反心理似乎渐渐进入了一种弥散期,成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征。
为什么会出现“逆”和“反”的情绪及行为呢? 换言之,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社会上逆反心态会变得常见呢?逆反心理在学术研究中又称为“心理逆反”,被定义为“因妨碍具体行为自由的规章制度或要求而产生厌恶情绪反应”。
当命令式的、绝对性的要求出现,并且限制了人们的选择时,就有可能出现逆反。
网络上流行的“被XX”句式,例如“被开会”、“被幸福”、“被同意”、“被选举”、“被参与”、“被平均”等,就是表明了个体感觉自己的自由受到了某种威胁。
此时,个体就很有可能作出违反规则的对抗行为和被禁止的行为。
逆反一般是在一种上下、主从、尊卑、强弱关系中发生的,如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领导与员工等。
意识到这类关系的对立,并且从情绪上表达这种对立,就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这里就表现出逆反心理的另一个成分:不服从。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需要传递社会规范,要求社会成员学习、遵守这些规范时,由家长对子女、教师对学生、长辈对晚辈、领导对员工、媒体对大众提出要求和训导。
尽管这并不成为逆反心理的必然来源,但问题可能出在这种关系的固化和要求的不合理中。
当社会结构固化、阶层之间无法流动时,在上层中就会形成一部分人永远处在优势、主动和控制地位的感觉,下层成员自身无力反抗,只能在某些事情上通过不理睬、不接受、不信任等不合作态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怎样消解逆反心理的形成机制呢? 对于成人社会中出现的逆反心态,可以先从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和群际关系做起。
官与民、富与贫、上与下、老与幼等,都可以从尊重对方开始,调整已经出现的或潜在的对立关系。
其次是在平等的基础上学习沟通和协商。
沟通不仅包括表达,也包括倾听。
在这里,表达是立足于协商的表达,而不是下命令和训斥;倾听是立足于协商的倾听,不给对方“戴帽子”、“打棍子”和“穿小鞋”。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减少上下位置感,也是消解逆反心理的途径之一。
中国文化注重上下结构,在上位的人对在下位的人拥有指挥、控制、要求的权力,而在下位的人只能无条件服从。
当人们长期和全方位地处在被他人和权威掌控的生活中时,就可能形成逆来顺受的奴隶心态或者渴望赏赐的奴才心态。
当人们产生被尊重的渴望和平等协商要求,但又得不到满足时,逆反心理的表达就会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反抗。
从这一点来看,建设一个“好的社会”是减少逆反心态的制度条件,一旦我们的社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逆反心态自然就会消解。
(杨宜音《逆反社会心态解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逆反心理在学术研究中的定义批评了“规章制度或要求”的不合理性。
B.网络上流行的“被XX”句式,其实是逆反心理必然导致对抗行为的现实证据。
C.逆反心理可能形成逆来顺受的奴隶心态或者渴望赏赐的奴才心态。
D.当我们反感、沮丧、厌烦、恼怒时,说明我们可能已经产生了逆反心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结合社会现实,提出逆反心理何以成为常见社会心态的问题,引人思考。
B.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组织文章,结构清晰。
C.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戴帽子”、“打棍子”和“穿小鞋”的说法,从反面形象地说明表达的前提在于协商。
D.末段从“形成机制”这一角度切入,梳理出消解逆反心态的对策,论述逐步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师生关系中,只有老师对学生不下命令和训斥,才能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B.当社会结构固化、阶层之间无法流动时,下层成员自身无力反抗,就会通过不服从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C.原本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逆反心理似乎已经扩散到各个年龄层,说明逆反心理成为社会心态的一种表征。
D.从某个角度看,只要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健康的、和谐的社会,属于社会心态的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消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稀粥南北味张抗抗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
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
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
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
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
用粳米烧的粥又粘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
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
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
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
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
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
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
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
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
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
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
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
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粘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
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
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
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
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
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
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
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
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
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
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
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
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
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4.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
B. 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和模样、人吃粥的情形和积习,而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
C. 文章写北方人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简,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详,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
D. 行文围绕喝粥展开故事,最后着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
5. 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
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6. 结合全文,简说对“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的理解。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峰1050万人之后急刷下降,直至2014平起开始止跌趋稳。
根据教育部数据,201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42万人,较2014年增加3万人。
全国高考人数的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学龄学生人口的下降。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人口统计数据,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中国的出生人口在1990年达到峰值,超过2500万人,此后,全国新生婴儿数量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00年,从2001年至2014年,新生儿数量进入平稳期,长期徘徊在每年16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