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 1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反思数的世界教学:在这节课中,我们尝试创设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参与兴趣。
通过从生活中研究数学问题,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
同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研究的模式,以让学生在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新知,并搭建自主活动和交流的平台。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倾听同伴的观点,相互研究。
但是,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部分学生未积极参与到研究中来,需要进一步加强。
反思倍数与因数课后: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整数和自然数的关系理解起来并不难,但在运用填空时,学生的概念中还是表现出了一些模糊的地方。
因此,我们建议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帮助学生搞清楚大、小概念之间的关系。
关于倍数和因数的概念,还是要先给学生介绍整除的概念。
虽然学生对什么是整除还是能分的清的,但除尽和整除的关系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困难。
这其中还渗透了倍数的相关知识,可以提前让学生感悟。
反思2,5的倍数的特征课后:在这节课中,我们发现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学生觉得很容易接受。
但在研究了偶数和奇数之后,如果把奇偶数和2、5的倍数特征结合起来,学生的判断能力就会减弱。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增加一些综合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学生的研究进度,避免对于概念的理解过于深入而导致学生的困惑。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因数的概念,并且能够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使用逆推法、画图法、列举法等。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还不错,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因数的概念,但在找因数的时候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我建议在课后作业中加强相关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此外,我还注意到在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对于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不够清晰。
因此,我在课后作业中加入了一些质数和合数的练题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在本次数学课堂上,我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相关题目解析。
通过本次课堂,我发现了一些教学的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首先,我认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公式的解释不够清晰。
我介绍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A=1/2*底*高,但我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和推导过程。
下次教学时,我将会更详细地解释这个公式的由来和意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将给学生一个具体的例子,并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问题来推导公式,加深他们对公式的理解。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对于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还存在一些困惑。
在示范题中,我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三角形,然后根据公式计算了面积。
但是在练习题中,学生们遇到了更加抽象和复杂的题目,没有很好地将公式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下次课堂,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帮助学生们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我还会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把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计算过程,并帮助他们发展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们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小的计算错误。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相关的数学运算技巧。
下次课堂,我会更加重视基础计算技能的培养,例如小数的计算和分数的化简。
我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
另外,我认为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次课堂中,我没有很好地利用小组活动和讨论来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下次课堂,我会设计一些小组活动和合作任务,鼓励学生们进行互动和合作,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总结起来,本次数学课堂中我主要讲解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相关题目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和改进的空间。
下次课堂,我将更加清晰地解释公式的由来和意义,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设计更多的实际问题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注重基础计算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计算准确性和速度;同时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案名称】北师大版三角形的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
2. 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3. 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这个三角形的面积?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入三角形的面积概念,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2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详细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定义和计算方法。
a. 面积定义: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长度乘以高的一半。
b. 面积计算公式:S = 1/2 ×底边长度 ×高。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三、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30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介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a. 直角三角形:S = 1/2 ×直角边1长度 ×直角边2长度。
b. 等腰三角形:S = 底边长度 ×高 ÷ 2。
c. 等边三角形:S = 边长的平方× √3 ÷ 4。
2. 教师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实际问题的应用(3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房间的面积、田地的面积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实际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点。
2.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辅助工具】1. 幻灯片或黑板、粉笔。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三角形的面积公开课教案设计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数学五班级上册一、所在班级状况,同学特点分析本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山村学校,本班有39名同学,男生15名,女生24名,全都是农民的子女。
同学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同学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信息技术的渐渐普及和同学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同学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同学的思维是敏捷的、机敏的。
但是,由于同学个体的差异,尤其是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究新知的程度等也会涌现差异。
二、教学内容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校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同学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究并掌控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究活动的形式涌现的,同学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受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同学亲身经受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渐渐形成较强的探究技能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使同学在探究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育同学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技能。
3、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育同学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难点分析1、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建立;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2、三家形面积公式的概括;利用分割与旋转进行图形转化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由谈话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平行四边形面积呢?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6页至第58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设想】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乐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动脑、动口,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2.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操作实践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突破难点。
3.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多形式提高重点和难点的巩固练习,为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做好探究、归纳、深化的工作。
4.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为以后学习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同时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有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加上课前预习,不难想出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引导学生完成探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电脑、多媒体课件,平行四边形的图片,实物教具,剪刀。
【学具准备】学具袋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学具袋②: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5篇)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同时,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而不是强求统一的语言进行操练,使学生在一种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在教流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懂得欣赏别人,能够取长补短。
不足之处:我发现学生动手的能力十分有限,有的学生干脆就是坐着,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只是模仿其他好的学生一起动手。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剪拼后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
从表面上看,学生动手是在操作,可实际上学生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感受到这样的操作是为什么,学后只做了一次“机械的操作工”而为什么要这样去动手,学生却不得而知。
看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时,教师必要的引导是不可少的.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2《三角形的面积》是在教学了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新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内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转化的思想能够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中为什么要除以2。
同时,突破重点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的难点。
尤其是对于那部分学困生来说,通过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在抽象出此时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等的这一重要环节上,肯定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以下环节来辅助本节课突破重难点::1、学生掌握了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提问导入:“三角形的面积跟什么图形有关系,可以让我们想办法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学生有过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经验,因此今天我在抛出问题之后,只是稍作考虑就想到了可以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计算。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公式的理解。
2.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灵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进行教学。
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共同学习,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通过剪拼、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分享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讲解。
5.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运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有条理。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公式等形式展示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 五年级 数学 三角形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地学。
在的教学设计上,我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如下几点:(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形象的现实背景中学习数学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在新课的引入、例题的教学及练习的设计上,我比较注重从现实生活情境出发,进行设计。
例如计算红领巾及交通警示牌的面积等教学环节,都是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是如此的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二)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实践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顺应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又可集中注意,激发兴趣,从而发现新知。
本节课的教学,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地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活动,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不但学会了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而且悟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三)在关注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再创造这节课的教学,我设置了一明一暗两条主线。
数学知识、数学情境是一条明线,贯穿这节课的始终。
“转化”的思想是一条暗线,也在贯穿这节课的始终。
从课的引入、学生的探究环节到实践应用阶段,我一直在强调“转化”的数学思想。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通过本节课也看到了自己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
例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合作技巧还有待于加强,还有我对课堂上一些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上也要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学习。
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设计理念及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运算》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是小学时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
整节课要紧是利用数方格或割补等方法,探究并把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运算方法之前,差不多亲身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面临三角形面积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能够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且为今后逐步形成较强的探究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对教材的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学时类比前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即提出问题——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差不多的运算方法,并以此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一个过程。
2、教材出现了数格子的方法,以及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两种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不要局限于教材上出现的方法。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学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运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在自主探究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运算公式的过程。
能运用三角形面积运算公式,运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三角形面积运算公式,能正确运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觉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预备:课件、方格纸、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剪刀等。
学具预备: 每个小组至少预备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张照片吧(出现学生入队仪式照片),熟悉吗?生:这是我们为一年级新队员系红领巾的场景。
师:对,那你想明白为新队员佩戴的红领巾标准尺寸是多少吗?请看大屏幕。
(屏屏幕出示红领巾图一条红领巾的底边长100厘米,它的高为33厘米。
)师:明白了它的标准尺寸,如何求出它的面积呢?生猜:100乘33,50乘33.那个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究那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激起了学生想明白如何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三角形的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形状的认识,并且可以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过反思,总结了一些教学反思,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认为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要先对概念进行明确和确立。
通过明确三角形的面积定义以及计算公式,让学生对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
在向学生介绍面积公式时,要有适当的补充说明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来源和应用方法。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面积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缺乏直观的认识。
因此,增加一些视觉、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折纸展示、图形剪裁等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践,增加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同时,在引入面积公式后,可以通过一些应用例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实际意义和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测量校园内某个区域的形状来计算其面积,或者通过测量边长来判断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小等等。
这样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水平。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互动教学软件等。
通过使用这些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分析和理解三角形的面积特性。
同时,互动教学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不同的学生对于数学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化指导和辅导。
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指导,采取更简单直观的教学方法,让他们能够从基础开始逐步深入理解。
最后,教学反思需要及时总结和整理。
教学反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不断总结和改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在每一次教学过程中,我都会及时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三角形的面积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精品教案
第5课时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1)【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题及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3.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进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PPT课件,剪刀,三角形卡片(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的丝巾漂亮吗?请你们猜一猜它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猜测)师(出示三角形丝巾):这条丝巾是什么形状的?我想知道做这条三角形丝巾用了多少布料,也就是计算它的面积,你会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将教师“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动手操作,发现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请大家拿出小组准备的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摆,看一看你能拼接成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汇报操作结果。
(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师贴出几种情况:提出问题:(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摆,能拼出什么图形?(2)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3)怎样才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完成填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
结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归纳公式。
(1)你能根据刚才的操作,写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2)如果用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 和h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公式吗?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既做到复习旧知,又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打好基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全册优质完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每课教学反思(全册优质完整)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全册)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算法的过程,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
积极主动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本节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计算容易出错,因此在练设计中要安排针对性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改错、计算、交流的过程中明确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正确率。
结合已有知识,探索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结合元、角、分的背景理解在余数、商中补的意义。
能熟练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的研究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课难度较大,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依据。
用“添继续除”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有余数的除法,研究了小数除法后可以在余数后面添继续除,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研究是分阶段的,逐步深入的。
教材中并没有规范的计算法则,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
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理解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算理,会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
能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研究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
由情境引入一个数除以小数,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再解答,学生能很轻松地理解计算方法。
应强调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要扩大多少倍是由除数决定的,而不是由被除数决定的。
结合具体问题,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积或商的近似值的过程。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设计思路: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材料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遵循:融入生活找数学,亲身经历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这一思路,从学生熟悉的校园搬迁引入,提出绿化校园,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两块空地铺草皮:“哪一块地的面积你能很快很容易地求出来?那三角形的面积你会求吗?”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自主探究问题,最后用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整个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在这节课中,我把主动权交给孩子,给他们提供可探究的学习材料,安排两次合作1:利用手中的一个三角形试试,或与小组同学合作,用两个拼拼,把它转化成学过的会计算面积的图形。
2:两个一组,将完全一样的直角,钝角三角形拼一拼,验证猜想。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内在联系,在交流,讨论中发现不同方法,同一结论。
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得到碰撞,能力得到提高。
既获取了知识,又体验了成功。
三、注重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生命和灵魂,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所以本节课我把方法渗透当作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引入时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暗示转化:探究中提倡方法多样,让学生发现不同方法,同一思想;总结时再次认识转化思想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新问题。
教后反思:本节课我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重点展开。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以及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平移等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结合本校智慧课堂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旧知回顾,引出新知在课的开始,我运用希沃白板视频插入,并运用视频打点方式,截取所需部分旧知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全班学生总结了数学的转化思想和学习图形面积重要的割补法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运用旧知解决新知。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面积也可以通过转化的思想,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为下面的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埋下伏笔。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之前,我出示问题:“谁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让学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我设计了几种猜测结果:生1:用画方格,数一下的方法就可以知道。
生2:我们可以把等腰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
在教学中学生没有想到用画方格,数一下的方法,而是直接想到把等腰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
接着我出示了其他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产生矛盾,再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因此,在学生弄懂学习要求后我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先独立思考怎样转化,自己拼一拼,实在不知道的同桌之间互相帮助,接着我以希沃授课助手直播形式让学生边做边展示。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达到一个目的──发现并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探究活动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依托,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被激发和保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发现并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合作交流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践活动法:教师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剪刀、彩纸、直尺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份三角形纸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三角形呢?它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三角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分发三角形纸片,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并解释他们的思路。
五年级数学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 1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 1教学反思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这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识别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课堂中以“复习准备、奠定基础——情景引入、激发探索——实践操作、尝试推理——课件演示、验证结论——归纳小结、感受成功——巩固练习、培养能力——课后拓展、训练思维”的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中也得到以下启示:改变传统的新课导入模式、运用迁移规律,为学生探索新知铺路。
教学中安排“复习准备、奠定基础”环节,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强化“转化图形——找出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新知筹备方法,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在比较三角形面积和用数格子的方法中就自然而然的提出“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的研究问题,并且马上想到用转化图形的思路,新课的引入改变了由旧课导入的模式,而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特创设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数方格的方法是求三角形面积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普通适用的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对探索三角形面积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我有意出示一块很大很大的草地,问学生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吗?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引导学生结合复习环节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到把三角形转变成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生:S=ah÷2。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 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吗?(好) 教学例1 师:要求出流动红旗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必须知道流动红旗的底和高。 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反馈答案:28×25÷2=350(cm2)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 样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所以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利用这些方法来了解身 边的事物,学习没有学过的数学知识。
板块三、课堂练习 新课讲授完以后,出示练习题。 一、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八、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 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与伙伴合作,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 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三、说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并能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2、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 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通过操作、视察、比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 样的。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 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 效的。为此在教学时我十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 方法的多样化,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探索活动: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学生将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但同时,学生对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面积概念,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索活动:让学生通过切割、拼接、观察等操作,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面积公式。
3.公式讲解: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面积公式的含义。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6.布置作业: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面积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这节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识别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索——实践操作、尝试推理——课件演示、验证结论——归纳小结、感受成功——巩固练习、培养能力——课后拓展、训练思维”的流程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亲历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从中也得到以下启示:
创设实践操作情境,营造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课堂探索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力求突破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数方格的方法是求三角形面积的一种方法,但不是最普通适用的方法,为了引起学生对探索三角形面积产生强烈的欲望,在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我有意出示一块很大很大的草地,问学生还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它的面积吗?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结合复习环节中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想到把三角形转变成已学过图形的面积进行计算。组织学生在操作中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前我请学生准备了一些三角形,课中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移一移等方法进行操作、探索,在学生展示出各种转化图形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发现、讨论、交流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大胆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经历探索之后的获得的成功,是令人快乐的,学生对数学的感受是美好的,这正是我们教师的期待,放手让学生去做、去发现、去探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改变传统的新课导入模式、运用迁移规律,为学生探索新知铺路。教学中安排“复习准备、奠定基础”环节,让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强化“转化图形——找出联系——推导公式”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新知筹备方法,学生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在比较三角形面积和用数格子的方法中就自然而然的提出“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的研究问题,并且马上想到用转化图形的思路,新课的引入改变了由旧课导入的模式,而是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出发遵循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特创设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