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的七大危机
七灾问题
补充2:七灾问题在星期日法案之前,在预备期当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就是真理会被非常清楚地传讲出来,也就是福音的工作、奋兴的工作、改革的工作。
大家要知道,奋兴和改革的工作并不是用人的方法通过教会的组织发起什么运动,而是教导上帝的话语,使教会的百姓离罪。
施洗约翰预备耶稣的降临,他一件神迹也没有行过,但他的工作是复兴的工作、是福音的工作、也是真正改革的工作。
施洗约翰的工作预备合用的百姓,迎接了耶稣的第一次的来临。
施洗约翰就是很简单地教导上帝的话语。
我们教会现在也在沉睡,耶稣很快要复临,教会必然有一番奋兴工作,这种奋兴工作不是人为地改革,也不是组织的联合、合一,要教导真正的福音,使百姓们真正为罪而忧伤,开始恳切地作祈求上帝饶恕这样的祷告,心灵上开始洁净了,于是开始出现真正属灵上的奋兴。
这样的人会被圣灵所引导,他们所作的工作会结出很多果子,这是真正的改革,真正的奋兴。
在耶稣来之前,我们教会必然有一番复兴,这番奋兴是通过真理的宣讲也就是把耶稣和他的义更加显著地摆在人们的面前,这道信息将要借着很多人的声音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然后奋兴就会产生。
与此同时我们永远也不要期待教会当中所有的信徒都会奋兴,教会大部分人将要拒绝这道信息,这道信息曾在我们教会传讲过,得到了怀师母的亲自赞同,但遭到了本会会长和许多领袖们的拒绝。
大家知道,我们在律法主义当中,是不可能成全上帝的计划的,诫命要求公义的生活,完美的品格,但这些我们自己是没有的,只有耶稣在地上为我们造就了完美的义,耶稣来赋予我们他的义,这就是因信称义,这就是最后恩典的信息,因信得到饶恕,并且接受耶稣的荣光,我们在耶稣的荣光当中,荣上加荣,如同主的灵变成的,这就是至圣所因信称义的信息。
但是这样的信息是被很多人拒绝的,所以这道信息一方面会带来教会很大的奋兴,同时也带来教会很大的摇动。
在星期日法案之前,我们教会会出现因真理的宣讲而产生的摇动,很多人会拒绝,只有少数的人接受,这种摇动是在心里面的,许多人将会固质,将会沉睡,少数的人会被唤醒,他们会产生真正的悔改,内心的奋兴,他们的家庭生活会有一番改变,他们的作工和献身也有一番真正的改变,这样的人正在逐渐产生。
【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
【以史为鉴】浅论山东大学历史上的四次灭亡危机开端:新政遗产,光绪御批,时代产物如果说戊戌变法留下了唯一遗产是一个京师大学堂,清末新政留下了的就是山东大学堂。
戊戌变法的失败实际上已经宣布了清政府的灭亡,可怜光绪也算得上一代明君,终究没能扛得住历史的车轮。
慈禧虽然平定变法,但是变法已经深入人心。
无奈之下,慈禧玩了个换汤不换药,实行所谓的“新政”,“内阁”清一色的王爷贝勒,咱们不提此节。
但是这个“新政”给中国留下了几许遗产,山东大学就是其一。
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是被派来平定义和团运动的,“袁大总统”也确实有几把刷子,三下五除二干掉了几个义和团“大师兄”。
袁世凯一到山东就请义和团几个大师兄吃饭,酒过三巡,问道:尔等真个刀枪不入?答:然!老袁说:那好,咱们到后院试试吧。
几声枪响,大师兄们死了。
义和团的真实面目这里也不再细谈,卸磨杀驴的活计清政府还是干的很漂亮的。
回归正题,袁世凯担任山东巡抚,一听上面要玩“新政”,好家伙,走着……一纸奏章直达天庭:咱们建个山东大学堂吧?光绪这点权利还是有点:准奏!实际上,山东大学堂创办就是为了迎合清政府的“新政”,但是山东大学却结结实实的就此扎根,谁能想,这一走就是一个世纪。
第一回:辞旧迎新,远走岛城山东大学建立起来了,但是此后的20多年风风雨雨,其实并不如意。
先后有六个专门学校和山大分分合合,一所大学的能量是抗不过乱世的风风雨雨的。
1928年,北伐大军终于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翻看历史书,似乎这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政府干掉北洋政府,山大归属也跟着转移到国民政府手里。
山大校史是这样写的“1928年,国民北伐军进抵山东,奉系军阀败逃。
日本帝国主义借口保护侨民出兵济南,制造了“五、三”惨丅案。
在动乱中,学校经费无着,随即停办。
”一同停办的还有私立青岛大学。
“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报告,下令在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
”蔡元培不愧是中国大学办学行家,力主山东大学搬到青岛筹备,与私立青岛大学合为一处。
天主教现代性追求与发展困境-2019年文档
天主教现代性追求与发展困境形势下步履维艰, 几十年来的发展所取得思想成果更多是教会宣 示性、方向性的框架, 同时因保守势力的阻挠而效果无疑大大折 扣,教会传统系统稳定的思想体系大厦以千疮百孔,势之已倾, 不堪再用。
而新兴的体系却在混乱中百废待兴, 理论建树不可谓 不匮乏, 由开放所带来的多元化的声音其价值尚难以甄别, 更存 在着说服与选择的难度, 不是教会更具有现代性教会就将获得新 生,而是现代社会是否还需要天主教,需要什么样的天主教,同 时天主教又如何在保持其传统精神价值的同时开拓自身现代存 在价值、存在空间。
1.天主教现代转向的现实必要性在现代文明中, 教会在西方社会仍能存在不是个问题, 但如何摆脱日益衰落的趋势却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 科学 锤炼着人的理性, 不断改变着社会的现状与人的生活, 领域,文艺复兴以后,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伴随着天主教的衰 落,种类繁多的近现代西方哲学流派出现, 尽管也存在着一些哲 学是为维护神学论证服务, 但这些哲学流派及其不同时代所掀起 的时代思潮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填补了人类的信仰的空间, 教 会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些,正如教宗若望 ?保罗二世所述,“哲学在西方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巨大影响, 不应使我们忘记它在东 梵二会议”所试图实现的天主教现代转向,在内忧外困的而在信仰方对存在的想法所有的影响。
实际上,每个民族都有其本土和原生的智慧,这是文化的真正财富,趋向于用纯哲学的方式表述及发展。
有一例子可资证明,即有些哲学的基本知识在今天已成为公理,各国及国际的立法,都从其中汲取灵感以建立社会生活的规则。
”[ 1]天主教需要做的是如何科学与哲学中做好自己的定位,并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价值。
天主教世俗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集权体制放松的同时,也极易使人们更加关注现存的体系,使人们更容易抨击其“集权倾向”,这使得人们宗教信仰日以淡薄,对教会的感情日益疏远,从而极易引发宗教危机与信仰危机。
来自亚细亚七教会的信息(四)
• “推雅推喇”的意思是懦弱与妥协。 表示教会面对着各种罪恶与异端, 却不敢开中责备,教会失去了争战 的勇气,走上了中立妥协的路,终 至不可收拾。
一、妥协的危险
• 这是七封信中最长的一封,但收信 的教会却是七个教会中最不重要的 一个,虽然如此,推雅推喇面对的 问题,威胁和危险,却有着情况相 同的遭遇。
• 巴兰的计谋是先吃祭偶像之物,后 行奸淫的事。而耶洗别是先行奸淫 的事,后吃祭偶像之物,先行奸淫 是先夺取信仰贞操的作为,耶洗别 诱骗那些单单信靠并事奉神的信徒, 使他们依靠并事奉属世的,以致犯 属灵的奸淫之罪。
• 耶洗别的目的是使信徒走向世界, 将他们变成世界的利用物,表面上 是作神的工,但其根本目的就是与 世界合作,与世俗为友的人,就是 行淫的人。
• 这意思就是指推雅推喇的耶洗别曾 对基督教会的生活与崇拜,产生了 一种邪恶的影响。但我们必须弄清 楚一点,她并没有存心毁灭教会, 她只不过想把别的生活方式带进教 会来,而这做法事实上是会损害教 会整体的信仰的。
四、耶洗别的教训
• 这名耶洗别妇人被指责教导信 徒做两件事——行淫和吃拜祭 偶像之物。
• 然後又对那位称为耶洗别的妇人, 和她的生活行为与教训宣判罪状。 当中给予人的印象,就是她对当时 整个推雅推喇教会的影响力实在是 非常巨大的。
• 我们所得的结论,大概是这样的。 在表面上,推雅推喇教会是兴盛而 且蓬勃的;当一个陌生人走进她里 头时,所得的印象就是她精力充沛, 思想开通自由,而且外表似乎持有 一种恒久的忍耐力。然而在这些表 面的背後,他们却忽略一些重要的 东西。
二、教会的情况
• 当时的推雅推喇教会的真实情况是 怎样的?耶洗别是谁?她的教训是 甚麽? • 给与推雅推喇教会的应许到底有何 意义?
西欧中世纪教会的兴衰
教权的兴衰天主教会在中世纪欧洲的兴衰过程就是政教关系,即教权和皇权关系的演变。
是从开始的合作,到教权占上风,再到王权的复兴的过程。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主教区为基本单位的教区系统依然存在,并从败落的城镇向广大农村发展.八世纪以后,西欧广大乡村教区开始形成.教皇的传教团在异教地区传教,也不断取得成功.496 年在高卢的法兰克人受洗入教,597 年成立了英格兰教会,七世纪创立了伦巴德教会,八世纪创建了德意志教会.到公元1000 年左右,连匈牙利的马扎尔人,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诺曼人也进入了西欧的基督教世界.在日耳曼人征服西欧之后,基督教也征服了西欧,并且还征服了日耳曼人.在广泛的传教过程中,教会和修道院获得了大量教产.810 年亚琛宗教会议,把主教区和主教依教产分三级:3000 ~8000 处领地为一级,1000 ~3000 为二级,不满1000 处为三级主教区.一般认为,中世纪罗马教会占西欧各国耕地的三分之一,各级主教实际上是大大小小的封建领主.修道院也拥有大量庄园,他们招收大批农民,开垦荒地.修道院庄园往往能改进耕作制度,例如三圃制,就最早由修道院庄园实行,成为日耳曼贵族庄园的示范.5 ~11 世纪以前,教皇的权力一直受很大制约.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对意大利的征服,使教皇一直受拜占廷长期控制.678 ~752 年的十三任教皇中,有十一任是希腊人或叙利亚人.但随着伦巴德人进入意大利,阿拉伯人征服叙利亚、埃及、北非,拜占廷干预西方的能力大为减弱,于是罗马教皇不失时机地与法兰克人结盟.751 年加洛林王朝和756 年教皇国的建立,800 年查理曼的加冕,直至962 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都是西欧政教联盟的反映.有了查理帝国的支持,教皇从此敢与拜占廷皇帝分庭抗礼,西欧基督教会从此自成体系.也正因为如此,加上西欧拉丁文化和东南欧希腊文化的差异,1054 年东西方基督教会大分裂,西欧的基督教称西方公教(天主教),东欧的基督教称东方正教(东正教).应该看到,西欧的教权与王权这时的相互支持,对双方都是有利的.通过基督教会,加强了法兰克国王的统治地位,基督教成为其精神支柱;通过基督教会,罗马帝国时期的典章制度,教会法规,教阶制度等,逐渐为法兰克统治者所接受,从而使法兰克国家上层建筑各部分日益完善.正是基督教会对日耳曼因素和罗马因素的不断结合,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权和王权这一时期的相互利用和相互勾结,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尽管如此,教权与西欧王权相比,仍处于从属地位.十一世纪前西欧的主教区和修道院大都是在世俗王权和领主统治之下,主教由世俗王权和领主任命,乡村教士也由庄园主选任控制(这时教士尚未实行独身制).962 年以后,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甚至在一个时期能随意任免教皇.不过,随着教会势力的发展,到十一世纪后半期,教权逐开始向王权发起挑战。
教会历史经典讲义七 教会被政府控制
843
• 東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德國 (查理) • 中法蘭克王國,演變為後來的意大利 (路易)
在瑞士沙夫豪森州的萊茵瀑布
萊茵河沿岸有許多葡萄園, 也有許 多古堡和田園村鎮。
登萊 、茵 奥河 地發 利源 、於 德瑞 國士 和格 法劳 國邦 ,顿 于州 荷的 蘭阿 流尔 入斯 北山 海区 。, 途 经 列 支 敦 士
荷兰
布鲁塞尔 比利时首都 德 国
法国
法国丶观缪士河的风景区
) 以 西 之 地 。,
即 西 法 兰 克 王 国 , 国 土 包 括 今 日 的 法 国 、 比 利 时 及 荷 兰
查 理 爪 分 到 缪 士 河 (
Meuse Rhone
) 及 隆 河 (
隆河(Rhone)
隆河或罗纳河 (Rhone River), 是欧洲
西 维 斯 特 三 世
以一千磅银子买来 的罗马教皇的职位
早期教会的洗礼
洗礼与圣餐一样为早期教 会的圣礼。第一与第二世 纪的洗礼仍限於信徒。婴 儿洗礼最早在第三世纪被 提及,早期教会的洗礼只 针对那些理解并确认信仰 的人。婴儿洗礼并未提示 一个的特定年龄,也不必 然指无学习能力者。因此, 早期教会的婴儿虽然可以 受洗,但无迹象显示他们 是新生儿。
哈斯丁斯之役(battle of Hastings)
1066年的战哈斯丁 斯役是英国历史上 的重要事件諾曼征 服中最具決定性的 战役。
黑斯廷斯战役图。
英格兰王哈罗德死在 哈斯丁斯之役
战役地點的現狀。
意大利封建诸侯控制教皇
• 意大利的情况和其他地方一样,没 有中央政府,而是诸侯割据的局面。 • 诸侯之间为了互争领导地位,经常 打仗。能控制罗马的诸侯便掌握了指 派教皇的大权。 • 公元十世纪时,教皇地位沦落到最 低点,教会完全控制在属世统治者手 中。 • 因为教皇是由该城的人民和圣品人 员选举出来的。结果,常是懦弱、完 全不合适的人被选为教皇。
05第五课_一6-10_加拉太教会的信仰危机
第五课:1:6-10加拉太教会的信仰危机在别的书信引言里面,使徒总喜欢写一两句称许或者是感恩的话,或写一个祷告来引入主题。
但在加拉太书里,情况就很不同。
因为问题太严重,保罗没讲客套话,就直率地斥责。
加拉太书的引言可分为两段:1-5节开场白是书信格式;6-10节是问题的所在,讲到保罗写这封信的原因。
6-10节提到三件事情。
第一,是加拉太教会的离经叛道。
(6节)第二,是假先知的扰乱(7节)。
第三,是保罗对这些事的反应。
(8-10节)1:6提到加拉太人离经叛道:“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借着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加拉太人的“离开”并不是件等闲的事,却是件“不忠”的事。
中文圣经这里翻译为“离开”,但这个字眼本来的意思是比较强烈、语气比较重的。
本来的意思就好像公堂上的证人突然改变了立场,又好像军队里的军人突然离开了部队去投降敌人,所以有叛离、离弃、或者是改变立场的意思。
我们相信神,本来就不是一件等闲的事情。
一个人由不相信到相信,实在生命经历了神的改变、体验了神的真实,并作出了明智的决定。
他不仅是因为人的话而相信神,却是因为神自己的恩召而归向神的。
这么严肃的一件事,我们又怎么可以随便的叛离呢?其次,神呼召我们,不是以审判者的姿态来呼召我们。
祂没有要求我们干这干那来满足得救的条件,祂乃是用基督的“恩”来拯救我们。
我们在真神的面前看到自己满身的罪孽,懊悔过去对神的轻慢和侮辱。
这个时候,神怎么说呢?神说:“孩子,我饶恕你。
你看,耶稣基督已经为你代罪死在十字架上了。
你的过犯被洗净啦!不要再难过,不要再疑惑了。
来享受与我同在的快乐吧!”神赐给我们恩惠,白白的饶恕了我们,我们又怎么能够忘恩负义呢?加1:6使徒保罗说希奇加拉太人这么快离开基督的恩召。
保罗之所以希奇,是有理由的。
第一,神曾经亲自呼召他们、感动他们。
第二,神对他们实在有恩惠、有恩典。
第三,就是他们离开得实在很快。
他们不久以前才领受了神的恩惠,得救的经历还是记忆犹新,却已经转身跟从了别的“所谓”福音,离弃了那位不久以前才呼召他们的神。
《传道人的七大危机》
《传道人的七大危机》
一、灵命成长的危机——由于整天忙于工作,忽略了与神独处。
二、知识匮乏的危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会的需要,自我不能充实更丰富的知识。
三、追求世俗的危机——太过于随从时代潮流,看重世俗知识和方法论过于圣经;太过于看重权势和地位,便放弃追求讨神的喜悦,只追求满足自己的私欲。
四、身体健康的危机——由于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而忽略了身体的健康。
五、生活保障的危机——由于传道人没有健全的教会论观念,教会没有稳定发展的体制,所以不能让传道人消除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地侍奉。
六、异象确立的危机——由于自身没有从神而来的异象,再深受身边诸多外来的事工团队和宣教团队的影响,便更加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异象了。
七、教义体系的危机——由于自身没有一定的教义体系,只是自我自由的发展和发挥,再受一些外来极端和异端思想的影响,便很难把握属于圣经的教义。
2011年12月14日星期三阅读整理。
教牧当思教会转型心得怎么写
教会转型心得怎么写面对社会的变革和人们信仰观念的转变,教牧不得不思考教会的转型之路。
如何写一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为此主题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呢?我们需要从教会的现状出发,分析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然后探讨教会转型的方式和方法。
总结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教会转型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
1. 教会的现状教会作为基督教信仰的传播和实践中心,面对着社会变革和人们信仰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会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显得有些滞后,教会成员的流失和信仰激情的减退都成为了现实的问题。
教牧们需要认识到教会转型的必要性,及时调整教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2. 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教会的转型并非易事,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的教会模式和组织结构不易改变,教会内部可能存在着对转型的抵触情绪。
新时代的信仰观念和年轻一代的需求与传统教会的禁锢发生碰撞,这也需要教牧们认真思考和调整。
在写文章时,可以谈及这些现实挑战,从而引发读者对教会转型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3. 教会转型的方式和方法在教会转型的过程中,教牧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要注重教会的本质使命与目标,坚持以信仰和圣经为准则,同时关注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需求。
要注重培养和发展教会的领袖和教会成员,鼓励他们参与到教会事工的建设和推进中。
要注重创新和应用新科技,使教会传播方式更具时代特色,吸引更多人参与和支持。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的个人观点中,教会转型首先是基于对人的关爱和对时代的适应。
教会不是僵化的宗教神殿,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家园。
转型既要坚守信仰的本质和立场,又要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的需求和人们的心声。
只有这样,教会才能在新时代有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在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中,可以强调教会转型的重要性,并鼓励教牧们勇于探索和实践。
教会转型不仅是对传统的呵护,更是对信仰的深化和对人的关爱。
希望在阅读这篇文章后,教牧们能更深入地思考并付诸行动,让教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荣光。
教会转型心得的文章应该从教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然后探讨转型的方式和方法,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梵二大公会议带来的失望与希望
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之前、之中和之後,一般教会人士都相信这次空前的普世教会大协商,必能给教会带来新气象,使教会更具有吸引力。
岂知大公会议结束後那些年来,教友的信仰生活普遍呈衰退的现象,至少在西方世界是如此,法国便是很明显的例子。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天主教徒约有百分之叁十每主日到圣堂参加弥撒圣祭;到了一九六六年,大公会议结束後那一年,这个比例便降到百分之二十叁;一九七二年更降至百分之十七。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意大利,只不过不那麽严重而已,然而,主日去望弥撒的教友也降到百分之二十而已。
至於意大利的司铎圣召危机也相当显着。
关於司铎神职危机,从比例数字来看,申请离职的神父以中.南美洲、、葡萄牙、非洲、西班牙、法国和德语系国家为最高。
一九六O年前後,全球有修女八十万人,神父四十万人。
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O年间,有一万叁千四百位神职人员获准还俗;仅在一九六九年一年间,全球便有将近七千位修女获准取消所发过的圣愿。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许多男修会中。
原有的神职和修会人数急速下降,新圣召又似乎断了源,导致神职班的普遍老化。
据估计,梵二大公会议结束後二十年间,全球约有七万到八万神职人员离职,其中有八千位是义大利人。
这样的数字很惊人,但是不幸中的大幸便是:梵二大公会议之後离职的神父,一般而论,都没有变为教会的仇敌,也没有失落他们的信德,这和一百年前发生的情况,尤其是法国的情况,大异其趣。
这一点是令人欣慰的。
司铎危机的现象可以从原因和後果两方面来探讨。
原因这方面相当复杂:例如司铎在社会中的身份角色是什麽?司铎对教会圣统的不同看法,人性感情的需要,对自身属於一种阶级感到厌恶等等的。
至於危机所造成的後果,并不完全有害,比方神职人员短缺後,教会终於重新发现在俗教友在教会中的应有角色和职务功能,进而重新安排和设计牧灵的工作,以及净化司铎的职务,使司铎不必为俗务和为教友可以担当的事务费神操心,而能专务天主和人灵的事。
对梵二大公会议後意想不到的信仰生活衰退的现象,各方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甚至彼此相反。
教会的恢复和道路各种更正复原教会团体,纷纷脱离罗马天主教
教会的恢复和道路【教会恢复的历史】在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班清心爱主的基督徒,看见神的心意,答应神的呼召,从堕落而变质的基督教组织里面出来,站在教会原初的样式和立场上,在他们所身处的时代中,作教会该有的见证(参林后六17~18)。
可惜,他们所恢复的教会见证,在性质上并没有完全,在时间上也未长久维持。
通常,仅只恢复了一部分,且又如昙花一现,过不多久就堕落下去了。
关于历代教会的详细恢复情形,读者们可以自行参阅《走天路的教会》和《见证的火炬──二千年教会的属灵历史》二书。
这里仅就改教运动之后的历次主要恢复实况,作一摘要的记述:(一)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自从马丁路德发起改教运动,各种更正复原教会团体,纷纷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形成了今日绝大多数的基督教公会和宗派,这是更正教的恢复。
更正教最大的恢复,就是恢复了圣经的公开,和弃绝了偶像。
在此以前,只准圣品阶级的人阅读全本圣经,而仅让一般信徒阅读罗马教会所摘录的经节。
如今,不仅熟悉拉丁文的人可以自由阅读圣经,且因翻成德文、英文、法文等各国文字,一般信徒皆能够从神的话中得到亮光。
再者,从前在罗马天主教中充满了偶像,如今在更正教中,不容易找到物质的偶像。
然而,更正教的各公会宗派,并未断绝与世界的联结(如:国立教会),也未去掉居间阶级(如:圣品阶级和牧师制度),更未废除人为的统一组织(如:公会总会)。
此外,在更正教里面,虽然弃绝了物质的偶像,但仍有许多无形的偶像,并且由此引进了更多的分裂,至今已达数千个公会和宗派组织。
(二)十八世纪的摩尔维亚弟兄运动:改教运动过了约二百年,一批摩尔维亚(Moravianism)的弟兄们,因受逼迫而避难,幸得新生铎夫男爵(Zinzendorf)收容,后来他自己成了他们的领袖,带进了基督教大复兴。
摩尔维亚的弟兄运动,几乎把更正教所有的缺点都改过来了,例如:他们与世界断绝关系,不再与政治发生牵连;他们轻看阶级,专一注重彼此作弟兄的交通配搭;他们弃掉形式上的组织,没有总会、分会之类人为的统一;他们曾尽力放下道理上不同的见解,转而注重那些相同的点。
欧洲的宗教战争
欧洲的宗教战争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是指从16世纪到17世纪期间在欧洲大陆发生的一系列由宗教信仰所引发的冲突。
这些战争不仅对欧洲各国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欧洲社会、文化和宗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背景、战争引发的原因以及对欧洲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宗教改革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当时的欧洲基督教世界被天主教会垄断,宗教权力和经济利益集中在教廷手中,教会内部存在腐败和虚伪现象,这引发了一系列的不满和批判。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者是德国的马丁·路德,他在1517年公开发表了《九十五条意见书》,批评了教会的一些腐败行为,呼吁教会进行改革。
宗教改革的思潮迅速传播开来,各地相继出现了一批新教派别,如瑞士的加尔文主义、英国的圣公会等。
这些新教教派拥护个人信仰自由和由信徒管理教会的原则,与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体制产生了冲突。
因此,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大陆各国间的宗教对立和冲突,最终演变为了宗教战争。
二、战争引发的原因宗教战争的爆发原因复杂多样,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如下:1. 宗教信仰对政治的渗透: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君主往往将新教运动作为巩固自己权力的手段,并利用宗教战争来削弱教会的权力。
君主们广泛支持和推行新教,使得国内宗教信仰分裂,进而引发战争。
2. 经济和领土争夺:宗教战争的背后往往涉及复杂的经济和领土利益。
新教派别的崛起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经济垄断地位,引起了贵族和市民阶级的经济矛盾。
同时,一些君主为了扩张领土和控制重要贸易路线也借机借题发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3. 宗教纷争的激化:宗教信仰的复杂性和情感化导致了信仰相左的群体之间的激烈冲突。
在这个时期,对异教徒的迫害和互相指责成为常态,信仰的差异和教派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推动了战争的爆发。
三、对欧洲的影响欧洲的宗教战争对欧洲社会、政治和宗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政治格局的重塑:宗教战争结束后,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危机管理的视角谈幼儿园安全管理
从危机管理的视角谈幼儿园安全管理摘要:危机管理是一种针对危机情景所做的管理及应对策略,幼儿园危机管理就是针对幼儿园可能遭遇的危机情景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策略。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幼儿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教师常常提心吊胆,消极防范,限制孩子们的某些活动,影响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所以我们应该科学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避免危机给幼儿园及幼儿生命带来的伤害,保证幼儿安全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危机管理;幼儿园;安全管理一、导致幼儿园危机的主要因素幼儿园常见的危机情景有:暴力事件、摔伤、抓伤、烫伤、食物中毒、流行性传染病、体罚伤害、恶性事件、火灾、踩踏事故、校车闷死或其他交通意外,网络疫情等,横向涉及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纵向涉及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一个工作细节。
导致幼儿园危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制度问题安全责任不明确,没有层层落实到岗到人。
安全工作没有形成清单化管理,各岗位工作标准不明细,职责内容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强,监管和追责机制匮乏,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缺乏经验,幼儿园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不够健全。
(二)设备问题设备老化,年久失修。
危险物品放置不规范,导致误用。
设备设施锋利棱角没有进行处理。
栏杆过低或间隔过宽,楼梯过窄,孩子由于好奇玩耍、攀爬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三)教职工问题教职工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造成伤害。
责任心差,工作时间离岗或者心不在焉,没有认真组织幼儿活动,导致幼儿无人看管。
做事马虎,麻痹大意,孩子的一些不安全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不注重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教会幼儿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四)幼儿自身问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欠缺,无法判断危险事物,在危险来临时不能及时保护自己,在幼儿园活动中容易发生一些磕碰小事故。
再加上,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过分替代,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行为习惯,对成人的依赖性强,这也是发生事故的隐患。
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作文800字
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作文800字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作文800字篇1春夏秋冬,人的四季,岁月蹉跎。
人的足迹,人类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最辛苦也是最美丽的生存之路。
而生存也是一个学会适应环境的过程。
?此中,短暂的过程中我们也许无法去完善太多的不足。
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学会有所追求,也许人的生命需要空气和水的孕育滋养。
0但绝非我想是只有水和空气保持的一呼一吸。
这并非真正的生存,因为这只是“植物式”的生存方式。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追求的鼓舞,那他的一生是空虚而又渺小的,所以人不能做天上的风筝,盲目而无目标的被线牵着走,要为追求而生存。
人的生存受环境的制约。
我们无法去控制环境的优越性。
但我们可以改变环境,而要做到这一点的首要条件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坚强,试着调整自己去适应环境的变异,全身心地融入周遭。
我十分佩服笛福笔下的鲁宾逊。
起先,我真的无法理解一个人在孤岛上生活的那种情形。
还要时时刻刻堤防来自四面八方的威胁和挑战。
现在想起来,他不正是这种品质的优质体现吗?也许,这些无法给我们带来太多的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我相信它们能丰富我们无比空洞的人生。
这也是我一直坚信并确信着的。
生活——少不了坎坎坷坷,但我门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沉沦中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相信自己,勇于超越。
水里的鱼儿不超越怎能进化为进步的两栖动物呢?陆地脊椎动物不超越,也不可能变成鸟类。
只有勇于超越自身极限,突破环境的约束,我们才能明白生存的真谛。
但生命也绝非这样子就是完整的。
太阳的生存为世界带来了光的温度,温暖了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神圣的灵魂。
火箭的生存为人类的飞天梦想插上了一对蓝天翅膀。
花儿的生存为化作春泥给果实输送营养。
它们的生存之道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把千丝万缕的爱献给他人。
我们都应该明白:生存的目的不是生存:而是奉献。
生存的是否长远,得到的是多是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过;真切动人地生存过。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5、为神迹奇事:(太12:38/42)即选 民式。落在不信中的传道人。 • 6、为放纵情欲:即参孙式。落在色井 中的传道人。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2、工作上三个“没有”:
• (1)没有主动去作:不想做能避就避,能推 就推,被迫不得已,勉勉强强而做。作工 是挑重担,作工是没办法,作工是推不掉。
• (2)没有尽心尽力:(可14:8)不“尽已所 能”,却随意而作。不清楚是不是神给的 工作,是不是神开的门。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3)没有真心诚意:即应付应付。(耶8:11)
• (2)表里不一:(提后3:5)有敬虔外藐,却 背敬虔实意。 • 外在祷告,入想非非;外在读经,魂游象 外;外在礼拜,心在世界;外在属灵,装 模作样。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3)言行不一:
• ①说谎骗人:(提后3:5) • ②只说不行:(太23:3)
• ③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台上天使,台下 魔鬼。教堂新人,家庭旧人(创27:22)。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五、自满化的危机:自满是不治之地(结 47:11) • 1、自满使人满足现状:即自我陶醉。 • 2、自满使人甘愿堕落:
• 3、自满使人不求长进:自满的人永远不会 进步。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六、被动化的危机:
• 1、守旧的观念: • 2、软弱的缘故:即被软弱所困。
• • • • (1)心灵软弱:(太26:41) (2)生活失败: (3)道路跌倒: (4)工作无效:
• 马马虎虎,随随便便,不负责任,还愿式。 (结34:1/6)
现在传道人的危机
• 二、代替性的危机:
• 1、恩赐代替生命:(林上13:1/3) • 2、知识代替信心:(林下10:7;5:7) • 3、工作代替祷告(灵修):(太14:23) • 4、情感代替灵感:即私意代替灵意。
英国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
英国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16世纪的英国是一个混乱、分裂的时代。
国内政治与宗教危机交织,英王亨利八世的个人情感与统治意愿迫使他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做出了决策,其中最显著的莫过于他领导的关于英国教会独立的改革运动,其结果是英国新教与天主教的分裂。
新教与天主教是不同的宗教信仰,它们的分裂源自英王亨利八世对于教会权力的争夺与对于教义的见解不同,以及一系列附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英国教会独立的改革运动是由一系列因素所驱动的,其中包括宗教改革的力量,英国君主权力的渴望以及官僚主义与贵族权力的异议。
在16世纪,欧洲的新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而英国当时的天主教教会其实仍然保持着流行。
亨利八世因为想要离婚,但教皇不同意,便在 1534 年颁布《至高教约》宣布他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统帅,取代了教皇为英国教会的最高统帅的地位。
这个决策是英国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裂的开始,在这一时期,政治因素成为了导致分裂的主要原因。
在这个时期,教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几乎在各个方面弥漫着教会的影响。
因此,英国教会独立的改革运动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教义的修改,更重要的是在对于整个社会结构的颠覆。
但这场改革没有带来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自由化进程,相反,英国社会变得更加集中化,国家掌控的寡头统治逐渐加强。
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分裂还流传着很多历史传说。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国王亨利八世一夜之间把他在前妻凯瑟琳的婚姻被判无效后寻找新的王后的小秘密池塘命名为"布伦达池塘"的传说。
此外,还有一个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的故事:玛丽女王(Mary I)在1554年至1555年期间领导了"玛丽女王的清洗"(Marian Persecutions),一个致力于清除天主教叛教者的运动。
据估计,在此期间大约有300人被处决,这也给英国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关系带来了更加深重的恐惧、仇恨和矛盾。
英国新教和天主教的分裂但使得英国的信仰多姿多彩,而非单一。
特兰特会议对教宗制度的矛盾态度培训
特兰特会议对教宗制度的矛盾态度培训特兰特会议是基督教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始于1545年,为期18年,直到1563年才结束。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回应宗教改革运动,以及增强教会的一体性和权威性。
特兰特会议是天主教教会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大的教会会议,是天主教教会经历的一场革新运动。
特兰特会议对教宗制度表现出了矛盾的态度。
一方面,特兰特会议是为了保护教宗制度而召开的,因为当时教宗权威和地位已经被宗教改革运动削弱。
因此,会议强调了教宗对于教会原则的重要性,赋予了教宗更多的权力和责任,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领导整个教会。
会议还批判了反教皇主义的思潮,宣称教宗对于教会的指导是仁慈和正义的,并且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教宗才能保证教义的精确性和统一性。
这一立场被称为汪达尔理论,认为教宗是上帝代言人,可以放弃普通信徒的律法,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服务上帝和教义。
会议还强调了教宗对于教会的主要位置和义务,迫使天主教的领袖承担额外的责任去指引信徒和管理教会事务。
然而,另一方面,特兰特会议也表现出对教宗制度的矛盾态度。
会议批判了教皇的腐败和虚荣心,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对卡蒂克二世后便获得的商业权的限制,以及对教皇通过任命教士获得利益的禁令。
此外,会议还大大削弱了教皇为教会确定教义的自由权。
到了教皇庇护十四世和庇护十五世时期,特兰特会议还削弱了教宗对于教会基督教教义的完全控制权。
特兰特会议的这种矛盾态度表明,会议的成员对于教宗的权力和地位存在意见分歧,并且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教会的一致性和权威性,而不是保护教皇个人的利益。
此外,会议的一些改革措施实质上是在限制教皇的权力和地位,将权力从教皇手中分离出来。
总之,特兰特会议对于教皇制度的态度是矛盾的,既强调了教皇的权威和主要位置,又批判了教皇的腐败和虚荣心。
这种态度表明会议对于教会的整体利益更为关注,同时也反映了会议成员的不同观点和优先考虑的利益。
特兰特会议的影响至今仍在教宗制度中产生影响。
时代教会危机
时代教会的危机经文:启3:14-22老底嘉教会是代表从公元1844年查案审判开始时起,到基督复临时的末时教会。
亚细亚七教会之一的老底嘉教会的当时背景,正合适象征现时教会的灵性状况。
一、“老底嘉”的概念1.“老底嘉”的意义老底嘉原文是“审判百姓”或“被审判的百姓。
”本时代教会正是处在查案审判,与传扬查案审判——三天使的警告,并为基督即将复临作准备的时期中。
启12:6-12;犹14.15;启22:122.“老底嘉”的背景“老底嘉本是一个银行业的中心区,因其财富而骄傲自持。
市容的美观是因其中闪耀的羊毛制衣业而闻名于世界的,并且该城也有一间以制造治疗目疾的药粉而著名于世界的医科学校。
”(圣经手册899、900页)制造的“眼药,行销至罗马全国。
又有一眼科医院名声甚著,又有天然的泉水,供给病人的沐浴。
此泉之水,出泉时很热,流至近城市时,即成为不冷不热之水。
”《启示录之研究》61页二、众教会的情形——沉睡了!(沉睡的教会)时代的教会随潮流,仿效世俗,危险极了!1.沉睡的灵。
赛29:10我的心在我里面发昏。
赛57:162.灵性沉睡的教会。
沉睡的讲台、信徒。
怀爱伦先知说:“我可用什么唤醒上帝的百姓?”因为众教会都沉睡了。
《基督经验谈》3.众教会为何沉睡?贪爱世界,不爱上帝。
罗12:2;约壹2:16 “我见到这些人在追求地上财产之时,所显出的是何等热心,何等迫切,何等出力,想要得这快要过去的属世财宝,他们的算盘打得何等精细!他们一天到晚计划操劳。
牺牲自己的安闲舒适,征逐世利。
他们若是在买金子,买白衣,及卖眼药上也有这同样的热心,他们就可在上帝国中得到这些可慕的财宝与永恒的生命。
我见到那些拥有地上财宝的人,正是需要买眼药的人。
他们大多是盲目,不知自己的处境如何,盲目地紧抓住眼前的世界\。
唉,我真巴不得他们能看见!”《证言精选》一辑42页“这世界已经充满了放荡和荒淫的享乐,沉睡在肉体的安逸之中。
”“沉睡于罪恶之中。
”《历》三、基督的警告与责备1.爱的警告与责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的七大危机(唐宗荣)
2010-06-17 16:32:5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继个人信仰的提醒,唐牧师把焦点转移到教会。
根据他对世界教会的深入研究,他以锋利的道暴露今日教会面临的七大危机,望教会能警醒悔改。
一.教牧职业化
现在很多教牧人士把自己的工作当作是职业,是「铁饭碗」,自己生活的保障。
因此,教会里面有很多搞权力搞好处的人,唐牧师叹息这样的人没有原则,非常可怜。
二.长执老板化
教会做差传,需要庞大的经济支持。
传道人出力,长执们出钱,所以很多长老执事常常摆一副「老板」的模样,要传道人听他们的话。
于是很多传道人为了保护给自己的奉献,对长老执事们阿谀奉承。
最让人难过的是连长老执事的儿子们长大后也「继承」了「老板」。
唐牧师说这个情况跟士师时代非常类似,历史告诉我们,最后这样的教会会灭亡的。
三.信徒温水化
基督徒的信仰不冷不热。
现在的教会不复兴是因为没有真正的爱耶稣,对他不冷也不热。
唐牧师说「爱要爱得真,恨要恨得彻底」,不要做没有立场的教会。
四.教会死海化
有关奉献的问题,教会贫穷因为「有出无入」。
没有爱的话,就没有真正的奉献。
唐牧师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
有一位信徒打算奉献一块美金,可是他拿错了一百美元的钞票,后来他去找教会的财政,拿着一块美金想跟他交换那一百美元的钞票。
财政怀疑他的信实,就不想换。
以后那位信徒说,那么就当我今天奉献了一百美金吧。
财政继续说他没有奉献一百美元,只奉献了一块美金。
信徒说自己明明放了一百美元。
财政说因为你根本没有奉献一百美金的心,所以即使你真的放了一百美金的钞票,在神看来,你也只是奉献了一块钱。
五.神学知识化
六.信仰相对化
七.差传会议观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