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诊断学》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
![《诊断学》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3b710148a8956bec0975e397.png)
(1)嗜碱性点彩(basophilic stippling) :红细胞内含有细 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凝集而成的。有时与嗜多色性 并存,也可发现于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大量增多并呈粗颗粒 状点彩,多见于铅中毒,也可见于骨髓增生旺盛的其他贫血
8
如巨幼细胞贫血等。 (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 body) :红细胞内含有圆 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 0.5~1μ m,1 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 物质, 亦可出现于晚幼红细胞中, 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红白血病及其他增生性贫血。 (3)卡-波环(Cabot ring) :成熟红细胞内出现一条很细 的淡紫红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膜的残余 物。目前认为可能是纺锤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提示严重贫血、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及白血病等。 (4)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erythrocyte) :正常成人有 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可见 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核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主要见于:①各种溶血性贫血;②红白血病;③髓外造血, 如骨髓纤维化;④其他,如骨髓转移癌,严重缺氧等。 二、白细胞的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 个月~2 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 10×109/L)称白细胞
9
增多,低于正常值(成人为 4×109/L)称白细胞减少。白细 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 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胞总数 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 外周血涂片,经 wright 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 为下列 5 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类型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 化的临床意义叙述如下: (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 【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在外周血中可分为中
血液的一般检查.ppt
![血液的一般检查.ppt](https://img.taocdn.com/s3/m/eef2797452d380eb62946dfb.png)
临床意义
• 1.年龄 随年龄增长Hb可以有增高或降 低,这种生理变化和红细胞相似。
• 2.时间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在一天中的 一定时间内也存在着波动。上午7时出现高 峰,随后下降,这一生理现象机制尚未阐 明。
• 3.临床应用 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和 红细胞计数相似,但对贫血程度的判断上 优于红细胞计数。
───────────────────────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0.04~0.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0~70
(2~7)
嗜酸性粒胞
0.5~5
(0.05~0.5)
嗜碱性粒细胞
0~1
(0~1)
淋巴细胞
20~40
(0.8~4)
单核细胞
3~8
(0.12~0.8)
中性粒细胞(N)的临床意义
1.生理性变化: 日内波动 精神、运动、严寒、暴热、妊娠等。
• RBC破坏增加: 溶血
• 丢失过多:
急慢性失血
血红蛋白(HGB)
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功能 是在红细胞中携带O2和CO2,将其运输至 组织器官和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 ~ 200g/L
贫血的分级 • 轻度:男性<120g/L;女性< 110g/L • 中度: <90g/L • 重度: <60g/L • 极重度: <30g/L
红细胞比积(HCT)
常用于帮助诊断贫血,以及进一步判断严重 程度。
参考范围:男:0.42~0.49L /L 女:0.37 ~ 0.48L/L
临床意义 (1)增高
1)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 2)红细胞绝对性增多。 (2)减低:常见于各种贫血。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ba0509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d.png)
检验科血液成分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加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加强,血液检测逐渐成为临床医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血液检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血液成分,了解个体体内的健康状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血液成分检测与分析方法。
一、血红蛋白测定法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测定法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来评估个体的贫血情况。
目前常用的血红蛋白测定方法包括盖尔-夏尔法、氰化铁法和光电比色法。
其中,光电比色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它通过测量血液溶液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来确定血红蛋白的浓度。
二、细胞计数法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测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血液中各种细胞的数量。
常见的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目前,自动化血细胞计数仪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血液中细胞的数量。
此外,还有一些灵敏的方法如流式细胞仪和显微镜观察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三、凝血功能测定法凝血功能测定是评估血液凝固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判断止血能力或检测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具有重要价值。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
通过使用凝血酶原活动度试剂、磷酸酯酸钠试剂和纤维蛋白原试剂,可以准确测定凝血功能指标。
四、血型鉴定方法血型鉴定是评估个体血液特征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判断血液传染病风险、输血安全和器官移植匹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血型鉴定方法主要包括血凝法和免疫荧光法。
血凝法通过将被测血清与已知抗体混合,并观察聚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而免疫荧光法则利用特定抗体与待测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反应,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来确定血型。
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一种常用的血液检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酶标记抗体或抗原与待测血液中的特定物质结合,再通过酶的作用来观察反应产物的生成,从而确定该物质的存在与否。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内容整理
![《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测 内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cfe28a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a.png)
血液一般检测内容整理一方法:(1)手工法:在0.38ml稀释液中加入20ul血液,充分混匀,充池、静止,镜下计数。
(2)电阻抗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稀释后的血液通过微孔管,挤压电解质稀释液,产生电阻变化,形成电压脉冲。
分为红细胞/血小板通道、白细胞/血红蛋白通道(需加溶血剂破坏红细胞)。
最后可得到直方图,反映细胞体积为某一大小的细胞的相对数量。
红细胞体积呈正态分布,干扰因素: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溶解,有大、小红细胞。
白细胞经溶血处理,体积呈三个峰:淋巴、单核、粒细胞(含有染色颗粒)。
干扰因素:白细胞团块或破坏。
血小板体积呈偏态分布。
干扰因素:血小板聚集、巨大血小板。
1正常参考范围:女:(3.5~5)×1012/L 男:(4~5.5)×1012/L生理性变化: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妊娠中晚期均偏低。
病理性变化:(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在临床最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
(2)红细胞增多①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心血管病、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库欣病),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药物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等。
③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脱水、利尿剂。
2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溢出血管、进入组织正常参考范围:(4~10)×109/L病理性变化:(1)白细胞增高暂时性:严寒暴热,边缘池释放持续性:化脓性感染或晚期肿瘤,贮备池粒细胞入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核分裂池增大、细胞周期延长、血运转时间延长。
(2)白细胞减低暂时性:伤寒可能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入血。
持续性:原发性和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粒细胞破坏过多。
二. 贫血指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
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红细胞部分(下)
![最新 第二章 血液一般检验 02 红细胞部分(下)](https://img.taocdn.com/s3/m/257bcaa065ce05087632131f.png)
染色后,形成蓝色或紫色的点
粒状或丝网状沉淀物。 ICSH将网织红细胞分为4 型(表2-23,图2-20)。
图2-20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增生增 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毒药物 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手工法 根据RBC、Hb、HCT测定
结果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表2-20)。 2.血液分析仪法 MCV由血液分析仪
直接测定导出;由仪器测定HGB、RBC可计 算出MCH=HGB/RBC;MCHC=HGB/
(RBC×MCV)。
【方法学评价】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RBC、HGB、HCT测定后计算而来,因 此,必须采用同一抗凝血标本,且所检测的 结果必须准确。仪器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 定同样依赖于RBC、HGB和MCV测定的准
对增加或血浆量减少所致(表2-19)。HCT的主要应
用价值为: 1.临床补液量的参考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指标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红细胞平均指数包括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 胞平均指数有助于深入认识红细胞特征,为贫 血的鉴别诊断提供线索。
胞平均体积导出HCT,HCT=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平均体积。 【方法学评价】HCT测定的方法学评价 见表2-18。
【质量保证】
【参考区间】 ①成年 男性:0.40~0.50;女性:
0.37~0.48。②新生儿0.47~0.67。③儿童:0.33~
0.42。 【临床意义】HCT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HCT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若红细胞数量正常,血 浆量增加,为假性贫血;HCT增加可因红细胞数量绝
血液科常用的检测方法
![血液科常用的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938a1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2.png)
血液科常用的检测方法血液科是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主要负责研究和诊断与血液相关的各种疾病。
为了准确诊断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医生会经常使用各种血液检测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血液科常用的检测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血液科诊断学。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血液科最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它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数量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感染情况以及某些疾病的存在与否。
血常规检查一般通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可以快速获得准确的结果。
二、血液生化检查血液生化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生化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血脂等。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评估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肝炎、肾功能衰竭等,并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三、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状态。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性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凝血功能检查对于评估手术患者的手术风险、监测抗凝治疗的疗效以及诊断和监测血液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免疫细胞、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有淋巴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等。
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免疫性疾病的类型和活动水平,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五、遗传学检查遗传学检查是通过分析血液中的遗传物质来评估患者的遗传状态。
常见的遗传学检查包括遗传物质的突变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等。
遗传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评估遗传性疾病,对家族遗传病的筛查和产前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血液科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免疫学检查和遗传学检查等。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疾病情况和治疗效果,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一般检验
![血液一般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405ff73ab52acfc789ebc9d6.png)
3.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浓 度 (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指测定红细 胞比容时被压紧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单位: g/L。
MCHC=Hb/Hct
血液分析仪法:能直接导出MCV,计算MCH 、MCHC
升高
升高 减低
正常/升 高
减低
减低 增加 增加
正常 减低 正常
减低 减低 减低
红细胞形态特征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 正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大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增生性贫血
小细胞高色素性贫 血 轻微低色素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意义
慢性肾病、慢性炎症、内分泌疾病、消化吸 收不良、恶性肿瘤 体外溶血、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
【检测原理】
手工法: 1.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单位:fl(1fl=1015L)。
MCV=HCT/RBC╳101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 蛋白的量。单位:pg(1pg=10-12g)。
红细胞平均值计算的基本参数之一:利用RBC、Hb、HCT三个指 标可计算出红细胞的三个平均值,可用以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 类。
重要的血液流变学指标:HCT升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可导致 全血黏度增加,可用于监测血栓前状态。
五、红细胞平均指数
由于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同原因造成的 贫血,其红细胞、血红蛋白下降的程度未必一致; 同时,不同数量、大小及形态的红细胞占全血容积 的比例也不尽相同。由此可见,RBC、Hb、HCT三个 参数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计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加深对红细胞的特征认识,进而为贫血的鉴别诊 断提供更多线索。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
![血液一般检验第八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e9d1d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a7.png)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物质和胶体物质组 成,对维持细胞内外平衡起着重要作 用。
血液采集与处理
01
02
03
采血部位
通常从肘静脉或颈静脉采 集血液,采血时应选择合 适的采血部位。
采血器材
采血器材包括注射器、采 血针、真空采血管等,应 选择合适的采血器材以保 证血液质量。
抗凝处理
采集的血液需要进行抗凝 处理,以防止血液凝固影 响检验结果。
PART 05
血液一般检验临断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减小,红细胞分布宽度(RDW
)增大。
巨幼细胞贫血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不同 程度降低,MCV、MCH增大,
RDW增大。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详细描述
血常规检测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 等项目,这些指标的变化可反映贫血、炎症、过敏、寄生虫感染等多种疾病状 态。
血型检测
总结词
血型检测是确定个体血型的重要手段,对于输血、器官移植和新生儿溶血病的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常见的血型检测包括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抗原可 确定个体的血型。了解血型对于预防输血反应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正确处理和使用化学试剂,防 止化学品的泄漏和污染。
仪器安全
定期检查和维护检验仪器,确 保其正常运行,防止因仪器故
障导致的安全事故。
废弃物处理
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处理检验废 弃物,防止对环境和人员造成
危害。
未来发展趋势
自动化与智能化
组学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血液检验将更加自动化 和智能化,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80b57d97d1f34693daef3e9c.png)
射比模式,开盖调0,闭盖调100;吸光度模式比色。
实验一
2.白细胞计数
[原理] 血液用白细胞稀释液(2%醋酸溶液)稀释,使红细 胞溶解,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后,充入血细胞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换 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实验一 血液学一般检查
[内容] 血红蛋白测定(氰 化高铁血红蛋白测 定法) 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实验一
1.血红蛋白测定---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0.450
171.8
0.550
209.9
135.5
0.455
173.7
0.555
211.8
137.4
0.460
175.6
0.560
213.7
139.3
0.465
177.5
0.565
215.6
141.2
0.470
179.4
0.570
217.6
143.1
0.475
181.3
0.575
219.5
145.0
0.20g 0.14g 1.0ml
蒸馏水
加至1000ml
上述试剂为淡黄色 溶液,贮存于棕色 瓶中室温保存,其 中非离子表面活性 剂可加速溶血,缩 短转化时间,防止 因血浆蛋白改变引 起的混浊
[操作]
1.取血红蛋白转化液5.0ml加入大 试管中。
2、血液一般检验
![2、血液一般检验](https://img.taocdn.com/s3/m/8121f73158fb770bf78a5581.png)
第二节 白细胞检查
白 细 胞 分 类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sg)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st)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N
粒细胞(GRAN) 白 细 胞
(LEU)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粒细胞增殖动力学各阶段
分裂池
1
成熟池、 2 贮存池
1/20
组织 5 固有池
3
4
循环池
(50%)
网织红细胞检测的目的: ①鉴别贫血的类型(增生性、非增生性、 增生增高性)。
②检查骨髓的功能。
③检测贫血的治疗效果。
④评估骨髓移植后、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 毒药物诱导治疗后或EPO治疗后的红细胞 造血情况。
【检测原理】 1、普通显微镜法: 活体染料(新亚甲蓝或煌焦油蓝)的 碱性着色基团(+)可与Ret中RNA的磷 酸基(-)结合,形成蓝色的点状、线 状或网状结构。 2、仪器法: 流式细胞仪、Ret计数仪、血液分析仪等
还原血红蛋白(Fe2+)--99% 高铁血红蛋白(Hi)--1% 氧合血红蛋白(HbO2) 碳氧血红蛋白(HbCO,COHb) 硫化血红蛋白(SHb)
【检测原理】
HiCN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在溶血标本中,Hb中的Fe2+被高铁氰化钾氧 化为Fe3+,Hb转化为Hi。Hi与KCN中的氰离 子反应生成HiCN,在540nm处的吸光度与溶 液中的浓度呈正比,根据测得吸光度可求 得Hb的浓度。 WHO和ICSH推荐的参考方法。
注意:
正常RBC可自然退化变性,即使
高质量的正常人血涂片,也可见
到变形或破碎的红细胞,但数量 很少,分布局限。
2、异常红细胞形态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若血涂片中出 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量较多,往 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异常形态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态、血红蛋白含量、结构和排列 异常。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f345a47180eb6294dd886cff.png)
•实 验 一
•[器材]
1.血细胞计数板,盖玻片 2.血红蛋白吸管(具有10µl
及20µl刻度) 3.1ml吸管,小试管,玻棒 4.光学显微镜
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压线细胞计数原则:数上不数下,数左不
数右)
•实 验 一
6.计算:白细胞/L=(N/4)×10×106×20=(N/20)×109
式中N表示四个大方格内数得的白细胞总 数。 /4:为平均每个大方格(0.1mm3)稀释液 内 WBC数。 ×10:将一个大方格白细胞数换算为1µl 内的白细胞数。 ×106:1L=106µl。 ×20:为血液稀释倍数。
•白细胞计数区
•白 •白
•实 验 一
•白 •白
•计数池构造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计数池大方格结构
•实 验 一
•低倍镜下的白细胞形态(10X10)
•实 验 一
•白细胞计数操作步骤
•实 验 一
[报告方式] 白细胞数(WBC):__×109/L [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诊断——血液学一般检 查
2020年7月22日星期三
1.血红蛋白测定---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法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 存等优点,被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 荐为参考方法,为我国测定血红蛋白首选方法。
•实 验 一
•原
理
•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血红蛋白
1.0ml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解析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423fc8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c.png)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解析血液科是医学领域中与血液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室。
在血液科的临床实践中,常常需要进行各种血液检查方法来获取患者的血液指标,以便准确判断疾病状态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解析血液科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骨髓涂片检查等。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指通过对患者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来评估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以及发现异常指标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贫血、感染、出血等疾病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二、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是用于评估患者凝血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这些项目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如凝血时间延长、出血倾向等,进而诊断和治疗各种凝血系统疾病。
三、骨髓涂片检查骨髓涂片检查是通过对骨髓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和计数,来评估患者骨髓造血功能的一种方法。
骨髓涂片检查可分为骨髓涂片染色、骨髓细胞计数等多个方面。
通过观察骨髓涂片中各种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骨髓异常造血功能,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等疾病。
四、血型与配型检查血型与配型检查是用于确定患者血型及其相容性的一种检查方法。
常见的血型和配型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HLA配型等。
血型与配型的检查结果可以为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提供参考,避免输血反应或器官排斥反应等风险。
五、血液生化指标检查除了常规的血常规、凝血功能和骨髓涂片检查之外,血液科常用的检查方法还包括血液生化指标的检查。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通过对血液中各种生化物质的测定,来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电解质测定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肝肾功能是否损害以及体内电解质平衡情况。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98d10c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c.png)
血液一般检查方法血液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手段,通过对血液中各种指标的测定,可以反映人体的健康状态和疾病情况。
下面将介绍血液一般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一、采血采血是血液一般检查的第一步,通常采用穿刺静脉或末梢静脉的方法。
穿刺静脉适用于需大量血液的检查项目,如全血细胞计数、血液生化指标等;而末梢静脉适用于采集小量血液,如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等。
在采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先消毒采血部位,并使用无菌针头和管状容器进行采血操作,以防止细菌感染和血液污染。
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血液一般检查中最基础和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测定。
血常规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早期发现和诊断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贫血、感染、出血等。
血常规检查通常使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具有快速、准确和可靠的特点。
三、血型鉴定血型鉴定是一种常用的血液一般检查方法,用于确定一个人的血型类型。
血型主要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两种。
常规的血型鉴定方法是通过将被检者的血液样本与不同血清的抗体反应,从而确定其血型。
血型鉴定对于输血、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血型不合引发的免疫反应。
四、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广泛应用于血液病学和外科手术等领域,用于评估人体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血或血栓等凝血异常疾病,并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五、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血液生化指标检查是通过血清或血浆中各种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评估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代谢、血糖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用于早期发现肝炎、肾病、高血压等疾病,并帮助医生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六、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用于辅助肿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方法之一。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及解读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及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599f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d.png)
血液科常用检查方法及解读血液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检查手段,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
本文将介绍一些血液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并对结果的解读进行说明。
一、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评估患者血液状况的基本方法,常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在检查报告中,血红蛋白浓度通常用 g/L 表示,参考范围因性别和年龄而异。
红细胞计数单位为10^12/L,白细胞计数单位为10^9/L,而血小板计数单位为10^9/L。
这些结果能够反映贫血、感染、出血倾向等情况。
二、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最常见的凝血指标。
正常情况下,PT 为 11-13 秒,APTT 为 25-40 秒。
若 PT 或 APTT延长,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除此之外,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等指标也常常作为补充检查。
三、电解质检查电解质检查是评估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电解质有钠、钾、钙、氯等。
正常范围内的电解质浓度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电解质检查可以通过血清或尿液的检测来获得结果。
对于电解质异常常常存在多种原因,如饮食不当、泌尿系统疾病等。
四、炎症指标检查炎症指标检查用于评估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情况,常用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的升高常常提示患者存在炎症反应,可能与感染、炎症性疾病等相关。
五、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常用指标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ST)、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六、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肾脏健康情况,常用指标有尿素氮(BUN)、肌酐、尿酸等。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滤过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肾功能损害等情况。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https://img.taocdn.com/s3/m/884eeb9369eae009591bec12.png)
57.3
0.250
95.4
59.2
0.255
97.3
61.1
0.260
99.2
63.0
0.265
101.1
64.9
0.270
103.1
66.8
0.275
105.0
68.7
0.280
106.9
70.6
0.285
108.8
72.5
0.290
110.7
74.4
0.295
112.6
吸光度 0.300 0.305 0.310 0.315 0.320 0.325 0.330 0.335 0.340 0.345 0.350 0.355 0.360 0.365 0.370 0.375 0.380 0.385 0.390 0.395
实验一
3.于722分光光度计上以转化液为 空白进行比色测定,波长540nm, 光径1.0cm。
4.通过标准曲线间接求出血液中Hb的含量
吸光度 0.100 0.105 0.110 0.115 0.120 0.125 0.130 0.135 0.140 0.145 0.150 0.155 0.160 0.165 0.170 0.175 0.180 0.185 0.190 0.195
K3Fe(CN)6
Hb
Hi+ CN-
HiCN
[器材]
[标本来源]
1.血红蛋白吸管,5ml吸管 EDTA-K2抗凝全血
2.大试管
或毛细血管采血
3.722分光光度计
[试剂]
血红蛋白转化液(文齐氏液):
氰化钾(KCN)
0.05g
高铁氰化钾[K3Fe(CN)6]
(血液一般检查)皮肤采血(放入实验课)
![(血液一般检查)皮肤采血(放入实验课)](https://img.taocdn.com/s3/m/ba4b547cf7ec4afe04a1dfc5.png)
药检系 李忠琴
一、皮肤采血法
【目的】 掌握皮肤采血法,了解不同部位
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原理】 采血针刺破毛细血管后血液自然
流出,用微量吸管吸取一定量的血液。
【操作】 1.准备材料 2.选择采血部位 (如图)
3.按摩皮肤 4.消毒皮肤 5.针刺皮肤(进针部位如图) 6.拭去第1滴血 7.吸血 8.止血 9.稀释血液
采 血
推 片
干燥
染色
结果观察
冲洗
标记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单核细胞
小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大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drumstick染色质
假性drumstick
【结果报告】
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计数
正正
百分比%
描绘镜下所见外周血细胞形态
实验(血涂片制备和染色)流程图
【操作】 (1)采血:静脉采血后,使用玻璃棒、
毛细管、注射针头等在距载玻片一端 1cm 处加 1 滴抗凝血,如果使用手指采 血则直接用洁净玻片蘸 1 滴血。
(2)推片:左手平执载玻片,或放在类 似桌子等平坦地方,右手持推片从后方 或前方接近血滴,使血液沿推片边缘展 开成适当的宽度,立即将推片与载玻片 呈 30~45。 角,轻压推片边缘将血液 推制成厚薄适宜的血涂片,血涂片应呈 舌状,头、体、尾清晰可见。
( 4 ) 标记 :在载玻片的一端用记号笔编 号。 ( 5 ) 染色 :待血涂片干透后,用蜡笔在 两端划线,以防染色时染液外溢。然后 将玻片平置于染色架上,滴加染液(I液) 3~5 滴,使其迅速盖满血涂片,约 0.5~ 1min 后,滴加等量或稍多的缓冲液( II 液),轻轻摇动玻片或用吸球对准血片 吹气,使染液充分混合。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10e09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1.png)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与分析方法血液学是医学领域中研究血液疾病的重要学科,其检测与分析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检验科常见的血液学检测与分析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等。
一、血常规检测血常规是一项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血液学检测方法。
它通过采集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对其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进行计数和分类,以及测定血红蛋白、细胞比容等指标,从而评估患者的血液情况。
血常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等情况,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
二、血涂片检查血涂片检查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以评估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与数量的方法。
该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与监测。
在血涂片检查中,医生会观察红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白细胞的分类和形态,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从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溶血性贫血、感染等病变。
三、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是一种通过穿刺骨髓腔,采集骨髓标本进行检查的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的有关血液疾病的信息,如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骨髓穿刺通常在专科医院或血液病中心进行,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
骨髓穿刺检查结果通常包括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遗传学及免疫学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血液疾病诊断。
四、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一项评估患者血液凝固能力的方法。
凝血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等相关疾病。
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五、免疫学检测免疫学检测是一种血液学检测方法,它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相关物质,如抗体、免疫球蛋白等来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
免疫学检测广泛应用于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项目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白细胞15um,为红细胞的两倍。胞质 丰富,粉红色,含较多细小均匀的紫红色中性颗粒。 细胞核染色质粗糙不匀,排列紧密,为深紫红色。
根据核形状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标准:核径最窄处小于最宽处1/3为分叶核 核径最窄处大于最宽处1/3为杆状核
临床检验的进展和现状
❖ 基础学科和边缘学科发展,相互交叉渗透日 益深入,实验手段和内容不断丰富
❖ 各种微型电脑自动化检测仪的应用
▼从手工操作发展到快速的高度自动化分析
▼从化学定性的筛选试验发展到高精密度的定量试验
▼从应用常量标本一次检测一个项目 量或超微量标本一次检验多个项目
应用微
▼从必须采血标本检测发展到有些项目经皮肤就可检 测的无创伤性检测方法等
(1)生理性减少: 儿童,孕妇,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生成减少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造血物质缺乏 ○ 利用障碍
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异常 膜缺陷、酶缺陷、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外在异常 免疫性、机械性、化学和物理 生物等因素
红细胞丢失(失血)
贫血分级
Hb
症状
轻度贫血:91~120g/L
81~110g/L
中度贫血:61~90(80)g/L 重度贫血:31~60 g/L 极重度贫血:<30 g/L
轻微
体力劳动后出现 休息后出现 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白细胞检测
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
反应性增多: 急性大出血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异常性增生:
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增生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 称为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感染:病毒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原虫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恶组、粒缺、骨髓纤维化 药物及理化因素:氯霉素、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
循环池(circulating pool):一半随血液而循环
边缘池(marginating pool):半数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 边缘池与循环池处于动态平衡,可随时互换。
2.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1)生理性增多 新生儿 剧烈运动 情绪激动 妊娠与分娩
(2)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或炎症 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学习方法和要求
❖ 掌握各项检验的影响因素; ❖ 掌握各项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其临床意
义; ❖ 学会临床思维,能运用这些检验结果,
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和防治工作。
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 直接得到确定的诊断,如白血病、内分泌腺 体疾病。
❖ 有辅助诊断价值,如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 具有鉴别诊断意义,发热病人检验外周血白
红细胞检查
一 、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 ,RBC
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 Concentration,Hb)测定:
(一)概述
1.定义: 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
2.红细胞的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
• 红细胞的生成除主要受Epo调节外,也直接或间 接地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2)绝对性增多
① 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 ○高原地区居民 ○精神因素 ○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
② 病理性增多
○继发性增多 EPO代偿性增多:
严重慢性心、肺疾患;
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 蛋白病
EPO非代偿性增多: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有关
○原发性增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贫血)
• 参考值:
RBC
Hb
成年男性(4.0-5.5)×1012/L (120-160)g/L
• 成年女性(3.5-5.0)×1012/L (110-150)g/L
新生儿 (6.0-7.0)×1012/L (180-190)g/L
(二)临床意义:(多RBC和Hb一同观察)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脱水血液浓缩)
实验诊断学
❖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
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 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映、仪器分析和动物实 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液、排泄物 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已获得反映机体功 能状态、病理变化和病因等客观资料。
目的
教学重点
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1.定义:
❖ 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 DC :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
2. 参考值范围:
❖ WBC 成人 (4.0~10.0)×109/L
❖ DC
新生儿 (15.0~20.0) ×109/L 6个月~2岁 (11.0~12.0) ×109/L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实验诊断学-----以检验的临床应用为目的
检验医学-----以检验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为目的
实验诊断学-----掌握临床思维,运用实验结果, 综合为临床所用, 通过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判断健康状况以及指导临床诊断、病情监测、 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 。
检验医学-----检验的仪器、试剂、方法的研究 和改进,为临床提供正确的检验结果以及检验 项目的开发、检验技术的思维和选择,以及检 验的质量控制等为主要内容。
1.粒细胞生成调控:
分裂池(mitotic pool):原粒、早幼粒、中幼粒,可合成 DNA,能分裂
成熟池(maturation pool):晚幼粒、杆状核
贮备池(storage pool):部分杆状核、分叶核,成熟后在 贮备池中停留3~5d,其数量约为外周血的5~20倍。在机体 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正常只释 放杆状和分叶核,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也能入血。
细胞变化。
血液一般检测
血液组成
❖ 血液=血细胞+血浆
❖ 血细胞=RBC+WBC+Plt
❖ 血浆=水分+固体成分(蛋白、无机盐、激 素、维生素、代谢产物)
❖ 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 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的数量和质量 进行检测。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和白细 胞的分类计数。
❖ CBC+DF+Ret
❖ 主要内容: ❖ 红细胞常规检查 ❖ 白细胞常规检查 ❖ 血小板常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