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 第十一章

合集下载

市政学(00292)笔记

市政学(00292)笔记

2010年版,主编孙亚忠—----市政学笔记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只有那些经国家批准设有市建制的城镇.(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城市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行政区域。

城市的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2。

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早期城市阶段—-史前到封建社会初期。

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约于公元前3500,出现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富庶的平原地带. 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功能单一.2)中世纪城市阶段——处于封建社会时期。

公元476年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特征: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形成的途径开始多元化,数量增多;个别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绝大多数规模小;城市发展缓慢,未能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3)近代城市阶段-—工业革命后到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社会。

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猛增,规模扩张;城市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集中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真正成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发展中心;城乡差距扩大,城乡关系对立;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4)现代城市阶段-—20世纪初开始。

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一、市政的含义A、广义的市政其市政主体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指城市全部政治系统为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B、中义的市政,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机关,指城市的国家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C、狭义的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城市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D、中国的市政是指城市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用各种手段对城市各项公共事业和各类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

市政学笔记第十一章

市政学笔记第十一章

第⼀节城市环境管理概述 ⼀、城市环境的概述 1.城市环境是与⼈类在城市的⽣产和⽣活相互作⽤的⾃然环境和⼈⼯环境的复合体。

2.城市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是城市的⾃然环境在的⽣态平衡。

3.城市环境的基本特征: 1)⼈⼯环境的扩⼤和⾃然环境的后退——⼈格化。

2)⾃然环境的各种因素被打上⼈类活动的烙印,发⽣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异化?/DIV> 3)⾃然环境对城市居民的积极作⽤有所削弱,消极作⽤正在扩⼤——消极化。

⼆、城市环境管理的内容、含义及作⽤ 1.城市环境管理包括:环保卫⽣、环境保护、园林绿化、市容管理。

2.城市环境管理是城市政府运⽤各种⼿段,组织和监督城市各单位和市民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与⾃然环境协调发展的⾏使职能的活动。

「城市××管理的答题模式:主体+⼿段+客体」 3.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作⽤: 1)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然环境; 2)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经济效益。

3)有助于保护市民的⾝体健康,提⾼⽣活⽔平。

4)有利于维护⽣态平衡。

三、城市环境管理的⽬标、⽅针及原则 1.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的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现代城市管理的根本⽬的是A环境效益优先,B社会效益为主,C兼顾经济效益。

2.环境管理的32字⽅针,即:全⾯规划、布局合理;综合利⽤、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家动⼿;保护环境、造福⼈民。

3.具体原则: 1)综合利⽤,化害为利的原则,即 (1)是运⽤科学技术、充分利⽤资源和能源,从⽽减少环境污染; (2)环境污染是资源和能源的极⼤浪费,保护资源和能源就是保护环境。

(3)党和国家强调运⽤科学技术,充分利⽤资源和能源,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根本途径。

2)全⾯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博弈论。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5)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是在7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经济学的“经济的外在性”理论。

工程类市政学第十一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工程类市政学第十一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防范的实践案例
上海市: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有效防范了各类 安全事故的发生。
深圳市:通过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数据库,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实现了对城市公共安 全风险的全面掌控。
分析城市公共安 全风险和隐患
制定应急预案的 流程和措施
评估应急预案的 可行性和有效性
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预测潜在 的安全风险
资源调配:确保应急处置所需的 人力、物资和设备得到及时调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应急预案:制定针对不同安全风 险的应对措施
协调联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 调与配合,确保应急响应的高效 实施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指政府和相关组织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管理,旨在预防和 减少城市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消防、交通安全、危险品管理、公共 卫生等,需要政府和相关组织协同合作,共同维护城市安全。
城市公共安全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方式: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城市公共安全信息,如政府部门、社会 组织、企业等。
整理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析、评估,确保信 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发现和预防安全风险。
意义: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的 生命财产安全。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
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有法可依 制度保障的加强:建立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城市经济学第十一章

城市经济学第十一章

2、经济生产主导型
经济生产主导型的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主要存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中。在这种模式下,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集中体现为政府对经济生产活动的直接管理,其内容包括经济生产计划的制定、经济生产的组织以及原材料的供应和产成品的销售等,其管理的方式,是政府部门直接行动。虽然在这种模式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等公共经济领域和公共部分同样也是有政府直接管理,但是,政府的侧重点和主要精力已经投入到类似于企业经营管理的生产管理之中,城市的市政设施建设仅是其中一个并不占重要位置的组成部分。
4、城市的规模等级
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 的几种主要模式
由于上述影响因素的制约作用,就具体区别而言,可以说存在众多的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运作体制的形式。但就其基本内涵而论,则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种主要的模式: 经济环境主导型 经济生产主导型 混合型模式
1、经济环境主导型
经济环境主导型模式,是指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主要集中于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基础环境和条件方面,其侧重点,是保证城市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充分提供,限制城市公害品等消极的外在性对市场的损害,维持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高效运转,创造公众满意的城市生活居住条件。在经济环境主导型的经济管理运作体制下,城市政府除在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的建造、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中采取直接行动外,城市规划、土地区划等规划手段和相应的立法是最主要的调控手段。
第一层面,城市政府需要协调国家的全局利益和城市的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将全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计划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城市的个性特征和经济优势,争取城市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认识,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

《市政学》 第十一章考题

《市政学》 第十一章考题

《市政学》第十一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考情提要✧1.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A.维护社会治安B.实施卫生防疫C.防范恐怖事件D.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2.城市公共安全最大的威胁是A.自然灾害B.恐怖袭击C.环境污染D.计算机病毒爆发3.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方针是()A.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C.制度保障、防治结合D.社会参与、防治结合4.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领导核心是()A.市政府B.市人大C.城市安全职能部门D.中共市委5.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A.市人大及其常委会B.中共市委C.市公安局D.市公共安全委员会6.一般来说,应对公共安全管理的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A.管理为主B.协调为主C.决策为主D.预防为主7.应对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和事件应贯彻的方针是()A.因地制宜B.正确决策C.预防为主D.效率至上8.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的核心是A.决策体制B.执行体制C.责任体系D.监督体制9.行政首长的口头指示属于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A.经济手段B.信息手段C.行政手段D.法律手段10.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包括控制和()A.决策B.预防C.监督D.执行11.城市政府向市民通告公共安全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有()A.报纸通告B.电视、广播通告C.互联网通告D.移动通信通告E.向家庭发放小册子12.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包括的环节有()A.决策B.计划C.执行D.评估E.控制13.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基本内容有()A.传播公共安全预防知识和技能B.通报公共安全事件的真实情况和进展C.公共安全防御体系构建D.宣传应对政策和措施E.公共安全责任追究14.城市公共安全通告的对象主要有()A.中央国家机关B.对外机构C.城市各基层单位D.市民E.驻华组织15.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中的现场控制又称为()A.事先控制B.事后控制C.事中控制D.外部控制16.城市公共安全控制机制中的事中控制又被称为A.前馈控制B.现场控制C.后馈控制D.过程控制二、主观题17.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类型有哪些?18.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手段有哪些?19.简述城市公共安全通告机制的必要性。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市政管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市政管理学》本科教学大纲

《市政管理学》教学大纲(课程代码:)本大纲由管理学院商学系于年月讨论修订,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36学时学分适用专业: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市政管理学》是一门系统阐述市政及其活动规律的课程,涉及市政客体、市政主体及其运行、市政管理内容及规律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把握市政主体是怎样对市政客体进行管理的,搞清楚谁管、管什么、怎么管等基本问题,比较系统地理解市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市政问题的能力.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行政管理学》、《政治学》是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三门课程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学时分配: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概说(2学时)学习目的:通过教学要求同学掌握城市的含义、特征;城市化的概念、特征和基本规律,理解并掌握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掌握城市的结构、功能、类型基本内容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城市的功能、结构、类型;城市体系的特点、原则和类型。

掌握中心城市的作用、经济区的特点和运行原则。

教学重点: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历程教学难点: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基本内容要求:1、城市的产生和发展2、城市概念3、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类型4、城市体系第二章市政组织与市民(2学时)学习目的:要求掌握市政组织的构成、地位和组织体系;市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参政方式。

教学重点:市政组织体系构成教学难点:市民权利和义务讲授要点:1、城市政党组织2、城市国家机构3、城市社会组织4、城市市民和市民参政第三章执政体制与运行机制(4学时)学习目的:掌握市政体制的涵义、主要内容;理解并掌握西方市政体制的主要特点及主要形式;了解我国市政体制的基本特点、层级结构以及市领导县体制的主要内容。

同时,通过对市政体制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我国市政体制的优缺点,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对我国市政体制的完善与发展提出建议。

市政学简答题汇总

市政学简答题汇总

市政学简答题汇总绪论1.简述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

答: (1)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简述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答:市政学的研究对象是:(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 (4)市政规律。

第一章 市政主体1.简述市民参政的条件。

答: (1)透明的市政决策(2)高素质的市民(3)多元的参政途径。

2.简述我国城市志愿者组织的主要特点。

答: (1)自愿参加、关爱他人、义务服务、不计报酬;(2)城市自愿者组织种类繁多;(3)自愿行动是多元的,其中的短期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辅助性质的工作岗位也有负责独立领导的工作岗位。

3.简述我国城市中民主党派的作用。

答: (1)发展城市社会主义民主。

(2)积极参政议政,实行民主监督。

(3)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献计出力。

(4)协助城市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工作,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章 市政体制1.我国市政体制的特征是什么?答:(1)中共市委在市政体制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2)全国城市的市政体制具有同一性。

(3)市政法律地位具有非自治性。

(4)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在市政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5)市政职能具有全能性。

2.简述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的关系。

答:(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

(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3.大都市区的出现和发展对西方国家原有的市政体制提出了哪些挑战?答:(1)大都市区中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具有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跨地区提供服务;(2)某些公共行政事务如社会治安等需要市县乡镇政府合作处理;(3)市县乡镇还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如环境保护等。

这些跨地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同原有的市县乡镇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之间,产生了突出的矛盾。

现代市政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现代市政学期末复习题答案

市政的含义和范围:市政就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

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治系统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相互影响的过程。

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根据市政的一般含义和我国的际情况,我国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公共权力机关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地管理城市公共事务,实现城市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监督、评估的过程,以及城市公民、利益群体等对公共政策的各种影响活动。

对于市政的范围,无论是市政主体还是市政客体,对其理解都存在着不同的范围。

就市政主体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大市政、中市政、小市政三个层次。

所谓大市政主体,即认为市政主体为城市的整个政治系统,包括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

所谓的中市政主体,是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家政权机关。

所谓的小政府主体,是从行政的角度专指城市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就市政客体角度来说,可以从大中小三个层面来理解。

具体如下:从大的层面来说,市政管理的客体既包括市辖区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从中的层面来说,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从小的层面来说,有人把市政客体仅仅理解为市政工程、市政建设和城市公用事业的管理,把市政理解为是对城市事务的管理。

这种理解显然是过于狭窄,同现代化市政的情况并不完全符合。

市政的特征:市政的特定含义决定了它固有的一些特征,概括地讲,市政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①政治性。

市政实际上也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具有国家管理的属性,体现国家的利益和意志。

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一定意义上说,市政活动是一个城市的政治活动。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自考00292市政学高频考点汇总串讲

1804
简述市政绩效的意义。
(1)市政绩效是衡量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指标。 (2)市政绩效在内涵上与城市竞争力保持着一致性。 (3)市政绩效与城市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
1804
市政体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就内容来看,市政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应该是立法、执法、 护法的分工协作关系; ②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 ③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它包含市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 与区县级国家机构、政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城市政权组织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而是市政体制的重要内容。
1804
与一般企业相比,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以及经营与管理具有什么特点?
1.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与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供 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2.根据城市基础设施供给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 3.无论实行何种经营管理模式,城市基础设施的部门和单位都应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1804
论述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以及综合治理方式。
(1)现代的环境污染已经发展为综合污染。我国城市环境污染的表现:水体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物污染。 (2)环境治理要强调综合治理。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预防污染和生态破 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综合治理首先要强 化法治,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其次要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再次要实行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1810
简述城市公共安全情报机制的必要性。
1. 全面搜集一定类别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隐患和事件的情报。 2. 形成对导致公共安全事件破坏力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价。 3. 综合分析城市政府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科技力量和财力物力,抵御导致公共安全事 件破坏力方面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张永桃 市政学 原创 手打 教案

张永桃 市政学  原创 手打 教案

教案
2013 — 2014 学年第 1 学期
课程名称《市政学》
专业、年级、班级
主讲教师
教师职称
《市政学》张永桃主编使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教案编写说明
教案又称课时授课计划,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每门课程每个章、节或主题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可以按每堂课(指同一主题连续1~4节课)设计编写。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
1、编号:按施教的顺序标明序号。

2、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3、题目:标明章、节或主题。

4、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逻辑层次,有序设计编排,必要时标以“*”、“#”“?”符号分别表示重点、难点或疑点。

5、教学方式、手段既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媒介指教科书、板书、多媒体、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6、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7、参考书目: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8、日期的填写系指本堂课授课的时间。

教案
编号:0
编号:1
学院教案
编号:2
学院教案
编号:3
教案
编号:4
教案
编号:5
编号:6
编号:7
编号:8
编号:9
编号:10
编号:11
编号:12
30。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

市政学随堂练习答案1、狭义的市政主体指城市政权机关中的城市各级()A.行政机关2、狭义的市政客体是城市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对象和内容B.社会管理1、市政是国家管理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

√2、市政是由城市各系统、各要素、各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

√3、城市政治系统包括城市权利政治系统和非权力政治系统。

×4、城市国家机关属于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5、城市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城市权利政治系统。

√1、我国的中等城市是指非农业人口()的城市。

B.50-100万2、城市最初形成的根本性内在动力是()B.工业革命的产生4、世界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达到高潮的时间是D.1925年前后5、目前世界性组织及各国在对城市化水平作衡量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城市人口的实际增长速度低于城市工业生产率发展所需要的人口增长速度,被称为()A.低度城市化8、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被称为()A.逆城市化9、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B.逆城市化1、中心城市是地理位置处于区域中心的城市。

×2、在城市化的初级阶段,农业占较大的比重。

√3、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

√4、近现代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5、市场机制是促进资源向城市集中的基础性机制。

√6、城市化的核心是乡村人口和资源向城市转移。

√7、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是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8、城市的经济结构决定城市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

√三章城市的结构、功能和体系1、城市的各子系统、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称为()A.城市结构2、以一个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周围的中小城市围绕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呈环状集中分布的城市体系称为()的城市体系A.金字塔型3、在任何城市体系中,都有一个城市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这就是()A.中心城市4、根据中心城市综合影响力的大小,广州市应划分为()A.全国性中心城市6、决定一个城市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功能是()B.城市主导功能7、城市功能发展的一般规律是()C.主导功能变异进化规律8、一个城市的工业生产中心功能叠加上商业中心的功能后,不仅增强其工业中心功能的能量,而且其商业中心功能的能量会迅速放大,被称为城市功能的()B.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10、城市规模过大往往造成居民远距离上班,再加上交通拥挤会延长居民的乘车行路时间,从而会增加居民的通勤费用,这属于城市规模成本中的()D.疏解成本14、判断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否适度和合理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指标是() D.社会经济效益1、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中心城市,关键要看它是否具有综合性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市政学的特征:答:政治性历史性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

2.市政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答:1 市政学首要先研究市政主体:2:市政学同时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学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

3.市政学研究方法?答:1系统研究方法:2 理论分析和证实研究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5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

4.学习与研究市政学的意义?答1加强市政学研究是我国城市划进程提出的迫切要求:2加强市政学研究,也是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划的迫切要求:3强加市政学研究,有助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市政管理人才。

第二章城市的生产和发展1 城市的特点?答1:人口与物资的高度聚集性:2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3基础建设的强公共性:4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2城市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答1:古代城市阶段(奴隶社会,指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2 中世纪城市阶段(封建社会,指公元476年—1640年英国资立阶级革命爆发时代);3近代城市阶段(资本主义社会指1640年—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一时代):4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共存的时代)。

3 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特征:答:1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2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3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4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5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地位更为重要。

4城市化主要特点?答:1增长迅速而特续:2城市划发展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3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4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开始趋于下降。

5城市化衡量指标是单一性指标,主要有:答:1城市化水平指标:2城市化速度指标:3城市化质量指标。

6农业发展对城市化的推动,主要有5个方面:答:1农业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资金积累:2农业发展为人口向城市聚集提供基本的物资生活条件:3为城市提供劳动力:4为城市轻工业生产提供原料:5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自考市政学00292

自考市政学00292

绪论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单选]最早对城市进行观察和研究的是地理学。

[多选、简答]城市与农村相比具有以下本质特征:高度的聚集性、社会性、经济性、系统性、开放性、复杂性。

[单选]城市最本源、最主要的特征是聚集。

[单选]作为城市的原始和低级形态,却包含着城市最基本的内容和功能的是集市。

[简答]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2)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总而言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前进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现象。

[单选]在早期城市中,城市人口的主体是农民。

[简答]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城市职能从综合性到专业性;城市规模从几万人口的小城市到千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城市分布集中化与分散化并存,小城镇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城市类型从单一城市发展到城市群、城市连绵带。

(2)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3)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

第二节政的含义和特征[单选]狭义的市政认为,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

[多选]市政管理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道德手段。

[单选]1955年1 1月,中国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改变了仅以人口和政治为标准设立市的观念,突出强调了设市的经济条件。

[多选、简答]市政的特征有历史性、公共性、双重性、系统性、综合性、动态性。

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简答]市政学的研究对象。

市政学是研究市政主体对市政客体如何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学,涉及谁来管理、管理什么、怎样管理等基本问题。

市政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市政主体。

市政主体是体现城市政治关系的组织实体,是进行和参与市政活动的各种组织。

市政学必须研究市政组织、市政体制、市政职能、市政过程等具体问题。

(2)市政客体。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自考00292市政学精讲课件复习资料

第一章市政主体第二章市政体制第三章市政职能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绪论重点重点重点重点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难点难点绪论本章重难点分析1.2.3.4.1.2.3.4.第一节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3.4.5.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城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2.市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46一、城市的含义与特征12113.4.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1.2.3.二、城市形成发展的条件4.里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4.5.三、城市发展的阶段1.2.3.谢谢第二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22.(123 3.(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3.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1.(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1一、市政概念的界定2.(2一、市政概念的界定3.4.二、市政的沿革法国18841894二、市政的沿革1.2.3.4.5.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4.三、市政的特征1.2.3.谢谢第三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2.3.4.二、市政学的研究方法1.2.3.4.1.(123(456 2.(123.(1(2(31.(12(345 2.(1(2(3(4谢谢第一章市政主体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本章重难点分析1.2.3.1.2.3.第一节城市政党组织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1.一、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2.3.4.。

2012市政学自考重点笔记讲解

2012市政学自考重点笔记讲解

市政学笔记第第一章至十四章(全)市政学笔记第一章第一节市政的含义和特征一、市政的含义1.市政概念主要有: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2.对市政主体和客体解释1)市政主体:(1)广义的市政主体为城市的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各种国家机构和现代城市中广泛存在的非国家权力组织,特别是各类社区组织,如我国城市中的居民委员会、工会、妇联等。

(2)狭义的市政主体仅指城市中的行政机关,包括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的各职能部门(文化局、司法局、教育局)及不设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2)市政客体:(1)广义上的市政客体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还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的管理活动。

(2)狭义上的市政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3.市政的含义:1)市政是市政主体作用于市政客体及其过程,广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狭义的市政是指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4.当代中国市政的特色: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劳动地位和作用问题,要坚持、加强和完善共产党的领导。

2)政治体制上看,中国实行由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必须服从国务院,城市的大量公共事务主要由人民政府进行管理。

3)当代中国正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市政职能要转变,万能政府要转变为有限政府。

4)当代中国的“市”,具有很大的差别和特殊性。

5)当代中国的“市”,都管辖着一定的农村地区,因此并不是个严格意义的城市政府。

二、市政的特征1.政治性,市政是一种国家管理活动,国家管理的性质决定着市政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

自考2010年版《市政学》教材扫描书第11章

自考2010年版《市政学》教材扫描书第11章

第十一章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由于全球气候转暖、环境污染、经济全球化引起人口流动增加、市场经济的消极作用导致社会分化、高科技使用不当等原因,城市公共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威胁呈现增加、突出和紧迫的趋势。

它要求城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从管理的职能、体制和手段等方面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对难以避免的自然灾害及时组织救灾,把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对人为引起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重在预防;对其他各类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实行防治结合,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尽量把安全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城市生产和生活的安全。

第一节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政府遵守和执行法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通过系统化的制度和政策消除威胁城市公共安全的原因,并且及时治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实现保障生产、生活和城市安全目的的管理过程,)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伴随着城市及其城市管理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悠久的历史。

但是,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具有很大的区别。

一是在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没有单独设置城市政府,在京城由皇宫专设官员及其部门管理城市安全,在其他地方,由城乡共管的地方政府兼管城市安全;而近代以来,由单独设置的城市政府负责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二是在古代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主要限于抵御自然灾害、火灾等,由于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奴隶存在着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从社会关系方面看,基本上不存在公共安全管理问题;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公民争取权利的进展,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不仅有由自然界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有由社会性因素引起的公共安全问题。

三是资本主义社会城市的公共安全管理由于其国体的性质,尚具有历史的局限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第一次具有比较彻底的公共性质,它造福于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该遵循下列原则:一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市政学——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市政学——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山西省中煤一建公司王家岭煤矿 发生透水事故, 153人被困井下。截止4月14日115人获救 ,36人遇难,仍有两名工人被困。 调 查和问责已经启动, 认定了王家岭煤矿建设施工中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违章行为, 是一起明显的责任事故。
大面积停电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第二种类型是事故灾难—矿难、交通事故、大面积停电、 人为火灾、公共设备设施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等
03.8.14下午,美国克利夫兰供电系统发生了严重故障,引起从 新英格兰到密歇根州集体断电,并很快波及到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全 部地区,受影响人口大约5000万左右,停电范围超过2.4万平方公 里,酿成了北美大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停电事故。
人为火灾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第二种类型是事故灾难—矿难、交通事故、大面积停电、 人为火灾、公共设备设施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等
第十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
就是一部与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 事件进行斗争的历史……
美国“911”事件 ,近3000人丧生,直接经济损失3000亿美元。
印度洋地震海啸,死亡30万人
第一节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 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含义 • 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是城市政府遵守和执行法律,
海洋灾 害主要包 括风暴潮、 灾害性海 浪、海冰、 海啸、赤 潮等
左图为09年6月中旬以来,北戴河海域赤潮泛滥;右图 为渔民谭新民离北戴河也就几海里的养殖场—抚宁县境内 的海域却出现了鱼、扇贝、牡蛎等大面积非正常死亡的现 象。
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
第一类是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一、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
城市经营是指城市政府为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优势, 运用市场机制对城市可经营性公共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 以降低可经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成本,提高城市公共产 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城市的总体功能、环境 质量和综合实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方式。
7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第二节
变革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
一、治理理论与城市治理变革
(一)治理与善治的概念
思考:治理与行政、统治的区别 ?
1、管理主体不同。 2、管理手段不同。 3、权力运行方向不同。
8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二)政府善治的基本构成要素表现为 1、合法性、 2、法治性、 3、透明性、 4、责任性、
10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二、西方国家的城市治理模式
1、主张地方分权化改革 2、强调公私部门伙伴关系 3、实行多中心治理体制 4、注重城市治理法治化 5、推进市民参与和民主治理 6、推进城市治理电子化
11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三、中国城市治理的制度创新
1、树立城市治理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3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二、经营城市的必要性
1、缓解政府在城市建设资金上的困境 2、提高公共建设项目的效率
3、推动政府职能的积极转变
4、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三、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
1、城市自然资本:盘活土地存量,实现 自然资本的增值
2、城市人化资本:引进竞争机制,实现 公用事业多元化经营 3、城市延伸资本:做好城市延伸资本的 开发,树立城市形象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教学安排
1、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2、我国城市经营的问题和对策 3、城市经营与政府职能转变 4、变革时代的城市治理创新
1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第一节 城市经营的理论与实践
一、经营城市理念的提出 二、经营城市的必要性
三、经营城市的主要内容
四、经营城市的思路 五、经营城市应注意的问题
5、回应性、
6、有效性、 7、参与性、 8、稳定性、 9、廉洁性、
10、公正性。
9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三)城市治理变革的动力 1、福利国家的财政困境推动了城市治理变革。 2、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推进城市治理变革。 3、城市间竞争的加剧和市民的“用脚投票”机制推 动城市治理变革。 4、城市管理复杂化推进城市治理变革。 5、市民参与意识的提高推动城市治理创新。 6、城市管理法治化推动城市治理变革。 7、新技术革命推动城市治理变革。
2、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实行多中心治理 3、重新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有限政府进程 4、培养城市个性特色,增强城市竞争力 5、扩大市民参与,推进城市治理民主化
6、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市
7、运用现代治理技术,创新城市治理手段
12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课后练习: 1、谈谈经营城市的必要性以及经营的主要内容。
2、结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对市政管理的启示,谈 谈如何创新我国城市治理模式。
13
5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四、经营城市的思路
1、观念的改变 2、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运营
3、城市土地资产的盘活
4、城市无形资产的经营 5、多种投资途径的采纳
6
第十一章 城市经营与治理创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五、经营城市应注意的问题
1、界定经营城市的范围 2、界定政府的角色地位 3、规范城市资金渠道 4、处理好经营城市和城市竞争的关系 5、处理好经营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