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史绪论

合集下载

宋史的总结

宋史的总结

宋史的总结引言宋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两个封建王朝的历史。

通过研究宋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宋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探索这个时期的社会变革和思想发展。

本文将对宋史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编纂层次和目的宋史由司马光主持编纂,历时19年,共291卷。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综合性编年体史书。

司马光在编纂宋史时,注重权威性和客观性,力求还原当时的真实历史,避免个人观点的干扰。

因此,尽管宋史存在一定的篇幅和内容限制,但它仍然是研究宋代历史的主要参考资料。

编纂宋史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记录和宣扬宋朝的政绩和文化成就,展示北宋和南宋的治理之道;二是为后世提供历史借鉴,以避免重蹈覆辙。

司马光在宋史的序文中强调,编纂这部史书的目的是“示人知政事,以导有司”和“述当时之舞文腾挪,以追忌焉”。

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当时的官吏遵循先贤的治国之道,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智慧。

二、体例与内容宋史以出自《资治通鉴》的“编年体”为基本形式,以年份为单位,记录了北宋、南宋每一年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它包括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在体例上,宋史严格按照年代顺序编写,每年的内容包括了君臣相处、政务处理、战争动态、文化教育、经济贸易等方面。

而且,宋史注重分期分段,将重大历史事件划分为不同章节,以方便读者查找和研究。

在内容上,宋史不仅涵盖了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家、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英雄人物,还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这使得宋史成为一部具有广泛社会参与和观察精细度的史书。

三、宋史的价值与意义1. 历史价值宋史作为一部正史,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宋史详细记录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的兴衰史,为我们研究宋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

其次,宋史注重事实,力求真实客观,为后世提供了一份可靠的历史记录。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黄庭坚:“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 复书》之二)
8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1、城市经济繁荣: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 封)、南宋的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以及建 康、成都都是人口达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宋代 还逐渐取消了都市中坊(居住区)和市(商业 区)的界限,不禁夜市。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
代我 们 一 路 走 来 , 由 唐 朝 进 入 宋
1
宋代文学: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
2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 二、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情趣 ▪ 三、城市的繁荣与词的兴盛 ▪ 四、宋代文学概说
3
绪论
▪ 一、政治、文化与文学之关系
1、崇文抑武的政策:
宋太祖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宋代文学史》全套课件 PPT

二、“九僧” 、林逋和晚唐体
1、惠崇等“九僧”专学贾岛、姚合的反复
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多为描绘清邃幽静 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 上重五律。间有警句而无佳篇。
九僧:希昼、保暹[xiān]、文兆、行肇、简长、
惟凤、宇昭、怀古、惠崇
2、林逋等隐逸诗人,一方面模仿贾岛
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 易流畅的倾向,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 也比“九僧”诗稍微充实一些。
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征服金
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 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 战宋军战败,七岁的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 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历史起讫
北宋
(960)
南宋
(1127)
南宋亡
(1279)
319年
汉: 426年 ; 明: 276年; 唐: 289年; 清: 295年;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 南宋的散文和骈文 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
绪 论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
古期第二段。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 发展阶段。
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全忠逼唐哀帝
李柷(chù)禅位,改国号梁,是为梁太祖,改 元开平,定都于开封。唐朝灭亡,立国共 289年。随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乱 世。
第五编 :宋代文学
绪论
进入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宋初文学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苏 轼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进入

96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96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PPT课件
2、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和人生态度:宋太祖曾鼓 励石守信等“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 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
宋人大多对荣辱利禄不再耿耿于怀,而是 善于排解人生的苦难,这种超脱的人生态度使 宋代文学呈现一种旷达的风格,给人以理性上 的启发。
9
四、宋代文学概说
▪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13
▪ 清人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 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 称首。
▪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
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 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 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
5
3、理学思想的盛行与重道轻文的倾向:
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一般认为是从周敦颐 开始,其后主要人物有北宋的张载、程颐、程颢、 邵雍,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
宋代理学是将儒、道、释三教和而为一,提倡格 物致知,诚心正意,处理好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理学家们的哲学派别各有不同,但在文学上都一 致重道轻文,如:“不务道德而第以文辞为能者, 艺焉而已。”(周敦颐《通书·文辞》)“道者,文 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唯其根本乎道,所以发 之于文皆道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欧阳修也说:“大抵到圣哲文不难自致也。” (《答吴充秀才书》)过于强调道的表达,可能会 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由于理学盛行,宋代文学说 6
16
▪ 另一位开创性的词人是苏轼,他突破了 “词为艳科” 的传统偏见,打破了诗词的 界限,城市乡村、怀古伤今等传统题材均 可入词,进一步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他 打破了“词媚”的传统,在当时流行的婉 约词之外,创立了豪放词,词风清逸刚健, 感情真挚深沉。他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 最高成就。北宋后期的秦观和周邦彦也有 较高的成就,秦观善于用纤细优美的语言 委婉抒发愁情,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周邦彦刻苦钻研词的音律和艺术技巧,成 为格律词派的开创者。

绪论1

绪论1

•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 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 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 泪。 范仲淹《渔家傲》
7/8/2013 绪论 38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 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 且如今言能诗无如杜甫,如云“穿花蛱 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如此闲 言语,道出做甚。 (《二程遗书》)
•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 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 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 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曲江》)
文以载道
• 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刘勰《文心 雕龙· 原道》) • 文者,贯道之器也。(李汉《昌黎先生集序》) • 文皆是从道中流出,岂有文反能贯道之理。文 是文,道是道,文只如吃饭时下饭耳。若以文 贯道,却是把本为末,以末为本,可乎? (《朱子语类》)
崇文抑武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李焘《续
资治通鉴長编》)
• 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
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 惧也。帝主用心常须谨此。(李焘《续资 治通鉴长编》)
崇文抑武
• 乾德初,帝因晚朝,与守信等饮酒。酒酣,帝曰:“我非尔曹不 及此,然吾为天子,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吾终夕未尝安枕而 卧。”守信等顿首曰:“今天命已定,谁复敢有异心?陛下何为 出此言耶?”帝曰:“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 虽欲不为,其可得乎!”守信等谢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 矜之。”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

北宋史讲稿(第一讲)剖析

北宋史讲稿(第一讲)剖析
北宋史讲稿(第一讲)
宋史基本史料与研究概况
编年类
《续资治通鉴长编》520卷,南宋李焘据国史、实 录、家传、野记等修撰,淳熙十年(1183)成书, 广征博引,考证异同,保存大量史料,久佚。清 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出重编分卷,已佚徽 宗、钦宗两朝以及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各一部 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200卷,南宋李心传撰,高 宗一朝编年史,据国史、日历、文集、碑传等修 撰,约于嘉定元年(1208)成书,保存了南宋初 期及宋金战争史料。
纪传类
《宋史》元脱脱奉敕撰,496卷,至正五年 (1345)成书,主要依据宋朝国史、实录、 日历、时政记等删削增补而成,详于北宋, 略于南宋,南宋后期尤疏略,向以粗疏芜 杂著称,但保存史料丰富。 《宋史翼》40卷,清末陆心源以宋人文集、 史书以及年谱、方志资料,辑补《宋史》 未立传人物,补传781人(附传64人),可 补《宋史》之不足。
笔记类及其他
宋代数百种笔记中,保存着大量史料。著 名的如司马光《涑水纪闻》、陆游《老学 庵笔记》、王明清《挥麈录》、赵昇《朝 野类要》、岳珂《愧郯录》、周密《齐东 野语》和《癸辛杂识》等等,大多记载史 事、典制、见闻、佚事。沈括《梦溪笔谈》 则还有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记载,而洪迈 除《容斋随笔》外,还有记载神怪的《夷 坚志》,其中有反映当时市民生活的社会 史料。
农业和园艺有陈旉《农书》,桐、荔枝、橘、菌、 竹、笋等经济作物
传世的宋人编年谱 谱主有范仲淹、欧阳修、苏轼、周敦颐、 朱熹等多种,后人修撰的宋人年谱更多, 其中以清代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为 最著,汇集众多史料为王安石辩诬。
今人编辑史料《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 部分第五册(宋辽金部分)邓广铭主编, 辑录125种著作,全面系统地分类选编最基 本的史料原文,校点注释,信实可据。

02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02第一讲绪论PPT课件
宋代文学
第一讲
宋 代
绪论: 宋代社会与文学概况
文 学 第 一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前后320年,君王9+9
太太真仁,英神哲徽钦

高孝光宁,理度恭端昺
宋代文学属中古文学第二段
一、宋代的国情与思想
宋 代 文
1、国情: (文官政治) 国情一 崇文抑武的国策
宋室家训:优士、军权、失地 杯酒释兵权:将军闲置

不杀大臣:太祖有誓约,藏于太庙

状元及第,无上光荣:虽将军

逐寇凯旋,献捷太庙,不能相比

官员退休后有劳保、恩荫
冗官冗吏
宋真宗《劝学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一 讲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言》:
宋 。
文 学
宋诗在唐诗之后,能够另辟蹊 径,从艺术构思、手法技巧、 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创
第 新。
一 讲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超 过了元明清诗,与唐诗双峰并
学 唐诗多以热烈的感情去感受现实生

活,宋诗多以冷静态度去体察生活。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 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

析透辟。
如苏轼《题西林壁》
二、宋代文学概观
1、宋代文学发达的原因
国策: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

优待知识分子

文化:多元文化并存, 文化事业、文化学术全面繁荣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

宋代文学绪论参考书:《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中华书局1995《宋元文学史稿》吴祖缃等,北京大学1989《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宋代文学有何特色?原因何在?宋代文学的体裁?一、宋代的文化转型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将唐代后期与宋代称为近代早期阶段,因为“这时的文化直至20世纪初都是中国的典型文化。

”许多在以后的一千年中证明是中国最典型的东西,在唐代后期就已经开始萌芽,而在宋代开始繁荣。

宋是中唐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型文化的定型期与成熟期,类型的划分较之于单纯的朝代划分更具有文化史的意义。

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划分,唐中叶——宋为中古期第二段,与中唐以后文学和文化都有联系。

(一)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

内藤湖南(1866 -1934 ),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史学”的创始人,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内藤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一经形成,就会有其文化中心,而这一中心会随着时代的演变而移动。

例如,从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的文化,向周围其他民族地区扩散。

周围民族受此影响,文化上“自觉”后,再反过来向中原地区施加影响。

文化中心不仅可以在国内移动,还可能超出国界,向邻国(如朝鲜、日本)转移。

文化中心不仅有地域上的转移,也可能在社会阶层中转移。

例如,他认为,清代文化中心原在士大夫阶层,后来转移到下面的商人,将来也可能转移至工人、农民。

他按每个时代的文化创造力及时代特点把中国史划分为上古、中古(中世)、近世三个时期,以此建立起中国史的新体系,成为内藤对于中国史学领域的新贡献:第一时期:上古时期,由远古到后汉中叶。

上古时期的内容是继承上古发生的文化,完成了向四方扩展的过程。

此时期还可更进一步划分为前、后二期。

前期,中国文化在中国本土上形成并进行充实的时期。

后期,中国文化向边境各民族传播,并向东亚发展的时期(而实际上,此前、后二期往往是复杂交错的)。

中国文化向四方扩展的工作宣告完结时,即为上古时期的终结,即至二世纪的汉末时期。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

中国文学史宋代文学绪论

(二)宋诗 根据《全宋诗》,诗人不下九千人,诗篇 约20万,作家和作品数量远多于唐诗。 宋诗另辟蹊径,独具特色: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 诗。”(严羽《沧浪诗话· 诗辨》) “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 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 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 故瘦劲。”(缪钺《诗词散论》) “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 骨思理见胜。”(钱钟书《谈艺录》一)
(三)宋代散文 宋代散文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一个重要阶 段。明人宋濂说:“自秦以来,文莫盛于 宋。” 被明人奉为散文典范的“唐宋八大家” 宋代就占了六个:欧阳修、苏洵、曾巩、王 安石、苏轼、苏辙。 宋文的数量也超过唐文,《宋史· 艺文志》 根据不完全的资料所著录的藏书,共计 9819 部,119972卷,约为唐代国家藏书的2倍, 其中大部分是宋人的著作。 宋文平实流畅的文风,奠定了元明清三代 散文发展的基础。
清人王士祯的《花草蒙拾》进一步将“体” 发展为“派”: 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 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 称首。 主张分三派的有清人顾咸三: 宋名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 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 各极其妙。而姜白石、张叔夏辈,以冲谗 秀洁,得词之中正。 (高佑钦《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
四、宋代文学概说
(一)宋词:被誉为“一代之文学” 1.宋词繁荣的情况: 宋朝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士人妇女,都爱 好词章,《宋史· 乐志》说:“太宗洞晓音 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 三百九十。”南宋太学生俞国宝将《风入 松》一词写在西湖边酒楼屏风上,宋高宗 见了,将其词“明日再携残酒”句改为 “明日重扶残醉”。(见周密《武林旧事》 卷三《西湖游幸》)
宋代文学

宋史研究概况

宋史研究概况

宋史研究概况明清两代对《宋史》的重修自元末至正五年(1345)修成《宋史》以后,历代学者以其粗疏错漏、繁冗芜杂,纷纷重修《宋史》。

元末周以立,以宋、辽、金三史体例未当,就曾想重修。

明正统(1436—1449)末年,其曾孙南京侍读学士周叙奏请许自撰《宋史》,进行了数年,书未成而病死。

正德年间(1506—1521),王洙撰成《宋史质》100 卷。

明朝廷也准备重修《宋史》,以礼部尚书严嵩主持,后亦无成。

柯维骐历时20 年,修成《宋史新编》200 卷。

万历年间(1573—1620)王惟俭修《宋史记》250 卷,明末钱士升成《南宋书》60 卷等,其中以柯维骐《宋史新编》最著名。

此外,王思义、王昂、汤显祖、刘同升、归有光、邵经邦等人,都曾重修《宋史》,亦多未成书。

明修《宋史》,无不是合宋、辽、金三史为一,以宋为正统;又都只是删节元修《宋史》成书,并无事增文省之可言,即使有少数订误,也无多大学术价值。

清初潘昭度得到明末汤显祖《宋史》旧本,拟加扩修,亦未成书。

乾隆二十年(1755)陈黄中成《宋史稿》219 卷,仍是未定稿。

乾隆末年,邵晋涵发愤重修《宋史》,钱大昕、章学诚曾参与制定体例,邵准备先撰南宋史取名《南都事略》,然后再修《宋史》,章学诚也想重修《宋史》,均未成书。

仅有蒋伯超《南宋书》(不分卷)成书,传记只73 人,至清末,学者终于放弃重修《宋史》之举,陆心源撰成《宋史翼》以补《宋史》之缺①。

朝鲜李氏王朝正祖李祘主持重修《宋史》,将宋、辽、金三史合一,以宋为正统,历时20 余年,1791 年成《宋史筌》148 卷。

由外国学者重修《宋史》,这在古代学术史中是绝无仅有的。

明清时期其他宋史研究成就明清两代不少学者编撰《资治通鉴》的续编,明初陈■首先修撰《通鉴续编》24 卷,体例实同《通鉴纲目》;成化年间(1465—1487),又有商略等《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27 卷,其后薛应旂以该书为蓝本,稍加附益撰成《宋元资治通鉴》157 卷;另有王宗沐的《宋元资治通鉴》64 卷,但都很疏略。

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

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

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宋史:宋朝历史的权威文献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朝代,其历史文献中最具权威性和价值的莫过于《宋史》了。

《宋史》是由司马光等编撰的一部包括了宋朝历史的巨著。

以下将从《宋史》的编纂背景、目的、内容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宋史》的编纂背景宋朝是一代繁荣的朝代,其历史发展丰富多彩。

随着宋朝的逐渐衰落和元朝的崛起,宋人怀念和追忆宋朝的情绪开始兴起。

因此,编纂一部系统全面地记载宋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权威性文献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编纂者司马光是宋朝时期的重要学者和政治家,他深知历史记载的重要性,决心编纂一本系统的《宋史》以留下宋朝的历史遗产。

司马光历时十余年,终于在1084年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并在翌年献给了当时的皇帝。

二、《宋史》的目的和意义《宋史》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记录宋朝的历史,反映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

司马光希望通过这部著作,使后世能够真实地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宋史》对后世产生启示,使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宋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记录宋朝历史,也在于展现了当时士人对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司马光等编纂者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政治追求,他们在编纂《宋史》时,充分展现了宋人对历史的敬畏和热爱。

这种态度和精神传承到后世,影响了后世历史学家对宋朝的研究和理解。

三、《宋史》的内容特点《宋史》是一部巨大的文献工程,它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和制度政策等内容。

其中的历史事件包括政治斗争、战争征战、经济状况、文化发展等多个方面,生动地展现了宋朝历史的方方面面。

编纂者在选材和叙述上力求客观公正,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从政治上看,他们详细记录了宋朝历代君臣的施政措施和重大事件,如宋太宗的建政策略、司马光的政治主张等等。

从军事上看,他们记载了宋朝的外征、边疆防御、军备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从经济上看,他们记录了宋朝的税收制度、商业贸易、科技发展等重要方面。

宋史历史脉络

宋史历史脉络

宋史历史脉络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且独特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历时三百一十九年。

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成就和特点。

北宋的建立始于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

赵匡胤本是后周的将领,在 960 年,他被部下拥立为帝,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即位后,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解除了武将的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政治制度方面,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并称二府;三司使掌管财政。

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但也导致了行政效率的降低。

北宋的经济发展十分繁荣。

农业方面,水利工程大量兴建,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手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瓷、纺织、造纸、印刷等行业技艺精湛,产品精美。

商业更是繁荣,城市突破了坊市界限,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货币流通领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交易的便捷性。

文化方面,北宋可谓是星光璀璨。

儒学得到了新的发展,形成了以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

文学领域,宋词成为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涌现出了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此外,北宋的史学也相当发达,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是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然而,北宋在军事上却面临着诸多困境。

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军队战斗力相对较弱。

在与辽、西夏等周边政权的战争中,常常处于劣势。

1004 年,北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虽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但也给北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宋徽宗时期,北宋的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1127 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在应天府即位,重建宋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南宋初期,岳飞等将领奋起抗金,但由于统治者的求和政策,岳飞最终被害。

此后,南宋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以淮河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宋史研究概况范文

宋史研究概况范文

宋史研究概况范文
宋史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北宋和南宋两个朝代的历史事件、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宋史的编撰工作始于南宋时期,持续了多年,直到元代才最终完成。

以下是有关宋史研究的概况。

整部《宋史》包括了496卷,内容涵盖了宋朝550多年的历史,从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开始,到南宋灭亡为止。

宋史内容广泛全面,主要分为纪事本末、列传、志、集解等几个部分。

其中,纪事本末主要记载了朝代的历次政治、重大事件等;列传则主要记载了历代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志则记录了各种制度、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内容;集解是对宋史中一些关键名词和史料的解释和补充。

在宋史的编撰方法和内容上,借鉴了前代历史学家的经验,如司马迁的《史记》、裴松之的《资治通鉴》等。

宋史采用了以时序为主线的编年体,注重事实的准确性,同时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它的编纂形式和内容选择对后世历史著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化、社会方面的研究中,研究者主要关注宋代文化艺术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迁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宋史中的文化名人、文学作品等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的文化风貌。

同时,研究者还可以通过对社会经济制度、地方政治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宋代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总之,宋史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对于研究宋代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宋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历史演变、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中华文明的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宋史专题序言

宋史专题序言
听大师说
宋代的文化,在中 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 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的时期为止,可以说,已 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邓广铭
听大师说
内藤湖南
唐和宋在文化上有显著差异:
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 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 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
“Naito Hypothesis”
宫崎市定
T’ang and Sung China
“Middle Period”
二 通向宋史的道路
教科书 研究论著 史料
Thank you
一个尚武、好战、坚—固—而谢组和织耐严《明中的国社社会会,史已》经 为另一个活泼、重商、享乐和腐化的社会所取代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James T.C.Liu: China Turning Inward
Peter K.Bol:
“This Culture of Ours”:
Intellectural Transitions in
“Naito Hypothesis”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
隋唐贵族制衰废, 宋朝强大的君主独裁制兴起
普通地主,小农私有制, 商业革命,货币经济,都市成长
社会流动:“平民” 兴起 士大夫阶层的成立
知识普及 “贵族”文化转为“平民”文化
“Naito Hypothesis”
11至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 和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 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这里不单 单是指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而更 是指一种质的变化……一个新的社 会诞生了,其基本特征可以说已是 近代中国特征的端倪了。

宋史概说

宋史概说

“人臣以公正为忠”“以道事君”“从道 不从君”

法度为天下公器而非天子所独有。“天 下之法,当与天下共有之。有司守之以死, 虽天子不得而私也。”

同道型:皇帝-官僚共同遵守道义,官僚以 天下为己任,引导皇帝走符合国家长久利 益的路
雇主伙计型:皇帝以 官僚为统治工具,用 功名利禄换取忠诚与 服务


赵冬梅 2014.6.19

宋朝的概念 大宋王朝,其实很小:疆域、领土问题与 领土观念 大宋王朝,可以很大:经济、文化、政治 成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唐末五代乱世之后的长治久安的朝代 靖康耻,分两宋:北宋,南宋 长期遭受北方民族军事压力,最终为蒙 古所灭



北宋的历史线索: 1、走出“五代”,实现长治久安 2、问题与改革 南宋的历史线索 1、在异族的军事威胁下图生存 2、权臣政治

李焘(1115-1184)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199页


不杀大臣,不杀言事官 言官得“风闻言事” 强势言官,弱势宰相,可以商量的皇帝

寇准的忠诚——“大忠”

“能左右天子,如山不动,却戎狄, 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小忠)”
真宗997-1022
寇准(962-10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辽北宋时期全图

西夏
吐蕃诸部
大 理
北宋
中 国 历 史 上 又 一 次 『 南 北 朝 』 时 期
南宋时期全图
中 国 历 史 上 又 一 次 『 南 北 朝 』 时 期
对比:汉代疆域
对比:唐代疆域
严 復
……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 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 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 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 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致熊纯如的信

宋史的主要内容

宋史的主要内容

宋史的主要内容宋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重要法定正史,编纂时间约为1270年至1345年,共分为500册。

宋史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宋朝的历史、政治、文化、经济、军事、地理等领域。

以下为宋史的主要内容。

一、宋朝的历史宋史将宋朝的历史分为南北两个时期。

南宋时期,主要围绕着战争、政治斗争、文化散文等展开。

北宋时期,主要涉及到科学技术、经济贸易、文化艺术、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成就。

二、政治宋史对宋朝的政治制度、皇帝的统治、官员的选拔、官员的赏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宋朝实行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分为礼、经、史、子等科目,考试从等级低到高分为府试、会试、殿试。

官员聚集在朝廷中进行政治决策,通过吏、户、祠、兵等常备的机构实施政策。

三、文化宋代文化繁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名流,例如苏东坡、辛弃疾、王安石等人。

宋朝的科学技术也十分发达,主要涉及到天文、地理、数学、医学等领域。

四、经济宋朝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也发展了水利建设、商业贸易、手工艺等领域。

在商业贸易方面,宋代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推动了与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的贸易活动。

五、军事宋朝的军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动荡。

南北朝争霸,辽金世仇,元朝的侵略都对宋朝军事给予了严峻的考验。

宋朝的军事机构包括保驾、内侍厢军和边防戍卒。

六、地理宋史中对宋朝的地理成就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记录。

宋朝最著名的地理著作是《山海经》和《岐伯经》等。

总之,宋史全面、详尽地记录了宋朝的历史,为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历史价值。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

其文化背景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首先,宋朝是一个文人主导的朝代,文人地位与文化成就在社会中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宋代文人涌现,包括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辛弃疾等人,他们在诗词、散文、史学、文献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宋朝的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都与文人的活动紧密相连。

宋史历史脉络

宋史历史脉络

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一)1,历史的脉络有赖于我们去探求,所以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2,黄仁宇:每个朝代各有不同,尤以宋代最为显著3,一般的通史学者和著作,在提到宋朝的时候,大都语焉不详。

4,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一个以军人为首脑组成的国家,自始至终注重国防,偏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它任何主要朝代。

他的民间经济,也有突出现象,它却不能掌握这种优势。

它企图注重实际,不受抽象的概念所蒙蔽,而在这三百一十九年在它的领导之下,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家(形而上)为多。

(是一种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现象)5,北宋初年进行过统一战争,而且其策略基本也是有效的,但最终没有完成真正统一。

6,宋代统一的地区基本上都是五代十国旧境,没能统一的地区大都是此前都丢掉的。

7,自然与地理区域叠压图:北宋属于东部季风区,契丹属于西北干旱区,吐蕃诸部属于青藏高原区。

北宋西北的疆域线基本与叠压图界线重合。

8,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内政也是外部压力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二)1,内藤湖南:唐代是中世的结束,宋代是近世的开始。

称之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论。

2,严复: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十八九可断言也。

3,后渐衰微,终必复振4,上述论断都是侧重于文化的,但还要考虑到国势的问题。

和其它国家相比较而言,有其特点,也有突出的问题。

5,钱钟书:在中国文化史上,有几个时代是一向相提并论的:文学就说“唐宋”,绘画就说“宋元”,学术思想就说“汉宋”。

6,邓小南文章《宋代历史再认识》。

我们现在对宋代的认识,基本上是近代以来形成的。

近代是一段什么样的时期呢学者们始终摆脱不了一种民族情结,希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烈渴望。

这是很正常的,在这种心境下,所以羡慕汉唐盛世。

而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时,没有这种情结,所以大都关注某一时期的真实成就。

历史演义-宋史演义自  序

历史演义-宋史演义自  序

历史演义-宋史演义自序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

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

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

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

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

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

他如遗乘杂出,纪载宋事,东一鳞,西一爪,多或数帝,少仅一王,欲会通两宋政教之得失,及区别两宋史籍之优劣者,不得不博搜而悉阅之,然岂所望于詹詹小儒乎?若夫宋代小说,亦不一而足,大约荒唐者多,确凿者少。

龙虎争雄,并无其事;狸猫换主,尤属子虚。

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羡?庞籍非怀奸之相,毁出不经。

岳氏后人,不闻朝中选帅;金邦太子,曷尝胯下丧身?种种谬谈,不胜枚举。

而后世则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

为问先民之辑诸书者,亦何苦为此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乎?此则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

夫以官书之辞烦义奥,不暇阅,亦不易阅,乃托为小说演成俚词,以供普通社会之览观,不可谓非通俗教育之助;顾俚言之则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鄙人不敏,曾辑元、明、清三朝演义,以供诸世,世人不嫌其陋,反从而欢迎之,乃更溯南北两宋举三百二十年之事实,编成演义共百回,其间治乱兴亡,贤奸善恶,非敢谓悉举无遗,而于宏纲巨目,则固已一一揭櫫,无脱漏焉。

且官稗并采,务择其信而有征者笔之于书;至若虚无惝恍之谈,则概不阑入。

阅者取而观之,其或有实事求是之感乎!书成,聊志数语,用作弁言。

中华民国十一年元月,古吴蔡东帆自识于临江书舍。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宋史》概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宋史》概况

《宋史》概况《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

《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介绍成书过程其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然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

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巖、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特点《宋史》的特点是史料丰富,叙事详尽。

两宋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学术活跃,雕版印刷盛行,编写的史书,便于刊布流传。

科举制的发展,形成庞大的文官群,他们的俸禄优厚,有很好的条件著述。

加之统治者重视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学的发达。

修撰本朝史的工作,在北宋前期由崇文院承担;王安石变法改革官制后,主要由秘书省负责。

官修的当代史有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记载宰相、执政议事及与皇帝问对的时政记,根据起居注、时政记等按月日编的日历,详细记载典章制度的会要,还有编年体的“实录”和纪传体的“国史”。

元末修撰的这部宋史,是元人利用旧有宋朝国史编撰而成,基本上保存了宋朝国史的原貌。

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以及活动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都做了较为详尽的记载,是研究两宋三百多年历史的基本史料。

例如,从食货志中,不仅可以看到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的概况和我国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联击的加强,还可以看到劳动人民创造的超越往代的巨大物质财富和他们所遭受的残酷剥削。

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等,保存了许多天文气象资料、科学数据以及关于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丰富史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长编法
昔李仁甫为长编,作木厨 十枚,毎厨作抽替匣二十 枚,毎替以甲子志之。凡 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 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 井然有条,真可为法也。 ——周密《癸辛杂识》后 集《修史法》
28
二、宋史研究的基本材料
1、长编 小注:蘇轍《龍川别志》言:韓通以 親衛戰闕下,敗死。太祖脱甲詣政事
堂,范質見太祖,首陳禪代議。與
2、北宋以后,首先是争夺土地,其次才是农民。
三、土地所有制的变化是一切变化的物质基础
21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社会史角度的观察 宋初:开国功臣(Founding Elite) 10世纪末:职业官僚(Professional Bureaucratic Elite) 11世纪晚期:地方精英(Local Elite)
5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西夏
北宋
6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7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Multi-State System”
China among Equals: the Middle Kingdom and its Neighbors, 10th-14th Centuries(1983)
27
二、宋史研究的基本材料
1、长编
臣窃闻司马光之作《资治通鉴》也,先 使僚属采摭异闻,以年月日为丛目;丛 目既成,乃修长编。唐三百年,范祖禹 实掌之。光谓祖禹:“长编宁失于繁, 无失于略。”当时祖禹所修长编,盖六 百余卷,光细删之,止八十卷……臣诚 不自揆度,忘意纂集,虽义例悉用光所 创立,错综铨次皆有依凭,其间抵牾, 要亦不敢自保……顾臣此书,讵可便谓 《续资治通鉴》?姑谓《续资治通鉴长 编》庶几可也。其篇帙或相倍蓗,则长 编之体当然,宁失于繁,犹光志云尔。 ——《进〈续资治通鉴长编〉表》
20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胡如雷《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1960) 一、阶级斗争的形势 1、农民起义的口号:指向地主政权——反对地主经济 2、农民起义外,主要是逃避赋税——农民反抗地主
二、地主政权与地主间争夺剩余生产物的斗争形式之演变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1、宋以前,主要是争夺对农民的直接剥削权;
宋元史
上篇:宋史——中原王朝 下篇:辽夏金元史——北 方民 族及其政权
1
本课安排及要求
上课方式 : 1、讲授 2、材料阅读——史料与研究论著 3、课堂参与、练习,成绩20分 作业方式: 1、历史系——一篇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 2、非历史系——针对两本书的述评,上下篇各一本 3、作业成绩——30分 考试方式: 1、闭卷,成绩50分 2、题型——名词解释、论述
——[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
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
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
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7年四月廿六
17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唐和宋在文化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 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了 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从政治上来说,在 于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1922)
包弼德(Peter K. Bo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对于唐宋间历史变化的不同理解:
京都学派:文化、政治 东京学派:社会经济 陈寅恪:文化学术 胡如雷:阶级斗争、土地所有制
美国学者:社会、思想文化
24
二、宋史研究的基本材料
起居注 日历 实录 国史
东京学派(历研派)
上古 (古代)
殷周—唐 过渡期:东汉中期—西晋 五胡十六国—唐中期 过渡期:唐中期—五代
中世
宋—清
近世
前期:宋—清 后期:清末民国
清末民国
东京学派:加藤繁、前田直典、西嶋定生、周藤吉之、仁井田陞、 石母田正、池田诚、崛敏一、柳田节子、渡边信一郎 奴隶社会——农奴社会
19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 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1943) 唐代之史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 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 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退 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 之人物也。 建立道统,证明传授之渊源。 直指人伦,扫除章句之繁琐。 排斥佛老,匡救政俗之弊害。 呵诋释迦,申明夷夏之大防。 改进文体,广收宣传之效用。 奖掖后进,期望学说之流传。 ——《论韩愈》(1954)
传统中国固然具有一个很强的传统来维持以 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要求邻国称臣进贡,但 是另一个传统也不可以忽视,那就是与邻国实际 维持的对等关系。 ——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Two Sons of Heaven : Studies in Sung-Liao Relations)
8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的欢迎,除了尊王这一点适合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需
要外,还有一点就是“攘夷”……宋儒关于“尊王攘夷”、“华 夷之辨”大义的发挥,主要集中于他们的《春秋》学。
——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第一章“时代背景”
13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内政
经济 “国际”空间 思想
统治深度
14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2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刘子健《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1974, 2002) Robert P. Hymes(韩明士), 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1986)
4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Mark Elvin(1973) Part Two:The medieval economic revolution The revolution in farming The revolution in water transport The revolution in money and credit The revolution in market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 The revolu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hn King Fairbank, Merle Goldman(2006) 4. China’s Greatest Ag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ong Efflorescence of Material Growth Educat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 The Creation of Neo-Confucianism Formation of the Gentry Society
2、时间
960-1127,10-12世纪
15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1127-1279,12-13世纪
16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2、时间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洪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
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
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 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
聚财积谷,寓兵于民,则可以鞭笞四夷,尽复汉唐之故疆;然后制礼
作乐,以文太平。” ——韩琦《答诏问北边事宜疏》(1075)
10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地缘政治—海洋贸易政策 ●四川、陕西的茶马贸易—战马与贸易
1、空间
●国防压力—国防开支、工商业的增长
——贾志扬(John Chaffee)《宋代与东亚的多国体系及贸易世界》(2009)
11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国际”空间 与 思想的变化
仰观于天则二十八舍在焉,俯察于地则九州分野在焉,中观于人则君臣、
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在焉。非二十八舍、九州分野之内, 非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宾客、朋友之位皆外裔也。
——石介《中国论》
自古王者之兴,必有盛德以受天命,或其功泽被于生民,或累世积渐而 成王业,岂偏名于一德哉!……夫居天下之正,合天下于一,斯正统矣。
北方》(2007)
9
一、宋代历史再认识
1、空间
外部压力 与 政治经济
及元昊始叛„„契丹遂拥兵境上,以邀索周世宗故地,使富弼重为解
之,然后乃已。于是形势大屈,而天下皆悟其为弱证矣。仁宗亦慨然 思欲整治,用弼与范仲淹、韩琦为两府。
——叶适《水心集》卷五《纪纲三》
臣尝窃计,为陛下谋者,必曰:“„„治国之本,当先有富强之术,
1、长编
——《宋史》卷三八八《李燾传》引张栻语
北宋九朝编年史
淳熙(九)[十]年,知遂宁府李焘上言: “臣累次进所为《续资治通鉴长编》,今重 别写进,共九百八十卷,计六百四册,其修 换事总为目一十卷。又缘一百六十八年之事, 分散为九百八十卷之间,文字繁多,本末颇 难立见,略存梗概,庶易检寻,今创为建隆 至靖康《举要》六十八卷,并卷总目共五卷。 已上四种,通计一千六十三卷,六百八十七 册投进者……精力几尽此书。 ——《文献通考》卷一九三《经籍考二十》
时政记
会要
陈高华、陈智超等《中国古代史史料 学》(修订本),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6年。
官修史料: 编年——纪传 记注——修撰
25
二、宋史研究的基本材料
编年 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靖康要录、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皇朝 编年纲目备要(九朝编年备要)、宋史全文、续编两朝纲目备要、宋季 三朝政要……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治迹统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