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原料选配

合集下载

《纺纱原料的选配》课件

《纺纱原料的选配》课件

整齐度越高,纤维在纺纱过程中 的排列越整齐,有利于减少纺纱 过程中的断头和毛羽。
纤维细度与均匀度
纤维细度与均匀度
纤维细度和均匀度对成纱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
纤维细度
细度越小,纤维的表面积越大,成纱的覆盖率和抱合 力越好,织物的柔软性和光泽度越高。
均匀度
均匀度越高,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的分布越均匀,成纱 的结构和性能越稳定。
ERA
原料的分类存放
01
棉、麻、毛、丝等天然纤维应按品种分类存放,避 免混杂。
02
化学纤维原料应按其性能、用途进行分类存放,避 免相互影响。
03
高档原料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
原料的防潮防霉
保持储存环境的干燥 ,控制湿度在适宜范 围内。
对于容易发霉的原料 ,应定期进行清洁、 消毒,并使用防霉剂 进行预防。
ERA
原料的物理性能
01
02
03
纤维长度
纤维长度是影响纺纱性能 的重要因素,不同长度的 纤维适合不同的纺纱工艺 和产品需求。
纤维细度
纤维细度决定了纺纱的强 度、柔软度和光泽度等性 能,选择合适的细度可以 提高纺纱质量和效率。
纤维弹性
纤维的弹性影响纺纱的耐 磨性和恢复性,选择具有 良好弹性的纤维可以提高 纺织品的耐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原料的化学性能
纤维化学成分
不同化学成分的纤维具有不同的 性能特点,选择合适的纤维可以 满足纺纱和纺织品的需求。
纤维热稳定性
纤维的热稳定性决定了纺纱过程 中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选择具 有良好热稳定性的纤维可以提高 纺纱的稳定性和效率。
纤维耐化学腐蚀性
不同纤维对化学物质的反应不同 ,选择具有良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学腐蚀性的 纤维可以提高纺织品的耐久性和 稳定性。

原料的选配

原料的选配

5.棉纤维的含水和含杂
原棉含水和含杂不仅影响纺纱工艺和成纱质量,还与 用棉量和生产成本直接有关。原棉含水约10%,含水过高, 则在贮存过程中容易霉变,轧棉和清梳过程中易生棉束和 棉结,除杂效率也低;含水过低,则在加工过程中飞花多, 梳理和牵伸时容易产生静电现象而引起缠绕针布、罗拉和 胶辊等部件。
原棉中含有的枝叶、铃壳、棉籽、不孕籽、籽棉以及 泥砂等非纤维性物质称为杂质,含有的软籽皮、带纤维籽 屑等纤维性物质称为疵点,后者在纺纱过程中不易除去, 对成纱质量危害性大,称为有害疵点。皮辊棉的含杂约3%, 锯齿棉的含杂约2.5%。
1.依据产品最终用途选配原料
化纤原料中有不少品种具有特殊的化学物理性能,使用时
它们各具不同特点,对产品的最终用途起着决定性作用。因
此,选配化纤原料时,产品的最终用途是很重要的依据。化 纤纯纺时,不存在不同品种性能之间取长补短的问题,但可
纺性较差,用途上也受到一定限制,品种不多,数量也不很
大,原料的选配也比较单一。化纤的纯纺产品主要有粘纤、 富纤、涤纶、腈纶以及维纶和氯纶产品。化纤混纺时,可在 不同品种之间获得性能上的互补长短,既可改善纤维的可纺 性,又可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棉纤维的成熟度系数在1.2 ~ 2.5范围内。它是反映棉纤 维强度、细度、天然转曲、含水以及光泽和弹性的综合指标, 对加工工艺和成纱质量的影响很大。当使用成熟度差(成熟 度系数在1.00以下)的原棉时,纺纱过程中容易损伤纤维和 形成棉结,成纱强度低、条干差,杂疵也难清除;当染深色 织物时,布面会出现白星。但应指出,棉纤维成熟度与成纱 强度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线性的,因为,成熟度好则纤维粗, 故当选用过熟纤维时,反而降低成纱强度;如果成熟度一般 (如1.4 ~ 1.6),但纤维较细,则对提高细纱强度有利。

推荐-纺纱原料选配 精品

推荐-纺纱原料选配 精品
丝光纱; ❖ 纺纱工艺:精梳纱、粗梳纱、废纺纱; ❖ 线密度:粗特纱、中特纱、细特纱、超细特纱;
(二)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纱线产品的名称
1.合成短纤维称为“纶” ;纤维素短纤维一般称为“纤”; 长丝一般在纶或纤的末尾加称“丝” 。
2.纯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纯纺化纤原料的名称。 3.混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原料名称时,则按混和比例的大小
➢ 单纱断裂强度 ➢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单强CV值) ➢ 百米重量偏差 ➢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 乌斯特条干CV值 ➢ 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千米棉结 ➢ 毛羽指数 ➢ 十万米纱疵
二、原料选配
❖ 原料是纺制纱线的主要物质基础。 ❖影响成纱质量和纺纱成本的因素很多,如原
料、机械设备、工艺条件、技术力量及管理 水平等,其中原料是主要因素。
(一)原棉选配
棉 ❖按纤维的长度和细度:细绒棉、长绒棉

和粗绒棉
维 的
❖ 按棉花的初加工:锯齿棉和皮辊棉。
种 ❖按色泽:白棉、黄棉和灰棉




棉花分级
❖ 细绒棉分为七级 一至七级,一级最好,七级最差,低于七级标
准者为级外棉。 其中:三级为标准级,一至五级为纺用棉,六
级以下为废纺原料或民用絮棉。 ❖ 长绒棉分为5级,1~3级为纺用棉。
Ne
常数C:纯棉为583.1,纯化纤为590.5,棉与化 纤混纺时,根据混纺比进行计算。 直径与线密度:
d 0.04 Tt
纱线捻度、捻系数和捻向
捻度:纱条单位长度所具有的捻回 数,单位为捻/10cm。
捻系数 :
t Ttex Tt
式中:αt——纱线特数制捻系数
Ttex——特数制捻度
Tt——纱线线密度
第一讲

第2章纺纱原料准备与选配

第2章纺纱原料准备与选配
比,则采用条混。
三、混合计算
原料的混合比例主要是以重量比来表示的。 如:有n种组分的原料混合,每组分的重量为Wi,则 第i组分的混合比可用下式表示:
Ki =
Wi
n
100%
Wi
i =1
n
Ki =1
i =1
由于纤维的重量因吸收水分而发生变化,不同原料吸 收的水分不同,所以,混纺比是指不同原料混纺时的 (干)重量比。
C 2
=
n i =1
Ki
Ci2
(
Xi X
)2
+( Xi X

1)2
(二)混纺比与湿重比的关系
混纺比是原料干重比,实际生产中的原料吸收了空气
中的水分,可按混纺比和原料的回潮率推算其湿重比。
在回潮率W下,干重G0与湿重G关系为:G=G0(1+W)
例如:甲、乙两种原料采用散纤维混合,甲、乙的 混纺比分别为y、1-y;甲、乙的干重量分别为G01、 G02;甲、乙的湿重量分别为G1、G2;甲、乙的回潮率 分别为W1 、 W2 ;甲、乙的湿重比分别为x 、 1-x 。
较低,但死纤维形成的白星不易染色,故死纤维,僵 棉应少用。 (11)印花布用纱
印花布具有花纹图案,故疵点不易看出,原料要 求可次些。
四、配棉方法
采用分类排队法,多唛头配合来进行纺纱。 分类:根据原棉的性质及各种纱、线的不同要求,
把适纺某产品或某号数的原棉划为某一类。 同类棉主要性质差异应小。一般:品级12级,
长度24mm,线密度1220dtex(500800公支),含 杂12%,含水12%,成熟度0.15。
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把同一类中的原棉根据 产地、性能进一步细分,产地、性质等接近的排在一 个队内,以便接替使用。

纺纱学第03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纺纱学第03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三章 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第一节 原料选配的目的和原则
一、原料选配的目的 1.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 稳定 2.合理使用原料 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4.增加花色品种 二、原料选配的原则 1.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 2.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第二节 天然纤维选配
天然纤维选配
棉纤维选配
毛纤维选配
:
散纤维混合
条子混合 直放横取 法混合 横铺直取 法混合 多仓铺放 法混合
称量式混合
多仓混棉机工作示意
六仓混棉机
三、混合效果的评定和检验
(一) 评定指标 1. 混合度 2.混合不匀率 (二) 检验方法 1.混入有色纤维法 2.切片法 3.化学分析法 4.染色法
麻纤维选配绢绵选配第三节 化学短纤维选配
一、纤维品种的选择 化学纤维品种的选择对混纺产品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因此,应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质 量要求及化学纤维的加工性能选用不同的品 种。 二、混纺比例的确定
(一)根据产品用途和质量要求确定混纺比 (二)根据化学纤维的强伸度确定混纺比
三、纤维性质选配
(一)化学短纤维长度和线密度的选择 (二)化学纤维其他性质的选配
第四节 混合原料指标计算
一、混合比率及其指标的应用 二、混合原料的技术指标 三、混纺纱投料比计算
第五节 原料混合
一、混合的目的与要求 要求所选配的原料能达到充分的混 合。混合不均匀,直接影响成纱的线密 度、强力、染色及其外观质量。因此, 均匀混合是稳定成纱质量的重要条件。
二、混合方法
如下图所示 混合方法

现代纺纱技术课程教案——原料选配

现代纺纱技术课程教案——原料选配

编码:01制订日期:项目一原料的选配与混和模块一原棉的选配一、原料选配的目的和意义原棉的工艺性质:长度、线密度、强力、成熟度、色泽、含水含杂率配棉:将各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技术工作1、配棉的目的:(1)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①根据纱线特数和用途不同,各种纱线对使用原棉的质量要求也不一样。

②如果采用混合棉纺纱,可充分利用各种原棉的特性,取长补短。

(2)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①保持原棉性质的相对稳定是纺纱生产和质量稳定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如果采用多种原料搭配使用,只要配合得当,就能保持混合棉性质的相对稳定,从而使生产过程及成纱质量也可保持相对稳定。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①配棉要从经济效益出发。

控制配棉单价和吨纱用棉量,力求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②短加长,粗加细;回花、再用棉,可按配棉技术以一定比例回用或降级使用。

2、配棉原则根据实践经验总结,配棉的原则是质量第一,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保证重点;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吃透两头,合理调配。

贯彻配棉原则时,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稳定:力求混合棉质量长期稳定,以保证生产稳定。

(2)合理:在配棉工作中,不搞过头的质量要求,也不片面地追求节约。

(3)正确:指配棉表上成分与上机成分相符,做到配棉成分上机正确。

二、原料选配的依据(一)纱线品种与用途:不同品种和用途的纱线对原料的品种和特性有不同的要求①棉纱的特数分类:特细号纱:10tex 及以下(60s以上)细号纱:11~20tex(58s~29 s )中号纱:21~30 tex (28 s~19 s )粗号纱:32 tex 及以上(18 s以下)②纱线产品分类原料不同:纯棉纱、纯化纤纱、棉与化纤混纺纱纺纱方法不同:环锭纱、转杯纺纱等纺纱工艺不同:普梳纱、精梳纱、包芯纱、产品用途不同:机织用纱(经纱、纬纱)、针织用纱、起绒用纱等。

不同的纱线类别对原棉的选配要求(1)棉纱线密度(特细特、细特、中特、粗特)(2)普梳纱和精梳纱(3)单纱和股线(4)经纱和纬纱(5)针织用纱(6)染色用纱(7)特种用纱(8)混纺纱(二)根据成纱质量考核指标选配原棉成纱质量考核指标:(1)单纱断裂强度和强力变异系数(2)纱线的条干均匀度(3)纱线的外观疵点:棉结、粗节、细节讨论原棉性质对成纱质量的影响(1)长度(2)线密度与马克隆值(3)成熟度(4)回潮率(5)强伸性(6)原棉含杂率(7)地区、色泽和手感原棉性质对成纱质量的影响①单纱强力变异系数(单强CV 值):(a)原棉的线密度和成熟度:(b)原棉长度、短绒含量及轧工条件(c )地区、色泽和手感②百米重量变异系数;③条干均匀度;(a)线密度(b)短绒(c )原棉的棉结杂质:④一克内棉结粒数、一克内棉结杂质粒数;(a)成熟度与轧工(b)原棉含水率(c )原棉含杂⑤黄白纱对成纱质量影响大的配棉指标(1)原棉的长度和整齐度影响成纱条干、强力、毛羽。

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

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

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棉花的初加工纤维原料的初加工就是对纺纱前的纤维原料进行初步的加工,以尽量去除原料中的非纤维性物质,以有利于纺纱加工。

一、轧棉定义:棉花的初步加工通常称为轧棉,又称轧花。

目的:去除棉籽,并清除部分杂质和短绒(一)初步加工的基本要求1、保持纤维原有的品质:不混合加工、不降低纺纱价值2、清除纤维中的杂质:清除籽棉中的小籽棉、虫害棉等(二)轧花设备皮辊轧花:转速低、作用柔和、不易轧断纤维,棉结、索丝、疵点少,原棉含杂多,短绒多。

锯齿轧花:转速高、作用剧烈、容易切断纤维,易产生棉结索丝等疵点,(有排杂系统)原棉含杂少,短绒率低,棉松散。

二、打包、刷唛1、成包规格纤维类型、轧花方法、品级和长度相同;不混入棉短绒、油花、危害性杂质等2、唛头代号标明加工厂、品级长度代号、重量等第一节配棉原棉的性质与纱线质量有直接关系。

国家标准规定,棉纱线根据品质指标和重量不匀率进行评等;根据条干均匀度、棉结、杂质粒数进行评级。

一、原棉性能与成纱质量的关系1、棉纤维的长度棉纤维的长度越长,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手扯长度:23 mm -33mm。

2、棉纤维的细度棉纤维的细度越细,则:成纱强力越高;成纱条干越均匀;纺纱断头越少;可纺细特纱。

细度为:1.5分特-2分特。

3、短绒率纤维长度小于16 mm的纤维所占的百分率,称为短绒率。

棉纤维的短绒率越高,则:成纱强力越低;成纱条干越差点;纺纱断头越多。

4、成熟度是指棉纤维细胞壁的增厚程度;它影响棉纤维的光泽、强度、弹性、天然转曲等。

5、棉纤维强度棉纤维强度越大,则:纺纱过程中纤维的损伤越少;成纱强力越高;纺纱断头越少。

6、棉纤维的天然转曲棉纤维的天然转曲越多,则:纤维间的抱合力越大,成纱强力越高。

7、原棉的含杂它影响成纱的结杂。

二、配棉的目的(一)配棉的概念根据成纱质量的要求和原棉的性能特点,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搭配使用,称为配棉。

纺纱学教材

纺纱学教材

目录第一章纺纱原料的选配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配棉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化纤原料的选配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配料方法与配料计算混复习题第二章开清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开清棉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抓棉机械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棉箱机械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开棉机械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清棉机械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开清棉机械的联动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棉卷的质量控制及开清棉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三章梳棉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梳棉工序的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给棉和刺辊部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锡林、盖板和道夫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剥棉、成条与圈条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梳棉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生条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清棉与梳棉工序除尘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清梳联与自调匀整复习题第四章精梳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精梳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清梳准备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精梳机的工艺过程及运动配合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喂棉与钳持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锡林与顶梳梳理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分离接合部分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其它部分第八节第八节第八节精梳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复习题第五章并条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并条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并合原理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罗拉牵伸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并条机的牵伸型式与工艺配置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FA311型并条机的传动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熟条的质量控制第七节第七节第七节并条工序加工化纤的特点复习题第六章粗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粗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粗纱机的喂入、牵伸机构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粗纱机的加捻部分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粗纱机的卷绕部分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粗纱机的传动与工艺计算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粗纱张力与伸长率的控制复习题第七章细纱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细纱工序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牵伸工艺配置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细纱的加捻与卷绕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细纱的成型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降低细纱的断头率复习题第八章后加工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络筒与并纱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捻线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花式捻线复习题第九章新型纺纱第一节第一节新型纺纱概述第二节第二节转杯纺纱第三节第三节喷气纺纱第四节第四节摩擦纺纱复习题。

纺纱学课件——第2章原料选配与混合

纺纱学课件——第2章原料选配与混合

(1)以性质接近的某几批号为主体成分,一般占 70% (2) 队数和混用比 多不便管理,少易造成波动,目前一般排5-6队,每 队混用比<25%,勤调、少调,保持质量稳定 。 (3)交叉替补 接批时,有时候一批原棉的某些质量较差,可从另 一队原棉中选择该质量指标较好的原棉同时接批。 3、计算机配棉 一般包括三大功能:原料库存管理、自动配料和成 纱质量分析。目前,关于计算机配料的理论及方法 有许多研究,主要有线形规划法、方案组合法以及 基于基因算法的多目标模糊寻优法,并有相关软件。
(二)原料选配 纺织生产前对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的 纤维原料进行选择,并按比例混合的过程称原 料选配。 1、原料选配的目的 (1)合理使用原料 (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65%80%) (4) 增加花色品种
(三)配棉
1、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 (1)棉纱号数 细号:纱断面中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 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级数高, 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 用棉。 中粗号:要求低些,可混部分再用棉。合
在纺纱前要对纤维原料进行选择、混合, 以保证纺纱生产和产品质量的要求及稳 定。
一、原料选配 (一)纤维原料 1、棉花 长绒棉、细绒棉 皮辊棉、锯齿棉
2、化纤
(1)品种 粘胶(人造棉)Rayon-R 莫代尔modal 丽赛Richcel 天丝tencel 竹纤维bamboo 涤纶(聚酯)Polyester-T 腈纶(丙烯腈)acrylic-PAN 锦纶(聚酰胺、尼龙)polyamide、nylon-PA 维纶(聚乙烯醇、维尼纶)polyvinyl alcohol、vinyon 丙纶(聚丙烯)polypropylene 芳纶(芳族聚酰胺)aramid 氨纶spandex 聚乳酸Polyactic

【学习课件】第2章原料选配与混合纺纱学

【学习课件】第2章原料选配与混合纺纱学

(10) 深色布用纱
对深色布,不同纤维染后不易区别,故原棉要求
较低,但死纤维形成的白星不易染色,故死纤维, 僵棉应少用。
(11) 印花布用纱
印花布具有花纹图案,故疵点不易看出,原料要
求可次些。
ppt课件
10
2、配棉方法
(细水长流、瞻前顾后、好坏搭配、合理使用) 棉纺是大批量生产,采用分类排队法,多唛头配 合。
ppt课件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配棉
1、不同种类纱线与原棉性状关系
(1)棉纱号数
细号:纱断面中纤维根数少,分布不匀率高, 结杂易暴露在纱表面,所用原棉级数高, 支数细,长度长,原棉含杂少,不混用再 用棉。
中粗号:要求低些,可混部分再用棉。
ppt课件
6
(2)普梳纱与精梳纱
精梳纱:外观要求高,条干好,棉结,杂 质少,精梳过程中能排除大部分短绒。 锯齿棉棉结多,如精梳部分不排除影响 外观。原料适合用含短绒多但棉结少的 皮辊棉,要成熟度好,含水低,否则易 形成棉结。
ppt课件
15
二、 原料混合与计算 (一)混合方法 1、目的与要求 目的:在于得到均匀的纺纱半制品和细纱,加工过
程也稳定。
实质:在于每个成分的内部相混,以及每种成分的 纤维在整个混料内均匀分布。
ppt课件
外观疵点:粗丝、并丝、异状丝、油污纤维
ppt课件
4
(二)原料选配
纺织生产前对不同品种、等级、性能和价格的 纤维原料进行选择,并按比例混合的过程称原 料选配。 1、原料选配的目的 (1)合理使用原料 (2)保持生产和成纱、织物质量的相对稳定 (3)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原料成65%80%) (4) 增加花色品种

《纺纱原料的选配》课件

《纺纱原料的选配》课件
2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合理选配,可以减少纺纱过程中的废品率,节约成本。
3 满足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可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
影响纺纱原材料选取的因素
产品要求
• 纺纱方式 • 纺纱用途 • 功能要求
市场需求
• 消费者需求 • 时尚潮流 • 环保要求
经济考虑
• 原材料成本 • 生产效率 • 竞争力
对纱线进行染色,赋予纺纱产品 丰富的色彩。
《纺纱原料的选配》PPT 课件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纺纱原料的选配,包括其重要性、选配方法以及对纺织品 标准与质检的影响。
纺纱原材料的重要性
纺纱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原材料对纺纱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原材料的特性 直接影响着纺纱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选配纺纱原材料的意义
1 提高纺织品品质
合理选配原材料可使纺织品具有良好的手感、色彩、光泽等特性。
检测评估
对筛选出的原材料进行实验室评估和质 量检测。
纺织品的标准与质检
纺织品标准与质检是确保纺织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国制定的标准包括纺纱 原料的要求和纺织成品的检测标准。
纺纱原材料进行工艺分析
纺纱工艺
通过纺纱机将原材料纺成各种规 格的纱线。
弯纱工艺
将纱线进行弯曲,增加纱线的弹 性和柔软度。
染色工艺
纺纱原材料的品质分类
天然纤维
如棉花、麻类、丝绸等
化学纤维
如聚酯纤维、锦纶等
人造纤维
如人造棉、莱卡等
混纺纤维
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纺织材料
纺纱原材料的选配方法
1

筛选原材料
2
根据需求,选取适合的原材料供应商,
进行初步筛选。
3
最终选定

纺纱概论—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纺纱概论—原料的选配与混合

三、原料的混和
(一)混和的目的: 配料成分在混和料中的任何部分或在制品的任何截面内,
保持规定比例;或使混和料的任何组成部分或单元体内各种成 分的纤维能均匀分布
三、原料的混和
(二)混和方法
1.棉包混和 特点:混和充分,混比不易准确掌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纯纺 2.棉条混和 特点:混和不充分,混比易准确控制。 应用:化纤与棉混纺 3.棉堆混和 (1)小量混和:混和充分,混比较易准确控制;但劳动强度 大。 (2)机组称重混和:混和充分,混比易准确控制;劳动强度 小。
二、化纤的选配
化纤选配的目的意义: 1、改善纺纱的工艺性能。 2、提高纺织品的使用价值。 3、增加纺织品的花色品种,降低成本
化纤选配的原则
(一)纤维品种的选配
1、纤维品种应根据成纱用途选配; 2、根据纤维资源情况、纺纱工艺要求选配;
化纤选配的原则
(二)纤维性质的选配
1、化纤的长度与细度选配;
L/D≈1 其中 L-长度(英寸)D-细度(旦); 或L/D≈23 其中L-(mm)D-(dtex)
2、强度及伸长率
临界混纺比:混纺纱最低强力值时的混纺比。
3、与成纱结构有关的纤维性质。
规律:纤维细、长、卷曲小、初始模量大时易分布于纱条的内层;反 之,分布于纱条外层;另外,摩擦力与抱合力大的纤维易分布外层。
4、化纤的沸水收缩率 5、色差。
化纤选配的原则
(三)混纺比的确定
1、根据成纱用途; 2、根据织物要求; 3、尽量降低成本; 4、避免临界混纺比; 5、主体成分突出。
原料的选配与混和
一、原棉的选配
(一)、原棉配棉目的要求: (1)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2)合理使用原棉,取长补短,以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3)节约用棉,降低成本(优质优用)。

棉花初加工与纺纱原料选配

棉花初加工与纺纱原料选配

高品质加工
通过精细化加工技术,提 高棉花品质和附加值。
02
纺纱原料选配
原棉选择
纤维长度
选择纤维长度适中、整齐 度高的原棉,以满足纺纱 工艺要求和成品品质。
含杂率
尽量选择含杂率低的原棉, 以减少后续加工的难度和 成本。
纤维细度
选择纤维细度适中、成熟 度好的原棉,可以提高纱 线的强度和柔软性。
混棉技术
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该方案还有效地减少了原料浪费和环境
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新技术在棉花初加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概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棉花初加工领域。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加 工效率、降低能耗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棉花初加工的生产效率。例如,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加工 过程的精确控制,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自动化运输系统则可以大幅提高物料 运输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选配方案。该方案根据不同原棉的品质特点和纺纱要求,合理搭配使用
各种原棉,以达到最佳的纺纱效果。
02
选配原则
该方案遵循“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根据原棉的纤维长度、细
度、强力等指标进行分类,并针对不同品种和规格的纱线需求,选择合
适的原棉搭配。
03
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该方案,该企业成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节能减排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循环经济
推行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再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社会责任
关注员工福利和社区发展,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实现企业与社会和 谐发展。

原料的选配

原料的选配

3
(2)队数与混用百分率 一般选用 5-8 队,队数多,生产管理麻烦,队数少,则混 用百分率高,混合棉性质差异大。每队原棉最大混用百分率控制在 25%以内。
(3)交叉抵补 当接批混合棉中某一唛头某项指标太差或太好,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 较好或较差的唛头同时接批以便互相弥补。但同一天调换唛头不宜超过 2 个,比例不宜超过 25%。
原棉。 普梳纱:对原棉性能要求较精梳纱低。 (3)单纱与股线 单纱没有并合机会,结杂对成纱质量影响很大;而股线有并合的机会;因此单纱对原棉
的长度、细度及含杂较股线高。 (4)经纱与纬纱 经纱:在织造过程中承受的张力较大;在落筒工序中可以除去部分杂质;选用原棉长度
长、细度细、含杂较多的原棉。 纬纱与经纱相比,强力要求低而外观要求高,故选用原棉短而粗、含杂较多的原棉。 (5)针织用纱:要求条干好,杂质少;应选用细而长、成熟度好的原棉。 (6)特种用纱 轮胎帘子线:要求纱线强力高、伸长要小、色泽与外观要求较低;应选用长而细、成熟
(二)强度和伸长率 化纤的强伸度对成纱强力有一定影响,当混纺纱受拉伸时, 断裂伸长率低的纤维先断裂,使成纱强力降低,所以,应选断裂伸长率相近的纤维进行混纺, 对提高成纱强力有好处。同时,两种纤维的混比选择也应尽量避开临界混纺比。
(三)与成纱结构有关的纤维性质 两种纤维混纺时,纤维细长,卷曲小,初始模 量小的纤维容易分布在纱条的内层,纤维粗短卷曲大,初始模量大的纤维易分布在纱条的外 层。外层纤维影响织物的表面性能,因此,要适当选配纤维性质,使某些纤维处于纱条外层, 另一种纤维处于纱条内层,充分利用纤维性质。
(三)根据生产情况选配原棉 如某时细纱车间断头很多,挡车工生活难做,可考虑选用品级好、长度长的原棉。
四、传统配棉方法(分类排队法)

第一章__原料选配

第一章__原料选配

表皮等。
轧棉
棉花的初步加工通常称为轧棉,又称轧花。目的是去除棉籽 并清除部分杂质和短绒。
初加工的基本要求
1.保持纤维原有的品质:不混合加工、不降低纺纱价值
2.清除纤维中的杂质:清除籽棉中的小籽棉、虫害棉等
轧花设备 1. 皮辊轧花机 皮辊棉 2. 锯齿轧花机 锯齿棉 细绒棉一般为锯齿棉,长绒棉一般为皮 、 动物蛋白质纤维、矿
纺 纱 原 料
物纤维 (二)化学纤维:再生纤维 、合成纤
维 、其它纤维
二、原棉
原棉
Raw Cotton
纺 纱 原 料
横截面
国内外主要栽培
纵截面
陆地棉(细绒棉):产量高,质量好,细度5000~6000公支(Nm),长度25~33mm 海岛棉(长绒棉):产量较低,品质优良。细度7000~8500公支(Nm),长度33mm以上
2、涤纶
Polyester
纺 纱 原 料
纵截面 横截面
三、化学短纤维性质
3、尼纶(锦纶)
锦纶6 Nylon 6
纺 纱 原 料
纵截面 横截面
三、化学短纤维性质
4、腈纶(人造羊毛)
Acrylic
纺 纱 原 料
纵截面 横截面
三、化学短纤维性质
5、维纶(合成棉花)
Vinal
纺 纱 原 料
纵截面 横截面
新 型 原 料 简 介
特点和应用

优异的生物医学性能:手术缝合线。 可以生物降解,不会污染环境。 吸湿保温。
甲克素纤维纵向
甲克素纤维横向
(二) 新型化学纤维
2. 竹纤维
生产:
竹原纤维:直接从竹子中提取纤维。 竹浆纤维:竹浆粕的纺丝 。
新 型 原 料 简 介

纺纱原料选配目的、原则

纺纱原料选配目的、原则
➢ 按产品规格可分为:粗特纱、细特纱和特细特纱;普梳纱、精梳 纱和半精梳纱;单纱和股线;纯纺纱和混纺纱;副牌纱等等。
➢ 按产品用途可分为:经纱、纬纱、起绒用纱、针织用纱、特种用 纱等等。
➢ 原料选配应该根据不同产品的不同情况和用户 原料选配目的、原则
第二节 原料选配目的、原则
一、原料选配的目的
1. 保持产品质量和生产的相对稳定; 2. 合理使用原料; 3. 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4. 增加花色品种。
二、原料选配的原则
1. 根据产品用途选配原料; 2. 满足工艺要求、稳定生产。
三、原料选配与产品用途的关系

第2章 纺纱学 原料初加工

第2章 纺纱学 原料初加工
混合。 (2)条子混合 条子混合是把两种或以上的混合成分分别制成一定线密度的 条子,然后在并条机或针梳机上通过并合进行混合的—种 方法。例如涤纶与棉、毛、麻等纤维的混合,都可采用条 子混合。
FA006型直行抓棉机
FA002型环行抓棉机
箱式混棉机
1.凝棉器 4.压棉帘
2.摆斗 5.角钉帘
3.水平帘
值为:
X ki X i
i 1
m
评价混和效果的方法
• 混入有色纤维法
• 切片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染色法
• 化学试剂溶解法
思考题
• 涤/棉(T/C)混纺纱混纺比例计算方法?
• 分析纤维混和与条子混和的差异,它们在生产中
分别适用于哪种情况的混和。
2、条子或絮片投料比计算 若采用条子或絮片混合,其干重混比为:
n1 g1 y 1 y n2 g 2
混纺比:混纺纱中各嫌弃所占的比例。 投料比:混纺纱过程中,投料时各种纤维所占总数 的比例。
3.混料的平均指标
如各成分混用重量比率为ki(i=1……m),该成分
纤维指标平均值为Xi,则混料纤维中该指标的平均
多仓混棉机
多仓混棉机
(二)混比计算
1、散纤维投料比计算 由于混纺纱生产中,各种成分的制成率各不相同,投料 时的混纺比率到成纱时往往会发生变化。例如、生产45% 羊毛和55%涤纶的毛涤混纺纱,由于生产中羊毛易落,所 以投料时羊毛应略高于45%(如47%),而涤纶应略低于
55%(如53%)。为了使成纱保持既定的混纺比,必须对
的含量。
毛条搭配
前纺毛条搭配,主要考虑毛条中纤维的细度。 一般在保证纱线条干均匀的前提下,采用几批不 同细度,长度的毛条搭配,粗的纤维取其弹性, 细的纤维取其柔软 。平均线密度之差不超过2um, 平均长度之差不超过10mm。

原料选配

原料选配
接批时要做到勤调少调和交叉替补; 一般选1—2种可纺性较好的纤维为主体成
分,在原料充分的情况下,最好采用同一 牌号化纤多包混配,即单唛纺。
三、混料方法与配料计算
(一)混料方法
棉包混和 条子混和 称重混和 两步法混合
(二)配料计算
1.混纺比的计算 (1)棉包混和、称重混和时的混纺比计
(2)原棉分类应注意的问题 原棉资源、气候条件、机械性能、原棉的 性质差异
2.排队
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的原棉 分成几个队,把地区、性质基本接近的原 棉排在一个队中,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 同一个队内另一个批号的原棉接替上去, 使混合棉的性质无显著变化。
排队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主体成分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相对稳定,
1.线密度(特克斯)
公定回潮率下,1000m长的纤维或纱线的 重量克数。
一般用Tt表示。 线密度越大,表示纤维或纱线越粗。
2.英制支数
公定回潮率下,1磅重的纱线的长度的840 码的倍数。
一般用Ne表示。 英制支数越大,表示纱线越细。
3.公制支数
公定回潮率下,1克重的纤维或纱线所具有 的长度米数。
维的细度。 旦尼尔:主要用来表示蚕丝或化学纤维的
细度。
6.各细度指标的关系

1000
线密度=————

公制支数
纤度=9×线密度

常数C
线密度=————

英制支数
常数C:棉为583.1,化纤为590.5,
棉与化纤混纺根据混纺比计算。
原料选配概述
(1)原料是纺制纱线的主要物质基础。 (2)影响成纱质量和纺纱成本的因素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化纤
化学纤维性能指标及检验
性能指标
断裂强度
检验条件
断裂伸长 线密度偏差 长度偏差 超长纤维 倍长纤维 卷曲率 疵点含量 标准温湿度: 温度:20℃±2℃ ,
相对湿度:65%± 3%
预调湿用标准大气:温度不超 过50℃ ,相对湿度10~25%
(二)化纤选配的内容
1.纤维品种的选择
2.混纺比的确定
第一讲
原料选配
魏雪梅


一 纱线的规格、代号及用途 二 三 四
原棉选配 化纤选配 原料混和与混料计算
一、纱线的规格、代号及用途
(一)棉纺纱线产品名称
结构外形:单丝、复丝、捻丝、复合捻丝、变形丝、单纱、
股线、花式线、包芯纱; 纤维种类:纯纺纱、混纺纱、交捻纱; 纤维长度:长丝纱、短纤维纱; 染整加工:原色纱、漂白纱、染色纱、色纺纱、烧毛纱、 丝光纱; 纺纱工艺:精梳纱、粗梳纱、废纺纱;
原棉品级 纤维长度 原棉杂质 疵点 纤维线密 度 原棉含水
1~2级 2~4mm 1%~2% 0.07~0.09dtex(200 ~300公支) 接近
不超过1级 不超过2mm 含杂率不超过1%, 疵点粒数接近 0.12~0.15dtex(3 00~500公支) 接近
回花和再用棉的使用
回花:回花、回条、粗纱头、皮辊花。可与混合棉混用,
(一) 化

纤 维 的 种 类
涤纶(普通涤纶、高强涤纶、改性涤纶) 腈纶 锦纶(锦纶6、锦纶66) 合成纤维 丙纶 氯纶 维纶 氨纶(又名:莱卡)
绒线、毛毯、人造毛皮、絮制品 袜子、围巾、衣料 服装面料、地毯、土工布、过滤布、人造草坪 针织内衣、绒线、毯子、絮制品、防燃装饰用布 低档的民用织物紧身衣、袜子 低档的民用织物紧身衣、袜子
纬纱:纤维品级高、长度长、色泽白、结杂少,强力可以 低些。
针织用纱:纤维强力高、长度长、品级高、色泽洁白、结 杂少。
特种用纱:缝纫线、帘子线、刺绣线、医疗缝合线。
按坯布加工方法
本色布用纱:对布面条干、外观疵点的要求比漂色布、
印花布高,可选配成熟度较好、品级较高、杂质疵点和
短绒较少的原棉。 染色布用纱:应选配成熟度好、僵棉死纤维少的原棉, 以保证色泽均匀,同时要注意塑料丝等异性纤维。 漂白布用纱:可混用一些品级稍低、杂质稍多的原棉, 但要注意头发等有色纤维。 印花布用纱:对原棉的要求最低。
公(英)制支数表示,股线细度表示为:Nm(Ne)/n。
线密度指标间的换算

线密度和公制支数:Tt×Nm=1000 线密度和纤度:Nden=9Tt 线密度和英制支数: Tt C 100% Ne 常数C:纯棉为583.1,纯化纤为590.5,棉与化 纤混纺时,根据混纺比进行计算。

直径与线密度:
JK
Q G T/C
棉/丙混纺纱
氨纶纱 棉/氨包芯纱 低比例棉/涤混纺纱
C/P
L C/PU C.V.C
(四)纱线的规格参数
线密度指标:
线密度Tt(tex) 纤度(Nden,旦尼尔) 公制支数(Nm) 英制支数(Ne)
股线细度的表示
线密度表示,股线线密度为:Tt×n;若组成股线的单纱线密
度不同,则表示为:Tt1+Tt2+……+Ttn。
常见化学纤维
聚丙烯腈纤维 腈纶A 聚丙烯纤维 丙纶O 聚酯纤维 涤纶T 聚酰胺纤维 锦纶N 聚乙烯醇缩甲醛纤维 维纶V
合成纤维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R
醋酯纤维
铜铵纤维
人造蛋白纤维
按纤维长度分为长丝和短纤
棉型化纤
长度30-40 mm,适用棉纺设备纯纺或混纺
短纤
毛型化纤
长度70-150 mm,适用毛纺设备纯纺或混纺 长度51-65 mm,适用棉纺或化纤专纺设备 纺仿毛织物用纱
(三)常用纱线产品的代号
纱线产品 代 号 纱线产品 代 号
经纱线
纬纱线 绞纱线 筒子纱线
T
W R D
涤/粘混纺纱线
棉/维混纺纱线 粘/棉混纺纱 有光粘纤经纱
T/R织用纱线
J
OE K
无光粘纤纬纱
棉/腈混纺纱 锦/粘混纺纱
RD
C/A N/R
精梳针织用纱线
起绒用纱 烧毛股线 涤/棉混纺纱线
按纺纱系统 普梳纱:一般用于中低档产品,原棉的各项指标
可适当地低于精梳纱。
精梳纱:多用于高档产品,要求纱线条干均匀,
棉结杂质少。因此,应选择色泽洁白、品级高、
纤维较长、棉结杂质较少的原棉。
按成纱股数
单纱
股线:原棉的各项指标可适当低于同特数
的单纱。
按成纱用途
机织用纱:
经纱:纤维强力高,原棉品级、色泽和含杂要求可低些。
棉花分级 细绒棉分为七级 一至七级,一级最好,七级最差,低于七级标 准者为级外棉。 其中:三级为标准级,一至五级为纺用棉,六 级以下为废纺原料或民用絮棉。 长绒棉分为5级,1~3级为纺用棉。
棉纤维的性能指标 长度——手扯长度、主体长度、 品质长度、平均长度
线密度
成熟度 短纤维率 含杂率 含水率 马克隆值
长度级代号:25 mm至31 mm,用“25”~“31”标示。
配棉和配棉的目的 配棉:多种原棉搭配使用的方法。 配棉的目的:
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 ; 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配棉依据 纱线的种类和要求
成纱的质量指标
纱线的种类和要求 特细特纱(60s以上) 细特纱(30s ~60s) 中特纱(20s ~30s) 粗特纱(20s 以下)
交叉替补

交叉抵补:当接批混合棉某一唛头某项指标太差 或太好时,应选用另一队对应质量较好或较差的 原棉同时接批以便互相弥补。

注意:同一天内接批的原棉批数,一般不超过两
批,比例不宜超过25%。
勤调少调

勤调少调又叫分段增减,即接批时每次调动的比例应小些, 调动的次数可多些,使混合棉性质稳定。

棉线的品等指标

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单线断裂强度 百米重量偏差 一克内棉结粒数 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 品质评定时按以 上六项中最低的 一项品等评定。
棉纱乌斯特水平指标

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强力变异系数(单强CV值)
百米重量偏差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乌斯特条干CV值 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千米棉结
C13tex纱线横向结构
C13tex纱线纵向结构
(五)纱线质量评定

回潮率


线密度
均匀度 捻度 强力 棉结杂质 毛羽 十万米纱疵

混纺比
棉纱的品等指标

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
单纱断裂强度 百米重量偏差 条干均匀度 一克内棉结粒数 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 十万米纱疵 品质评定时按八项中 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只有优等纱和一等纱 考核十万米纱疵,二 等纱等不考核十万米 纱疵。
分类排队
排队: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的原棉分成几个
队,把地区、性质基本接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 当一批原棉用完时,将同一个队内另一个批号的 原棉接替上去,使混合棉的性质无显著变化。
排队时应注意的问题
主体成分: 安排若干队性质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一般以地区为 主体,或以长度或线密度为主体。主体原棉在配棉 成分中应占70%左右。 队数和混用百分率: 目前配棉队数一般为5~8队。最大混用百分率 应控制在25%以内。
但混用量不超过5%。 再用棉:开清棉机车肚落棉(俗称统破籽),梳棉机车肚 花、斩刀花和抄针花,精梳机落棉。
开清棉机的车肚落棉 一般是处理后混于低支纱或转杯纺的
副牌纱;
斩刀花一般降级混用; 精梳落棉一般在粗特纱中混用5%~20%,也可在中特纱中混
用1%~5%。
三、化学纤维的选配
化纤种类 化纤名称 粘胶纤维 再生纤维素 纤维 再生纤维 竹浆纤维 再生蛋白质 纤维 大豆纤维 牛奶纤维 夏季服装、运动服、贴身衣物 高档衬衫、内衣 儿童服饰、女士内衣 衣着、装饰 醋酯纤维 Tencel纤维 用途 服装、家庭装饰、产业用纺织品 衬衣、领带、睡衣、高级女士服装、裙子 牛仔布、套装、休闲服、色织布、衬衫、内衣
线密度:粗特纱、中特纱、细特纱、超细特纱;
(二)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纱线产品的名称
1.合成短纤维称为“纶” ;纤维素短纤维一般称为“纤”;
长丝一般在纶或纤的末尾加称“丝” 。
2.纯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纯纺化纤原料的名称。 3.混纺纱线在品种前面标明原料名称时,则按混和比例的大小 顺序排列,比例大的在前面。若混和比例相等,则按天然纤 维、合成纤维、纤维素纤维的顺序排列。混纺所用的原料之 间以“/”表示。
棉花唛头质量标识、类型代号及品级代号
标识内容按棉花类型、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 顺序标示,六级、七级棉花不标示马克隆值级。 类型代号:黄棉——“Y” ,灰棉——“C”,白棉不作标示。 品级代号:一级至七级,用“1”~“7”标示。 马克隆值级代号:A级、B级、C级分别用A、B、C标示。
d 0.04 Tt
纱线捻度、捻系数和捻向

捻度:纱条单位长度所具有的捻回 数,单位为捻/10cm。 捻系数 :

t Ttex Tt
式中:αt——纱线特数制捻系数
Ttex——特数制捻度
Tt——纱线线密度

捻向:纱条加捻后表面纤维的倾斜 方向,有Z捻和S捻之分
纱线结构 纱线原料或纺纱方法不同,结构就会有差异。
排包图
(二)混纺比计算 1.棉包混和、称量混和时的混比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