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起来》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2篇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精选2篇(一)教案:科目:科学年级:中班课题:《站起来》教学目的:1. 学习站立的根本动作。
2. 进步学生的平衡才能。
3. 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
教学准备:1. 平整的地面。
2. 音乐或节奏器材。
3. 画有各种动物的海报或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准备一些画有不同动物图片的海报或卡片,例如:狗、猫、鸟、鱼等。
2. 让学生看各种动物的图片,并问:“哪个动物会站起来?”等学生答复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站起来。
主体活动:1. 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站立姿势,告诉学生脚要并拢,挺直腰杆,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
2. 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示范,一边说一边自己尝试站起来的动作。
老师可以边拿着音乐或节奏器材,边说:“大家站起来,两只脚并拢,挺直腰杆,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3. 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令,进展站起来的练习,如练习从坐姿到站立姿势的过程,从躺姿到站立姿势的过程,从小组合作站立等等。
可以配适宜当的音乐或节奏器材,增加兴趣性。
4. 引导学生进展站立的游戏,例如:站立赛,两个学生同时站起来,看谁站得快、站得高等。
总结活动:1. 让学生自由讨论站立过程中的感受和困难。
2. 引导学生总结站立的正确动作和要领。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的教学目的是让中班学生学会站立的根本动作,进步他们的平衡才能和肌肉力量。
通过这堂课,学生不仅学会了站立,并且也在玩乐中感受到了身体的变化和力量的增强。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采用了多种形式:从引入活动中通过图片引发学生的考虑和好奇心,到主体活动中通过示范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配合音乐或节奏器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动作的标准和有节奏地进展动作练习。
同时,也结合了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通过这次教学理论,我发现学生在玩乐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进步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站立过程中还存在困难,如保持平衡等,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细节和稳固,提供更多的练习时机和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站起来》一、教学内容《站起来》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作用,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物体“站起来”的不同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探索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了解力的作用。
难点:理解简单机械原理,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图片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斜面、滑轮、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倒地的积木,提问:“如何让这个积木站起来?”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2. 讲解与探索(10分钟)(1)教师讲解力的作用,引导幼儿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教师示范用不同的方法使积木“站起来”,如用手推、用小球滚动、用斜面等。
(3)幼儿分组操作,探索使积木“站起来”的方法。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种方法(如用滑轮和绳子),讲解如何使积木“站起来”,并引导幼儿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练习,尝试用所学的各种方法使积木“站起来”。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状态。
2. 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手推、小球滚动、斜面、滑轮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一个倒地的玩具“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力的作用,掌握了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力的作用,了解不同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站起来》。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只小鸟在风雨中坚持不懈,最终站起来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不屈,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课文中小鸟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小鸟坚持不懈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只受伤的小鸟,让学生观察并想象小鸟在风雨中挣扎的情景,引发学生对小鸟的关注和同情。
2. 自读课文(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读后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老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进行组词练习。
4. 精讲课文(10分钟)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小鸟在风雨中坚持不懈的精神。
5. 课堂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小鸟坚持不懈精神的看法,并分享自己的经历。
6.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课文《站起来》,旁边配以小鸟的形象,下方列出本课的重点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课文中的生字词造句。
2. 写一篇关于小鸟坚持不懈精神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一些坚持不懈的事物,如蚂蚁搬家、太阳升起等,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1. 课文细节:关注小鸟在风雨中遭受的困境,以及它如何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站起来。
2. 生字词细节:重视本课的生字词教学,包括“受伤”、“坚持不懈”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站起来”的多重含义,包括身体上的站立和精神上的崛起。
2、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深入思考“站起来”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站起来”在不同情境下的内涵,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实现真正的“站起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站起来”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阅读指导法、写作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视频,内容为一个人在经历多次失败后最终成功站起来的故事。
视频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个人经历了什么?他是如何站起来的?”引发学生对“站起来”这一主题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10 分钟)让学生阅读一篇与“站起来”相关的文章,文章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或散文。
阅读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以及文中哪些地方让他们感受到了“站起来”的力量。
(三)深入探讨(20 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站起来”的含义展开讨论。
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曾经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过,以及是如何做到的。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2、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成功人士“站起来”的案例,如马云在创业过程中多次遭遇挫折但最终成功创建阿里巴巴的故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的“站起来”的精神和品质。
3、教师总结在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明确“站起来”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站立,更是在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不气馁、不放弃,勇敢地迎接挑战,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重新崛起。
(四)拓展阅读(10 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与“站起来”主题相关的诗歌、名言警句等,让学生阅读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失败乃成功之母”等。
(五)写作训练(15 分钟)让学生以“站起来”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描述自己或身边人“站起来”的经历,或者表达自己对“站起来”的理解和感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自己设计实验,并找出使物体站起来的最佳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积木、纸杯、棉花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观察小车,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
2. 讲解示范: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交流: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哪种方法最有效。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1. 使用积木2. 使用纸杯3. 使用棉花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使小车站起来。
作业答案:可以使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强,但在分享交流环节,部分幼儿表达能力较弱,需要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更多的物体站立起来的例子,如人、动物、植物等,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科学探索》的第二章节,主要内容为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具体细节如下:1. 观察实验:让幼儿观察小车,并提问如何让小车站起来,引发幼儿对物体站立起来的兴趣。
2. 实验方法:教师演示如何用积木、纸杯、棉花等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讲解每个方法的原理。
3. 动手操作:让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具中的物品使小车站起来,并记录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站起来》教案(最新6篇)
《站起来》教案(最新6篇)《站起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理解:著名、桥梁专家、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中国人民争气”的好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导语揭题: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教师小结: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
那时,我们中国很贫穷、很落后,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
(把机会给中下生)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专家、设计”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总结)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中国人争气。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站起来》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力与运动》第二节,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让幼儿观察和实验,探索不同材料的物体站起来需要的力量,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材质的物体(如木块、塑料块、金属块等)、平衡木、实验记录表。
2. 学具:小剪刀、胶带、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并尝试让不同材质的物体站立起来,引导幼儿发现站立起来的物体与材质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a. 展示木块、塑料块、金属块,让幼儿猜测哪个物体容易站立起来。
b. 邀请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c. 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材质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a. 不同材质的物体:木块、塑料块、金属块b. 实验结果:木块容易站立起来,塑料块较难,金属块最难c. 结论: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有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体,尝试让它们站立起来,记录实验结果,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实验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探索其他影响物体站立起来的因素,如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材料的物体站立起来的难易程度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1)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探索如何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2. 学会观察和思考,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方法。
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平衡木、磁铁、图卡等。
学具:每组一套积木、小球、平衡木、磁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出示一个倒下的积木,提问:“这个积木为什么站不起来呢?”(2)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激发幼儿对力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如何利用力让积木站起来,并解释力的概念。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让积木站起来的方法。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力让积木、小球、平衡木等物体站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帮助。
(1)每组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
六、板书设计力的世界——站起来1. 力的概念2. 力的作用3. 实践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利用力让身边的物体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作业答案:(1)利用磁铁吸住小铁片,使小铁片站起来。
(2)将小球放在凹陷的布料中,使小球站起来。
2.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避免直接给出答案。
八、课后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寻找身边可以利用力让物体站起来的例子。
2. 家园共育:与家长共同观察和探索生活中力的现象,分享发现。
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站起来》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站起来》优质教案附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为“站起来——探索平衡与稳定”。
通过操作和探索,让幼儿理解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平衡与稳定的含义,能通过实际操作感受二者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衡与稳定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掌握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衡木、不倒翁、积木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积木、一次性纸杯、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走上平衡木,体验平衡的感觉。
讨论如何保持平衡,引出平衡与稳定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不倒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它不会倒。
讲解平衡与稳定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积木搭建不同形状的塔,观察哪种形状更稳定。
引导幼儿思考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动手操作(10分钟)每组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和小球设计一个平衡装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组展示自己的平衡装置,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平衡与稳定2. 影响平衡与稳定的因素3. 平衡装置设计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版的平衡装置,并拍照记录。
2.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知识,利用家中的物品(如筷子、小球、瓶子等)设计平衡装置。
教师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家长协助拍照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幼儿对平衡与稳定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探索更多关于平衡与稳定的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其他小朋友,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过程4. 动手操作的指导5.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使用直观的教具,如平衡木、不倒翁等,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形象地理解平衡与稳定。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发现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形状的磁性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磁性积木、木块、塑料积木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这些积木搭建起来,让它们站起来。
3. 发现: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出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4. 实践: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让物体站起来。
5.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1. 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锻炼。
3. 活动中,幼儿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4.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5.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关实验和实践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物体站立起来的原理。
六、教学内容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学习新的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如利用杠杆原理、平衡点等。
七、教学过程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幼儿回顾物体站立起来的不同方法。
2. 新课:教师介绍新的物体站立起来的方法,如利用杠杆原理、平衡点等。
3. 实践活动: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自己尝试利用新学的原理让物体站起来。
4.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说出物体站立起来的新方法。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力的作用,认识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 学会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体验站起来的过程,提高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力的作用,并能用力的概念解释站起来的过程;重点:学会观察、动手实践,体验站起来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玩具汽车、小球、绳子、图卡等;学具:积木、纸杯、塑料瓶、小椅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玩具汽车、小球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动吗?”(2)邀请幼儿上台演示,体验用力的感觉。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图卡讲解力的概念,引导幼儿认识力的作用;(2)讲解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积木、纸杯等学具,尝试站起来;4. 分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共同探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主要内容:力的作用站起来的过程力的概念七、作业设计(1)踢足球时,足球为什么会飞起来?(2)拉扯绳子,为什么绳子会变形?2. 答案:(1)因为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了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因为拉扯绳子时,力的作用使绳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力的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站起来的过程中力的作用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现象,尝试用力的概念进行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设置和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站立姿势,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2.让学生了解站立的好处,形成正确的站姿和站立习惯。
3.激发学生发现身体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他们尊敬自己、保护自己的个人意识。
二、教学准备•讲义•站立标准图片•幼儿专用椅子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站起来》。
2.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正确的站姿并介绍有关站姿的知识。
3.引导学生参照图片,自己站起来进行体验。
2. 探究(2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站立,观察自己站立时的动作和状态。
2.引导学生体验倾斜和居中站姿的不同,并让其感受自己的身体变化。
3.带领学生探究为什么站直了,身体会感觉更舒适。
引导学生发现站直的好处,例如身体更加稳定,站久了也不会累,甚至能感到愉悦和自信。
3. 强化(30分钟)1.让学生再次站立并回忆上一次的站立是否符合正确的站姿。
2.让学生反思并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正确的站姿以及站立的好处。
3.引导学生进行体操并边体操边注意站姿变化,以便巩固学习成果。
4. 归纳(10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站立的好处,明确站立的标准。
2.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并着重提醒他们发扬自己的个人意识,保护自己和班级的起立权力。
四、反思(10分钟)1.教师可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自我评估课堂表现和自己的站姿是否规范,并指导他们如何更准确的站立。
2.教师可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案进行反思总结,发现不足,以便于今后提高教学质量。
五、课后延伸•家长参与:发送学习提示,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站立,培养好的身体习惯。
•学生参与:参加户外站立比赛,更好的体验站立的乐趣。
六、教学评估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让学生能够正确的站立姿势,增强身体的平衡性。
•让学生了解站立的好处,形成正确的站姿和站立习惯。
•激发学生发现身体的功能和特点,培养他们尊敬自己、保护自己的个人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作用》,详细内容为“站起来”。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简单力学原理,认识力的作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力的作用,了解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力的作用。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作用,并能够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积木、玩具车、磁铁等。
学具:纸张、彩泥、吸管、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小球,请幼儿想办法让小球“站起来”。
(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前面尝试,观察他们的操作方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小球“站起来”的实例,引导幼儿了解力的作用。
(2)教师讲解力的概念,让幼儿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彩泥、吸管、绳子等学具,尝试让不同物体“站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让物体更容易“站起来”。
(2)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1.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起来”,并记录下来。
(2)和家长一起讨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力的作用?2. 答案:(1)记录表格见附件。
(2)示例:拉窗帘、关门、踢足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力的作用,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站起来教案
站起来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站起来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站起来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使幼儿探索让蛋站立的多种方法,激发好奇心。
2、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
3、发展幼儿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
难点:探索鸡蛋站立的多种方法,让幼儿通过多次操作、比较、探索、发现,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熟蛋若干、纸筒、瓶盖、果冻杯、米、积木等。
经验准备:让家长和幼儿在家搞一次小实验,看看怎样能将鸡蛋站起来。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1、手指游戏:《小雨伞》2、出示蛋宝宝;蛋宝宝看到小雨伞和小朋友做游戏,它也想站起来和小朋友们玩游戏哦,你们说一说它能站起来吗?有的小朋友说可以,也有小朋友说不可以,那究竟可不可以呢?老师请小朋友轻轻的去试一试。
二、幼儿探索1、说一说在家是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经验。
2、给每位幼儿一个蛋,幼儿探索,寻找在桌面上让蛋站立的方法,教师观察、鼓励。
三、幼儿操作〈二〉提供不同材料,请幼儿寻找让蛋立起来的方法1、你们是怎么站起来的,蛋宝宝为什么站不起来?那我们也帮蛋宝宝装上一双小脚让它起来跟我们一起游戏,好不好?2、出示各种各样教具:(你们看这里有许多不同的小脚,这就是蛋宝宝的小脚,小朋友想个办法帮蛋宝宝装上小脚站起来)。
你的蛋宝宝要是站起来了就告诉老师。
(幼儿每人选一种材料来尝试。
)3.小朋友,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蛋宝宝站起来的?4.今天蛋宝宝可高兴了,它终于能站起来了。
三、展示蛋宝宝1、我们来一起帮它们排队好吗?瓶盖蛋宝宝、纸筒蛋宝宝、积木蛋宝宝、果冻杯蛋宝宝。
2、请幼儿讲述用几种方法使蛋宝宝站立,并操作演示。
【活动延伸】1、将剥下的蛋壳捣碎,用碎蛋壳制作蛋壳画。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8篇
站起来站起来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planning scheme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站起来站起来教案8篇提前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解决突发状况况,保持课堂的秩序和纪律,教案提供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和引导,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站起来站起来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
《站起来》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活动(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站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了解不同物体站立的方式,探索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使物体改变状态。
2.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的方式,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的方式,探索力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不倒翁、平衡鸟、积木、小球、小棒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一个不倒翁,请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个玩具总是站不起来呢?引导幼儿关注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不同方向和大小的力使平衡鸟站立,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积木搭建一个稳定的结构,观察力的作用。
(2)让幼儿尝试用小球和小棒使小球站立,感受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1)力的作用:使物体改变状态(2)物体站立方式:不倒翁、平衡鸟等(3)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影响物体站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一个可以利用力的作用站起来的物体,并描述其站立方式。
2.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一个牙膏盒,将它立起来时,需要将底部挤压,使底部与地面形成摩擦力,从而使牙膏盒站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力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观察和描述物体站立方式的能力有所提高。
2. 拓展延伸:在生活中,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力的作用,如风力、水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物体站立的影响。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不倒翁的例子引发幼儿对力的思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站起来》。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力的作用,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以及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力的作用,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3. 了解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力的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索不同方式使物体“站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小球、书本、尺子、磁铁、玩具汽车等。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块白板、若干张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倒置的积木,提问:“大家看看,老师手里的积木为什么站不起来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它站起来呢?”引导幼儿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1)用手指轻轻推动小球,使其滚动并“站”在桌面上。
(2)将书本的一角放在桌面上,使其倾斜并“站”在桌面上。
(3)用尺子支撑倒置的积木,使其“站”在桌面上。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式使物体“站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站起来》2. 板书内容:(1)力的作用: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使物体“站起来”的方法:推动、倾斜、支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
(2)尝试用至少三种不同的方式使一个倒置的杯子“站起来”。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踢足球、拉抽屉、按开关等。
(2)方式一:用手指轻轻推动杯子,使其滚动并“站”在桌面上;方式二:将杯子的一角放在桌面上,使其倾斜并“站”在桌面上;方式三:用书本支撑倒置的杯子,使其“站”在桌面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力的作用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站起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站起来》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力世界”,详细内容围绕“力作用”展开,通过实践和游戏,让幼儿感知和认识力作用,学会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力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状态。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成果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概念,掌握用力使物体发生变化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倒翁、气球、绳子、小木棍、小汽车等。
2. 学具:每组一张白纸、一个气球、一根绳子、一个小木棍。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来一个不倒翁,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它总是站不起来?我们可以用什方法让它站起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力概念,通过示范操作,让幼儿解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力使气球、绳子、小木棍等物体发生变化。
4. 游戏互动(10分钟)开展“找力”游戏,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可以改变物体状态力,并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力作用改变物体状态使物体移动2. 实践方法用力推、拉、压、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找出家里三个物品,用力使它们发生变化,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物品1:气球,用力吹气,气球变大。
物品2:小汽车,用力推动,汽车前进。
物品3:绳子,用力拉扯,绳子变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学习,我发现幼儿对力概念有基本解,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用力大小掌握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将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方向力对物体影响,进一步丰富他们科学知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实践探索,提高家庭科学教育有效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安排在选择《站起来》这节课教学内容时,我特别关注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站起来》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站立的重要性和方法。
2.提高幼儿的体能及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站立的姿势和动作。
2.掌握基本站立的技巧。
3.培养幼儿的自立学习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引入活动:请幼儿围成一个大圈,老师示范站立,并让幼儿
模仿老师的模样站起来。
随着动作变化,老师还可以加入手、脚的
变化,让幼儿快乐地拍手、跺脚。
2.学习要点及技巧:老师在介绍站立的同时,引导幼儿认识站
立的姿势和动作,并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和记忆。
同时,老师还要讲解站立的注意事项,如脊椎应该挺直等。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可以手把手地教导幼儿如何站立,借此培养幼
儿的自立学习能力。
3.反思练习:让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站立,检查自己的姿
势和动作是否正确,并在过程中逐渐增加难度,如双脚并拢的站立、单脚站立等。
同时,在幼儿反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
站立的技巧和方法,并鼓励幼儿自己总结相关的站立方法。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将会掌握正确的站立姿势和技巧,
同时也增加了体能和动手能力。
在课程的反思中,幼儿们也将获得
更加自立的学习能力,可以自己总结要点和方法。
在未来的体育课
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反馈,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难度,进一
步提高幼儿的体育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站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感受男孩的男子汉气概。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重点:了解男孩找到男子汉气概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中,中国女排为祖国赢得了金牌,我们看下相关视频. 师:看到女排艰苦奋斗最后取得的胜利的视频,你有何感想?指名答
师:是的,奥运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摔倒了,他们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为国争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一个16的少年如何倒下去又站起来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
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什么?
(男孩在失败面前一次次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 (男子气概)&(摔跤)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快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因为什么父亲把儿子一个人
单独放在训练馆?
指名答(父亲为了让孩子有男子气概,请摔跤教练为他训练孩子)
四、学习第3、4段,感受男孩面对强大对手的毫无惧色。
PPT展示,用心品读,体会感情
1、师相机提问:小男孩面对的对手怎么样?指名答
放大“教练当场安排男孩和一个成人摔跤手比赛。
”“摔跤手一发力,孩子便倒在地上”从这两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一个16的中男孩,面对一个成人摔跤手,不管是从力量还是在专业技巧上,他都占不是对手。
书上哪个词概括地写出了小男孩面对强大对手时的样子?(毫无惧色)
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结合插图中男孩形象,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不能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毫无惧色”一词的意思?
(就是一点也不感到害怕,面对强大的对手还很慎定)
下组合作,探究讨论
1、孩子在与巨人摔跤时,是怎样的表现?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说明小男孩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男孩的什么精神?
2、父亲看到孩子的表现时,开始是怎样想的?
3、带着问题,自由读文,并小组开展讨论
解决问题1
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说明小男孩怎样的心理?表现出男孩的什么精神?
师指名答,小男孩的表现是(勇敢、面对强大对手毫不退缩)
表示动作的词有(走、瞪、移动、抱、倒、站、吼、迎、摔倒)。
思维拓展,生填空,我看到了一个()的男孩
解决问题2
三个月后,父亲终于可以看到孩子了,此时,他希望看到一个怎样的儿子?
指名答(强壮、威武、所向无敌、战无不胜的人)
孩子到底表现如何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3、4段,看了孩子的表现,父亲是什么态度?(羞愧、失望、恨铁不成钢)
出示第4 段父亲的话,指名读,(用失望、羞愧的语气读)
五、学习第5、6段,感受小男孩的勇气和毅力。
结果真的是这样的吗?听到父亲这么说,你觉得他说得对吗?为什么?
1、出示课文第五段
看了男孩16次倒下站起来的过程,你想对男孩说什么?
师:在这来来回回倒下去、又站起来的16次中,他可能会遇到什么什么困难?生:会摔得出血,会痛,会坚持不下去。
师:来来回回一共16次,意味着倒下去16次,站起来16次,意味着失败了16个来回,意味着16次的疼痛,意味着16次的汗水与泪水————可男孩是怎样面对这16次的失败,16次的被打倒的呢?
生:他勇敢地站起来。
播放音乐
师;是的,也许,在这16次的倒下去中,他摔出血了,太痛了,痛到骨头里,他会对自己说————站起来
也许,倒下后,他实在没有一点力气了,他太累了,但他仍然会皱紧眉头对自己说————站起来
也许,倒下后,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他甚至想要放弃,可他依然
咬紧牙关对自己大声说————站起来。
师:同学们,从小男孩这来来回回的16次倒下去,又16次站起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勇敢,可是他的父亲却只看到他不经打,一摔就倒,父亲后来态度有变化吗?他是怎样想的?
2、出示第6段,齐读。
父亲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概?(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六、拓展总结
同学们“倒下去又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是真正的男子气概,你觉得还有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气概?。
师总结,相机指导
一个人可以被打倒,但永远不能被打败;
一个人跌倒并不可耻,可耻的是他赖在地上不肯起来;
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解决它,尽量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
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一个具有真正男子气概的人。
板书:
16站起来
勇气、毅力
| |
真正的男子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