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中药功效对比
功效相近的中药区别大对比
功效相近的中药区别大对比1.麻黄与桂枝共同点:均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都可用于风寒表证。
不同点:麻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
适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的表实证。
并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用于肺气壅揭之咳喘证及水肿。
桂枝,以温通为主,发汗力较缓,外感风寒,无论有汗的表虚证和无汗的表实证均可用。
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脉结代等证。
2.苍耳子与辛夷共同点:质轻,性升浮。
解表力弱,善于通窍。
常相须为用,用治鼻渊头痛。
不同点:苍耳子祛风除湿,用于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辛夷专治鼻渊,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
3.桑叶与菊花共同点:均轻清发散,发散风热,平肝明目。
用于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以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眩晕头痛,目赤昏花等证。
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不同点:桑叶清肺润肺力强。
常用于燥热伤肺之干咳少痰,兼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吐衄轻证。
菊花清肝平肝力优。
常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惊风,兼能清热解毒,用治疔疮肿毒。
4.柴胡与升麻共同点:均为发散风热药,具升阳举陷之功效。
用于外感风热表征及中气下陷之证。
不同点:柴胡退热作用较强,能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为治少阳证要药。
并善于疏肝解郁,清胆截疟,用于肝气郁结之证及疟疾等。
升麻长于透疹,用于麻疹疹出不畅,并善于清热解毒,用于热毒所致的多种病症。
5.石膏与知母共同点: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
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不同点: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
善清胃肺实热,故肺热咳嗽,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
煅石膏还有收敛生肌之功,外用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重在清润,清热之中又善滋阴润燥,滋肺肾之阴而润肺除蒸,故多用于肺燥干咳,阴虚消渴,肠燥便秘以及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6.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点: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总结对比
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总结对比一山楂、神曲、麦芽:共性为消食化积;差异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气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药的消化、并略兼带解表之功,麦芽主消米面一切诸果食积、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泽泻、泽兰、泽漆:共性为利水;差异为泽泻主泄相火,泽兰主活血化瘀、通经消肿,泽漆主化痰止咳、散结。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为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差异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泻热行水、治膀胱湿热、湿热白带尤佳,茯神主专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胶、房角霜:共性为温补肾阳;差异为鹿角主可作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肿功能,鹿角胶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敛止血、还可治疮疡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乌、制首乌、首乌藤:共性为补血;差异为生首乌主润肠通便、解毒、截疟、补血弱,制首乌主补益精血、固照用乌发,首乌藤主养心安神、且具祛风通络的作用。
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共性为清热解毒、凉血功能;差异为大青叶主消斑,板蓝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泻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为散寒止痛、治脾胃虚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异为附子主回阳救逆、补火助阳、下温肾阳、中温脾阳,肉桂主补火助阳、并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干姜主回阳、且温肺化痰。
八乳香、没药:共性为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差异为乳香主兼行气,没药主偏于散瘀。
九龙骨、牡蛎:共性为平肝清潜阳、固涩收敛;差异为龙骨主镇惊,牡蛎主软坚散结。
十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差异为黄芩主清上现热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黄连主清中焦相火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湿热痢疾,黄柏主清下相火为主、退虚热、止带、治湿疹、湿疮。
十一龟板、鳖甲:共性为滋阴潜阳、退虚热;差异为龟板主固经止血、益肾健骨、养心补心,鳖甲主软坚散结。
十二川贝、浙贝:共性为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差异为川贝主清肺止咳、虚劳久咳、化痰散结,浙贝主开郁散结见常、还用于外咸风热、痰热咳喘、痰火热毒壅结。
相似中药小鉴别
相似中药小鉴别众所周知,中药的世界里呢,有很多药材名字类似,但性味功效却是各有千秋。
今天小编便将几个常用的药材分别比较下,也好方便大家日常生活中分辨应用。
天冬、麦冬相同点:两者均味甘、苦,性寒,归肺、胃经。
既能滋肺阴,清肺热,润肺燥,又可清胃热,养胃阴,生津止渴。
对于热邪伤津而导致的肠燥便秘,可起到增液润肠以通便的作用。
在治疗肺胃燥热时,二者还常相须为用以增强疗效。
但有脾胃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者,应忌用此二者。
不同点:天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疗效较好,唯滋腻性较大,用时当注意。
麦冬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
并且麦冬还能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黄芪、黄芩这两位就真的是除了名字长的像之外没别的了,完完全全是两种不同的中药。
黄芪:性甘,微温。
功效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
黄芪补气,属于补药。
主要用于治疗气虚证,是一味以补为主的药物。
黄芩:性苦寒。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要用于治疗热毒证,是以泄热解毒为主的药物。
黄芩偏寒,属于泄火的消炎药,一般上焦的炎症会用到黄芩。
人参、党参、太子参相同点:人参、党参、太子参三者都是进补常用的补益中药。
在功用上,三者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不同点:三者作用不尽相同,临床使用时各有偏重:(1)人参大补元气,有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回阳救逆之功;党参偏重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
(2)若用于补气补血,扶正祛邪,三者均可,但小儿、青少年,以选用太子参为宜,因其无促进性早熟之弊,中年人及青壮年则选用党参为好,而老年患者以人参为宜,因人参有防老、抗衰、抗癌之效。
(3)从病种上来说,治疗消渴病以人参为好,因其可减少尿糖,改善全身症状,而党参则相反,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不宜选用。
抢救危重病人,也以人参为佳,因其可大补元气,回阳救逆。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31种相似功效的中药对比
1南沙参与北沙参
南沙参与北沙参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
但就养阴、清热、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参力不及北沙参;就化痰作用而言;则南沙参优于北沙参,且有益气之功。
2麦冬与天冬
两者药性均为寒凉,均能养肺阴,常相须为用。
但天冬寒润之力强于麦冬,长于滋肾阴而清降虚火;麦冬则寒润之力较弱,偏于养胃生津、润肺与清心除烦。
两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3龟甲与鳖甲
两者均能滋阴清热,潜阳息风,用治阴虚发热,阴虚阳亢与阴虚风动等证,常相须为用。
但比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异,即滋阴以龟甲为主,潜阳则以鳖甲为长。
故欲其滋阴为主之方多用龟甲;欲其退夜热早凉、骨蒸为主之方多用鳖甲。
鳖甲能软坚散结,常用治癥瘕积聚、疟母等症,则为鳖甲之所长,而龟甲则无此作用。
但龟甲能补肾健骨,治腰膝酸软,囟门不合,及固经止血,养血补心等,鳖甲很少应用。
展开剩余91%。
相似中药功效对比
麻黄与桂枝均具发散风寒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其中麻黄发汗力大于桂枝,故麻黄唯风寒表实无汗者适用,而桂枝不论表实表虚、无汗有汗,皆可应用。
此外,麻黄味兼苦,善开宣肺郁而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肺气不宣之咳喘证及风水水肿证。
然桂枝又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每治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痛经经闭,以及阳气不振、气化失司之胸痹心痛、痰饮水肿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功用对比:荆芥与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每相须为用,以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风疹瘙痒。
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
而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疼,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用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桑叶与菊花功用对比: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均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且常相须为用;并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
然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每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
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痈肿疮毒。
柴胡、升麻、葛根功用对比:柴胡、升麻、葛根均为发表升阳之品,均可用于风热表证、脾胃阳气下陷证。
其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外感高热;然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善清散而发表,主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而葛根甘辛性凉,入脾胃而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从升阳而论,柴胡、升麻能升清阳以举陷,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此外,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
柴胡则善疏肝解郁,常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还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尚可生津止渴,善治热病口渴及内热消渴。
功效相似中药
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断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中药之最清热解毒之最———银花芳香化湿之最———藿香利水渗湿之最———茯苓芳香开窍之最———麝香重镇安神之最———朱砂清热之最———石膏泻火之最———黄连降气之最———沉香止痛之最———元胡止血之最———三七补阳之最———鹿茸补阴之最———女贞子生津之最———石斛温痰之最———半夏平肝之最———羚羊角辛凉之最———薄荷攻下之最———大黄凉血之最———犀角理气之最———枳实舒肝之最———郁金活血之最———丹参补气之最———人参补血之最———当归补脾之最———山药消食之最———神曲清痰之最———贝母退黄之最———茵陈祛风之最———独活安神之最———枣仁温里之最———附子止咳之最———杏仁识得千里光,全家能治疮。
中药名相近药效却不同
中药名相近药效却不同在中草药这个大家族中,有很多中草药成员名字相近,单说那纷繁的中药名,就蕴含着无穷的妙趣。
然而,这纷繁之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那似是而非的近似药名,但功能却天差地别,很容易就被误买误用。
黄连和胡黄连:前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是人们所共知的苦口良药,性寒,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可用于热病、止热痢、热盛心烦、湿热痞满、肠炎呕吐、目赤肿痛、痈疖疔疮。
后者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的干燥根茎,味苦性寒,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多用于阴虚潮热、湿热下痢、肝热目痛、痈肿疔疮、痔疮疳热等证。
虽两者同为清热良药,然黄连清实热,胡黄连则退虚热,一虚一实,迥然有异。
柴胡与银柴胡:前者味苦辛、性微寒,有和解表里、疏肝开郁、升阳举陷之功效,是舒肝、和解类方剂的主药。
柴胡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疟疾、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肝热目赤诸症。
后者味甘性微寒,为清虚热、清疳热、凉血之剂,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积发热等症。
其药材来源亦有别,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根,银柴胡则属石竹科植物。
桃仁与胡桃仁:前者为蔷薇科植物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性平,有活血、祛瘀、润肠之功效,多用于闭经、痛经、腹部肿块、跌打损伤、肠燥便秘等症。
后者则是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性温,能温肾定喘、益肾、固精,多用于虚寒咳喘、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诸症。
麻黄与麻黄根:前者为麻黄科植物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后者即是其根部。
前者发汗、解表、散寒、平喘、利水,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水肿等症。
前者味苦性温,后者味甘性平,能涩汗、止汗,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两药为同一植物不同部分,其功能就有发汗与止汗之不同,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
桑螵蛸与海螵蛸:前者为螳螂科动物大刀螂或巨斧螂的干燥卵鞘,味甘涩,性平,能益肾、固精、缩尿、止带,常用于遗尿、尿频、遗精、白带诸症。
后者为无针乌贼的干燥内壳,俗称墨鱼骨,味咸性微温,有收敛、制酸、止血等功效,多用于溃疡病、胃酸过多、吐血、崩漏、白带、外伤出血等症。
这些中药虽相似,功效却不尽相同!
这些中药虽相似,功效却不尽相同!这些中药虽相似,功效却不尽相同!(转载)(2015-08-30 15:37:55)转载▼1.青皮、陈皮二者皆为橘皮。
但橘未黄而色青者,为青皮。
其性酷烈,入肝胆经,治肝胆之病。
陈皮则为橘皮之旧者,以陈为贵,苦而辛,其气温,入和中理胃药则留白,入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一体两用,物理自然也。
2.缩砂、白豆蔻、草豆蔻、肉豆蔻缩砂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
若兼肾虚气不归原,以此为向导药最为适宜。
盖胜桂附热毒之害多矣。
唯用时须以盐炒过,先哲或谓其味本兼咸,咸者水气。
缩砂之花实结于根下,其归原之征在此,似不必更加盐炒。
如此则缩砂所主之治,在于中下焦,与白蔻虽同为辛温散滞之药,而所司有高下之不同也。
白豆蔻气味辛,大温。
治胸中冷气,荡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益三焦而通三焦。
清气中之火,开郁结之气。
除寒退热风,消食积,止呕逆,散胸膈之滞。
草豆蔻与草果同为一物,然微有不同。
建宁所产者为草豆蔻,大如龙眼,而形微长,其皮黄白,薄而棱峭,其仁大如砂仁,而辛香气和。
产于滇广者为草果,长大如诃子,其皮黑厚而棱密,其子粗而辛臭,正如斑蝥之气猛而且浊。
草蔻主治:温中,止心腹痛,止呕吐,祛客寒,止胃痛。
草果则破瘅疠,消谷食及宿食滞闷作痛之病。
肉豆蔻又名肉果,花实皆似豆蔻,而无核,故名。
气味辛温,或谓其苦平。
主治:温中,下气,暖脾胃,止泻,固大肠,治积冷。
【按】称豆蔻者凡三,白豆蔻味辛而绝无苦意,是专乎金气也。
细味之,先香辣而散,后微辣而凉。
辛而凉者,金之气也,故入手太阴肺。
而香辣之味,转为辛凉,则所谓大温者是,而非热也。
故其主治入肺而效其温冷散滞之用。
草豆蔻先微苦而后辣,辣中又微带淡甜。
夫苦属火味,是不专乎金也。
由火中之金气,而有归于土之意。
故入阳明胃、太阴脾。
即苦而后辛,辛而不甚甘,则所谓热者或是,而似不止于温也。
故其主治入中土而效其祛积寒、除胃痛之用。
功能相近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对比
功能相近全部中药的名称及药用功效对比发散风寒药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羌活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炒炭止血。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紫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顺气安胎。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止痉止泻。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苍耳子散风除湿,通窍止痛,通鼻窍、散风寒。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发散风热药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滑利通便。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驱风止痛。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淡豆豉解表,除烦。
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祛瘀,除湿退黄,降火止血。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除烦止渴。
寒水石清热泻火。
夏枯草清肝明目,散郁结、降血压。
决明子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肠通便。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排脓散肿。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利尿。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除烦止呕,祛痰排脓,利尿透疹。
淡竹叶清热除烦,通利小便,渗湿泄热。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凉血止血。
鸦胆子清热解毒凉血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清热燥湿药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烦止呕。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热除蒸。
秦皮清热燥湿,解毒,止痢,止带,明目。
相似功效中药对比
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 生何首乌
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 常山
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 槟榔
7. 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 桔梗
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 诃子
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 蝉蜕
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 蟾蜍
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 牛黄
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 远志
10. 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 贯众
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 芦荟
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 牵牛子
8. 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
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 紫苏
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 黄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 砂仁
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杜仲 、断续
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 桑寄生
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 黄芩 、 苎麻根
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 郁李仁
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 决明子
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 当归 、 桃仁
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 瓜蒌
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 杏仁 、 苏子
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 肉苁蓉
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 当归
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 生首乌
1. 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 荆芥
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薄荷
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 牛蒡子
中药相似药物比较
1.麻黄桂枝:共性:二药性味辛温,均能发汗解表:用于风寒感冒。
个性:麻黄兼微苦味,为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风寒表实证。
并能:宣肺平喘:用于咳嗽气喘症。
利水消肿:用于风水水肿。
散寒通滞:用于风寒痹症,阴疽,痰核。
桂枝兼甘味,甘温助阳实表和解肌,配白芍治表虚有汗者。
并能: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痛证。
助阳化气:用于痰饮蓄水证及心阳不振之心悸。
2.荆芥防风:共性:二药性味辛微温。
均能发表散风:用于外感表证。
性微温不烈,配伍不同可治风寒风热表证。
个性:荆芥并能:透疹消疮: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炒炭止血:用于吐衄下血。
防风兼甘味。
并能:胜湿止痛:用于风湿痹症。
止痉:用于破伤风证。
止泻:用于肝郁乘脾,腹痛泄泻。
3.桑叶菊花:共性:两药性味苦甘寒。
疏散风热:用于风热感冒头痛。
平肝明目:用于肝阳眩晕,目赤昏花。
个性:桑叶并能: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及风热咳嗽。
凉血止血:用于治血热妄行吐血衄血之证。
菊花兼辛味,性微寒。
兼能清热解毒:用于疔疮肿毒。
4.柴胡葛根:共性:二药性味辛寒凉。
均能退热:用于外感发热。
又能升阳。
个性:柴胡兼苦味,性微寒。
在退热之中尤善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多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
并能: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
升阳举陷:用于气虚下陷,久泄脱肛。
葛根兼甘味性凉。
并能:透发麻疹:用于麻疹不透。
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升阳止泻:用于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5.石膏知母:共性:二药性味皆甘寒,均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的功效,善泄肺胃火。
用于气分实热症,常相须为用。
个性:石膏:味兼辛,寒凉性大于知母。
清热泻火之功强于知母,性味辛寒善透解肌热,为清肺胃实热的要药,亦可用于阳明胃火牙痛头痛,气血两燔而发斑疹。
收敛生肌,用于疮疡久溃不收口,湿疹,水火烫伤等。
知母味兼苦但质润多液而善滋阴润燥,用于阴虚燥咳,骨蒸潮热盗汗,消渴及肠燥便秘。
6.黄芩黄连黄柏:共性:三药性味苦寒,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50种名称相似、功效却不同的中药辨别
50种名称相似、功效却不同的中药辨别在进入主题前,先来说个小故事吧!有个中药师同事就说起她毕业刚工作时的一个经历,她说那是她开始独立上班的第一天,刚好周末,一个人在中药房上班。
独立上班的第一天,紧张、手忙脚乱、找药找不到的事情在所难免,好在那一天病人并不多。
临下班的时候来了一张处方,就“五倍子”一味中药100g,这个中药师几分钟就把这个药调配好了。
发药的时候,病人说这个药怎么跟我上次的不同了呢,上次那个是外壳大大的,这次的怎么是小小的一颗颗种子呢。
好在病人的话提醒了她,她再核对才发现自己抓的药是五味子,它就在五倍子的旁边,名字太像了。
后来她重新调配正确的药品,并跟病人真诚的道歉了,病人也没有为难她。
她说这个事情让她至今难忘,而且也教会她工作要认真细心,特别要注意那些“听似”的药物,注意它们的区别,避免差错的发生。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听似”的中草药。
五味子五倍子五味子和五倍子药物五味子五倍子来源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性味酸、甘、温酸、涩、寒归经肺、心、肾肺、大肠、肾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主治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在用法上,五味子一般口服,五倍子外用。
茯苓、猪苓和土茯苓茯苓、猪苓和土茯苓药物茯苓猪苓土茯苓来源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干燥菌核百合科植物光叶接葜的干燥根茎性味甘、淡、平甘、淡、平甘、淡、平归经心、肺、脾、肾肾、膀胱肝、胃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利水渗湿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主治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湿热淋浊,带下,痈肿,悸失眠瘰疬,疥癣茵陈土茵陈茵陈和土茵陈药物茵陈土茵陈来源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唇形科植物牛至的全草性味苦、辛、微寒辛,微温归经脾、胃肝、胆肺、脾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清暑解表、利水消肿主治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中暑,感冒,头痛身重,急性胃肠炎,腹痛吐泻,水肿桑螵蛸海螵蛸桑螵蛸和海螵蛸药物桑螵蛸海螵蛸来源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
百味中药功效相似与差异的介绍中药是我国独有的一种传统医疗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众所周知,中药种类繁多,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中药之间的功效有相似之处,也有一些差异。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主要着重探讨它们之间的功效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我们来讨论黄芪和党参这两味中药的功效。
黄芪和党参都是常用的中药材,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增强体力和提高抗疲劳能力的功效。
它们都可以用于治疗疲劳、虚弱和免疫力低下的症状。
然而,黄芪主要用于益气养血,适用于气虚血亏或气血两虚的患者;而党参则更适合用于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的人群。
因此,黄芪和党参虽然有相似的功效,但也有一定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当归和川芎两味中药的功效。
当归和川芎都是常用的补血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作用。
它们常常被用于治疗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等。
当归主要针对血虚症状,在治疗月经不调方面效果显著;而川芎则更适合用于瘀血症状,如疼痛、淤血等。
因此,当归和川芎在功效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明显的差异。
最后,我们来探讨人参和鹿茸这两味中药的功效。
人参和鹿茸都是常见的滋补中药,具有补气养血、壮阳益精的效果。
它们常常被用于治疗气血两虚、阳痿早泄等男性健康问题。
人参和鹿茸都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力和延缓衰老的功效。
然而,人参主要偏向于补气作用,在提高体力、缓解疲劳方面效果更好;而鹿茸则更偏向于补血作用,在滋养精血、壮阳益肾方面效果更佳。
因此,人参和鹿茸虽然有共同的功效,但在应用范围和效果上有所差异。
综上所述,不同中药之间虽然有相似的功效,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了解中药的功效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于正确使用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中药治疗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适合的中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充分了解不同中药的功效,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中药这一独特的医疗资源,促进人体健康。
药效相近中药材汇总
药效相近中药材汇总一、解表类。
1. 麻黄与桂枝。
- 都有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发汗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还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适用于风寒表虚证,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2. 荆芥与防风。
- 二者均能祛风解表。
荆芥质轻透散,又能透疹消疮、止血;防风祛风之力较强,还可胜湿止痛、止痉。
二、清热类。
1. 石膏与知母。
- 都能清热泻火。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重在清解肺胃实热;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既清实热又退虚热。
2. 黄芩、黄连与黄柏。
- 黄芩善清上焦热,还能止血、安胎;黄连清热燥湿之力最强,善清心火、中焦湿热,为治湿热泻痢要药;黄柏善清下焦热,且能泻火解毒,退虚热,多用于阴虚发热、盗汗遗精等。
三、泻下类。
1. 大黄与芒硝。
- 都有泻下攻积的作用。
大黄泻下力强,为治积滞便秘之要药,还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芒硝能润燥软坚,泻下通便,外用还可清热消肿。
四、祛风湿类。
1. 独活与羌活。
- 均能祛风湿。
独活善治下半身风湿痹痛;羌活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且解表之力强于独活。
2. 木瓜与伸筋草。
- 都有舒筋活络的功效。
木瓜还能和胃化湿,用于湿浊中阻之吐泻转筋;伸筋草能祛风除湿,多用于关节酸痛、屈伸不利。
五、化湿类。
1. 苍术与厚朴。
- 二者均能燥湿。
苍术还能健脾、祛风散寒;厚朴能下气除满,消积导滞。
六、利水渗湿类。
1. 茯苓与薏苡仁。
- 都有利水渗湿、健脾的作用。
茯苓还能宁心安神;薏苡仁还能除痹、清热排脓。
2. 泽泻与猪苓。
- 均有利水渗湿之功。
泽泻利水力强,且能泻热;猪苓单纯利水渗湿。
七、温里类。
1. 附子与干姜。
- 都有温中散寒的功效。
附子回阳救逆力强,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2. 肉桂与吴茱萸。
- 肉桂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吴茱萸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八、理气类。
1. 陈皮与青皮。
- 都有理气的作用。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较缓;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作用较强。
10种外观相似的中药材
10种外观相似的中药材在中药材中,有许多种外观相似的药材,它们的外观可能相似,但其性味、功效和用法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接下来,我将列举十种外观相似的中药材,并对它们的区别进行详细的介绍。
1.人参与党参人参(Panax ginseng)和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是两种常见的中草药,它们都是红色的根茎,形状相似,容易混淆。
然而,它们的性味、功效和用法却有很大的不同。
人参具有滋补气血、健脾益肺、提神醒脑的功效,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虚弱症状;而党参则具有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脾胃气虚引起的症状。
2.白芍与赤芍白芍(Paeonia lactiflora)和赤芍(Paeonia veitchii)是两种常用的中药材,它们的花朵和根茎颜色相似。
白芍具有养血止痛、活血调经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引起的症状;而赤芍则具有清热凉血、止血散瘀的作用,适用于热毒引起的症状。
3.当归与川芎当归(Angelica sinensis)和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是中药材中常用的补血药材,它们的根茎形状相似,都呈红褐色。
然而,它们的性味和功效却有所不同。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引起的症状;而川芎则具有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适用于痛经和风湿病症。
4.陈皮与枳实陈皮(Citrus reticulata)和枳实(Aurantii fructus immaturus)都是中药材中常用的理气药材,它们的外观相似,都是橙黄色的果实。
陈皮具有健脾化湿、祛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脾胃湿滞或痰湿引起的症状;而枳实则具有疏肝理气、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肝胃气郁引起的症状。
5.白术与茯苓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和茯苓(Poria cocos)是中药材中常用的补中药材,它们的外观非常相似,都是白色的块状物。
白术具有健脾补中、升阳止泻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症状;而茯苓则具有利水渗湿、安神益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肾阳虚或湿热引起的症状。
相似中药功效对比
麻黄与桂枝均具发散风寒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其中麻黄发汗力大于桂枝,故麻黄唯风寒表实无汗者适用,而桂枝不论表实表虚、无汗有汗,皆可应用。
此外,麻黄味兼苦,善开宣肺郁而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肺气不宣之咳喘证及风水水肿证。
然桂枝又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每治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痛经经闭,以及阳气不振、气化失司之胸痹心痛、痰饮水肿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功用对比:荆芥与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每相须为用,以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风疹瘙痒。
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
而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疼,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用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桑叶与菊花功用对比: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均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且常相须为用;并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
然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每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
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痈肿疮毒。
柴胡、升麻、葛根功用对比:柴胡、升麻、葛根均为发表升阳之品,均可用于风热表证、脾胃阳气下陷证。
其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外感高热;然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善清散而发表,主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而葛根甘辛性凉,入脾胃而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从升阳而论,柴胡、升麻能升清阳以举陷,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葛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此外,升麻、葛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
柴胡则善疏肝解郁,常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还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葛根尚可生津止渴,善治热病口渴及内热消渴。
中药学功效相同的药物使用重点对比
中药学功效相同的药物使用重点对比1. 金银花和连翘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较强,为治痈肿疔疮阳症的要药(内外痈),是清热解毒中的疏散风热药,兼可凉血止痢,露剂清热解毒。
连翘:苦寒,清心火,解毒消痈散结,有“疮家圣药”之称,为治疗瘰疬痰核的要药,又为清热解毒药中的疏散风热药。
2. 柴胡和升麻柴胡:辛苦寒,肝胆经。
其性升散可疏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归肝经疏肝解郁;又散升阳举陷。
升麻:辛甘微寒。
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尤善解阳明热毒;又可发表透疹。
最为麻疹之专药。
升提中气,而有升阳举陷之功。
3. 石膏和知母石膏;辛甘大寒。
肺胃。
生用,辛以解肌退热,寒能清热泄火,甘寒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证的要药,又可清肺热泻胃火,煅后收敛生肌。
知母:苦甘寒,肺胃肾。
清泻肺胃肾上经之火,甘寒质润,养肺胃肾三经之阴液;既清气分实热,又清相火退虚热。
4. 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苦甘微寒。
肺心经。
清热化痰,性凉而甘又能润肺止咳,尤宜于肺虚久咳,痰少咽燥或痰中带血等症;又可散结消肿,治疗瘰疬疮肿及乳痈,肺痈。
浙贝母:苦泻寒清,清热化痰,开郁散结,作用均强于川贝,临床多用于治疗风热、燥热、痰热咳嗽及瘰疬、瘿瘤、疮痈和肺痈等。
5. 附子和干姜附子:辛甘热。
有毒。
心肾脾。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
为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可散寒止痛,治寒痹疼痛较剧者。
回阳救逆配伍干姜,补肾阳配伍肉桂。
干姜:辛热。
脾胃心肺经。
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治脾胃寒症;入心经,回阳通脉助附子回阳救逆;兼入肺经,温肺散寒化痰饮。
6. 肉桂和桂枝肉桂:辛甘热。
脾肾心肝经。
补火助阳,为治疗命门火衰之要药,有引火归原,益阳消阴之功;又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治沉寒。
在补气血方药中,适配肉桂,还有温运阳气,鼓舞气血生长的功效。
桂枝:辛甘温。
心肺膀胱经。
解表特点:风寒表实无汗证,表虚有汗证;又可温经通阳,行里表达,有温通一身阳气,流畅血脉的功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与桂枝均具发散风寒之功,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其中麻黄发汗力大于桂枝,故麻黄唯风寒表实无汗者适用,而桂枝不论表实表虚、无汗有汗,皆可应用。
此外,麻黄味兼苦,善开宣肺郁而平喘止咳、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消肿,以治肺气不宣之咳喘证及风水水肿证。
然桂枝又善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每治寒凝血滞之风寒湿痹、脘腹冷痛、痛经经闭,以及阳气不振、气化失司之胸痹心痛、痰饮水肿或心悸、脉结代等证。
荆芥与防风功用对比:荆芥与防风均微温不燥,药性和缓,表寒表热用之皆宜;且能消散疮疡,每相须为用,以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或风疹瘙痒。
但荆芥轻透力强,并能宣透疹毒,以治麻疹不透;炒炭又能止血,用治吐衄下血。
而防风辛散祛风力强,善祛风而胜湿止痛、止痉,为治风通用之品,常用治外感风寒夹湿之头痛身疼,风寒湿痹痛及破伤风等证;炒用又能止泻,用治肝郁侮脾,腹痛泄泻。
桑叶与菊花功用对比:桑叶与菊花均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均可用治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卫分证,且常相须为用;并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肝经风热或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及肝阴不足之视物昏花等证。
然桑叶性寒,主入肺经,善清肺热、宣肺气、润肺燥而止咳,每治肺热、肺燥咳嗽;兼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吐衄咯血。
菊花性微寒,主入肝经,平肝、清肝明目力较桑叶为胜,肝阳、肝热所致的目疾多用;又能清热解毒,用治痈肿疮毒。
柴胡、升麻、根功用对比:柴胡、升麻、根均为发表升阳之品,均可用于风热表证、脾胃阳气下陷证。
其中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胆,主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善疏散退热,主治少阳寒热往来及外感高热;然升麻辛甘性寒,入肺与脾胃,善清散而发表,主治风热上攻,阳明头痛;而根甘辛性凉,入脾胃而善发表解肌退热,主治外感表证项背强痛。
从升阳而论,柴胡、升麻能升清阳以举陷,治气虚下陷、脏器脱垂诸证;根则鼓舞脾胃清阳上升而止泻痢,多用治湿热泻痢,脾虚泄泻。
此外,升麻、根均能透疹,治麻疹不透。
柴胡则善疏肝解郁,常治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升麻还善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丹毒、温毒发斑及热毒疮肿;根尚可生津止渴,善治热病口渴及热消渴。
石膏与知母功用对比:石膏与知母均入肺胃经,都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均适用于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气分实热证,以及肺热咳嗽等证,两味药常相须为用。
但石膏辛甘大寒,重在清解,泻火力较强,善清肺胃实热,故肺热咳喘,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多用;煅后清热敛疮生肌,外用于疮疡溃而不敛、湿疹浸淫、水火烫伤等证。
而知母甘苦性寒质润,清中有润,既能润肺燥、滋胃阴,治肺燥咳嗽、热消渴;又能滋肾阴、降虚火,治肾阴不足之骨蒸潮热等证。
生地黄与玄参均甘苦性寒质润,都具有清热凉血、滋阴生津的功效,治热入营血证及阴伤津亏之证。
然生地黄功偏养阴凉血,多用于热病伤阴证及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玄参功偏降火解毒散结,多用于温毒发斑,咽喉肿痛,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证。
黄芩、黄连与黄柏功用对比:黄芩、黄连、黄柏均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相须为用,治湿热、火毒之证。
但黄芩善清上焦湿热及肺火,为治湿温、暑温及肺热咳嗽之要药;还能泻火止血,治血热出血;清热安胎,治胎热胎动不安。
然黄连善清心火及中焦湿热,既是治湿热泻痢、胃热呕吐之要药;又为治热盛火炽、高热烦躁之良品;且善泻火解毒疗疮,常治痈疽疔毒诸证。
而黄柏善清下焦湿热,为治湿热下注之带下、淋浊、黄疸及足膝肿痛等证之良药;且善泻相火、清虚热,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
金银花与连翘功用对比:金银花与连翘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均常用于疮痈肿毒、外感风热表证以及温热病卫、气、营、血各个阶段。
然金银花甘寒,功偏清解表热;又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
而连翘苦寒,功偏清泄里热,长于泻心火,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并治瘰疬痰核。
牡丹皮与赤芍功用对比:牡丹皮与赤芍均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皆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血热证以及瘀血证。
然牡丹皮清热凉血之功较强,且善透阴分伏热,用治阴虚发热、无汗骨蒸。
而赤芍祛瘀止痛作用较佳,多用于各种瘀血疼痛证;且善清泄肝热,用治肝热目赤等证。
大黄与芒硝功用对比:大黄与芒硝均具苦寒泻热通便之功,能峻下热结,泻火解毒,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之阳明腑实证多相须为用。
然大黄苦寒清降之性较甚,既善泻胃肠实热积滞,又善除肠道湿热积滞,降上炎之火,用于食积、湿热泻痢,火热上炎之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证;且能泻血分实热,兼可破血行瘀,清泄湿热,用治血热吐衄、瘀血证、黄疸、热淋等;对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服外用均可。
而芒硝咸苦而寒,长于软坚泻下,尤宜于燥屎坚结难下或热结旁流者;外用长于解毒,常用治痈肿、疮毒、目赤肿痛、喉痹口疮及回乳。
独活与羌活功用对比:独活与羌活均有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之功,均可用于风湿痹痛,风寒表证挟湿者。
然独活气味淡薄,性善下行,凡病邪在下在里,下半身风湿痹痛多用之。
羌活气味雄烈,燥散性大,长于祛风解表,凡病邪在上在表,上半身风湿痹痛多用之。
藿香与佩兰均辛香入脾胃而善化湿解暑,治湿阻中焦、湿温初起及暑湿证等,常相须为用。
然藿香微温,化湿力较强,且兼发表,又善治夏月感寒饮冷之阴寒闭暑证及表证夹湿;还能止呕,治寒湿等所致的恶心呕吐。
佩兰则性平偏凉,药力平和,又善治脾经湿热之口中甜腻、多涎或口苦等证。
苍术与厚朴功用对比:苍术与厚朴均辛苦温燥,治湿阻中焦诸症。
然苍术兼健脾,湿阻兼脾虚食少便溏者多用;厚朴兼行气,湿阻兼气滞胀满者宜之,并治脾胃气滞证。
此外,苍术还能祛风湿而除痹,兼发表、明目,治风湿痹痛、表证夹湿、夜盲及目昏眼涩,兼治湿浊带下、湿疮、湿疹及脚气肿痛等。
厚朴能消积,治食积胀满或大便秘结;善平喘,治咳喘痰多。
茯苓与猪苓功用对比:茯苓与猪苓均能利水渗湿,治水湿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
然茯苓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又能健脾安神,为治脾虚诸证及心悸失眠所常用。
而猪苓性主渗泄,功专利水,其利水作用强于茯苓,以水湿滞留实证为宜。
若治脾虚湿盛之水肿,茯苓、猪苓常相须为用,以利水而不伤正气。
茯苓与薏苡仁功用对比:茯苓与薏苡仁均能利水渗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湿盛之泄泻。
但茯苓健脾作用较强,兼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
薏苡仁性偏寒凉,善清利湿热,又能清热排脓、除痹舒筋、通利关节,用于肺痈、肠痈、风湿痹证、筋脉拘挛等证。
附子与肉桂功用对比:附子与肉桂均性味辛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作用,用治肾阳虚、命门火衰之畏寒肢冷、腰膝冷痛;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胸阳痹阻之胸痹心痛及寒湿痹痛。
然附子大热,功擅回阳救逆,为治亡阳证之主药。
而肉桂作用较附子缓和,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并善温经通脉,治寒凝血滞之痛经、闭经、寒疝腹痛等证;且能助阳补虚、散寒通脉,以治阴疽。
肉桂与桂枝功用对比:肉桂与桂枝均性味辛甘温,具有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作用,治寒凝血滞之风湿痹痛、脘腹冷痛、痛经、经闭、胸痹心痛等证。
然肉桂温热性较强,主祛里寒,善补火助阳,以温补命门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治下元虚冷诸证及虚阳上浮之面赤、虚喘等证;又可助阳补虚,用治阴疽。
而桂枝善祛散外寒,助卫实表而长于发汗解表,用治外感风寒表证,无论表实、表虚皆宜;又可通阳化气,常用治水湿停之痰饮、水肿,及心阳不振、血脉不利之心动悸,脉结代等证。
附子与干均为辛热之品,有回阳救逆、温中散寒之功,用于亡阳证和脾胃有寒证,常相须为用。
然附子走而不守,为回阳救逆之要药;并可助阳补火,散寒止痛,用于阳虚证及寒湿痹证。
干能走能守,回阳救逆之功逊于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兼能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冷泻及寒饮喘咳等证。
干与生功用对比:干、生均性味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肺止咳作用,用治胃寒呕吐及肺寒咳嗽。
然生性微温,长于发汗解表,治外感风寒表证;又善温中降逆止呕,为“呕家圣药”,用治多种呕吐,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而干辛散之性稍逊,温燥之性更强,长于温中散寒,偏治里寒证,主治脾胃寒证之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并可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及寒饮伏肺喘咳等证。
大蓟与小蓟功用对比:大蓟与小蓟均味甘性凉,入心、肝经,均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之效,治疗血热妄行之各类出血证及热毒疮疡。
然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力均较小蓟强,多用治吐血、咯血、崩漏及热毒痈肿;小蓟药力较弱,但又兼利尿,擅治尿血、血淋。
山楂、神曲、麦芽功用对比:山楂、神曲与麦芽均有消食健胃之功,均可用于饮食积滞证。
其楂长于消油腻肉积,为治油腻肉食积滞证之要药;且兼行滞止泻止痢之功,可用于泻痢腹痛;并能活血散瘀,用于多种瘀阻疼痛,妇人产后瘀滞腹痛、经闭、痛经等证。
神曲消食作用较强,且略兼解表之功,对食滞兼外感者,尤为适宜。
麦芽尤长于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物积滞;并能回乳消胀,用于妇女断乳,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及乳溢症。
地榆与槐花功用对比:地榆与槐花均苦微寒,入肝、大肠经,均可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诸出血证,且善于清大肠之火,故尤多用于大肠火盛之便血、痔血,常相须为用。
然地榆善清下焦血分之热,且兼收敛之性,止血之力较强,又善治妇女血热崩漏、月经过多;尚能解毒敛疮生肌,治水火烫伤、湿疹、疮疡及热毒血痢有效。
而槐花还善清肝火,为治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之良品。
川芎、延胡索、郁金、黄功用对比:川芎、延胡索、郁金、黄均能活血行气止痛,治疗血瘀气滞所致的诸痛证。
然川芎活血力强,能上行头目,祛风止痛,善治头痛、风湿痹痛;又能下行血海,为调经要药,治痛经、经闭等证。
而延胡索止痛力强,凡一身上下血瘀气滞诸痛证皆宜。
郁金辛苦性寒。
又能凉血解郁清心,善治血瘀气滞挟热者,并治热病神昏、癫痫痰闭之证;且能利胆退黄,常治肝胆湿热证。
黄则性温辛散,既能行气血、通络止痛,又能外散风寒湿邪,尤长于行肢臂而除痹痛,善治风湿臂痛。
乳香与没药功用对比:乳香与没药皆气味芳香,辛散走窜,均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之功。
治血瘀气滞心腹诸痛;外治痈疽疮肿,跌打损伤。
但乳香长于活血伸筋,而没药善于散瘀止痛,故临床每相须为用。
红花与桃仁功用对比:红花与桃仁均能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妇科瘀血阻滞经产诸证及胸痹、心痛、跌打损伤等瘀血证,常相须为用。
其中红花辛散温通,质轻浮散,散瘀止痛力优,多用于瘀血阻滞诸痛及血热斑疹色暗。
桃仁苦泄质润,活血作用较强,善泄血分之壅滞,尚可用于肺痈、肠痈;并有润肠通便、止咳平喘之效,用于肠燥便秘、咳喘等证。
莪术与三棱功用对比:莪术与三棱均为破血消癥之要药,皆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治疗癥瘕痞块,胸腹胀痛,食积不消,血滞经闭等证,常相须为用。
然破血之力三棱胜于莪术,行气之功莪术胜于三棱。
半夏与天南星功用对比:半夏与天南星均辛温有毒,既能燥湿化痰、温化寒痰,为治寒痰、湿痰要药,每相须为用;又能消肿止痛,治痈疽肿毒、痰核肿痛、癌症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