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采暖系统: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区别[工程类精品文档]
谈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中的采暖设计
![谈高层建筑在低层供热系统中的采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1e52524647d27284b735179.png)
2 高层 建 筑采 暖 系统 的选 择
题: 1 ) 综合楼采暖系统高静压 与其 他多层建筑 采暖 系统散热 器的
高层建筑采 暖系统 的选择 与一般多层 建筑不 同 , 高层建 筑供 承压能力的矛盾 。2 ) 综合 楼采 暖 系统 与其他 多层 建筑采 暖 系统 ) 综合 楼采 暖 系统与其 他 多层建 筑采 暖 系统 热系统的静水压力较大 , 在进行采暖设计 时应 当综合考 虑室外 热 定压 方式 的确定 。3 网供 热参数 , 以及 与室外热网相连接 的多层建筑 物 内散热器 的承 水力 平衡问题 。 压 能力 , 来确定 高层建 筑物系统形式。 设计 的初 步想法 : 1 ) 选择在综 合楼 内设换 热站 , 在换 热站 内分高压 、 低 压 两套
谈 高 层 建 筑 在 低 层 供 热 系 统 中 的 采 暖 设 计
王 收 永
( 中国煤炭科工集 团太原研究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简要分析 了高层建筑采 暖与一般 多层建筑共用一个采暖 系统在设计 中应注 意 的问题 , 介 绍了几种 采暖方 式 的设计原 理
第3 9卷 第 1 4期 2 0 1 3 年 5 月
S HANXI ARC HI T EC T UR E
山 西 建 筑
Vo 1 . 39 No. 1 4
Ma y . 2 0 1 3
・1 0编号 : 1 0 0 9 ・ 6 8 2 5 ( 2 0 1 3 ) 1 4 — 0 1 0 5 - 0 2
系统的压力 不可 能满 足高 层建筑 采 暖系统 的要求 , 新 随着社会 经济的快 速发展 , 城 市建设 与用地 矛盾 日益突 出 , 压力供热 ,
设 计 中 高层建筑 日益 增多。由于项 目的多样性及 条件所 限 , 往 往会 出现 建高层建筑只能采用这一 系统 压力 。为 了解决这 一 问题 , 通常的做法是 : 高层与 多层建 筑共存的现象 , 很多 高层建筑 的采暖 系统不得 不采 1 ) 以城 市供热 热源 为一次 热源 , 在小 区 内建设 换热 站 , 换热 站内设高低压两套供热系统 , 分别对 高层建筑 、 多层 建筑 供 暖, 这 暖系统设计 , 解决高 层建筑 在低 层供 热系统 中的采暖 问题 , 这 对 设计 形式 比较简 单 , 系统 运行 也会 比较稳 定 , 但这 一 系统增 加 于广大建设者 和设计人 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 了换 热站的投资 , 以及 以后的运行管理人员及费用 。 1 高层建筑热负荷计算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特点
![高层建筑中给排水-采暖工程施工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ffd763cee06eff9aef80743.png)
浅谈高层建筑中给排水\采暖工程的施工特点一、高层建筑建筑的划分1.根据建设部《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明确了民用建筑层数的划分: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主体建筑);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与公共建筑均为高层;为简化统计口径,建设主管部门从1984年起,对住宅和非住宅一律以10层作为高层建筑统计的起点。
2.高层建筑的特点。
高层建筑不是低层、多层建筑的简单叠加,在建筑、结构、防火、设备和施工均与低层、多层建筑有不同的特点。
3.本文只针对设备安装(给排水、采暖工程)的特点进行探讨。
(1)给水工程的特点。
在高层建筑中,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一般不能满足使用压力的要求,需要采用加压设备另行加压供水,还必须在垂直方向上将全楼划分成若干个供水区,否则上层和下层会因压力产生不同的问题。
下层会因给水压力过大从而引起喷溅现象,管道附属配件磨损严重、检修频繁、寿命缩短,增加管理和运营费用;而上层的水龙头由于流速过大影响出水,还会产生负压抽吸现象,造成回流污染。
因为高层建筑楼高风大,火势极易蔓延,所以必须有完善的、配套的消防报警、应急照明、紧急呼叫、消火栓、喷淋等消防设施。
地震和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对高层建筑的影响较大,应对长距离和跨越伸缩缝的给水管按设计规范必须在规定的部位采用柔性连接。
高层建筑中的给水系统一般分为生活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和生产给水系统(空调冷凝水、锅炉房用水等)。
(2)排水工程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排水系统一般分为室内污废水系统、雨水系统和地下室机械强制排水系统。
高层建筑的室内排水系统必须设有专用通气管,这是由于污水立管长、接入的卫生器具较多,部分立管可能被水塞破坏了卫生器具中的水封,使臭气外溢。
高层建筑的排水立管每层必须设置阻火圈,防止火势急速蔓延;雨水系统多采用内排水。
(3)采暖系统的特点。
高层建筑中的采暖系统根据所需压力的不同,沿垂直方向将全楼分成几个采暖区域。
高层建筑的定义
![高层建筑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808df2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14.png)
引言: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高层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高层建筑的定义存在一定争议。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的定义进行详细探讨,并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高层建筑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
概述:高层建筑是指在人类活动区域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建筑形式。
它以其垂直发展的独特性质、高度和独立性,成为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物。
高层建筑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其高度,还包括其结构、功能、技术等综合因素。
一、高层建筑的结构与设计1.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竖向荷载、横向抗震、风荷载等多种因素,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筒状结构、塔楼结构等。
2.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高层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功能性、美学性、可持续性等多个方面。
设计师需要灵活运用建筑材料、造型、颜色等元素,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符合建筑美学的作品。
3.高层建筑的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使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工艺可以提高高层建筑的耐久性和能效性能;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二、高层建筑的功能与用途1.商业高层建筑商业高层建筑通常用于商务办公、购物中心、酒店等功能。
其设计考虑到商业活动的便利性、产品展示的效果和用户的舒适度。
2.住宅高层建筑住宅高层建筑是满足城市人口居住需求的重要承载体。
合理规划的住宅高层建筑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节省土地资源,并促进城市的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3.公共设施高层建筑公共设施高层建筑包括学校、医院、体育馆等。
这些建筑的规划和设计需要考虑到公共需求的特殊性和功能性。
4.文化与艺术高层建筑文化与艺术高层建筑如博物馆、艺术中心等,既体现了城市的文化特色,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场所。
5.绿色与可持续高层建筑绿色与可持续高层建筑是以生态友好和节能减排为目标的建筑形式。
通过运用绿色技术、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手段,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第三章 供暖系统
![第三章 供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15878856529647d27285267.png)
图:自然循环采暖系统 (a)双管上供下回式;(b)单管顺流式 1.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5.散热 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9.充 水管(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管);11.止回阀
•
在采暖建筑物内同一竖向的各层房间的温度不符合设计 要求的温度,而出现上下层冷热不匀的现象,通常称作系 统垂直失调。 • 双管系统的垂直失调,是由于通过各层的循环作用压力 不同而出现的;而且楼层数越多,上下层的作用压力差值 越大,垂直失调就会越严重。 • 多层建筑为避免垂直失调,多采用单管系统。单管式系 统的特点在于热水流入立管后,依次流入各层散热器,水 温逐渐降低,即流入各散热器的热水流量是相等的而水温 不同。每一根立管与锅炉、供回水干管组成一个回路,同 一根立管上的各层散热器就不会存在垂直失调。 • 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是最早采用的一种热水采暖方 式,已有约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应用。它装置简单, 运行时无噪声和不消耗电能。但由于其作用压力小、管径 大,作用范围受到限制,通常只能在单幢建筑物中应用, 其作用半径不宜超过50m。
了解供暖系统作用、组成、分类和 水蒸气的定压生产过程 特点;掌握热水供暖系统的特点
掌握垂直式和水平式系统特点;了 系统概念建立 解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型式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 了解供暖管道的安装程序;熟悉安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装规范 (GB50242—2002) 了解散热器与辅助设备构造、工作 相关标准图集 原理;熟悉其安装要求 《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 了解地板辐射供暖原理特点;熟悉 程》(JGJ142—2004, 其施工条件和安装要求 J365—2004) 了解燃气特性;熟悉燃气管道安装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要求 (GB50028—2006)
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787b2db769dc5022aaea008d.png)
三、机械循环的热水采暖系统
1.工作原理:利用
水泵强制循环,水 流在整个环状管路 中流行的阻力靠水 泵提供的动力来克 服,水泵的扬程大 小由流动阻力确定
2. 特点:设臵了循环 水泵,增加了系统的 经常运行电费和维修 工作量,但水泵所产 生的作用压力很大, 因而供暖范围可以扩 大,不仅可以单栋建 筑供暖,也可以多栋 建筑,区域供暖,广 泛使用。
③ 在施工 中,每安装好 一层散热器即 可采暖,给冬 季施工带来很 大方便。免得 为了冬季施工 的需要,特别 装置临时供暖 设备。
机械循环双管下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4)机械循环中供式热水采暖系统
(1)结构形式 水平供水干管敷 设在系统的中部,上 部系统可用下供下回 式,下部系统则用上 供下回式。
(1)结构形式 将回水干管可以设臵在一 层顶板下或楼层夹层中,可省 去地沟。安装时,在立管下端 设泄水堵丝,以方便泄水及排 放管道中的杂物。回水干管末 端需设臵自动排气阀或其他排 气装臵。 (2)适用场合 该系统适合不宜设臵地沟 的多层建筑。
7)水平串联式
(1)结构形式 一根立管水平串联多组散热器。当串联散热器很多时, 运行中易出现前端过热,末端过冷的水平失调现象。每个环 路散热器组8-12组为宜。 按照供水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顺流式和跨越式 两。
图 热水采暖系统组成示意图
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
1.按热水供暖循环动力的不同,分为自然循环系统 和机械循环系统。
循环动力 自然循环系统依靠水的密度差进行循环 机械循环系统依靠水泵压力进行循环
排气阀 散热 器
膨胀 水箱 水 泵
锅 炉
除污器
2.按供、回水方式 的不同,可分为 单管系统和双管 系统。
3)机械循环双管下供下回式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https://img.taocdn.com/s3/m/87682d1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a.png)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及连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原有多层或中高层建筑热负荷中出现高层建筑热负荷,成了我们要面临的常见问题,并且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是否分区、分区高度、室内采暖形式等因许多客观因素影响也会有较大不同,因此将这些不同高度的建筑物并入集中供热管网时,就应充分考虑热负荷分布、供热介质、管网工作压力、室内系统竖向分区情况、材料的承压及对管网的水力影响等诸多因素,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以达到整个供热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并且便于调控。
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体会就高层建筑供热系统分区、连接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下,与大家共同研究。
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的竖向分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虑低区系统材料的承压问题,二是便于调控,防止系统出现垂直失调现象。
建筑物按层数大致有如下的分类: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30层。
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24米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在24米以上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主体建筑)。
建筑物高度超过100米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
规范上有这样的规定:“建筑物高度超过50米时空调系统宜分区。
”由此可以看出,高层建筑供热系统竖向分区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分区高度或层数(例如上海等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一般按80—100米进行竖向分区),实际上各地区根据各自不同情况也进行了大量工程及运行实践。
(1)对于一个热源供单幢(或高度相当的几幢)高层建筑时,除考虑材料承压、垂直失调外,还应结合运行成本、控制技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以确定分区的高度或是否分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甚至就有超高层建筑不分区的例子,上海地标性建筑金茂大厦(88层,420米)在确定空调水系统时就出现了两种观点:中方专家提出将系统竖向分三个区,安装三套冷(热)水机组分别与之相连;美方专家提出整个系统不分区,而是将机组、阀件及低部系统的材料等进行耐高压材料的单独定货,仅安装一套冷(热)水机组与之相连,同时配置高效自控设备。
住宅建筑中的采暖设计
![住宅建筑中的采暖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d6a2e3867ec102de2bd8946.png)
住宅建筑中的采暖设计作者:刘涛张广卿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层住宅的采暖设计与低层住宅的设计有许多共同点,由于其高度而产生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负荷计算及系统选择两个方面。
关键词: 高层建筑;系统;采暖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我们的身边,高级宾馆、高层写字楼、高层住宅……一幢幢拔地而起。
这其中,由于高层住宅受到使用者及管理者方面的一些局限,其暖通设计仍以采暖为主,用户自行安装分散式空调机为辅。
这里笔者简要介绍一下高层住宅在采暖设计方面的一些特点。
1负荷计算1. 1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围护结构主要满足冬季保温要求,兼顾夏季防热,其设计应执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高层建筑为减小荷载,其围护结构常为轻质结构加内(外)保温。
为了保证围护结构的传热阻在任何情况下不小于按冬季保温要求确定的最小热阻值,必须反复校验保温材料的厚度,直到R>Rmin。
其作用一是防止外围护结构内表面结露或内部受潮,提高建筑物的耐久性;二是使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能满足人的卫生标准要求;三是为了节约供暖建筑的能源。
1. 2外窗传热系数因室外风速随高度增大而增大,从而使围护结构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随楼层增高而变化。
对居住建筑而言,由于其使用者有一部分是老、弱及儿童,对环境的保暖性要求较高,因此需要考虑到这部分热负荷。
引入系数βd,得到考虑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增大后的外窗计算用传热系数KJ.d= K(1+βd) 。
1. 3冷风渗透耗热量的计算低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主要考虑风压, 即根据冬季室外平均风速确定冷风渗入量,而不考虑热压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的增加,室内外温差所形成的热压不容忽视。
因此高层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需考虑风压和热压的综合影响。
2系统选择采暖系统的选择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依《采暖通风设计规范》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是建筑物高度超过50m时, 宜竖向分区供热;二是一个垂直单管系统所供层数,不宜大于12层。
室内采暖系统的一般规定[工程类精品文档]
![室内采暖系统的一般规定[工程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4c1031252ea551810a687fe.png)
室内采暖系统的一般规定[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学员问题】室内采暖系统的一般规定?【解答】1.严寒地区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公共建筑,冬季宜设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对于寒冷地区,应根据建筑等级、采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是否另设置热水集中采暖系统。
2.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
3.除电力充足和供电政策支持、或者建筑所在地无法利用其他形式的能源外,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住宅内不应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对于夏热冬冷地区和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不宜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对于夏热冬暖地区,以空调为主,采暖负荷小,且采暖时间很短的,可采用直接电热采暖。
居住者自行选择直接电热方式进行分散形式的采暖除外。
4.公共建筑设置集中采暖系统时,管路宜按南、北向分区布置,并分别设置室温调控装置。
5.对于居住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必须具备住户(或用户)分户热计量分摊条件;设计时应按下列分摊方法之一设置分户热量(费)分摊装置或预留安装该装置的位置:1)温度法:按户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测量室内温度、楼栋供热量、结合建筑面积进行热量(费)分摊。
2)户用热量表法:按户设置热量表(流量表),通过测量流量和供、回水温差进行热量计量,结合楼栋热量表测出的供热量进行热量(费)分摊。
3)热量分配表法:每组散热器设置蒸发式或电子式热量分配表,通过对散热器表面温度的监测结合楼栋热量表测出的供热量进行热量(费)分摊。
4)面积法:根据热力人口处楼前热量表的热量、结合各户面积进行热费分摊等等。
6.住宅建筑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单独设置采暖系统和热计量装置。
7.公共建筑内部分属不同使用单位的各部分,宜分别设置热计量装置。
8.施工图设计时,必须对建筑物内供暖管道进行严格的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并联环路间(不包括公共段)的压力损失差额不大于15%.建筑物内供暖管道进行水力平衡计算时,应计算由散热器水冷却产生的附加压力,其值可取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附加压力值的2/3.并根据水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
浅析高层建筑采暖特点
![浅析高层建筑采暖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49dafdba0d4a7302763ab5.png)
一
2 关 于室外冷 空气的进入 量
室 外 风 速 随高 度 而增 加 ,使 作 用 于 高 层不 封迎 风 面上 的 风压也相应 的增加, 这就是加大了室外冷空气的渗透量 。冷空
筑物上部和下部 的风速差别可不考虑。然而对于高层建筑物 , 由于高层部分的室外风速大 ,因此高层部分外表面的对流换 热系数也大。另外 , 由于高层建筑物四周无其他建筑遮挡 , 使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将采 暖设备 、 空调设备 、 给水排水设
备和 电气设 备等 的机房设备均放在 同一层 内,它可占去这一
煤矿 现 代化
21 年第1 00 期
总第9 期 4
浅析高层建筑采暖特点
兖 州矿 区 职工 大 学 李 纯
摘 要 主 要针 对 高层 建 筑 自身 的特 点 , 析 了高层 建 筑 在 采 暖设 计 中不 同于 普通 多层 建 筑 的 一些 问 分 题 , 提 出 了解 决 的措 施 。 并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采暖 特点 措施 中图 分类 号 :U 3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号 : ̄9 0 9 (00 0 一 4-1 T 82 A 1 - 7 72 1 )1  ̄7 - - 0
高层建筑物不断向天空辐射热量 。因此高层部分外表 面辐射
放热的增加不可忽视。 由于高层部分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加大 ,并且辐射放热 量也增加 , 以增大 了高层部分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所
层楼的大部分 面积。这一层楼就 叫设备层。设 备层 比标准层 高, 其高度大约是标准层的 1 倍 。对于旅馆之类的高层建筑 . 6
高层建筑采暖特点分析
![高层建筑采暖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7963d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0.png)
高层建筑采暖特点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在生活中对房屋使用功能的要求继续增加。
采暖作为建筑工程功能发挥的主要方式,其在施工工艺和方法逐渐增多的同时,各种施工问题和质量隐患也逐渐显现。
本文通过比较目前常见的采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其使用的优劣势。
标签:高层建筑;采暖;问题;思考1.我国高层建筑采暖现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业发展迅速,民用建筑发展更是十分迅速。
目前,建筑工程一年左右就可以建成17万至18万平方米,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高楼大厦随处可见,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但就目前的供暖工程而言,多数高层建筑物由于受到条件、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不得不采用原来底层供热系统来进行供暖。
在这种社会现状下,供暖压力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带来了供暖效果不佳的隐患。
一般情况下,针对这些问题,如果原来的供暖面积较小,则可以采用对炉房以及锅炉设备进行更换,使得其能够满足新的供暖系统需求;如果是供暖面积较大,则需要采用新的建筑采暖工程标准来进行更改和改造,使之能够满足新的压力需求。
在当前社会中,这些现象是最为普遍的采暖隐患之一,也是高层建筑工程中的主要采暖改进要点。
根据我国的现有规定,高层建筑是指10层和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米公共建筑和集成架构。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周围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良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并为城市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土地面积,但它的设计与施工难度都远比普通多层建筑要高很多。
在这里,我们将对高层建筑的采暖系统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高层建筑采暖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特点:2.关于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建筑围护结构组成(屋顶、墙壁、地基、保温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户、遮光设施)设计对建筑能耗、环保性能、室内空气质量和用户的视觉和热舒适零部件根本性的影响。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与围护结构的材料、材料的厚度以及内外表面的换热系数有关。
高层建筑有哪些基础形式及特点[工程类精品文档]
![高层建筑有哪些基础形式及特点[工程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f4844200912a2161479294f.png)
高层建筑有哪些基础形式及特点[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及特点内容:高层建筑的上层结构载荷很大,基础底面压力也很大,应采用整体性好、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要求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的基础形式。
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载荷及地基承载力,可以用单独柱基、交叉梁基础、筏型基础或箱型基础;当地基承载力或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
1、筏型基础筏型基础也称为板式基础,多用在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一般有两种做法:倒肋形楼盖式和倒无梁楼盖式。
倒肋形楼盖的筏基,板的折算厚度较小,用料较省,刚度较好,但施工比较麻烦,模板较费。
如果采用板底架梁的方案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但地基开凿施工麻烦,而且破坏了地基的连续性,扰动了地基土,会降低地基承载力;采用倒无梁楼盖式的筏基,板厚较大,用料较多,刚度也较差,但施工较为方便,且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
采用此种形式的筏板,应在柱下板底或板面加墩,板底加墩有利于地下空间的利用,板面加墩则施工较为方便。
因此选择施工方案的时候应考虑综合因素。
2、箱型基础当地基极软切沉降不均匀十分严重时,采用筏形基础,其刚度会显得不足,在上部结构对基础不均匀沉降敏感时尤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箱型基础就较为合理。
箱型基础是由底板、顶板、外围挡土墙以及一定的内隔墙组成的单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
箱型基础刚度大、整体性好、传力均匀;能适应局部不均匀沉降较大的地基,有效地调整基地反力。
由于地基面积较大,且埋置深度也较大,挖去了大量土方,卸除了原有的地基自重应力,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建筑物沉降减小。
由于埋深较大,箱型基础外壁与土的摩擦力增大,增大了基础周围土体对结构的阻尼,有利于抗震。
但是箱形基础的内隔墙较多,支模等施工时间较费,工期较长;在使用上也受到隔墙太多的限制。
3、桩箱和桩筏基础在浅层地基承载力比较软弱,而坚实土层距离地面又较深的时候,采用其他类型的基础就不能满足承载力或变形控制的要求。
供热考试题库
![供热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dbde3a6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填空题:1.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_______ 、风力附加和______ 。
2. 高层建筑都要考虑由 ___ 和_____ 引起的冷风渗透量。
3. 机械循环系统中膨胀水箱的作用是____ 和 ______ 。
4. 工程设计中,常用的阻力计算方法有___ 和_______ 。
5. 疏水器的作用是 _______ 、_______ 和不凝性气体。
6. 网路与用户直接连接的热水供暖系统采用质调节时,随着室外温度的升高,网路供回水温差变_____ ,散热器的K值变_________ 。
7. 热水网路水力计算时,当所采用管边的当量绝对粗糙度系数与水力计算表中不同时,应对—_______ 和廿_______ 两个参数进行修正。
8. 运行时、停止运行时,定压点的压力_______________ 。
9. 提高散热器传热系数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 。
10. 规范规定外围护结构的热阻应大于_____ 。
11. 目前国内民用建筑使用最广泛的散热器是___________ 。
12. 网路循环水泵的扬程仅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而与________________ 和楼高无关。
13. 部阻力计算的方法常用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 。
14. _________ 规范规定,供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来确定。
15. 采暖室内管边的流速一般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16. 干式凝水管设置时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 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 。
,而与________________ 网路循环水泵的扬程仅取决于18.和廿___________ 无关。
19. 最小热阻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电大《建筑设备》形成性考核作业标准答案解析
![电大《建筑设备》形成性考核作业标准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643b6c9b89680202d8258d.png)
《建筑设备》课程形成性考核作业(1)一、填空题:1、《建筑设备》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建筑给水与排水、建筑采暖和通风及空气调节,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弱电与消防电气四部分组成。
2、室内给水系统根据用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三类。
3、水箱是室内给水系统贮存、调节和稳定水压的设备。
4.为了放空水箱和冲洗水箱的污水,在水箱的底部最底处设置泄水管,管子由水箱底部接出和溢水管相连接,管上设阀门,管径一般为40~50mm。
5.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 24 小时后进行。
水压试验前,管道应固定,接头须明露。
6、根据建筑物性质和卫生标准要求不同,室内给水管道敷设分为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
7、水表节点就是水表、前、后阀门、泄水装置等组成的计量设备。
8、高层建筑是指 10 层及以上的住宅建筑或者建筑高度超过 24m 的其他民用建筑。
9、水泵是将电动机的能量传递给水的一种动力机械,是给水、排水及采暖系统中的主要升压设备。
在室内给水系统中它对水起着水的输送、提升、加压的作用。
10、气压给水装置是利用密闭压力水罐内空气的可压缩性贮存、调节和压送水量的给水装置,其作用相当于高位水箱和水塔。
11、我国建筑设计规范规定,超过 7 层的单元住宅,超过 6 层的塔式住宅必须设置室内消防给水。
12、建筑室内排水系统的排水方式分为分流制和合流制两种方式。
13、排水系统是由器具排水连接管、排水横支管、排水立管、排出管等一系列管道组成。
14、为了清通建筑物内的排水管道,应在排水管道的适当部位设置清扫口、检查口和室内检查井等。
15、在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
二、单项选择题:1、除 D 之外,其余均为常见的室内给水方式中。
A.直接给水方式 B.设有水箱的给水方式C.设有储水池、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 D.水泵直连城市供水网供水方式2、以下水箱接管上不设阀门的是 C 。
高层供暖直连技术的应用
![高层供暖直连技术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5cb78883d049649b66585f.png)
的供 暖 方 法 是 将 原 来 低 温 水 系统 直 接 用 于 1 5 层、 1 6~2 4层以 及 2 5~3 3 层 均 是 使 用 供 高层供暖 , 其 中 因 为 底 层 建 筑 在 与 高 层 建 暖 直 连 技 术 的 供 暖 方 式 。 两 栋 高 层 建 筑 可 筑直连后 , 在 系 统 运 行 中压 力 由 于 太 低 导 以 将 供 暖 泵 房 设 置 呈 一 个 系统 , 通 常 地 点 致 高楼 的 水 无 法 上 去 , 相反, 压 力 太 高 水 可 均 在 地 下 室 , 需 要 地 下 室 有 排 水 通 道 和 通 以上去 , 但 是 散 热 器 会 发 生超 压 情 况 最 后 风 设 施 , 再设 置一 个值 班 室 , 为方 便 值 班人 出 现 供暖 故 障 , 因此 在 建筑 楼 层 过 高 时 , 这 员正 常 运 行 系 统 操 作 , 室 内 各 种 设 施 必 须 种 供 暖 方法 不 运行 也 可 能 将 底 楼 的 散 热 器 保 证 齐 全 , 为 了 确保 操 作 、 观 察 以 及 维 修可
压 方法 , 即 在 系统 中设 置 一 个断 流 器 , 再 利 压迫。 本 文 作 者 为 了解 决 这种 情 况 , 对 高 层 以 及 时 进 行 , 泵 房 内 必须 安 装 供 暖 设 施 。 该 用散 热 后 的压 力 流 , 促 使 水 流能 快 速 旋转 , 建 筑 应 用 了供 暖 直 连 技 术 , 获 得 了 比较 满 层建 筑的 每一 个环节 的供水 水管 阀 门必须按 在 工 作 人 员的 操 作 下 生 成 膜 流 , 最终使 其
建筑采暖系统
![建筑采暖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5aa0ad3d6c85ec3a87c2c5c4.png)
散热器的传热系数远低于上供 下回式系统,在相同的立管供 水温度下,散热器的面积要比 上供下回式系统面积大
12
13
中供式的特点: 水平供水干管敷设在系统中部 下部系统呈上供下回式 上部系统可采用下供下回式 (双管)如图a,也可采用上供 下回式(单管)如图b 避免由于梁底标高过低,致 使供水干管挡住顶层窗户的不 合理布置 避免垂直失调现象
30
31
3)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
高层建筑热水采暖系统几种常用的形式
分区式采暖系统-解决垂直失调和超压 同异程式系统-解决垂直失调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解决垂直失调
32
(1)分区式供暖系统
概念:
垂直方向分成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独立系统称为分 区式采暖系统
33
②单双管混合式供暖系统
组内双管连接 组间单管连接 优点: •克服双管的垂直失 调问题 •单管不能进行局部 调节的缺点。 •使散热器的立管和 支管管径减小。
2
(1)
2
(2)
(2)
单管水平跨越式
1—冷风阀;2—空气管
18
水平单管串联 水平单管跨越 水平单管跨越
19
单管水平串联式
单 管 水 平 串 联
特点:1)除主立管外,无立管穿过楼板,施工方便,经济美观
2)便于分层管理和调节 3)排气困难)
4)串太多散热器,易水平失调
20
单管水平跨越式
特点:1)每个环路串联散热器数量不受限制
图: 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34
分户计量的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对于新建住宅设置集中热水采暖系统时,应推行温度调 节和户用热量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适合热计量的采暖系统就具备以下条件: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采暖直连技术的探讨_梁勇
![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采暖直连技术的探讨_梁勇](https://img.taocdn.com/s3/m/a55aa49451e79b896802263c.png)
第19卷 第4期 河 北 建 筑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Vol.19 No.4 2002年12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2002文章编号:1007-6743(2002)04-0021-03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采暖直连技术的探讨梁 勇1,魏 栋2,王智军3,刘志春4(1.峰峰矿务局,河北邯郸 056000;2.邯郸矿务局,河北邯郸056002;3.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内蒙 010300;4.邯郸煤矿设计院,河北邯郸056031)摘要:本文阐述了高层住宅与一般多层住宅采暖共用一个供暖系统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过去解决此类问题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采暖;直连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0引言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层采暖系统与一般多层建筑采暖系统不相容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1)高层建筑采暖系统的高静压与多层采暖系统散热器的承压能力间的矛盾;2)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与多层采暖系统的定压方式难以确定;3)高层建筑采暖系统与多层采暖系统水力平衡难以解决。
本文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好的方案和措施,与过去解决此类问题相比,具有造价低、使用方便、节约能源、操作性强等优点。
1解决问题的方法目前,解决此类这个问题目前有两类办法,一类是不相容的方式,另一类是相容的方式,两类方式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现分别介绍。
1)不相容的方式:将高层采暖系统和多层采暖系统的热媒完全隔开,如使用两套锅炉或两套换热器系统、两套循环系统、两套定压系统,互相之间不联系。
优点:能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运行比较稳定可靠;缺点:换热后的热媒温度比换热前低,影响散热器的散热量,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管理人员多。
2)相容的方式:采用水泵加压的办法让多层采暖系统的热媒直接供高层采暖系统,几种系统的区别在于系统回水所采用的减压方式各不相同,分别采用减压阀、电磁阀、双水箱系统等装置将高层采暖系统的回水减压后再流回多层采暖系统的管网。
小议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技术
![小议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62151c6c48d7c1c708a1457e.png)
爨塑垒凰小议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技术胡鹏辉(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7)#,‘,,“【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欠中小城市建筑均迅速向空问的方向发辰,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在供暖区域拔她而起。
介绍了—种。
,高层建筑与低层建筑直连并网供瑷新方法,大大节省硝£投资和运行费。
并结合高层建筑应用实例证明。
其运行平稳、节资节能效益显著。
,∥。
!蝴】高层舣;馓;貅,,一..,.,……,,..∥,,,/J…易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力的不断增强,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多。
但是随之而来的高层供暖热源问题,常常困扰着业主。
本文主要讲述—种新的供暖技术——高层建筑直连供暖技术。
1技术现状低建筑群中,突然出现了一座高层建筑,通常的供暖方法是为高层建筑设一台专用锅炉(初投资大、运行费高),或设热交换器与低区系统隔绝(有高温水热源才合理)。
最为经济的方法是,利用原有低区的低温水系统直连供暖。
但问题是,高、低层建筑直连后,运行时,压力低了高楼上不去水,压力高了低搂散热器超压:当建筑更高时,即使不运行,高楼的水静匮就足以压玻1医楼采暖系统的镕姓‰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也曾有人试图用减压涸的方法,但都因减压阀减得了动压减不了静压而失败。
这是因为,只有水在流动时减压阀才能通过改变流通截面减压,当静止不动时,水静压就将低区散热器压破了。
最近,有的厂商号称他1九的减压阀既减得了动压也能减静压了。
其实,也是。
减”静压,而是“关断”静压,还是采用机械弹簧类判断方式,并未跳出依靠判断阀门进行隔断的老路。
实践证明,机械类关断也好,电磁阀类关断也好,都有关闭延迟和重复动作的高可靠性问甄2核心内窖结合以上可知,技术的焦点就在于。
减压。
技术的总体思路就是避开上述‘‘减压。
习惯思维方式,独壁蹊径,借鉴膜流运动理论,采用类似于流体非满管的减压方式。
具体地说,就是设计一个“断流器”,利用散热后的热媒高压流体余压,造成水流高速旋转,人为促进膜流生成,从而达到减压目的。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温度作用有哪些?[工程类精品文档]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温度作用有哪些?[工程类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cf8b9aac69dc5022aaea0088.png)
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的温度作用有哪些?[工程类精品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大于大于大于高层建筑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结构。
超静定结构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会在结构内产生内力与变形。
最初,人们为减小或避免温度变化的作用,往往采用保温隔热措施,把结构隐蔽在立面墙体之内,使结构置于恒温环境之中,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但对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一般较多地采用结构外露的设计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结构的内力必将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
引起高层建筑结构温度内力的温度变化主要有三种,即:室内外温差、日照温差和季节温差。
一般说来。
由干湿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内约束力与结构内楼面的数量减正比。
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变形一般有以下几种:1.柱弯曲由于室内外的温差作用,引起外柱的一侧膨胀或另一侧收缩,柱截面内应变不均而引起弯曲。
2.内外柱之间的伸缩差外柱柱列受室外温度影响,内柱柱列受室内空调温度控制,两者的轴向伸缩不一致,便引起楼盖结构的平面外剪切变形。
3.屋面结构与下部楼面结构的伸缩差暴露的屋面结构随季节日照的影响,热胀冷缩变化较大,而下部楼面结构的温度变化较小,由于上下层水平构件的伸缩不等,就会引起墙体的剪切变形和剪切裂缝。
一般来说,对于10层以下的建筑物,且当建筑平面长度在60m以下时,温度变化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对10层至30层的建筑物,温差引起的变形逐渐加大。
温度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结构外露的程度、楼盖结构的刚度及结构高度。
只要在建筑隔热构造和结构配筋构造上作适当的处理,在内力计算中仍可不考虑温度的作用。
对于30层以上或10O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则在设计中必须注意温度作用,以防止建筑物的结构和非结构的破坏。
目前在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考虑温度作用尚无具体规定。
精确而实用的内力计算方法和具体而有效的构造措施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采暖系统: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区别[工程类精品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高层建筑是指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
这些高层建筑对室内给水的设计、施工、材料及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比较有以下特点:(1)高层建筑室内卫生设备较完善,用水标准较高。
使用人数较多,所以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高。
(2)高层建筑层数多,如果从底层到顶层采用一套管网系统供水,则管网下部管道及设备的静水压力很大,一般管材、配件及设备的强度难以适应,所以,给水管网必须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
(3)高层建筑对防振、防沉降、防噪声、防漏等要求较高,需要具有可靠的保证。
(4)高层建筑对消防要求较高,必须设置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以保证有效地扑灭火灾。
高层建筑内高楼供水系统的竖向分区,原则上应根据建筑物使用材料、设备的性能、维护管理条件,并结合建筑物层数和室外无塔供水管网水压等情况来确定。
如果分区压力过高,不仅出水量过大,而且阀门启闭时易产生水锤。
使管网产生嗓声和振动,甚至损坏,增加了维修的工作量,降低管网使用寿命。
同时,也将给用户带来不便;如果分区压力过低,势必增加给水系统的设备、材料及相应的建设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建筑上的特点,在失火时会出现火灾迅速蔓延,扑救范围受到限制,及时灭火有困难等情况。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1995)(2001年版)规定:建筑高度50m以下时,消防车应能通过水泵接合器向室内消防系统供水,当建筑高度超过50m时,系统必须贮有足
够的水量以保证自救能力。
因此,高层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应以室内消火栓系统为主,对于重要的高层民用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50M的其他建筑,常同时设有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以提高灭火的可靠性。
高层建筑消防给水设计标准在原则上与低层建筑消防给水有所不同,它除了要求在火灾起火10min内能保证供给足够的消防水量和水压外,还应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要求。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必须解决低层管道中静水压力过大的问题,其技术采用竖向分区供水的方法,即按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分成几个供水区,各分区分别组成各自的给水系统。
确定分区范围时应考虑充分利用室外给水管网水压,在确保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使工程造价和管理费用最低;要使各区最低卫生器具或用水设备配水装置处的静水压力小于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工作压力。
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竖向分区压力,住宅、旅馆、医院为300350kPa,办公楼为350-450kPa.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