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2019)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压缩语段(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语文高考试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语文高考试题解析(精编版)(原卷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注意事项:文语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选出每小题答案后,2.回答选择题时,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3.) (35分一、现代文阅读小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本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题。

1~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望得见山、虽然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化建设的要求,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在新型城镇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呵护乡村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记忆,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说课讲解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说课讲解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三年高考(2017-2019)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 字音字形(原卷版)

三年高考(2017-2019)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8 字音字形(原卷版)

专题08:字音字形【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在寒冷的极区,人们举目瞭.望,常常看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极光。

天暮.上,群星闪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

突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泄.下一片光华。

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

极光运动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丽景象,时动时静,变换.莫测,是大自然这个魔法师,以苍穹.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更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能用五颜六色去描绘。

其本色不外乎红、绿、紫、蓝、白、黄,可是大自然这一超级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隐显明暗组合起来,一下子就变成了神奇的万花筒。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瞭.(liáo)望天暮.(mù)俯瞰.(kàn)B.黑魆.(xū)魆摇曳.(yè)萦.(yíng)绕C.皓.(hào)月倾泄.(xiè)一模.(mó)一样D.瑰.(guī)丽变换.(huàn)莫测苍穹.(qióng)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ju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B.“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I卷语文真题精讲精练:压缩语段(附答案和解析)

近十年来全国高考I卷语文真题精讲精练:压缩语段(附答案和解析)

全国高考I卷语文真题精讲精练:压缩语段【考纲要求】【题型考向】【题型示例】(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19.根据下面的文字,补写后面总括性的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5个字。

(5分)关于低碳经济的解释较多,例如:“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就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观念”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可见,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观念,低碳经济其实①,低碳经济也涉及②。

答:①②(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方法点拨】压缩语段考点解读“压缩语段”是指考生按照命题者所给出的语言文字或图表数据等材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9三年高考_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写作含解析(1)

2019三年高考_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写作含解析(1)

专题16 写作2017年高考1.【2017年高考北京卷】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

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叙述情节,并作简要点评。

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答案】略【解析】试题分析:来的益处。

第2题要求学生用一种花来比喻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中的一人,并依据原著简要陈述理由。

考生首先要熟悉这几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好选一种比较熟悉的花来比喻其中的某一个人,简述理由主要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花的相似性的角度来分析。

第3题要求学生选择题目中指定的一人,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

本题写作指向非常明确,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考生就可以以这些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最好选自己熟悉的人物,这样才有话可说。

考生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结合原著的内容,不能随意篡改原著的内容。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微写作”发端于“微博”,旨在一滴水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精准审题,以小见大,在180字内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是微写作的命题初衷。

经过多次训练,考生对这一写作形式大多熟悉,但也容易形成“套路”写作。

这就要求在审题和选材上下功夫。

“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短小篇幅,窥得写作一斑,因此审题乃微写作斩获高分的第一要务。

读题中圈定题干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不在细枝末节上消磨耽误。

2019三年高考_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三年高考_高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01 论述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

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

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

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

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

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

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

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

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

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

(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 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 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ū意思是“令人喜爱”【答案】1.A2.B【解析】【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word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语句补写含解析

三年高考2017_2019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语句补写含解析

专题10:语句补写【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了生机。

(),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

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

“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自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的工具。

18.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答案】18.D【解析】18.就内容来说,作者不认为古琴音量小是缺点,只有D选项符合这一点,而且D项内容和后文衔接恰当。

故选D。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有一个大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

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

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小天体砸出来的。

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

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欲求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

这大大了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压缩语句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压缩语句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压缩语句1.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5个字(含标点符号)。

(5分)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在今年下半年发射,届时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验证试验的发射任务。

为确保“嫦娥五号试验器”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进行了多项技术攻关。

整体上火箭“身体长高、翅膀变长”,芯级火箭增高1.5米,两个助推器加长0.8米。

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同时采用“天基测量”技术和最新的高码率传输技术,可以向地面技术人员传输火箭飞行过程的实时遥测数据,实现了“实时问诊”和“宽带传输”。

[答案]长征三号丙改二型火箭将搭载“嫦娥五号试验器”执行发射任务,它进了多项技术攻关。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要“六抓”:①新闻抓导语;②概括抓物征;③描写抓对象;④议论抓观点;⑤推理抓结论;⑥信息抓关键词。

原材料是一则新闻,因此抓导语是关键。

原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是关键信息。

为确保压缩后的语段信息涵盖全面,在不超规定字数的前提下,可以在导语之后的文字中抽取部分关键信息。

2.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

(4分)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

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案]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所给语段共三句。

第一句写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第二句写参与活动的人很多,参与形式多样;第三句写该项活动很有价值。

概括语段内容时就需要把这三句话的主要意思分别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新课标③语文高考试题

2017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新课标③语文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7年-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7年-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

2017年-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摘要:高考试卷真题是研究高考的最佳资料,本文以最近三年(2017-2019)的高考真题全国卷为分析研究的对象,重点从“命题规律”和“核心素养”两大方面展开分析,力争找到每个题型的命题规律,为2020年高考指明方向;力争剖析出每个题型所对应的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日常教学服务。

The annu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aper plays a key role in NEMT. The thesis is based on papers tested publicly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2017~2019),focusing on proposition rules and key competencies, for one thing,to figure out the rules in different types. For another, to discover the trend in the coming key competencies so as to guide better daily teaching.关键词: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命题规律引言:高考试题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研究者统计之后指出,知识的“半衰期”已经由1950年的50年,缩减为目前的1.5年。

所以,如果不保持时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态度,那么教师储备的知识将渐渐老化、过时。

而分析每一年的高考真题,就是对高考备考方法的一种保鲜方式。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分版块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指导思想:结合近三年高考全国卷的内容,重点从“命题规律(走向)”方面展开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整体上看,本题所选文章依然以社会科学类文章为主,具体的文章既可能是回溯历史经典,也可能是关注人文研究前沿,在选择题中相对较难。

2017-2019三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9三年全国卷3高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2019全国III卷语文解析2019全国III卷语文解析2018全国III卷语文解析2017全国III卷语文解析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语文试题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将进酒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11将进酒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专题11 将进酒1.创作背景天宝元年,李白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

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

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2.给加线字注音: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恣()欢谑()千金裘()径须沽()取对君酌()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线词语。

①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 ②会须一饮三百杯_________③钟鼓馔玉不足贵_________ ④斗酒十千恣欢谑_________⑤径须沽取对君酌_________ ⑥与尔同销万古愁_________⑦但愿长醉不复醒_________ ⑧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2.zhuàn;zìxuè;qiú;gūzhuó;qiāng jiāng3.高大的厅堂;应当;值得;放纵;即、就;代词“你”;只;为什么。

1.诗的开头“黄河”与“人生”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四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两句用的是古代民歌中的比兴手法。

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所以从黄河起兴。

这两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似乎从天而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基调是壮。

尽管也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有“不复回”之叹,基调却是悲。

紧接着带出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

这前后两句,既是比喻——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再,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人生渺小,因而这四句令人顿生悲意。

这四句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阔大,极有气势。

三年高考(2017-2019)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压缩语段

三年高考(2017-2019)语文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1 压缩语段

专题11:压缩语段【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

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

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8字音字形语文

三年(2017-2019)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8字音字形语文

三年( 2017-2019 )高考真题语文分项汇编:专题08 字音字形语文专题 08:字音字形【2019 年高考】一、【 2019 年高考天津卷】下边一段文字,达成。

在严寒的极区,人目瞭.望,经常看到五颜六色、千姿百的极光。

天暮.上,群星,静静地俯瞰着黑的地面。

忽然,在大熊星座中___________出一彩虹般的奇特光..,如烟似,曳不定,最后化成一个大非常的光,在北斗星的周,犹如皓月...当空,向大地泄.下一片光。

极光形状各异,世界上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的极光形体。

极光运所造成的________的瑰情景,静,莫,是大自然个魔法,以..穹舞台演出的一出光的活。

更令人止的有极光的色彩,早已不可以用五六色去.描。

其本色不外乎、、紫、、白、黄,但是大自然一超画家用___________的手法,将明暗合起来,一下子就成了奇特的万花筒。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是()A.瞭.( li áo)望B.黑(xū).C.皓(hào)月.D.瑰( guī).天暮( mù).曳( yè).泄( xi è).( huàn)莫.俯瞰(kàn).( yíng).一模(mó)一.穹( qi óng).【答案】 B【分析】本考学生代一般常用字的字音,并正确写代常用范字的能力。

解答此目,第一要明确干的要求,如本“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而后依据字形和字辨析字音,依据字音和字辨析字形。

本中, A ,“瞭望”的“瞭” li oà指罩大地的天空。

C,,指望;“天暮”的“暮” “幕”,“ 泄”的“泄” “泻”,“ 泻”指(大批的水)很快地从高流下,而“泄”一般指液体或气体排出;“一模一”的“模” mú。

D ,“ 莫”的“ ”“幻”,“ 幻莫”,化多端,以揣。

故 B 。

二、【 2019 年高考浙江卷】以下各句中,没有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是(3分)A.不甘庸碌,不墨守成,不畏挫.( cuō)折,以所有精力和才思奔向既定目,赴蹈火,不达目的决不休,与激在他心里的狷(ju àn)介不之气是多么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1:压缩语段【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不超过50个字。

(5分)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馆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廷伸至西欧。

【解析】压缩语段的一般方法:1.摘取法,就是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也就是把每个句子所表达的重要内容摘出来,然后按题干要求进行连缀。

这种方法适合于封闭性语段,字数较少,内容单一,要求宽泛。

2.分层法,是语段压缩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压缩语段,连缀语句。

3.复取法,也叫合取法,它是根据语段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的一种压缩方法。

二、【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 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城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级通水。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把握文段主旨的基础上筛选出文段主要信息,并将其按照要求概括表达出来。

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对材料的理解;②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筛选;③语言表达简洁流畅。

本题要求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压缩。

根据新闻报道中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事件、结果等进行压缩,注意保留以下关键信息:时间:2019年3月13日;地点和事件: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结果: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

注意字数限制以及语言表达的简洁流畅。

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

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

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答案】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

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

故答案为: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2018年高考】一、【2018年高考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作答时要先认真审读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理解。

本语段重点在最后一句话,“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那就像……,又好比……”,这是强调偏见存在的价值,所以选D项。

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6分)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

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

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

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

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

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30个字。

(2分)(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

不超过80个字。

(4分)【答案】(1)示例: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2)示例:科技的进步为国民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因为更加便捷,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喜爱,却会带来阅读浅表化问题。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消息的把握。

该消息分为两段,第一段陈述了两个事实,一是综合阅读率提升;二是数字化阅读率上升。

综合起来可概括为“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双增”。

第二段主要阐释“有声阅读成为新的增长点”。

第二题要求考生对消息中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评述。

考生要注意到消息中出现了数字化、有声阅读等与科技相关的词语,考生一方面可对阅读率的增长加以肯定,也可以适当分析科技给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

点睛: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

概括新闻的中心要素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需了然于胸。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个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五个要素。

新闻以记叙为主,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

做好新闻评析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准确把握新闻材料的实质,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为点评作好准;其次要注意点评语句简明扼要,点评内容是非分明,一语中的,立场鲜明。

再次要注意点评从新闻材料实际出发,以理服人,不可凭空漫说。

【2017年高考】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

(12字以内)(3分)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

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案】例:“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

拟写标题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仔细阅读全文,短文内容先指出“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然后强调了“一带一路”是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最后指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的路径。

所以可以为这段话拟写标题为:“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意思对即可。

拟写时还要注意特殊要求,比如本题限制字数在12字以内。

【考点定位】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名师点睛】为短文拟写标题,第一步:通读短文,整体把握短文内容主旨。

第二步:抓住关键句、特征句。

所谓关键句、特征句,就是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如短文是新闻,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中间小节的开头或结尾部分。

注意寻找并提取这些特征句子中的有效信息,可以迅速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标题的草拟。

如果这种句子比较多,就找其中最具有概括性或判断性的句子。

第三步:规范化表达。

第四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

拟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般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

比如本题要求在12字以内。

二、【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逐段概括中国古代木构房屋的特点。

每个特点不超过10个字。

(4分)①中国古代木构房屋需防潮防雨,故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

②这种房屋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分隔方式可实可虚,实的如屏门、板壁等,虚的如落地罩、太师壁等。

③工匠们设计房屋的各种构件(如梁、柱)时,在保有其功能的基础上,往往顺应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加漂亮、美观,如把直梁加工成月梁,以给人举重若轻之感。

④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尤其在木材表面形成坚韧的保护膜,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答案】①台基高,出檐大。

②内部可通可隔。

③构件艺术美观。

④涂有油漆以防腐。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认真分析题目所给文段,从文段中提取主要信息,最后概括答案。

要分别抓住每段中的“有高出地面的台基和出檐较大的屋顶”“内部可以全部打通,也可按需要用木材进行装修分隔”“房屋的各种构件……往往会对其形状,位置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更漂亮、美观”“为防止木材腐烂,工匠们给木构房屋涂上油漆”等内容,根据这些压缩语段,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