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犯罪

合集下载

女性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女性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女性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女性犯罪分析及其预防措施女性犯罪是指由女性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是犯罪学领域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别。

在当今社会中,未成年女性、青年女性及职业女性的犯罪显得较为突出。

由于女性具有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女性犯罪呈现出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及行为特征等方面的特殊性。

一、女性犯罪的生理因素犯罪的性别差异首先是由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造成的,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不同特征,影响着她们的犯罪行为的实施及特征。

影响女性犯罪行为及其特征的生理因素主要有:①体力差。

②激素的作用。

③女性生理性周期。

④生理发育过剩。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因素即女性是否进行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对其犯罪行为特征产生的影响的心理因素。

它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攻击性弱。

②主动性。

③道德观念方面。

④自尊心与虚荣心。

⑤忍耐性。

⑥应付挫折的方式。

⑦恐惧、胆小和焦虑。

⑧智力特征。

⑨情境因素三、女性犯罪的社会心理特征女性犯罪具有下列社会心理特征:①非体力性。

②自私性。

③单独性。

④间接性。

⑤色情性。

⑥诱使性。

⑦人格特质。

(1)女性犯罪的自身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的角色,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女性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总结了许多女性犯罪的案例之后,发现女性犯罪大多是基于一些这样的原因:1、文化素质低下。

文化水平低,就造成她们缺乏相应的观察力,判断力,使她们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的时候,缺乏科学的分析能力,在面对别人的教唆,诱惑时,很难明辨是非,容易被人威逼,利用,从而误入歧途。

由于缺乏知识,不懂法律,不能理智处理事情,而且容易走极端,实施犯罪行为。

2、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的影响。

女性的情绪、心智在月经期、怀孕期和绝经时期受到影响很大。

生物学家认为处于此期间的女性,更容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因为在此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神经紊乱,大脑皮层失调,心烦易怒,情绪失控等现象,产生冲动型犯罪。

正是由于这些心理的消极变化,使女性陷入犯罪的危险性较大。

女性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女性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一)社会生活多元化,一些女性人生价值观念嬗变扭曲。

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正是法律赋予女性与男性同等的权利,使现代女性冲破了极其狭隘的家庭小天地,进入了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参与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女性多角度地参与,使其在各方面占有主导地位,正确塑造自我,把握人生,营造美好未来。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极少一部分女性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下,面对风糜的世界,迷失自我。

有的女性面对下岗,生活无望等困境,不能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既想过上“好日子”,好好地享受生活,又不愿意为此付出艰辛地劳动和汗水,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追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腐朽生活方式;有的心甘情愿当“二奶”,傍大款,当“飞鸽”,以色骗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丢掉了女性人格中勤劳、善良、奉献的传统美德,满脑子想的都是金钱,想的是如何挥金如土、穿金戴银,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自己的私欲,企图在致富路上走捷径,不择手段,从而滑入犯罪的深渊;有的青年女性甘愿做犯罪者的帮凶,与其他男性勾结,分工协作,实施诸如盗窃、抢劫、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有的则以色相攫取钱财,顺手牵羊,趁人不备窃取他人财物;有的甚至把罪恶的双手伸向无辜的孩子,绑架儿童,勒索钱财;有的则“为情所伤”,雇佣别人进行报复伤害以夺取她人生命。

据统计,某区检察院2005年—2007年共批准逮捕女性犯罪的案件33件37人,涉及罪名有故意杀人、强迫卖淫、抢劫、盗窃、绑架、贩毒、故意伤害、诈骗、破坏公用设施、挪用资金、受贿等十多种罪名,犯罪嫌疑人侵犯的客体既有他人的生命权利、健康权利、财产权利,又有国家正常的管理秩序。

实施犯罪中,她们往往恃强凌弱,被侵害对象一般是在体质上弱于自己的女性,或在年龄上悬殊较大的少年儿童,或以多对少、数人纠集在一起,选择总体上弱于自己的侵害目标,其对社会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女性犯罪

女性犯罪

三、女性犯罪特征
(五)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 【案例】 贵州省纳雍县新郑乡人何琴12岁时被人贩子从贵阳
拐卖到河南浚县,15岁时生下一子。1998年她再次被人 贩子拐骗到鹤壁市郊区一个村庄,以5000元的价格卖给一 个名叫李水平的光棍汉为妻,次年她生下一女。离开家乡 已经12年了,她想自己的父亲,想回家看看,却被多疑的 丈夫粗暴地拒绝。在数次争吵、打骂之后,彻底心灰意冷 的她找出一瓶“毒鼠强”倒进丈夫爱吃的面条里,将丈夫 毒死。
三、女性犯罪特征
(五)具有加害人和受害者二重性 • 犯罪女性在她们滑入犯罪深渊之前,大部分是受害者。 有的在谈恋爱时因接连失恋,精神空虚,为寻找寄托而失
身;有的盲目轻信他人,上当受骗,被人拐骗、拐卖、诱 奸,于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有的以色情勾引,进行 流氓、诈骗、拐卖人口等犯罪活动,或与其它违法犯罪成 员同流合污,互相利用,相互勾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有 的是丈夫另有新欢而遭冷遇、受凌辱,不顾一切而实施犯 罪。
• 【手段二:色】安惠君多次以出外考察的名义,指定年轻 英俊的男警员单独跟随她外出,期间向英俊下属作出性暗 示。如顺其要求,回深圳后将迅速升迁;反之则升职无望, 理由是“有待磨练”。该分局年轻英俊的一位警员与安惠 君关系密切。而他从副科被提拔到正科,再到副处、正处, 仅两年时间。
昨日十大品牌市长,今日阶下囚
母亲吸毒八年,婴儿毒瘾发作
四、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二)女性性犯罪 • • 女性性犯罪指女性侵害他人性权利或有伤风化或利用其色相、 肉体等性诱惑手段所实施的情节严重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三个类型
(1)是侵害他人性权利的性犯罪,如强制猥亵儿童犯罪、强 制猥亵侮辱女性犯罪、强奸犯罪(共犯)等
(2)是有伤风化的性犯罪,如聚众淫乱犯罪、组织淫秽物品 犯罪等 (3)利用色相、肉体等性诱惑手段所实施的性犯罪,如卖淫 犯罪、传播淫秽物品犯罪等。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分析

女性杀人犯罪心理分析首先想对女性犯罪的特点和心理进行下分析: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心理基础(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集中在侵犯财产罪和妨害社会秩序罪,女性犯罪呈现低龄化、农村妇女和无业女性偏多,文化程度低等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的差异,特别是在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能、体态、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别的物质基础。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差异:1.认知特点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女性的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性、具体性。

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性和知觉速度等都比男性强,女性对声音的感知优于男性,女性善于辨别色彩而男性善于辨别图形;女性的机械识记能力强,观察仔细。

正是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着认知差异,所以,犯罪女性常常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社会认识系统薄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不能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受害者,这也是与其认识特征分不开的。

2.情感和意志特征青春期的女性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性,容易因一些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对否定性质的情绪体验深刻,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使她们长时间处于被情绪感染的体验中;情绪情感的起伏性大,多种性质的情绪体验交错刺激,陷入情绪之中,被情绪所左右,容易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和矛盾;而且情绪体验深刻,容易受情绪的感染支配而感事。

3.个性特点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个性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1)攻击性攻击性包括生理上的攻击行为和语言上的攻击行为。

攻击性的强弱是男女两性在个性和行为方面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男性往往比女性富于攻击性。

当受到刺激时,男性表现出愤怒,甚至大动干戈;而女性却焦虑不安,甚至自责。

(2)支配性支配性有两种表现:其一,是支配他人,以获得别人的顺从并以此作为满足;其二,是对别人所施予的影响予以抗拒,这是从相反方向体现了个人的自我支配感。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女性性犯罪是指女性在性行为中侵犯他人的身体和性权利的行为。

女性性犯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性别平等的重视,这一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却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女性性侵犯的案例。

在某大学校园里,一名女教师利用自己的职权对男学生进行性侵犯。

这名女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强迫男学生与她发生性关系,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女性性犯罪的思考和讨论。

其次,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还包括对儿童的性侵犯。

在一些儿童福利机构或孤儿院中,女性工作人员利用自己的职权对无助的儿童进行性侵犯的案例时有发生。

这些案例不仅对儿童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创伤,也对社会道德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这些案例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对儿童保护制度的重视和改革。

此外,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还包括对老年人的性侵犯。

在一些养老院或护理机构中,女性护工对老年人进行性侵犯的案例时有发生。

这些老年人身体虚弱,无法自我保护,成为了女性性犯罪的受害者。

这些案例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对养老机构管理和监督的关注和改善。

综上所述,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却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社会问题。

女性性犯罪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创伤,也对社会的道德和公共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我们应该加强对女性性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加强对受害者的保护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性别平等。

希望通过对女性性犯罪的案例的关注和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女性性犯罪是指女性在性方面犯罪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社会上并不常见,但却存在着。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将介绍一些女性性犯罪的案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案例。

在这个案例中,一名女性教师被指控与她的学生发生性关系。

这名女教师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地位,对未成年的学生进行了性侵犯。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学校教育系统的反思和改革。

其次,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日本。

一名女性医生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对患者进行了性骚扰和性侵犯。

这一事件不仅对受害者造成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也对整个医疗行业的信任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一案例也引发了日本社会对性犯罪的关注和讨论。

另外,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中国。

一名女性老师在校园内对学生进行了性侵犯。

这一事件不仅让学生受到了伤害,也让学校和家长陷入了困惑和愤怒之中。

这一案例也引发了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制度的反思和改进。

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这些案例不仅让受害者遭受了身心上的创伤,也让社会对性犯罪问题产生了更多的关注和警惕。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女性性犯罪的问题,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监管,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这一现象的发生。

总之,女性性犯罪的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却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监管,以便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这一现象的发生。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女性性犯罪问题的关注,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健康的社会环境。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法律视角下的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关键词:女性犯罪;法律原因;法律对策一、女性犯罪的定义分析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法律对策,首先要弄清女性犯罪的定义,因为定义是表征此种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将其与其他类型犯罪区别开来的基本界限。

我国刑法学虽对女性犯罪问题有所研究,但并未将其作为一个专题。

相反,在犯罪学中,女性犯罪问题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但对女性犯罪概念研究并没有得到重视,在很多相关专著中也没有作具体的定义,只是在一些学者的论述中提及。

比较而言,女性犯罪除了具有犯罪的一般特征以外,还有女性犯罪独有的特征,这是由女性的心理和生理因素所决定的。

比如,女性的两种特殊生理现象——经期和更年期——使得女性易情绪波动,产生激情犯罪。

再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加深,女性逐渐摆脱束缚的状态,走上独立的历史地位,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从而使女性犯罪多以财产型为主,虽然其中也有部分因素是因为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健全。

因此,笔者认为,深刻把握女性犯罪内涵需认清两大点:第一,犯罪主体是女性,此种犯罪是依据女性在生理心理方面异于男性来分析犯罪现象的;第二,女性并不是一种特殊身份,其所犯的罪行,男性也可以实施。

因此,女性犯罪的概念可以简单概括为:不仅具有一般犯罪的基本特征,同时还是一种因女性特有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而具有的特殊的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现象。

二、女性犯罪的法律成因分析当前最主要的三大类女性犯罪,是女性暴力犯罪、白领女性犯罪、青少年女性犯罪。

笔者认为,女性犯罪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很多女性法律意识淡薄,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目前保护女性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对女性缺乏足够的关注,当女性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没有及时、完善、便捷的法律途径予以救济,从而使女性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犯罪。

(一)对女性权益缺乏明确的性别视角的法律保护女性由于心理和生理方面与男性的存有差异,使得女性犯罪在犯罪原因、犯罪手段、犯罪类型、犯罪危害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应充分考虑性别差异。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

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分析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认知特征 女性犯罪的情感与意 志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特征

女性犯罪的个性倾向性特征:①表现在需求方面。②表
现在动机方面(财务型犯罪动机、情感型犯罪动机、无知型 犯罪动机、恶逆变型犯罪动机)

女性犯罪的个性心理特征:①表现在性格方面②表现在
女性犯罪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女性 犯罪率一直处于上升的 趋势。 女性犯罪的类型也扩展 到包括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抢劫、运输毒品、 诈骗、贪污、受贿、收 购赃物、交通肇事等方 面。
女性犯罪案件的特点





第一、 女性犯罪嫌疑人大多年 龄低、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 低。 第二、 在杀人、抢劫、伤害、 强奸等暴力性犯罪有所增加。 第三、 卖淫类案件突出。 第四、 有些从事财务、证劵、 经济管理的女性,利用可乘之 机进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 等违法活动有所增加 第五、 女性性格特征容易导致 激情犯罪

完毕

谢谢大家
女性犯罪的成因


女性犯罪的成因与男性不尽相类似,尤 其因其生理、心里、社会化过程的不同, 而产生独特的犯罪行为。主要分为以下 三点 1.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2.女性犯罪的心理成因 3.女性犯罪的社会成因

女性犯罪的生理成因:当代的生理
学家普遍认为女性在处于月经期、怀孕 期和绝经期期间,特别容易产生犯罪行 为。在这些特殊期间,女性会出现植物 神经絮乱,大脑皮层失调。因此容易出 现情绪失控等现象。

国家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男女平等发展。健全我
国妇女保障体系,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还要加大综合治理力 度,强化依法打击,预防女性犯罪的整体合力。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摘要】现代社会中,女性犯罪逐渐增多,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现代女性犯罪的类型、社会背景与心理因素、社会保障与法律保护、预防控制策略、教育与宣传等方面展开剖析。

通过分析女性犯罪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预防控制策略的重要性。

强调了教育和宣传在预防女性犯罪中的关键作用。

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女性犯罪的变化趋势和新的预防控制方法。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现代女性犯罪现象,提出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维护社会安全与稳定。

.【关键词】现代女性犯罪、剖析、预防控制、类型、社会背景、心理因素、社会保障、法律保护、预防策略、教育、宣传、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

1. 引言1.1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定义现代女性犯罪是指在当代社会中,女性参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现象。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涉及盗窃、诈骗、贩毒、暴力犯罪等多种类型,女性犯罪的数量和种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不断变化。

女性犯罪的出现与社会变革、家庭破裂、经济压力以及心理问题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女性犯罪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还对社会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因此需要加强对女性犯罪的研究和预防控制工作。

现代女性犯罪剖析及预防控制的定义包括对女性犯罪行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同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旨在减少女性犯罪的发生,并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

通过深入探讨女性犯罪的原因和特点,可以更好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2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现代社会对女性犯罪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女性犯罪案件数量也呈现出增多的趋势。

传统观念中,女性被视为温柔、善良的代表,因此很少受到犯罪行为的怀疑和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女性在家庭、职场和社会各个领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和压力,她们的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加。

研究现代女性犯罪的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女性犯罪的类型、原因和特点,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通过对女性犯罪现象的全面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女性犯罪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及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女性犯罪与监狱学针对女性犯罪者的特殊考量

女性犯罪与监狱学针对女性犯罪者的特殊考量

女性犯罪与监狱学针对女性犯罪者的特殊考量女性犯罪与监狱学:针对女性犯罪者的特殊考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犯罪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不仅体现在犯罪类型上,还涉及到其犯罪心理、社会背景等多个方面。

因此,在监狱学中,对于女性犯罪者的特殊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特点、监狱对女性犯罪者的关怀以及女性犯罪再教育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相比,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首先,女性犯罪的犯罪类型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盗窃、诈骗、妨害家庭关系、非法贩卖毒品等领域。

其次,女性犯罪者往往具有较为复杂的心理特征,例如,一些女性犯罪者可能存在心理压抑、自卑、依赖他人等问题。

此外,女性犯罪者的犯罪背景多与家庭、婚姻、经济等有关。

对于女性犯罪者的特点,监狱学需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予以关注。

二、监狱对女性犯罪者的关怀监狱在对待女性犯罪者时,应当考虑到其特殊性,并提供相应的关怀和支持。

首先,监狱应构建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为女性犯罪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个人隐私保护。

其次,监狱可以设立专门的女子监狱,采取女性狱警管理,以减少女性犯罪者在监狱中遭受的不适和伤害。

此外,监狱还可以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帮助女性犯罪者积累技能,为重新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三、女性犯罪者的再教育女性犯罪者的再教育是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再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心理辅导、职业培训、法律知识教育等。

首先,心理辅导有助于帮助女性犯罪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重塑自我形象,并积极面对将来的生活。

其次,职业培训可为女性犯罪者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培养她们的技能和就业能力。

最后,法律知识教育则有助于女性犯罪者增强法律意识,正确理解和尊重法律,以避免再次违法。

四、共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女性犯罪的增加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存在,因此,减少女性犯罪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女性犯罪者的法律援助力度,为她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障。

女性在犯罪领域中的地位如何?

女性在犯罪领域中的地位如何?

女性在犯罪领域中的地位如何?一、女性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 女性犯罪率的上升趋势近年来,女性犯罪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这一现象可能与女性社会地位提升、女性参与职场和社会生活的增加有关。

在经济犯罪、毒品犯罪等领域,女性犯罪人数也在增加。

2. 女性犯罪类型的多样性不同于传统对女性犯罪的刻板印象,如偷窃、欺诈等非暴力犯罪,如今女性涉足的犯罪类型越来越广泛,包括贩毒、纵火、杀人等暴力犯罪。

3. 社会文化对女性犯罪的影响社会文化的观念和期望也对女性犯罪产生影响。

一方面,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使得女性在犯罪领域中相对较少,受限于社会对女性的期许;另一方面,在一些特定领域,如网络犯罪、诈骗等,女性因被认为更具沟通能力和细腻性格,被当做理想的犯罪工具。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和背后的社会问题1. 经济压力和社会不公女性由于受到性别歧视,存在着更大的经济压力和更少的机会。

在生存和社会经济权益保障方面的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一些女性不法行为的出现。

2. 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女性犯罪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

家庭暴力、性侵等不良环境、不良经验可能导致女性心理扭曲和行为异常。

同时,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负面观念也可能加重女性犯罪的出现。

3. 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缺失教育和就业机会的缺失是导致女性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妇女因教育水平低、职业选择少导致就业不稳定或没有正当渠道,从而在犯罪领域中找到谋生的机会。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和社会影响1. 心理因素的分析女性犯罪心理因素的研究表明,这其中涉及到了个人心理健康问题、动机驱动、自我认同、认知冲突等。

这些因素的复杂交织导致女性在犯罪中显示出一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

2. 社会影响的深层次问题女性犯罪带来的社会影响在很多方面都是深层次的。

一方面,女性犯罪的上升趋势对社会治安和家庭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犯罪问题也需要社会和法律制度来应对和解决。

四、女性在犯罪领域中的改善与发展1. 教育和职业机会的提供提供良好的教育和职业机会是改善女性在犯罪领域中地位的重要举措,通过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参与度,为她们提供正当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机会。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女性犯罪是指妇女犯罪行为,包括经济、性质和暴力犯罪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女性犯罪率持续上升,使得更多的女性被卷入刑事活动,这趋势不可忽视。

本文将探讨女性犯罪的现状、特征以及对策建议。

女性犯罪的现状女性犯罪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所增加。

据警方报告,自1970年代以来,女性犯罪率增长了约200%。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女性犯罪的比例越来越高。

从犯罪类型上来说,女性犯罪涉及到性质、经济和暴力等领域。

在经济领域,女性最大的犯罪行为是诈骗和偷盗;性质领域主要是卖淫和吸毒;在暴力行为方面,女性犯罪主要涉及到伤害和谋杀。

女性犯罪行为也有其特定的受众群体。

据研究表明,失业或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婚姻不幸福或家庭气氛不稳定、身体有残疾和经济贫困的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

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女性在犯罪行为中有许多特征,这也是理解女性为什么会卷入犯罪活动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女性在犯罪中的特征:1. 性别与女性职业女性犯罪率总体上比男性低,但随着女性的经济地位提高和职业选择的增多,女性卷入犯罪的比重也不断增加,特别是在一些白领职业中,犯罪率占比较高。

2. 青春期女性犯罪青春期女性相对于已婚女性或中年女性,更容易卷入犯罪活动。

研究显示,青春期女性更容易受到痛苦和困难的影响,缺乏成熟的思考和决策能力,沉溺于自我的生存世界中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3. 婚姻不幸福的女性犯罪婚姻不幸福、经济困难、教育水平不高的女性容易沉溺于消极情绪的世界中,易受负面影响,导致不良行为产生。

4. 性压抑女性犯罪女性在性方面的需求相对男性仍然很低,但女性内心压抑的性需求导致了一些女性沦为性工具,也容易被利用和操纵。

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犯罪问题已经得到广泛重视。

下面是几点对策建议,以使女性不易卷入犯罪。

1. 改善社会经济状态尤其是针对一些贫困家庭、贫困地区的女性,改善其社会经济状态是减少女性犯罪的基本途径。

浅析女性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

浅析女性犯罪女性,就象月亮,象征着美丽圣洁、温柔善良,然而,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在金钱困兽的诱惑下,一些女性抵挡不住浊流的冲击,扭曲了心灵,走进了犯罪的深渊。

犯罪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情况也不尽然,有社会的、家庭的、历史的、主观的、客观的等等诸多因素。

女性犯罪率的上升,手段的残忍,带来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冲击着社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何遏制女性犯罪实在是深远而重大。

女性的命运如何,也始终标志着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程度。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女性犯罪的特点是指女性犯罪的独特方面,女性犯罪与男性犯罪虽无本质的差别,但有自身的特点:1、女性犯罪的隐蔽性较强女性的犯罪状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容易逃脱对罪犯角色的承担。

如16岁的王X乘其母亲熟睡之机用斧头将其砍死后,将尸体背到荒坡上掩埋,以及30岁的冉XX与其奸夫刘XX乘父亲熟睡之机将其卡死后制造上吊自杀假象的案例。

案发后,侦查人员走了许多弯路才将这类案件侦破。

因此,女性常借助生理条件和人们对女性普遍宽容的心理使其犯罪行为具有欺骗、伪装和隐蔽的特点。

2、女性犯罪常常有从受害者到罪犯的演化过程在女性犯罪的各种类型中,尤其是在暴力犯罪中,许多人是受害者,被自己身边的人摧残、迫害,她们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忍受各种排斥、失望、冷漠,但不能长时间忍受,于是顿生恶念,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钟XX故意杀人案,她在供述中讲:“我本想做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但我无法做到,我起早摸黑,一年辛苦到头,不但得不到理解,还经常遭到丈夫的指责,婆母的慢骂,开始我想,只要丈夫外出打工找钱,我在家苦一点,孩子长大了我的日子就会好过些,但事实不是我想的那样,那天早上,我因病了没有起来做早饭,丈夫骂我好吃懒做,婆母也破口大骂,并扬言要打死我,我实在无法忍受,将毒鼠强放在丈夫的饭碗里将他毒死……。

”又如王敏故意杀人案,他讲到:我母亲根本不象是母亲,倒象个恶魔,她不准我谈恋爱,当众打我耳光,侮辱我,诽谤我,我在同学中无尊严,在大人面前无人格,我走投无路,只有砍死她才解心头之恨……。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

女性犯罪之特征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犯罪现象日益复杂多样,女性犯罪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与男性犯罪相比,女性犯罪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其背后的原因也多种多样。

深入研究女性犯罪的特征、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性犯罪的特征1、犯罪类型相对集中女性犯罪多集中在盗窃、诈骗、卖淫、贩毒等领域。

盗窃和诈骗往往与经济需求有关,而卖淫和贩毒则可能涉及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个人价值观的扭曲。

2、暴力犯罪比例较低一般来说,女性在犯罪中使用暴力手段的情况相对较少。

但近年来,女性参与暴力犯罪的比例有所上升,这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

3、犯罪动机多为情感和经济因素女性犯罪的动机常常与情感纠葛、家庭矛盾、经济压力等相关。

例如,因感情受挫而报复他人,或者为了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而走上犯罪道路。

4、犯罪手段相对隐蔽女性在犯罪时往往更加注重隐蔽性,她们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和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来实施犯罪,从而增加了侦查和打击的难度。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1)社会转型带来的压力: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女性面临着就业、竞争等多方面的压力。

如果无法适应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心理失衡,从而引发犯罪行为。

(2)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些不良的文化,如宣扬物质享受、暴力等,可能对女性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使其容易受到诱惑而犯罪。

2、家庭因素(1)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争吵、虐待等不良关系,可能使女性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寻求外界的不良刺激,甚至犯罪。

(2)家庭教育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或者父母对子女过度溺爱、放纵,都可能导致女性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3、经济因素(1)贫困:经济贫困是导致女性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摆脱贫困,一些女性可能会选择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2)消费观念扭曲:一些女性追求高消费、盲目攀比,当自身经济条件无法满足时,可能会通过犯罪来获取资金。

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和成因

我国女性犯罪的现象和成因

一、我国女性犯罪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女性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生活,女性犯罪数量因而逐渐上升,不断增多的女性犯罪给社会带来新的不安定因素,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女性无论从生理还是从社会角度讲都属弱者,是受保护的对象,女性维权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女性犯罪问题的日益突出,已经成了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了解女性犯罪的成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因素:(一)社会因素1.经济体制改革的负面因素导致女性犯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进入了社会的所有阶层和行业,她们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

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在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的转型期里,出现了许多管理的漏洞,给一些不法分子从事贪污、侵占、诈骗、挪用公款、收受贿赂者以可乘之机。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内大批企业破产倒闭,特别是中心企业,有些因环保问题被关停并转。

随之而来的是大批职工下岗失业,而女职工则首当其冲,她们的生存面临很大困难,生活没有着落,甚至一些大学毕业生就业也非常困难,这其中有些女性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而进行诈骗、盗窃、抢劫等活动,或是从事皮肉生意,自甘沦落。

2.贫富差别、城乡差异导致女性犯罪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社会分配还不能按需分配,贫富差别、城乡差别还比较大,因而,一些农村女性以及生活比较贫穷的女性就有可能会为财而铤而走险。

3. 社会腐败现象的消极影响导致女性犯罪潜规则盛行,歪风邪气致使现如今人们的商品经济意识非常的直观和强烈。

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恶习风行。

少数政府官员、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金钱引诱致使某些女性私欲膨胀,疯狂敛财,从而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直接致富的欲望。

4.就业压力的原因导致女性犯罪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就业艰难等在女性犯罪人员中占较大比例,而犹以农村进城务工的人员所占比较较高。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女性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了社会,参与到各个领域中。

但是,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快,女性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女性犯罪的特点与男性犯罪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于女性犯罪的特点的探讨与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女性犯罪的类型、动机、心理特点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预防女性犯罪的建议和措施。

一、女性犯罪的类型女性犯罪的类型与男性犯罪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女性犯罪的主要类型包括:1、经济犯罪女性犯罪者在经济犯罪方面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信用卡盗窃、保险欺诈、电信诈骗、账户垫支等。

经济犯罪有时与女性的职业生涯有关,女性群体的就业机会增加,但往往由于性别差异,职业晋升所需要的策略、修养与能力等方面不如男性,使得她们对金钱利益的渴望具有相对的突出性。

而在家庭环境中,女性往往要担负起经济承担能力,所以她们更容易利用自身的位置、身份和掌控的机会进行经济犯罪。

2、非法占有女性犯罪者太多,潜在的原因往往与方舆、婚姻、家庭、经济、心理等因素有关,而非法占有就是一种受到这些因素驱动下的犯罪类型,包括了偷窃、盗抢、贩卖不法物品等。

这些犯罪往往起因于个人利益的需要,个人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需要通过非法的手段来解决。

3、暴力犯罪虽然女性犯罪的暴力行为比男性少,但女性犯罪者在家庭暴力、杀人、人身攻击等行为方面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多数事件的原因在于女性遭受了旧有家庭、婚姻关系的压迫、剥削利用或感情上的压力,为了保护自身权益,或者为了露出态度,有时候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进行抵抗。

二、女性犯罪的动机女性犯罪动机的产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女性犯罪的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1、生存利益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中往往处于较弱的地位,所以她们容易在面对经济压力时,选择某些非法手段来迅速获取利益,从而得到生存保障。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女性犯罪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一、我国女性犯罪的概况1、女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2、女性犯罪的涉案领域增多,但仍以财产犯罪和性犯罪为主。

3、犯罪手段方式多样化,但以非暴力性为主。

4、女性犯罪者呈现出低龄、低收入和低文化的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成因1、心理成因。

与男性相比较,女性表现得更易爱慕虚荣,意志力较为薄弱,依附心理较强,自制力较差,禁不住各种需要、欲望的诱惑。

2、家庭成因。

家庭的破碎、家庭教育的不当、家庭成员中有不道德行为或违法行为等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有可能成为女性犯罪的诱因。

3、社会成因。

(1)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

(2)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特征(一)个性心理特征1、需要。

需要是犯罪动机产生的基础,是犯罪行为发生的源泉。

导致女性犯罪发生的需要主要是物质需要和情感需要(或是畸形的性需要)。

2、动机。

因为有强烈的个人需要,所以产生出犯罪动机。

根据学者研究,女性犯罪动机主要有三种:(1)由虚荣心、享乐主义引起的物欲型动机。

(2)由情感需要、自尊和嫉妒心引起的报复性动机。

(3)由畸形性需要引起的性欲型动机。

3、法制观。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有些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

这些法盲、文盲占女性犯罪者中的大多数。

4、能力。

男女两性在能力上有所区别,例如:女性体力不如男性,体格不如男性健壮,因此女性攻击性较弱,常以非暴力犯罪为主,进行盗窃、诈骗等较少体力的犯罪,或是依附于男性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二)认识特征女性犯罪人的认知范围狭窄,社会化认识系统薄弱,目光短浅,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容易受表面现象迷惑。

(三)情感特征女性一般都表现为温柔、文静、细心,因此与男性相比,情感都比较丰富、细腻,自尊心较强,也容易嫉妒。

另外,女性情绪波动也较大,容易受他人或外部环境影响,忽喜忽悲或忽冷忽热。

(四)意志特征意志受情绪影响较大,意志力薄弱,行为举止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和支配。

四、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1、依附性2、欺骗性3、非暴力性4、隐蔽性5、手段方式多样化,性犯罪的形式增多。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女性犯罪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女性犯罪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对于探究女性犯罪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对预防和解决女性犯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析女性犯罪的一些特点以及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的因素。

首先,女性犯罪的特点之一是以非暴力犯罪为主。

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倾向于选择非暴力的犯罪方式,如经济犯罪、诈骗、偷盗等。

这可能与女性在生理上和社会角色上的一些特点有关。

在生理上,女性常常相对于男性而言体力较弱,所以在犯罪行为上更倾向于选择相对较为温和的方式。

在社会角色上,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较多的照顾和责任,犯罪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她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些非暴力的方式进行犯罪。

其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犯罪动机有别于男性。

根据研究,女性犯罪常常与经济困难、家庭暴力、心理健康问题等相关。

相对于男性,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女性常常处于相对较为弱势的位置。

她们面临着更多的经济困难和不公平待遇,可能会采取犯罪手段来获取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此外,家庭暴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因素。

女性常常受到家庭暴力的困扰,导致她们产生了复仇或逃离的冲动。

同时,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也可能导致女性产生犯罪倾向。

再次,女性犯罪的另一个特点是受男性犯罪影响。

女性在一些犯罪行为中往往是作为男性的帮凶或被迫参与其中,这与女性常常处于弱势和易受操控的地位有关。

近年来,伴随着性别平等意识的提高,女性犯罪的独立性也逐渐增加,但是男性犯罪对女性犯罪的影响仍然存在。

除了女性犯罪的特点,有一些因素可能与女性犯罪相关。

首先,社会经济因素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在经济方面往往处于较为薄弱的地位,经济困难可能会推动她们采取犯罪行为来获取生活所需和提高社会地位。

其次,家庭环境因素也是女性犯罪的重要原因。

研究表明,家庭暴力、父母过度保护或严厉惩罚等不良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女性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进而导致其产生犯罪倾向。

此外,心理健康问题也与女性犯罪相关。

《女性犯罪现状》课件

《女性犯罪现状》课件

女性犯罪的预防措施
1、加快经济建设,重视妇女工作,改善妇女生存开展环境,建立“不愿为〞的引 导机制。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和司法机关维护好妇女权益,增强妇女 自尊自立自强意识。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女性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时机。使女 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自食其力,改变贫困的生活。禁止对女性就业予以歧视性 待遇,保证女性在就业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使女性就业、生活有保障。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女性犯罪问题凸 显;在我国随着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程度的加深、女性社会地位和 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展 女性犯罪研究不仅日益成为打击国际国内女性犯罪的客观需要, 而且是关系到我国妇女生存和开展的重要问题。
女性犯罪的现状
在我国,刑事犯罪率历来比资本主义国家低得多,女性犯罪也是如此。
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 我国台湾地区的女性犯罪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加, 1984年,台湾女性囚犯人数大约为6000人,10年后的1994年,骤然增至25,000人, 增长率高达273%,增长比率已经大于男性囚犯。特别是台湾少女犯罪问题日益严 重,1995年少女犯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5倍,占少年犯总数的12%,且暴力倾向越 来越严重。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也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女性犯罪比例逐年上升, 女性暴力犯罪也随着攀升,成为一个日益引人瞩目的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着社会 安定,给犯罪预防和打击提出科新的课题。
3、加大打击力度,严格公平执法,建立“不敢为〞的震摄机制。司法机 关对社会影响大、犯罪手段残忍、恶性大的女性犯罪案件要依法严厉惩 办,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切实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
4、加强教育救助,做好回归安置,建立“不再为〞的感化机制。对女性 违法犯罪者,要区别不同对象,采用送工读学校、收容教养、收监改造 等组织形式,进行行为矫治,以教育、挽救、改造她们。在矫治过程中, 要针对女性特点,讲究方式方法,因人、因类施教,做耐心细致的转化 工作。通过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生产劳动教育,以及严格的标准化管 理,帮助她们改掉恶习,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地方政府、社区对回归的女罪犯要热心帮助,提供就业时机,使她们有 条件“不再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杀人:女性杀人较少,从杀人动机及形式来看,她们的表现方式也有其独特性。

她们很少是由于一时的感情冲动引起的,而大多具有某种程度的计划性,与被害者的关系很近,多由于怨恨、嫉妒等爱情冲动引起杀人。

2、遗弃:在所谓性自由泛滥的现代社会,由于家庭或家属关系的病理而导致的犯罪。

3、放火:大多是以怨恨及嫉妒为动机,很少是利欲熏心所致。

4、盗窃: 在统计中,女性盗窃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男性。

她们的犯罪手法,对于被害者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其动机也没有决定性的根据,甚至有人假设说这种现象多发在女性月经期内。

5、卖淫:这是一种没有被害者的犯罪,是一种恶性需要,它与一般对性的意识的变化及所谓的社会病理现象有着密切的关联,并不单单是个人问题。

女性犯罪心理分析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及心理基础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女性犯罪集中在侵犯财产罪和妨害社会秩序罪,女性犯罪呈现低龄化、农村妇女和无业女性偏多,文化程度低等特点。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基础:
由于男性与女性在生理发育上的差异,特别是在青春期后,男女两性在生理机能、体态、内分泌、性机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

这种生理上的差异,奠定了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存在差别的物质基础。

男女两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以下差异。

1.认知特点
女性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因而女性的思维特点偏重于形象性、具体性。

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性和知觉速度等都比男性强,女性对声音的感知优于男性,女性善于辨别色彩而男性善于辨别图形;女性的机械识记能力强,观察仔细。

正是由于男女两性存在着认知差异,所以,犯罪女性常常表现为认识范围狭窄,社会认识系统薄弱;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差;看问题往往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不能从事物的相互联系中多角度地认识事物。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容易上当受骗成为受害者,这也是与其认识特征分不开的。

2.情感和意志特征
青春期的女性情绪情感丰富,感情细腻,富于内心体验和敏感性,容易因一些小事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特别对否定性质的情绪体验深刻,情绪的稳定性差,行为举止容易受心境的影响,使她们长时间处于被情绪感染的体验中;情绪情感的起伏性大,多种性质的情绪体验交错刺激,陷入情绪之中,被情绪所左右,容易引起内心的强烈冲突和矛盾;而且情绪体验深刻,容易受情绪的感染支配而感事。

3.个性特点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在个性方面存在着以下差异;
(1)攻击性攻击性包括生理上的攻击行为和语言上的攻击行为。

攻击性的强弱是男女两性在个
性和行为方面最为显著的差异之一,男性往往比女性富于攻击性。

当受到刺激时,男性表现出愤怒,甚至大动干戈;而女性却焦虑不安,甚至自责。

(2)支配性支配性有两种表现:
其一,是支配他人,以获得别人的顺从并以此作为满足;
其二,是对别人所施予的影响予以抗拒,这是从相反方向体现了个人的自我支配感。

众多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具有支配欲,而女性则更具有顺从性。

具体表现为:男性能够自我决定,遇事有主见,果断;
女性则显得遇事优柔寡断、胆小怕事、信心不足。

(3)自信心一般认为,女性的自信心低于男性,与此相适应,她们的自我评价也低于男性。

正是由于女性缺乏自信心,并且有较强烈的恐惧成功感,因而在事业上、成就上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男性由于具有较高的自信心,因此往往夸大自己的实力,对自己的估计常常过高。

男女两性在自信心方面的差异,反映到犯罪问题上,可以明显看出:女性犯罪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犯罪率上,都远远低于男性,这是与女性的自信心差、胆小怕事相关的。

(4)移情作用移情作用是指一个人感受到他人正在感受着的情绪;或者把自己的感情倾注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类似的情绪反应。

可见,移情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一个人感觉到别人的情感时,引起自己的情绪反应。

另一种表现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情绪情感状态去理解别人的情绪反应。

(5)受暗示性一般认为,女性山男性更容易受暗示。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考虑别人对自己的反应和态度,对团体的压力更为敏感,因而女性易受他人影响,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

正是由于女性易受暗示性,对团体有较高的遵从,所以,当女性加入了犯罪团伙后,她们往往会自觉地服从团伙,并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拉拢和引诱其他女性加入犯罪团伙。

二、女性犯罪的特点
1.犯罪数量上的差异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的犯罪性别比例约为1:10。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城市下岗职工的增多,女性犯罪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女性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比例上升到20%左右,个别省市甚至达到30%左右。

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女性犯罪仍会大大低于男性犯罪。

2.犯罪类型上的特点
女性由于体格、体力、体能的限制和心理特点的局限,使她们在犯罪类型的选择上不同于男性。

女性多利用其生理特点进行犯罪,如性犯罪、流氓犯罪,以及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尊重和信任进行犯罪,如利用姿色抢劫、诈骗、偷盗、拐卖人口等犯罪。

女性犯罪的种类主要集中于与其社会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财产型犯罪和家庭方面的犯罪,如盗窃、诈骗、重婚、流氓、卖淫、杀人等,而实施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少安全以及渎职等方面犯罪的比例则很低。

3.犯罪手段上的特点
(1)作案手段的非暴力
(2)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性
(3)女性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逆变倾向性所谓逆变倾向,是指女性在初次犯罪遭受制裁之后,人格的自尊比较难以恢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倾向较为突出,犯罪后的改造难度大。

综上可见,女性由于体力上的限制、社会经验的不足,以及缺乏胆量、自身的忍耐性等特点,在犯罪手段上具有被动性、欺骗性、非暴力性、隐蔽性的特点,且在犯罪中多利用女性的性别特点作掩护。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暴力性倾向也逐渐增加,且有些女性的犯罪手段也是极其残忍,令人目不忍睹。

4.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特点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则处于从属地位,她们常常扮演“黏合剂”的角色。

如果女性成员又以自己的性别特点作掩护,拉拢、引诱其他女性加入,那么,又以这些女性为纽带,将带动更多的男性加入犯罪组织。

女性在共同犯罪中虽然处于被动、从属地位,但是,她们对于犯罪组织的巩固和发展,却起到了男性犯罪人不能起到的作用。

尽管她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有一个从受害到害人的发展过程,然而,女性在共同犯罪中的腐蚀性和消极作用却是十分明显的
三、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近年来,女性犯罪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女性犯罪,不仅数量和比例在逐渐上升,犯罪类型在不断扩展,而且女性犯罪低龄化的倾向也十分明显。

1.女性杀人犯罪的心理分析
(1)认识狭隘,报复心理严重
多数女性杀人犯的道德认识水平低劣,法制观念淡薄,心胸狭窄,虚荣心强,有时为恋爱、婚姻中的矛盾和纠葛而杀人;
(2)杀人起因多是情欲纠葛
女性杀人犯罪,引起的原因有如下几类:
其一,因家庭纠纷,矛盾激化引起的杀人。

其三,报复杀人。

其二,男女一方或双方奸情暴露而杀人。

其四,因过失而杀人。

(3)女性杀人犯罪前及犯罪过程中动机斗争明显
女性杀人犯罪前往往心理矛盾剧烈,动机斗争明显。

在爱与恨、干与不干、得与失等方面考虑较多,反复权衡。

(4)女性杀人犯罪的手段隐蔽,欺骗性大
女性在决定杀人犯罪前虽然有些犹豫、动机斗争明显,且有一些征兆,但一旦当她们下定决心实施杀人犯罪时,她们又会不露声色,暗自进行,表现出较大的欺骗性,且选择的犯罪手段常常是隐蔽的、间接的,或者唆使其他男性实施。

2.女性财产犯罪的心理分析
(1)女性财产犯罪的动机分析
女性财产犯罪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好逸恶劳,贪图享乐。

2)满足虚荣心。

(2)女性财产犯罪的行为特征
1)通过性犯罪的方式来获取财产。

2)女性利用工作之便进行财产犯罪的情况比较突出。

3)利用性别特点作掩护,与男性合谋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