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护理学
儿童护理学重点笔记
儿童护理学重点笔记
一、儿童生长发育
儿童年龄分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儿童生长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
儿童生理特点:新陈代谢旺盛,各器官功能不完善,容易受外界影响。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
儿童营养需求:满足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等需求。
儿童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辅食添加:根据儿童生长发育情况,逐步添加辅食,以补充母乳或配方奶的不足。
三、儿童心理发展
感知觉发展:通过看、听、摸等感知觉,认识周围环境。
运动能力发展:从新生儿期的无条件反射到幼儿期的自主运动,逐渐发展。
语言能力发展:从单个词到短句,再到长句,逐步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与家人、同伴交往,逐渐形成社交技能。
情绪情感发展: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情感逐步发展。
四、儿童常见疾病及预防
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饮水,注意保暖。
腹泻:合理饮食,注意卫生,及时补液。
营养不良:合理喂养,定期检查体重和身高。
佝偻病:及时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
贫血:合理补充营养,定期检查血常规。
近视:控制用眼时间,保持正确用眼姿势。
龋齿:定期口腔检查,注意口腔卫生。
意外伤害:加强安全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五、儿童护理技巧
饮食护理: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卫生。
生活护理:保持生活规律,注意保暖和防晒。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心理需求,给予关爱和支持。
急救护理:掌握基本的急救技巧,如心肺复苏等。
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学科。
它不仅需要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还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的规律1、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长速度有所不同。
2、顺序性: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3、个体差异性:受遗传、环境等因素影响,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水平都有所不同。
(二)体格生长1、体重:是反映儿童生长与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
出生时体重约3kg,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约为出生时的两倍;生后 3 个月至1 岁,体重增长速度减慢,约为出生时的 3 倍;1 岁至2 岁,体重增长约 25 35kg;2 岁至青春期,体重增长缓慢,每年约 2kg。
2、身高(长):出生时平均身高 50cm,1 岁时约 75cm,2 岁时约85cm;2 12 岁儿童身高的估算公式为:年龄×7 + 75(cm)。
3、头围:出生时头围约 33 34cm,1 岁时约 46cm,2 岁时约 48cm,5 岁时约 50cm。
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4、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 1 2cm,约 32cm;1 岁时胸围约等于头围;1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年龄减去 1。
(三)神经心理发育1、感知觉发育: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知觉在儿童时期逐渐发展完善。
2、运动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精细的规律。
如 2 个月抬头,4 个月翻身,6 个月会坐,8 个月会爬,1 岁会走。
3、语言发育:经历了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一)婴儿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一般每次哺乳 15 20 分钟。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
儿科护理学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护理,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科目。
儿科护理技术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包括:婴儿护理、新生儿护理、儿童营养护理、药物治疗护理和儿童疫苗接种护理。
一、婴儿护理技术1.睡眠护理:给予婴儿正确的睡眠环境,包括选择合适的床铺、保持良好的室温和湿度、保持安静、定时调整婴儿的睡眠时间等。
2.温度调节:保持婴儿体温稳定,包括保持周围环境的适宜温度、适时给予穿脱衣物、使用保暖设备等。
3.完善洗护:给予婴儿适时的清洁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清洁皮肤等。
4.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包括正确的哺乳姿势、正确的吸吮方法等。
5.预防意外伤害:对婴儿进行安全教育,防止他们发生意外伤害,例如翻身时翻下床、触摸电器等。
二、新生儿护理技术1.早期皮肤接触:新生儿出生后即刻放置在母亲的胸部,促进母婴间的情感交流和乳汁分泌。
2.新生儿暖箱护理:给予出生早期的新生儿体温调控,保持温暖和舒适。
3.新生儿观察评估:对新生儿进行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和评估,如体温、呼吸、心率等。
4.新生儿喂养:对新生儿进行母乳或配方奶的喂养指导和护理。
5.新生儿护眼:出生后即刻给予新生儿滴眼药物,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眼部感染。
三、儿童营养护理技术1.合理膳食安排:根据儿童的年龄、生长发育阶段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2.膳食指导:向家长提供膳食指导,包括如何选择和制作营养丰富的食物,如何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等。
3.膳食补充剂:对于特殊情况下的儿童,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贫血儿等,给予适当的补充剂,如铁剂、维生素等。
四、药物治疗护理技术1.药物计量和给药: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身体状况合理计量药物剂量,并给予合适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下注射等。
2.药物副作用监测:对于使用药物治疗的儿童,监测和评估药物的副作用和疗效,及时调整和处理。
五、儿童疫苗接种护理技术1.疫苗接种指导:向家长提供疫苗接种指导,包括接种时间、接种间隔、禁忌症等。
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儿童疾病护理的学科,涵盖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等方面,对于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儿科护理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括:儿童疾病的常规知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理特点、儿科护理技能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下面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儿童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人从胚胎开始到成年过程中,身体、器官和系统不断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规律性,不同年龄段之间存在着生长发育的差异,因此,在儿童的护理过程中,必须了解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护理。
2.儿童生长发育里程碑儿童生长发育的里程碑是指各个年龄段中比较重要的体征及其发育关系。
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儿童的生长发育关键期主要包括以下阶段:(1)新生儿期:指出生后头两周的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吮吸、反射动作、传导感觉等。
(2)婴儿期:指从生后1个月到1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抬头、翻身、入睡及智力功能的发育等。
(3)幼儿期:指从1岁到3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行走、语言的发育等。
(4)学龄期:指从3岁到6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智力、人际交往、交通安全等。
(5)青春期:指12岁到18岁期间,该期间的重要体征和发育关系为:性征、性别认同、情感及社会行为的发育等。
二、儿童生理特点1.呼吸系统(1)呼吸频率:儿童的呼吸频率比成人高。
(2)呼吸道狭窄:儿童的呼吸道比成人的呼吸道更狭窄,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3)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儿童的胸郭比成人短小,呼吸肌肉发育不完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4)鼻和咽部的位置:儿童的鼻和咽部的位置较低,比成人容易吸入异物。
2.心血管系统(1)心率:儿童的心率比成人快,特别是新生儿的心率更快。
(2)心脏大小:儿童的心脏相对成人而言较小,因此,对于心脏疾病患者,需要准确掌握儿童的心脏位置和大小。
实用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是关于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和管理的学科,涉及到医疗、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儿科护理学内容:
1. 发育阶段了解:了解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包括新生儿、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以便提供相应的护理。
2. 常见疾病护理:了解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掌握相应的护理方法和处理技巧。
3. 喂养护理: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指导和护理,确保儿童获得充分的营养。
4. 生长发育监测:定期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5. 预防接种:指导家长了解儿童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供相关知识和接种建议,帮助家长合理安排接种计划。
6. 心理护理: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提供温馨、友善的护理环境,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
7. 家庭护理指导:向家长提供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疾病护理、日常护理、安全防护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儿童。
8. 急救护理:培训护理人员和家长进行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处理。
9. 围手术期护理:对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进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恢复。
以上内容是儿科护理学中的一些实用内容,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提高对儿童的护理水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
儿科护理学
儿科总结名词解释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此期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5、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
6、生长:是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表现为形态变化。
7、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包括情感-心理的发育成熟过程。
8、体重:是身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
9、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可致体重暂时性下降。
10、补授法:指补充母乳量不足的方法。
11、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其他乳品一次或数次替代母乳的方法。
12、低钾血症:当血清钾低于3.5mmol/L13、高钾血症:血清钾高于5.5mmol/L14、适于胎龄儿: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90百分位者。
15、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慢37-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16、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17、呼吸暂停:如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伴有心率减慢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8、原发性呼吸暂停:胎儿或新生儿窒息缺氧时,初起1-2分钟呼吸深快,如缺氧未及时纠正,随即转为呼吸抑制和反射性心率减慢。
19、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
20、郝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
21、佝偻病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22、闭锁肺:严重气道梗阻时,几乎听不到呼吸音。
23、髓外造血: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可见有核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儿童护理学
第一章绪论1.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4.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8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妊娠早期, 12周。
是小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流产或先天畸形的高发期。
妊娠中期, 13至28周。
肺泡结构基本完善。
妊娠晚期, 29至40周。
肌肉脂肪的累积。
5.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天止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 )至出生后7足天。
包括了胎儿晚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期,死亡率最高。
6.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生长发育第一次高峰。
头长占身长的1/4.6个月以后,胎盘获得的被动免疫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应有计划的预防接种。
消化吸收功能不完善。
7. 幼儿期:1周岁后-3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防病是保健重点。
8. 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 。
加强早期教育9. 学龄期:从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周岁)为止。
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姿势。
10. 青春期:从第2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第二个生长高峰。
心理、行为、精神方面的问题。
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到18-20岁。
12.儿科特点(清楚) :1)解剖特点:头部相对较大,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骨骼比较柔软并富有弹性,不易折断,关节发育不完善2)生理特点: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对营养物质及能量的需求量相对成人多,但肠胃消化功能未趋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3)免疫特点: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健全,预防能力差,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
新生儿可从母体获得IgG ,六个月后降低,到6-7岁达到成人水平。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
儿科护理学知识点整理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健康维护、疾病预防和护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从新生儿到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对儿科护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儿童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
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例如,婴儿先学会抬头,然后才会坐、立、行。
2、体格生长包括体重、身高(长)、头围、胸围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估。
体重是反映儿童营养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出生后前 3 个月体重增长最快。
身高(长)受遗传、营养、睡眠等多种因素影响。
头围在出生时相对较大,1 岁时约为 46cm。
3、神经心理发育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包括感知觉、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如 2 个月的婴儿开始微笑,4 个月能认出母亲,1 岁左右开始说话等。
二、儿童营养与喂养1、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具有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增强免疫力等优点。
母乳喂养应按需哺乳,通常 6 个月内纯母乳喂养。
2、人工喂养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选择配方奶。
冲调奶粉时要注意浓度和温度适宜。
3、辅食添加随着婴儿生长发育,4-6 个月时应逐渐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4、儿童饮食营养幼儿和学龄儿童应保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儿童预防保健1、计划免疫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相应传染病的发生。
2、定期健康检查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干预。
3、口腔保健从婴儿期开始,就应注意口腔清洁,预防龋齿。
4、安全教育教导儿童注意交通安全、防火防电、防溺水等,避免意外伤害。
四、儿科常见疾病的护理1、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护理要点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观察病情变化等。
2、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等。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
儿科护理学第一章本章将介绍儿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帮助护理学生和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儿科护理学的概念儿科护理学是指专门针对儿童进行的护理学科,主要包括婴儿、幼儿、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等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内容。
儿科护理学涉及到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康复护理等方面的知识,是护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
二、儿科护理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首先,儿科护理对象为儿童,他们的体质较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需要更加细致和耐心的护理。
其次,儿科护理需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和方法。
再次,儿科护理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心理和社会因素对治疗和康复的影响,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三、儿科护理的任务儿科护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根据儿童的年龄、疾病情况和家庭背景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再次,进行护理执行和记录,保障儿童接受到规范和科学的护理服务。
最后,进行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帮助儿童恢复健康,提高抗病能力。
四、儿科护理的要求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熟悉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了解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其次,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够与儿童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再次,具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儿童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能够积极参与团队工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五、儿科护理学的发展随着医疗技术和护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儿科护理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在未来的发展中,儿科护理将注重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护理,倡导家庭参与和社会支持,建立健康的儿童生活环境,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儿童护理学试题(带答案)
儿童护理学试题(带答案)1. 什么是儿童护理学?答案:儿童护理学是研究儿童健康护理和疾病预防的学科,包括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以及儿童健康管理和护理方法。
2. 儿童护理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儿童护理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促进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发展,预防和管理儿童疾病,并提供适合儿童年龄和特点的护理和支持。
3. 儿童护理中常见的挑战是什么?答案:儿童护理中常见的挑战包括:与儿童沟通的难度,对儿童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以及与家长和监护人的合作与沟通。
4. 儿童护理中的关键原则是什么?答案:儿童护理中的关键原则包括:尊重儿童的权益和隐私,专注于儿童的发展和需求,与家长和监护人合作,提供温暖和安全的护理环境,并积极预防和管理儿童疾病。
5. 如何应对婴儿的哭闹?答案:婴儿哭闹可能是因为饥饿、疼痛、不舒适、困倦或需要交流。
应先检查婴儿是否饥饿、需要换尿布或感到不舒服。
如果以上问题都排除,则可以尝试抱起婴儿、轻轻摇晃、唱歌或使用安抚器等方法来安抚他们。
6. 如何预防儿童感染疾病?答案:预防儿童感染疾病的关键措施包括:定期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勤洗手、避免接触病菌源)、保持良好的居住环境卫生、饮食均衡、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7. 儿童护理中如何管理疼痛?答案:儿童护理中管理疼痛的方法包括:使用药物镇痛(在医生指导下)或其他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分散注意力、提供舒适的环境和支持。
8. 如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惯?答案: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生活惯的方法包括:提供均衡的饮食,鼓励多样化的身体活动,促进良好的睡眠惯,限制电子媒体的使用时间,并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以上为儿童护理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儿童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儿童护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儿童护理学的定义是:A. 专门针对儿童的健康需求进行护理的学科B. 研究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的学科C. 研究儿童心理行为的学科D. 专门研究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答案:A2. 儿童护理学中,最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是:A. 心理问题B. 营养不良C. 呼吸系统疾病D. 消化系统疾病答案:C3. 儿童护理中的基本原则包括:A. 尊重儿童的隐私B. 保证儿童的安全C. 给予儿童充分的陪伴D. 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答案:B4. 儿童的生长发育与护理密切相关,以下哪项不是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方法:A. 营养均衡的饮食B. 睡眠充足C. 躯体锻炼D. 过度保护答案:D5. 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下哪项不是儿童哮喘的常见症状:A. 呼吸困难B. 咳嗽C. 腹泻D. 胸闷答案:C(以下省略25题)第二部分:问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要介绍一下儿童护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儿童护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心理行为的特点和儿童健康问题的防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儿童健康评估、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儿童心理健康护理等。
2. 请简述儿童护理中的“家庭中心化”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儿童护理中的“家庭中心化”概念是指将儿童的护理过程放在家庭中进行,并以家庭为单位,将家庭成员纳入护理过程中,共同参与儿童的健康管理。
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在于让护理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环境,增加家庭成员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 描述儿童手术前后的护理要点。
答案:儿童手术前的护理要点包括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家庭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行必要的预操作准备(如禁食等),并进行术前安全评估。
手术后的护理要点包括观察儿童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及时处理并报告异常情况,做好伤口护理和药物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和充分的心理支持。
最新儿科护理学完整版(精品收藏)
儿科护理学完整版一、填空题1.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2.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分期: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4。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发育(小儿特有)、活动、排泄及摄食消耗6个方面。
5。
法洛四联征: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6。
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和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一般在10—14天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至3-4周。
7.临床上常见的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类型: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水肿型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消瘦—水肿型营养不良。
8.化脓性脑膜炎生命体征的变化:体温升高、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深慢且不规则。
9.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10。
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
二、选择题1.胎儿期保健以孕母保健为重点,新生儿保健重点放在生后第1周.2。
新生儿或婴儿母乳喂养后取右侧卧位,头位略高,以利于胃排空,避免因溢乳而引起窒息.3。
儿童年龄分期、各期特点及保健(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止为胎儿期;(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新生儿期的保健措施主要为合理喂养与保暖(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55%);(3)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生长发育最为迅速,出现第一个生长高峰,消化和吸收能力未完善,易腹泻和营养不良, 故应合理喂养;从胎盘获得的免疫球蛋白逐渐消失,后天免疫力尚未产生,易患感染性疾病,故应按时免疫接种;(4)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能独立行走,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容易发生意外;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是意外窒息(初生1—3个月内婴儿易发生窒息,1—5岁婴幼儿易发生异物进入机体,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学龄期儿童);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应鼓励其自己进食,不要惩罚幼儿。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儿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在儿科护理领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才,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营养、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
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儿童提供安全、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包括日常护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技能。
3. 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儿童、尊重生命、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儿童生长发育:介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儿童各个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护理要点。
2. 营养与喂养:介绍儿童营养和喂养的基本知识,包括母乳、配方奶、辅食等,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喂养方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 预防接种与疾病预防:介绍儿童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和程序,强调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培养学生掌握疾病预防的护理技能。
4. 常见疾病护理:介绍儿童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强调疾病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
5. 意外伤害与急救:介绍儿童意外伤害的种类和急救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意外伤害的急救技能,提高儿童安全意识。
6. 心理行为问题:介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实验实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实训项目包括儿童日常护理、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际能力的考核。
儿科护理学
1.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疾病预防与护理。
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儿童保健: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及社会能力发展的一门学科。
3.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4.适中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温度。
5.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
6.肾病综合症:是一组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
7.贫血:是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9.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因先天性或者遗传因素引起甲状腺发育障碍,激素合成障碍,分泌减少,导致患儿生长障碍,智能落后。
10.过敏性紫癜: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症。
11.惊厥: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12.急性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中枢和(或)外周性的呼吸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②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③生长发育的顺序性;④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①遗传因素:父母双方、性别、内分泌激素;②环境因素:营养、疾病、孕母情况、生活环境。
3.体重公式:1-6个月=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年龄*2+84.身高公式:2-12岁=年龄*7+70出生时50cm 一岁时75cm。
5.感知的发育:一月头眼协调,4月手眼协调,6月体眼协调,8月视深度感。
胎儿后期有听觉,新生儿:声音定向力;二周:分辨声音,2-4月:分辨人声、声调、语气、味觉.7-8月发育成熟。
儿科护理学课件图文
营养支持
根据新生儿生长发育需求, 及时补充维生素D、铁剂 等营养素,预防营养缺乏 症。
新生儿疾病预防与处理方法
预防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下,需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意外伤害
加强新生儿看护,避免坠床、烫伤等意外伤 害发生。
预防窒息
保持新生儿呼吸道通畅,避免吐奶、呛奶等 情况发生,防止窒息。
THANKS
感谢观看
运动能力发展
婴幼儿运动能力逐渐增强,从抬头、 翻身到爬行、站立、行走,家长应关 注其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发展,提供 适当的锻炼机会。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婴幼儿情感逐渐丰富,开始表现出对 亲近人的依恋和对陌生人的焦虑,家 长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培养其 健康的情感和社会性。
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饮食护理 睡眠护理 卫生护理 预防接种
环境卫生
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定期通风换气,避免交叉感染。
家庭备用药品
根据儿童常见疾病类型,准备一些常用的药品和急救用品, 以备不时之需。同时要注意药品的保存和使用方法,避免误 用和滥用。
04
新生儿护理专项内容
新生儿生理特点及护理需求
01
02
03
生理特点
新生儿出生后,各器官、 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 需要特别关注。
复。
适当运动
鼓励儿童参加适当的体 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有 助于增强体质和促进生
长发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生长发
育中的问题和疾病。
常见生长发育问题及干预
生长迟缓
肥胖
针对生长迟缓的儿童,需要评估其营养状况、 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如增 加营养摄入、改善睡眠等。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
儿童护理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特点和护理需求。
2. 学生能够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症状识别、预防措施及基本护理方法。
3. 学生能够了解儿童营养和饮食护理的相关知识,为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儿童护理的基本技能,如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
3. 学生能够运用沟通技巧,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关爱儿童,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树立正确的护理观念。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为儿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3. 学生能够关注儿童健康问题,积极参与儿童健康教育和促进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儿童护理学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护理技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从事儿童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包括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各年龄段的护理需求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儿童生长发育基础知识2.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针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常见疾病进行讲解,包括病因、症状、护理措施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儿童常见疾病及护理3. 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介绍儿童营养需求,食物的选择与搭配,饮食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儿童营养与饮食护理4. 儿童护理技能操作: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测量,疫苗接种,常用护理操作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儿童护理技能操作5. 儿童心理护理与沟通:介绍儿童心理特点,护患沟通技巧,提高护理效果。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儿童心理护理与沟通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系统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儿童护理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护理学艾森曼格综合征:室间隔缺损时,当肺动脉高压明显时,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
被动免疫: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在接触传染源后,被给予相应的抗体,而立即获得免疫力。
差异性发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克者。
儿童计划免疫: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内,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上的分化与成熟,是质的改变。
法洛四联症:最常见的青紫性先心病,由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构成。
肺炎: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炎症。
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湿啰音为主要表现,重者出现循环神经消化系统症状。
佝偻病:儿童体内维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异常,产生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疾病骨龄: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段婴幼儿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过敏性紫癜(亨舒综合征):以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血管炎综合症,临床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关节肿胀腹痛便血血尿蛋白尿等。
过期产儿:胎龄大于42周的新生儿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化脓性脑膜炎: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症性病变,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血尿,水肿,高血压和蛋白尿。
惊厥: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惊厥持续状态: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缺铁性贫血ID:由于体内储存铁的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热性惊厥: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表现为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换乳期食物后,大便转为正常。
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排出,可致体重的暂时性下降。
生长:指随年龄的增长,儿童各器官、系统的长大,主要是形态变化,是量的改变。
适中温度:能维持正常体核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蒸发散热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实验阳性为特征。
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
是反应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脱水: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的减少。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见于早产儿,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致,临床表现为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肺病理特征为外观暗红,肺泡壁至终末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
新生儿硬肿症:受寒引起,特征是低体温和多器官损伤,重者出现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水肿。
婴幼儿腹泻,是指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
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NMA:由于缺少维生素B12和(或)叶酸所引起的一种大细胞性贫血。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正常足月儿: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克,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儿主动免疫:是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力。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至为胎儿期;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后28天称新生儿期,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学龄期:自6~7到进入青春期前;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臀围、皮下脂肪厚度等。
估算体重的公式:可选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月龄×0.25 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7(或8)或用公式: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 头围:常与身长有关,1岁时头围约为1/2身长+10cm。
颅骨发育:前囟早闭、头围小提示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前囟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前囟张力增加常示颅内压增高,而前囟凹陷则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听感知发育:3~4个月时头可转向声源(定向反应);6个月时能区别父母声音;7~9个月时能确定声源,区别语言的意义;1岁时听懂自己名字;2岁时能区别不同高低的声音,听懂简单吩咐;4岁时听觉发育完善。
预防接种禁忌对象: ①对疫苗中某些成分过敏者②发热者③患有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④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缺陷者⑤正在应用免疫抑制抑制剂治疗者。
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活动和代谢五个方面母乳喂养的优点①营养丰富,比例合适②增强婴儿免疫力③有利于婴儿脑的发育④良好的心理社会反应⑤喂哺简便⑥对母亲有利添加辅食的原则①由少到多②由稀到稠③由稀到粗④由一种到多种低钾血症的治疗要点: 主要治疗原发病和补充钾盐①原则为见尿补钾,一般补钾维持四到六天②钾浓度不超过0.3% ③静滴时间不应短于8小时,切忌静脉推注④氯化钾一般每日3~4mmol/kg,重者每日4~6mmol/kg正常足月儿外观特点:体重在2500克以上,身长47厘米以上,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指甲达到或超过指端,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捫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早产儿外观特点与足月儿的相反。
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体重下降,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乳腺增大,马牙和螳螂嘴,假月经粟粒疹。
新生儿窒息及时复苏ABCDE,A是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和环境。
A是根本,B是关键。
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后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两周后消失,早产儿4周后消失。
病理性黄疸: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黄疸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1.5mg/dl。
体重不增是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首先是腹部,其次为躯干、臀部、四肢,最后为面颊。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病因:①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②日光照射不足③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④维生素D摄入不足⑤疾病及药物影响:胃肠道或肝胆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肝肾严重损害可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
佝偻病临床表现:1.初期(早期)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
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睡眠不足、夜间啼哭,出现枕秃。
2.活动期(激期)①骨骼改变⑴头部:6月龄以内“乒乓头”;7~8月龄时,变成“方盒样”头型。
患儿前囟闭合延迟,出牙迟,牙釉质缺乏并易患龋齿。
⑵胸部: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婴儿,如佝偻病串珠、郝氏沟、鸡胸、漏斗胸。
⑶四肢:6个月以上,佝偻病手、足镯;能站立或会行走的1岁左右患儿,形成严重的“O”形腿,“X”形腿。
⑷脊柱:患儿会坐或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椎后凸或侧凸畸形。
②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腹部膨隆如蛙腹。
③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佝偻病常见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与日光照射不足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3.潜在并发症:骨骼畸形、药物副作用。
4.知识缺乏:患儿家长缺乏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佝偻病护理措施(健康教育)①介绍佝偻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②多晒太阳③补充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④预防感染⑤防止骨骼畸形⑥后遗症的护理⑦预防维生素中毒鹅口疮:白色念珠菌。
在口腔粘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不易拭去,患处不痛。
以颊黏膜最常见,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而出现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或呼吸困难。
疱疹性口炎: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
起病时发热,体温达38~40℃,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疱疹常见于齿龈、口唇、舌和颊黏膜,有时累及上颚及咽部。
疼痛明显,患儿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常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溃疡性口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口腔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有纤维素性炎症分泌物形成的假膜,呈灰白色或黄色,易拭去。
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轻者一周左右体温恢复正常,溃疡逐渐痊愈。
轮状病毒引起的秋冬季儿童腹泻最为常见。
腹泻临床表现:⑴轻型腹泻:多由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引起。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食欲缺乏,偶有溢奶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稀薄或带水,呈黄色或黄绿色,有酸味,粪质不多,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和泡沫,无脱水及全身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
⑵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有明显的脱水。
①胃肠道症状:腹泻频繁,每日大便从十余次到数十次,常伴有呕吐、腹胀、腹痛,食欲缺乏,大便呈黄绿色样或蛋花汤样、量多。
②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有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低镁血症。
③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嗜睡,休克等。
腹泻的护理措施:⑴调整饮食①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减少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添加辅食②人工喂养者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③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食④病毒性肠炎多由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喂养,改用酸奶豆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