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第四节刑法
(完整版)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节法理学一、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1.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好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2.法的特征(1)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2)由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3)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4)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3.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体现的是整个统治阶级的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个别人或少数人的意志,同时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简单的相加。
二、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被称为法的形式,是指由一定的有权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表现形式。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一般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等。
(一)法的渊源1.宪法作为法的形式,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的一种法。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
根据《立法法》第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刑法相关基础知识
再次犯罪是否就是累犯
【案情介绍】张某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在执行4年后被假释。假释考验期满后5年内张某又犯抢劫罪。张某行为是否构成累犯?
【以案释法】张某的行为构成累犯。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2.犯罪客观要件
犯罪客观要件,是指某种犯罪是通过什么样的行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进行侵犯,以及这种侵犯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的事实特征。
3.犯罪主体要件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确定犯罪主体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前提。犯罪主体分为两类:
(1)自然人犯罪主体。只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责任年龄和责任能力是构成犯罪主体的必要条件。
3.刑法对人的效力
刑法对人的效力,是指刑法在确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适用于哪些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也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
二、犯罪
(一)概念及特征
犯罪是指触犯法律、具有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特征如下:
1.社会危害性
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是指犯罪对国家和人民利益所造成的危害。
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人的效力,它是解决一个国家的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属地管辖原则。刑法第六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刑法4-专业文档!
日放学后将其堵在一偏僻角落对其实施殴打,造成丁某重伤,对此高某( )。
A. 不承担刑事责任
B. 承担刑事责任
118
更多最新课程微信ksw799每日更新
第一篇 法律知识
C.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应当承担行政责任
4.(多选)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等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6.(单选)司机张某驾龄已有 20 多年,一日张某驾驶满载的旅游大巴行驶在高
速路上,在一转弯处凭借自己多年的驾驶经验未减速超车,结果与一奥拓相撞,造成
奥拓司机死亡,张某对事故的发生抱有的心理态度正确的是( )。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直接故意
C. 间接故意
D. 过于自信的过失
7.(单选)钱某欲谋害其夫,寻求“大仙”帮忙,将“大仙”提供的写有其夫名
字的纸符烧毁,希望借此杀死其夫,碰巧其夫当晚猝死。钱某后悔,投案自首。钱某
的行为应定性为( )。
A. 直接故意
B. 间接故意
C. 过失犯罪
D. 不是犯罪
第三节 犯罪排除事由
一、正当防卫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 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 不负刑事责任。
第一篇 法律知识
第十章 刑 法
第一节 刑法概述
一、刑法的概念 刑法是指以国家名义规定何种行为是犯罪和应给犯罪人以何种刑罚处罚,以有效 对付犯罪和积极预防犯罪的法律。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 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是指犯多重的罪,就应承担多重的刑事责任。 三、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是指刑法在什么空间、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刑法对地和对人的效力,它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刑事管辖权 的范围问题。 1. 属地管辖权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
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理学1. 法的特征是:(1)意志性,法体现的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2)国家性,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是国家权力的体现;(3)规范性,法以权利和义务确定人们的行为规则,以确立、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4)强制性,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反义务的行为予以国家名义的制裁。
2. 成文法是指国家立法机构按照既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法律,一般都以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形式出现。
3. 不成文法是指不经过正式的立法机构的立法程序而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人民法院加以确认、因而不具有法典和单行法规文件的存在形式的法律,主要由习惯法和判例构成。
4. 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5. 法对于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并且通过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6. 法与政治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政治主导法律,法律规制政治。
7. 法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与非建构性;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存在形态上的一元性与多元性;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与非程序性;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等方面。
8. 以引起责任的行为性质为标准,将法律责任划分为:(1)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4)违宪责任;(5)国家赔偿责任。
9. 法律制裁可依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的种类。
与法律责任的种类相对应,可以将法律制裁分为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16字方针,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新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四大目标。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是依法治国的目标并未全部达成,实现政治文明的征程仍在路上,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克服法治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①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②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③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渊源:A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的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
)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C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D地方性法规(在不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实施的规范性文件)E自治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自治区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新法律文件。
)F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
)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本级和下级政府)省、自治区政府的规章高于本区内市级政府规章。
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
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有同等的效力。
③特别规定有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由于旧的规定。
法的效力: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象效力:①中国的公民法人、组织在国内受法律保护在国外同样受中国法的保护在中国的外国人一律使用我国法律,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
②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法人犯罪,最低刑为3年以上的可使用中国刑法规定,但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法律基础知识》
整理课件
29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整理课件
30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四)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义务 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的客体可以分为:
1.物。法律意义上的物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支配的、 在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观实体。它可以是自 然物,也可以是人的劳动创造物,如建筑物、机器、 各种产品。
整理课件
12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四、法律体系 所谓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
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法律规范的调整对象 和调整方法的不同,划分为若干法律门类,并由这 些法律门类及其所包括的不同法律规范形成的有机 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为主 干而形成的法律体系。
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 和法律。经济法大量以该种形式存在,这是由经 济的社会化和政府对经济的全方位管理和参与的 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 登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 记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等。
整理课件
8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整理课件
15
第一节 法律的一般理论
(二)刑法
刑法是规范犯罪、刑事责任和刑事处罚的法 律规范的总称。刑法是一个传统的法律门类,与 其他法律门类相比,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所 调整的社会关系极其广泛。不论哪一方面的社会 关系,只要发生了构成犯罪的行为,都受刑法调 整。二是强制性最突出。所有法律都有强制性, 但刑法的强制性最为突出。刑法是保证其他法律 有效实施的后盾。
整理课件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
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法律问题。
本文将为您汇总一些法律基础知识,以帮助您在需要时能够正确应对法律挑战。
二、法律的分类1. 刑法刑法是犯罪行为和刑罚的规范体系。
它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的刑罚。
刑法的目的是保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惩罚犯罪分子,同时给予受害者公正的补偿。
2. 民法民法是对个人和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了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民法的目的是保护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行政法行政法是对政府行政行为进行规范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政府如何行使权力以及如何保护公民的法律权益。
行政法的目的是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政府的廉洁和公正。
4. 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文书,是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组织的基础。
它规定了国家的组织形式、权力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
宪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公民的基本权利。
三、法律的原则1. 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指依法治国,国家的一切行政、司法和社会活动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法治原则的核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2. 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的制定、实施和适用都要是公正的,不偏袒任何一方,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3. 保护原则保护原则是指法律要保护个人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同时,法律也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保护社会的安全与秩序。
四、法律责任1.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对于犯罪行为,犯罪人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刑事责任通常包括刑罚和刑事记录等。
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刑罚种类和程度。
2.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在民事纠纷中,违反合同或者侵犯他人权益的一方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通常包括赔偿损失、履行合同、返还财产等。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过失犯罪与刑责
基础法律知识刑法中的过失犯罪与刑责刑法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社会成员在特定行为上所需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为犯罪行为设定了相应的刑罚。
其中,过失犯罪是刑法中一种常见的犯罪形态,本文将从过失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刑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过失犯罪的概念过失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某一行为时,由于疏忽、粗心或不称职而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或其他严重后果的犯罪形式。
相对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强调的是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不明显或者缺乏故意,但其疏忽或粗心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主观过失和客观过失。
1. 主观过失主观过失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于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预见,但由于疏忽、玩忽职守等原因,未能采取预防措施或适当回避行为,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
2. 客观过失客观过失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未尽到特定的注意义务,即未按照普通人所应当采取的注意措施进行行动,结果造成了事故或危害的发生。
三、过失犯罪的刑责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相比,其刑责通常较轻。
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和社会危害程度,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1. 法定刑和量刑原则过失犯罪的刑责在刑法中通常是由法定刑来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刑法对每一种犯罪都规定了一个具体的刑罚范围。
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法院会根据法定刑的范围,参考量刑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量刑,并综合考虑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和社会危害程度来确定刑罚。
2. 刑事责任承担过失犯罪也会使犯罪嫌疑人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具体包括刑事追究、刑罚执行等。
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追究过程中,有权利进行辩护,法院会依法审理案件并作出判决。
刑罚执行阶段,犯罪嫌疑人应按照判决执行刑罚,并接受相关的教育、改造和社会矫正。
四、过失犯罪的防范与引导过失犯罪的发生往往与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有关。
为减少过失犯罪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素养和安全防范意识。
刑法总论知识点
刑法学总论第一章绪论一、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
它是基本法,由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1979年颁布,1980年1月1日施行.1997年对它进行了一次大的修改,习惯上我们把1979年未经改动的刑法称为旧刑法,把1997年经过修订的刑法称为新刑法。
截止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先后通过了九个《刑法修正案》,增设和修订了一系列罪名。
2、单行刑法。
(与附属刑法一道被称为“特别刑法”)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制定,以决定、规定、补充规定、条例等形式出现,是对刑法典的补充,它是规定某一类犯罪及其刑事责任或刑法的某一事项的法律。
97年以后全国人大常委又颁布了新的单行刑法,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规定》--目前为唯一一个单行刑法.3、附属刑法.即附带规定在行政法、经济法等非刑事法律中的罪刑规范。
即对违反禁令的行为,轻则处以行政处罚,重则规定刑事罚则,如规定:“……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但我国的附属刑法称不上真正的刑法。
一、刑法的性质:1、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
2、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干预社会的谦抑性(补充性).4、其他法律的保障性。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和目的1、根据和目的:刑法:第一条根据:宪法。
目的:保护人民。
2、刑法的任务:《刑法》:第二条四、刑法的体系:刑法的体系,是指刑法的组成和结构。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
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段等层次。
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五、刑法的解释(一)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
全国人大常委所作的解释.刑法实施中,司法机关发生分歧,立法机关出面解释。
如对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否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成员。
(二)以解释的方法不同,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
对条文的字、词、句的概念、术语,从字面含义上加以解释。
既不广于字面含义,又不窄于字面含义,不偏不依的解释。
《刑法》完整课件(精品课件).ppt
刑事 责任
饭中。邓某吃饭后在午睡时毒发身亡。经查, 何某在作案时正好是14岁生日这一天。
年龄 问题:14周岁生日当天投毒杀人的该不该定罪?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
自然 人主
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
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 阶段,对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律 不追究刑事责任。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刑事责
令其停车。被告人不仅不停车,反而加速行驶,中
途两次急刹车,将贾某摔下。李某见贾某被摔后,
不仅不停车,反而驾车离开现场。贾某被摔成重型
闭合性颅脑损伤,抢救无效而死亡。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罪过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问题:李某的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分析:李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李某
行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 应当负刑事责任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主观方面
概念
犯罪主体对于他所实施的危 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抱的心理 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 罪动机等因素。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精品ppt课件,下载后可编辑
第二节 犯罪
二、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 是刑法所
罪 保护的而
客 体
为犯罪行 为所侵害 的社会主
概 义社会关
念 系。
犯罪客体是刑法 所保护的那一部 分社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 会关系。
正正 确确 定量 罪刑
刑法总论知识点
刑法总论知识点刑法概说总论⾼铭暄马克昌第⼀章刑法概说第⼀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概念: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性质:(⼀)阶级性质:社会主义类型(⼆)法律性质:其⼀:保护的社会关系较为⼴泛其⼆:刑法的强制性较为严厉其三:谦抑性能⽤其他⽅式解决的就不⽤刑法了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1.⽴法解释:最⾼⽴法机关全国⼈⼤常委会2.司法解释:最⾼司法机关最⾼⼈民法院最⾼⼈民检察院3.学理解释:专家教科书专著论⽂案例分析典例注释法律上没有约束⼒4.⽂理解释:字义(单词概念术语)5.论理解释:按照⽴法精神,从逻辑上所做的解释(1)当然解释:刑法规定虽未明⽰某⼀事项,但依照规范⽬的、事物属性和形式逻辑,将该事项当然包含在该规范适⽤范围之内的解释。
(2)扩张解释:超过字⾯意思:飞机to航空器(3)限制解释:限于字⾯意思的解释:某情况下才从重第⼆章刑法的基本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适⽤刑法⼈⼈平等原则(定罪量刑⾏刑)罪责⾏相适应2.含义:贯穿全部刑法规范、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法和刑事司法的意义,并体现我国刑事法治的基本精神的准则。
3.罪刑法定原则:法⽆明⽂规定不为罪、法⽆明⽂规定不处罚。
四个派⽣原则:排斥绝对不定期刑、禁⽌有罪类推、禁⽌重法溯及既往、排斥习惯法4.罪责⾏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纠正重定罪轻量刑的错误倾向,把定罪和量刑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纠正重刑主义的错误倾向,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
纠正不同法院量刑轻重悬殊的现象。
第三章刑法的效⼒范围第⼀节空间效⼒:1.属地原则属⼈原则(国籍)保护原则(本国利益:国家公民利益)普遍原则(国际社会)2.豁免权:向右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民族⾃治地⽅国家⽴法机关所制定的特别刑法的特别规定⾹港澳门特别⾏政区基本法第⼆节时间效⼒1.⽣效:公布之⽇起公布后经过⼀段时间2.失效:国家⽴法机关明确宣布⾃然失效(新法代替旧法)3.溯及⼒:从旧、从新、从新兼从轻、从旧兼从轻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第⼀节犯罪概念1、形式概念:从犯罪的法律特征上下定义:○1违反刑事法律的⾏为○2是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为○3以犯罪成⽴的条件来概括犯罪概念2、实质概念:犯罪对社会的危害:马克思---○1孤⽴的个⼈○2反对统治关系的⽃争,和法⼀样,也不是随⼼所欲地产⽣的。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
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综合知识——法律基础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一、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市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律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的定义和分类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公布和实施的强制性规则,它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标准。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法律可以分为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商法等多个领域。
2. 法律的来源法律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其他法律法规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
3. 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法律的解释和适用是法官的重要职责。
法律的解释有字面解释和精神解释两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释方式进行法律适用。
4. 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法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将承担的刑罚责任,包括剥夺自由、罚金、拘役等。
二、相关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基本法律原则。
宪法对其他法律法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惩治犯罪的基本法律规范,规定了各类犯罪行为及相应的刑罚。
刑法的适用对于保障社会治安和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民事关系和保护市民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法律原则。
合同是市民之间进行交易和约定的法律依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和用人单位的基本义务。
劳动法的适用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规范,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以及制止和惩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措施和途径。
法律基础知识
1、时间上的适用范围:1987、1、1生效 2、空间上的适用范围:No.8 “在中国领域内的民事 活动,适用中国法律。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对人的适用范围 (1)中国境内的中国公民和法人 (2)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法人 享有司法豁免权的外国人除外 (3)中国领域外的中国公民,原则上应适用居住国 的民法,但根据国际惯例,也可适用我国民法。 (四)民事主体:是依法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受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 人。 1、自然人:(1)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第三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概念:指具有一个国家国籍的人 二、公民权与人权:公民权是人权的法律表现形式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127-132 (一)平等权: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三)宗教信仰自由权 (四)人身自由权 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No.37: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禁、逮捕、搜查和侵 害,不得非法剥夺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 例:郑州铁路分局商丘站公安干警非法拘禁鸭贩案 10年6万多元
(2)行为能力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8岁,16—18岁以自 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10岁的未成年人,不 能完全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岁以下的人,完全不能辨 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3)监护: 监护人的顺序和职责 (4)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 1)宣告失踪:公民下落不明满2年的,经利害关系 人申请,人民法院宣告其失踪并对其财产实行代 管的民事法律制度。
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No.38 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No.39 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No.40 (五)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六)社会经济权 1、财产权 2、继承权 3、劳动权 4、休息权 5、 物质帮助权 (七)公民的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八)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 家特殊保护 (九)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四、公民的基本义务P132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刑法中的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刑法中的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的法律基础知识。
一、刑法中的一般规定刑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旨在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权益。
在刑法中,有一些一般规定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无论其性质和后果如何。
1. 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的是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刑法规定了一定的年龄要求,只有达到法定年龄的人才能够被追究刑事责任。
同时,刑法还规定了精神状态对于刑事责任的影响,即只有具备刑法所要求的刑事责任能力才能够被追究刑事责任。
2. 犯罪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犯罪的客观要件包括犯罪的行为和犯罪的结果。
犯罪的行为是指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而犯罪的结果则是由该行为产生的后果。
犯罪的主观要件则是指犯罪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即犯罪人在犯罪时的主观态度和心理状态。
3. 刑法中的责任原则刑法中的责任原则主要包括有罪推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事责任追究的原则等。
有罪推定原则是指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享有无罪的推定权,即在未能确凿证明其犯罪事实之前,被视为无罪。
罪刑法定原则是指罪行与刑罚之间必须有合法规定的关系,即只有法律规定的行为才能被认定为犯罪,并且规定了相应的刑罚。
刑事责任追究的原则则是指刑法只对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进行追究,对于没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予追究。
二、刑法中的特殊规定除了一般规定外,刑法还包括一些特殊规定,用于规范一些特定类型的犯罪行为。
1.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刑法将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类型。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是违法的,却有意实施的行为。
过失犯罪则是指犯罪人由于疏忽、玩忽或不负责任而造成的犯罪行为,其心态属于过失。
2. 主观方面的特殊规定刑法中还包括了针对某些特定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的特殊规定。
比如,故意杀人罪要求犯罪人具有明确的蓄意杀人的主观故意;盗窃罪要求犯罪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
3.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刑法对于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特殊规定,即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对其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限制和减轻,采取特殊的惩罚措施。
《刑法》完整 ppt课件
《刑法》
2018.5.30
《刑法》完整
第一节 刑法概述 第二节 犯罪 第三节 刑罚 第四节 几种常见的犯罪及其处罚 第五节 几种常见职务犯罪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二、刑法的基本原
则 三、刑法的效力范
围
《刑法》完整
一、刑法的概念
概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
念
罚的法律。
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特
更加广泛
点
刑法的强制性最为严厉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案例:甲系某县机械厂职工,与女工乙在同一车
间上班。两人有不正当的关系,但两人都已结婚,也 不想离婚。两人的奸情后来被乙的丈夫发现,并向该 县法院告发。经该县法院审理,以通奸罪判处甲有期 徒刑一年。甲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问题:通奸是不是犯罪?
《刑法》完整
一、犯罪的概念
犯 罪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 社会危害性。
的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
特
刑事违法性。
征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刑法》完整
二、犯罪构成
案例:某甲是一个瘦削脸庞的男青年,23
岁,精神正常,在元旦的晚上,隐藏在僻静 的胡同里,当他发觉一个妇女,手提黑色皮 包,匆匆从胡同口走过来,他就迎上去,一 拳把那妇女打倒,抢得皮包后撒腿就跑。
《刑法》完整
二、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
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 律的特权。”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对任何公民,不论其民 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 程度、财产状况等有何不同,都应当一律平等地适用 刑事法律的有关规定。包括:定罪上平等、量刑上平 等、行刑上平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 刑法概说
但书
1、“但书”是前段的补充。 但书”是前段的补充 补充。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都是犯罪,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 …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 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但书”是前段的例外 例外。 2、 “但书”是前段的例外。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第六十五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 …是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 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 日起计算。 日起计算。 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限制。 3、 “但书”是对前段的限制。 为了使… 不负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为了使… …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 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 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 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⑵由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 明或者修订说明中所作的解释
1981年 1981年6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 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逃跑或者重新犯 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 罪的劳改犯和劳教人员的决定。 ⑶刑法在施行中如发生歧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刑法在施行中如发生歧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 “黑社会性质的组织”。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 三条的解释。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 三条的解释。“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 不执行,情节严重” 不执行,情节严重”。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第三百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法律基础知识
(4)立功:指犯罪分子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 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行为。
一般主动:从轻或者减轻; 重大立功:减轻或者免除; 自首又重大立功: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5)数罪并罚:指法院对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
限内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 后,依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 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 罚的制度。
(拘役:2个月以上,1年以下。有 期徒刑:1年 以上,5年以下。累犯不适用。)
假释: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 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 其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 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 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加 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对累犯以及杀人、爆炸、抢 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 被判10年以上的有期、无期 徒刑的不得假释)
(3)自首: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 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的,或者被采 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 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 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从宽) 自首必须具备的条件: A、犯罪分子必须自动投案。 B、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重要条件、本质
特征)。 注意:共同犯罪除了如实供述自己实施的
拘留分为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拘留三种:
刑事拘留是公安机关在刑事侦查过程中,为保证侦查、 起诉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 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行政案 件过程中,按照民事、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 妨害诉讼秩序情节严重的人,采取的在一定期 限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行政拘留是国家特定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 中,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惩罚和教 育行政相对人,给予的行政处罚方法。
城市巡防员招聘法律基础知识题库
城市巡防员招聘法律基础知识题库
城市巡防员是维护城市秩序和安全的重要力量,对候选人的法律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
以下是城市巡防员招聘中可能会涉及的法律基础知识题库。
知识点一:行政法规
1. 什么是行政法规?
2. 行政法规具有哪些特点?
3. 行政法规包括哪些种类?
知识点二:治安管理处罚法
1. 什么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2. 治安管理处罚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3.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规定的处罚种类有哪些?
知识点三:道路交通安全法
1. 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定有哪些?
3. 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关于交通事故的处理有哪些规定?
知识点四:刑法
1. 什么是犯罪?
2.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种类有哪些?
3.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有哪些?
知识点五:民事法律
1. 什么是合同?
2. 合同的要素有哪些?
3. 违反合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以上是城市巡防员招聘中可能会涉及的法律基础知识题库,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准备,顺利通过招聘考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
19
犯罪主观方面
故意
犯罪
过失
h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于自信的过失
20
案例
事件
李某(32岁,男)与他人通奸,并向妻子提 出离婚要求,在多次遭到拒绝后,便产生杀 妻的念头。一日,全家吃饭,李某乘妻子接 听电话离开饭桌时,迅速将事先准备好的毒 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不料妻子回来后将其 中的一部分饭分给了女儿,李某非常着急, 但又怕事情败露,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结果 妻子和女儿都被毒死。
XX单位
h
13
案例
事件
被告人齐某(男,1985年6月8日出生, 中学生)在2000年5月1日上午在某商场 前,将陈某遗忘在摩托车上内装有1万元 现今的提包盗走,并用水果刀将随后追来 的陈某腹部刺伤后逃离。 2000年6月10日,齐某因上述行为被公安 机关拘留,6月15日齐某寻机逃脱,10天 后被抓获,同日被捕。
第四课 法律基础 第四节 刑法
h
1
一、什么是刑法
• 刑法的概念 • 刑法的基本原则
h
2
1、刑法的概念
n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n 刑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 狭义的刑法仅指国家立法机关制定 和颁布的刑法典。
• 广义的刑法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
关于犯罪和刑罚的一切法律规范的
总称,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附
h
问题
李某对毒死女儿的 行为是故意杀人吗?
21
简析
李某对毒死女儿的行为应负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李某把毒药投放在妻子的饭中,虽然并不想毒死
女儿,但在明知女儿吃了其投放有毒药的饭后,会导致死亡
h
8
案例
事件
被告人陈某(男,32岁,已婚)与被告人余某 (女,25岁,未婚)冒充夫妻在某招待所内姘居, 并秘密拍摄裸体照片26张,被招待所工作人员发 现后报告公安机关将他们抓获。抓获时,发现胶卷 尚未冲洗,同时还查获黄色书刊一本和二人之间的” 订婚协议“。公安机关因此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将他 们逮捕。
手好闲这一罪名,如果仅仅因为王某是社会不安定的隐患就
将其治罪显然违背了罪行法定原则。
h
6
二、什么是犯罪
1、犯罪的概念
2、犯罪的特征
3、犯罪构成
4、排除犯罪的事由
5、故意犯罪形态
h
7
1、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完全,分裂国家、颠覆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 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 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以及其它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 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轻微,危 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h
16
案例
事件
周某(35周岁),陈某(30周岁)均 为聋哑人,他们组织了十几人(均为 聋哑人)专门在火车站、码头行窃。 三年中他们在三个省的主要火车站、 名为头流窜作案,案值高达五十多万。
问题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 或者免除处罚?
属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
h
3
2、刑法的基本原则
1 罪刑法定原则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
罪刑相当原则
h
4
案例
王某(22岁,男)系无业游民,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经常与一 些不三不四的人一起在其住所附近的各个商店游荡,店主们认为王某 留在社会上迟早会犯事,感觉不安全,一起到司法机关,要求将王某 关起来治罪.
问:把王某关起来治罪行吗?
h
5
简析
不能把王某关起来治罪。
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 •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 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量刑。”
• 其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 不处罚“。
本案中,王某无业,终日游手好闲,但《刑法》并未规定游
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 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h
11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二要素
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 表现。
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 为、危害结果,以及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 方法等具体要件。
h
12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三要素
公民个人
犯罪主体
实施了犯罪行为,依 法应当负刑事责 任的公民或单位。
h
17
简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第十九条之规定: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 者免除处罚。
广州火车站聋哑人盗窃团伙案宣判
h
18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四要素
n 犯罪主观方面:
• 指对于他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 包括罪过、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因素。
的结果,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止这一结果的发生,而是抱
着放任的态度,因此,李某对杀死女儿的行为要负间接故意
杀人的刑事责任。
h
22
4、排除犯罪的事由
正当防卫
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 所采取的必要的防卫行为。
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但依法应从轻处罚;而对脱逃罪因不
满16周岁,不负责任,人民法院依法判决齐某犯抢劫罪,判
处7年有期徒刑。
h
15
刑事责任年龄
自然人主体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十四周岁的人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十四周岁 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
注意:刑法第17条第3款规定:
h
问题
齐某的犯罪行为是否 都应当都负刑事责任?
14
简析
齐某只对抢劫罪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
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 刑事责任。”
在本案中,齐某犯抢劫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应当
h
问题
陈某和余某的行为构 成犯罪吗?
9
2、犯罪的特征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惩罚性
h
10
3、犯罪的构成——犯罪构成的第一要素
犯罪客体
是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 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 会关系。
犯罪客体是刑法 所保护的那一部 分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