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及策略研究摘要:从低年级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情况看,他们通常欠缺足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面对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极易产生懈怠及排斥心理。
针对这一情况,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帮助他们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解决问题;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现状低年级小学生如若未能掌握正确学习数学知识的法门,便会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当中遭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困惑。
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坚持教改,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知识学习能力,并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相关性,由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知识的学习同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存在着显著的差别,这种差别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带有明显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这对于习惯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难题。
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明确一个教学要点,即整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对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并以此为中心设计和选择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当中发现契合自身数学知识学情的学习方法。
需要看到的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的问题上表现得较为迟缓和滞后,因而导致其任教的课堂毫无生气,学生满足于按照教师讲解和传授的解题方法机械地对数学习题进行求解,少有打开思路去寻找全新解题方法的情况。
这就说明这部分教师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学生可能在数学成绩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存在诸多不利的影响。
提升农村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9年4月修订一、预期研究成果修改和调整重要说明:课题立项申请书中的预期研究成果不符合琼教科研〔2017〕10号文件规定的省规划课题最低成果标准和成果类别的需在此表中补充修改,如成果标题不规范请根据开题专家意见修改后填写。
此表只能在立项申请书预期成果表的基础上修改预期成果标题、责任人,不能减少数量,如原立项申请书上预期发表的论文,可调整标题和完成人,但不能取消发表。
所有预期发表或核心发表的论文需要按预期完成发表或核心发表才能申请结题,请提前安排论文发表事宜,妥善安排好成果撰写和发表计划。
三、课题开题结论(以下由课题开题时所邀请的专家组填写)四、开题论证专家签名表以下表五~九可在开题会结束后,填写好相关内容再A4双面打印,和前面的内容合并装订。
五、开题论证会现场照片3张六、课题根据开题专家意见需要做的重要调整七、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八、市县科研管理部门意见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说明:审核签署意见并盖章后,请将此开题报告原件及时交还课题主持人妥善保管,结题时必备材料。
单位或市县科研管理部门复印留底备案。
重点课题还需要报送一份完整电子版(含开题会照片)给我办,修改文件名:重点课题开题报告+姓名+单位+课题名称,发送到我办邮箱:hnkt08@关于发表假期刊垃圾期刊论文的严重提醒各位课题主持人注意:凡在课题结题材料中提交假期刊假论文及垃圾期刊低劣质量论文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我省课题规定将予以相应处理!1.按《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琼教研〔2012〕5号)第二十四条第3、4款规定应予以撤销课题。
第二十四条凡属下列情况之一的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撤销:3、弄虚作假;4、成果学术质量低劣。
2.根据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第三十一条第(四)款应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第三十一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处分或者解聘;造成损害的,依法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
通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
首先,小学生应该具备观察力和分析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他们进行逻辑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为了帮助小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帮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可以通过设置小组合作活动或者角色扮演等方式,创造出各种问题情境,让小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小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小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帮助小学生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时,我们要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不论是正确的答案还是错误的答案,都应该给予积极评价,让小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仅是个体能力,团队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让小学生在团队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课外活动,如集体户外拓展、队列训练等,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鹤鸣山小学:佘莎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它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
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力不够,问题解决就成为低年级数学学习的难点.要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策略:一、理解题意是前提,如何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
低年级审题能力从“看图说话”开始培养。
即从图中找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问题。
在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看到主题图大部分孩子会说出3+1=4这个加法算式,但却不会完整的表述数学信息,并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看到的数学信息,小丑的左手有1个气球,右手有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这样反复的说,反复的训练只到大部分孩子看到图的第一反映不是列出算式,而是找出相关数学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并提出问题,这就是数学中的看图说话,也是看图编题,为以后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二、图示解题法在低年级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在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差,掌握的知识大部分是具体的,需要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才能对所学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但是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用直观教具一一演示,而应该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一年级上册看图解决问题即大括号和问号的认识这一节课中,同样先让孩子们说信息提问题,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2只兔子,一共有几只兔子?再把看到的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
即把看图理解图意,说出图题意,再把图意用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在画图中建立数学模型,开始渗透图示解题法。
具体形象思维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用具体化、形象化的内容,借助学生熟悉的实物-—直观教来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启发诱导学生抛开具体实物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一年级下册第12面。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知识文库 第04期74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危玉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数学教学中,应从小学低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解决问题历来是数学教学实际活动中的重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故事情境,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实践证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童话故事,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美丽的童话故事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
例如在上“9加几”一课时,我创设了如下的童话故事情境:师:今天是喵喵(猫)9岁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
小狗汪汪提来了牛奶,以示庆贺。
数一数,有几瓶(9瓶)?看着小狗点点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鸭嘎嘎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多媒体课件演示)师:喵喵看着汪汪和嘎嘎提来的礼物,高兴地数了起来。
(画面定格)师:小朋友,根据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共同来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先存进问题银行,今后再取出来解决好吗?……心理学上有一个首因效应,一上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在状态,先声多人,唤起学生的无限情趣。
以上片段我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十分有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也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现状分析及方法初探

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现状分析及方法初探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
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准确性,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因此,从一年级开始,就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渗透,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的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是用图画表示或者图文填空式,目的是为了能够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
然而,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轻松地“解决问题”,踏实走好“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一直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
思考一:学生感觉困难的原因1.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小学,认识的汉字有限,再加上有的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够,有很多字即使认识也并不懂连起来后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因此,他们独立解题时总是很茫然,总要依赖家长或老师的帮助。
2.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得还不够。
他们不知道条件与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应该到图中或文字中找什么样的相关条件。
有的孩子只跟着自己的感觉,看到数字就随意地去列式解题。
3.生活经验缺乏,数学的应用意识较薄弱。
现在有的家庭教育中“护”得太多,孩子从小在不需要思考的环境中成长,学生没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思考二:如何教一年级学生轻松地解决问题1.指导学生学会读题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主要有三类:图画表示、表格式、半图半文式,其中的素材大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
从开始教学图示应用题开始,就要指导学生完整地叙述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如果孩子表达得结结巴巴、支支吾吾,我们可以先将一些繁琐的内容设计成填空式,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表达句式,因为学生看图、说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尽管一年级的学生尚不能有意识、完整地领悟这一过程,但教师仍应站在数学思维的高度,充分认识这一过程对学生思维发展以及后续学习的重要影响。
提高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

提高解决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几点策略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学好解决问题,才能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技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帮助小学生灵活、迅速、准确解答解决问题的关键。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用“画”的办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所谓“画”就是用直观图形把要解决的问题的条件和问题形象地画出来,学生借助图形,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排队问题变化多端,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列一个算式解答这道题还真有点难度,但把图画出来,同学们根据图很容易就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如以下几种题型:1.体育课排队做操,小明前面有3人,小明后面有4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画图:○○○●○○○○列式:3+4+1=8(个)2.体育课排队做操,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4个,从右往左数小明是第3个,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画图:○○○●○○列式:4+3-1=6(个)3.体育课排队做操,从左往右数小明是第6个,小明的右边有2个人,这一队一共有几个人?画图:○○○○○●○○列式:6+2=8(个)4.小动物排队,小狗排在第2,小熊排在第8,小狗和小熊的之间有几只动物?画图:★○○○○○☆2 3 4 5 6 7 8小狗小熊列式:8-2-1=5(只)。
二、用“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所谓“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尽量使学生在回答的同时要进行判断推理训练。
二年级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妈妈去超市购物,买了8个苹果,买的梨比苹果多5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这是一种典型的分两步计算的问题,这种题有些小朋友始终不知道怎样列算式,他们往往把算式列成8+5=13(个),原因是他们没有完全理解这道题中两个已知数字分别指的是什么,所以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可以这样问:“问题是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那就要把‘××和‘××加起来。
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小学阶段是孩子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
解决问题能力是指孩子在面对困难、挑战和冲突等情况时,能够主动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
下面将探讨几种方法,以帮助家长和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团队活动,培养他们自信和主动解决问题的勇气。
同时,家长和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认可和鼓励,激发孩子们的自豪感和动力。
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小学生会更有意愿去面对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第二,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教授他们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四步法”,即: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理清思路,有条不紊地解决问题。
此外,还可以教授一些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例如:设想多种可能性、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意见、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等。
通过训练和实践,小学生将逐渐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需要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
家长和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小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项目实践等方式,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给予小学生失败的经历和反思的机会,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小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
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写作、逻辑思维、创造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这些综合素质将为小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更丰富的解决方案。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家长和教师需要共同努力,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教授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予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注重培养综合素质。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讨

、
选 择正 确 的计 算方 法是 关键
都 要用减 法做 。求 比谁 多几 的问题用 加法解 决, 求 比谁 少几 的问题用 减法解决 。
在教 学 二年 级数 学 下册 “ 租船” : 2 1 人 去 划船 , 一 条船 限乘 4 人, 至少 要 租几 条船 ? 学 生 常规 的做 法 是 2 l ÷ 4 = 5 ( 条) …… 1 ( 人)
理解。
余1 人也要租一条船 , 所以需要 6条船 。教 师 又组 织 学 生 进行 讨 论 ,还有 没 有 别 的方 法 ?2分钟 过 去后 , 班 上好 几 名数 学 活 跃 份
子 得 出 了以下解 决 方法 : ( 1 ) 4 x 5 = 2 0( 人) 5.
条 船坐 2 0 人, 多1 人, 再租 一条 船 , 所 以是 6 条船。 ( 2 ) 4 + 4 + 4 + 4 + 4 = 2 O ( 人) 共加了 5 次, 租 5条船 多 1 人, 再 租一 条船 , 所 以是 6 条船 。 ( 3 ) 从2 1 里 面 依次 减 掉 4 , 2 1 — 4 — 4 … 4 4 4 = 1 ( 人) , 减5 次后还剩 1 人, 也 就 是租 5条 船 后多 1 人, 再租 一条 船 , 所 以是 6 条船 。 节课 下来 , 学 生在 比较 、 讨论、 争论 中 从 不 同 的 角度 、 不 同的 思路 , 用 不 同 的方 法 和 不 同的运 算过 程 去分 析 、 解 答 了这 道数 学 题, 不仅 调 动 了学 生 思 维 的积 极 性 , 提 高 他 们 综 合运 用 已学 知识 解 答 数学 问题 的技 能 技巧 , 而 且 还 锻炼 学 生 思维 的灵 活 性 , 使 知 识 真正 的得 到 内化 。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摘要:在小学数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如何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广大教师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问题;能力解决问题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大板块内容,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也是我们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
那如何培养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呢?一、解决问题联想化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培养重要一步就是联想化,具体操作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提及相似的题型或者题目,让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归纳的思维,在学生熟悉这一解答形式之后,教师让学生在独立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能够自我联想,搜寻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题型题目等,这样能够实现在解决数学题目过程中进行联想或题目替换,替换为自身更为熟练或者更为喜欢的形式,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对于问题的完整理解、深度剖析及核心掌握,能够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个性化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个性化的具体操作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解决能力薄弱的方向以及数学知识掌握不足的方面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的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方向来制定一对一的解题模式,包括解题的内容、解题的要求、解题的数量等都有相应的差异,这样能够保证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稳定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为稳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相应提升,学生存在的薄弱之处也得到相应改进,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综合能力实质性的提升。
在该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实现互补共进,这样能够保证大家共同进步,防止学生对于自身擅长、掌握较好的知识出现遗忘、生疏的情况。
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够实际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实际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数学学习的质量化以及数学学习的稳定化,能够保证学生的思维活跃化、智力提升化。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培养创造力和自信心。
本文探讨了几种方法,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有效地提高小学一年级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
1. 培养思维能力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之前,孩子们需要培养一定的思维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和活动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
例如,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有趣的谜题或难题,鼓励他们思考解决方案,并讨论不同的思考方式。
此外,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重要的,可以通过玩一些棋盘游戏或解谜游戏来达到这个目的。
2. 引导问题解决鼓励孩子们主动解决问题是培养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而不是立即给出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应该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激励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
3. 提供合适的挑战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挑战可以帮助他们锻炼问题解决能力。
这意味着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设置一些适当的任务或活动,要求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挑战可以来自于各个方面,比如数学题、科学实验或者智力游戏。
重要的是要确保任务不过于困难,否则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沮丧而放弃。
4. 创设实践机会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问题解决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和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活动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孩子们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们。
例如,在做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困难,可以鼓励孩子们主动寻找解决方法,而不是依赖他人的帮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将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协作。
培养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家长和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合作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如何帮助小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一、培养积极的心态要提高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首先需要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
学会从问题中找到机会,积极面对挑战,并坚信每个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
教育者可以通过激励和正面的言语来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努力尝试,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的步骤解决问题需要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指导小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步骤,可以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步骤:1. 理解问题:小学生首先需要理解问题的内容和要求。
他们可以阅读问题的描述,画图或写下关键信息来帮助理解问题。
2. 计划解决方案:小学生应该学会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
他们可以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法,并权衡各种方案的优劣。
3. 执行解决方案:一旦制定了解决方案,小学生需要实施计划并采取行动。
他们可以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4. 检查结果:解决问题后,小学生应该进行检查和评估。
他们可以检查解决方案是否得到预期的结果,并思考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三、引导思考和提问培养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教学案例和启发式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鼓励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并引导他们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四、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团队合作。
教育者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小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启发,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在团队中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提供真实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育者可以提出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让他们在实际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通过与实际问题的接触,小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和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研究方案XXXXXX一、研究背景:1、从小学数学义务教育总体目标看全日制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提到的总体目标之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研究,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课堂教学的历史状况看改革与优化传统的数学问题教学,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一直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解答数学问题能使学生把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它在低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从课堂教学的现实状况看小学低年级的数学问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小孩子的抽象概括本领较差,以是对一些文字的理解较差。
有些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假如稍加窜改就不知如何下手。
在低年级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改动这类情况,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
二、研究依据:一)XXX教育思想1.应该按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XXX认为,在对儿童施教以前第一要鉴别儿童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然后再确定教学内容并进择教学方法。
当儿童在分歧领域处在分歧的阶段时,就需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的灵活性,不要把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教给儿童,不要强迫儿童研究心理发展还没有准备好的材料。
2.注重儿童的社会交往XXX所重视的交往重点应放在儿童之间的协作而不是竞争之上。
XXX提倡同伴影响法,积极鼓励儿童的互教和互相影响,以此促进儿童的研究和发展。
二)罗杰斯论教师的作用及要求他建议使用“协作者”或“促进者”这一术语,以夸大教师的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助于研究的环境条件。
其任务首要包括,(1)帮助学生引出而且澄清所希望做的东西。
小学一年级孩子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孩子如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一年级的孩子面前,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习上的难题,也可能是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家长可以教孩子仔细观察问题,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细节。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个学习难题时,可以引导他们先观察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然后进行分析和思考。
2. 鼓励孩子提问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问和思考。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遇到问题时积极提问,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例如,当孩子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问孩子如何理解问题,是否有类似的经验或知识可以应用。
通过提问和思考,孩子可以逐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启发性练习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例如,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题目,鼓励他们发散思维,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多样性思考的能力。
4.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在小学一年级,孩子们还不太懂得合作。
但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在团队中一起探讨问题,相互合作。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5. 鼓励孩子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并不是要求孩子独自完成,孩子也可以向家长和老师寻求帮助。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寻求帮助是正常的行为。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鼓励他们主动向家长或老师提问,寻求解决方法。
通过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6. 给予孩子自信和鼓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信和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解决问题。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找出解决方案。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一年级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培养观察力和思考力观察力是培养解决问题的关键。
引导孩子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和情况,让他们学会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所在。
例如,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无法完成任务时,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并提问:“你注意到了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力,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实践,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孩子尝试自己处理事物,如给自己穿衣服、整理书包等。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帮助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多种方法。
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如何应对和解决问题。
3. 鼓励自主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正在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鼓励孩子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写作业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引导他们思考,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让他们尝试自己找到答案。
同时,鼓励孩子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培养他们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合作机会合作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部分。
安排孩子参与小组活动和团队项目,让他们与同学一起面对问题并一起解决。
通过团队合作,孩子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协商、分工合作等技能,这对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
5. 鼓励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需要创造性思维。
鼓励孩子提出新的解决办法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在画画或玩游戏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
6. 培养坚持和毅力解决问题需要坚持和毅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而是鼓励他们坚持尝试和克服困难。
通过克服困难,孩子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一、引言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学习中的成绩提升,更能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积极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机会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如何帮助一年级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1. 培养观察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对于细节的关注。
例如,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观察游戏,引导学生描述并分析他们所观察到的事物。
2. 提升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给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知的知识和逻辑推理,找出答案。
同时,老师应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
三、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机会1. 探索性任务: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一些开放性的探索任务,让学生自由思考并找出解决方法。
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木、旋转几何模型等方式来探索形状和空间关系。
2. 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相互交流、共享思路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这不仅可以加快问题解决速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问题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科学实验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游戏化学习:将问题解决过程设计成游戏形式,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例如,利用教育软件或者教学工具开展互动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能力。
五、总结通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多元化的问题解决机会和激发学生兴趣等措施,可以有效帮助一年级学生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教育者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并巧妙地融入游戏化学习的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通过持续的实践和指导,相信每位一年级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都能有长足的进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我们应该重视并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孩子们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启发式学习方法启发式学习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和情节,帮助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寻找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有趣的故事、游戏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例如,通过故事情节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主人公,让他们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种启发式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问题解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但实践经验同样重要。
学生需要有机会亲自实践,遇到真实问题并加以解决。
这样的实践经验有助于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一个困难问题;或者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遇到问题并解决。
这样的实践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要素。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评估其可行性。
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质疑并思考问题的多个方面,不仅要关注问题本身,还要考虑问题的根源和影响。
其次,学生需要学会分析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辩论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生应该学会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策略探讨

新教师教学教育研究等。
第九章以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为中心,主要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和作业的评价。
重点突出评价的原理和方式。
三、结束语总之,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就要结合当下的教育方式,不断的改变教育方法。
抛弃传统教材上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小学数学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出现在书本和课堂上,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1]江世斌.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3(9):31-31.[2]黄玲侠.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11(1):70-70.将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因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可以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思维方式变得活跃多样,还能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它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符合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主动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比大小》这一节课时,首先,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景:“有一天早上,几只小猴子到山里去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非常高兴,在尽情的玩耍之后,他们觉得又累又饿,于是就跑到山上摘了许多水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都摘了哪些水果吗?”我一边说着,一边利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请学生们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有多少?并将这些水果照片贴到黑板上,让学生们想一想“猴子们摘得哪些水果最多?大小在数学中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在学生谈论得出答案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开展本节课的教学。
这样的故事情景,能够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们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高效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本节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实践表明,着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素质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
但不少教师忽视了这一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长期得不到发展。
在新课改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 搜集信息、加工信息方面的困难。
以往的应用题,以直接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呈现,其条件和问题很清楚,一目了然,不需要加工处理题中的语言信息,通过读题,就能比较顺利的理解题意。
而新课标教材中,解决实际问题大部分以图画形式呈现。
因此,解决问题之前,学生必须先看懂图意,正确收集图中的有用信息,并加以整理排列顺序。
由于低年级学生语言组织加工的能力有限,不能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条件与问题,学习困难比较大,特别是那种一个条件是文字形式提供的,另一个条件要通过收集图中的信息来获得的,学习难度更大,更加考验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
2. 选择正确算法方面的困难。
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算法选择,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选择算法。
他们分析题目中各数量之间关系的能力还不强,对题目中暗示计算方法的个别词语比较敏感。
比如出现“一共”,就会想到用加法,看到“还剩”就会用减法。
这种根据个别词语来解题的方式,削弱了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
另外,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拿到题目,无从下手,有的停住笔头不动,有的苦思冥想眉头紧锁,有的甚至马上呼喊求救:什么意思啊?怎么做啊?这时,如果老师将题目读一遍,甚至读到一半时,就有学生喊:“哦,原来如此!”马上列出解题算式。
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之所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主要是缺少必要的生活体验,生活经验的积累不够丰富;对来自生活的各种信息不能准确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准确,思路不够开阔,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打算通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等途径,努力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背景及理论依据世纪的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正面临着信息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巨大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改实验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数学中力求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获得者,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不独立设置“应用题”单元,取消对应用题的人为分类,而是分学段目标中将“解决问题”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及“情感与态度”并列,分学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实现解决问题目标的基本课程渠道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改革。
在数与代数的内容中,要重视学生的解决问题活动,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又是教师们公认的难点,各年级在教学中都比较重视。
从解决问题教学的发展过程看,低年级解决问题是整个解决问题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它既是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合解决问题的基础。
解决问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学生做数学的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在做中学。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因此只有在教学中顾及到他们的年龄特征,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
只有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在独立作业或课外情境中,正确地巩固和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帮助自身正确、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采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的提出系列的不同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实践体验、解决问题,以便深层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实现从能力到人格整体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的一种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是由问题来引发的,所以“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最关键的要素。
而在小学低年级应用题教学采用“问题解决”方法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对学生进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和运用基本知识。
(三)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中央教科院的张梅玲教授也指出:“教材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引入,学完后能回到生活中去的尽量回到生活中去。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人人学有用数学”。
在教学中我最常做的是给学生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现实生活编题目,提出问题再解决。
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数学。
四、研究的具体措施:(一)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
只有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在独立作业或课外情境中,正确地巩固和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帮助自身正确、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
1、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阅读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驱力是学生学好知识,掌握方法最主要的动力。
只有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阅读能力对解决问题的帮助,才会在具体的学习任务和情境中,更加自主认真地阅读数学信息,寻找合理的解决策略。
(1)正面引导法在面临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知道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吗?”“为什么呢?”“其他小朋友有不同意见吗?”“大家同意谁的观点呢?”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阅读的重要,引导他们正确地阅读和梳理数学信息,形成数学阅读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2)错题分析法在每一天每一次的解决问题中,总会有学生犯错,我们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学会反思:“我为什么错了?”“我该怎样才能做到下次不犯错?” 错题的分析可以针对个别性的错误,也可以针对普遍性的错误;可以是零星的单独的一道题,也可以是经过老师整理后的一个类型的题目。
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不正确的阅读导致的解题错误,从而形成“我要正确阅读”的内部动机。
(3)言语激励法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水平的限制,很难自主、细致地进行数学阅读,往往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等到错了,在老师的要求下再来更改,这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反感或畏惧心理。
身为低年级学生的老师,应该尽可能地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奖赏和一些信任、鼓励的话来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实现不断地强化。
能解决了吗?”(4)个别交流法低年级小学生,更适合个别交流。
只有个别交流,才能真正找出每个学生的症结,提高思想认识,让学生一点一点加深认识,直到形成自主意识。
2、抓住课堂学习的一切契机,渗透良好的数学阅读方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更是数学学习的主阵地。
只有在课堂学习中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能,学生才能在独立作业或课外情境中,正确地巩固和运用这些阅读策略,帮助自身正确、合理地解决数学问题。
(1)关键词句法从一入学接触书面作业开始,学生就被要求“先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再解题”。
如:找出最高的,画上○。
(2)图文联系法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往往配有比较多的图画,有的更是图文结合。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形式,但由于画面呈现的信息较多,学生又会适当地添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从而抓不住该类问题的主线,错误也就随之增多。
(3)单位名称法有的时候,单位名称也是一个突破口,特别是在检查时,我们能通过单位名称所代表的意义来判断自己的解题是否正确。
(4)信息联想法和问题中心法。
这是解决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也是和高年级解决问题解决最紧密的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是相对而指的的,其实就是顺势和逆向两种思维方式。
所谓信息联想法,就是根据已知信息在头脑中梳理解决问题的方向。
所谓问题中心法,就是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需要再去寻找合适的信息,进而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逆向的思维方式,一般在信息比较多、甚至有多余信息时采用该类方法。
(5)生活联系法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经历过的或身边发生的生活实例,或者安排一些模拟活动,增进学生的体验,来理解明白题目的真正意图,感受数学问题的生活价值。
3、合理利用课外资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阵地,但毕竟课堂学习时间有限,要想真正地学会一种方法,养成一种习惯和能力,还应该关注课外的数学阅读。
(1)家校配合,在课外阅读中培养数学阅读习惯。
学生在家庭作业中会遇到与课堂学习相类似的情境,用到课堂阅读中学得的方法,但有些学生会敷衍了事,毫不深想。
假如此时我们能够取得广大家长朋友的支持和协助,那么,我想这些优秀的阅读方法一定可以渗透得更好,学生的阅读习惯也会更快地养成,为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大的帮助。
(2)从文本阅读到非文本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
课堂学习由于受场地、人员、课时安排等条件限制,很难有丰富的问题情境,也许有一些模拟生活场景的情境,但情境简约,指向性明确。
而课外,学生面对的确是一个丰富的、自然的生活场景,要将课堂上所学的问题现实化,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也就是一个现实信息的阅读能力。
如果能长期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实化、情境化的非文本信息,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会更好强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