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秋北师大版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图表来分析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数据表示的方法,比如条形图、折线图等,但对于饼图等表示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以及利用图表分析数据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相关数据的图片,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据图片,如成绩单、天气预报等,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讲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数据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表示方法,对准备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展示分析结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评价。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4).doc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过程与方法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并计算,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学习从数据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用数据说话.学会和他人一起完成调查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二、例题讲解【例】下表是某市2014年3月的气象资料某市2014年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1)请根据上表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解:(1)由表可得,该市2014年3月晴天11天,阴天12天,雨天8天,它们占总天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5.5%,38.7%,25.8%;(2)先求出有关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35.5%≈128°,360°×38.7%≈139°,360°×25.8%≈93°.即表示晴天天数、阴天天数、雨天天数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128°,139°,93°.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该市2014年3月晴天、阴天、雨天天数的扇形统计图想一想:你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来表示本例中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吗?各有什么优缺点?三、巩固练习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答案】100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注意: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讲授新课将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回答.师: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例题讲解【例1】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人口依次约为1961万人,2302万人,1294万人,2885万人.请绘制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人口的条形统计图.解:列出统计表如下表所示.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请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之间月产量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0.1%)?(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解:所求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1)如图,折线的各条线段中,10月至11月间的线段最陡,也就是说,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29.6%;(2)=≈67.3%.答: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67.3%.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表示与处理,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初步发展,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有了感性上的体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接触了许多统计方面的实例,因此本节课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2.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讨论、演示法为辅,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情境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即情感感悟——引导发现——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提出的问题(1),是对前面所学的数据表示方法的回顾,也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频数直方图的基础,问题(2)的设计主要是为切入课题并进行下一步的新知探究做好准备.高8问题1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英语成绩仅分为三个等次,因此,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均可以简洁表示英语成绩.问题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这个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吗?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师生活动:通过观察、讨论,不难发现语文成绩多且层次差距较大,若再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显然非常繁琐.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教师由此顺势切入课题.教学说明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放手给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即给予肯定与鼓励.由问题1的易于解决,到问题2中学生产生的困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利用多媒体出示解决上面问题1时所列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引出频数概念.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解答问题2,列表与所画条形图非常复杂.这样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段简单化处理,进而探索得到新知——频数直方图.英语频数)225 3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你能不能帮助小明想一个好的办法,较简便地解决问题2呢?试试看!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类似地作分段处理,再画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从而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8注:这里的60~70表示大于等于60同时小于70.其他类似记号含义相同.明晰新知:1.我们把上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得到下图.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2.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3.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教学说明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师是倾听者,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准确的归纳结论.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充分利用例题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信息,进行对应训练,巩固新知.同时,让学生较完整的独立绘制频数直方图,也为下一课时中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做好准备.练习1:请将前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练习2:请将前面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 cm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做好辅导工作.141456四、应用提高,设计方案设计说明本环节属于较高层次的训练,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设法解决,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统计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意识.图①图②1.这两幅漫画介绍了什么内容?你能帮助李大爷设计一个进货方案吗?(小组讨论)图③2.图③是李大爷的孙女小丽统计一周平均各种雪糕的销售数量,你能根据这张图告诉李大爷明天怎样进货吗?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理作答.教学说明对于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但都必须基于对李大爷所卖雪糕数量的统计.另外,学生为李大爷设计的进货方案可以是多样的,只要与图③中的数据基本相符即可.五、积累与总结1.频数及频数直方图等概念.2.初步绘制频数直方图.3.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实例,课题的切入与新知的探索过渡巧妙、自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获取了统计学中的“频数”“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频数直方图的简单绘制方法.在统计频数和画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既进行定性的分析,又进行定量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独立思考,有师生的合作交流、问答小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3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表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标和文字描述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方面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专业术语如“众数”、“中位数”等概念感到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表示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
2.教学难点:对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问卷调查表、统计表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案例,如“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数据,引出数据的表示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描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学科,然后用图表或文字描述呈现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某校七年级一班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3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操作能力,他们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以及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学生可能还不太清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使学生学会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如何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课件、统计图的案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问题:如何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统计图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例如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简要介绍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尝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进行操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如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简单的图表绘制。
但他们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处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他们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通过具体案例,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重要性,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案例材料,制作PPT,设计好课堂问题。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的基本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收集、整理和表示这些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具体案例,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以下问题:a.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b.这些数据是如何整理的?c.这些数据是如何表示的?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对给定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表示。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分析其优缺点。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1).doc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难点: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扇形统计图中:圆代表总体;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知道周角及其度数,能够顺利计算360度的一部分是多少.能够了解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取决于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这是学好本节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基础:为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在前面的学习中作了相对充分的活动经验准备.其一,教材已经给出了扇形、圆心角的概念,并初步进行了扇形圆心角的计算与扇形面积的求解;其二,前两节课中所涉及的扇形图都是绘制、标注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初步建立了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的直观联系.另外,学生有利用计算器计算较复杂数据和对近似数据进行四舍五入的经验.这些为克服本节的难点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学目标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节的重点是根据相关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难点是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比较偏重于技能性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和强化练习数据计算、作出已知度数的角等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具体操作,与同伴进行对照.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走到学生中去,现场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两个问题,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问题2让学生关注决定扇形大小的因素,为本节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扇形代表什么?师生活动:让学生短暂回顾后回答问题,教师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作必要补充.问题2:在同一个圆中,扇形面积的大小和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教学说明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问题过渡,鼓励学生尽可能明确地回答问题,争取让学生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新课讲解1.设计问题情境,归纳结论设计说明本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景,通过调查问卷的途径获得表格形式的调查结果,在对调查结果的讨论中,使学生体会百分比与扇形圆心角的关系,并能根据百分比计算出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这是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之处.问题情境: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何计算?与同伴交流.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1),只要观点合理,就给予鼓励;对于问题(2),可分组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的特点与成因;通过对问题(3)的探究,得出扇形圆心角的求解方法.归纳结论: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教学说明在对扇形统计图有关数据的理解中,学生会不经意地犯一种错误,就是常常把占总体的32%的扇形想成是32°的扇形,而忽略了32%要乘以360°这件事.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比如在问题(3)中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占圆32%的扇形有多大,增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圆心角大小的感性认识.2.经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设计说明本环节利用前面提出的问题情境,明晰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主要步骤.问题1: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师生活动:(((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某校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统计图图1(答案::如图1所示)问题2:观察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2(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稻田?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初步领会其特征,并尝试解决三个问题:(1)扇形A;(2)根据本班实有人数计算;(3)9×(1-25%-33%)=3.78(公顷).师生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包括:画圆;求各部分比例;计算各部分圆心角的度数;根据度数画扇形;填写项目名称,填写百分比(也可用图例表明).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区分不同扇形,如彩色、涂黑、斜线、网状等方法.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教学说明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在制作统计图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及时掌握和解决学生在计算和画图中遇到的障碍,如量角器使用不当等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必要时注明数据的来源,培养数据统计活动中的规范性思想和关注数据可靠性的思想.另外,引导学生善于从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中发现其特征,并学会初步应用.3.正确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两例易错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两个特征,一是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而反映不出扇形所表示的各项目的实际数量;二是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应等于1,不能大于或小于1.问题1:下图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师生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小刚的看法是错误的结论.从两个扇形统计图中尽管能看出乙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占该家庭总支出的34%,甲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占该家庭总支出的31%,但由于两个家庭的全年总支出数目均不明确,故无法进行比较.问题2: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生活动:通过探究活动,首先明确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等于1,否则就无法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调查问卷时,设计了多选问题,使有些数据重复出现,进而导致了各项百分比之和大于1的情况出现.教学说明由于所设计的两个问题学生在解答时极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学中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交流,当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特征理解的深刻了,模糊认识渐为清晰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1中,同一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是能比较出大小的,而不同扇形统计图间的量难以进行比较.问题2中,若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则在收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时,注意选项的唯一性,这样就能保证各部分人数之和为全班总人数40(人).教学时可让学生尝试重新设计对各科课程感兴趣的人数,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三、对比练习,加强认识设计说明本环节打算以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为主线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小刘对本班同学的业余兴趣爱好进行了一次调查,她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图1和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在图1中,将“书画”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2)在图2中,求出“球类”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分别求出爱好“音乐”“书画”的人数占本班学生数的百分数.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题目和统计图中有没有直接给出“书画”部分的有关数据?“书画”部分的数据如何才能得到?并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1)“书画”部分的条形图的高与10对应,图略;(2)360°×35%=126°;(3)14÷35%=40,12÷40=30%,(40-14-12-4)÷40=25%,爱好“音乐”“书画”的人数分别占本班学生数的30%、25%.教学说明利用例题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对比学习,明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两种统计图能够相互弥补不足的优势,并得出可以从“球类”部分的数据得到全班总人数的结论,从而为整个题目打开突破口.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谈谈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要点如下:(1)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比之和为1;(2)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乘以360°,圆心角度数之和等于360°;(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用量角器画角度时要力求准确;(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还要标明这个扇形统计图的名称.2.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制作扇形统计比条形图和折线图更难一些,主要难点是把百分比转化为圆心角度数并正确作出已知度数的角.评价与反思本节课设计在突破难点上下了一番工夫,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节课的难点主要在把百分比转化为圆心角度数并正确作图的过程,为有效突破这个难点,设计了从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首先在复习提问中不失时机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关系的直观理解;然后在新课讲解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先利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获得圆心角度数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感受占圆32%的扇形有多大,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全过程,最后通过两例易错题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征的理解.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又设计了一个扇形图和条形图的综合题,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相关知识,顺利解决问题.经过这些努力,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各种图表的展示,使学生了解数据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表示,从而更好地分析和处理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接触过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他们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有一定的了解,但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还很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基础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地分析数据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表示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图表表示数据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2.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图表的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准备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模板,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并提出问题:“如何用图表表示这些数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图表的表示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合适的图表表示方法,对给定的数据进行处理。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学案(无答案)
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
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
.
难点
计算并准确的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 之间的直观敏感度 .
教 /学 流 程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备课笔 记
情景导入 温故知新
借助多媒 体手段, 可 以大大提 高了教学 效率, 增加 了课堂容 量。
球 对应的圆心角度 数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圆心角度数= 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
(4)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
、( 2 )
、( 3)
、 独立完成
(4)
、( 5)
最喜欢的球类运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 乓 羽 毛 其他
动
球
球
得票数
69
63
27
96
36
9
( 1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 2 )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 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球类运动
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六、作业布置
课本 P167 习题 6.3 第 1、 2 题.
当堂测评
1. 一个扇形统计图中 , 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
36°, 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 ________.
2. 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 1:2:4:5,
如图 1, 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 ______度.
甲 乙
6.3数据的表示(教案)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北师大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通过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来表示数据的基本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数据表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一概念掌握得相对较好,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数据收集的活动中,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而,在数据表示的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举例:强调在绘制统计图和制作统计表时,必须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精确性,避免由于数据错误导致的分析失误。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表达一组数据的情况?”比如,你们如何向别人展示你们班级同学的身高或成绩?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表示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形图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准确地表示数据。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数据表示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表示学校图书馆各类书籍的借阅次数。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9)
6.3 数据的表示标准要求:1.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2.了解利用数据可以进行统计推断,建立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
4.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直观、有效的描述数据。
5.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和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学生想知道的:学生在小学里学过条形统计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现实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初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统计图、认识统计图,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在相关活动中也形成了对统计图进行对比与选择,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生能自己解决的: 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图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能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示数据的特点.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探寻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关系,绘制频数直方图五、教学难点: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频数直方图。
六、教学方法:小组交流合作探索交流七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八、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结果如下:(投影片)A ABCD A B A A C B A A C B C A A B C A A B A CD A A C D B A C D A A A C D A C B A A C C D A A C根据上面结果,你能很快说出该班同学最喜欢读那一类书吗?他的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学生: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B、C、D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类书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简单明了,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直观,一目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培养学生从图中表获取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此问题体会实际生活中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过程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借助前一问题的解决方式,学生很容易完成此问题.但通过两个小题的对比,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更直观.活动效果:学生在完成(1)问题后,对条形统计图有了较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标注横轴和纵轴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果他觉得很复杂.你能帮小明改进吗?这时他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统计每个分数段的学生数:你能明白小明的做法吗?我们把上面这幅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如果样本数很大,样本中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通过将语文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就很容易观察到成绩的整体分布.但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分段的必要性.学生在两个问题的思考中进行对比后,发现第(2)小题的图表与条形统计图也很繁琐,也不易看出整体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思考改进,促进新知识的自然生成,发现改进后的统计图更直观的反映了数据的整体情况,注意学生对分段的困惑,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解释.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请将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仿照前面的统计图呈现形式完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将成绩分段的必要性与优越性,熟悉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再认识.活动效果:此环节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横轴与条形统计图横轴的区别.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条形统计图和图表表示数据的局限性,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4 1、2、3选做题:太原市2011年5月空气污染指数统计表制表日期:2011年6月20号你能将上表所提供的信息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吗?活动6:学习反思本节课我的收获:我的疑惑:九、板书设计:数据的表示(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各个项目的具体数量. (2)图表与条形统计图在反映整体成绩的缺点.(3)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4)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北师大版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学案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 P167 习题 6.3 第 1、2 题.
记,以备小组 合作解决。
当堂测评 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 36°,则该部 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 1:2:4:5,如图 1,则 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
独立完成导学 案,对存在疑 问的地方用红 、 笔画出,准备 与其他同学交 流。
其他 24% 教育 19%
食品 34% 衣着 23%
其他 21% 教育 23%
食品 31% 衣着 25%
乙
甲
问题二:思考课本 P166 想一想为什么 6 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 1?
巩固提升 自主应用
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 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 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 1:2:4:5,如图 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 图1 33.3% 甲 3.如图 2 是一个扇形统计图, 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 乙 甲 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 丁 41.7% 丙 乙 丙 4.某班有学生 50 人,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
甲
乙
本组不能解决 的疑惑,组长 作好记录。 小组汇报,教 师针对所出现 的共性疑惑, 及时讲评。
知识拓展
走进中考
合上课本,认
1.某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
要商场的 100 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 100 名 顾客中对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 人.
真思考,独立 完成练习,不 会的或是有疑 问的做好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统计图的基本概念。统计图是一种将数据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比较和分析数据,发现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班级同学的身高分布,以及如何通过折线统计图分析一周的气温变化。
难点解析:教师应强调制作统计图时的注意事项,如坐标轴的刻度要均匀,图例要清晰,避免误导读者。可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细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数据的表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展示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同学们的身高、体重,或者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数据的表示方法。
举例:以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解释条形图中的每个部分。
(2)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变化趋势:折线统计图通过连接数据点,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举例:以一周内气温变化为例,让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并描述气温的变化趋势。
(3)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比例表示:扇形统计图的扇形面积(或角度)表示各部分数据在总数据中所占的比例。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扇形统计图最适合表示哪类数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数据的表示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第3节学案:《数据的表示》2
课题:6.3数据的表示(2)【学习目标】1.掌握频数的概念. 2能说出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特点,知道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的作用.【学习重点】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学习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认真准备:(1)记住频数概念:我们称 为频数;(2)观察右面这串数字:10100100010010100100010010 ,0出现频数为____,1出现的频数为____.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活动一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假定调查结果如下(调查人数:50)用L 表示篮球,Z 表示足球,P 表示乒乓球,Q 表示其他:L L Z Z P Z L L Q L L P P P L L L Z L Z Q Q Z Z PZ Z Z P P P P P P L P P P Q P P P L P L L L P P Q(1)列频数分布表。
(2)绘频数分布直方图。
活动二 1、某同学调查了小区内50户人家当年10月份的家庭用水量,结果如下: 家庭用水量 4.0-5.5 5.5-7.0 7.0-8.5 8.5-10.0 10.0-11.5 11.5-13.0 13.0-14.5 家庭数 9 12 11 8 5 1 2 请你根据上述信息,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三、当堂训练,检测固学:1、小刚将一个骰子随意抛了10次。
出现的点数分别为6、3、1、2、3、4、3、5、3、4。
在这10次中“4”出现的频数是 ,3出现频数是 。
2、在于1、x 、2、x 、x 、y 、5、x 、A 、8中x 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3、某班选举班长,全班60名同学每人投了一票,小强得了36票,小新得了24票,则小强得票数的频数是____,小新所得票数的频数是_____.4、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图8是某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其中八年级人数为408人,表(1)是该校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共计2400册的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组名 频数 篮球 足球 乒乓球其它合计图书种类 频数10 2030 篮球 学生人数足球 乒乓球 其它(1)求该校八年级的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百分率. (2)求表(1)中A 的值. (3)该校学生平均每人读多少本课外书?堂堂清如下图可得,该班有多少名学生?科普常识840 名人传记816 漫画丛书A 其它 144 图8 八年级 九年级 38% 七年级 28%。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为后续学习统计图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以及图表的绘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图表表示数据的方法。
2.难点:选择合适的图表来展示数据,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
2.准备图表模板和绘图工具。
3.划分学习小组,确立小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如调查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
提问:如何表示这些数据?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数据的表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不同类型的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何时会用到这些图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图表的绘制。
每组选取一个主题,如调查学校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图表表示出来。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几组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价并说出各自的优势。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选择合适的图表的重要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不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对于一些基本的统计概念也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数据的表示方法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来提高他们对不同表示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
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据的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2.如何通过不同的表示方法来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数据的表示方法。
同时,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
例如,给出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图表或文字来说明这组数据。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包括图表和文字说明。
通过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例如,条形图能够直观地展示数据的数量,但无法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折线图能够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但无法直观地比较各组数据的数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展示数据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给出一组商品销售数据,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图表来表示这些数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表示方法。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6)
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认识)
活动内容:(2)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语文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分数段?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对于(2)小明还想采用表格和统计图的方法,结75分
78分
学情
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学习过利用扇形统计图进行数据的表示,在小学对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通过表格描述数据也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学生在看到一组数据后会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本节引入频数分布直方图打下基础.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难点:数据的表示。
教法
启发式教学
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程序及内容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学们在课外最爱读那一类书籍?
文学类(A)、漫画类(B)、科普类(C)、历史类(D)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书籍
第二环节新课引入
(1)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6.3数据的表示
教学
目标
1.能通过实际问题说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
2.能利用表格整理数据,并能作出条形统计图,体会数据能帮助我们作出合理决策的作用;
3.在从频数分布直方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4.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79分
80分
81分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3)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学情分析认知基础: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活动经验基础: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基础,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教学方法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 154 168 168 155155 169 157 157 157 158 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159 144 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 162 163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表(一)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填写下表,并将上述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身高/cm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学生数身高/cm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学生数身高/cm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学生数(表二)学生讨论交流,总结: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教学说明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数.小亮的做法是144 cm 以下145~149 cm150~154 cm155~159 cm160~164 cm165~169 cm170 cm以上3691695 2生: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师: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下).(投影片)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直方图.点评: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2.教材“议一议”.讨论结果:(1)找出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它们的差.(2)按照数据的特点确定组距和组数.(3)确定分点.(4)列频数分布表.(5)画频数直方图.注意:在绘制频数折线图时,可以直接在图上取点、连线,也可以直接绘制折线图.但不管怎样,所取点应在“条形”或所取区间的正中,这样可使得折线图更为直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直观情况,否则整个图形就可能向左或向右偏移,造成一定的视觉误导.教师帮助学生作如下总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教学说明学生一般应该能从小亮的图中估计出班内同学身高的平均值,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能有学生说身高在150~160 cm的学生最多,而两边的学生数大致相当,据此可以估计出平均数应在155~160 cm之间,可能是157 cm左右,只要学生的说法有道理,就应给予鼓励.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设计说明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同时通过处理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体会统计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学习习惯.储蓄所太多必将增加银行支出,太少又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此,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15 20 18 3 25 34 6 0 17 24 23 30 35 42 37 24 21 1 14 12 34 22 13 34 8 22 31 24 17 33 4 14 23 32 33 28 4225 14 22 31 42 34 26 14 25 40 14 24 11(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解:(1)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0. 所以42-0=42;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列表如下:分组 5min 以下 6~10 min 11~15 min 16~20 min 21~25 min 26~30 min 31~35 min 36~40 min 41min 以上合计 频数 1 2 3 1 11 3 10 1 1 50绘制频数直方图(如图),学生完成下图.(2)提示:50名顾客平均等待时间x =x 1+x 2+…+x n n (n =50).略. 教学说明在学生练习本题之前,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操作方法,另外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得知顾客等待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 左右,时间太长,因此建议银行从客观上要增加储蓄网点,从主观上来说要让营业员提高工作效率.四、积累与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1)表格形式.(2)频数直方图.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拓展练习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A 组:t <0.5 h ;B 组:0.5 h ≤t <1 h ;C 组:1 h ≤t <1.5 h ;D 组:t ≥1.5 h.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C 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______组内;2.在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小东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帮助一家社会福利书店推销A ,B ,C ,D 四种书刊.为了解四种书刊的销售情况,小东对五月份这四种书刊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小东通过采集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图),请你根据所给出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及补全频数直方图;(3)针对调查结果,请你帮助小东同学给该书店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频率分布表 书刊种类 频数 频率A 0.25B 1 000 0.20C 750 0.15D 2 000答案:1.解:(1)120 (2)C (3)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20+60300×100%=60%.所以,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24 000×60%=14 400(人).2.解:(1)1 250 0.4 (图略)(2)6 000×0.2=1 200(册).(3)说明:只要合理即可.略.评价与反思引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分组时没有硬性灌输,而是举例让学生体会分组的必要性,教学环节结构紧凑、层层递进,首先启发学生意识分组——帮助学生认识分组——鼓励学生尝试分组,一步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所举实例及练习应再丰富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图1
3.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
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
重点
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
难点
计算并准确的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的直观敏感度.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备课笔记
情景导入温故知新
1.顶点在圆心的角叫________.
2.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扇形___与360°的比.
交流、解决探究活动过程中的疑惑。
本组不能解决的疑惑,组长作好记录。
小组汇报,教师针对所出现的共性疑惑,及时讲评。
合上课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练习,不会的或是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以备小组合作解决。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将学生引入数学课堂,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励学生
合上课本,认真思考,独立完成自测,不会的或是有疑问的做好标记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加了课堂容量。
独立完成导学案,对存在疑问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准备与其他同学交流。
小组内展示自主探究的成果,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通过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难,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总结出规律、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4)归纳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2)、(3)、(4)、(5).
练习:完成课本P166做一做
活动探究三: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问题一:下图是甲、乙两户居民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问题二:思考课本P166想一想为什么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
知识拓展走进中考
1.某商场为了了解本商场的服务质量,随机调查了要商场的100名顾客,调查的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这100名顾客中对商场的服务质量不满意的有7
人.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课本P167习题6.3第1、2题.
当堂测评
1.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________.
3.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为 ,则该部分所对扇形圆心角为_____。
自主探究交流展示
活动探究一:阅读课本P165,完成下列问题:
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得票数
69
63
27
96
36
9
(1)如果你是小明,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
(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5.已知某中学有40名教师,按他们的年龄分成5组,在30~35(岁)组内有12名教师,那么这个小组的频率为__________.
6.已知对50个数据分组后,其中一组的频率为0.4,则这一组的频数为.
7.把某校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作为样本,样本数据落在80~85之间的频率为0.8,则可以估计这个学校数学成绩在80~85之间的学生约占(填百分比)
8.若将圆均匀分成六块扇形,如图(甲)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块扇形,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均匀分成八块,你能将每块画出吗?若能画请在图(乙)中画出此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9.一个扇形的面积与对应圆的面积比等于圆心角的度数n与360的比,即 .
根据上面提供的公式计算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圆中,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编写日期:2014年5月日主备人:李老师使用日期:2014年5月日使用主人:
课题
第六章第三节《数据的表示》
目标
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的制作扇形统计图;
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的直观敏感度;
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
2.甲、乙、丙、丁四个扇形的面积比为1:2:4:5,如图1,则扇
形丙的圆心角丙为______度.
3.如图2是一个扇形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计算
甲扇形区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
4.已知在一组数据中,50个数据分别落在5个小组内,第一、二、三、五小组数据的个数分别为2、8、15、5,则第四小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
4.某班有学生50人,下面收集的是这个班同学身高的数据,画出扇形统计图.
身高cm
140~149
149~155
155~160
160~167
人数
8
25
12
5
5.若将圆均匀分成六块扇形,如图(甲)阴影部分表示其中的一块扇形,求出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若均匀分成八块,你能将每块画出吗?若能画请在图(乙)中画出此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你能设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
活动探究二:绘制扇形统计图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百分比
(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球
羽毛球
其他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小组汇报自主检测中的练习成果与练习疑惑。
教师根据学生自主检测中的疑惑进行解惑。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