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本科论文: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管理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以优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和管理工作。
第一部分:风景名胜区开发1. 合理规划和用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该从规划和用地的角度进行考虑。
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分析,确定适宜的用地范围,并按照保护优先的原则进行合理规划。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 建设基础设施风景名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开发的重要环节。
这包括交通设施、餐饮住宿设施、旅游设施等方面。
要确保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旅游体验。
3. 引入有吸引力的景点和项目为了吸引更多游客,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该注重引入有吸引力的景点和项目。
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小镇建设等方式,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服务和体验。
第二部分:风景名胜区管理1. 加强环境保护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过程中,环境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控制游客数量,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环境问题。
2. 提高服务质量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还要关注游客的服务体验。
要培训和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质,提供优质的游客接待和导游服务。
同时,要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和投诉。
3. 加强合作与协调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和协调。
这涉及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要建立健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第三部分: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管理的挑战与策略1. 挑战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加剧,风景名胜区开发和管理面临着多种挑战。
环境污染、过度开发和过度拥挤等问题日益突出,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精品范文】
试论旅游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业的开发与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
旅游资源必须经过开发才能为人所用,发挥效益,而保护是为了更长久地利用旅游资源,使其更持续地发挥效益。
两者相辅相成,并非矛盾,更非对立。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粗放式开发导致资源供需失衡,这是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向自然生态资源转轨时期,资源的保持与开发的矛盾突出表现。
旅游开发建设,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客源市场的需求,开发满足人们需要的旅游产品,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金秀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和利用的正确途径。
一、金秀旅游的现状广西来宾市金秀县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土地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人口14.7万,位于大瑶山腹内。
寒武纪泥盆系紫红色砾岩和石英砂石构成了其独特的圣堂山、莲花山、罗汉山等风光;森林覆盖率达87%以上,生物种类非常丰富,是国家级森林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
同时,金秀还是全国瑶族支系最多,最集中的聚居区,具有独特的瑶族文化资源。
金秀的旅游资源主要包涵两大方面:一是独特的自然风光;二是丰富的瑶族文化。
近年来,该县提出了“旅游强县”的工作思路,将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作为全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独特的地质地貌。
金秀大瑶山境内的风景名胜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丹峰插云,怪石嶙峋,岩层具有明显的走向特征。
以圣堂山为代表的“大瑶山”丹霞式刚棱削面塔柱地貌,1300米以上的高峰有60多座。
石峰林立,鳞次栉比,奇松遍布,石林仙都妙趣叠生,有“华山之峻峭,衡岳之云烟,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张家界之灵秀,峨嵋之清凉,黄山之苍莽”。
美丽独特的地质地貌,加上生态环境的自然协调,使它形成了风光绮丽、景色如画的自然景观。
具备了先天的自然旅游资源。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金秀县的森林覆盖率在87%以上,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规划
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规划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风景名胜区成为了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之地。
然而,由于一些不当的开发和管理,许多风景名胜区的原始风貌逐渐被破坏,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保护和开发风景名胜区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规划展开探讨。
首先,为了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该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尊重自然规律,保持生态平衡。
例如,对于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可以采取限流措施,限制游客数量,减少人为干扰。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规划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此外,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还应该注重文化保护和传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应该在开发过程中加以保护和传承。
例如,可以修复古建筑,恢复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开设文化体验项目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管理机构应该具备专业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例如,可以建立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同时,应该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另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风景名胜区的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风景名胜区的正常秩序。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风景名胜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总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作文
关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作文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这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
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另一方面,我们又担心过度的开发会破坏这些珍贵的资源。
所以,如何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呢?
我们要明确一点,旅游资源开发并不等于破坏。
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他们在开发土地、建设城市的也在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现代人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也应该遵循这个原则。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旅游景区设置一些提示牌,告诉游客不要乱丢垃圾,不要破坏植被。
这样既可以让游客享受到美丽的风景,又可以保护这些资源。
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既然是旅游资源,就应该全部开放给游客使用。
但实际上,这样做只会让资源更快地被消耗掉。
比如说,有些海滩因为游客太多而被踩出了一条条沙滩路,这样一来,原本美丽的海滩就变成了一片狼藉。
所以,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要学会合理利用,不能让资源变成一次性的消费品。
我们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时,才能真正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环保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我们也要加强对那些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惩罚力度,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并不是一对矛盾体。
只要我们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和平衡点,就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和谐共存。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
浅谈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范文自然环境是人类的栖息之地、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和人们的游赏对象。
古往今来的众多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作为一种休心养性、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人生乐事。
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从而沉浸在优美的自然意境里,心底上滋生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自由翱翔的灵性,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智,得到享受。
从而可见优美的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观赏;为当地增加经济效益并带动其它经济产业的发展。
反之,则会使游客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将会造成自然环境的退滞与最终的封闭。
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
尤其在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更能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
旅游环境包括范围和内容两方面:从前者来说,它主要包括旅游目的地和相关的旅游依托地;就后者而言,则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状况以及与旅游活动有关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两方面的因素。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它的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旅游对环境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
本文就旅游资源的发展与旅游环境的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天台本地的旅游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几点的看法。
一、正确的旅游环境开发能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在各地的旅游资源中,可以看到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些旅游资源在地理位置、业务内容及设施设备等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但它的经营业绩却相差很大:有的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有的却生意惨淡,门可罗雀;有的经济效益很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滚滚财源;有的却效益低下,甚至到了难以维持日常开支。
造成这种差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在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上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旅游资源开发、提高旅游价值上存在着差别。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中国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了许多风景名胜区。
这些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管理至关重要。
保护和管理风景名胜区不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
首先,保护风景名胜区的关键在于保护其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风景名胜区存在的基础。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
比如,限制排污和垃圾处理,推广环保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恢复和保护对于维持自然风景区的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其次,管理风景名胜区需要重视游客的参与和教育。
游客作为风景名胜区最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行为和习惯直接影响着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因此,应该加强游客教育,提高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游客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指南,引导游客参与环保行动。
同时,加强监管和执法也是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环节。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巡查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环境保护规定和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罚,确保规定的执行力度。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环境。
此外,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区也是保护和管理的关键。
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应该遵循可持续的原则,即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科学规划可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同时减少环境的损害。
比如,可以限制游客数量,控制游客流量,保证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可以开展生态旅游项目,提供游客多样化的体验,并且将一部分收入用于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
总的来说,保护和管理风景名胜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
只有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游客教育、监管执法和科学规划,才能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保护和管理,我们可以确保将美丽的自然风景传承给后代,并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和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旅游管理论文 浅议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
论文论文题目:浅议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学生姓名:专业年级:城管专业园林方向2011年11 月25日浅议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提纲:风景名胜资源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历史遗产,我们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
我国现有的风景名胜资源很多,但对其的开发和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及其开发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2)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的现状与不足;(3)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使我国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走向科学化、合理化,使这些宝贵的资源长久流传。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开发建设现状与不足对策建议1.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及其开发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系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风景名胜区的建立是国家对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风景名胜区是集中了我国最为独特、珍贵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其难以估量的价值是其他类型旅游资源无法媲美的。
1.1风景名胜区的建立标准我国风景名胜区评定条件比较笼统和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模糊度和难度较大。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对各级风景名胜区的评定条件作了简要的说明:(1)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具有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独特,国内外著名,规模较大。
(2)省级风景名胜区:具有较重要的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观有地方代表性,有一定规模和设施条件,在省内外有影响。
(3)市(县)级风景名胜区:具有一定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环境优美,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以接待本地区游人为主。
1.2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一般是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它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性质是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一般是由公务员、风景区的雇佣员工、企业经营者几部分组成。
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
论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以云南石林为例姓名:耿昕瑶(专业班级:风景园林2班学号:20102830320074)摘要: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我国大多数景区处在低保护、高开发的层次。
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对景区保护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云南石林的过度开发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树立“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理念,加快景区立法进程,改革景区管理体制等,是改善风景区所面临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个人观点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我国的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参加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风景名胜区由于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成为人们的主要游览地之一, 在旅游业大发展过程中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冲击, 面临日益商业化、人工化的危机[1]。
面对现状, 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风景区内的过度开发和错位开发, 并进一步恢复和保持其原有风貌? 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云南石林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试图寻找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一、对云南石林的现状分析云南石林位于昆明市东边,是1982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是世界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范围达350平方公里,素有“造型地貌天然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
石林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世界自然遗产”。
大小石林、乃古石林、芝云洞、长湖、大叠水瀑布、月湖(尚未开发)、奇风洞(尚未开发)7个区域景区组成了石林风景名胜区。
民族风情堪称石林一绝。
“阿诗玛”的美丽传说,绚丽多彩的彝族刺绣,古老神奇的“火把节”,热烈欢快的撒尼歌舞,使石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令人陶醉其间,难以忘怀。
云南石林近年来在开发和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较大。
3年来,石林景区依靠银行贷款、景区门票收入,投入了82919万元建设资金进行世界遗产环境整治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等品牌创建,用于景区保护管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
风景名胜区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闲暇时光探索美丽的风景名胜区。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过度开发。
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是其宝贵的资源,需要得到保护。
风景名胜区不仅仅是一块土地,它承载着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因此,将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对风景名胜区进行科学规划,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我们需要制定严格的指导方针和政策,限制开发的规模和区域,并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对那些不合法的开发行为予以严惩。
其次,旅游开发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实现共赢。
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
然而,现在我们需要重新评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
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设施,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设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例如,可以建设步道和观景台,引导游客在特定的区域活动,避免对敏感生态环境的冲击。
此外,培育旅游企业的环保意识,鼓励推出绿色环保产品和服务,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传递保护环境的理念。
除了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我们还应该在风景名胜区进行生态修复和恢复。
很多已经受到破坏的区域,需要重新进行植被的恢复和土壤的修复。
通过科学的手段,加快生态恢复进程,才能让风景名胜区长期保持其魅力。
如此一来,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才能实现双赢的局面。
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
作为当地的主要受益者,当地居民应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参与其中,分享利益。
他们对于当地资源和环境的了解与管理经验非常重要,可以提供有益的建议。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保护其权益,不可让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负面影响。
最后,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引导。
旅游者的环保素质直接关系到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旅游管理中的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
旅游管理中的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旅游业是现代社会中蓬勃发展的产业之一,而景区作为旅游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景区的开发和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探讨旅游管理中的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景区开发的必要性景区开发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首先,景区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其次,景区开发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开发景区,人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文化素养。
最后,景区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的提升。
一个优秀的景区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形象。
二、景区开发中的资源保护问题然而,景区开发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资源保护问题。
景区的开发通常需要大量的土地、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等,而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景区开发还可能导致当地文化的流失和传统生活方式的改变,破坏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生态平衡。
三、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平衡为了解决景区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需要在实践中寻找平衡点。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景区开发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合理利用资源,避免过度开发。
其次,加强对景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发行为,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智能监控系统和环境监测设备,来实时监测景区的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保护。
四、发展可持续旅游可持续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的旅游模式。
在景区开发中,应该倡导和推广可持续旅游的理念。
这包括提倡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景区环境的破坏;推动景区的生态修复和保护,重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工作;发展文化旅游,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美丽的地方,风景名胜区就是其中之一。
风景名胜区是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遗产和人文景观而著名的地方,也是人们旅游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许多风景名胜区面临着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独特魅力和生态环境,制定科学的旅游开发策略势在必行。
首先,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自然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资源是风景名胜区最宝贵的财富,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然而,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往往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在制定旅游开发策略时,需要将保护自然资源放在首要位置。
一方面,可以引入科学技术手段,如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采取限制人流量、控制游览车辆数量等措施,合理安排游客的活动轨迹,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保护自然资源的行动中来。
其次,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文化遗产同样重要。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独特标志,也是风景名胜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然而,由于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和脆弱性,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往往会对其造成破坏和侵蚀。
因此,在旅游开发策略中,需要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一方面,可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修缮古建筑、保护历史文物、传承传统工艺等,确保其原貌和特色得以保留。
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对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再次,旅游开发策略应该注重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服务质量。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游客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和高质量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在景区内部可以建设更多的设施和便利设备,如餐饮、住宿、交通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另一方面,可以引入先进的科技手段,如虚拟导游、智能讲解系统等,提升导游和讲解的水平,提供更丰富的解说和互动体验。
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5篇)
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5篇)第一篇: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经过人为开发,才能让旅游者感兴趣,发挥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但是如果没有对旅游资源的保护,那么就会遭到破坏,丧失了旅游业生存的基础。
因此只要开发了一个旅游资源,就要对其进行适时地保护。
1.开发与保护的相互依存关系。
旅游资源一经开发,就不能离开保护。
让一处旅游资源任其自己发展,并定会产生自然、人为的破坏。
比如,泰姬陵由于长期的工业废气污染,墙体表面变色;中国古建筑被人为地刻上字迹等。
所以,旅游资源需要开发,更离不开保护。
2.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关系。
旅游资源既不能过度开发,也不能过度保护。
过度开发会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损伤,过度保护则会得不到旅游业的发展,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所以,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要衡量好开发与保护的力度,在进行实施。
3.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开发旅游资源必定会对其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又不能过于防范而停止开发,这样会阻遏旅游业的发展。
取而代之的是,用开发后的保护来弥补之前的伤害。
总而言之,开发与保护不能分家,同时也要掌握好其中的力度,以开发为基础,保护为原则的思想最大化的发展旅游业。
第二篇:浅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浅谈中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Tourist Resources),又称作“旅游吸引(因素)”(T ourist Attraction),即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它们能够被旅游业开发利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能够产生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旅游资源既包括具象的,例如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主题公园、自然或人文特殊景观、节庆活动、会展、娱乐中心、会议中心、购物场所、某些特殊劳务等,也包括抽象的,例如社会风气、文明程度等;更有综合的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极其久远。
从生产水平提高到产品除了维持生存需要之外有了剩余的时候,一部分人便开始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便开始了旅游活动。
旅游管理论文: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旅游管理论文:关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景点布局珠海作为全国唯一以整座城市命名的国家级的风景旅游区正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大开发,也就是旅游环境容量的大扩容。
对此,我们应如何确定扩容的方向、内容、层次、深度,以达到既有内涵的提升,又有外延的扩展?在扩容的过程中又要注意哪些问题?本人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特色性原则。
特色即差异性。
鲜明的特色是旅游资源的生命力所在。
只有特色,才会有注意力。
旅游经济本身就是注意力经济,要注意旅游景点之间的差别性,体现人无我有的特色。
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实质就是要寻找、发掘和利用旅游资源的特色。
经过开发的旅游资源,不仅应使它的原有的特色得以保持,同时,还应使其原由特色更加鲜明和有所创新和发展,绝对要避免在开发后的旅游资源使原有的特色遭到破坏。
(二)共生性原则。
就是这一旅游项目与另一旅游项目之间是共生的。
旅游项目是外部性很强的项目,有正向和负向外部性之分。
所谓正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容的、互补的、协调的,看了这一景点之后,有一种再去游览另一景点的渴望。
所谓负向的外部性是指旅游项目之间是相克的、类同的,而不是呈现合作形态。
旅游资源的共生性,包括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源之间的共生性现象,而且不同的旅游项目,其共生现象是不同的。
如展览馆与宾馆、商场、交通设施、自然景点、人造景点相互之间是共生的。
所以,要注意各种旅游景点在某一小区域内的协调。
(三)网络化原则。
旅游业是一个扩大化了的网络,是自然网络。
在珠海旅游业的发展问题上,我们经常强调要有大珠三角的观念,要发挥珠三角各市的旅游资源优势。
实际上,如果某地有独特性的旅游亮点,即使人为阻止也是不行的,游客还是会千里迢迢去游览,会千方百计解决道路不畅、住宿饮食不便等问题。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旅游景点有没有形成亮点,有没有形成网络,各地的旅游景点在大区域范围内有没有产生互补效应。
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
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休闲需求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喜欢到各地旅游景区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放松身心。
然而,旅游景区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旅游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旅游景区的开发往往会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很多景区进行过度开发,大规模砍伐森林、填海造地等。
这样做不仅破坏了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还导致了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例如,一些海滨度假村的开发,常常导致沙滩的退化和珊瑚礁的破坏,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旅游景区的开发也会导致资源浪费和污染。
为了吸引游客,有些景区会铺设大面积的人工绿化和草坪,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水土流失。
此外,旅游景区的开发也会带来大量的垃圾和废水排放,给当地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一些热门景点经常遭遇游客乱扔垃圾的问题,严重破坏了景区的环境质量。
然而,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非完全矛盾。
实际上,只有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景区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
可以采取建造生态湿地、植被恢复和限制人工建设等措施,保护植物、动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其次,政府和景区管理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建立垃圾分类系统、加强废水处理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旅游景区的开发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保护当地文化。
通过合理的景区规划和管理,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景区的建设还可以推广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促进文化交流和保护。
这样一来,旅游景区不仅是一个赏心悦目的旅游胜地,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基地。
综上所述,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才能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景区管理者和游客都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管理措施、推行环保理念,共同营造一个美丽、可持续、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旅游环境。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同时也必须重视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以确保这些美丽的地方能够被后代子孙继续欣赏。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风景名胜区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一、开发的利益和挑战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往往能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旅游业带动了酒店、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外,旅游业也会带来外来游客消费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
然而,风景名胜区开发也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大量的游客涌入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开发可能导致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严重威胁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
其次,过度开发还可能导致文化和历史的破坏,使得风景名胜区失去原有的魅力和特色。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对于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风景名胜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旦发生,很难恢复,这将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与当地居民的福祉息息相关,也与国家的形象息息相关。
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符合国家形象的展示。
此外,生态环境的保护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三、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为了有效地保护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开发活动符合环境保护的标准。
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明确风景名胜区的开发界限和保护要求。
同时,加大对开发商和游客的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可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在开发过程中注重生态建设。
例如,引入新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推行低碳出行,减少对当地资源的消耗。
还可以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责任感。
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
【完整版】毕业论文(旅游管理专业):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 展研究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实习报告题目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学生姓名胡月学号201103013229系部旅游管理系专业旅游管理班级 1132导师姓名罗彤职称助教完成时间2014年3月20日摘要风景名胜区是全人类的瑰宝,对其研究、鉴定、保护、保存,并传之世世代代,永续利用,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要非常注重风景区的价值性质与定位、功能与保护、规划与建设、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特点;可持续发展;现状;保护;价值ABSTRACTThe scenic area is the treasure of mankind, to its research, identification, preservation, protection, sustainable use of generations, and to pass, is our historical mission. T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scenic value nature and location, function and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KEY WORDS:scenic area; characterist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atus; protection; value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前言 (4)一、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一)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 (4)(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 (4)二、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点 (4)(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特点 (4)1、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 (4)2、自然地理上的典型性 (5)3、有悠久的开发历史 (5)三、现代旅游业发展中我国风景名胜区面临的问题 (5)(一)建设性破坏 (5)(二)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质减弱 (5)(三)与社区发展关系不协调 (6)四、如何对我国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 (6)(一)正确定位定性 (6)(二)改革管理体制 (6)(三)加快立法 (7)五、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7)结论 (7)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前言中国河山壮丽,风景资源极其丰富。
【完整版】旅游管理本科论文: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余燕(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230051)摘要: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
本文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开发;保护引言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
风景名胜区开发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但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才能使旅游资源在科学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开发利用。
1风景名胜区概述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无论是天下名山,或是国家公园和自然文化遗产,主要是满足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是人与自然精神往来的理想场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同时,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目前,我国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名单,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到景区游客人数以30%的速度递增。
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两大浪潮的考验。
一是旅游的浪潮。
我国每年外出旅游人数增长幅度在30%左右,去年的旅游人数超过了10亿,而且旅游目的地绝大部分是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10亿旅游大潮的主要载体;二是城市化的浪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民移居到城市,城市向各个方面快速扩张。
所以,在这两大浪潮的夹击之下,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为实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试论述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间的关系
试论述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间的关系摘要:文章论述了风景资源的定义及内涵,风景资源的分类及特色,分析了现在风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保护的必要性,最后集中论述了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意见。
关键词:风景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一、风景资源概述1、风景资源的概念风景资源指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的山河、湖海、地貌、森林、动植物、化石、特殊地质、天文气象等自然景物和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地、历史遗址、园林、建筑、工程设施等人文景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等(《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
风景名胜资源定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具有历史和科学价值且含有美学特征的客观物质。
这意味着风景资源具有以下两层意思:一是风景资源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二是风景资源是人对自然界或人类社会认识的产物,或者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产物。
具有以下内涵:具有吸引功能和三大价值;包括未开发和已开发的内容;必须包括物质的、有形的内容以及形态的、行为的内容;必须包括原生的内容和人造的内容以及风景资源的范畴在不断扩大。
2、风景资源的类型和现状风景资源可分为自然风景资源和人文风景资源两大类,其中自然风景资源又分为四种。
自然风景资源指的是大自然赋予地理区域能使人产生美感的自然环境和景象的地域组合。
人文风景资源指的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人类的社会行为促使形成的痕迹或实物,是具有人类社会文化属性的有旅游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1、地质地貌风景资源主要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地球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
地表各种地文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直接受地层和岩石、地质构造、地质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与控制。
它包括五小类。
(1)山岳形胜:主要指风景名山、历史文化名山和冰雪山峰。
(2)喀斯特地貌景观: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为我国的旅游业带来无限生机,并且我国喀斯特地貌类型性多样,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财富。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
论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论文内容摘要本文从我国目前风景名胜区目前所面临的新问题出发,详细的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办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的关系。
最后,作者根据我国目前风景区管理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我国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已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双遗产目录的风景名胜区已不下十处,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保护好这笔全人类的遗产,是国民的光荣职责,政府的庄严承诺。
我国1982年公布了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了,各风景名胜区都相继编制了规划,开发建设工作正在展开。
就几年的实践来看,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上的相互关系等许多问题,仍然有待研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1983年和1984年曾现两度发文批评过西湖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乱建。
后来以批评了骊山风景区的乱建设,但这个错误倾向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
现在又出现了利用规划的合法手段,搞违犯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建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二:一是法制不严,另一方面确有思想认识问题存在。
所以如何处理好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所面临的新问题我国休闲旅游消费的兴起,不但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且为风景区这一文化自然遗产的保护提供了稳定的财源、减轻了保护工作的财政压力。
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保护工作遇到了新的问题,带来了新的压力,若处理不当,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这些新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与开发的矛盾:保护强调尽最大的可能保留原有的遗产特征及其风貌,而当前的旅游强调开发更便利的交通、食宿及其他娱乐休闲设施。
尽管我们可以举出大量两者共同发展的实例,如泰山风景区大面积的绿化、残址的修复、新登山盘道的开发等,但是两者本质上不具有天然的一致性,即使是偶尔一次处理不当,也会把遗产变成遗憾。
二)、风景区与地方的矛盾:旅游的兴旺使风景名胜资源的经济利益显化,局部与整体,暂时与长远的利益冲突加剧。
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容摘要于1999年开始动工的张家界百龙天梯一直争议不断,各界人士都小心求证,权衡利弊,考虑去留问题,而天梯本身就在这沸沸扬扬的争论中坚挺着,运营着。
百龙天梯的存在引发了大众对于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的思考,目光由天梯发散开来,延伸向国内每一个景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成为了众人关注的对象,同时也意识到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有多紧迫。
论文以张家界百龙天梯为核心案例,分析其利弊,并由此展开对景区过度开发现状的阐述、现象背后原因的分析,以及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有效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天梯;风景名胜;开发目录一、引言 (1)二、现状综述 (1)三、原因分析 (2)(一)百龙天梯的建设原因 (2)(二)利弊去留权衡 (2)(三)普遍现象后的原因 (3)1、对风景名胜区的性质认识不清 (3)2、缺乏有效合理的机制保护 (3)3、缺乏法律的全面保障 (3)4、监督措施不到位 (4)四、保护措施 (4)(一)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正确的定位定性 (4)(二)改革管理体制,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 (4)(三)完善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法律体系 (5)(四)增加保护经费的投入 (5)五、结语 (5)参考文献: (6)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问题及保护措施——以张家界百龙天梯为例一、引言百龙天梯于1999年9月动工,2002年4月投入营运,电梯的主要设备由德国知名电梯公司研究生产,耗资人民币1.2亿元,被誉为“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的电梯”,也因此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但这个超级电梯引发了全国各界对遗产开发保护话题的热议,曾在2002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被强行停运,至2003年8月8日,电梯又在争议中投入运营至今,同时争议也从未停止。
由此风波,各界人士纷纷把注意力转向景区过度开发的问题上,对景区,尤其是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也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二、现状综述百龙天梯出现在张家界这一风景名胜区后,加之锣鼓塔城市化,被认为是严重破坏了核心区原生景观,像导火索般牵引出了更多的景区过度开发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
余燕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230051)
摘要: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
本文分析了风景名胜区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开发;保护
引言
风景名胜区是当地旅游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它的开发与规划是否科学、保护是否得当,都将影响到当地旅游业的兴衰存亡。
风景名胜区开发规划是以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但要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才能使旅游资源在科学的指引下,有序的进行开发利用。
1风景名胜区概述
1.1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国家风景名胜区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主要满足人对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无论是天下名山,或是国家公园和自然文化遗产,主要是满足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大自然精神文化和科教活动的需求,是人与自然精神往来的理想场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风景名胜区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大,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强,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同时,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2 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目前,我国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77个,而且其中有一部分已经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双遗产名单,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到景区游客人
数以30%的速度递增。
风景名胜区正面临着两大浪潮的考验。
一是旅游的浪潮。
我国每年外出旅游人数增长幅度在30%左右,去年的旅游人数超过了10亿,而且旅游目的地绝大部分是风景名胜区,177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10亿旅游大潮的主要载体;二是城市化的浪潮。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民移居到城市,城市向各个方面快速扩张。
所以,在这两大浪潮的夹击之下,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切实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的要求,为实现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
2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 风景名胜区开发与规划不当
在风景名胜区开发的经济活动中,规划不当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景观,失去旅游资源特色。
有的风景名山已经明显的出现了“城市化”倾向,如庐山上面的休养所、疗养院、招待所、办公楼等建筑已遍地覆盖,俨然一座“山城”。
云南大理古城是我国保护较好的古城,系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片面考虑古城原石板地面不利于旅游车行驶,将石板拆毁换为柏油路,与古城风貌格格不入,破坏了古城的特色。
又如不少风景区建设,就地采石,结果风景区建好了,却留下了裸露石场的伤痕景观,破坏了景观的完整性。
2.2 工程建设对风景名胜区自然的破坏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旅游价值的文物古迹比比皆是,这是古人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无知,直接拆毁,占用文物古迹情况严重。
如我国的古城墙,除西安及少数地方有完好的城墙,其它各地的城墙,包括北京的大部分城墙都被拆毁。
在风景区,工程建设不当,破坏了风景区的周围景观的和谐及古建筑风格意境。
如苏州的拙政园,周围盖了6个工厂、烟囱、水塔、高楼等建筑挡住了人们的视线,站在园内已不能见到雄伟挺立的北寺塔,破坏了风景区的自然美。
城市建设中的“三元”(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乱分地、乱选址、乱建造),对文物古迹及环境破坏更为严重。
北京的古城墙在旧城改造时,已拆除殆尽,据统计,目前北京被直接称为胡同的街巷已从3200条减少到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