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合集下载

肝脏受体的位置分布、配体与功能

肝脏受体的位置分布、配体与功能
03
肝脏受体能够调控细胞凋亡和自噬,影响细胞的死 亡和清除。
04
肝脏受体与疾病的关系
肝脏受体与肝炎的关系
01 肝炎是肝脏受体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与肝脏 受体表达异常有关。
02 肝炎发生时,肝脏受体表达水平下降,导致肝脏 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机体代谢和免疫功能。
03 肝炎患者需要针对肝脏受体进行药物治疗,以恢 复其正常表达水平,缓解病情。
肝脏受体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肝脏受体不仅存在于肝脏细胞膜上, 还广泛分布于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如 肾脏、心脏、脑等。
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肝脏受体所识 别的配体和发挥的功能也有所不同。
肝脏受体在肝脏中的分布
肝脏受体在肝脏中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异性,主要分布在肝实质细胞和胆管 上皮细胞上。
不同种类的肝脏受体在肝脏中的分布也有所不同,如胆汁酸受体主要分布在胆管 上皮细胞上,而糖皮质激素受体则分布在肝实质细胞上。
相互作用意义
肝脏受体配体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在维持机体稳态、调节代谢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了解这些 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探究肝脏生理和病理机制,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03
肝脏受体功能
肝脏受体在代谢中的作用
肝脏受体参与脂肪代谢
01
肝脏受体能够调节脂肪的吸收、合成和分解,对维持体内脂肪
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肝脏受体参与糖代谢
02
肝脏受体能够调节糖的吸收、合成和分解,对维持血糖水平具
有重要作用。
肝脏受体参与蛋白质代谢
03
肝脏受体能够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对维持体内蛋白质水
平具有重要作用。
肝脏受体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01
肝脏受体能够接收细胞外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进 而调控细胞功能。

肝脏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肝脏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3.内分泌器官
合成胰岛素样的生长因子-Ⅰ( IGF-
); 合成促血小板生成素(TPO); 合成血管紧张素原; 转化或代谢激素。
红细胞破坏和胆红素的排泄
01
调节中间代谢: 肝脏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产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其本身的能耗和氧耗占机体总量的20%。
02
碳水化合物代谢;
01
脂肪代谢;
2
肝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01
门静脉血的pH、PO2↓→肝动脉血流量↑, 餐后血渗透压↑→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
02
外源性调节
01
当发生全身低血压时,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液再分布,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门静脉和肝动脉的α受体,门静脉和肝动脉收缩,肝血流量降低。
02
(一)肝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01
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增加表明可能有肝细胞坏死,但特异性差。
碱性磷酸酶(AKP):为估计胆道系统完整性的一个敏感指标,同样特异性差。
02
A
B
C
非结合型(间接)胆红素,
结合型(直接)胆红素。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胆红素测定:
非结合型
结合型
胆红素产生过多─溶血, 酶系统不成熟─早产儿、新生儿黄疸, 遗传缺陷─Gilber’s综合征, 药物性。
2、全身麻醉:
注意呼吸支持,纯氧吸入。
(三)麻醉方式:均适用
(四)全麻诱导
01
严重肝功障碍,有大量腹水的病人,应按饱胃对待,做
02
快速诱导;
03
诱导应小量多次给药,减少循环波动;
缺氧;
严重应激反应;
药物毒性;
输血;
感染。

【肝病】肝的组成和功能

【肝病】肝的组成和功能

肝的基本组成肝的被膜和韧带肝的膈面后部与膈相近连处的裸区、脏面的胆囊窝、腔静脉窝及肝门处均无腹膜覆盖,其余部分则被覆有腹膜。

在腹膜与肝实质之间,还有一层结缔组织膜,一般称为肝纤维囊。

Glisson囊被覆于肝表面,在肝门处包绕于门静脉、肝动脉和肝管周围,构成血管周围纤维囊,随上述三种结构在肝内的各级分支分布,共同组成Glisson系统。

通常以肝内缺少Gilsson系统分布的肝裂为界线,将肝分为叶和段。

肝纤维囊构成的血管、神经鞘,其分支进入肝内,即构成肝小叶间的小叶间结缔组织。

肝纤维囊外面的腹膜与附近器官之间,形成多种皱璧,以固定肝的位置。

肝与腹前壁和膈之间有肝镰状韧带,左、右冠状韧带及左、右三角韧带;在肝与胃和十二指肠之间有小网膜,肝与右肾之间有肝肾韧带。

上述所指的韧带与关节间的韧带不同,实为腹膜被覆在肝与其它脏器之间所形成的结构。

肝镰状韧带此韧带是由二层腹膜形成的皱壁,呈矢状位,自脐延伸至肝上面,其游离缘内有脐至肝门的脐静脉索,它相当于左、右肝的分界。

在肝镰状韧带的游离缘中还包裹有肝圆韧带(lig teres hepatis),此韧带由胎儿时期脐静脉闭锁而成,从左纵沟的前部一直延伸连至脐;左纵沟的后部容纳静脉韧带,它是胎儿时期静脉导管的遗迹。

临床可利用肝圆韧带从脐至肝的胚胎遗迹作为肝内血管造影和注射药物入肝的途径。

肝冠状韧带此韧带由前、后两层腹膜而成;前层由裸区前上缘,反折膈下面的腹膜;后层则自肝下面向后至肝裸区下缘,然后反折至膈下面的腹膜。

后层的一部分由肝至右肾上腺前面称之为肝肾韧带。

肝冠状韧带一般分为左、右两部,位于肝右叶者为右肝冠状韧带,位于肝左叶者为左肝冠状韧带。

肝三角韧带此韧带左右各一,实为左、右冠状韧带向两侧的直接延续。

左三角带由肝左叶的后面至膈的下面,直至肝左缘附近。

右三角韧带由肝右叶的后部至膈下面,达肝右缘附近。

肝胃韧带薄而柔软,实质是腹膜在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

上部经胃小弯附着于静脉导管窝底,此韧带内有胃左、右动脉,胃冠状静脉,幽门静脉,胃神经丛及其分支,胃上淋巴结及淋巴管等。

肝脏,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一发现问题就是晚期!!!

肝脏,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一发现问题就是晚期!!!

肝脏,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一发现问题就是晚期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那么肝脏究竟与其他器官有什么不一样?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42码的球鞋这么大。

其实肝脏就是个傻大个,性情憨厚,天天干活都不知道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怎么样,它也从不呻吟叫苦,也不会喊痛,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还是一个能自我完善的好同志,曾经有一位年经的母亲就为了挽救自己两岁零三个月的女儿,而捐献出自己1/4的肝脏。

我们一直在为这种舍身救女的母爱所感动,也曾经为这位母亲的健康状况而担忧,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肝脏是人体唯一可以再生的器官,即使切除一半,它也会不急不慢的长出来,另外,肝脏也是最愿意移位的器官,它会随人的呼吸能上下挪动,活动范围能达到二到三厘米,这也是为什么大夫在为我们检查肝脏的时候,让我们不断吸气呼气的原因了。

在西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代谢系统,一个重要脏器,就像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化工厂,它掌管着糖、脂肪、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污染的部门。

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和二是主藏血。

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肝主藏血,肝脏不只管藏血,还管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管血液分配,比如说人在运动的时间,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四肢,女性朋友生理期前,肝脏就把血液分配到血海,即冲脉,那个时候肝脏的血液少了,柔韧性格就下降了,所以女性朋友总有那么几天会脾气不好。

肝脏负责着人体的代谢、合成、解毒、贮存、分解、排泄,您关注过它吗?它对健康影响您知道吗?肝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有多重要?曾有这么一句话:肝脏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脏不好,人生是黑白的。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肝脏是人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器官,它既是物质代谢的中心,又是重要的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和屏障器官。

肝脏的多种复杂功能,主要由肝实质细胞来完成。

枯否细胞虽仅占肝脏体积的2%,却承担着机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的80 %~90%,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肝实质细胞发生功能障碍时,首先受损的是分泌功能(高胆红素血症),其次是合成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减少、低白蛋白血症等),最后是解毒功能障碍(灭活激素功能低下,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升高等)。

枯否细胞除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外,尚有调节肝内微循环,参加某些生化反应(如合成尿素与胰岛素降解等),并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对机体的防御、免疫功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枯否细胞受损或功能障碍将会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后者又可加重肝脏损害,并引起多种肝外并发症,如DIC、功能性肾衰竭、顽固性腹水等。

凡各种致肝损伤因素使肝细胞(包括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其代谢、分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此种情况称之为肝功能不全(hepatic in-sufficiency),患者往往出现黄疽、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一般是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临床的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与肝肾综合征(功能性肾功能衰竭)。

第一节肝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分类(Etiology and clssification o f hepatic insufficiency)肝功能不全根据其发病经过有急、慢性之分。

肝功能不全的病因与分类分类急性肝功能不全 发病 1、发病急,病情重 特点 2、12〜24小时后出现黄疸 3、2〜4天即从嗜睡转为昏迷 4、伴有出血倾向 故又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常见暴发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毒病因 物中毒、妊娠期脂肪肝等第二节 肝功能不全对机体的影响(Influences of hepatic insuffici ency on the body)一、物质代谢障碍(Metabolic disorder) 肝脏是物质代谢的中心,因此,当肝功能不全,特别是肝功能衰竭时, 可出现多种代谢紊乱。

26脑神经ⅡⅧ—Ⅻ内脏神经

26脑神经ⅡⅧ—Ⅻ内脏神经
舌下神经核
全部舌内肌 大部分舌外肌
舌下神经
Hypogolssal n.
Ⅸ Ⅹ
橄榄前沟 舌下神经管
舌肌
小结
脑神经及其相连的核团 1、一条神经与一个核团相关
(只含一种纤维成分) I ---嗅球 II---外侧膝状体 Ⅳ----滑车神经核 Ⅵ----展神经核 Ⅺ----副神经核 Ⅻ----舌下神经核
2、一条神经与多个神经核相关: (含多种纤维成分)
颅部副交感神经
下泌腺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岩小神经 -耳神经节-耳颞神经-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迷走神经-胸腹腔副交感神 经节-肝、胆、胰、脾、肾和结肠左曲以上 消化管
骶部副交感神经
骶副交感核-骶 神 经-盆内脏神经-盆丛 -盆 部-结肠左曲以下消化管、盆腔脏器 (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神经节)
低级中枢 脊髓T1--L3节段
的中间带外侧核
交感神经节 -椎旁节
位脊柱两旁 每侧19-24个 节间支 交感干 交感干神经节
交感交感神神经经节 节 -椎前节
位置 脊柱前方 形态 不规则团状 数量 6个
腹腔神经节 主动脉肾节
肠系膜上神经节 肠系膜下神经节
交感神经-交通支
白交通支 15对 脊神经-交感干 有髓鞘 灰交通支 31对 交感干-脊神经 无髓鞘
(穿过腮腺) ③颊支
④下颌缘支
⑤颈支
面神经 Facial n.
内耳门 膝神经节
翼腭N节
泪腺
脑桥延髓沟 (中)
茎乳孔
下颌下N节
舌下腺 下颌下腺
VIII 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蜗神经节
前庭神经节 蜗核 前庭神经核
IX 舌咽神经

麻醉与肝脏(精) ppt

麻醉与肝脏(精) ppt
麻醉与肝脏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教研室
-
1
教学目的
掌握肝的血流、调节及神经支配、肝 胆的主要功能,掌握肝功的评估,掌握 麻醉和手术对肝功的影响。
目录
肝胆组织解剖生理学 肝功能的评估 麻醉和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 课后思考题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一)肝的组织结构
1、肝细胞: 为肝的实质细胞,
多为单核。 肝细胞的功能面: 肝血窦面、胆小管面 和肝细胞连接面
汁排放等功能。 ②胆囊的分泌、吸收和收缩排空功能受神
经与体液调节。
肝功能的评估
目前尚无一种试验能反映肝的全部功能。 单凭一种试验结果作出肝病判断易犯 错误,应作若干种试验,必要时反复检 查,且需配合临床表现或其他辅助项目检 查,全面考虑后作出判断。
与蛋白质有关的肝功能试验
1、血清总蛋白: 正常值为60 ~ 80g /L,白蛋白35 ~50g /L, 球蛋白20 ~ 30g /L ,白/球比值为1.5~ 2.5。 血清总蛋白减少至60g /L以下,表明预后 不良有肝坏死的可能。 白蛋白浓度<20g/L ,表明预后不良。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1)线粒体: 是肝脏能量
产生和贮存的场 所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2)内质网: 分粗面内质
网和滑面内质网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3)高尔基复合 体:ຫໍສະໝຸດ 参与蛋白质 的加工和贮存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4)溶酶体 (lysome)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5)微体: 肝细胞
内最小的细 胞器
肝与胆囊的组织结构
肝、胆的主要功能
(一)肝的主要功能
①贮存和滤过血流; ②分泌胆汁参与消化功能; ③参与物质代谢,包括分解、合成、
转化、贮存; ④屏障和吞噬功能; ⑤生物转化(解毒)等功能。

肝脏受体的位置分布、配体与功能

肝脏受体的位置分布、配体与功能

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胰岛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 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凝集素受体
甘露糖受体(MR)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位臵: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一 种跨膜糖蛋白,位于细胞表面被膜凹的浆 膜部位,广泛分布于人与动物的各种细胞 和组织,如肝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平 滑肌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肾上腺 、卵巢等。 配体: 成纤维细胞125I。 为了体外研究脂蛋白的细胞代谢和脂 蛋白受体活性,早在1974年Goldstein和 Brown就建立了成纤维细胞125I标记LDL的 配体-受体结合分析法。
功能作用: LDL-R 主要是维持胆固醇水平正常,检测LDL-R水平对 于筛选人群中的FH患者和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具有重 要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 :
•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 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 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
功能:在生殖系统、骨组织、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 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和乳腺癌的重要药 物作用靶标。
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和乳腺癌。
十一、肝X受体(LXRs)
肝X 受体( liverX receptors, LXRs)属于核受体家族成 员,作为一种氧化型固醇激活的核受体, 参与可通过调节脂 质代谢, 抑制炎症基因表达, 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三、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

参考值范围 比色(Karmen) ALT AST 5~25卡门氏单位 8~28卡门氏单位 ALT/AST≤1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37℃) 10~40U/L 10~40U/L
临床意义:
(1)急性病毒性肝炎: ①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的20~50倍,甚至100倍,ALT升高更明显, ALT/AST>1,是诊断病毒性肝炎重要检测手段。 ②感染后1~2周,转氨酶达高峰,3周到5周逐渐下降。恢复期如转氨酶活性 不能降至正常或再上升,提示转为慢性。 ③急性重症肝炎初期转氨酶升高以AST明显,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 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 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 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ALT/AST>1,若AST升高较ALT显著, 即ALT/AST<1,提示慢性肝炎进入活动期。 (3)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 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AST显著升高, ALT几近正常,可能因为酒精具有线粒体毒性及与酒精抑制吡哆醛活性有关。 (4)肝硬化:转氨酶恬性取决于肝细胞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正常或降低。 (5)胆汁淤积,转氨酶正常或轻度上升。 (6)急性心肌梗塞后6 ~ 8小时,AST增高,18 ~24小时达高峰,可达正常上限 的4~10倍,与心肌坏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 ~5天后恢复。 (7)其他疾病:如骨骼肌疾病、肺梗塞、肾梗塞、胰腺炎、休克及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转氨酶轻度升高(50~200u)。
原理:凝血因子几乎都在肝脏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维生素K依赖因子
(Ⅱ、Ⅶ、Ⅸ、X),如因子Ⅶ的半衰期只有1.5 -- 6小时,因此在肝功能受损的早期,清蛋 白检测完全正常,而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却有显著降低,故在肝脏疾病早期可用凝血因 子检测作为过筛试验。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学研究院狄绍民主任讲解:肝脏是什么性质的器官

北京京军国际肝病医学研究院狄绍民主任讲解:肝脏是什么性质的器官

肝脏是一个什么样的器官呢?她具有分泌胆汁储存糖原提供能量合成蛋白等诸多功能,所以有人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肝脏能够转化包括氨在内人体绝大多数的毒素和代谢废物,变废为宝,有效利用资源,所以有人称呼肝脏为再生工厂;肝脏含有人体70%的免疫细胞,合成人体的免疫球蛋白,入侵的细菌、病毒、有害物质在这里统统消灭,所以有人把肝脏作为人体安全的保护神;肝脏合成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前体,大脑活动依赖这些物质在神经元中传递和表达信息,您动了一下小心思,就要肝脏开动上百的机器加工思想的材料和能量,所以古希腊人认为“肝脏是人类思想的器官”还是很有道理的;祖国医学认为“肝脏是人体中的统帅”,他可是一个强壮、勇敢、冲锋在前的武士!可是在工业化时代,这位勇士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种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滥用,转基因食品,环境激素,各种违规的食品添加剂,以及各种保健品、药物的过度使用,都是大大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如果主人酗酒、暴饮暴食或者热衷上网游戏、夜生活丰富,都是肝脏得不到很好的休息。

久而久之,脂肪肝、淤胆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环境毒素所致肝炎逐渐侵害我们的肝脏,人体最终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埋单。

所以,为了一生的健康幸福,我们现在起就要关注肝脏,远离亚健康。

肝脏位于右上腹,膈肌下面,平均有2千克重,分为较大的肝右叶和稍小一些的肝左叶。

由大约2亿5000万个肝细胞和少量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贮脂细胞等组成。

肝脏有两套血管运输养料、代谢物质和生产产品,为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出肝的血管汇成下腔静脉直通心脏。

所以中医强调“肝藏血”,我们可以想象肝脏就是一个沐浴在血液中的器官,负责转化血液中传送的代谢物质,也负责清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当然肝脏也容易被这些有害物质、病毒伤害。

两个肝细胞之间是毛细胆管,毛细胆管逐渐融合成段肝管系统并延续到胆总管、胆囊。

所以人称肝胆相照,肝细胞分泌胆汁,通过胆管系统排到肠道帮助消化脂肪。

肝脏的解剖

肝脏的解剖

肝门静脉
门静脉 门静脉血液的分流现象:指来自肠系膜上静脉 的血大部分经门静脉右支达肝 右叶;来自肠系膜下静脉和脾静脉的血大部分经门静 脉左支达肝左叶。门静脉在肝门偏 右处分为左右两支。门静脉右支短而粗,长约1CM3CM,肝外可显露的部分短,分出:① 尾状叶右段支,②右前叶支,③右后叶支,④胆囊旁 门静脉分支。 门静脉左支分出后, 沿横沟向左至左纵沟后弯向前上方,进入肝实质。门 静脉左支干分为横部(2CM-4CM)、 角部(90度-120度)、矢状部(1CM-2CM)和囊部, 矢状部末端膨大为囊部。门静脉左支 分出:①尾状叶左段支,②左内叶支,③左外上段支, ④左外下段支,⑤静脉导管小支 和左叶中间支。
肝脏的大体解剖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脏器,重1200克-1500克,左右 径约25CM、前后径15CM、上下径6CM。 肝脏为不规则的楔形器官,分膈、脏两面。
第一肝门
第一肝门包括:肝脏的横沟和肝蒂。横沟的裂隙深 而窄,长2CM-7CM,宽0.4-4.1CM,深 1CM-2.6CM,被方叶的后缘覆盖。肝固有动脉、门 静脉、肝管、神经和淋巴组织共同包于 肝十二指肠韧带的右侧,构成肝蒂。肝蒂的下段: 胆总管位于右前方、肝动脉位于左前 方、门静脉位于后方稍偏左,形成倒品字形。在肝 蒂上段,前方为左右肝管、中间为左 右肝动脉、后方为左右门静脉,形成前中后结构。 就各管左右分支交汇点而言,肝动脉 分叉点最低,门静脉居中,肝管最高
Couinand分段
• 以肝中静脉将肝脏分为左右两叶,以肝左静脉 将左半肝分为左肝内、外侧段;肝右静脉分分 右叶为右肝前、后段;这四个段又以门静脉左 右支主干的横线分为上下段。
肝脏的分叶分段
Glisson系统
肝脏的分段主要是根据肝内的管道系统而命名。 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三者伴行包裹在同一 Glisson鞘内,故称为Glisson系统或门脉系统。据 门脉系统分布所作的肝脏分段,称为门脉肝段。 肝静脉与门静脉呈插指状的关系,按照肝静脉引 流区域所作的分段,称为静脉肝段。由于肝内胆 管是与肝内门静脉伴行,故在肝胆管外科中均采 用门脉肝段的命名。Couinaud根据门脉系统肝段 按顺时针方向标以罗马数字从ⅠⅡⅢⅣⅤⅥⅧ, 其中左内叶及尾状叶不再分段。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关键词】肝・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神经支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1],但对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探讨,现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肝周神经的分布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胸7~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此外还有右侧膈神经的分支[2]。

在人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见蔓状的神经丛,并可分为肝前丛与肝后丛。

前丛由左右腹腔神经节和左迷走神经分支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和胆胰胆总管分支,其在肝动脉周围形成鞘,并沿肝动脉进入肝脏;后丛由右腹腔神经节和右迷走神经分支组成,主要沿肝外胆管和门静脉分布,有分支与前丛神经分支相沟通。

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及附近的肝包膜内[3],尚有部分纤维与肝前后丛结合,随肝丛的纤维分布到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同时也发现有部分神经纤维是经肝静脉途径进入肝实质的。

在某些动物,右膈神经也可能是肝脏副交感神经的来源。

大鼠肝的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而不是通过腹腔神经丛[4]。

2 肝内神经的分布夏锋等[5]用Sevier Munger 改良法染色切片显示人与大鼠肝脏内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神经纤维粗细不一,直径1~5μm。

其中汇管区的神经纤维分布相对密集,纤维略增粗,神经纤维与肝动脉、门静脉分支血管紧密伴行。

肝小叶内神经纤维相对于汇管区减少,但仍可见神经纤维与肝细胞相联系、末梢与细胞靠近。

人的肝脏标本中汇管区内的神经纤维分布与大鼠类似,肝小叶内的神经分布较大鼠稍多。

Stoyanova [6]同样证实在肝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的自主神经纤维存在。

肝内的神经走行伴行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并终止于平滑肌细胞来支配肝脏血管。

肝窦内神经分布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Diss间隙和肝实质细胞间有神经纤维存在,一些还被Schwann 细胞包裹;并发现神经纤维和肝窦细胞或肝实质细胞有密切的接触,接触的部位常可见有囊泡,囊泡内有致密的小囊可见。

肝脏解剖详解

肝脏解剖详解

• 肝脏分段对肝脏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肝外科依据 Couinaud分段施行半肝、肝叶或肝段切除术,在术前通 过影像学手段判断病损所在肝段,确定手术切除范围,在 术中可以比较快速准确的判断手术区域,还可以通过阻断 相应的供应血管,然后根据各区域的变色情况判断切除范 围,或者通过阻断手术区域的供应血管施行精准切除术。 • 在术前的ct片中,以肝静脉及门静脉为标志读图,对肝脏 进行分区,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指导手术。
在肝的脏面有肝胃韧带 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前 者亦称小网膜;后者向 上直达肝门横沟,内含 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 等,另外在右侧肝的脏 面还有肝结肠韧带和肝 肾韧带。
膈下间隙
膈下间隙介于膈与横结肠及其系膜之间,被肝分成肝上下间隙, 肝上间隙借镰状韧带和左三角韧带分为右肝上间隙,肝上前间 隙和左肝上后间隙,肝下间隙以肝圆韧带区分为右肝下间隙和 左肝下间隙,后者又被小网膜和胃分成左肝下前下后间隙和左 肝下后间隙。此外还有膈下腹膜外间隙,居膈与肝裸区之间。 其中任何一个间隙发生脓肿,均称膈下脓肿,以右肝上下脓肿 最为多见。
• 正中裂:又称主门裂Cantlie线,内有肝中静脉走行,分肝为左右半肝 ,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与右前叶。正中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 至胆囊切迹中点的连线;在肝脏面,经胆囊窝中份,越横沟入腔静脉 沟。 • 背裂:位于尾状叶前方,将尾状叶与左内叶与右前叶分开。它上起肝 左、中、右静脉出肝处,下至第一肝门,在肝上级形成一弧形线。 • 左叶间裂:又称脐裂,内有左叶间静脉和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走行, 分开左内叶和左外叶,左叶间裂在肝膈面为肝镰状韧带附着线左侧 1cm范围内与下腔静脉左壁的连线;于脏面,为肝圆韧带裂和静脉韧 带裂。 • 左段间裂:又称左门裂,内有肝左静脉走行,将左外叶分为左外上段 (2段)和左外下段(3段)。左段间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至肝 左缘上、中1/3交点的连线,转至脏面止于左纵沟中点稍后上方处。 • 右叶间裂:又称右门裂,内有肝右静脉走行,分开右前叶和右后叶。 右叶间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右壁纸胆囊切迹中点右侧的肝下缘外, 中1/3交点的连线,专职脏面,连于肝门右端。 • 右段间裂:又称横裂,在脏面为肝门右端至肝右缘中点的连线,转至 膈面,连于正中裂。此裂相当于肝门静脉右支主干平面,分别将S8与 S5,S7与S6。

解剖课件-内脏神经PPT

解剖课件-内脏神经PPT

Sympathetic part 交感部
低级中枢 脊髓 T1~L3侧角
交感神经节
Paravertebral ganglia
椎旁节(交感神经节)
Prevertebral ganglia
椎前节
交通支 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
交感神经丛
交感干神经节 每侧19~24个
颈部3~4个 胸部10~12个 腰部约4个 骶部2~3个 尾部1个

内脏神经丛 Visceral plexuses
心丛 Cardiac plexuses
Superficial , below aortic arch
Deep, anterior to bifurcation on trachea
肺丛Pulmonary plexus 腹腔丛Celiac plexus 腹主动脉丛Abdominal
交感干
sympathetic trunk
Prevertebral ganglia 椎前节
Lie anterior to vertebral column and near the arteries for which they are named
Celiac ganglion 腹腔神经节 Aorticorenal ganglion
内脏神经系统
The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The Visceral Nervous System
内脏运动神经 交感神经
Visceral motor nerves
(植物神经、自主神经)
Sympathetic nerves
平滑肌、心肌、腺体
副交感神经
Parasympathetic nerves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解剖课件自己做的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解剖课件自己做的
肝内淋巴管与血管伴行,形成淋巴-血管系统,共同参与肝脏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肝内淋巴管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02
肝淋巴解剖
肝淋巴管主要负责收集肝脏内渗出的液体,并将其回流至淋巴结,最终汇入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结是肝淋巴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肝脏周围,起到过滤淋巴液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作用。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的解剖变异在肝脏手术中也需要特别关注。变异情况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和风险,需要术者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了解这些变异情况有助于手术过程中的精确分离和保护,降低并发症的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肝内管道系统负责运输胆汁,将胆汁排入肠道,参与消化过程。
肝淋巴系统是肝脏内的重要组成之一,主要由肝内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液组成。
肝淋巴系统概述
肝淋巴引流是指肝脏内的淋巴液通过淋巴管、淋巴结的途径回流至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肝淋巴引流对于维持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清除肝脏内的有害物质和病原体。
当肝淋巴引流受阻时,会导致肝脏内的淋巴液积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如肝硬化、肝癌等。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解剖课件
目录
肝内管道解剖 肝淋巴解剖 肝神经解剖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的相互关系
目录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肝内管道、淋巴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
01
肝内管道解剖
肝内胆管由左右肝管、肝总管和胆总管组成,主要功能是输送胆汁至胆囊和十二指肠。
肝内胆管在肝内形成树枝状分支,最终汇入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再汇合成肝总管。
肝淋巴引流
肝淋巴解剖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肝脏手术中,了解肝淋巴解剖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和保护肝功能。

肝脏的结构

肝脏的结构

肝脏的结构、功能和与肝脏有关的疾病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朱自力学号:2011212238摘要:并在身体里面扮演着去氧化,储存肝糖,通过对肝脏结构的简要介绍和分析提出生活中肝脏的保护与调理。

关键词:肝脏结构功能肝脏疾病肝脏保护正文:一.肝脏的结构:1:分56肋骨处;肝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左上行,至第8、9与第7、8软骨之结合处。

一般认为,成人肝上界位置正常的情况下,如在肋弓下触及肝脏,则多为病理性肝肿大。

幼儿的肝下缘位置较低,露出到右肋下一般均属正常情况。

肝的位置常随呼吸改变,通常平静呼吸时升降可达2-3cm,站立及吸气时稍下降,仰卧和呼气时则稍升。

2:肝脏的形状态:正常肝呈红褐色,质地柔软。

成人的肝重量相当于体重的2%。

据统计,我国成人肝的重量,男性为1157-1447g,女性为1029-1379g,最重可达2000g左右,肝的长、宽、厚约为25.8cm、15.2cm、5.8cm。

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

前上方,与脆弯窿相适应,能随呼吸运动而上下移动。

隔面借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叶和右叶。

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

肝的下面凹凸不平,称为脏面,朝向后下方,与腹腔器官相邻。

脏面的中部有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

左侧纵沟的前部有肝圆韧带,为胚胎时期的脐静脉闭锁的遗迹;右侧纵沟的前部容纳胆囊,后部紧接下腔静脉。

横沟叫肝门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肝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由此进入肝脏。

3.肝的特征1.肝内管道和血液供应肝内管道包括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

Glisson系统由相互伴行的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的各级分支构成。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功能,这是腹腔内其他器官不同。

肝动脉是来自心脏的动脉血,主要供给氧气,门静脉收集消化道的静脉血,主要供给营养。

肝内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血容量占人体总量的14%。

解剖学肝脏课课程设计

解剖学肝脏课课程设计

解剖学肝脏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肝脏的形态结构、位置和功能。

2.了解肝脏的血管、神经分布及淋巴系统。

3.认识肝脏的主要疾病及其临床表现。

4.学会使用肝脏的解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肝脏的形态结构:介绍肝脏的大小、形状和表面特征。

2.肝脏的位置:讲解肝脏在人体中的位置及相邻器官。

3.肝脏的功能:阐述肝脏的生理功能,如代谢、解毒、储存等功能。

4.肝脏的血管和神经:介绍肝脏的血管分布、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特点,以及神经支配。

5.肝脏的淋巴系统:讲解肝脏淋巴液的流动及其淋巴结分布。

6.肝脏疾病:介绍常见的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并分析其临床表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肝脏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肝脏疾病的临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实验法:学生进行肝脏解剖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肝脏疾病的特点及诊断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师需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解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解剖学专著,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肝脏解剖学的PPT、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肝脏的结构和功能。

4.实验设备:准备肝脏解剖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标本,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在肝脏解剖学章节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及小组讨论的表现。

2.作业:布置与肝脏解剖学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肝脏解剖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消化系统各部分的神经支配

消化系统各部分的神经支配

⾷管的神经⽀配⾷管由迷⾛神经和交感神经⽀配。

⾷管颈部由喉返神经发⽀分布,这些⽀进⼊⾷管壁内⼀般不越过中线。

⾷管胸部由左、右迷⾛神经发⽀分布,迷⾛神经主要分布在⾷管腹侧,右迷⾛神经主要分布在⾷管背侧;⼀侧的迷⾛神经分⽀不仅分布于同侧,也有分⽀到对侧。

⾷管的交感神经起于颈下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

某些交感纤维先加⼊交感神经⼼⽀或喉返神经,然后再分布到⾷管;也有分⽀直接到⾷管。

主动脉丛的交感神经纤维也有分⽀分布⾄⾷管。

⾷管腹部有来⾃胃丛及膈丛的纤维;也有来⾃内脏⼤或⼩神经的交感神经纤维分布于该处。

总之,迷⾛及交感神经组成的⾷管丛,⾃丛发⽀进⼊⾷管壁。

其中,⽀配⾷管的交感神经纤维由胸2~7脊髓节段发出,节前纤维在星状神经节及胸交感⼲形成突触。

⽀配⾷管的迷⾛神经由迷⾛神经背核发出,HRP逆⾏标记尚证实⽀配⾷管平滑肌的中枢除背核外尚有疑核。

迷⾛神经节前纤维与⾷管内神经丛节细胞突触,节后纤维分布⾄⾷管壁平滑肌。

⾷管的感觉神经⽀配来⾃迷⾛神经及交感神经,传统认为⾷管上部的痛觉纤维由迷⾛神经下节发出,研究证实猫颈段⾷管除接受迷⾛神经下节的神经纤维外,尚接受胸1~5及颈1~8脊神经节发出的纤维⽀配。

⾷管下部的痛觉主要由与脊髓胸5(或6)~8节相联系的纤维传⼊。

胃的⾃主神经⽀配胃由迷⾛神经及交感神经⽀配。

迷⾛神经⾃⾷管丛延续⾄腹腔内形成迷⾛神经前、后⼲达胃的前后壁,并形成胃前丛及胃后丛。

胃前丛的分⽀分布于贲门、胃体前上⾯、幽门部及肝等,其中进⼊并⽀配胃窦的分⽀称为拉⽒⽀,前⼲发出的肝⽀还分出神经⽀到幽门管、幽门括约肌。

胃后丛的分⽀分布胃体后下⾯及幽门窦。

胃的交感神经来⾃脊髓胸6~10节段,此部的节前纤维形成内脏⼤神经在腹腔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再发出节后纤维和迷⾛神经⼀起伴随胃的各⽀动脉分布到胃。

在胃的贲门部有时接受来⾃膈丛、左胃丛、肝丛的交感纤维;⾃肝丛⾄胃的纤维穿经肝胃韧带,有⼈称为肝胃神经。

腰上部节段发出的纤维也有分布于胃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关键词】肝・交感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系统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神经支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已毋庸置疑[1],但对肝脏的神经分布及其功能的研究尚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更深入的探讨,现就这一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肝周神经的分布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胸7~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此外还有右侧膈神经的分支[2]。

在人的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可见蔓状的神经丛,并可分为肝前丛与肝后丛。

前丛由左右腹腔神经节和左迷走神经分支组成,包括胆囊管、胆囊和胆胰胆总管分支,其在肝动脉周围形成鞘,并沿肝动脉进入肝脏;后丛由右腹腔神经节和右迷走神经分支组成,主要沿肝外胆管和门静脉分布,有分支与前丛神经分支相沟通。

右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冠状韧带、镰状韧带及附近的肝包膜内[3],尚有部分纤维与肝前后丛结合,随肝丛的纤维分布到肝内外的胆道系统;同时也发现有部分神经纤维是经肝静脉途径进入肝实质的。

在某些动物,右膈神经也可能是肝脏副交感神经的来源。

大鼠肝的迷走神经支配则主要是通过迷走神经在贲门上几毫米处发出的,肝支直接支配,而不是通过腹腔神经丛[4]。

2 肝内神经的分布夏锋等[5]用Sevier Munger 改良法染色切片显示人与大鼠肝脏内具有丰富的神经纤维分布,神经纤维粗细不一,直径1~5μm。

其中汇管区的神经纤维分布相对密集,纤维略增粗,神经纤维与肝动脉、门静脉分支血管紧密伴行。

肝小叶内神经纤维相对于汇管区减少,但仍可见神经纤维与肝细胞相联系、末梢与细胞靠近。

人的肝脏标本中汇管区内的神经纤维分布与大鼠类似,肝小叶内的神经分布较大鼠稍多。

Stoyanova [6]同样证实在肝汇管区和肝小叶内有大量的自主神经纤维存在。

肝内的神经走行伴行与肝动脉和门静脉的分支在血管外膜形成神经丛,并终止于平滑肌细胞来支配肝脏血管。

肝窦内神经分布的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在Diss间隙和肝实质细胞间有神经纤维存在,一些还被Schwann 细胞包裹;并发现神经纤维和肝窦细胞或肝实质细胞有密切的接触,接触的部位常可见有囊泡,囊泡内有致密的小囊可见。

Akiyoshi[7]认为虽然还未发现有膜特化结构在肝星状细胞和肝实质细胞中,肝星状细胞(又称贮脂细胞或Ito细胞)的切迹或肝实质细胞的这些部位可能是突触的凹陷。

Nobin等也报道了神经纤维和Kupffers细胞的密切接触。

交感神经是肝内的主要神经,其主要分布于汇管区血管周围,尚有神经末梢分支分布于肝小叶内。

Gardemann等[8]证明门静脉周围有大量的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在肝门门静脉旁的大的神经束中大部分为肾上腺素能神经,而在门静脉分支及胆管旁却偶能见到;在肝动脉分支周围也常见到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此外还发现在人和大鼠的肝动脉周围还有多巴胺能神经分布。

应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dolase,NSE)与儿茶酚胺合成相关酶的抗体发现60%的无髓鞘轴索供应肝实质,那些供应脉管系统的神经纤维表现为交感神经。

同样,Feher等应用酪氨酸神经肽(NPY)抗体证实了脉管周围的含NPY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

Miyazawa等应用抗S100蛋白和NSE的抗体证明,肾上腺素能神经存在于肝窦内神经纤维中。

近来Akiyoshi等[9]的研究表明,在人和大鼠的肝汇管区存在胆碱能神经,其主要定位于肝动脉和胆小管周围。

Amenta等亦证实人肝内有胆碱能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存在,这种纤维存在于肝门神经束并沿着肝窦壁分布。

许多自主神经包含的不仅仅为经典的神经递质,也包含一些调节肽,如酪氨酸神经肽(NPY)和它的C侧链神经肽(CPON)、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肠血管活性多肽(VIP)、P物质(SP)等在肝内神经中与经典神经递质相共存[10]。

其中一些肽类可能具有辅神经递质的作用。

3 病理状态下肝内神经分布的变化Ungvary 和Donath在结扎胆管后观察了豚鼠肝内神经分布的继发性变化,证实在肝门部和肝纤维板中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纤维均有增多。

Honjo 和Hasebe报道在人肝硬化时纤维化区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Miyazawa等也发现慢性活动性肝炎时在正在发展的纤维隔中S100和NSE阳性纤维明显增生。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任何病因引起的肝硬化中肝窦内的神经纤维完全消失,这一结果被Scoazee应用免疫电镜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抗体(NCAM)加以肯定,Kanda等也应用突触素(Synaptophysin)抗体实验加以肯定。

Kiba [11]认为正在发展的肝硬化中神经纤维的降解可能是肝损伤的最初结果。

而在肝硬化时肝实质神经分布异常可能是门静脉血流异常的原因[12]。

最近有关于人类肝移植后肝内神经分布的报道表明,移植后肝实质内的神经纤维很快即消失,而肝门部的神经纤维消失速度相对较慢,大约在6周后消失;肝门部神经的恢复再生最早亦需要在移植后32周,肝实质的神经再生则不能发生[13]。

4 肝内神经的调节功能从以上的资料可见肝脏拥有广泛的神经支配,不仅肝脏血管受自主神经支配,而且肝实质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如Kupffers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和Ito细胞等均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14]。

肝自主神经通过其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来调节肝脏的生长、免疫效应、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等功能。

移植肝因失去自主神经支配而导致上述功能受到影响[15]。

Hideyuki等[16]研究认为视上核(SCN)通过多突触的自主神经通路来调控肝脏的基本生理功能,Stayanova则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在肝脏病理生理过程中有着同等重要的调节作用。

4.1 自主神经对肝脏生长的影响肝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A)作用于肝细胞α1肾上腺素能受体,启动并刺激DNA合成,增强肝细胞微环境中的HGF、TGFα、EGF及其他肝营养因子的促有丝分裂作用;对抗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细胞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

NA还可以引起Cfos、Cmyc等原癌基因的表达,起着有丝分裂启动因子的作用[17]。

此外,肾上腺素能物质尚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及其功能,因而NA也能增强胰岛素的促生长作用。

George等[18]去肝脏交感神经后发现肝细胞的DNA合成及有丝分裂受到抑制。

目前研究认为,HGF、EGF及胰岛素等肝营养因子可以阻断肝细胞凋亡,而TGFβ能诱导正常肝细胞及肝癌细胞的凋亡。

交感神经递质能增强以上生长因子的作用且能对抗TGFβ,因而交感神经可能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同时,Harmasaki[19]也证实了去肝脏交感神经会使肝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并使肝细胞增生减少。

Ohtake等[20]研究发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将抑制肝再生。

Katsuaki在肝脏部分切除的大鼠见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可使DNA合成暂时发生障碍,使肝再生作用延缓。

Martin等[21]实验发现切断迷走神经肝支会使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而产生胰岛素抵抗。

由此可见,肝脏失去迷走神经支配会发生利用胰岛素障碍,可能会使胰岛素促肝细胞生长作用减弱并加速肝细胞凋亡。

邹小明等研究发现,移植肝部分切除会导致肝再生延缓及预备能减弱,孟照华等选择性切断大鼠肝左叶自主神经后发现,该肝叶发生了萎缩及肝叶上的肿瘤细胞大量凋亡。

大量实验显示,肝脏的生长可能是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一种协同作用,涉及到神经和体液等多种因素。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相辅相成,虽然在再生早期或全过程中两种神经调控作用的重要性大小尚难定论,但在这一组成中去除其中一种都将不利于肝脏的生长而造成不良的影响。

4.2 自主神经对肝脏免疫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体内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起抑制免疫效应的作用。

近年Neuhuber等[22]研究显示,肝内多种免疫细胞受神经支配,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着肝脏的免疫功能,肽能初级传入纤维能加重免疫性肝损伤,而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则能减轻这种损伤。

Coughlin和Ohtake 研究显示,肝的再生与其免疫活性呈负相关,所以去除肝脏交感神经后,可能通过增强肝脏的免疫活性来抑制其生长,至于迷走神经切断后抑制其再生的机制是否有免疫效应增强的参与尚未可知。

此外,移植肝因失去交感神经支配可能会使其免疫效应增强而加剧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的发生或加剧必然导致肝细胞凋亡的增加[23]。

4.3 自主神经对肝脏血液循环的影响 Kurosawa[24]研究发现,刺激肝脏交感神经会引起肝血流量明显下降,而去交感神经后肝脏总血流量却无明显变化。

但后者肝动脉和门静脉间的血流平衡发生了明显变化,肝动脉血流量显著增加,门静脉血流量显著减少[25]。

同时发现,刺激大鼠迷走神经对肝血流量无明显影响;切断支配肝脏的迷走神经,大鼠的肝脏血流量仍无变化,提示迷走神经对肝血流量无张力性影响。

然而,大鼠肝脏完全去神经20min,肝脏的微循环灌注量明显减少,其具体机制未明[26]。

目前通过多种肝移植动物模型研究发现,移植肝也因失去自主神经支配而发生微循环障碍[15]。

辅助性部分原位肝移植(APOLT)术后移植肝可能更易发生微循环障碍而使移植肝门静脉血流减少[27],并导致移植肝缺血及门静脉中肝营养因子相应减少,引起肝细胞凋亡增多和增生减少。

4.4 自主神经对肝脏物质代谢的影响 Parfenova[28]认为,门静脉及肝内的感受器能够感受血中的氨基酸、葡萄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离子浓度及渗透压的变化,并通过肝迷走神经将肝代谢信号传递给下丘脑和大脑皮层网络结构,从而反馈调节肝脏的物质代谢。

研究发现,去除肝交感神经纤维可降低肝脏胆固醇的合成,而损伤副交感神经却可以促进肝脏胆固醇的合成;选择性切断肝迷走神经可失去酪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昼夜节律性,并降低肝内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

进食后门静脉及肝内血糖浓度增高,通过迷走神经的反射调节使肝脏摄取葡萄糖增加,肝糖原合成能力增强;迷走神经肝支被切断后,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显著减弱[29]。

Dubovaia[30]报道,迷走神经切断术能有效的抑制或延迟二乙基亚硝类致癌物导致肝癌的发生,其机制是迷走神经切断后通过降低肝内6磷酸葡萄糖、三磷酸腺苷及γ谷丙转肽酶而发挥其抑制作用的。

5 问题与展望肝脏神经支配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对神经的分布和功能仍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特别是对肝脏有无神经支配对肝脏生理和病理的影响知之甚少;例如,APOLT中两肝功能竞争的发生是否与移植肝失自主神经支配导致肝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失衡有关,至今无人探讨。

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对肝脏的功能、肝脏的病理生理认识,乃至肝脏疾病的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都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1]Timmermans JP,Geerts A.Nerves in livers:superfluous structures?A special issue of the anatomical record updating our views on hepatic innervation[J].Anat Rec B New Anat,2005,282(1):4.[2]张培林主编.神经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3163.[3]Natsis K,Paraskevas G,Papaziogas B,et al.“Pes anserinus”of the right phrenic nerve innervating the serous membrane of the liver:a case report(anatomical study)[J].Morphologie,2004,88(283):203205.[4]Shimazu T.Progress and perspective in neurohepatology.In:Shimazu T.Liver innervation[M].John Libbey,1996.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