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基础

合集下载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钢筋混凝土扩展基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钢筋混凝土扩展基

钢筋骨架的安装: 将制作好的钢筋 骨架按照设计要 求进行安装,确 保钢筋骨架的稳 定性和牢固性
钢筋骨架的检查: 在安装过程中, 对钢筋骨架进行 检查,确保钢筋 骨架的质量和安 装精度
钢筋骨架的维护: 在施工过程中, 对钢筋骨架进行 维护,确保钢筋 骨架的完整性和 稳定性。
模板的安装与固定的技术要点
模板的选择: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板类型和规格
模板的安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模板的安装,确保模板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模板的固定:使用螺栓、卡扣等固定工具将模板固定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 础上,确保模板的牢固性 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按照规定时间拆除模板,避免对混凝 土造成损伤。
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的技术要点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 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钢筋混凝土扩 展基础的施工 技术要点
02
钢筋混凝土扩 展基础的基本 概念
05
钢筋混凝土扩 展基础的质量 控制
03
钢筋混凝土扩 展基础的施工 流程
耐久性好: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抵抗风化、腐蚀等环境因 素的影响 施工方便: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施工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以快速完成 施工
经济性: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降低工程造价。
03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 施工流程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材料准备:钢筋、混凝土、模板等
工具准备:搅拌机、切割机、测量工具 等
施工场地必须设置 安全警示标志,确 保施工人员安全

第2章 无筋扩展基础

第2章 无筋扩展基础
《地基基础工程》
第二章 无筋扩展基础
钟 声
ZHONG, SHENG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CU
第二章 无筋扩展基础
第二章 无筋扩展基础

第一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概念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第三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设计
等高式
376
第二章 无筋扩展基础
第一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概念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一、混凝土基础(素混凝土基础) 二、毛石混凝土基础 三、砖基础
四、毛石基础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 毛石基础的特点
¾ 毛石是天然石材,经粗略加工使其基本方整、便于人 力搬运、操作的石料 ¾ 毛石基础强度、抗水、抗冻、抗腐蚀性能较好
\ 灰土是用粉状生石灰和松散的粘土加少量水拌合而成。 石灰与粘土的比例,用于基础的多为3:7或4:6,用作垫 层的可为2:8; \ 灰土基础在夯实、碳化后坚如石材,且随时间推移而提 高强度,故被广泛应用。
h=n•150
灰土基础 与砖放角
α
b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灰土基础
\ 在地下水位较低、五层以下砖混结构的条形砖石基础下 面,可作灰土垫层,提高基础整体性 \ 灰土垫层厚度超过100mm时按基础使用和计算,所以较 厚的灰土垫层也叫灰土基础
≥50 ≥200
α
α
b 锥形混凝土基础构造
b 阶形混凝土基础构造
h
第二章 无筋扩展基础 第一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概念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一、混凝土基础(素混凝土基础) 二、毛石混凝土基础
第二节 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 加入毛石的混凝土基础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基础工程
第二章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
概 述
2.2 基础埋深的选择
2.3 地基承载力
2.4 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
概 述
2.2 基础埋深的选择
2.3 地基承载力
2.4 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
FOUNDATION ENGINEERING
2-1 概述
第 2-1-1 刚性基础的构造要求 二 章 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素混凝上、砖、毛石等材料修筑基础.上 刚 性 基 础 与 扩 展 基 础
述材料的共同特点是具有较大约抗压强度,而抗弯、抗剪强度较 低。 基础的高度相对比较大,几乎不发生挠曲变形,这种由素混 凝土、砖、毛石等材料砌筑、高度由刚性角控制的基础称之为刚 性基础,或称无筋扩展基础。 刚性基础在断面高度变化处容易产生弯曲或剪切破坏,因此 需要通过对基础构造的限制保证基础内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不超过 允许值。这种限制通常是通过刚性角实现,即每个台阶的宽度与 高度的比值不超过规定。
2.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a)台阶型
b)锥台型
c)杯口型
FOUNDATION ENGINEERING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2.1
概 述
2.2 基础埋深的选择
2.3 地基承载力
2.4 扩展基础的设计计算
FOUNDATION ENGINEERING
2-2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第 二 章 刚 性 基 础 与 扩 展 基 础 基础埋置深度一般是指基础底面到室外设计地面的距离,简称 基础埋深。
在满足其他 要求下尽量 浅埋

第二章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第二章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dmin zd hmax
冻土层的最大厚度
计算步骤:按规范确定z0→冻土分类(五类)→计算zd →查表确定hmax→计算dmin
2.3 地基承载力
一、地基承载力设计原则
定义:保证在荷载作用下地基对土体产生剪切破坏而失效方面,有足够安
全度的地基土承受荷载的能力。
总安全系数法:将安全系数作为控制设计的标准。
基础底面下土重度 基础埋深内各土层加权平均重度
特点:实质为p1/4,无需宽度、深度修正。 适用:基底偏心距 e ≤0.033 b(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 缺陷:没有考虑变形要求,尚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2.3 地基承载力
三、按承载力公式确定fa
以魏锡克公式(汉森公式等)为基础的理论公式计算 fa:
2.3 地基承载力
五、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修正原因:原位试验及经验值法结果只能反映一定宽、深
范围内的承载力,实际承载力随基宽和埋深增加而增加。
修正方法:
《建筑地基基础规范 GB 50007-2011》法:
fa fak b (b 3) d m (d 0.5)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三、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
地基上好下软,基础应尽量浅 埋,否则可深埋或浅埋加地基 处理;
倾斜持力层,可作台阶形; 边坡上的基础埋深应满足: 当b ≤ 3m,a ≥ 2.5m 时
d≥(b a) tan
不满足时,应按稳定性验算结 果确定。
d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3m≤b≤6m
《路桥地基规范JTG D63-2007》法: [ fa ] [ fa0 ] k1(1 b 2) k2(2 h 3)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刚性基础与扩展基础
挖掘基槽,清除杂物和积水。
施工方法
01
02
03
04
浇筑混凝土垫层,铺设钢筋。
安装基础模板,浇筑混凝土。
养护混凝土,拆除模板。
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
04
比较分析
优缺点比较
刚性基础 优点:结构整体性好,能承受较大的 上部荷载,受气候影响小,不易发生
基础沉降变形。
缺点:施工难度大,基础埋深较大, 地下水位较高时需采取相应措施。
适用范围
刚性基础适用于一般土质或软弱土质的地基,如粘土、砂 土、残积土等。
在地下水位较低、基础埋深较浅的情况下,刚性基础是较 为经济合理的选择。
设计原则
刚性基础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对承载 力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地基承 载力和变形的要求。
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基础的沉降和 变形,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调 整。
施工方法
刚性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浇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制法等,具体选择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03
扩展基础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扩展基础是指将建筑物荷载通过一块较大的底面积传递到下层土体中的基础类型。它通常由台阶和斜 面组成,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
特点
设计原则
01
根据建筑物荷载和地质 勘察报告,确定基础底 面积和埋深。
02
计算基础各部分的承载 力和稳定性,确保满足 安全要求。
03
考虑地下水的影响,采 取相应的防水和排水措 施。
04
在经济合理的原则下,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 方法。
施工方法
清理场地,整平地面。 放线定位,确定基础各部分的几何尺寸。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sIII
sIV
III-III截面:
M
III

pn 24
( l a 1 ) ( Leabharlann b b1 )2 III
A sIII
M
在IV-IV截面:
M
IV
0 .9 ho1 f y

pn 24
( b b1 ) ( 2 l a 1 )
2 IV
A sIV
M
0 .9 ho1 f y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杯壁构造配筋
柱截面长边尺寸 (mm)
h <1000
1000≤h <1500
1500≤h≤2 000
钢筋直径(mm)
8~10
10~12
12~16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4)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高杯口基础的连接及构 造要求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8.2.6条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浅基础结构设计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包括: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 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种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基础高度可以较小, 用钢筋承受弯曲所产生的拉应力,但需要满足抗弯、 抗剪和抗冲切破坏的要求。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一、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所以柱下单独基础抗冲切验算公式为:
ac b bc l 2 Pn ( h 0 )b - ( h 0) 0 . 7 hp f t (b c h 0 )h 0 2 2 2 2
当b<bc+2h0时: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B 偏心荷载作用 计算方法与中心受压相同。
P nmax ( l 2 ac 2 h 0 ) b 0 .7 f
hp t
bc h
0
b bc h0 2 2
2
p n max en0 M F

柱截面长边尺寸 (mm)
h <1000
1000≤h <1500
1500≤h≤2 000
钢筋直径(mm)
8~10
10~12
12~16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4)预制钢筋混凝土柱与高杯口基础的连接及构 造要求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8.2.6条的有关规定。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所以柱下单独基础抗冲切验算公式为:
ac b bc l 2 Pn ( h 0 )b - ( h 0) 0 . 7 hp f t (b c h 0 )h 0 2 2 2 2
当b<bc+2h0时:
Al ( l 2 ac 2 bc 2 h0 b 2 )
M
I

Pn
24
(l a c ) ( 2 b bc )
2 I
在 II-II截面:
A sI
M
0 .9 h0 f y
Pn 24
M
II

(b bc ) ( 2 l a c )
2 II
A sII
M
0 .9 ho f y
第三节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如是阶梯形基础还应按截面III-III和IV-IV计算 A 和 A 。
b----基础底面宽度(m)。

扩展基础和联合基础设计

扩展基础和联合基础设计

(2b b1) p j max
b1 p j min
0.98 [(2 2.2 0.98) 210.75 0.98116.54] 185.97kN / m 2 2.2
弯矩设计值:M
b12 6b
(3b b1) p j max
b1 p j min
0.982 [(3 2.2 0.98) 210.75 0.98116.54] 94.49kN m / m 6 2.2
土,厚100mm,每边伸出基础50mm。 荷载旳原则
(2)拟定基础宽度
组合值
b Fk 175 1.94m
fa Gd 110 20 1
取:b 2.0m
(3)计算地基净反力
pj
F b
235 2
117.5kPa
荷载旳基本 组合值
(4)计算悬臂部分旳内力 基础边沿至砖墙计算截面旳距离:
b1
向力
Fk =260kN/m,已知基础埋深d=2.0m,基础材料采用毛石,M5砂浆砌筑。



为黏土,γ=18kN/m3。经深度修正后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200kPa。试设计

石【基解础】,①并.基绘础出宽基度础剖面图 。
b Fk
260
1.63m 3.0m 取:b 1.70m
fa Gd 200 20 2.0
基础剖面尺寸
二、扩展基础设计
(一)、扩展基础旳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锥形基础旳边沿高度,不宜不大于200mm;阶梯形基础旳每阶高度,宜 为300-500mm;基础高度不大于等于250时,可做成等厚度板。
2. 垫层旳厚度不宜不大于70mm,每边伸出基础50-100mm。垫层混凝土强度
等级应为C15。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
基础
扩展基础是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这种基础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好,可充分放大基础底面尺寸,达到减小地基应力的效果,同时可有效地减小埋深,节省材料和土方开挖量,加快工程进度。

它适用于六层和六层以下的一般民用建筑和整体式结构厂房承重的柱基和墙基。

1) 锥形基础(条形基础)边缘高度一般不小于200mm;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一般为300?500mm。

基础高度小于350mm时用一阶,大于900mm是用三阶,其余为二阶。

为使扩展基础有一定的刚度,基础台阶的宽高比不大于2. 5。

2) 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3) 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宜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宜小于70mm。

4)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在T形和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应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5) 柱基础纵向钢筋除应满足冲切要求外,尚应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

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应伸至基础底部的钢筋网,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须伸至基础底部外,其余的钢筋只需伸至锚固长度即可。

3 第 3 章 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

3 第 3 章 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保证结构的安全功能 当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 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 该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 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
概率极限设计法
抗力:强度
荷载效应:实 际内力、位移
Z RS
结构失效概率Pf 结构可靠度指标β
u w h 承压含水层顶部的静水压力 抽水—需买水!
i zi 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面间土层的自重应力
(4) 地基冻融条件 ① 地基土冻结的危害 (例:青藏铁路) ② 地基土胀性分类
地基土可分为五类:不冻胀、弱冻胀、 冻胀、强冻胀和特强冻胀
冻土
多年冻土 季节性冻土
冻胀 融沉
③ 季节性冻土地基的设计冻深
标准冻深 土类影响 冻胀性影响
zd z0 zs zw ze
环境影响
最小埋深 dmin zd hmax
设计冻深
基底允许残留冻 土层的最大厚度
3.5 荷载和荷载组合
1、荷载分类 (按随时间的变化)
① 建筑物自重 ② 固定设备 ③ 土压力
永久荷载
持续性、永久性荷载
荷 载
可变荷载
非持续性荷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偶然荷载 较少出现、时间短但强度大
频遇组合
永久性荷载控制
偶然组合
S 1.35Sk R
地基基础设计时,确定荷载组合的原则
(1) 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时,采用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抗震设防时,应计 入地震效应组合。其中土体按实际重力密度计算, 即自重分项系数均为1。
(2) 地基变形计算时,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 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计入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

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

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工作原理是指一种事物或系统运作的基本机制或原理。

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是指进一步探究基础原理的运作机制,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工作过程和特性。

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中,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可以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概念和理论。

在以下讨论中,我将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分为五个主要方面。

1. 物理学:在物理学中,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领域的原理。

例如,力学的基础原理是牛顿三大定律,通过应用这些定律,我们可以解释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进一步扩展力学的工作原理可以涉及到刚体力学、流体力学、相对论等更加深入的概念。

类似地,热学的基础原理是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扩展的工作原理可以包括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力学平衡等更加复杂的概念。

2. 化学:在化学中,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和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原理。

原子结构的基础原理是原子核和电子的组成和排布,通过了解这些基本结构,我们可以理解元素周期表和化学键形成的原因。

在进一步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中,可以涉及到化学反应的速率、平衡和机理研究,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物质转化。

3. 生物学:在生物学中,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可以包括细胞结构和功能、遗传学、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原理。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原理是细胞膜、细胞器和代谢活动的组成和相互作用。

在扩展的工作原理中,我们可以探究细胞分裂、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分化等更加复杂的过程。

遗传学的基础原理是基因和遗传物质的组成和传递规律,扩展的工作原理可以涉及到基因表达调控、遗传变异和基因组学等更加深入的研究。

4. 计算机科学:在计算机科学中,扩展基础的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结构、算法和编程语言等领域的原理。

计算机结构的基础原理是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之间的交互,如中央处理器、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

扩展的工作原理可以涉及到并发性、内存管理和网络通信等更加复杂的概念。

类似地,算法的基础原理是问题求解的方法和步骤,扩展的工作原理可以包括数据结构、动态规划和机器学习等更加高级的算法。

扩展基础名词解释

扩展基础名词解释

扩展基础名词解释1. 时间(time): 时间是指事物发展或者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持续的过程。

时间可以用来衡量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用来描述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时间段。

时间是人类社会运转的基本元素,也是物质和能量变化的基本参照量。

2. 空间(space): 空间是指物体或者事物所占据的范围或者区域。

空间可以有三个维度,即长度、宽度和高度,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空间是人类感知和认知世界的基本概念,也是人们进行活动和交流的基础。

3. 质量(mass): 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抵抗外力变化状态的程度的度量,也是物体对其他物体产生引力的程度的度量。

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无关。

4. 体积(volume): 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的度量。

体积可以看作是三维空间中物体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通常用立方单位来表示,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5. 温度(temperature): 温度是物体的热能状态的度量。

温度是物体分子或者原子内部的平均动能的表征,也是物体与其他物体热平衡时的特性。

温度通常以摄氏度、华氏度或者开尔文度为单位表示。

6. 压力(pressure): 压力是物体受到力作用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压力可以看作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分布,它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的碰撞引起的。

压力通常以帕斯卡为单位表示。

7. 速度(velocity): 速度是物体运动改变位置的快慢程度。

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描述了物体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

速度通常用米/秒或者千米/小时表示。

8. 加速度(acceleration):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通常以米/秒²的单位表示。

9. 功率(power):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工作的多少。

功率是能量的转化与传递速度的度量,表示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

功率通常以瓦特为单位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清理
清除模板内的木屑、泥土等杂物,木 模浇水湿润,堵严板缝及孔洞,清除积 水。
五、混凝土搅拌
根据配合比及砂石含水率计算出每盘混 凝土材料的用量。认真按配合比用量投料,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不少 于90s。
六、混凝土浇筑
浇筑现浇柱下条型基础时,注意柱子插 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浇 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l0cm厚的混凝土 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网片的位置
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图2.4 柱下钢筋混凝土单独基础 (a)台阶型;(b)锥台型;(c)杯口型
基坑开挖
基础施工前应进行验槽,如局部有软弱土层 应挖除,并用灰土或砂砾分层回填夯实,如 有地下水应排除,基槽(坑)内的浮土、积水、 淤泥、杂物等应清除 。垫层施工:垫层厚 度一般为100毫米但比小于70mm,混凝土 强度等级不小于C20,在验槽后应立即浇筑, 以免地基上扰动。
九、混凝土养护
已浇筑完的混凝土,常温下,应在12h 左右覆盖和浇水。一般常温养护不得少于 7d,特种混凝土养护不得少于14d。养护 设专人检查落实,防止由于养护不及时而 造成混凝土表面裂缝。
十、模板拆除
侧面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棱角 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模,拆模 前设专人检查混凝土强度,拆除时采用 撬棍从一侧顺序拆除,不得采用大锤砸 或撬棍乱撬,以免造成混凝土棱角破坏。
模板
模板的质量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 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均匀 涂刷脱模剂;接缝不漏浆,严禁脱模剂污染钢筋、 污染混凝土接槎处。并采取适当的成品保护措施; 模板的拆除与堆放要注意保护其免受损害。 模板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 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不应有积水; (2)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 (3)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 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
混凝土的浇筑注意事项
首先注意施工段的划分、施工流向和砼供 应能力以及设备能力还有分层厚度、方向。 注意不要出现冷缝;其次是后浇带节点的 处理;降水除磷;模板,刚进的隐蔽处的 验收;上部墙柱结构插进的放线,复核; 另外要有应急预案,如停水停电等。搅拌 机一般准备两台或多台,以防止出现故
障不能正常工作。
筏板基础
建工1032班二组,组员:赵卓、沈中振、王广红、 周超、姜连秀、杨晓彤、郭位芳
内容提要
扩展基础定义及构造要求 基坑开挖 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支护 混凝土的浇筑
扩展基础定义
将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通过向侧边扩展成 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底的压应力等于 或小于地基土的允许承载力,而基础内部 的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的强度要求, 这种起到压力扩散作用的基础称为扩展基 础。系指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墙下 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图2.3 墙下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 (a)无肋;(b)有肋
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锥形基础边缘高不宜<200mm,坡度i≤1:3;小于250mm时可 做成等厚板。阶梯形基础每阶高宜为300~500mm。 垫层厚度一般为100mm。 底板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10mm,间距不宜>200mm和 <100mm。有垫层时混凝土的净保护层厚不宜<40mm,无垫层 时不宜<70mm。纵向分布筋直径≮8mm,间距≯30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初选时基础的高度一般大于或等于b/8。 当地基软弱或承受差异荷载时,为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和抗 弯能力,可采用带肋基础。肋部纵向筋和箍筋按经验确定。
测量放线
基 坑 开 挖
修理边坡
二、钢筋绑扎
垫层浇筑完成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其上弹 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上下部垂直钢筋绑
扎牢,将钢筋弯钩朝上,按轴线位置校核后用
方木架成井字形,将插筋固定在基础外模板上; 底部钢筋网片应用与混凝土保护层同厚度的水 泥砂浆或塑料垫块垫塞,以保证位置正确,表
面弹线进行钢筋绑扎,钢筋绑扎不
基本固定,然后对称浇筑。对于锥型基础,
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
的模板应随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
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须
捣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
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时,可在上部水平面
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
或规范规定执行。条型基础根据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各段 各层间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m,做到 逐段逐层呈阶梯形推进。浇筑时先使混凝 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注中间部分, 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分层下料,每层厚度 为振动棒的有效振动长度。防止由于下料 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吊帮的根部砂浆 涌出等原因造成蜂窝、麻面或孔洞。
允许漏扣,柱插筋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应满足锚固长 度的要求。当基础高度在900mm以内时,插筋伸至基 础底部的钢筋网上,并在端部做成直弯钩;当基础高
度较大时,位于柱子四角的插筋应伸到基础底部,其
余的钢筋只须伸至锚固长度即 可。插筋伸出基础部分 长度应按柱的受力情况及钢筋规格确定。与底板筋连 接的柱四角插筋
对于锥形基础,应注意保持锥体斜面坡度的正确,斜面部分的模板应随 混凝土浇捣分段支设并顶压紧,以防模板上浮变形;边角处的混凝土必 须注意捣实。严禁斜面部分不支模,用铁锹拍实。基础上部柱子后施工 时,可在上部水平面留设施工缝。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有关规定执行杯形 基础的杯口模板要固定牢固,防止浇捣混凝土时发生位移,并应考虑 便于拆模和周转使用。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将杯底混凝土振实,待其沉 实后,再浇筑杯口四周混凝土。注意四侧要对称均匀进行,避免将杯 口模板挤向一侧 ,浇筑完取出杯口模后注意凿毛。 条形基础应根据高度分段分层连续浇筑,一般不留设施工缝。各段各层 应相互衔接,每段长2~3米左右,做到逐段逐层呈梯形推进。浇筑时,应 先使混凝土充满模板内边角,然后浇筑中间部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 基础上有插筋时,要加以固定,保证插筋位置的正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 发生移位 。 施工缝的处理 :若因客观原因造成混凝土不能及时浇筑或供应量不能 满足要求,应在基础中间部位留置施工缝,并在混凝土初凝前留置插 筋,插筋的采用型号和插入混凝土长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在再次浇 筑混凝土前,原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并刷素水泥浆1道
施工工艺
基地土质验→槽施工垫层→在垫层位置弹 线抄平→基础施工。如有地下水,应采用人 工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坑底50厘米以下部位, 保持在无水情况下进行土方开挖和基础结 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应注意保持基坑底 土的原状结构,如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坑底 面以上20~40厘米的土层,应采用人工清除, 避免超挖或破坏基土。
三、模板安装
钢筋绑扎及相关专业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模板 安装,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或木模,利用钢管或木 方加固。锥形基础坡度>30°时,采用斜模板支护, 利用螺栓与底板钢筋拉紧,防止上浮,模板上部设 透气及振捣孔,坡度≤30°时,利用钢丝网(间距 30cm),防止混凝土下坠,上口设井字木控制钢筋 位置。 不得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准在吊帮的模板上搭 设脚手架,保证模板的牢固和严密。
浇筑现浇柱下基础时,应特别注意柱子插 筋位置的正确,防止造成位移和倾斜。在 浇筑开始时,先满铺一层5~10厘米厚的混 凝土,并捣实,使柱子插筋下段和钢筋图片 的位置基本固定,然后再对称浇筑。 基础混凝土宜分支连续浇筑完成。对于阶 梯形基础,每一台阶高度内应整分浇捣层, 每浇筑完一台阶应稍停0.5~1,0h,待其初 步沉实后,再浇筑上层,以防止下台阶混凝 土溢出,在上台阶根部出现烂脖子。每一 台阶浇完,表面应随即原浆抹平
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槽底→浇筑垫层→钢筋绑扎 →相关专业施工→清理杂物→支 模板→清理杂物→砼搅拌→砼浇 筑→砼振捣→砼找平→养护→拆 模
扩展基础

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砌体承重墙体及挡土墙、涵洞下常采用
的基础形式

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建筑物中的柱、桥梁中的墩常用基础形式
扩展基础构造要求
必须与底板筋成45°绑扎,连接点处必须全部绑扎, 距底板5cm处绑扎第一个箍筋,距基础顶5㎝处绑 扎最后一道箍筋,作为标高控制筋及定位筋,柱插 筋最上部再绑扎一道定位筋,上下箍筋及定位箍筋 绑扎完成后将柱插筋调整到位并用井字木架临时固 定,然后绑扎剩余箍筋,保证柱插筋不变形走样, 两道定位筋在打柱混凝土前必须进行更换。钢筋混 凝土条型基础,在T字形与十字形交接处的钢筋沿 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放置。
七、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插入的间距不大于 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上层振捣 棒插入下层3~5cm尽量避免碰撞预埋件、 预埋螺栓,防止预埋件移位。
八、混凝土找平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比较大的混凝土, 使用平板振捣器振一遍,然后用木杆刮平, 再用木抹子搓平。收面前必须校核混凝土 表面标高,不符合要求处立即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