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教学教材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读书笔记5000字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读书笔记5000字作者:林文采伍娜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读书笔记心理营养: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林文采伍娜林文采博士,马来西亚籍华人。
著名萨提亚亲子婚恋专家。
美国心理辅导学博士;美国临床辅导学博士;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中国NLP学院首席萨提亚导师;由著名萨提亚大师约翰·贝曼John Banmen博士强力推荐萨提亚导师。
从事辅导二十五年,担任广播电台心理辅导节目主持人十五年。
中国等地进行教学、辅导工作。
因其以美国心理学博士的功底学习萨提亚模式,是不错的理论架构与个案治疗并重的萨提亚导师。
代表作品《萨提亚亲子关系:孩子行为矫正版》、《心理营养》◆第1章推荐序一:只有她能让我相信,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长大。
给第一种营养:“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第二种营养: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第三种营养:“世上没有一种叫作‘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第四种营养:“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有问题。
◆第4章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 首先,妈妈要情绪稳定。
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妈妈,很难心平气和,她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情绪容易失控。
《心理营养》读后感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这就是瞧完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最大的一点体会。
我就是一名老师,也就是一个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
时常会焦虑的我也需要营养来指引。
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理论与问答两部分。
理论上主要就是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需要的营养,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生气质。
文章大部分就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也就是面对育儿困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
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很容易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南辕北辙,就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从孩子呱呱坠地,她的哭啼声就是要喝奶,还就是睡觉,又或者就是需要抱抱。
这一切父母都将无条件接纳。
孩子与父母构成的第一关系,就是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更喜欢直奔主题: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人见人爱、善良勇敢、学业有成。
所以,几乎就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计划教育方针、教育路线。
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
当她们不愿意分享时,当她们哭闹时,当她们不听我们的教导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育。
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育。
然而有效不?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因为父母忽视了,只有我们与孩子的关系越友好,教育才越有效。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平静地与孩子在一起,给她需要的支持与安慰。
其次,温与而坚持妈妈首先要对自己做到温与而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接纳自己。
每个妈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内疚里。
对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指责,不讽刺,不带个人情绪,父母要用温与而有引导性的话语与孩子交流。
同时,相比孩子有情绪的表象,妈妈们更应该关注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就是否就是心理营养的缺失而导致。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就是不就是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就是不就是在家里她的哭闹总就是能让家人妥协。
《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 课》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01 献言
目录
推荐序一 只有她能让
02 我相信:养孩子不是 什...
03
推荐序二 一本书,一 次成长
04
自序:“心理营养” 的由来
05 上篇:基本理念
06
下篇:问题与解决方 法
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孩子心灵的成长与心理力量的强大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在成长的不同 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他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献言
推荐序一 只有她能让我相信: 养孩子不是什...
推荐序二 一本书,一次成长
自序:“心理营养”的由来
上篇:基本理念
2.先天气质: 认识孩子,因材
施教
1.五大心理营 养,“喂”出健
康孩子!
3.生命的五朵 金花
下篇:问题0 2
2.情绪 管理
0 3
3.性格 难题
0 4
4.行为 偏差
0 6
6.夫妻 关系
0 5
5.社交 与社会化
0 1
7.妈妈 的自我成 长和支持
0 2
8.父亲 养育
0 3
9.隔代 养育
0 4
10.性 教育
0 5
11.疑 难表现
0 6
12.其 他生活琐 事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林文采 心理营养读后感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后感林文采心理营养读后感。
《林文采心理营养》是一本极具启发性和深度的心理学读物,作者林文采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心灵的盛宴。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生活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首先,书中提到了心理营养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心理营养就像是我们心灵的食物,它能够滋养我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成长。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只顾追求物质上的满足。
然而,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理解到了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状态,努力寻找心理营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
其次,书中提到了如何获得心理营养。
作者认为,获得心理营养的途径有很多,比如阅读、旅行、交友、锻炼等等。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从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
在我的生活中,我也开始尝试着通过这些方式来获取心理营养,比如我会经常阅读一些心灵成长类的书籍,也会经常和朋友一起旅行,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放松和滋养。
这些方式的确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让我更加平和、开朗和乐观。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心理营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心理营养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还可以让我们的个人成长得到提升。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状态下,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心理营养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也开始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总的来说,读完《林文采心理营养》这本书之后,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
通过获取心理营养,我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滋润和成长,也让自己的个人成长得到了提升。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寻找心理营养,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滋养,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我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作者林文采博士运用“心理营养”这个核心理念,为父母提供了高效实用的方法,以解决孩子成长中的万千难题。
在书中,作者强调了0-7岁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以帮助他们的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这些心理营养包括无条件的爱、赞美、认可,以及安全感等。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感受到被爱、被关注、被认可。
当他们感受到这些时,他们会更有自信,更愿意探索和尝试新事物。
同时,如果孩子能够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关注,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也会更有勇气和信心。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安全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一个拥有安全感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的人。
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在书中,作者还提到了一些解决孩子成长中难题的方法。
例如,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
际关系、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等。
这些方法都基于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非常实用和有效。
总的来说,《心理营养》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让我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意识到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关注和支持。
同时,书中提供的方法也让我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时更有信心和勇气去解决它们。
我相信这本书会对其他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林文采博士谈如何满足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谈如何满足心理营养,塑造孩子健康人格—1(2010-04-01 14:24:01) 分类:开始上个月去听了马来西亚萨提亚中心首席导师、著名的萨提亚临床督导及课程导师林文采博士的讲课,非常受益。
下面是整理的一部分讲课内容,和有需要的妈妈分享。
**************************** 0-3个月***********************************0-3个月的孩子最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
刚出生的婴儿非常脆弱,不能自己寻找食物,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生活的一切细节都需要父母亲的帮助。
这个阶段的宝宝还不会说话,但有很多需要,他们只会以哭声来表达。
所以,宝宝需要他的父母亲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虽然,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也看不出来我到底漂不漂亮,也不知道我乖不乖。
但是,你要没有任何条件地爱我,即使你对我的未来一无所知!”第二个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也就是:I’m NO.1 in your life。
宝宝需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他最重要。
即使你很忙很累,身体不好,可是当宝宝饿了,不舒服了,生病了,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满足他的要求。
这样,宝宝就会知道,在你的生命中,他是最重要的。
对于母亲而言,做到这些并没有那么艰难那么累,因为妈妈生宝宝之后,身体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
有了本体胺,母亲会立刻出于本能,发自内心地为孩子提供一切,比如妈妈听到宝宝的哭声,立刻就会分泌乳汁。
而爸爸因为没有经历过生宝宝的过程,他的身体并没有向他发出“你已经是个爸爸”的本能信号,所以这个时期,爸爸是用大脑的活动,而非身体内部的本能来照顾孩子的。
妈妈从身体上提供乳汁,从心理上,无条件地爱孩子。
在妈妈的眼里,自己的宝宝是最完美的,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都会满足他。
在妈妈心里,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如果在宝宝出生的最初3个月,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受到转变(如产后忧郁症),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她照顾孩子会感到非常吃力非常疲惫,这时父亲就应当承担起看护孩子,照顾护妻子的责任。
心理营养林文采观后感
心理营养林文采观后感最近看了林文采博士关于心理营养的内容,那真叫一个豁然开朗啊,就像在亲子教育的迷宫里突然找到了一盏明灯。
林博士一上来就提到心理营养这个概念,我当时就想,啥?孩子还得吃心理上的营养?这可新鲜。
不过听着听着就明白了,原来孩子的心就像小树苗一样,需要特定的“养分”才能茁壮成长。
这就好比我们天天给孩子喂饭让身体长高,却忽略了他们心灵也得“加餐”呢。
比如说“无条件的接纳”这一营养,我就特别有感触。
我们当父母的,常常是孩子表现好就眉开眼笑,表现不好就横眉冷对。
可孩子需要的是不管他们调皮捣蛋还是乖巧听话,我们都能像个温暖的港湾一样接纳他们。
就像孩子考试没考好,按照以前我可能就会一顿数落,现在想想,孩子当时心里肯定特别沮丧,最需要的是我的一个拥抱,告诉我“没事儿,宝贝,咱们下次努力”,这才是给他注入“无条件接纳”的心理营养啊。
还有“安全感”这一营养,林博士讲得也特别在理。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有时候不经意的一些行为可能就在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像答应孩子周末去动物园,结果因为自己的一点小事就食言了。
这在孩子心里就像地震了一样,他们会想“爸爸妈妈说的话都不算数,那我还能相信谁呢?”以后可得把答应孩子的事情当回事儿,得像守护宝藏一样守护孩子的安全感。
“肯定、赞美、认同”这一营养更是让我觉得自己以前做得太不够了。
我们大人都喜欢听好话,孩子更是如此啊。
可是我们总是盯着孩子的不足,什么“你怎么又把房间弄乱了”“你怎么这么粗心”,很少说“宝贝,你今天主动帮忙扫地了,真是个勤劳的小天使”。
多夸夸孩子的优点,就像给他们的心灵洒上阳光,他们会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
再说说“模范”这一营养。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更多的是看我们怎么做,而不是听我们怎么说。
要是我们自己天天抱着手机,却要求孩子好好看书,这不是搞笑嘛。
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得先做出个样子来。
这就好比我们想让孩子热爱运动,那我们就得放下遥控器,穿上运动鞋,带孩子一起去跑步。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这是看完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最大的一点体会。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
时常会焦虑的我也需要营养来指引。
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理论和问答两部分。
理论上主要是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需要的营养,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生气质。
文章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也是面对育儿困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
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很容易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南辕北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从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哭啼声是要喝奶,还是睡觉,又或者是需要抱抱。
这一切父母都将无条件接纳。
孩子和父母构成的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更喜欢直奔主题: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人见人爱、善良勇敢、学业有成。
所以,几乎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计划教育方针、教育路线。
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
当他们不愿意分享时,当他们哭闹时,当他们不听我们的教导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育。
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育。
然而有效吗?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因为父母忽视了,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友好,教育才越有效。
我们需要做的是,平静地和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其次,温和而坚持妈妈首先要对自己做到温和而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接纳自己。
每个妈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内疚里。
对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指责,不讽刺,不带个人情绪,父母要用温和而有引导性的话语和孩子交流。
同时,相比孩子有情绪的表象,妈妈们更应该关注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心理营养的缺失而导致。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是不是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是不是在家里他的哭闹总是能让家人妥协。
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林文采
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林文采(导语)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的。
可是我们也许不知道,就像孩子需要身体营养一样,他在不同年龄阶段,还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
如果年幼的孩子没有得到心理营养,那么他的一生都会寻寻觅觅,状态百出,直到寻满那些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
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
其实即使是小宝宝也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需要时只会用哭来表达。
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
“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好不好看,你更不知道我乖不乖。
但是,你就是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第二个心理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孩子需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我是No 1。
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舒服,可是我很饿,我生病了,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
这样,我就会知道,在你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对于母亲而言,做到这些并不难。
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提供一切。
生理上,提供乳汁,心理上,提供无条件的爱。
在妈妈的眼里,孩子一定是最美、最完美的。
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发生变化,身体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爸爸就要承担起这个任务: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孩子本来是跟妈妈相连在一起的,刚出生时经历的是身体上的分离,从四个月起,他开始经历在心理上与妈妈、爸爸“剪断脐带”的过程。
孩子想要分离,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却又不能真正做到,因此他很挣扎,而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
获得安全感,其实是在为分离做准备。
怎样才利于安全感的获得呢?一方面,爸爸妈妈的关系要融洽、稳定、安全。
2022《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类的书籍。
此书由两位作者通力合作完成,一位是林文采博士,著名亲子专家,林博士提出了“心理营养”、生命的“五朵金花”以及情绪管理学之“情绪垃圾”等心理学理念,帮助上万个家庭收获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位是伍娜,长期为《父母世界》《父母必读》《妈咪宝贝》《好主妇》等知名母婴杂志撰稿。
此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的内容是基本理念,下篇的内容是家长们提出的问题和本书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法。
在上篇基本理念这一板块里,作者介绍了如何用五大心理营养“喂”出健康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就像需要身体营养一样,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
这五大心理营养分别是:1.无条件的接纳;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3.安全感;4.肯定、赞美、认同;5.学习、认知、模范。
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的接纳。
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还没有学会说话,有需要时只能用哭来表达,在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0~3个月的孩子还需要确定:“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我是第一位。
”如果这时,父母经常吵架、打架,两个人的精力都消耗在争吵里,没办法照顾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寻找另外一个人替代原本由父母扮演的“重要他人”的角色。
“重要他人”,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
这个人由孩子自己挑选,最初、最本能的选择当然是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不行,他可能就会选择祖父母、老师或其他长辈。
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
从4个月开始,孩子进入另外一个阶段—想要分离,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孩子本来和妈妈连在一起,出生时经历了生理上的分离。
从4个月开始一直到3岁,是孩子要和妈妈或爸爸剪断心理脐带的过程。
这个阶段,孩子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安全感。
读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读后感
读林文采博士的心理营养读后感1. “哇,原来心理营养这么重要啊!”我读完林文采博士的书后不禁叫出声。
就像我看到小树苗,没有足够的阳光和水分就长不好。
我想到自己有时候不开心,是不是就是缺了心理营养呢?难道我们不应该像照顾小树苗一样照顾自己的内心吗?2. “我得给妈妈说说,她总觉得我只要吃饱穿暖就行。
”我嘟囔着。
上次我考试没考好,妈妈只说下次努力,可我心里的难过她好像没看到。
书里讲心理营养和物质营养不一样,这就像汽车,光有汽油不够,还得有好的保养,我们的心灵也需要特殊的“保养”,不是吗?3. “这心理营养是不是能让我变得更勇敢?”我好奇地问同桌。
有一次学校组织演讲比赛,我站在台上腿都发软。
我想如果我有足够的心理营养,会不会就像超级英雄一样无畏?生活中的挑战那么多,有了强大的内心是不是就能轻松应对呢?4. “林博士说的爱与接纳,我好像有点懂了。
”我若有所思地对爸爸说。
就像家里来了新宠物,一开始它很胆小,我们耐心地陪伴它,它才慢慢活泼起来。
我们人也一样,在爱与接纳的环境里才能更好地成长,怎么能缺少这样的心理营养呢?5. “我感觉自己在自信这方面,心理营养不太够。
”我垂头丧气地和朋友说。
像上次参加绘画比赛,我看着别人的作品就觉得自己的不行。
可书里说自信是可以培养的心理营养,这就像花朵,多给它些赞美和鼓励就能开得更绚烂,我们为何不给自己多些自信的“肥料”呢?6. “书里讲的安全感,我在奶奶那总能感受到。
”我笑着说。
每次我晚上做噩梦,奶奶都会紧紧抱着我,告诉我别怕。
这就像港湾里的船,有了港湾的庇护才安心。
安全感这种心理营养,是不是家人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来源呢?7. “我想把心理营养分享给班上那个内向的同学。
”我兴奋地告诉老师。
就像我有了好吃的糖果,想分给没吃过的小伙伴。
他总是不敢和大家一起玩,如果他有了足够的心理营养,会不会像小蝴蝶破茧而出,变得开朗起来呢?8. “这心理营养会不会像魔法一样,改变我的坏脾气?”我自言自语。
心理营养 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心理营养》笔记1、“心理营养”这一理念是林文采提出来的。
其意义就是爸妈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只要给他(她)足够的心理营养,你就会看到一个积极自信、独立自主、有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的孩子。
2、心理营养,构成幸福的底层密码。
3、识别天生气质,在关系中更好地相处。
4、0-3个月最需要的心理营养有两个:第一,就是他需要被无条件的接纳;第二,是他需要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唯一。
5、林文采五大心理营养第一个心理营养:无条件的接纳(0-3个月)第二个心理营养: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第三个心理营养:安全感(4个月-3周岁)第四个心理营养:肯定、赞美、认同第五个心理营养:学习、认知、模范6、第一个心理营养:他需要被无条件的接纳,第二个心理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若缺少重要他人,一生寻找)7、妈妈最适合P108、0-3个月缺少这两种营养,就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甚至偏差行为。
(刁蛮、任性、叛逆)9、25岁以后,可以做自己的重要他人。
10、小时候这两种心理营养没有补足,长大后怎么办?答案就是过了25岁的人,要努力去做自己的重要他人。
11、如何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1)自己做错事时,依然可以爱自己。
(2)当自己没有满足期待时,接纳自己的努力。
(3)当自己失败时,相信我可以。
(4)当有负面情绪时,允许自己存在生气、嫉妒、羡慕等负面情绪。
12、人类的五大天性:(人类生命的五朵金花)(1)爱的能力:爱是相互的。
(2)与别人连接:不连接容易孤独、寂寞、痛苦。
(3)价值感:感觉人活在世上有意义。
(4)独立自主:能为自己的生命做选择。
(5)安全感:信任。
相信自己,在人生低谷,活着就有希望。
13、什么叫安全感?安全感就是我能够去信任。
最大的安全感是我能够相信我自己。
14、心理营养不足的三种表现: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出现障碍、行为过激容易伤害他人或自己。
心理营养读后感
别忽略了孩子的“心理营养”张吕栋这学期拜读了林文采博士《心理营养》一书。
从书中我理解到其实孩子的"心理营养",是指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他们的心理需求。
如被接纳,被认可,被赞美,被尊重等。
还包括不同年龄阶段,他们内心心理成长的规律。
而这些隐性的元素,不同的个体在各个阶段被满足的情况不一,也就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个性差异。
在萨提亚家庭治疗的心理学流派中,创始人维吉妮亚·萨提亚女士认为:孩子的问题,来自于父母;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家庭的健康才能带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从出生开始,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除了生理上的营养之外,还需要生命里面非常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的滋养。
缺少了生理营养的孩子会生病、会营养不良;缺少了心理营养的孩子,将会用一辈子的时间来补充、完善所缺少的那一部分心理营养,直到补足了为止。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异常行为”时,请不要轻易去指责我们的孩子,那是他(她)在用自己的方式补充、完善自己的心理营养而已,只是,用的方式不一定恰当而已。
在林文采博士看来,中国的父母亲在热衷关注于虎妈和猫妈哪种教育方式更理想时,却往往忽视了家庭体系本身对孩子的塑造。
林文采博士认为,在中国整个的文化背景里面,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往往扮演的角色投入程度很低,可能他们大多把时间放在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援。
她更建议,父亲要抽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在4-5岁阶段,是最需要得到父亲的认同和肯定的。
再有,中国父母的特点就是太过焦虑,这种焦虑对孩子来说压力很大,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在中国,很多父母特别喜欢攀比,比谁家的小孩有出息,学习好,读名校。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们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做好他们自己。
满足了他们不同阶段的心理营养,每个孩子都会成为出色的孩子,未来都会发挥得很好。
一个人的原生家庭会影响到他的整个人际关系。
所以孩子的问题,一定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家长首先需要在自身上找原因。
想做好父母先做好自己其实成为优秀的父母,方法很简单,首先就是要做好你自己,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
《心理营养》读后感
《心理营养》读后感XXX我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在三尺讲坛上站了15个年头了,每一天,我都亲身感受着老师和学生的感受一一风声雨声声声入耳,也经历过抱怨环境、适应环境,因为痛,开始对人生有所探索和追求,走上了学习成长的道路。
学习改变命运一一让自己慢慢长高,希望以后能有能力尝试改变环境。
这些年来一直坚持一个发心一一就是先幸福自己,再幸福更多的人,幸福着成功。
学习从来都在路上,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林文采的《心理营养》。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说,一个人一生中有六大心理营养的渴求,第一个心理营养: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无条件的接纳。
第二个心理营养: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第三个心理营养:4个月-3周岁:安全感。
孩子需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培养安全感,用3年的时间成为了一个独立的人。
安全感是为了和妈妈分离,分离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第四个心理营养:当孩子进入四五岁这个阶段,有了“我”这个意识的时候,他非常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
第五个心理营养:6~7岁的孩子,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是:学习、认知、模范。
这个时期,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
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当碰到问题时,我怎么办?如果心情不好,怎么办?与别人的意见不同,我怎么办?孩子需要学习如何管理他的情绪,如何处理他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份学习来源于一个模范。
这本书让我清楚了心理营养是相对生理营养来说的,我们每个人要生活得快乐、自信、幸福、健康,不但需要有充足的生理营养,也需要大量的心理营养。
生理营养和心理营养充足,生命力才生机勃勃,长得非常好。
就如一棵植物,植物要长得好,需要充足的阳光、空气、水,肥沃的土壤等。
人也是一样的,需要充足的心理营养和生理营养才能长得好。
我们都希望把孩子养得健健康康的。
我们也许不知道,如果孩子没有得到心理营养,那么他的一生都会寻寻觅觅,状态百出,直到寻满那些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读后感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让孩子生命得以最充分的生长与绽放。
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这是看完林文采老师的《心理营养》最大的一点体会。
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个有好多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
时常会焦虑的我也需要营养来指引。
很庆幸,我读到了这本书。
全书分为理论和问答两部分。
理论上主要是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需要的营养,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生气质。
文章大部分是以问答的形式呈现,这也是面对育儿困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
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体会。
首先,亲子关系先于教育我们很容易在教育这条道路上南辕北辙,就是因为我们忽略了这一点。
从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哭啼声是要喝奶,还是睡觉,又或者是需要抱抱。
这一切父母都将无条件接纳。
孩子和父母构成的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
大多数父母更喜欢直奔主题:教育。
我们希望通过教育让孩子人见人爱、善良勇敢、学业有成。
所以,几乎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计划教育方针、教育路线。
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
当他们不愿意分享时,当他们哭闹时,当他们不听我们的教导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育。
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育。
然而有效吗?很多时候,事与愿违。
因为父母忽视了,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友好,教育才越有效。
我们需要做的是,平静地和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其次,温和而坚持妈妈首先要对自己做到温和而坚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需要接纳自己。
每个妈妈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内疚里。
对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事想要放弃时,告诉自己要坚持。
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指责,不讽刺,不带个人情绪,父母要用温和而有引导性的话语和孩子交流。
同时,相比孩子有情绪的表象,妈妈们更应该关注出现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心理营养的缺失而导致。
比如一个孩子不愿意分享,是不是自身缺乏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遇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是不是在家里他的哭闹总是能让家人妥协。
很多小孩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
《心里营养》读后感
《心里营养》读后感这两天,阅读了一本叫做《心里营养》的书,该书是由马来西亚作者,林文采老师书写。
该书讲述了一个林文采老师自己发明的概念-心里营养:当孩子有偏差行为的时候,是因为孩子需要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比得到别人的喜爱更重要,这些也必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如果它不是食物和水----我们称为生理营养的东西,那么,他是什么呢?林老师发明了一个概念,心里营养。
如同种子一样,生命原本就在其中,但是,如果没有阳光,空气和水,藏在其中的生命无法展开!人类也一样,我们的生命有无穷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生理营养,身体就不会健康;没有心里营养,心里的巨大能力也就无法实现。
五大心里营养无条件的接纳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安全感肯定、赞美、认同学习、认知、模范孩子的气质分好多种,有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要根据天生气质,因才施教。
优点里发展,缺点里学习。
没有必要当着孩子面讨论,孩子是什么样的气质。
要根据不同孩子的气质,给与不同的营养。
例如:对于乐天的孩子,养育的重点是,理财,计划,反省,为自己负责。
文章的后半部分,给了一些孩子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做了一部分总结:孩子很多时候的无理取闹,都是缺乏安全感造成的,三岁之前,可以满足的尽量满足。
不能满足的时候,只能让孩子学习接受。
养育情绪稳定孩子的三个不原则:不要伤害孩子自尊,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家长不要太焦虑当孩子学习任何东西的时候,他提出要帮忙,我们才帮忙。
我们通常是旁观者的角色,不随意出手,发表评论或者指导他。
多给孩子关注和重视,当孩子提出要求是,你问问自己,这件事要不要紧,如果是无所谓的事情就说可以,但真的遇到不可以的事情就说,妈妈很爱你,但这个不行。
当孩子哭闹的.要买东西的时候,如果父母认为那个东西不该买,就不要买,不能因为孩子哭闹而妥协。
否则,他会从中学到,哭闹能让我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这与东西贵不贵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它会在无形中交给孩子不健康的沟通方式。
《心理营养》读书心得
《心理营养》读书心得正如身体的健康需要物质营养,每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和心理力量的强大也必须获取足够的心理营养。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足孩子恰当的心理营养,也就给了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层代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自身工作和成长中若能及时有效地给足自己心理营养,也就为自己注入了强大的工作源动力。
《心理营养》这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阐述了“心理营养”的理念,同时分门别类的逐一介绍了气质理论在亲子教育中的应用。
下篇结合“心理营养”的理念和气质理论,作者从12个方面全方位回答了父母育儿中的常见问题。
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悟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还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
如果幼年时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在其后的一生中,他都会不断寻觅,并因此引发各种状况,直到找到曾经缺失的心理营养。
一、无条件的接纳正如书的作者林文采博士所说,每个孩子本身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需要足够的营养才能长大。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是林老师亲子育儿观的核心。
与此同时,我自己从林老师那里获得的营养也极为丰厚。
第一种营养是无条件的接纳。
“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
”这句话,不再像以前,常常为了不能像朋友一样每天亲自去校门口接孩子放学而内疚不已。
与此同时,在不断反省自己成长经历的过程。
二、独立自主做好自己第二种营养是独立做好自己。
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
这是我得到的“怎样做个好妈妈”的最好的建议,恨不得刻在脑中,时时自省。
日常小事很多父母对女儿时有责备,勉力做到不讽刺,不指桑骂槐,不带个人情绪,不翻旧账。
三、安全感源于稳定的情绪第三种营养是安全感。
“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至今仍能清楚地背出整段:“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尤其是时间、金钱,完全是选择问题。
正如林老师所言,当自己的内疚足够大,自然会减少工作量、减少应酬。
《心理营养》读后感
给孩子足够的心理养分,让孩子性命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与绽放. 【2 】亲子关系,先于教导.这是看完林文采先生的《心理养分》最大的一点领会.我是一名先生,也是一个有很多多少问题都不知道怎么解决的妈妈.时常会焦炙的我也须要养分来指引.很光荣,我读到了这本书.全书分为理论和问答两部分.理论上主如果学龄前各个阶段的须要的养分,以及每个孩子特有的天朝气质.文章大部分是以问答的情势呈现,这也是面临育儿迷惑的妈妈们更乐于接收的一种方法,操作性强,问题能直指痛点.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几点领会.起首,亲子关系先于教导我们很轻易在教导这条道路上背道而驰,就是因为我们疏忽了这一点.从孩子呱呱坠地,他的哭叫声是要喝奶,照样睡觉,又或者是须要抱抱.这一切怙恃都将无前提回收.孩子和怙恃组成的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大多半怙恃更爱好直奔主题:教导.我们愿望经由过程教导让孩子人见人爱.仁慈大胆.学业有成.所以,几乎是从孩子刚出生,我们就在筹划教导方针.教导路线.我们在用大人的思维在包办着孩子的一切.当他们不同意分享时,当他们哭闹时,当他们不听我们的教诲时,我们对孩子们辅之以教导.我们言之凿凿.理所当然,因为我们在教导.然而有用吗?很多时刻,事与愿违.因为怙恃疏忽了,只有我们和孩子的关系越友爱,教导才越有用.我们须要做的是,镇静地和孩子在一路,给他须要的支撑和安慰.其次,平和而保持妈妈起首要对本身做到平和而保持,做得不好的地方,须要回收本身.每个妈妈都在尽本身最大的尽力养育孩子,所以不必活在忸怩里.对本身须要持续尽力的事想要废弃时,告知本身要保持.对于孩子的犯错,不大声责备,不讥讽,不带小我情感,怙恃要用平和而有引诱性的话语和孩子交换.同时,比拟孩子有情感的表象,妈妈们更应当存眷消失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否是心理养分的缺掉而导致.比如一个孩子不同意分享,是不是自身缺少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孩子碰到不称心的事就哭闹,是不是在家里他的哭闹老是能让家人让步.很多小孩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对于一些轻易损害到本身或者他人的工作,必定要保持说“NO”.其它的,则可以保持一些弹性.一方面让妈妈和孩子更协调,一方面也是示范,孩子知道如何保持本身的底线,同时保持必定的弹性.最后,自我的进步与反思“做个好妈妈”常常让很多人认为力有未逮,我也不破例.有时对于孩子的情感问题,真的会焦头烂额.无所适从.没有人从一开端就是一个好妈妈,我们可以经由过程进修让本身做得更好.进修本身并不善于的范畴,进修孩子情感背后的真正原因,进修若何给孩子做示范.反思,也同样重要.怙恃要掌握好本身的情感,以免投射到孩子的身上.投射,是一个心理学上常用的概念.当本身对本身的一些阅历有负面感触感染时,平日不敢直面,而会把这种特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很多孩子被贴上胆小.退缩的标签,是因为成人世界竞争过强,造成我们太甚焦炙.也可以说,这是攀比的心态造成的.比较,也是怙恃要异常小心的一个特质.看到别的孩子外向,就愿望本身的孩子爱措辞,爱表现.大部分孩子在家里生动,出门胆小大方,这种表现也没有问题.怙恃总愿望本身的孩子在人前表现得很好,这是一种虚荣.有时刻,孩子对本身的让步认为无所谓,比较介怀的是妈妈.面临如许的工作,妈妈必定会认为肉痛,但在孩子成长的进程中,妈妈也必定要进修接收这种肉痛.综上,林文采先生春风掠面,循循善诱的解答,让本身在做个好妈妈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当然,很多问题还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愿望这本书能关心到在育儿问题上认为困惑的妈妈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文采-心理营养-读书笔记--上篇《心理营养》(林文采)读书笔记推荐序1:只有她能让我相信: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父母总是会以当下之所知所能,做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温和而坚持”的妈妈就是合适的✓世上没有一种叫做“非如此不可”的事。
不管妈妈最终做出的选择是什么,没有人可以批评她,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
✓养孩子大概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若你养孩子养到鸡犬不宁,那一定是你的方法、理念有问题推荐序2:一本书,一次成长问:对职场妈妈而言,陪伴是不是质比量重要?答:这是一种逃避内疚的借口!但是,“重质”不代表不停说教,而是平静地跟孩子在一起,给他需要的支持和安慰。
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好父母?答: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而又坚持---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对自己说“不行”?我对孩子乃至自己的心理基调:带着敬畏之心去探求内心的奥秘,带着接纳之意去看待情绪的起起落落,带着温和之情去好好说出每一句话。
我的最大启发:好的亲子关系,先于教育。
我们首先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亲密组合,其次才是一个生命帮助另一个生命成为更好的自己(且不论究竟是谁帮谁)。
只要父母的要求是合理的,孩子们是不会去故意破坏这种关系的。
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越友好,我们的“教育”也才越有效。
我们了解我们想要好好相处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吗?----心理营养自序:心理营养的由来父母如果能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重视,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给孩子肯定、赞美和认同,用自身作为模范,教导孩子如何处理生活,孩子自身的生命力就能被激活,他就有能力发展自己的特长,活得快乐和自在,如同他们初始来到这个世界的状态。
上篇:基本理念一、五大心理营养1.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尽你所能来满足我、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2.此时此刻,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
0~3个月◆“我最重要”我是No1---希望有人能把自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只要我需要,你就会来满足我。
◆“重要他人”(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会化过程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的养育态度及行为举止,将对孩子的成长形成决定性影响。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没有找到理想的“重要他人”,那么他一生都会一直去寻觅,直到找到为止。
3.安全感。
4个月~3岁。
在建立安全感方面,妈妈的作用大过爸爸。
妈妈怎样的状态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如果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怎么弥补呢?✧1)妈妈要情绪稳定。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妈妈是愿意学习,让自己情绪稳定,跟随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如果妈妈认为自己有情绪问题,一定要想办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面对孩子。
●一个稳定平和的妈妈只要做到陪在孩子身边,观察孩子需要什么,然后满足他,就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孩子老来烦父母,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孩子要的太多。
✧2)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亲之间良好的关系,才是孩子最渴望也最能给他安全感的东西●夫妻关系在孩子成长的头几年里,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如果孩子在拼命汲取安全感的这段时间,没有得到“可以用情感和别人维持联系”的安全感,整个人就会充满不安和恐惧,那他自然就害怕分离,无法独立。
⏹可怕的两岁为什么可怕?因为分离期的孩子,想独立,却没有能力彻底和妈妈分离,这时,孩子对妈妈的要求特别高。
两岁上下的孩子最常讲的,就是“不要”。
面点孩子这种逆反,我们要拿出“温和而坚持”的态度:可以放手让孩子探索的大胆放手;确实有危险时也能“温和而坚持”的说“不”。
坚持--行为上坚决制止孩子不当或不安全的举动;温和--当我们制止孩子时,态度上不带有评判、指责的情绪。
4.肯定、赞美、认同。
4~5岁。
在这方面,爸爸的重要性大于妈妈。
●如果父亲愿意认真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爸爸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出来:“你很棒,爸爸好爱你”,孩子会认为“我很好,爸爸妈妈觉得我很可爱”,因此他会充满自信,真正源自内心的自信,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
从而他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明白“我是谁”,然后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和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父亲的肯定、认同、赞美,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分量都特别重。
所以,父亲一定要这样做!愿意肯定孩子,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棒!”5.学习、认知、模范。
6~7岁。
要有一个人能做孩子的模范。
●这个模范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些问题:当我遇到麻烦、心情不好、与别人意见不同时,我该怎么办?父母的态度就是孩子走向社会后处理问题的示范和模板。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迟来总比不来好●未来所有学习能力的基础,决定于7岁前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
如果有,孩子自然会有生命力去探索、学习新东西;如果没有,他就会耗费大量生命能量,寻找曾经未被满足的心理。
●只要你意识到、发现了,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
如果因为缺失太多而导致问题的话,先要处理的,一定是妈妈爸爸与孩子的关系(要给孩子称赞、肯定,告诉他“你很重要”;愿意听他说话,他有需求的时候满足他);以及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
●把心理营养归入年龄段,是为了帮助爸爸妈妈了解在特定阶段孩子最渴求的营养。
实际上,这五大心理营养,在每个成长阶段孩子都希望从爸爸妈妈那里充分获得。
二、先天气质:认识孩子,因材施教人的性格由“天生气质”和“后天学习”两部分决定的。
每个人身上都有四种气质,只是其中一种主导;拥有某种气质,不代表拥有该气质的所有优点和缺点,只是倾向性较高。
✓为什么要学习“天生气质”在有天分的方面多鼓励、给他机会充分发展;在容易出问题的方面,则及早引导孩子,规避问题本身非常敏锐、擅长自省的父母,不是非学习“育儿”,他们通过细致的观察,跟随孩子的需求,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父母。
✓ A. 乐天型:最在乎关系,拥有人际交往的优势特点:兴趣广泛、喜欢交谈、温暖热情、享受人生优点:乐观活泼、把握现在、同情心强、善交朋友缺点:冲动浮躁、半途而废、肤浅脆弱、容易懊悔性格关键词:积极乐观、人际高手、喜爱享受、渴望肯定养育重点:理财、计划、反省、为自己负责养育关键词:优质关系、打温情牌、计划和责任一、优质关系:他的逻辑是:我不在乎其他东西,只在乎人。
他愿意讨好人,但前提是我必须喜欢你。
放弃批评,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正面关注他,引导他。
二、打温情牌:他能听进去的,总是跟人的感情有关,特别是正面的情感联结和调动。
能激励乐天型孩子,让他尽量自我约束的,只有跟别人之间的温暖情感。
三、计划和责任:他会为了关系,忽略自己的责任;容易没有计划性。
这方面需要父母从小引导孩子,让他知道做了选择,承诺过得事情就要做到,要负责任。
也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件事情之前,多想、多找资料,做了决定、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 B. 忧郁型:感受细腻深刻,天生完美主义者特点:深思熟虑、高度敏感、理想主义、追求真善美优点:细腻敏锐、忠诚可靠、富有天分、深刻透彻缺点:钻牛角尖、犹疑不决、自我中心、悲观被动性格关键词:敏感细腻、深刻专注、完美主义养育重点:放下、宽容、接纳、积极思考养育关键词:心理营养、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一、心理营养: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满足孩子对安全感的需要;给他“你在我心中最重要”的确认;给孩子肯定、赞美、认同;为孩子做出示范、榜样。
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尤其重要二、情绪管理:尽可能少向孩子输送负面情绪;为孩子提供很好的情绪疏导途径和方法(语言表达,画画,唱歌,跳舞,游戏发泄等)三、人际交往:需引导孩子逐渐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别人的不完美。
只有当心理营养足够时,他有与人爱和联结的能力,才会让他对别人的缺点发展出包容体谅的态度。
否则,任由“批判性强”的本性发展下去,很容易变成看谁都不顺眼的批评者,从而让别人对他敬而远之。
✓ C. 激进型: 勇猛执着,容易取得成就!特点:意志坚决、注重行动、精力充沛、追求成就优点:勇敢果断、坚持到底、不畏艰难、自律性强缺点:暴躁易怒、缺乏同情、太过固执、自大自满性格关键词:目标感强、意志坚决、天生领袖养育重点:建立道德观、激发同情心、放弃控制欲一、建立道德观:在大是大非的教导上,父母一定要通过自己榜样的示范,为孩子注入健康的价值观。
二、激发同情心:激进型孩子养育过程中,要帮助他渐渐习得同情心,那他将来出轨的可能性会比较小三、放弃控制欲:激进型孩子最忌讳遇到掌控型父母✓ D. 冷静型:小心谨慎,容易取得成就特点:慢条斯理、小心谨慎、温和稳定、追求和谐优点:容易相处、随遇而安、思考严谨、为人宽容缺点:又慢又懒、不易悔悟、不爱表达、冷漠旁观性格关键词:天生谨慎、温和稳定、擅长思考、自得其乐养育关键词:接纳慢节奏、多给肯定、鼓励表达感受一、接纳慢节奏:冷静型孩子做什么都比较慢,因为他个性谨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多一点时间思考和准备。
如果父母不嫌这样的孩子慢,他的整个人基本会没有问题。
二、多给肯定:冷静型孩子看上去总是精力不够(思考太多,他真的很累)。
如果我们希望他哪个方面做得好,多在他那个方面做得好的时候认可他、表扬他就可以。
只有通过正面肯定的方式,才会激发孩子积极行动的动力,让他变得比较有力量,有行动力。
三、鼓励表达感受:天生不那么喜欢表达感受,今后配偶可能会有一种面对木头人的感觉。
父母可以从小引导孩子表达感受,这需要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表达的环境。
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开始的时候,需要我们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接纳和耐心,去倾听,甚至主动引导他表达感受。
✓怎样根据“天生气质”因材施教?1. 优点里发展,缺点里学习当孩子展现缺点一面时,先想到还有反面的优点(短板和弱项是必然的),其次短板意味着我们要给孩子留出更多时间,把心放平,达到基本水平就好。
2. 不贴标签父母了解后没必要跟孩子说,默默观察了解就好。
多在优点部分累积自信和成就感,缺点部分多教导他,让她学习。
一旦贴上标签,反而容易阻碍孩子汲取不同的营养3. 根据孩子气质类型,给他最需要的营养三、生命的五朵金花✓爱的能力✓独立自主✓联结✓价值感✓安全感下篇:问题与解决方法1、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从很小的时候开始,让孩子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计较结果如何,让他失败、学习、累积经验、获得自信。
●过度保护其实是在给孩子的安全感减分●常见问题问答⏹黏人,不让妈妈上班⏹断奶⏹安慰物、睡觉时捏耳朵⏹有话不直说⏹睡不好⏹吃手⏹男子气2、情绪管理●情绪无对错,不舒服的负面情绪,会提醒孩子什么事情需要改变,这样他才有机会去学习应对、处理的方式,学着改变自己的想法,改变目前的状态●负面情绪太多,对孩子的影响⏹随意发泄或压抑情绪,会消耗生命力太多●养育情绪稳定孩子的原则●父母尽可能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切忌三个不要◆不要伤孩子自尊◆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妈妈自己不要太焦虑●常见问题问答●自尊心太强●抗挫折力弱●发泄情绪方式不好:伤害自己,暴食●隐藏自己真实感觉●情绪差、发脾气●是否过度关注孩子情绪3、性格难题4、行为偏差5、社交与社会化6、夫妻关系7、妈妈的自我成长和支持8、父亲养育9、隔代养育10、性教育11、疑难表现12、其他生活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