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优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如磁感线、磁力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的方向等。
4. 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磁体和磁极,理解磁性的含义。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图。
3. 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能够解释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介绍磁极、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性的含义。
3. 演示:用磁铁在黑板上绘制磁感线,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
4. 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如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磁场中的行为,巩固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6. 讲解:讲解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规律。
7.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磁场基本规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体、磁极、磁性2. 磁场:磁感线、磁力线3.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强度、磁通量5. 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磁铁在磁场中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答案:磁场强度=磁场力/磁极面积;磁通量=磁场力×磁极面积/磁场方向的分量。
2. 题目:解释为什么磁铁会吸引铁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铁、指南针等,引起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磁性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磁场的存在,学习磁场的相关知识。
3.实验演示:演示磁针、磁铁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现象,加深对磁场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磁现象的好奇心较强,对磁场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兴趣。然而,由于磁现象涉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磁现象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直观层面,对磁场方向的判断、磁场强度等概念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四)课堂练习
为巩固所学知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填空题:涉及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2.计算题:磁场强度计算,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分析题:给出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磁现象。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复述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
2.学会使用磁针、磁铁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3.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如磁感线、磁场强度等,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磁场计算。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采用以下策略:
a.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认识磁场,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b.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磁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的观察、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磁现象,了解磁体的性质,知道磁场的存在。
2. 使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体的这些性质。
3. 磁场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4.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概念,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2. 磁场的概念3. 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磁体的性质。
(2)解释磁场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
(3)绘制一个磁感线,并标明其特点。
2. 答案:(1)磁体的性质:磁体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性物质。
(2)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一条曲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产生及磁体的基本性质,掌握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
2.使学生掌握磁场的分布特点,了解磁场对磁体及电流的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3.分步骤讲解,突破难点:针对磁场分布、磁感线等抽象概念,教师应采用分步骤、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讲解,使学生逐步消化吸收。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
4.合作学习,提高参与度: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九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趣味实验等方式,激发他们对磁现象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重视直观教学:针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困难,教师应运用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分布和磁感线等概念。
3.关注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存在个体差异。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二、探究磁现象
1.实验探究:让学生动手做磁铁吸铁、磁极相互作用等实验,观察磁现象,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磁体的基本性质。
2.知识讲解:介绍磁极、磁感线等基本概念,阐述磁场的分布特点。
三、磁场的作用
1.实验演示:展示磁场对磁体、电流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实际应用。
2.知识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电流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制作一个简易的磁铁,要求能够吸引铁钉等磁性物质。通过动手实践,进一步了解磁体的性质。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磁现象研究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磁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铁的磁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初步认识: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和磁性符号。
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理解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磁场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线的基本特点,磁场的表示方法。
难点: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磁场的实际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电流表、导线、电池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铅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介绍磁极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3. 磁场线的画法:利用铁屑和小铁钉,演示磁场线的分布情况,讲解磁场线的基本特点。
4. 磁场表示方法:介绍磁感线和磁性符号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图形表示磁场。
5. 磁场对磁铁的作用:让学生用实验观察磁场对磁铁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6.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讲解电流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7. 实际应用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磁现象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定义2. 磁场磁场的定义磁场线的基本特点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磁性符号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磁现象的初步认识。
2. 解释磁场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 举例说明磁场对磁铁和电流的作用。
答案:1. 磁现象是指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是磁铁的两个极点,分别是N极和S极。
2. 磁场是存在于磁铁周围的空间区域,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磁场对磁铁有吸引和排斥作用,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一. 教材分析《磁现象磁场》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知识,为后续的磁路、电机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实验现象有较强的兴趣,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步理解磁场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磁体的性质,能描述磁体的作用。
2.理解磁场的概念,能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3.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解释一些磁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磁场概念的理解。
2.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3.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磁体、铁屑、铁架台、导线等。
3.教学卡片: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磁现象的实验,如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南北等,引导学生关注磁体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磁场的概念,解释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并对磁体产生作用。
同时,展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磁场的分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尝试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感线的绘制方法。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卡、磁盘等。
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拓展对磁场的认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物理课——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磁场概念的理解;2. 磁场方向的规定;3. 磁感线的绘制。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直尺、圆规、三角板;2. 学具:每人一份磁铁、铁屑、小铁钉、直尺、圆规、三角板。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磁场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力,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3. 实践:让学生用磁铁在铁屑中找出一条直线,感受磁铁的磁场作用。
4.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表示磁场的方向,引入磁感线的概念。
5. 绘制:引导学生用直尺、圆规、三角板等工具,绘制磁感线,展示磁场的分布。
6. 练习:让学生用磁铁和铁屑,试着绘制出不同形状的磁场,加深对磁场理解。
五、活动重难点1. 磁场概念的理解;2. 磁场方向的规定;3. 磁感线的绘制。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布置一道有关磁场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磁铁,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磁铁的磁场作用。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磁场的概念,认识磁场的作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磁场概念的理解磁场是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无形的力,它对磁体和铁磁性物质有作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磁场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将磁铁放在一张铺满铁屑的纸上,磁铁会吸引铁屑形成磁力线。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一、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2、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二、过程和方法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重、难点:1、磁场、磁感线的含义。
2、知道磁场间的作用。
教学器材:铁粉、磁体、小磁针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利用航海史引入磁场我国在磁方面上取得的成就二、进行新课:试验:120页图20.1-2所示1、磁现象:磁体吸引钢铁一类物质的现象。
试验:120页图20.1-3所示磁极:磁体的两端,吸引能力最强的地方南极(S极)北极(N极)2、磁场:试验:把小磁针放在磁体周围结果:小磁针都发生了偏转(1)、结论: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对放入其中的某些物质有力的作用,我们把它叫做磁场。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磁场的方向。
试验:120页图20.1-5所示结果:小磁针的排列很有规律,一系列的曲线。
(2)、结论: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带箭头的曲线表示出来,就可以形象描述出磁场,这样的曲线叫磁感线。
(其方向有N极→S极)磁感线是一种物理模型。
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练习:画几种常见的磁场的磁感线指南针为什么总指一个方向?(3)、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磁场。
地磁场的N(北)极在地球南极,S(南)极在地球北极(有些偏差)。
3、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试验证明:生活中的磁化现象:探究:磁化钢针三、达标练习:课本后123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四、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2.注重直观:通过实验、动画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等概念。
3.培养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分析磁现象,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应用:设计生活化的实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应用拓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磁性材料等。
6.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7.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8.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3.深度思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小短文,探讨磁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盘驱动器等,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需涉及至少两种磁场应用实例,并解释其科学原理。
4.创新拓展:鼓励学生思考磁场的未来应用,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基于磁场原理的未来产品或发明,并绘制草图和简要说明其功能。
4.理解磁场的性质,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掌握磁场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提交一份包括草图和说明的创意设计,要求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5.家庭作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涵盖本节课所有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

第二十章电与磁
第1节磁现象磁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通过实验认识和理解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了解磁现象和磁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状况。
难点:磁场的理解。
三、教学资源准备
条形磁体、U形磁体、小车、小磁针、一元硬币、铁块、铜块、铝块、木块、塑料刻度尺、纸片、回形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在图○1○2○3中标出的各
磁体的N、S极,在图④
⑤中标小磁针的N、S极。
在图○6中画出三条磁感
线的方向。
学生做练习,个别同
学展示自己答案。
加深
对知识点
的理解。
板书设计20.1磁现象磁场
一、磁现象
1、磁性磁体
2、磁极磁极的命名
3、磁化
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磁场
1、磁场的方向
2、磁感线的方向
3、磁感线的特点
作业布置
地球磁极突然反转将
会怎样?一场浩劫?远
古时期曾出现
按要求完成扩大视野,
关注生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第一人称,向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设计意图。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直观演示和互动探究相结合的方式,旨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难点:磁场方向的判断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小铁钉、实验桌、白色board学具:每组一份磁铁、铁屑、小铁钉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2)邀请孩子们上台演示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加深他们对磁场现象的认识。
2. 课堂讲解:(1)简要介绍磁场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磁场是什么。
(2)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即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 小组讨论:(1)让孩子们分组讨论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分享他们的发现。
4. 课堂练习:(1)发放学具,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磁铁、铁屑和小铁钉的相互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活动重难点:(1)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
(2)教会孩子们如何判断磁场方向。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磁场现象,进行拓展延伸。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中,如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
2. 课堂讲解环节中,如何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3. 小组讨论环节中,如何引导孩子们分享他们的发现。
4. 课堂练习环节中,如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磁铁、铁屑和小铁钉的相互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案例中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报告等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本案例采用实验、动画、模拟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磁场概念。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讲授新知
1.磁铁的基本性质与磁场
-介绍磁铁的磁极、磁化、磁感应强度等概念,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形象地理解。
-讲解磁场的基本特点,如方向、分布等,通过磁场模拟软件展示磁场分布。
2.电流产生磁场
-讲解安培定则,通过动画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电流产生磁场的例子,如电线周围的磁场、电铃等。
1.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磁现象入手,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磁铁吸附、指南针指向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磁现象与磁场的本质。设计递进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同时,鼓励学生提问,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教材中,磁现象与磁场作为20.1章节的内容,是连接电磁学与现代科技的桥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抽象概念,本教学案例将采用生活实例、实验探究和信息技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通过对比分析磁铁与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磁场的存在及其特性,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本案例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注重实用性,以符合九年级学生的知识深度,采用人性化的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定义和分类: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
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5. 磁场的应用:电动机、发电机、磁悬浮、磁共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掌握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测量方法。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定义,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磁铁、铁屑、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盒、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引出磁现象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磁性的定义,介绍磁极、磁化、反磁性的概念。
(2)讲解磁场的定义,介绍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等概念。
(3)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通过实验演示磁场对磁极和电流的作用。
(4)讲解磁场的测量方法,介绍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性、磁极、磁化、反磁性2. 磁场: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场线3.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磁极的作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4. 磁场的测量:磁感线、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磁铁吸引铁屑的原理。
答案:磁铁具有磁性,能够产生磁场,铁屑被磁化后,在磁场的作用下被吸引。
2. 题目:请简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 磁场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0章的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以及磁场的性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的性质,能够说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使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能够理解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
难点: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坐标纸、直尺、圆规等。
学具:笔记本、笔、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师用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具有什么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的。
2. 知识讲解:介绍磁体的性质,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并介绍磁感线的绘制方法及意义。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磁铁在固定位置附近的作用范围,磁场的方向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随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场的性质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及意义、磁场的性质等。
七、作业设计1. 请用语言描述磁铁的性质,并画出磁铁的磁感线。
答案: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磁感线从南极出发,回到北极。
2. 请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画出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
答案: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两个磁铁相互作用的情景可以是:同名磁极相互推开,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磁体的性质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在讲解磁场时,采用示例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磁场的概念及磁感线的意义。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磁现象磁场》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磁体。
.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了解磁化现象。
2.过程和方法.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磁极及磁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经历观察磁现象的过程,能描述其主要特征。
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对磁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难点:了解磁化现象。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小学自然课本中已学过关于磁体的现象,在平时生活中也接触或观察过磁体,所以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由于自己有生活经验,所以对如何获得磁性的方法也会有所了解,但这些东西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印象,缺乏理论、系统的归纳和整理。
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必要的实验演示归纳、总结出相应的知识。
四、实验器材学生实验:条形磁体,铜片,铁片,玻璃片,镍片,铝片,大头针,铁钉。
演示实验:条形磁体,蹄形磁体,大头针,铁钉。
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引入:提问学生对“磁”的认识,让学生互相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发言,把自己所认识的与“磁”有关的生活知识表达出来。
说明培养学生善于联系实际生活的习惯,同时帮助学生尽快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
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求知欲,也能及时知道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给以纠正。
新课一、简单的磁现象提问:什么是磁体?为了让学生纠正错误想法,加深印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回答老师的问题: 1.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 2.磁体上什么地方磁性最强?什么地方最弱? 3.磁体上的“南极”和“北极”是如何得来的? 4.磁极之间互相靠近,有何现象发生?简单介绍实验器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逐一解决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最终能简练的概括出磁现象的一些基本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 磁场》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磁体和磁性:介绍磁体的定义、分类以及磁性的基本概念。
2. 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磁体的两个极——南极和北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磁场的概念:通过磁场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
4. 磁场的性质:介绍磁场的方向和强度,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概念,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体和磁性的基本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场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磁场线的绘制和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等,引发学生对磁性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现象。
4. 讲解:讲解磁场线的概念,并通过示教板或多媒体动画展示磁场线的分布。
5.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线的分布,判断磁体在某一位置的受力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和磁性2. 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场和磁场线4. 磁场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题(1)磁体有两个极,分别是南极和北极。
()(2)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3)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4)磁场线的分布可以直观地表示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2. 题目:选择题(1)下列哪个物体不具有磁性?A. 铁屑B. 磁铁C. 钴D. 铜(2)当两个磁极相互靠近时,如果它们是同名磁极,那么它们会()A. 相互吸引B. 相互排斥C. 无相互作用D. 无法确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磁体、磁性、磁极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教案 20.1磁现象+磁场【精品】.doc

(提示:利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钢性材料磁化,接触或靠近也可以使钢性材料磁化。磁体之所以能够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后,铁钉与磁铁接触或靠近的部分形成异名磁极,而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4.磁场是磁体周围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而且磁场还有方向,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磁场方向不同;物理学中,对磁场的方向是怎么规定的?(观察图20.1-5小磁针在条形磁铁磁场分布图,观察N极的指向,体会磁场方向)
试根据小磁针的方向,标出右图中磁体的磁极和磁感线的方向(小磁针标黑一端为N极)。
大致画出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自主认真研读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试完成”预习导学”中的问题。
有问题时用红色笔勾画下来。
组内探讨,交流。
(合作探究时要全员参与。认真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叙述结论时应加上什么条件,你们还想到了用什么器材来进行探究。)
知识点一:磁体的性质。
磁体具有吸铁性、两极性、指向性,磁极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规律,这都是磁体的性质。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性质判断一物体是否为磁体或者判断一磁体的N、S极。
1.一个磁体的磁极模糊不清了,如何鉴别它的N、S极?(方法不只一种)
2.两根外形相同的钢棒,一根有磁性,另一根没有磁性,如何判断哪根有磁性?(方法不只一种)
3.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的极出来,回到磁体的极.
4.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地磁的南极在地理地磁场的磁感线是从地理极出来,回到地理极.鳗鲡、海龟、鸽子等动物就是靠来导航的
学教
反思
1、在达成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些困惑?
2、本节课的收获有哪些?(整理知识结构)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磁场。
本节课主要介绍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包括磁体的性质、磁极的定义、磁场的表示方法以及磁感线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能够画出简单的磁感线。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
难点: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的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幻灯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互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磁体的性质:磁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称为磁极,分为北极和南极。
(3)磁场的表示方法: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
(4)磁感线的概念: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它的方向表示磁场的方向,密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3. 例题讲解:利用幻灯片展示例题,讲解磁体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让学生理解磁感线的画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磁感线的画法,画出不同形状磁体的磁场分布图。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和磁极的定义,以及磁场的表示方法和磁感线的画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磁现象磁场板书内容:1. 磁体的性质:吸引铁、钴、镍等磁性材料。
2. 磁极的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分为北极和南极。
3. 磁场的表示方法:磁感线。
4. 磁感线的概念:表示磁场分布的线条,方向表示磁场方向,密度表示磁场强弱。
七、作业设计磁体形状:条形、蹄形、球形。
2. 答案:(1)条形磁体:磁场分布图呈直线,从北极到南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幼儿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注重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情况,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对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1《磁现象磁场》的教案设计。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设置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磁场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及磁场方向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器材、PPT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磁铁实验,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磁场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磁铁周围的铁屑分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磁场的存在。
3. 学习磁场特点: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方向、强度等特点。
4. 磁感线绘制:教授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绘制磁感线,加深对磁场形象的认识。
5. 磁场应用:介绍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电磁炉等,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绘制及磁场方向的判断。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会积极拓展延伸,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钴、镍)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铁、钴、镍片,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学生观看图片,聆听故事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
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设计意图】: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悬疑”,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的课题。
)【板书课题】:§20.1磁现象磁场学生思考问题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磁现象一、磁现象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
2、【展示图片】:形形色色的磁体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聆听教师介绍磁石信息学生感性认识磁体学生动手实验学生:磁体各部分的磁性5、【演示】: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部分。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 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 极。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磁体断开、或吸合时,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7、【指南针】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公元1世纪初,东汉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中国人很早就利用罗盘(指南针)在航海中指示方向。
公元1世纪初,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我国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发现了磁体的这种特性,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并最早将它应用在了航海事业上。
8、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小组实验】两个磁体相互靠近,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在两端,中间部分的磁性最弱,几乎为零。
感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生实验(二)、磁场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9、【小魔术】:铁棒变磁体铁棒原来没有磁性,不吸引大头针,将铁棒在磁铁上按一定的方向摩擦几下,能单独吸引一些小的区别针。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现象10、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电冰箱门磁性密封条银联卡磁带、录像带指南针二、磁场1、【做一做】:用条形磁体靠近静止在桌面上的小磁针(1)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小磁针是否受到力的作用?学生归纳总结动手做一做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融入情感教育。
学生动手操作2、磁场: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采用类比、推理等形式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建立磁场的概念。
)3、【实验演示】:重复拨动静止在磁体旁边的小磁针,松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结论:磁场具有方向4、【小游戏】:给小磁针排排队把几个不同的磁针放在磁场中的不同位置,观察小磁针N极所指的方向。
磁场方向: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教师点拨】: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带箭头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的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6、【小组实验】: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铁上,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敲玻璃板,观察现象。
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结论:磁针受到力的作用现象:小磁针N极总是指向一个方向,说明小磁针受力方向不变。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学生记忆实验现象:铁屑有规则的(【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知道条形磁体磁场的方向。
)7、【画一画】:你能否在白纸上将铁屑排成的曲线画出来?【过程点拨】:在磁体周围撒上碎铁屑,这些铁屑被磁化后,就是一个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沿一定的方向排列,这些方向就是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铁屑多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强,铁屑少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弱。
所以铁屑的分布及排列就表示了磁场的分布情况。
8、【找规律】:仔细观察,磁体周围磁感线有怎样的规律?【教师点拨】(1)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假想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磁感线越密集,磁性越强。
(3)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能相交;(4)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5)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同。
9、【想想做做】:如何画出蹄形磁体的磁感线呢?排成一条条曲线。
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条形磁体磁场分布学生讨论、分析,小组互动总结:1、磁感线是描述磁场的方法,并不存在。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
3、磁感线是闭合曲线。
学生实验,并作图(三)、地磁场三、引题反馈三、地磁场1、【问题】小磁针静止时为什么指向南北,磁体在地球上为什么有指向性呢?2、【点拨】根据地面上磁体的指向性,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北,说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
3、【多媒体展示】地磁场的分布及其方向。
磁偏角: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略有偏离。
【知识拓展】沈括记载磁偏角的现象比西方早400多年。
沈括,中国宋代科学家,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及磁偏角:“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小磁针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地球是磁体。
学生聆听老师点拨,做到有的放矢。
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附件1【盘点收获】磁性磁极磁极间相互规律磁化概念方向磁感线特点画法概念1、下面两个图分别画出了两个磁极间的磁感线,请在图中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2、如上右图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甲、乙处标出磁极极性(用“N”或“S”表示)并画出磁感线(每个磁极画两条)。
3、信鸽具有卓越的航行本领,它能从2 000 km以外的地方飞回家里,鸽子在飞行时是靠________来导航的。
4、关于磁体、磁场和磁感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和铝都能够被磁体所吸引B、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C、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D、小磁针的北极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5、小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桌子边上放一条形磁铁,用细线系一回形针缠在桌边适当位置的石头上,使回形针由于被磁铁吸引而与磁铁保持一段距离。
将被探究的物体放入回形针与条形磁铁之间,如果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说明该物质是能阻断磁场的。
小敏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答案:1、 2、3、地磁场4、B5、回形针掉落什么物质可以阻断磁场一、案例中的“亮点”磁场和磁感线概念都比较抽象,所以这节课讲起来并不容易,对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我们要多通过具体的实验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应的直观感性认识,为学生的思维储存必要的具体形象。
1、小实验要多做。
尽量采用演示的方式,让大多数学生看得见,感受得真。
或用挂图的形式将铁屑的分而情况展示出示,为学生画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学生多动笔画。
光看是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的,知识必须落实到每个图上,所以要多让学生画,在画中感受知识的微妙关联,感受美的熏陶。
3、再现物理场景的展现。
同时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积极创设课堂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4、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例如,转换法和理想模型法等。
这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5、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
用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实验探路的方法,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1、本节知识点零碎,实验过程时间考虑欠妥略显紧张。
2、学生往往急于动手实验,忽视实验规则。
3、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无从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