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动态电路专题复习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动态电路专题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动态电路专题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动态电路专题复习。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1. 电流的概念及电流的测量;2. 电压的概念及电压的测量;3. 电阻的概念及欧姆定律的应用;4.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5. 动态电路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 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分析动态电路的问题;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2. 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3. 动态电路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难点:1. 电流、电压、电阻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2. 串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3. 动态电路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电路实验器材(包括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等)。

学具:笔记本、笔、电路图绘制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知识回顾: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及测量方法,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3. 动态电路分析:通过实验和示例,讲解串并联电路的动态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动态电路的问题。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中的动态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例题讲解:讲解动态电路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6.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动态电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板书设计:板书重点知识点,便于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电路的动态变化:(1)一个灯泡在电压为220V时正常发光,现将电压调整为110V,灯泡的亮度会如何变化?(2)一个电阻在电流为2A时,电压为440V,现将电流调整为1A,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如何变化?2. 请绘制一个动态电路图,并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c、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d、称量: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 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复习 教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教学案一、目标与要求本次复习的目标是巩固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的理解,包括电流的概念、电路的基本元件以及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电路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二、复习内容1.电流的概念和单位。

2.电流的方向和电荷的流动方式。

3.电路的基本元件:导体、开关、电源、电阻、电容等。

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三、复习步骤步骤一:复习电流的概念和单位(约15分钟)回顾电流的概念:电荷的流经导体的速率称为电流。

它的单位是安培(A)。

小结:•电流是电荷的流动,是量度电荷流动快慢的物理量。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

步骤二:回顾电流的方向和电荷的流动方式(约20分钟)复习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的流向确定的。

在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动方向相反。

复习电荷的流动方式:在金属中,电子是自由流动的,正电荷是束缚在原子核中的。

所以,在金属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步骤三:复习电路的基本元件(约30分钟)回顾电路的基本元件:1.导体: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如金属、电解质等。

2.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3.电源:提供电流的能源,如电池、发电机等。

4.电阻: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在电路中起到调节电流的作用。

5.电容:储存电荷的元件,可以在电路中提供瞬时电流的能力。

步骤四: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约30分钟)复习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1.串联电路:元件依次连接,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流动,电流强度相等,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2.并联电路:元件并排连接,电流有多条路径流动,电流强度分担,电压相等,电流之和等于电源电流。

步骤五:练习题解析(约3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解析和讲解。

四、复习反思通过本次复习,学生对电流和电路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和加深。

但需要注意的是,还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需要加强理解和记忆。

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电路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2.知道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二.能力目标1.利用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2.能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释现象.3.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计算关于问题(只限于一维运动).三.情感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推理方法.2.使学生知道自然科学规律发现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基本掌握动量守恒定律.难点:对动量守恒定律条件的掌握.教学过程:动量定理研究了一个物体受到力的冲量作用后,动量怎样变化,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互作用时,会出现怎样的总结果?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例如,两个紧挨着站在冰面上的同学,不论谁推一下谁,他们都会向相反的方向滑开,两个同学的动量都发生了变化,又如火车编组时车厢的对接,飞船在轨道上与另一航天器对接,这些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动量都有变化,但它们遵循着一条重要的规律.(-)系统为了便于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引入几个概念.1.系统:存在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所组成的整体,称为系统,系统可按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取.2.内力:系统内各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外力:系统外其他物体作用在系统内任何一个物体上的力,称为外力.内力和外力的区分依赖于系统的选取,只有在确定了系统后,才能确定内力和外力.(二)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演示】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的A、B两滑块在P、Q两处,在A、B间压紧一被压缩的弹簧,中间用细线把A、B拴住,M和N为两个可移动的挡板,通过调整M、N的位置,使烧断细线后A、B两滑块同时撞到相应的挡板上,这样就可以用SA和SB分别表示A、B两滑块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A\mB和作用后的位移SA和SB比较mASA和mBSB.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实验条件:以A、B为系统,外力很小可忽略不计.2.实验结论:两物体A、B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pA=-△pB或△pA+△pB=0【注意】因为动量的转变是矢量,因此不能把实验结论理解为A、B两物体的动量变化相同.(三)动量守恒定律1.表述: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2.数学表达式:p=p’,对由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有:mAvA+mBvB=mAvA’+mBvB’(1)mA、mB分别是A、B两物体的质量,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前的速度,vA’、vB’分别是它们相互作用后的速度.【注意】式中各速度都应相对同一参考系,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矢量式,解题时选取正方向后用正、负来表示方向,将矢量运算变为代数运算.3.成立条件在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系统的动量守恒(1)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之和为零,系统的总动量守恒.(2)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忽略外力,系统的总动量守恒.(3)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满足上述(1)或(2),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守恒.4.适用范围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大到星球的宏观系统,小到基本粒子的微观系统,无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是什么力,只要满足上述条件,动量守恒定律都是适用的.(四)由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三定律可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设两个物体m1和m2发生相互作用,物体1对物体2的作用力是F12,物体2对物体1的作用力是F21,此外两个物体不受其他力作用,在作用时间△Vt内,分别对物体1和2用动量定理得:F21△Vt=△p1;F12△Vt=△p2,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21=-F12,因此△p1=-△p2,即:△p=△p1+△p2=0或m1v1+m2v2=m1v1’+m2v2’.【例1】如图所示,气球与绳梯的质量为M,气球的绳梯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 的人,整个系统保持静止状态,不计空气阻力,则当人沿绳梯向上爬时,对于人和气球(包含绳梯)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否守恒?为什么?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解析】对于这一系统来说,动量是守恒的,因为当人未沿绳梯向上爬时,系统保持静止状态,说明系统所受的重力(M+m)g跟浮力F平衡,那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当人向上爬时,气球同时会向下运动,人与梯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等值反向,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始终为零,因此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例2】如图所示是A、B两滑块在碰撞前后的闪光照片部分示意图,图中滑块A的质量为0.14kg,滑块B的质量为0.22kg,所用标尺的最小刻度是0.5cm,闪光照相时每秒拍摄10次,试根据图示回答:高二物理《动量守恒定律》教案(1)作用前后滑块A动量的增量为多少?方向如何?(2)碰撞前后A和B的总动量是否守恒?【解析】从图中A、B两位置的转变可知,作用前B是静止的,作用后B向右运动,A向左运动,它们都是匀速运动.mAvA+mBvB=mAvA’+mBvB’(1)vA=SA/t=0.05/0.1=0.5(m/s);vA′=SA′/t=-0.005/0.1=-0.05(m/s)△pA=mAvA’-mAvA=0.14_(-0.05)-0.14_0.5=-0.077(kg·m/s),方向向左.(2)碰撞前总动量p=pA=mAvA=0.14_0.5=0.07(kg·m/s)碰撞后总动量p’=mAvA’+mBvB’=0.14_(-0.06)+0.22_(0.035/0.1)=0.07(kg·m/s)p=p’,碰撞前后A、B的总动量守恒.【例3】一质量mA=0.2kg,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vA=5m/s运动的物体,撞上静止于该水平面上质量mB=0.5kg的物体B,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分别为多大?(1)撞后第1s末两物距0.6m.(2)撞后第1s末两物相距3.4m.【解析】以A、B两物为一个系统,相互作用中无其他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设撞后A、B两物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以vA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mAvA=mAvA’+mBvB’;vB’t-vA’t=s(1)当s=0.6m时,解得vA’=1m/s,vB’=1.6m/s,A、B同方向运动.(2)当s=3.4m时,解得vA’=-1m/s,vB’=2.4m/s,A、B反方向运动.【例4】如图所示,A、B、C三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A=0.5Kg,mB=0.3Kg,mC=0.2Kg,A和B紧靠着放到光滑的水平面上,C以v0=25m/s的水平初速度沿A的上表面滑行到B的上表面,由于摩擦最终与B木块的共同速度为8m/s,求C刚脱离A时,A的速度和C的速度.【解析】C在A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的速度相同,C在B的上表面滑行时,A和B脱离.A做匀速运动,对A、B、C三物组成的系统,总动量守恒.九年级物理提纲复习教案2一.教材分析在第一节课“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础上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就变得水到渠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专题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专题复习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专题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功率》。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电功率的概念:介绍电功率的定义、单位以及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2.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讲解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包括P=UI和P=I^2R,并分析公式的应用条件。

3. 电功率的测量方法:介绍电功率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单位。

2. 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电功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的理解。

2. 电功率计算公式的运用和分析。

3. 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器。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电风扇的工作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电风扇的电功率是如何计算的。

2. 概念讲解: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单位,解释电功率与电流、电压的关系。

3. 公式讲解:在黑板上写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和例题讲解。

4. 测量方法讲解:通过PPT展示电功率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解释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5.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功率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进行解决。

6. 作业布置:布置几个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功率:概念:电功率是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的量度。

单位:瓦特(W)计算公式:P=UI,P=I^2R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电灯的额定电压是220V,额定功率是40W,求电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

2. 一个电阻的阻值是10Ω,通过它的电流是2A,求电阻消耗的电功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

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物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教案1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2.知道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铁相似。

3.会用安培定则判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二)教具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重做第二节课本上的图11—7的演示实验,提问:当把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时,观察到什么现象其原因是什么(观察到小磁针发生偏转。

因为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小磁针受到磁场的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小磁针只有放在磁体周围才会受到磁力作用而发生偏转吗也就是说,只有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吗其他物质能不能产生磁场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索的内容。

2.进行新课(1)演示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演示实验:将一根与电源、开关相连接的直导线用架子架高,沿南北方向水平放置。

将小磁针平行地放在直导线的上方和下方,请同学们观察直导线通、断电时小磁针的偏转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到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进一步提问:通过这个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师生讨论:通电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说明通电后导体周围的空间对小磁针产生磁力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也存在着磁场。

教师指出:以上实验是丹麦的科学家奥斯特首先发现的,此实验又叫做奥斯特实验。

这个实验表明,除了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外,电流的周围也存在着磁场,即,本节课我们就主要研究。

板书:第四节一、奥斯特实验1.实验表明:通电导线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

提问:我们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那么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是怎样的呢它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重做上面的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当电流的方向改变时,小磁针N极的偏转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观察到当电流的方向变化时,小磁针N极偏转方向也发生变化,说明方向也发生变化。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九年级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透镜、纸片、放大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进行新课: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胶卷……快门……图3.2-1示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结构:图3.2-4示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际是一个凸透镜怎样使用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九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

九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10篇)教案不能面面俱到、大而全,而应该是在学科基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及研究心得。

以下这10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子教案是来自于作者的九年级物理教案的范文范本,欢迎参考阅读。

九年级物理教学教案篇一课题1.初步认识,正确说出的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2.欧姆定律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

其中:U——电压(V) I——电流(A) R——电阻(Ω)注意:欧姆定律反映同一时刻、同一段电路中I、U、R之间的关系。

导出式:;【典型例题】一辆汽车的车灯,灯丝电阻为30 Ω,接在12 V的电源两端,求通过这盏电灯的电流。

【答案】0.4A【解析】已知:,求I解:【针对训练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灯泡正常发光,用电流表测得通过它的电流值是0.6 A。

已知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20 Ω,求灯泡两端的电压。

【答案】12V【解析】已知:,求解:由串联电路电流特点可知:,根据可得:,则:【针对训练2】加在某一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为5 V时,通过它的电流是0.5 A,则该电阻器的电阻应是多大?如果两端的电压增加到20 V,此时这个电阻器的电阻值是多大?通过它的电流是多大?【答案】10 Ω;2A【解析】依题意画电路图如下:由得:当导体两端电压增大到20V时,如下图所示:二、总结梳理,内化目标欧姆定律1.内容:2.公式:3.对欧姆定律的理解:I、U、R应指同一导体或同一部分电路;I、U、R的单位应统一,采用国际单位。

1、回顾本节学习内容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小结。

三、今日感悟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篇二18.2.1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2.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重点掌握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教学准备课件,导学案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学案导学,合作达标教学后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讲授新课知识点一:观察电能表,常常可以发现:电能表上的铝盘转动的快慢经常是不同的,家里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铝盘转动得越快,而且使用电热水器时比使用一只灯泡时转得快,这是怎么回事呢?如下图所示,节能灯上的“24 W” 是什么意思?演示:分别拿一只24 W 和一只500 W 的电吹风机,接在电路上,比较电能表铝盘转动的快慢。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流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电流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用电器等,了解各部分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3.熟悉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分析简单电路的电流分布、电压分配以及电阻的计算。
-反思阶段:通过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形成长期记忆。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强调物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实验和观察的重要性。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沟通和协作。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对电流和电路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实际应用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相对较弱。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量适中,难度适中,以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后认真完成,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15篇九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二)新课学习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

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例:人走路a.哪里存在摩擦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例:滑雪比赛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b.怎样减小摩擦力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

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

(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

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精选10篇)初中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

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

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

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

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4)导线:连接电路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

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

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

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五、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

(其保护作用)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复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8章“电功率”的复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电功率的测量方法。

具体章节为:1. 电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电功率的测量方法3. 电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的计算公式。

难点:电功率的公式的灵活运用,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三角板、量角器。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电功率相关的日常生活情景,如家用电器的功率标识,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功率的概念。

2. 知识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提醒学生注意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讲解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题包括:(1)一个家用电风扇的功率为40W,工作30分钟,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一个学生用电饭煲煮饭,电饭煲的功率为800W,煮饭时间为1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电功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功率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为瓦特(W)。

计算公式:P = UI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1)一个家用电器的功率为100W,工作2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2)一个学生用电灯泡照明,灯泡的功率为40W,照明时间为1.5小时,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答案:1. 电功率的概念:电功率是指电流做功的快慢程度,单位为瓦特(W)。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明确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身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但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学习物理要用自身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六.板书设计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2.过程与方法●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难点:误差的产生。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初中物理单元复习教案【篇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复习优秀教案设计汇总第22章复习课】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复习【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 能结合实例对能源进行分类,说出不同能源的特点,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知道太阳能的由来及特点,了解利用太阳能的两种方式,与太阳能利用率相关的计算。

(4)进一步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5)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及未来理想能源的满足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讨过程,为学生形成对包括社会问题在内的各方面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奠定了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亲身讨论、探究过程中感受、关注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从情感参与角度对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1. 知道哪些是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

2. 了解核裂变和核聚变。

3. 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

4. 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复习难点】1.了解核裂变的利用。

2.了解能量转移和能量转化具有方向性。

3.太阳能利用率和水吸收的热量相结合的有关计算。

4.了解能源危机等问题,以引起对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学具准备】ppt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知识网络图【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在2013年的冬天,中国北京等大部分地区有持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和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过度消耗能源,不注重可持续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设计意图:以人们普遍关注的雾霾天气为问题的切入点引出课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节能意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引导进入本节课的复习。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

九年级人教版物理教案(优秀8篇)篇一: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

最新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精选8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一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二、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3)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录结果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三、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常用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四、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区别: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3节运动的快慢1.速度: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计算公式:v=s t3.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4.换算关系:1m/s=3.6km/h。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v=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初中物理复习提纲第1页(共35页) s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一 运动的世界1、运动的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的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的人是运动的。

龙舟相对于河岸是运动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龙舟相对于舟上的人是静止的。

2、长度的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的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看: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的刻度值)记:记下数值和单位例:图中测出的该物长度是 1.00 cm.3、长度单位换算 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和t 的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的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的方程例: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喊时离高崖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的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的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m 的速度为20m/s,后50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t s =s m 5.7100=13.3m/s [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的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_的;以行驶的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______的。

(2)小明对公共汽车的驾驶员来说是_____的,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3)小明对马路上的行人来说是________的,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

2.一只小球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5m,则它通过20m路程后的速度是________m/s。

3.作直线运动的某物体,在开始5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接下来的15s时间内作速度为5m/s的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在这20s时间内作的是_______运动,整个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合___________km/h。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B.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C.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D.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5.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是1:6,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

A.9:1 B.1:9 C.4:1 D.1:46.某同学坐在一辆以速度20m/s匀速直线行驶的车里观察路边的电线杆,从第1根电线杆在他的眼前经过算起,经1分钟时间共有41根电线杆从他眼前经过,则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

A.30.8m B.30m C.29.3m D.28.6m7.以乙为参照物,甲作匀速直线运动。

以丙为参照物,乙静止不动。

那么以丙为参照物,甲作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变速”)。

8.某商厦安装有自动扶梯,当扶梯不动时,人走上去需要2分钟。

当扶梯运行时,人走上去只需40秒。

当人站在运行的扶梯上,由扶梯送上楼,需要_________分钟。

9.某物体以8m/s的速度通过全程的2/3,通过剩余1/3路程的速度是21.6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初三物理总复习二声的世界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二、乐音与噪声1、区别:动听悦耳的、有规律的声音称为乐音;难听刺耳的、没有规律的声音称为噪声。

与情景有关,如动听音乐在扰人清梦时就是噪声。

2、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音调、音色。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与离声源的距离、振幅、传播的集中程度有关。

音调:声音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即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前者音调低,后者音调高)例:热水瓶充水时的音调会越来越高(声源的长度越来越短)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

能认出是哪个人说话或哪种乐器就是因为音色。

3、 噪声的防治: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三、 超声与次声1、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音;(人可以听见)超声:频率在20000Hz 以上的声音;(人听不见)次声:频率在20Hz 以下的声音;(人听不见)2、 超声的特点及其应用(1) 超声的方向性强:声纳、雷达、探测鱼群、暗礁等(2) 超声的穿透能力强:超声波诊断仪(B 超)(3) 超声的破碎能力强:超声波清洗仪、提高种子发芽率四、 与速度公式联合,解题时应依物理情景画出草图。

例:远处开来列车,通过钢轨传到人耳的声音比空气传来的声音早2s ,求火车离此人多远?(此时声音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是5200m/s )解1:设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 ,则340S —5200S =2 解得S=727.6m 解2:设声音通过钢轨传播的时间为t,则通过空气传播的时间为t+2,则依题意有:340(t+2)=5200t 解得t=0.14s则火车离此人的距离为S=vt=5200m/s 0.14s=727.6m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 .鼓号乐队不能进入;B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D .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哪一个是无效的:( )A .赶快将门窗关紧;B 用棉花塞住耳朵;C 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D .将棉被挂在窗户上。

3.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以上都不对。

4.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 .音调;B .频率;C .响度;D .音色。

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

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 堵塞感受噪声器官B 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C 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D 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6.吹奏笛子时,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振动引起的,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了,这是因为。

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2秒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m 。

.8.声音要靠传播,登月的人只能靠无线电交流,因为声音不能在中传播.9.噪声会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试举世2个例子。

(1) __________ ;(2)。

10.现给你如下器材:钢尺一把、木梳一把、音叉、一个乒乓球(系着细线)、橡皮筋、鼓、一张纸、小锤。

你任选器材设计三个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并按下表要求填写。

器材实验目的操作过程发生现象示例:鼓、小锤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用小锤敲击鼓鼓发声12311、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问:若他喊时离高崖是875m,则汽艇行驶的速度是多少?初三物理总复习三多彩的光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日食、月食、手影、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2、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3条)(2)漫反射与镜面反射:区别及应用(3)平面镜成像:成像特点(2点)(4)作图:(如下)3、光的折射:(1)在空气中的角度较大(2)光折射成的虚像比实际物体高4、光的色散(1)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

(2)光的三基色:红、绿、蓝;颜料的三基色:红、黄、蓝;(3)物体的颜色:Ⅰ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光线,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光线);如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Ⅱ透明物体只能透射跟它相同颜色的光;如蓝色镜片只能透过蓝光例:穿红裙子、白T恤的女孩在只有蓝光的暗室里被看到穿蓝上衣、黑裙子。

5、凸透镜成像:(1)正立虚像(不可在光屏上呈现):u<f,即物体放在一倍焦距内(2)倒立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将u或者v跟2f进行比较。

u>2f:物大⇒缩小u=2f:物等⇒等大u<2f:物小⇒放大(同理,可应用在v上)例:(04上海)物体放在焦距为16厘米的凸透镜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侧光屏上得到—个缩小的像,则该物体离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 10厘米B 20厘米C 30厘米D 40厘米解:缩小⇒物较大⇒u>2f⇒u>32cm即选D。

6、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照相机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成放大倒立的实像1.(04广东)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m/s. 太阳、月亮、荧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 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2.(04宁夏)(2分)“立竿见影”中的“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__形成的;“水中倒影”是物体经水面形成的__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3.(04佛山)如图2所示,“汾江”牌台灯有一个灯罩,它的内表面做得很光滑,其作用是将光尽量集中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它运用到的物理知识有()A.光的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大于入射角C.光的反射且反射角小于入射角D.光的反射且光路是不可逆的4.(04黑龙江)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A.立竿见影B.在岸边观看水中游动的鱼C.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D.阳光照射浓密的树叶时,在地面上出现光斑5.(04临沂)一束光线从空气斜着射向水面,入射光线跟水面的夹角为50°,则( )A. 反射角应为50°B. 折射角应为40° C:折射角应为50° D. 反射角应为40°6.(04南京)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