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培优拓展)

合集下载

一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坚持的力量,时间的证明,难忘的经历!一次函数与特殊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数学压轴题】盘点思考题目: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一动】一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一动】一次函数与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一定两动】适用范围:初二与初三学生【考点串讲,拓展思路,体味方法】解题方法: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一动】一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一动】一次函数与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一定两动】【考点总结】1.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类型:两定一动&一定两动。

(2)思路:代数法&几何法。

注意:遇到'一定两动'时,尽量先画图,再结合【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进行思考。

另外,这里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与初三数学中的“菱形~存在性问题”密切相关,大家必须掌握。

2.一次函数与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类型:两定一动&一定两动。

(2)思路:代数法&几何法&函数法。

注意:三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代数法'侧重—计算量;“几何法”侧重—构图及转化能力;“函数法”—侧重公式记忆的应用及特殊情况的处理。

另外,这里的“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与初三数学中的“矩形~存在性问题”密切相关,大家必须掌握。

3.一次函数与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1)类型:两定一动&一定两动。

(2)思路:几何法——构造“一线三垂直~全等三角形模型”。

注意:这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与初三数学中的“正方形~存在性问题”密切相关,大家必须掌握。

综上所述,这种【数学压轴题】需要思考,敢于挑战,发挥想象,坚持总结,重在积累,走好初中的每一步,在会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做题速度,节省时间才能在考试中发挥出真实水平。

加油,我们一起同行【从不同的出发点思考,便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完整)一次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

(完整)一次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

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课前预习1.一般情况下我们如何处理存在性问题?(1)研究背景图形坐标系背景下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何图形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不变特征,确定分类标准研究定点,动点,定线段,确定分类标准不变特征举例:①等腰三角形(两定一动)以定线段作为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来分类,利用_______________确定点的位置.②等腰直角三角形(两定一动)以________________来分类,然后借助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确定点的位置.(3)分析特殊状态的形成因素,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解(4)结果验证2.用铅笔做讲义第1,2题,并将计算、演草保留在讲义上,先看知识点睛,再做题,思路受阻时(某个点做了2~3分钟)重复上述动作,若仍无法解决,课堂重点听.➢知识点睛1.存在性问题处理框架:①研究背景图形.②根据不变特征,确定分类标准.③分析特殊状态的形成因素,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并求解.④结果验证.2.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不变特征举例:①菱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两动)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以定线段作为底边或者腰确定分类标准,利用两圆一线确定一动点的位置,然后通过平移确定另一动点坐标.②正方形存在性问题(两定两动)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根据直角顶点确定分类标准,利用两腰相等或者45°角确定一动点的位置,然后通过平移确定另一动点坐标.➢ 精讲精练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24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B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P 是直线2x =-上的一动点,则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得以A ,B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角梯形OABC 的顶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顶点C的坐标为(18-,0),A B∥O C,∠OCB=45°,且BC=.(1)求点B的坐标.(2)直线BE与线段OA交于点E,且OE=6.若P是直线BE上的一动点,则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O,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D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A(0,3),B(顶点C在x轴正半轴上,顶点D在第一象限,且AD=象限内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A,C,F,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9 ,0),B(16,0),C(0,12),D是线段BC上的一动点(不与点B,C重合),过点D作直线DE⊥OB,垂足为点E.若M为坐标平面内一点,则在直线DE上是否存在点N,使得以C,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完整)一次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1)坐标、表达式;边、角、形(2)①腰底两圆一线②直角顶点两腰相等 45°角(完整)一次函数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精讲精练1.(1)A(2,0),B(0,-4)(2)存在,点Q的坐标为(0,4),(-4,—2),(—4,—6)或(4,7-)22.(1)B(—6,12)(2)存在,点Q的坐标为(6,6),(-,(-或(3-,3)3.存在,点F的坐标为(3,3,(3或(4.存在,点N的坐标为(12,28),(4,16-),(14,14)或(2,2-)。

一次函数中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一次函数中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复习专练(人教版)(解析版)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存在性问题【题型1 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1.(2023•襄阳模拟)如图,直线l 1:y =−34x +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A 、B 两点,与直线l 2:y =kx ﹣6交于点C (2,32). (1)点A 坐标为( , ),B 为( , )(2)在线段BC 上有一点E ,过点E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l 2于点F ,设点E 的横坐标为m ,若四边形OBEF 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出此时m 的值.【分析】(1)先将点C 坐标代入直线l 1中,求出直线l 1的解析式,令x =0和y =0,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直线l 2的解析式,表示出点E ,F 的坐标,在判断出OB =EF ,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点C(2,32)在直线l1:y=−34x+b上,∴−34×2+b=32,∴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4x+3,令x=0,∴y=3,∴B(0,3),令y=0,∴−34x+3=0,∴x=4,∴A(4,0),故答案为:4,0,0,3;(2)∵点C(2,32)在直线l2:y=kx﹣6上,∴2k﹣6=32,∴k=154,∴直线l2的解析式为y=154x﹣6,∵EF∥y轴,点E的横坐标为m,∴点F的横坐标为m,∵点E l1上,∴E(m,−34m+3),∵点F在直线l2:y=154x﹣6上,∴F(m,154m﹣6),∵四边形OBEF是平行四边形,且BO∥EF,∴OB=EF,EF=−34m+3﹣(154m﹣6)=3,∴m=4 3;【点评】此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利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是解本题的关键.2.(2022春•涟水县校级月考)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B 、点C 都在x 轴上,其中OA =8,OB =6,AD =12,E 是线段OD 的中点.(1)直接写出点C ,D 的坐标;(2)求直线AE 的关系式;(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F ,使以A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AD =BC =12,AD ∥BC ,根据题意可得OC =6,点A 的坐标为(0,8),点D 的坐标为(12,8),即可得点C 的坐标为(6,0);(2)根据E 是线段OD 的中点得E (6,4),设直线AE 的关系式为:y =kx +b ,根据直线AE 经过点A ,点E ,即可得{b =86x +b =4,进行计算即可得; (3)分情况讨论:①当EF 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根据对边相等即可得;②当EF 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得.BC【解答】解:(1)∵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12,AD ∥BC ,∵点B 、C 都在x 轴上,点A 在y 轴上,OA =8,OB =6,∴OC =BC ﹣OB =12﹣6=6,点A 的坐标为(0,8),点D 的坐标为(12,8),∴点C 的坐标为(6,0);(2)∵E 是线段OD 的中点,∴E (6,4),设直线AE 的关系式为:y =kx +b ,∵直线AE 经过点A ,点E ,∴{b =86x +b =4, 解得{b =8k =−23, ∴直线AE 的关系式:y =−23x +8;(3)存在,F坐标为(﹣6,4)或(18,4)或(6,12),①如图所示,当EF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EF=AD=12,∴点F的坐标为:(﹣6,4)或(18,4),②如图所示,当EF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则DG=AG=6,FG=GE=4,即点F的坐标为:(6,12),综上,点F的坐标为:(﹣6,4)或(18,4)或(6,12).【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3.(2022春•昌江县期末)如图,直线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交于点C (﹣2,0),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P与A、B不重合).(1)求直线BC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2)设动点P的横坐标为t,△POA的面积为S.①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②在线段BC上存在点Q,使得四边形COPQ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Q的坐标.【分析】(1)根据直线y =﹣x +4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直线BC 与x 轴交于点C (﹣2,0),可以得到点B 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直线BC 的函数表达式;(2)①根据题意,可以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点P 的坐标,从而可以得到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②根据题意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出点Q 的坐标,再根据OC =PQ ,即可得到点Q 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y =﹣x +4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0,4),设直线BC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b =4−2k +b =0, 解得,{k =2b =4, 即直线BC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y =2x +4;(2)①∵点O (0,0),点A (4,0),∴OA =4,∵动点P 的横坐标为t ,△POA 的面积为S ,P 是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与A 、B 不重合), ∴动点P 的纵坐标为﹣t +4,∴S =4×(−t+4)2=−2t +8, 即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是S =﹣2t +8(0<t <4);②过点P 作PQ ∥x 轴,交BC 于点Q ,∵点P 的坐标为(t ,﹣t +4),∴点Q 的纵坐标为﹣t +4,∵点Q 在直线y =2x +4上,∴﹣t +4=2x +4,得x =﹣0.5t ,∵四边形COPQ是平行四边形,OC=2,∴OC=PQ,∴2=t﹣(﹣0.5t),解得,t=4 3,∴点Q的坐标为(−23,83).【点评】本题是一道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三角形的面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4.(2023春•鲤城区校级期中)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OABC的顶点A的坐标为(4,0),直线y=−14x+3经过顶点B,与y轴交于顶点C,AB∥OC.(1)求顶点B的坐标;(2)如图2,直线l经过点C,与直线AB交于点M,点O'与点O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CO′并延长交直线AB于第一象限的点D,当CD=5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3)在(2)条件下,点P在直线l上运动,点Q在直线OD上运动,当四边形PBC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点P的坐标.【分析】(1)根据AB∥OC,可得点B的横坐标为4,再代入y=−14x+3,即可求解;(2)过C点作CN⊥AB于N,可得到∠DCM=∠DMC,从而得到CD=MD=5,再求出OC=3,DN=3,从而得到NM=5﹣3=2,继而得到AM=1,可得到点M(4,1),即可求解;(3)连接OD,先求出D点坐标为(4,6),可得直线OD解析式为y=32x,设P点坐标为(a,−12a+3),Q点坐标为(b,32b),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即可求解.【解答】解:(1)∵A(4,0),AB∥OC,∴点B的横坐标为4,把x=4代入y=−14x+3中,得y=2,∴B(4,2);(2)如图,过C点作CN⊥AB于N,∵AB∥OC,∴∠OCM=∠DMC,∵点O'为点O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DCM=∠OCM,∴∠DCM=∠DMC,∴CD=MD=5,∵y=−14x+3,当x=0时,y=3,∴点C(0,3),∴OC=3,∵CN=OA=4,∴DN=√CD2−CN2=√52−42=3,∴NM=5﹣3=2,∴AM=AN﹣NM=3﹣2=1,∴M(4,1),设直线l解析式y=kx+b把C(0,3),M(4,1)代入得:{3=b 1=4k +b, 解得:{k =−12b =3,∴直线l 的解析式为:y =−12x +3;(3)如图,连接OD ,∵AD =AM +MD =1+5=6,AD ∥OC ,A 点坐标为(4,0),∴D 点坐标为(4,6),设OD 直线解析式为y =kx ,将(4,6)代入可得4k =6,解得k =32,∴直线OD 解析式为y =32x ,∵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点Q 在直线OD 上运动,∴设P 点坐标为(a ,−12a +3),Q 点坐标为(b ,32b),∵四边形PBCQ 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4+b 2=a+022+32b 2=−12a+3+32, 解得:{a =5b =1, 当a =5时,−12a +3=−12×5+3=12,∴P 点坐标为(5,1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四边形的综合题,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题型2 矩形的存在性问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且直线l与x、y轴分别交于点A(﹣1,0)、点B,点C(1,a)在直线l上.(1)求直线l的表达式以及点C的坐标;(2)点P在y轴正半轴上,点Q是坐标平面内一点,如果四边形P AQC为矩形,求点P、Q的坐标.【分析】(1)根据题意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b,代入A(﹣1,0)求得b,即可求得直线l的解析式,然后代入C(1,a),就可求得a的值;(2)先证得Q在y轴上,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即可求得P、Q的坐标.【解答】解:(1)∵直线l与直线y=2x平行,∴直线l的斜率为2,设直线l的解析式为y=2x+b,∵直线l经过A(﹣1,0),∴2×(﹣1)+b=0,解得b=2,∴直线l的表达式为y=2x+2,∵点C(1,a)在直线l上,∴a=2×1+2=4;(2)∵y=2x+2,∴B(0,2),∵A(﹣1,0),C(1,4),∴AB=BC,∵四边形P AQC为矩形,点P在y轴正半轴上,∴Q点在y轴负半轴上,∵A(﹣1,0),∴AB=√12+22=√5,∴PB=QB=√5,∴P(0,2+√5),Q(0,2−√5).【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是解题的关键.2.(2023•阜阳三模)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分别在x轴、y轴上,△ODE是△OCB绕点O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点B的坐标为(﹣2,4).(1)求直线BD的表达式;(2)求△DEH的面积;(3)点M在x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可得点D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BD的表达式即可;(2)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OE 的解析式,再联立{y =12x y =−23x +83,求出点H 坐标,再根据△DEH 的面积=12DE ⋅HG 求解即可;(3)先求出点F 坐标,以点D 、F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分情况讨论:①当FD 是矩形的对角线时,②当FD 为矩形的边时,分别求出点M 的坐标,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确定点N 坐标.【解答】解:(1)在矩形ABCO 中,∠OCB =90°,∵点B 坐标为(﹣2,4),∴OC =4,BC =2,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OD =OC =4,DE =BC =2,∠ODE =∠OCB =90°,∴点D 坐标为(4,0),点E 坐标为(4,2),设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k ,b 为常数),代入点B (﹣2,4),点D (4,0),得{−2k +b =44k +b =0, 解得{k =−23b =83, ∴直线BD 的解析式为y =−23x +83;(2)过点H 作HG ⊥DE 于点G ,如图所示:设直线OE 的解析式为y =mx (m ≠0,m 为常数),代入点E (4,2),得4m =2,解得m =12, ∴直线OE 的解析式为y =12x ,联立{y =12x y =−23x +83,解得{x =167y =87, ∴点H 坐标为(167,87), ∴HG =4−167=127, ∵DE =2,∴△DEH 的面积=12DE ⋅HG =12×2×127=127; (3)存在点N ,点N 坐标为(4,83)或(209,−83),理由如下: 当x =0时,y =−23x +83=83,∴点F 坐标为(0,83), 以点D 、F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分情况讨论:①当FD 是矩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此时M 点与点O 重合,∴N 点坐标为(4,83); ②当FD 为矩形的边时,如图所示:设OM =m ,在Rt △OM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MF 2=m 2+(83)2,∵DF 2=42+(83)2,MF =4+m , 在Rt △MD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MF 2+DF 2=DM 2,∴m 2+(83)2+42+(83)2=(m +4)2,解得m =169, ∴点M 坐标为(−169,0), 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点N 坐标为(209,−83), 综上所述,点N 坐标为(4,83)或(209,−83).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题,涉及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旋转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存在性问题等,本题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3.(2020春•香坊区校级月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落在x 轴、y 轴正半轴上,点E 在边OA 上,点F 在边OC 上,且AE =EF ,已知B (6,8),F (0,2√3 ).(1)求点E 的坐标;(2)点E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点D ,点P 从C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设P 点的运动时间为t 秒,△PBD 的面积为S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S ;(3)在(2)的条件下,点M 为平面内一点,点P 在线段BC 上运动时,作∠PDO 的平分线交y 轴于点N ,t 为何值时,四边形DPNM 为矩形?并求此时点M 的坐标.【分析】(1)先确定出点A 的坐标,进而得出OA ,最后在Rt △OE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 即可得出点E 的坐标;(2)分两种情况,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3)先利用对称求出点D 的坐标,进而得出OD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得出DP =OD 求出点P 的坐标,进而求出直线PD ,MD 的解析式,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点N 的坐标,进而得出直线MN 的解析式,联立直线DM和MN的解析式即可得结论.【解答】解:(1)在矩形OABC中,BC∥OA,B(6,8),∴A(6,0),∴OA=6,设OE=a,∴EF=AE=OA﹣OE=6﹣a,∵F(0,2√3),∴OF=2√3,在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E2+OF2=EF2,∴a2+12=(6﹣a)2,∴a=2,∴E(2,0);(2)由(1)知,E(2,0),∴AE=4,∵点D是点E关于点A的对称点,∴D(10,0),∵BC∥OA,B(6,8),OC=AB=8,∴P(t,8),PB=|t﹣6|①当点P在边BC上时,如图1,∴0≤t<6,∴PB=6﹣t,∴S=S△PBD=12PB•OC=12×(6﹣t)×8=﹣4t+24,②当点P在CB的延长时,如图2,∴t>6,∴PB=t﹣6,∴S=S△PBD=12PB•OC=12×(t﹣6)×8=4t﹣24,即:S={−4t+24(0<t<6) 4t−24(t>6),(3)如图3,由(2)知,D(10,0),∴OD =10,∵四边形DPNM 是矩形,∴∠DPN =90°=∠DON ,∴NP ⊥DP ,NO ⊥OD ,∵DN 是∠PDO 的平分线,∴NO =NP ,在Rt △NDO 和Rt △NDP 中,{DN =DN NO =NP, ∴Rt △NDO 和Rt △NDP (HL ),∴DP =OD =10,∵P (t ,8),D (10,0),∴DP 2=(t ﹣10)2+64=100,∴t =16(由于点P 在线段BC 上,所以舍去)或t =4,∴P (4,8),∵D (10,0),∴DP 的解析式为y =−43x +403,∵DM ⊥DP ,∴直线DM 的解析式为y =34x 152①,设N (0,n ),∴ON =n ,∴PN =n ,CN =OC ﹣ON =8﹣n ,∵P (4,8),∴CP =4,在Rt △CNP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CN 2+CP 2=PN 2,∴(8﹣n )2+16=n 2,∴n =5,∴N (0,5),∵PD ∥NM ,∴直线NM 的解析式为y =−43x +5②,联立①②解得,x=6,y=﹣3,∴M(6,﹣3).【点评】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待定系数法,勾股定理,解(1)的关键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E,解(2)的关键是分两种情况讨论计算,解(3)的关键是求出点P的坐标.【题型3 菱形的存在性问题】1.(2023春•江阴市期中)将矩形OABC如图所示放置在第一象限,点B的坐标为(3,4),一次函数y=−23x+b的图象与边OC、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1)填空:b=;(2)设点N是x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M的坐标.【分析】(1)分别表示出D和E点的坐标,根据OD=BE列出等式即可求出b的值;(2)分当OD为菱形一边时和当OD为菱形一条对角线时两种情况,根据菱形邻边相等或对角线的对称性等特点找到等量列出等式即可求出M点坐标.【解答】解:(1)∵点B的坐标为(3,4),矩形OABC放置在第一象限,∴A(3,0),C(0,4),D(0,b),E(3,b﹣2),∵OD=BE,∴b=4﹣(b﹣2),∴b=3;(2)①当OD 为菱形一边时,OD =OM ,如图所示:设M(m ,3−23m), ∴m 2+(3−23m)2=32,解得,m =3613<3或m =0(不合题意,舍去),∴M(3613,1513);②当OD 为菱形一条对角线时,过OD 中点P 作PM ⊥OD 交直线CE 于点M ,∴点M 的纵坐标为32, ∴32=−23c +3, ∴c =94<3,∴点M(94,32),综上,符合条件的点M 有两个,其坐标分别为(94,32)或(3613,1513).【点评】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基本性质以及菱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好一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综合变化,并能将菱形特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变化相互结合,灵活运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023•赫山区校级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12x +3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且与直线y =−12x 交于A .(1)分别求出A ,B ,C 的坐标;(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3,求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射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O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直接求解即可;(2)求出D 点坐标,再由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3)设P (t ,t +3),Q (x ,y ),根据对角线的情况,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解答】解:(1)令x =0,y =3,∴C (0,3),令y =0,x =﹣6,∴B (﹣6,0),联立方程组{y =12x +3y =−12x , 解得{x =−3y =32, ∴A (﹣3,32); (2)由 S △COD =12OC ⋅ℎOC =12×3ℎOC =3,∴h OC =2,∴当x =﹣2时,y =1,∴D (﹣2,1),设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b (k ≠0),∴{b =3−2k +b =1, 解得{k =1b =3, ∴直线CD 的函数解析式为y =x +3;(3)存在点Q ,使以O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理由如下:设P (t ,t +3),Q (x ,y ),①当PQ 为菱形对角线时,OP =PC ,∴{t +x =0t +3+y =3t 2+(t +3)2=t 2+t 2,解得{ t =−32x =32y =32, ∴Q (32,32); ②当PO 为菱形对角线时,CO =PC ,∴{t =xt +3=y +39=t 2+t 2,解得{ t =32√2x =32√2y =32√2(舍){ t =−32√2x =−32√2y =−32√2, ∴Q (−32√2,−32√2);③当PC 为菱形对角线时,OP =OC ,∴{t =xt +6=y t 2+(t +3)2=9,解得{t =0x =0y =6(舍)或{t =−3x =−3y =3,∴Q (﹣3,3);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是(32,32)或(−32√2,−32√2)或(﹣3,3).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3.(2023春•新吴区期中)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点B 的坐标为(5,7),一次函数y =−13x +5的图象与边OC 、AB 分别交于D 、E 两点,点M 是线段DE 上的一个动点.(1)则BE 的长为 ;(2)连接OM ,若△ODM 的面积为152,求点M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设点P 是x 轴上一动点,点Q 是平面内的一点,以O 、M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分析】(1)把点E 的横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纵坐标得到AE 的长度,进而得到BE =AB ﹣AE 的长度;(2)根据△ODM 的面积为152列方程求解即可;(3)画出菱形,找到点Q 的位置,根据菱形的性质分情况分别计算即可.【解答】解:(1)∵四边形OABC 是矩形,∴AB ⊥x 轴,∵B (5,7),AB =7,∴E 点的横坐标为5,∵一次函数y =−13x +5的图象过点E ,∴当x =5时,y =−53+5=103,∴AE =103,∴BE =AB ﹣AE =7−103=113,故答案为:113;(2)∵一次函数y =−13x +5的图象交y 轴于点D ,∴当x =0时,y =5,∴D (0,5),∴OD =5,∵△ODM的面积为15 2,∴12×5×x M=152,∴x M=3,当x=3时,y=−13×3+5=4,∴M(3,4);(3)∵M(3,4),∴OM=√32+42=5,如图,当OM为菱形的边长时,QM∥x轴,QM=OM=5,∴Q(﹣2,4)或(8,4);如图,当OP是菱形的对角线时,MQ⊥x轴于点F,FQ=FM=4,∴Q(3,﹣4);如图,当OM是菱形对角线时,QM∥x轴,QM=OQ,设Q(q,4),∵QM2=OQ2,∴(3﹣q)2=q2+42,解得:q=−7 6,∴Q (−76,4);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2,4)或(8,4)或(3,﹣4)或(−76,4).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画出菱形,找到点Q 的位置,根据菱形的性质分情况分别计算是解题的关键.4.(2022春•荔湾区校级期中)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2:y =−12x +6与L 1:y =12x 交于点A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1)分别求出点A 、B 、C 的坐标;(2)若D 是线段OA 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 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 是直线CD 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其它点Q ,使以O 、C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构建方程组确定交点A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B ,C 两点坐标即可.(2)设D (m ,12m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建方程求出m 的值,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 (3)分三种情形:根据OC =PC ,设P (m ,12m ),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构建方程求出m 即可.如图2﹣1中,当OC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OC 垂直平分线段P ′Q ′,利用对称性解决问题即可.当OC =OP 时,P ″(6,0),Q ″(6,6).【解答】解:(1)由{y =−12x +6y =12x,解得{x =6y =3, ∴A (6,3).∵y =−12x +6与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B 、C , ∴C (0,6),B (12,0);(2)设D (m ,12m ), 由题意:OC =6,△COD 的面积为12,∴12×6×m =12, ∴m =4,∴D (4,2),∵C (0,6),设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4k +b =2b =6, 解得{k =−1b =6,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x +6;(3)当四边形OCPQ ∴OC =PC =6,设P (m ,﹣m +6),∴m 2+m 2=36,∴m =3√2或﹣3√2,∴P (3√2,﹣3√2+6),∵PQ ∥OC ,PQ =OC ,∴Q (3√2,﹣3√2),如图2﹣1中,当OC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OC 垂直平分线段P ′Q ′,易知P ′(3,3),Q ′(﹣3,3),∴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3,3).当OC =OP 时,P ″(6,0),Q ″(6,6).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 的坐标为(3√2,﹣3√2)或(﹣3,3)或(6,6).【点评】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三角形的面积,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题型4 正方形的存在性问题】1.(2022•前进区二模)△P A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AP与y轴交于点B(0,2),点P的坐标为(﹣1,3),线段OA,OC的长分别是方程x2﹣9x+14=0的两根,OC>OA.(1)求线段AC的长;(2)动点D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x轴负半轴向终点C运动,过点D作直线l与x轴垂直,设点D运动的时间为t秒,直线l扫过四边形OBPC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关系式;(3)M为直线l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A,P,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解方程可求得OA,OC的长,则可求得A、C的坐标,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2)分两种情况:①当0<t≤1时;②当1<t≤7时,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3)分两种情况:①AP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②AP为正方形的边时,根据正方形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N点坐标.【解答】解:(1)解方程x2﹣9x+14=0可得x=2或x=7,∵线段OA,OC的长分别是方程x2﹣9x+14=0的两根,且OC>OA,∴OA=2,OC=7,∴AC=2+7=9,∴线段AC的长为:7;(2)①如图,当0<t≤1时,点E(﹣t,t+2),∴S=S梯形OBDE =12t(2+t+2)=12t2+2t(0<t≤1);②如图,当1<t≤7时,设直线CP解析式为:y=mx+n,∵C(﹣7,0),点P的坐标为(﹣1,3),代入得{−7m+n=0−m+n=3,解得:{m=12n=72,∴直线CP解析式为:y=12x+72;设E(﹣t,−12t+72),∴DE=−12t+72,∴S=S梯形OBPH+S梯形HPED=12×(2+3)×1+12(t﹣1)(−12t+72+3)=−14t2+72t−34(1<t≤7),∴S=12t2+2t(0<t≤1)或S=−14t2+72t−34(1<t≤7);(3)存在,分两种情况:①AP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时,如图,∵A(2,0),B(0,2),∴∠OAB=45°,∵四边形AMPN是正方形,∴∠P AN=45°,∠NAM=90°,∴∠OAB+∠P AN=90°,∴点M在x轴上,NA⊥x轴,NP∥c轴,∴N(2,3);②AP为正方形的边时,如图,∵∠OAB=45°,四边形AMPN是正方形,∴∠NAO=∠OAB=45°,AP=AN,∴HN=PH=3,∴N(﹣1,﹣3),∵MH=AH=3,∴M(﹣4,0),∴N(﹣4,0)或(﹣1,﹣3),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N点,其坐标为(2,3)或(﹣4,0)或(﹣1,﹣3).【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一元二次方程、勾股定理、待定系数法、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在(1)中求得OA、O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在(2)中求得P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分类思想的运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B和OC的长是方程x2﹣15x+36=0的两个根,且OB<OC.∠BAC=90°,D是x轴上一点,且将△ADC沿AD翻折,AC恰好落在y轴上的AE处.(1)求点A的坐标;(2)求直线CE的解析式;(3)M是直线AC上一点,在平面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解方程得出OB和OC的值,证△AOB∽△COA,根据线段比例关系求出OB即可确定B 点的坐标;(2)由(1)得出C点和E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CE的解析式即可;(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AC的解析式,平移AC过B点,设出N点坐标,根据BN=AB确定N点坐标即可.【解答】解:(1)解方程x2﹣15x+36=0,得x=3或x=12,∵OB<OC,∴OB=3,OC=12,∵∠BAO+∠ABO=90°,∠BAO+∠CAO=90°,∴∠ABO =∠CAO ,又∵∠AOB =∠COA =90°,∴△AOB ∽△COA ,∴OB OA =OA OC ,∴OA =√OB ⋅OC =√3×12=6,∴A (0,6);(2)由(1)知A (0,6),C (12,0),∴AC =√62+122=6√5,∴OE =AC ﹣OA =6√5−6,∴E (0,6﹣6√5),设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 =kx +b ,代入C 点和E 点坐标得{12k +b =0b =6−6√5, 解得{k =12√5−12b =6−6√5, ∴直线CE 的解析式为y =(12√5−12)x +6﹣6√5;(3)存在点N ,使以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正方形,理由如下:①若M 点在线段AC 上,∵∠BAM =90°,∴存在四边形ABNM 为正方形,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sx +t ,代入A 点和C 点的坐标得{t =612s +t =0, 解得{s =−12t =6,∴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12x +6,平移直线AC与直线BN重合,则直线BN得解析式为y=−12x+m,∵B(﹣3,0),∴m=−3 2,即直线BN得解析式为y=−12x−32,设N(n,−n2−32),∵四边形ABNM是正方形,∴BN2=AB2,即(n+3)2+(−n2−32)2=32+62,解得n=3或n=﹣9(舍去),故N点得坐标为(3,﹣3),②若M点在CA延长线上,由①知,此时N点也在直线y=−12x−32上,设N(p,−p2−32),∵四边形ABNM是正方形,∴BN2=AB2,即(p+3)2+(−p2−32)2=32+62,解得p=3(舍去)或p=﹣9,故N点得坐标为(﹣9,3),∴点N的坐标为(3,﹣3)或(﹣9,3)时四边形ABNM是正方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型,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2021春•柳南区校级期末)如图,直线L 1:y =x +1与直线L 2:y =﹣x +5相交于点C 直线L 1与x 轴相交于点A ,直线L 2与x 轴相交于点B .(1)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2)若经过点C 的一条直线交x 轴于D ,直线CD 把三角形ABC 分成两个三角形,且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为1:2,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3)假设G 是直线y =x +1上的点,在坐标平面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以A ,B ,Q ,G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 、B 、C 三点坐标即可解决问题;(2)分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形讨论①在L 1上取点G (G 异于A ),且CG =CA ,在L 2上取点Q (Q 异于B ),且CQ =CB ,可以证明四边形ABGQ ②当G 与C 重合时,以AB 为对称轴作G 的对称点Q ,于是四边形AQBG 为正方形.【解答】解:(1)在y =x +1中,当y =0时,则x =﹣1∴A (﹣1,0)在y =﹣x +5中当y =0时,则x =5B (5,0)∴AB =OA +OB =6,由{y =x +1y =−x +5解得{x =2y =3, ∴C (2,3)∴作CE⊥x轴于E.∴E(2,0)∴CE=3∴S△ABC=12•AB•CE=12×6×3=9,(2)由题意A(﹣1,0),B(5,0),AD=2BD或BD=2AD,可得D(1,0)或D(3,0).(3)设y=x+1交y轴于F,则F(0,1).∴OF=OA∴∠OAF=45°同理∠ABC=45°∴∠ACB=90°∴CA=CB,在L1上取点G(G异于A),且CG=CA,在L2上取点Q(Q异于B),且CQ=CB∴CG=CA=CQ=CB,又∵AG⊥BQ,∴四边形ABGQ为正方形,又∵A(﹣1,0)AB=AQ=6当G与C重合时,以AB为对称轴作G的对称点Q,于是四边形AQBG为正方形.又∵G(2,3),∴Q(2,﹣3)综合上述:Q(﹣1,6)或Q(2,﹣3).【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三角形的面积、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题型5 四边形存在性的压轴题】1.(2023春•宜兴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4),点B、C都在x轴上,BC=12,AD∥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为y=﹣x+9,E是BC的中点,点P是BC边上一个动点.(1)当PB=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2)点P在BC边上运动过程中,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构成菱形?试说明理由.【分析】(1)若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AD=PE,有两种情况:①当P在E的左边,利用已知条件可以求出BP的长度;②当P在E的右边,利用已知条件也可求出BP的长度;(2)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构成菱形.由(1)知,当BP=11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已知条件分别计算一组邻边,证明它们相等即可证明是菱形.【解答】解:(1)∵AD∥BC,点A坐标是(0,4),CD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9,∴D点的纵坐标为4,y=4时,4=﹣x+9,x=5,∴D点的横坐标为5,∵CD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9,y=0时,0=﹣x+9,x=9,∴C(9,0),∴OC=9,作DN⊥BC交于N,如图1所示,则四边形OADN为矩形,∴CN=OC﹣ON=OC﹣AD=9﹣5=4,DN=4,∴△DN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D=√42+42=4√2,若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则AD=PE=5,有两种情况:①当P在E的左边,∵E是BC的中点,∴BE=6,∴PB=BE﹣PE=6﹣5=1;②当P在E的右边,PB=BE+PE=6+5=11;故当PB=1或11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答案为:1或11;(2)点P在BC边上运动过程中,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构成菱形,理由如下:①当BP=1时,此时CN=DN=4,NE=5﹣3=2,∴DE=√DN2+NE2=√42+22=2√5≠AD,故不能构成菱形.②当BP=11时,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EP=AD=5,过D作DN⊥BC于N,如图2所示:由(1)得:DN=CN=4,∴NP=BP﹣BN=BP﹣(BC﹣CN)=11﹣(12﹣4)=3.∴DP=√DN2+NP2=√42+32=5,∴EP=DP=AD=5,故此时平行四边形PDAE是菱形,即以点P、A、D、E为顶点的四边形能构成菱形.【点评】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如图,已知直线y=−1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以AB为直角边,∠B为直角作等腰直角三2角形ABC(点C在第一象限).(1)求点A,B,C坐标;(2)点D A,B,C,D四点围成的四边形为正方形时,求点D坐标;(3)点P为x轴上一动点,点Q为线段AC上一动点,是否存在四边形BP AQ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P,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A,B的坐标,过点C作CH⊥y轴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求出点C 的坐标;(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平移变换的性质求解即可;(3)求出直线AC 的解析式,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解答】解:(1)对于直线y =−12x +3,令y =0,得到x =6,∴A (6,0),令x =0,得到y =3,∴B (0,3),∴OA =6,OB =3,过点C 作CH ⊥y 轴于点H .∵∠BHC =∠CBA =∠AOB =90°,∴∠CBH +∠ABO =90°,∠ABO +∠BAO =90°,∴∠CBH =∠BAO ,在△BHC 和△AOB 中,{∠BHC =∠AOB∠CBH =∠BAO BC =AB,∴△BHC ≌△AOB (AAS ),∴CH =OB =3,BH =AO =6,∴OH =9,∴C (3,9);(2)∵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 =AD ,BC ∥AD ,∵点B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C ,∴点A 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上平移6个单位得到点D ,∴D (9,6);(3)∵A (6,0),C (3,9),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6k +b =03k +b =9, 解得{k =−3b =18, ∴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3x +18,∵四边形APBQ 是平行四边形,∴BQ ∥AP ,BQ =AP ,∴Q(5,3),∴BQ=AP=5,∴P(1,0).【点评】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3.(2023•武陵区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交x轴于点A(﹣2,0),交y轴于点B(0,4),直线y=kx+b经过点B且交x轴正半轴于点C,已知△ABC面积为10.(1)点C的坐标是(,),直线BC的表达式是;(2)如图1,点E为线段AB中点,点D为y轴上一动点,连接DE,以DE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DF,且DE=DF,在点的运动过程中,当点F落在直线BC上时,求点D的坐标;(3)如图2,若G为线段BC上一点,且满足S△ABG=S△ABO,点M为直线AG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B,C,M,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ABC 面积为10,可得AC =5,即可求C 点坐标,再将点B 与C 代入y =kx +b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求y =−43x +4;(2)当D 点在E 上方时,过点D 作MN ⊥y 轴,过E 、F 分别作ME 、FN 垂直与x 轴,与MN 交于点M 、N ,由△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证得△MED ≌△NDF (AAS ),设D (0,y ),F (m ,−43m +4),E (﹣1,2),由ME =y ﹣2,MD =1,DN =y ﹣2,NF =1,得到m =y ﹣2,y =1+(−43m +4)=5−43m ,求出D (0,237);当点D 在点E 下方时,过点D 作PQ ⊥y 轴,过P 、Q 分别作PE 、FQ 垂直与x 轴,与PQ 交于点P 、Q ,同理可证△PED ≌△QDF (AAS ),设D (0,y ),F (m ,−43m +4),得到PE =2﹣y ,PD =1,DQ =2﹣y ,QF =1,所以m =2﹣y ,1=−43m +4﹣y ,求得D (0,﹣1); (3)连接OG ,由S △ABG =S △ABO ,可得OG ∥AB ,求出AB 的解析式为y =2x +4,所以OG 的解析式为y=2x ,可求出G (65,125),进而能求出AG 的解析式为y =34x +32,设M (t ,34t +32),N (n ,0), ①当BC 、MN 分别为对角线时,BC 的中点为(32,2),MN 的中点为(t+n 2,38t +34),求得N (−13,0);②当BM 、CN 分别为对角线时,BM 的中点为(t 2,38t +114),CN 的中点为(3+n 2,0),求得N (−313,0);③当BN 、CM 分别为对角线时,BN 的中点为(n 2,2),CM 的中点为(t+32,38t +34),求得N (193,0).【解答】解:(1)∵△ABC 10,∴12×AC ×OB =12×AC ×4=10, ∴AC =5,∵A (﹣2,0),∴C (3,0),将点B 与C 的坐标代入y =kx +b ,可得{b =43k +b =0, ∴{k =−43b =4,∴y =−43x +4,故答案为(3,0),y =−43x +4;(2)当D 点在E 上方时,过点D 作MN ⊥y 轴,过E 、F 分别作ME 、FN 垂直于x 轴,与MN 交于点M 、N ,。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原卷版)-2023年中考数学重难点解题大招复习讲义-函数

例题精讲考点一:一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1】.如果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M点在x轴上,并且使得以点A、B、M为定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M点的坐标为.变式训练【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的函数解析式为y=﹣x+3,点A在线段MN上且满足AN=2AM,B点是x轴上一点,当△AOB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点的坐标为.【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y=x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当△OPC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考点二:一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2】.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2)、(5,1),试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变2-1】.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1,2),且与x轴相交于点B.若点P 是x轴上的一点,且满足△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变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4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与x轴以及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点D的坐标为(﹣2,﹣4).(1)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2)求△AB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三:一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3),B(﹣2,﹣1)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点M、C、O、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3-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B'C'经过点D时,求△BCD平移的距离及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四:一次函数中矩形存在性问题【例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Rt△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的长满足|OA﹣8|+(OB﹣6)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CE的解析式;(3)若M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4-1】.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4x+3=0的两个根,且OC>BC.(1)求直线BD的解析式;(2)求点H到x轴的距离;(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五:一次函数中菱形存在性问题【例5】.如图1,直线y=x+6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BO的角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在直线BC上有两点M,N,△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N=90°,求点M 的坐标;(3)点P在y轴上,在平面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变5-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C,直线AB与y轴交于点B(0,﹣2),与直线CD交于点A(m,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E是射线CD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AB于点F,若以O、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E的坐标;(3)设P是射线CD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的坐标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1),连接OA,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如果△OA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 的正半轴上,且OB=2OC,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确定点D,使得以点D、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D的坐标为.4.如图,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与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相交于点A(3,4),且OA=OB.(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3)点P在x轴上,且△POA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5.直线l1交x轴于点A(6,0),交y轴于B(0,6).(1)如图,折叠△AOB,使BA落在y轴上,折痕所在直线为l2,直线l2与x轴交于C 点,求C点坐标及l2的解析式;(2)在直线l1上找点M,使得以M、A、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8k(k是常数,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且点B的坐标为(0,6).(1)求点A的坐标;(2)如图1,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交x轴于点C,求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上有一点M,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若以A、B、M、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C(m,6).(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BOC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8.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m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6,0),交y轴于点B.(1)求m的值与点B的坐标(2)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ABC的面积为16?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问在x轴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坐标.(4)一条经过点D(0,2)和直线AB上的一点的直线将△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求出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x轴、y轴分别于A、B两点,交直线y=kx于P(2,a).(1)求点A、B的坐标;(2)若Q为x轴上一动点,△AP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Q点坐标;(3)点C在直线AB上,过C作CE⊥x轴于E,交直线OP于D,我们规定若C,D,E 中恰好有一点是其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则称C,D,E三点为“和谐点”,求出C,D,E三点为“和谐点”时C点的坐标.10.如图所示,直线l: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1)求△AOB的面积;(2)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动点M在x轴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A,C,N,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y轴分别交于C、B两点,连接BC,且OC=OB.(1)求点A的坐标及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2)点M在x轴上,连接MB,当∠MBA+∠CBO=45°时,求点M的坐标;(3)若点P在x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已知,一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直线y=相交于点C.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l.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点B的坐标.(2)求点C到直线l的距离.=S△BCP,求点P的坐标.(3)若S△AOC(4)若点E是直线y=上的一个动点,当△APE是以AP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与y=x相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B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以O,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DOB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经过点B(0,2)的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C,与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交于点A(﹣1,3)(1)求直线AB的函数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不等式(kx+b)﹣ax<0的解集;(3)求△AOC的面积;(4)点P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知△OCP是等腰三角形,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15.如图1,已知直线l1:y=kx+4交x轴于A(4,0),交y轴于B.(1)直接写出k的值为;(2)如图2,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过C点的直线l2:经过AB的中点P,点Q(t,0)为x轴上一动点,过Q作QM⊥x轴分别交直线l1、l2于M、N,且MN=2MQ,求t的值;(3)如图3,已知点M(﹣1,0),点N(5m,3m+2)为直线AB右侧一点,且满足∠OBM=∠ABN,求点N坐标.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 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 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时,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直线B′C′经过点D时,求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若将△CAB沿直线AC折叠,点B恰好落在x轴正半轴上的点D 处.(1)点A的坐标是,点B的坐标是,AB的长为;(2)求点C的坐标;=S△OCD,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3)点M是y轴上一动点,若S△MAB(4)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9.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b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3,0),点B(0,﹣4),过D(0,8)作平行x轴的直线CD,交AB于点C,点E(0,m)在线段OD上,延长CE交x轴于点F,点G在x轴正半轴上,且AG=AF.(1)求直线AB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E恰好是OD中点时,求△ACG的面积.(3)是否存在m,使得△FCG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0.如图直线l:y=k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B、C两点,点B的坐标是(﹣8,0),点A的坐标为(﹣6,0).(1)求k的值.(2)若点P是直线l在第二象限内一个动点,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C的面积为3,求出此时直线AP的解析式.(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BCM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l:y=﹣x+m与x、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C(﹣4,﹣4)画平行于y轴的直线交直线AB于点D,CD=10(1)求点D的坐标和直线l的解析式;(2)求证:△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如图2,将直线l沿y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适当的距离时,直线l与x、y轴分别相交于点A′、B′,在直线CD上存在点P,使得△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不必书写解题过程)22.直线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且=.(1)求点B的坐标和k的值;(2)若点A时第一象限内的直线y=kx﹣4上的一动点,则当点A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是6?(3)在(2)成立的情况下,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OA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一次函数y1=x+n与x轴交于点B,一次函数y2=﹣x+m与y轴交于点C,且它们的图象都经过点D(1,﹣).(1)则点B的坐标为,点C的坐标为;(2)在x轴上有一点P(t,0),且t>,如果△BDP和△CDP的面积相等,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在y轴的右侧,以CP为腰作等腰直角△CPM,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0,4),与直线y=﹣x﹣1在第四象限相交于点B,连接OB,△AOB的面积为6.(1)求点B的坐标及直线AB的解析式;(2)已知点M在直线AB右侧,且△M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25.综合与探究:如图,直线l1:y=x+3与过点A(3,0)的直线l2:y=kx+b(k≠0)交于点C(1,m)与x轴交于点B.(1)求直线l2对应的函数解析式;(2)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x+b<x+3的解集;(3)若点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则在直线l1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B,F,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一次函数y=kx+(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1,0)、B(0,m)两点.(1)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m的值;(2)将线段AB绕着点A旋转,点B落在x轴负半轴上的点C处.点P在直线AB上,直线CP把△ABC分成面积之比为2:1的两部分.求直线CP的解析式;(3)在第二象限是否存在点D,使△BCD是以BC为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1x+b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y=k2x的图象交点为C(3,4).(1)求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式.(2)若点D在第二象限,△DAB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D的坐标.(3)在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28.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小新在同一个坐标系中发现直线l1:y1=﹣x+3与坐标轴相交于A,B两点,直线l2:y2=kx+b(k≠0)与坐标轴相交于C,D两点,两直线相交于点E,且点E的横坐标为2.已知OC=,点P是直线l2上的动点.(1)求直线l2的函数表达式;(2)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l1和x轴分别相交于M,N两点,当点N是线段PM的三等分点时,求P点的坐标;(3)若点Q是x轴上的动点,是否存在以A,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1)认识模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应用模型:①已知直线y=﹣2x+4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将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CB,求点C的坐标;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5,4),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3上的一点,点Q是平面内任意一点.若四边形ADPQ是正方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30.如图,四边形OABC为矩形,其中O为原点,A、C两点分别在x轴和y轴上,点B的坐标是(4,6),将矩形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点F处,折痕分别交OC、BC于点E、D,且点D的坐标是(,6).(1)求BF的长度;(2)如图2,点P在第二象限,且△PDE≌△CED,求直线PE的解析式;(3)若点M为直线DE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N,使以M、N、D、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考点归类培优题库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考点归类培优题库

专题十五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图形)存在性问题考点一 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个角为直角,一般分三种情况,简称“两垂线+一圆”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坐标为(﹣4,4),点B 的坐标为(4,0).(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M 是坐标轴上的一个点,若AB 为直角边构造直角三角形△ABM ,请求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M 的坐标;(3)如图2,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CAD =90°,射线AC 交x 轴的负半轴与点C ,射线AD 交y 轴的负半轴与点D ,当∠CAD 绕点A 旋转时,OC ﹣OD 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直接写出它的值;若变化,直接写出它的变化范围(不要解题过程).【思路点拨】(1)由A 、B 两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 的解析式;(2)分别过A 、B 两点作AB 的垂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为所求的M 点,再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OM 的长即可求得点M 的坐标;(3)过A 分别作x 轴和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可证明△AEC ≌△AFD ,可得到EC =FD ,从而可把OC ﹣OD 转化为FD ﹣OD ,再利用线段的和差可求得OC ﹣OD =OE +OF =8;【解析】解:(1)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点A (﹣4,4),点B (0,2)在直线AB 上,∴{−4k +b =4b =2,解得{k =−12b =2, ∴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12x +2;(2)∵△ABM 是以AB 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有∠BAM =90°或∠ABM =90°,①当∠BAM =90°时,如图1,过A 作AB 的垂线,交x 轴于点M 1,交y 轴于点M 2,则可知△AEM 1∽△BEA ,∴M 1E AE =AE BE ,由(1)可知OE =OB =AE =4,∴M 1E 4=48,解得M 1E =2, ∴OM 1=2+4=6,∴M 1(﹣6,0),∵AE ∥y 轴,∴M 1EM 1O =AEOM 2,即26=4OM 2,解得OM 2=12,∴M 2(0,12);②当∠ABM =90°时,如图2,过B 作AB 的垂线,交y 轴于点M 3,设直线AB交y轴于点E,则由(1)可知E(0,2),∴OE=2,OB=4,由题意可知△BOE∽△M3OB,∴OEOB =OBOM3,即24=4OM3,解得OM3=8,∴M3(0,﹣8),综上可知点M的坐标为(﹣6,0)或(0,12)或(0,﹣8);(3)不变.理由如下:过点A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如图3.则∠AGC=∠AHD=90°,又∵∠HOC=90°,∴∠GAH=90°,∴∠DAG+∠DAH=90°,∵∠CAD=90°,∴∠DAG+∠CAG=90°,∴∠CAG=∠DAH.∵A (﹣4,4),∴OG =AH =AG =OH =4.在△AGC 和△AHD 中{∠AGC =∠AHD AG =AH ∠CAG =∠DAH∴△AGC ≌△AHD (ASA ),∴GC =HD .∴OC ﹣OD =(OG +GC )﹣(HD ﹣OH )=OG +OH =8.故OC ﹣OD 的值不发生变化,值为8.【点睛】本题为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涉及知识点有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分类讨论思想等.在(1)中注意待定系数法的应用步骤,在(2)中确定出M 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在(3)中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2.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OA =2,OC =3,过原点O 作∠AO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连接DC ,过点D 作DE ⊥DC ,交OA 于点E .(1)求经过点E 、D 的直线解析式;(2)将∠EDC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角的一边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F ,另一边与线段OC 交于点G ,使得EF =2GO ,请求出此时OG 的长度.(3)对于(2)中的点G ,在直线ED 上是否存点P ,使得点P 与点D 、G 构成的△DPG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只要证明△ADE ∽△BCD ,可得AD BC =AE DB ,求出AE 即可解决问题;(2)由△ADE ≌△RDG ,可得AF =RG ,设OG =m ,则AF =GR =2﹣m ,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分两种情形①作GP ⊥BE 于P ,则△PDG 是直角三角形.②作P ′G ⊥DG 交直线DE 于P ′,则△DGP ′是直角三角形.分别根据一次函数利用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即可;【解析】解:(1)如图1中,∵四边形ABCO 是矩形,∴∠OAB =∠B =90°,∵∠AOD =∠DOC =45°,∴OA =AD =2,DB =1,∵DE ⊥DC ,∴∠EDC =90°,∴∠ADE +∠BDC =90°,∵∠BDC +∠BCD =90°,∴∠ADE =∠DCB ,∴△ADE ∽△BCD ,∴AD BC =AE DB ,∴AE =1,∴E (0,1),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kx +b ,则有{b =12k +b =2, 解得{k =12b =1∴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12x +1(2)如图2中,作DR ⊥OC 于R .易知△ADE≌△RDG,∴AF=RG,设OG=m,则AF=GR=2﹣m,∴EF=1+2﹣m=3﹣m,∵EF=2OG,∴3﹣m=2m,∴m=1,∴OG=1.(3)如图3中,①作GP⊥BE于P,则△PDG是直角三角形.∵G(1,0),GP⊥BE,∴直线PG的解析式为y=﹣2x+2,由{y =12x +1y =−2x +2,解得{x =25y =65, ∴P (25,65). ②作P ′G ⊥DG 交直线DE 于P ′,则△DGP ′是直角三角形,∵直线DG 的解析式为y =2x ﹣2,∴直线GP ′的解析式为y =−12x +12,由{y =−12x +12y =12x +1,解得{x =−12y =34, ∴P ′(−12,34),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坐标为(25,65)或(−12,34).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综合题、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考点二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两条边相等,一般分三种情况,简称“两圆+一中垂线”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长方形OACB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与y 轴上,已知OA =6,OB =10.点D 为y 轴上一点,其坐标为(0,2),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AC ﹣CB 的方向运动,当点P 与点B 重合时停止运动,运动时间为t 秒.(1)当点P 经过点C 时,求直线DP 的函数解析式;(2)①求△OPD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②如图②,把长方形沿着OP 折叠,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求点P 的坐标.(3)点P 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设直线DP 解析式为y =kx +b ,将D 与C 坐标代入求出k 与b 的值,即可确定出解析式;(2)①当P 在AC 段时,三角形ODP 底OD 与高为固定值,求出此时面积;当P 在BC 段时,底边OD 为固定值,表示出高,即可列出S 与t 的关系式;②当点B 的对应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时,关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此时P 坐标;(3)存在,分别以BD ,DP ,BP 为底边三种情况考虑,利用勾股定理及图形与坐标性质求出P 坐标即可.【解析】解:(1)∵OA =6,OB =10,四边形OACB 为长方形,∴C (6,10).设此时直线DP 解析式为y =kx +b ,把(0,2),C (6,10)分别代入,得{b =26k +b =10, 解得{k =43b =2则此时直线DP 解析式为y =43x +2;(2)①当点P 在线段AC 上时,OD =2,高为6,S =6;当点P 在线段BC 上时,OD =2,高为6+10﹣2t =16﹣2t ,S =12×2×(16﹣2t )=﹣2t +16;②设P (m ,10),则PB =PB ′=m ,如图2,∵OB ′=OB =10,OA =6,∴AB ′=√OB′2−OA 2=8,∴B ′C =10﹣8=2,∵PC =6﹣m ,∴m 2=22+(6﹣m )2,解得m =103 则此时点P 的坐标是(103,10);(3)存在,理由为: 若△BDP 为等腰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考虑:如图3,①当BD =BP 1=OB ﹣OD =10﹣2=8,在Rt △BCP 1中,BP 1=8,BC =6,根据勾股定理得:CP 1=√82−62=2√7,∴AP 1=10﹣2√7,即P 1(6,10﹣2√7);②当BP 2=DP 2时,此时P 2(6,6);③当DB =DP 3=8时,在Rt △DEP 3中,DE =6,根据勾股定理得:P 3E =√82−62=2√7,∴AP 3=AE +EP 3=2√7+2,即P 3(6,2√7+2),综上,满足题意的P 坐标为(6,6)或(6,2√7+2)或(6,10﹣2√7).【点睛】此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利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是解本题第一问的关键.2.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的边OA在x轴上,点A坐标为(14,0),点B在第一象限,∠BAO=45°,AB=8√2.D为射线OB上一点,过D作直线l∥y轴交OA于E,交射线AB于G.(1)求B点坐标;(2)当D为线段OB中点时,在直线l上找点P,当△PB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3)如图②,F为AO中点,当S△BDF=2S△BDG时,求D点坐标.【思路点拨】(1)先求出BH=AH=8,进而求出OH=6,即可得出结论;(2)先设出点P坐标,进而表示出DP,BP,BD,再分三种情况讨论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3)先求出OF,直线OB,AB的解析式,进而设出点D的坐标,表示出S△BDG=12|m﹣14|×|6﹣m|,S△BDF =|143m﹣28|,最后用面积关系建立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解析】解:(1)如图①,过点B作BH⊥OA于H,∵∠BAO=45°,AB=8√2,∴BH=AH=1√2AB=8,∵A(14,0),∴OA=14,∴OH=OA﹣AH=6,∴B(6,8);(2)∵DE ⊥OA ,∴DE ∥BH ,∵点D 是OB 中点,∴DE =12BH =4,OE =12OH =3,∴D (3,4),设P (3,m ),∵B (6,8),∴DP =|m ﹣4|,BD =5,BP 2=(m ﹣8)2+9,∵△PBD 为等腰三角形,∴①DP =BD ,∴|m ﹣4|=5,∴m =9或m =﹣1,∴P (3,9)或(3,﹣1),②DP =BP ,∴(m ﹣4)2=(m ﹣8)2+9,∴m =578, ∴P (3,578)③BD =BP ,∴25=(m ﹣8)2+9,∴m =4(舍)或m =12,∴P (3,12),即:满足条件的点P (3,9)或(3,﹣1)或(3,578)或(3,12);(3)如图由(1)知,B (6,8),∴直线OB 的解析式为y =43x ,∵A (14,0),∴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x +14,∵点F 是OA 中点,∴OF =12OA =7,设点D (m ,43m ),∴G (m ,﹣m +14), ∴S △BDG =12|﹣m +14−43m |×|6﹣m |=12|m ﹣14|×|6﹣m |, S △BDF =|S △BOF ﹣S △DOF |=|12×7×8−12×7×43m |=|143m ﹣28|,∵S △BDF =2S △BDG ,∴|143m ﹣28|=212|m ﹣14|×|6﹣m |, ∴m =4或m =8, ∴D (4,163)或(8,323).【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类讨论的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考点三 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方法点拨】分类讨论哪个角为直角且哪两条边相等1.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把它放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点M (t ,0)是x 轴上一个动点(t ≥1),连接BM ,在BM 的右侧作正方形BMNP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 =2x +b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当△P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是 (2,4)或(2,1) .【思路点拨】过点P 作PF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BM =∠FBP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ABM 和△FBP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F =AB ,PF =AM ,然后根据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2以及点M (t ,0)表示出点P 的坐标,再利用直线DE 的解析式求出点D 、E 的坐标,然后分①DE 是斜边时,利用勾股定理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分别表示出PD 、PE 、DE 的平方,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②PD 是斜边时,过点P 作PF ⊥y 轴于点F ,然后利用“角角边”证明△EDO 和△PE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F =DO ,PC =EO ,然后用b 、t 表示并求解即可得到点P 的坐标.【解析】解:如图,过点P 作PF ⊥BC 交CB 的延长线于点F ,∵四边形OABC 与四边形BMNP 都是正方形,∴∠ABM +∠MBF =90°,∠FBP +∠MBF =90°,∴∠ABM =∠FBP ,在△ABM 和△FBP 中,{∠ABM =∠FBP∠BAM =∠F =90°BM =BP,∴△ABM ≌△FBP (AAS ),∴BF =AB ,PF =AM ,∵正方形OABC 的边长为1,点M (t ,0),∴BF =1,PF =t ﹣1,点P 到x 轴的距离为t ﹣1+1=t ,∴点P 的坐标为(2,t ),又∵当y =0时,2x +b =0,解得x =−b 2,当x =0时,y =b ,∴点D (−b 2,0),E (0,b ),①DE 是斜边时,PD 2=(b 2+2)2+t 2,PE 2=(b ﹣t )2+22,DE 2=(b 2)2+b 2, ∵△P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D 2=PE 2,且PD 2+PE 2=DE 2,即(b 2+2)2+t 2=(b ﹣t )2+22,且(b 2+2)2+t 2+(b ﹣t )2+22=(b 2)2+b 2, 14b 2+2b +4+t 2=b 2﹣2bt +t 2+4,且14b 2+2b +4+t 2+b 2﹣2bt +t 2+4=14b 2+b 2, 整理得,b =83(t +1)且t 2﹣b (t ﹣1)+4=0,∴t 2−83(t +1)(t ﹣1)+4=0,整理得,t 2=4,解得t 1=2,t 2=﹣2(舍去),∴点P 的坐标是(2,2);②PD 是斜边时,∵△P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 ⊥DE ,且PE =DE ,过点P 作PF ⊥y 轴于点F∵∠DEO +∠PEO =90°,∠DEO +∠EDO =90°,∴∠PEO =∠EDO ,在△EDO 和△PEF 中,{∠PEO =∠EDO ∠DOE =∠EFP =90°PE =DE,∴△EDO ≌△PEF (AAS ),∴EF =DO =b 2,PC =EO =b ,又∵点P (2,t ),∴b =2,b ﹣t =b 2,解得t=b2=12×2=1,∴点P坐标为(2,1),此时点C、F重合,点M、A重合,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2,4)或(2,1).故答案为:(2,2)或(2,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的综合题型,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的求解,勾股定理的应用,综合题但难度不大,要注意分情况讨论.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的解析式为y=﹣x,直线l2与l1交于点A(a,﹣a),与y轴交于点B(0,b),其中a,b满足(a+2)2+√b−3=0.(1)求直线l2的解析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二象限有一点P(m,5),使得S△AOP=S△AOB,请求出点P的坐标;(3)已知平行于y轴且位于y轴左侧有一动直线,分别与l1,l2交于点M、N,且点M在点N的下方,点Q为y轴上一动点,且△MN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思路点拨】(1)由偶次方及被开方数非负,可求出a 、b 的值,进而可得出点A 、B 的坐标,由点A 、B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l 2的解析式;(2)由△AOP 和△AOB 等底及S △AOP =S △AOB ,可得出点P 到AO 的距离与点B 到AO 的距离相等,分点P 在l 1的右侧及点P 在l 1的左侧两种情况考虑:①当点P 在l 1的右侧时,设点P 为P 1,则P 1B ∥l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结合点B 的坐标可得出直线P 1B 的解析式,再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P 1的坐标;②当点P 在l 1的左侧时,设点P 为P 2,设直线y =5与直线l 1交于点E ,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可求出点E 的坐标,再由点E 为P 1P 2中点,可求出点P 2的坐标;(3)设动直线为x =t ,由题可得﹣2<t <0,则点M 的坐标为(t ,﹣t ),点N 的坐标为(t ,12t +3),进而可得出MN 的长度.分∠NMQ =90°、∠MNQ =90°及∠MQN =90°三种情况,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出点M 、N 、Q 的坐标,此题得解.【解析】解:(1)∵a 、b 满足(a +2)2+√b −3=0,∴a +2=0,b ﹣3=0,∴a =﹣2,b =3,∴点A 的坐标为(﹣2,2),点B 的坐标为(0,3).设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kx +c (k ≠0),将A (﹣2,2)、B (0,3)代入y =kx +c ,得:{−2k +c =2c =3,解得:{k =12c =3, ∴直线l 2的解析式为y =12x +3.(2)∵S △AOP =S △AOB ,∴点P 到AO 的距离与点B 到AO 的距离相等,且点P 位于l 1两侧(如图1).①当点P 在l 1的右侧时,设点P 为P 1,则P 1B ∥l 1,∴直线P 1B 的解析式为:y =﹣x +3,当y =5时,有﹣x +3=5,解得:x =﹣2,∴点P 1的坐标为(﹣2,5);②当点P 在l 1的左侧时,设点P 为P 2,设直线y =5与直线l 1交于点E ,则点E 的坐标为(﹣5,5),∵点E 为P 1P 2中点,∴点P 2的坐标为(﹣8,5).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5)或(﹣8,5).(3)设动直线为x =t ,由题可得﹣2<t <0,则点M 的坐标为(t ,﹣t ),点N 的坐标为(t ,12t +3), ∴MN =32t +3(如图2).①当∠NMQ =90°时,有MN =MQ ,即32t +3=﹣t , 解得:t =−65,∴点M 的坐标为(−65,65). ∵MQ ∥x 轴,∴点Q 的坐标为(0,65); ②当∠MNQ =90°时,有MN =NQ ,即32t +3=﹣t , 解得:t =−65,∴点N 的坐标为(−65,125). ∵NQ ∥x 轴,∴点Q 的坐标为(0,125);③当∠MQN =90°时,点Q 到MN 的距离=12MN ,即﹣t =12×(32t +3),解得:t =−67,∴点M 的坐标为(−67,67),点N 的坐标为(−67,187).∵△MN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Q 的坐标为(0,127).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0,65)或(0,125)或(0,127).【点睛】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偶次方及被开方数的非负性、三角形的面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点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一次函数解析式;(2)分点P 在l 1的右侧及点P 在l 1的左侧两种情况求出点P 的坐标;(3)分∠NMQ =90°、∠MNQ =90°及∠MQN =90°三种情况,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Q 的坐标.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1:y =k 1x +2√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两点,OA =√3OB ,直线l 2:y =k 2x +b 经过点C (1,−√3),与x 轴、y 轴和线段AB 分别交于点E 、F 、D 三点.(1)求直线l 1的解析式;(2)如图①:若EC =ED ,求点D 的坐标和△BFD 的面积;(3)如图②: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CD 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求出点A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1中,作CM⊥OA于M,DN⊥CA于N.由△CME≌△DNE(AAS),推出CM=DN由C(1,−√3),可得CM=DN=√3,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3)分点P在y轴或x轴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解决问题;【解析】解:(1)∵直线y=k1x+2√3与y轴B点,∴B(0,2√3),∴OB=2√3,∵OA=√3OB=6,∴A(6,0),把A(6,0)代入y=k1x+2√3得到,k1=−√33,∴直线l1的解析式为y=−√33x+2√3.(2)如图1中,作CM⊥OA于M,DN⊥CA于N.∵∠CME=∠DNE=90°,∠MEC=∠NED,EC=DE,∴△CME≌△DNE(AAS),∴CM=DN∵C (1,−√3),∴CM =DN =√3,当y =√3时,√3=−√33x +2√3, 解得x =3,∴D (3,√3),把C (1,−√3),D (3,√3)代入y =k 2x +b ,得到{k 2+b =−√33k 2+b =√3, 解得{k 2=√3b =−2√3,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3x ﹣2√3,∴F (0,﹣2√3),∴S △BFD =12×4√3×3=6√3.(3)①如图③﹣1中,当PC =PD ,∠CPD =90°时,作DM ⊥OB 于M ,CN ⊥y 轴于N .设P (0,m ).∵∠DMP =∠CNP =∠CPD =90°,∴∠CPN +∠PCN =90°,∠CPN +∠DPM =90°,∴∠PCN =∠DPM ,∵PD =PC ,∴△DMP ≌△NPC (AAS ),∴CN =PM =1,PN =DM =m +√3,∴D (m +√3,m +1),把D 点坐标代入y =−√33x +2√3,得到:m +1=−√33(m +√3)+2√3,解得m =4√3−6,∴P (0,4√3−6).②如图③﹣2中,当PC=PC,∠CPD=90时,作DM⊥OA于M,CN⊥OA于N.设P(n,0).同法可证:△DMP≌△PNC,∴PM=CN=√3,DM=PN=n﹣1,∴D(n−√3,n﹣1),把D点坐标代入y=−√33x+2√3,得到:n﹣1=−√33(n−√3)+2√3,解得n=2√3∴P(2√3,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0,4√3−6)或(2√3,0)【点睛】本题属于一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a,0),B(0,b),且a,b满足b=√a2−4+√4−a2+16a+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AB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过点A的直线y=kx﹣2k交y轴负半轴于点P,N点的横坐标为﹣1,过点N的直线y=k2x−k2交AP于点M,交x轴于点C,求证:NC=MC.【思路点拨】(1)由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以求得a 、b 的值.则易求点A 、B 的坐标.设直线AB 的方程为y =kx +b (k ≠0),将其分别代入该解析式列出关于k 、b 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即可求得它们的值;(2)需要分类讨论:当AB 为底和当AB 为腰时,分别求得点M 的坐标;(3)将y =kx ﹣2k 与y =k 2x −k 2联立求出M 的坐标为(3,k ),由条件可求得N 的坐标为(﹣1,﹣k ),C 的坐标为(1,0),作CG ⊥x 轴于G 点,MH ⊥x 轴于H 点,可证△NGC ≌△MHC ,得NC =MC .【解析】解:(1)依题意,得:{a 2−4≥04−a 2≥0a +2≠0,解得a =2;则b =4.所以A (2,0),B (0,4),设直线AB 解析式为y =kx +b (k ≠0),将A 与B 坐标代入得:{2k +b =0b =4, 解得:{k =−2b =4, 则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2x +4;(2)如图1,分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BM ⊥BA ,且BM =BA 时,过M 作MN ⊥y 轴于N ,∵BM ⊥BA ,MN ⊥y 轴,OB ⊥OA ,∴∠MBA =∠MNB =∠BOA =90°,∴∠NBM +∠NMB =90°,∠ABO +∠NBM =90°,∴∠ABO =∠NMB ,在△BMN 和△ABO 中{∠MNB =∠BOA ∠NMB =∠ABO BM =AB,∴△BMN ≌△ABO (AAS ),MN =OB =4,BN =OA =2,∴ON =2+4=6,∴M 的坐标为(4,6 );②如图2当AM ⊥BA ,且AM =BA 时,过M 作MN ⊥x 轴于N ,△BOA ≌△ANM (AAS ),同理求出M 的坐标为(6,2);③如图4,当AM⊥BM,且AM=BM时,过M作MN⊥X轴于N,MH⊥Y轴于H,则△BHM≌△AMN,∴MN=MH,设M(x,x),由勾股定理得,(x﹣2)2+x2=(4﹣x)2+x2,解得,x=3;∴M点的坐标为(3,3)综上所知M点的坐标为(4,6)(6,2)(3,3);(3)将y=kx﹣2k与y=k2x−k2联立求出M的坐标为(3,k),由条件可求得N的坐标为(﹣1,﹣k),C的坐标为(1,0),作CG⊥x轴于G点,MH⊥x轴于H点,可证△NGC≌△MHC,得NC=M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用待定系数法求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二次根式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培优拓展)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培优拓展)

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培优专题)1.(2015春•通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1),B(0,3),P是x轴上一动点,在直线y=x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画出所有满足情况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出对应的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已知直线y=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1)求∠BAO的平分线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点M在已知直线上,点N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以点M、N、A、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2010秋•吴江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 边上,AE>DE,BE=BC,点O是线段CE的中点.(1)试说明CE平分∠BED;(2)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B、C、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试画出点F的位置,并作适当说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y=x+1与y=﹣2x+4交于点A,两直线与x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如图,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坐标是(5,1),过点A的直线l 的表达式为y=2x+b,点C在直线l上运动,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2012春•雨花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1)当OA=时,求点C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OBC的面积.(3)是否存在一点C,使线段OC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2012春•石狮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且点A的坐标为(8,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填空:b=;(2)求点D的坐标;(3)点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A、B除外),试探索在x上方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得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8.(2014秋•朝阳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D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在x轴上,点A在y轴上,点B的坐标是(8,12),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BC边上的G处,点E,F分别在AD,AB上,且F 点的坐标是(5,12).(1)求点G的坐标;(2)求直线EF的解析式;(3)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A,E,F,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2014•伊春模拟)如图,矩形OABC在坐标系中,OA>OC,矩形面积为12,对角线AC的长为5.(1)求A,C的坐标;(2)若D为AC中点,过D的直线交y轴负半轴于E,交BC于F,且OE=1,求直线EF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G,使以C,D,F,G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2011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OB是矩形OABC的对角线,点B的坐标为(3,6).D、E分别是OC、OB上的点,OD=5,OE=2EB,过D、E的直线交x轴于点F.(1)点E的坐标为;(2)求直线DE的解析式;(3)若点M是线段DF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得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1.(2007秋•成都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个顶点A、B 的坐标分别A(,0)、B(,2),∠CAO=30°.(1)求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把矩形OABC以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D 处,求点D的坐标;(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O、D、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2014•金华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2,0)、D(8,0),以CD为一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CDEF,且CF:CD=1:3.设矩形CDEF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1)求点E、F的坐标;(2)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若把点O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记为点G,在直线l上下平移的过程中,平面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A、P、E、G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4),B(2,3).(1)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2)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Q,使得以A,O,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AP为其中一个边)?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y轴交于A、B 两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OC上,OD=2CD.(1)点C的坐标为;(2)求直线AD的解析式;(3)P是直线A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为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专题55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

专题55 一次函数背景下的图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中考数学解题大招复习讲义

例题精讲考点一:一次函数中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1】.如果一次函数y=﹣x+6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M点在x轴上,并且使得以点A、B、M为定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M点的坐标为(﹣8,0)或(﹣2,0)或(18,0)或(﹣,0).解:一次函数y=﹣x+6中令x=0,解得y=6;令y=0,解得x=8,∴A(8,0),B(0,6),即OA=8,OB=6,在直角三角形AO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AB=10,分四种情况考虑,当BM=BA时,由BO⊥AM,根据三线合一得到O为MA的中点,此时M1(﹣8,0);当AB=AM时,由AB=10,得到OM=﹣2或18,此时M2(﹣2,0),M3(18,0);当MA=MB时,∵A(8,0),B(0,6),∴AB的中点的坐标为(4,3),设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b,代入(4,3)得3=+b,解得b=﹣,∴直线AB的垂直平分线的解析式为y=x﹣,令y=0,解得x=,此时M4(,0).综上,这样的M点有4个,分别为(﹣8,0)或(﹣2,0)或(18,0)或(,0).故答案为(﹣8,0)或(﹣2,0)或(18,0)或(,0).变式训练【变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的函数解析式为y=﹣x+3,点A在线段MN上且满足AN=2AM,B点是x轴上一点,当△AOB是以O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则B点的坐标为(2,0)或(,0)或(,0).解:∵在y=﹣x+3中,令x=0,则y=3;令y=0,则﹣x+3=0,解得x=3,∴N(3,0),M(0,3),∴OM=ON=3,∵AN=2AM,∴A(1,2),∴OA==,当AO=OB时,则OB=,∴点B的坐标为(﹣,0)或(,0);②当AO=AB时,设点B的坐标为(m,0),则=,整理得,(1﹣m)2=1,解得m=2或m=0(舍去),∴点B的坐标为(2,0).综上所述:点B的坐标为(2,0)或(,0)或(,0).【变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直线y=x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若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直接写出当△OPC是等腰三角形时P的坐标.解:(1)联立两直线解析式成方程组,得,解得:,∴点C的坐标为(4,4);(2)设点P(m,0),而点C(4,4),点O(0,0);PC2=(m﹣4)2+16,PO2=m2,OC2=42+42=32;当PC=PO时,(m﹣4)2+16=m2,解得:m=4;当PC=OC时,同理可得:m=0(舍去)或8;当PO=OC时,同理可得:m=±4;故点P的坐标为(4,0)或(8,0)或(4,0)或(﹣4,0).考点二:一次函数中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2】.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2,2)、(5,1),试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直角三角形.解: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设点C坐标为(x,0),分三种情况:①如果A为直角顶点,则AB2+AC2=BC2,即(2﹣5)2+(2﹣1)2+(2﹣x)2+22=(5﹣x)2+1,解得:x=,②如果B为直角顶点,那么AB2BC2=AC2,即(2﹣5)2+(2﹣1)2+(5﹣x)2+1=(2﹣x)2+22,解得x=,③如果C为直角顶点,那么AB2=AC2+BC2,即(2﹣5)2+(2﹣1)2=(2﹣x)2+22+(5﹣x)2+1,解得x=3或4,综上可知,使△PAB为直角三角形的点C坐标为(,0)或(,0)或(3,0)或(4,0).变式训练【变2-1】.如图,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1,2),且与x轴相交于点B.若点P 是x轴上的一点,且满足△ABP是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是(1,0)或(3,0).解:∵一次函数y=kx+1的图象过点A(1,2),∴2=k+1,解得k=1,∴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当∠APB=90°时,P1(1,0);当∠BAP=90°时,∵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设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b,∵A(1,2),∴2=﹣1+b,解得b=3,∴直线AP的解析式为y=﹣x+3,∴当y=0时,x=3,∴P2(3,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是(1,0)或(3,0).【变2-2】.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一次函数y=4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且与x轴以及一次函数y=x﹣2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D,点D的坐标为(﹣2,﹣4).(1)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为.(2)求△ABD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点C,D,E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4x+b的图象交于点D,且点D的坐标为(﹣2,﹣4),∴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关于x、y的方程组的解是,故答案为:;(2)把点D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y=4x+b中得:﹣8+b=﹣4,解得:b=4,∴B(0,4),∵A(0,﹣2),∴AB=4﹣(﹣2)=6,==6;∴S△ABD(3)存在,如图1,当点E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x轴于E,∵D(﹣2,﹣4),∴E(﹣2,0);当点C为直角顶点时,x轴上不存在点E;当点D为直角顶点时,过点D作DE⊥CD交x轴于点E,作DF⊥x轴于F,设E(t,0),当y=0时,4x+4=0,∴x=﹣1,∴C(﹣1,0),∵F(﹣2,0),∴CE=﹣1﹣t,EF=﹣2﹣t,∵D(﹣2,﹣4),∴DF=4,CF=﹣1﹣(﹣2)=1,在Rt△DEF中,DE2=EF2+DF2=42+(﹣2﹣t)2=t2+4t+20,在Rt△CDF中,CD2=12+42=17,在Rt△CDE中,CE2=DE2+CD2,∴(﹣1﹣t)2=t2+4t+20+17,解得t=﹣18,∴E(﹣18,0),综上,点E的坐标为:(﹣2,0)或(﹣18,0).考点三:一次函数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3】.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A(1,3),B(﹣2,﹣1)两点,并且交x轴于点C,交y轴于点D.(1)求该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M,使以点M、C、O、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A(1,3)、B(﹣2,﹣1),代入y=kx+b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在y=x+中,令x=0得y=,∴OD=,=OD•|x A|=××1=,∴S△AODS△BOD=OD•|x B|=××2=,=S△BOD+S△AOD=;∴△AOB的面积S△AOB(3)存在,理由如下:在y=x+中,令y=0得y=﹣,∴C(﹣,0),设M(m,n),而B(﹣2,﹣1),O(0,0),①以OB、CM为对角线,则OB的中点即是CM的中点,如图:∴,解得,∴M(﹣,﹣1);②以BC、OM为对角线,则BC的中点即是OM的中点,如图:∴,解得,∴M(﹣,﹣1);③以BM、CO为对角线,则BM的中点即是CO的中点,如图:∴,解得,∴M(,1);综上所述,M的坐标为:(﹣,﹣1)或(﹣,﹣1);或(,1).变式训练【变3-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B'C'经过点D时,求△BCD平移的距离及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BOC=∠BCD=∠CED=90°,∴∠OCB+∠OBC=90°,∠OCB+∠ECD=90°,∴∠OBC=∠ECD.∵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BC=CD.在△BOC和△CED中,,∴△BOC≌△CED(AAS).(2)解:∵直线y=﹣x+3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B的坐标为(0,3),点A的坐标为(6,0).设OC=m,∵△BOC≌△CED,∴OC=ED=m,BO=CE=3,∴点D的坐标为(m+3,m).∵点D在直线y=﹣x+3上,∴m=﹣(m+3)+3,解得:m=1,∴点D的坐标为(4,1),点C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0,3),点C的坐标为(1,0),∴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3.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b,将D(4,1)代入y=﹣3x+b,得:1=﹣3×4+b,解得:b=13,∴直线B′C′的解析式为y=﹣3x+13,∴点C′的坐标为(,0),∴CC′=﹣1=,∴△BCD平移的距离为.(3)解:设点P的坐标为(0,m),点Q的坐标为(n,﹣n+3).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3所示:①若CD为边,当四边形CDQP为平行四边形时,∵C(1,0),D(4,1),P(0,m),Q(n,﹣n+3),∴,解得:,∴点P1的坐标为(0,);当四边形CDPQ为平行四边形时,∵C(1,0),D(4,1),P(0,m),Q(n,﹣n+3),∴,解得:,∴点P2的坐标为(0,);②若CD为对角线,∵C(1,0),D(4,1),P(0,m),Q(n,﹣n+3),∴,解得:,∴点P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存在,点P的坐标为(0,)或(0,).考点四:一次函数中矩形存在性问题【例4】.Rt△AO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的负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且OA、OB的长满足|OA﹣8|+(OB﹣6)2=0,∠ABO的平分线交x轴于点C过点C作AB的垂线,垂足为点D,交y轴于点E.(1)求线段AB的长;(2)求直线CE的解析式;(3)若M是射线BC上的一个动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以A、B、M、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OA﹣8|+(OB﹣6)2=0,∴OA=8,OB=6,在直角△AOB中,AB===10;(2)∵BC平分∠ABO,CD⊥AB,AO⊥BO,∴OC=CD,设OC=x,则AC=8﹣x,CD=x.∵△ACD和△ABO中,∠CAD=∠BAO,∠ADC=∠AOB=90°,∴△ACD相似于△ABO,∴,即,解得:x=3.即OC=3,则C的坐标是(﹣3,0).设AB的解析式是y=kx+b,根据题意得解得:则直线AB的解析式是y=x+6,设CD的解析式是y=﹣x+m,则4+m=0,则m=﹣4.则直线CE的解析式是y=﹣x﹣4;(3)①当AB为矩形的边时,如图所示矩形AM1P1B,易知BC的直线方程为y=2x+6,设M1(m,2m+6),P1(x,y),因为A(﹣8,0),B(0,6),则AM12=(m+8)2+(2m+6)2,=5m2+40m+100,BM12=m2+(2m+6﹣6)2=5m2,AB=10,根据AB2+AM12=BM12得100+5m2+40m+100=5m2,m=﹣5,∴M1(﹣5,﹣4),根据平移规律可以解得P1(3,2)②当AB为矩形的对角线时,此时有AB2=AM22+BM22,即100=5m2+40m+100+5m2,m =﹣4或m=0(舍去),∴M2(﹣4,﹣2),根据平移规律可以解得P2(﹣4,8)综上可得,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为P1(3,2)或P2(﹣4,8).变式训练【变4-1】.如图,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在坐标轴上,△ODE是△OC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点D在x轴上,直线BD交y轴于点F,交OE于点H,线段BC、OC的长是方程x2﹣4x+3=0的两个根,且OC>BC.(1)求直线BD的解析式;(2)求点H到x轴的距离;(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x2﹣4x+3=0,解得:x=3或1,故BC=1,OC=3,即点C(0,3)、点A(﹣1,0),则点B(﹣1,3),点D(3,0),点E(3,1),将B、D点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得:,解得:,故直线BD的表达式为:y=﹣x+…①;(2)同理可得:直线OE的表达式为:y=x…②,联立①②并解得:y=,即点H到x轴的距离为:;(3)直线BD的表达式为:y=﹣x+,则点F(0,),①当FD是矩形的一条边时,当点M在x轴上时,∵MF⊥BD,则直线MF的表达式为:y=x+,当y=0,x=﹣,即点M(﹣,0),点F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单位得到D,则点M向右平移3个单位向下平移单位得到N,则点N(,﹣);当点M在y轴上时,同理可得:点N(﹣3,﹣);②当FD是矩形的对角线时,此时点M在原点O,则点N(3,);综上,点N的坐标为:(,﹣)或(﹣3,﹣)或(3,).考点五:一次函数中菱形存在性问题【例5】.如图1,直线y=x+6与x,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BO的角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C.(1)求点C的坐标;(2)在直线BC上有两点M,N,△AM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AN=90°,求点M 的坐标;(3)点P在y轴上,在平面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对于直线y=x+6,令x=0,得到y=6,∴B(0,6),令y=0,得到x=﹣8,∴A(﹣8,0).∵A(﹣8,0),B(0,6),∴OA=8,OB=6,∵∠AOB=90°,∴AB==10,过点C作CH⊥AB于H,设OC=t,∵BC平分∠ABO,∠AOB=90°,∴CH=OC=t,=S△ABC+S△BCO,∵S△ABO∴OA•OB=AB•CH+OC•OB,∴6×8=10t+6t,∴t=3,∴OC=3,∴C(﹣3,0);(2)设线BC的表达式为:y=kx+b,∵B(0,6),C(﹣3,0),∴直线BC的表达式为:y=2x+6,设点M(m,2m+6)、N(n,2n+6),过点M作MF⊥x轴于点F,过点N作NE⊥x轴于点E,∵△AM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AM=AN,∵∠NAE+∠MAF=90°,∠MAF+∠AMF=90°,∴∠NAE=∠AMF,∵∠AFM=∠NEA=90°,AM=AN,∴△FMA≌△EAN(AAS),∴EN=AF,MF=AE,即﹣2n﹣6=m+8,2m+6=8+n,解得:m=﹣2,n=﹣6,故点M的坐标为(﹣2,2)、点N(﹣6,﹣6);由于M,N的位置可能互换,故点N的坐标为(﹣2,2)、点M(﹣6,﹣6);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2,2)或(﹣6,﹣6);(3)设点P(0,p),∴BP2=(p﹣6)2,AP2=82+p2,①当AB是边时,如图,∵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BP=AB=10,BP′=AB=10,OB=OP″,∵B(0,6),∴P(0,16),P′(0,﹣4),P″(0,﹣6),∵A(﹣8,0),∴Q(﹣8,10),Q′(﹣8,﹣10),Q″(8,0);②当AB是对角线时,如图,∵点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AP=BP,∴BP2=AP2,∴(p﹣6)2=82+p2,解得p=﹣,∴P(0,﹣),∵A(﹣8,0),B(0,6),∴Q(﹣8,);综上所述,点Q的坐标为(﹣8,10)或(﹣8,﹣10)或(8,0)或(﹣8,).变式训练【变5-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D、C,直线AB与y轴交于点B(0,﹣2),与直线CD交于点A(m,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E是射线CD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AB于点F,若以O、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E的坐标;(3)设P是射线CD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点A(m,2)在直线y=x+4上∴m+4=2解得m=﹣2∴点A的坐标为(﹣2,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2)如图1,由题意设点E的坐标为(a,a+4),则∵EF∥y轴,点F在直线y=﹣2x﹣2上∴点F的坐标为(a,﹣2a﹣2)∴EF=|a+4﹣(﹣2a﹣2)|=|3a+6|,∵以点O、C、E、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且EF∥OC∴EF=OC∵直线y=x+4与y轴交于点C∴点C的坐标为(0,4)∴OC=4,即|3a+6|=4解得:a=﹣或a=﹣∴点E的坐标为(﹣,)或(﹣,);(3)如图2,当BC为对角线时,点P,Q都是BC的垂直平分线,且点P和点Q关于BC对称,∵B(0,﹣2),C(0,4),∴点P的纵坐标为1,将y=1代入y=x+4中,得x+4=1,∴x=﹣3,∴P''(﹣3,1),∴Q''(3,1)当CP是对角线时,CP是BQ的垂直平分线,设Q(m,n),∴BQ的中点坐标为(,),代入直线y=x+4中,得+4=①,∵CQ=CB,∴m2+(n﹣4)2=36②,联立①②得,(舍)或,∴Q'(﹣6,4),当PB是对角线时,PC=BC=6,设P(c,c+4),∴c2+(c+4﹣4)2=36,∴c=3(舍)或c=﹣3,∴P(﹣3,﹣3+4),设Q(d,e)∴(﹣3+0)=(0+d),(﹣3+4﹣2)=(e+4),∴d=﹣3,e=﹣3﹣2,∴Q(﹣3,﹣3﹣2),即:点Q的坐标为(3,1),(﹣6,4)或(﹣3,﹣3﹣2).1.一次函数y=x+4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在x轴上取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C的坐标为(﹣8,0)(3,0)(2,0)(,0).解:当x=0时,y=4,当y=0时,x=﹣3,即A(﹣3,0),B(0,4),OA=3,OB=4,由勾股定理得:AB=5,有三种情况:①以A为圆心,以AB为半径交x轴于两点,此时AC=AB=5,C的坐标是(2,0)和(﹣8,0);②以B为圆心,以AB为半径交x轴于一点(A除外),此时AB=BC,OA=OC=3,C的坐标是(3,0);③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x轴于C,设C的坐标是(a,0),A(﹣3,0),B(0,4),∵AC=BC,由勾股定理得:(a+3)2=a2+42,解得:a=,∴C的坐标是(,0),故答案为:(﹣8,0)(3,0)(2,0)(,0).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1),连接OA,点P是x轴上的一动点,如果△OAP是等腰三角形,请你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坐标P1(4,0),P2(,0),P3(﹣,0),P4(,0).解:设P(x,0),当OA=AP时,∵A(2,1),∴P1(4,0);当OA=OP时,∵A(2,1),∴OA==,∴P2(,0),P3(﹣,0);当AP=OP时,∵P(x,0),(2,1),∴(2﹣x)2+12=x2,解得x=,∴P4(,0).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P1(4,0),P2(,0),P3(﹣,0),P4(,0).故答案为:P1(4,0),P2(,0),P3(﹣,0),P4(,0).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 的正半轴上,且OB=2OC,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确定点D,使得以点D、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D的坐标为(3,2)(﹣3,2)(5,﹣2).解:如图,①当BC为对角线时,易求M1(3,2);②当AC为对角线时,CM∥AB,且CM=AB.所以M2(﹣3,2);③当AB为对角线时,AC∥BM,且AC=BM.则|M y|=OC=2,|M x|=OB+OA=5,所以M3(5,﹣2).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是M1(3,2),M2(﹣3,2),M3(5,﹣2).故答案为:(3,2)(﹣3,2)(5,﹣2).4.如图,一次函数y=k2x+b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与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相交于点A(3,4),且OA=OB.(1)分别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3)点P在x轴上,且△POA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解:(1)∵正比例函数y=k1x的图象经过点A(3,4),∴3k1=4,∴k1=,∴正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x.如图1中,过A作AC⊥x轴于C,在Rt△AOC中,OC=3,AC=4,∴AO==5,∴OB=OA=5,∴B(0,﹣5),∴,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3x﹣5.(2)如图1中,过A作AD⊥y轴于D,∵A(3,4),∴AD=3,=;∴S△AOB(3)当OP=OA时,P1(﹣5,0),P2(5,0),当AO=AP时,P3(6,0),当PA=PO时,线段OA的垂直平分线为y=﹣,∴,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5,0)或(5,0)或(6,0)或.5.直线l1交x轴于点A(6,),交y轴于B(0,6).(1)如图,折叠△AOB,使BA落在y轴上,折痕所在直线为l2,直线l2与x轴交于C 点,求C点坐标及l2的解析式;(2)在直线l1上找点M,使得以M、A、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点的坐标.解:∵点A(6,0),交y轴于B(0,6).∴OA=6,OB=6,∴tan∠OAB==,∴∠OAB=30°,∴∠OBA=60°,∵折叠△AOB,∴∠OBC=∠ABC=30°,∴BC=2OC,BO=OC=6,∴OC=2,∴点C(2,0),设直线BC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BC解析式为:y=﹣x+6;(2)当点M与点B重合时,由(1)可知:∠AMC=∠MAC=30°,∴CM=AC,∴△ACM是等腰三角形,∴当M为(0,6)时,△ACM是等腰三角形,∵OC=2,OA=6,∴AC=4,若AM=AC=4,如图1:过点M作MH⊥AC,∵∠MAH=30°,∴MH=AM=2,AH=2MH=6,∴OH=6﹣6或6+6,∴点M(6﹣6,2)或(6+6,﹣2)若AM=MC,如图2,过点M作MH⊥AC,∵AM=MC,MH⊥AC,∴AH=CH=2,∴OC=4,∵∠MAH=30°,∴AH=MH,∴MH=2,∴点M(4,2),综上所述:点M(6﹣6,2)或(6+6,﹣2)或(4,2)或(0,6).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kx+8k(k是常数,k≠0)与坐标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且点B的坐标为(0,6).(1)求点A的坐标;(2)如图1,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旋转45°交x轴于点C,求直线BC的解析式;(3)在(2)的条件下,直线BC上有一点M,坐标平面内有一点P,若以A、B、M、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解:(1)令y=kx+8k=0,解得x=﹣8,故点A的坐标为(﹣8,0);(2)过点A作AD⊥AB交BC于点D,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交过点B与x轴的平行线于点M,交过点D与x轴的平行线于点N,∵∠ABC=45°,故△A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AD=AB,∵∠BAM+∠DAN=90°,∠DAN+∠ADN=90°,∴∠BAM=∠ADN,∵∠BMA=∠AND=90°,∴△BMA≌△AND(AAS),∴AN=BM=8,ND=AM=6,故点D的坐标为(﹣2,﹣8),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kx+b,则,解得,故直线BC的表达式为y=7x+6;(3)设点M的坐标为(m,7m+6),点P(s,t),而点A、B的坐标分别为(﹣8,0)、(0,6),①当AB是边时,点A向右8个单位向上6个单位得到点B,同样,点M(P)向右8个单位向上6个单位得到点P(M),且AB=BP(AB=BM),则或,解得或或(不合题意的值已舍去);故点P的坐标为(﹣8,7)或(﹣﹣8,﹣7)或(6,﹣2);②当AB是对角线时,由中点坐标公式和AM=BM得:,解得,故点P的坐标为(﹣7,7);综上,点P的坐标为(﹣8,7)或(﹣﹣8,﹣7)或(6,﹣2)或(﹣7,7).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4,0),与y轴交于点B,且与正比例函数y=x的图象交于点C(m,6).(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BOC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将点C(m,6)代入y=x,∴6=m,∴m=4,∴C(4,6),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y=x+3;(2)在y=x+3中,令x=0得y=3,∴B(0,3),=OB•|x C|=×3×4=6;∴S△BOC(3)在x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BP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A(﹣4,0),B(0,3),∴AB=5,OA=4,当B为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时,P点与A点关于y轴对称,∴P(4,0);当A为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时,AP=AB=5,∴P(﹣9,0)或P(1,0);当P为等腰三角形顶角顶点时,设P(t,0),∵PA=PB,∴(t+4)2=t2+9,解得t=﹣,∴P(﹣,0),综上所述:P点坐标为(﹣9,0)或(1,0)或(4,0)或(﹣,0).8.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x+m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6,0),交y轴于点B.(1)求m的值与点B的坐标(2)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C,使得△ABC的面积为16?若存在,求出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问在x轴是否存在点P,使得△ABP为等腰三角形,求出点P坐标.(4)一条经过点D(0,2)和直线AB上的一点的直线将△AOB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请求出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解:(1)把点A(﹣6,0)代入y=x+m,得m=8,∴点B坐标为(0,8).(2)存在,设点C坐标为(a,0),由题意•|a+6|•8=16,解得a=﹣2或﹣10,∴点C坐标(﹣2,0)或(﹣10,0).(3)如图1中,①当AB=AP时,AP=AB==10,可得P1(﹣16,0),P2(4,0).②当BA=BP时,OA=OP,可得P3(6,0).③当PA=PB时,∵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x+,可得P4(,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16,0)或(4,0)或(6,0)或(,0).(4)如图2中,设过点D的直线交AB于E,设E(b,),由题意BD•(﹣b)=××6×8,∴b=﹣4,∴点E坐标(﹣4,),设直线DE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这条直线的函数表达式y=﹣x+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x轴、y轴分别于A、B两点,交直线y=kx于P(2,a).(1)求点A、B的坐标;(2)若Q为x轴上一动点,△APQ为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Q点坐标;(3)点C在直线AB上,过C作CE⊥x轴于E,交直线OP于D,我们规定若C,D,E 中恰好有一点是其他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则称C,D,E三点为“和谐点”,求出C,D,E三点为“和谐点”时C点的坐标.解:(1)当x=0时,y=﹣x+2=2,∴点B的坐标为(0,2);当y=0时,有﹣x+2=0,解得:x=4,∴点A的坐标为(4,0);(2)∵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直线y=kx于P(2,a).∴a=﹣×2+2=1,∴点P的坐标为(2,1),设点Q(m,0),而点A、P的坐标分别为:(4,0)、(2,1),则AP==,AQ=|4﹣m|,PQ=,当AP=AQ时,则=|4﹣m|,解得m=4±,∴点Q(4±,0);当AP=PQ时,=,解得m=0或4(舍去),∴点Q(0,0);当PQ=AQ时,即=|4﹣m|,解得:m=,∴点Q(,0);综上,点Q的坐标为(4±,0)或(0,0)或(,0);(3)∵y=kx过P(2,1).∴2k=1,解得k=,∴y=x,设点C的坐标为(n,﹣n+2),则点D的坐标为(n,n),点E的坐标为(n,0),∴CD=|﹣n+2﹣n|=|2﹣n|,DE=|n|,CE=|﹣n+2|=|n﹣2|,当D为CE的中点时,CD=DE,∴|2﹣n|=|n|,解得n=或4(舍去),∴点C的坐标为(,);当C为DE的中点时,CD=CE,∴|2﹣n|=|n﹣2|,解得n=或0(舍去),∴点C的坐标为(,);当E为CD的中点时,DE=CE,∴|n|=|n﹣2|,无解;综上,C,D,E三点为“和谐点”时C点的坐标为(,)或(,).10.如图所示,直线l: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在y轴上有一点C(0,4).(1)求△AOB的面积;(2)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求△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动点M在x轴上移动的过程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A,C,N,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令y=0,,解得x=.令x=0,y=.∴A(,0),B(0,).=.∴△AOB的面积为12.(2)∵动点M从A点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x轴向左移动,∴AM=t.当0≤t≤时,OM=,OC=.∴==.当t>时,OM=t﹣.∴==.综上,△COM的面积S与M的移动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S=.(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点N,使以点A,C,N,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①当AC,AM为菱形的边时,情况一:如图1,当点M在点A的左侧时,Rt△AOC中,=,∴NC=AC=.∵NC∥AM,∴点N(,).情况二,如图1′,当点M在点A的右侧时,由情况一同理可得点N的坐标为.②当AC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2,此时M,O重合,四边形OANC为正方形,则点N(,).③如图3,当AC为菱形的边,AM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此时点C,N关于x轴对称,∴点N(0,﹣).综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存在点N,使以点A,C,N,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此时点N的坐标为:(,),,(,),(0,﹣).11.如图,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BC与x轴、y轴分别交于C、B两点,连接BC,且OC=OB.(1)求点A的坐标及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2)点M在x轴上,连接MB,当∠MBA+∠CBO=45°时,求点M的坐标;(3)若点P在x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点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对于直线y=﹣x+4,令x=0的y=4,令y=0得x=4,∴A(4,0),B(0,4),∴OB=OA=4,∵OC=OB,∴OC=3,∴C(﹣3,0),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解得,∴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4.(2)如图1中,当点M在点A的左边时,∵OB=OA=4,∠AOB=90°,∴∠ABO=45°,∴∠CBO+∠MBA=∠MBA+∠MBO=45°,∴∠CBO=∠OBM,∵∠CBO+∠BCO=90°,∠BMO+∠OBM=90°,∴∠BCO=∠BMO,∴BC=BM,OC=OM=3,∴M(3,0),作点M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N,作直线BN交x轴于M1,则∠M1BA=∠MBA,点M1满足条件.∵N(4,1),B(0,4),∴直线BN的解析式为y=﹣x+4,令y=0,得x=,∴M1(,0),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3,0)或(,0).(3)如图2中,∵BC==5,当BC为菱形的边时,四边形CP1Q1B,四边形CP3Q3B,四边形BCQ2P2是菱形,此时Q1(﹣5,4),Q3(5,4),Q2(0,4),当BC是菱形的对角线时,四边形CP4BQ4是菱形,可得Q4(﹣,4).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Q的坐标为(﹣5,4)或(5,4)或(0,﹣4)或.12.已知,一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直线y=相交于点C.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l.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点B的坐标.(2)求点C到直线l的距离.=S△BCP,求点P的坐标.(3)若S△AOC(4)若点E是直线y=上的一个动点,当△APE是以AP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解:(1)∵一次函数y=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令y=0,则=0,∴x=8,令x=0,则y=6,∴点A、B的坐标分别为:(8,0)、(0,6);(2)解:得,,∴点C(3,),则C到直线l的距离为6﹣=;=×8×=15=S△BCP=×BP×(y P﹣y C)=BP×,(3)∵S△AOC解得:BP=,故点P(,6)或(﹣,6);(4)设点E(m,m)、点P(n,6);①当∠EPA=90°时,当点P在y轴右侧时,当点P在点E的左侧时,如图1,∵∠MEP+∠MPE=90°,∠MPE+∠NPA=90°,∴∠MEP=∠NPA,AP=PE,∵△EMP≌△PNA(AAS),则ME=PN=6,MP=AN,即m﹣n=6,m﹣6=8﹣n,解得:m=,当点P在点E的右侧时,如图,同理可得m=16,当∠EAP=90°时,当点P在y轴左侧时,如图2,同理可得:m﹣8=6,m=8﹣n,解得:m=14,故点E(14,);故点E(,)或(14,)或(16,20);如图3,同理可得:△AMP≌△ANE(AAS),故MP=EN,AM=AN=6,即m=n﹣8,|8﹣m|=6,解得:m=2或14(不合题意舍去),故点E(2,);综上,E(,)或(16,20)或(2,)或(14,).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与y=x相交于点A,与x轴交于点B.(1)求点A,B的坐标;(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是否存在一点C,使得以O,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DOB是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试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直线y=﹣x+与y=x相交于点A,∴联立得,解得,∴点A(1,1),∵直线y=﹣x+与x轴交于点B,∴令y=0,得﹣x+=0,解得x=3,∴B(3,0),(2)存在一点C,使得以O,A,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①如图1,过点A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过点O作平行于AB的直线,两直线交于点C,∵AC∥x轴,OC∥AB,∴四边形CABO是平行四边形,∵A(1,1),B(3,0),∴AC=OB=3,∴C(﹣2,1),②如图2,过点A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过点B作平行于AO的直线,两直线交于点C,∵AC∥x轴,BC∥AO,∴四边形CAOB是平行四边形,∵A(1,1),B(3,0),∴AC=OB=3,∴C(4,1),③如图3,过点O作平行于AB轴的直线,过点B作平行于AO的直线,两直线交于点C,∵OC∥AB,BC∥AO,∴四边形CBAO是平行四边形,∵A(1,1),B(3,0),∴AO=BC,OC=AB,作AE⊥OB,CF⊥OB,易得OE=EF=FB=1,∴C(2,﹣1),(3)在直线OA上,存在一点D,使得△DOB是等腰三角形,①如图4,当OB=OD时,作DE⊥x轴,交x轴于点E∵OB=3,点D在OA上,∠DOE=45°∴DE=OE=,∴D(﹣,﹣),②如图5,当OD=OB时,作DE⊥x轴,交x轴于点E∵OB=3,点D在OA上,∠DOE=45°∴DE=OE=,∴D(,),③如图6,当OB=DB时,∵∠AOB=∠ODB=45°,∴DB⊥OB,∵OB=3,∴D(3,3),④如图7,当DO=DB时,作DE⊥x轴,交x轴于点E∵∠AOB=∠OBD=45°,∴OD⊥DB,∵OB=3,∴OE=,AE=,∴D(,).综上所述,在直线OA上,存在点D(﹣,﹣),D(,),D(3,3)或D(,),使得△DOB是等腰三角形,14.如图,经过点B(0,2)的直线y=kx+b与x轴交于点C,与正比例函数y=ax的图象交于点A(﹣1,3)(1)求直线AB的函数的表达式;(2)直接写出不等式(kx+b)﹣ax<0的解集;(3)求△AOC的面积;(4)点P是直线AB上的一点,且知△OCP是等腰三角形,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解:(1)依题意得:,解得,∴所求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2.(2)观察图形可知:不等式(kx+b)﹣ax<0的解集;x<﹣1.(3)对于y=﹣x+2,令y=0,得x=2∴C(1,0),∴OC=2.=×2×3=3.∴S△AOC(4)①当点P与B重合时,OP1=OC,此时P1(0,2);②当PO=PC时,此时P2在线段OC的垂直平分线上,P2(1,1);③当PC=OC=2时,设P(m.﹣m+2),∴(m﹣2)2+(﹣m+2)2=4,∴m=2±,可得P3(2﹣,),P4(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坐标为:(1,1)或(0,2)或P(2+,﹣)或(2﹣,).15.如图1,已知直线l1:y=kx+4交x轴于A(4,0),交y轴于B.(1)直接写出k的值为﹣1;(2)如图2,C为x轴负半轴上一点,过C点的直线l2:经过AB的中点P,点Q(t,0)为x轴上一动点,过Q作QM⊥x轴分别交直线l1、l2于M、N,且MN=2MQ,求t的值;(3)如图3,已知点M(﹣1,0),点N(5m,3m+2)为直线AB右侧一点,且满足∠OBM=∠ABN,求点N坐标.解:(1)把A(4,0)代入y=kx+4,得0=4k+4.解得k=﹣1.故答案是:﹣1;(2)∵在直线y=﹣x+4中,令x=0,得y=4,∴B(0,4),∵A(4,0),∴线段AB的中点P的坐标为(2,2),代入,得n=1,∴直线l2为,∵QM⊥x轴分别交直线l1、l2于M、N,Q(t,0),∴M(t,﹣t+4),,∴,MQ=|﹣t+4|=|t﹣4|,∵MN=2MQ,∴,分情况讨论:①当t≥4时,,解得:t=10.②当2≤t<4时,,解得:.③当t<2时,,解得:t=10>2,舍去.综上所述:或t=10.(3)在x轴上取一点P(1,0),连接BP,作PQ⊥PB交直线BN于Q,作QR⊥x轴于R,∴∠BOP=∠BPQ=∠PRQ=90°,∴∠BPO=∠PQR,∵OA=OB=4,∴∠OBA=∠OAB=45°,∵M(﹣1,0),∴OP=OM=1,∴BP=BM,∴∠OBP=∠OBM=∠ABN,∴∠PBQ=∠OBA=45°,∴PB=PQ,∴△OBP≌△RPQ(AAS),∴RQ=OP=1,PR=OB=4,∴OR=5,∴Q(5,1),∴直线BN的解析式为,将N(5m,3m+2)代入,得3m+2=﹣×5m+4解得,∴.16.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交x轴、y轴于A、B两点(OA<OB)且OA、OB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2﹣(+1)x+=0的两个根,点C在x轴负半轴上,且AB:AC=1:2(1)求A、C两点的坐标;(2)若点M从C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运动,连接AM,设△ABM 的面积为S,点M的运动时间为t,写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3)点P是y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Q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x2﹣(+1)x+=0,(x﹣)(x﹣1)=0,解得x1=,x2=1,∵OA<OB,∴OA=1,OB=,∴A(1,0),B(0,),∴AB=2,又∵AB:AC=1:2,∴AC=4,∴C(﹣3,0);(2)∵AB=2,AC=4,BC=2,∴AB2+BC2=AC2,即∠ABC=90°,由题意得:CM=t,CB=2.①当点M在CB边上时,S=2﹣t(0≤t);②当点M在CB边的延长线上时,S=t﹣2(t>2);(3)存在.①当AB是菱形的边时,如图所示,在菱形AP1Q1B中,Q1O=AO=1,所以Q1点的坐标为(﹣1,0),在菱形ABP2Q2中,AQ2=AB=2,所以Q2点的坐标为(1,2),在菱形ABP3Q3中,AQ3=AB=2,所以Q3点的坐标为(1,﹣2),②当AB为菱形的对角线时,如图所示的菱形AP4BQ4,设菱形的边长为x,则在Rt△AP4O中,AP42=AO2+P4O2,即x2=12+(﹣x)2,解得x=,所以Q4(1,).综上可得,平面内满足条件的Q点的坐标为:Q1(﹣1,0),Q2(1,2),Q3(1,﹣2),Q4(1,).1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动点C 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时,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如图2,将△BCD沿x轴正方向平移得△B'C'D',当直线B′C′经过点D时,求点D的坐标;(3)若点P在y轴上,点Q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证明:∵∠BOC=∠BCD=∠CED=90°,∴∠OCB+∠DCE=90°,∠DCE+∠CDE=90°,∴∠BCO=∠CDE,在△BOC和△CED中,。

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二次函数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二次函数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平行四边形:如果已知三个定点,则形成三条定线段,把每条定线段看成对角线,利用对角形互相平分解决。

如果已知两个定点,一般是把确定的一条线段按照边或对角线分为两种情况.菱形:通常转化为等腰三角形存在问题。

矩形:通常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

正方形:通常转化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

针对训练1.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2-2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顶点为P .若以A 、C 、P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抛物线y =-x 2+2x +3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M 在这条抛物线上,点P 在y 轴上,如果以点P 、M 、A 、B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3.如图(1),抛物线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其中点A 的坐标为(﹣2,0).(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①若点D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D 作DE ⊥x 轴于E ,连接CD ,以OE 为直径作⊙M ,如图(2),试求当CD 与⊙M 相切时D 点的坐标;②点F 是x 轴上的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G ,使A 、C 、G 、F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y x x c 4=-++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3a 经过A (-1,0)、B (0,3)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C ,顶点为D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 、D 的坐标;(2)经过点B 、D 两点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E ,若点F 是抛物线上一点,以A 、B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F 的坐标;(3)如图2,P (2,3)是抛物线上的点,Q 是直线AP 上方的抛物线上一动点,求△APQ 的最大面积和此时Q 点的坐标.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直线CD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C ,D ,AB 与CD 相交于点E ,线段OA ,OC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8x+72=0的两根(OA >OC ),BE=5,tan ∠ABO=.(1)求点A ,C 的坐标;(2)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E ,求k 的值; (3)若点P 在坐标轴上,在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 ,使以点C ,E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写出满足条件的点Q 的个数,并直接写出位于x 轴下方的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3kx6.将抛物线c 1:2y =x 轴翻折,得到抛物线c 2,如图所示.现将抛物线c 1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将抛物线c 2向右也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 、E .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 、N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与y 轴交于点A ,点M 在正比例函数32y x =的图像上,且MO =MA .二次函数y =x 2+bx +c 的图像经过点A 、M .(1)求线段AM 的长; (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 在y 轴上,且位于点A 下方,点C 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像上,点D 在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上,且四边形ABCD 是菱形,求点C 的坐标.8.如图,直线y=x ﹣4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抛物线经过A 、B 两点,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C ,连接B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点C 的坐标; (2)点M 在抛物线上,连接MB ,当∠MBA+∠CBO=45°时,求点M 的坐标;(3)点P 从点C 出发,沿线段CA 由C 向A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沿线段BC 由B 向C 运动,P 、Q 的运动速度都是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Q 点到达C 点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试问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 ,使P 、Q 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C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9.已知抛物线2(2)y a x b =-+ (0)ab <的顶点为A ,与x 轴的交点为B ,C (点B 在点C 的左侧).(1)直接写出抛物线对称轴方程;(2)若抛物线经过原点,且△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a ,b 的值;(3)若D 为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则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a ,b 满足的关系式;若不能,说明理由.21y x bx c 3=++10.如图,已知双曲线6yx与直线AB交于A、B两点,与直线CD交于C、D两点.(1)求证四边形ACBD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ACBD可能是矩形吗?可能是正方形吗?(3)如果点A的横坐标为3,点C的横坐标为m(m>0),四边形ACBD的面积为S,求S与m的之间的关系式.。

中考数学“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题型解析

中考数学“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题型解析

中考数学“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题型解析由抛物线上的点构成特殊四边形的问题,需要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去确定点的坐标,然后求解 . 具体而言,解该类题时,我们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科学地进行分类,然后画出图形,再根据这个四边形的性质或判定求出这点的坐标,若这一点是根据特殊四边形的特性得到的坐标,我们还应将这一点代入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去验证是否是抛物线上的点 .本节主要来讨论下特殊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存在性问题 .类型一:平行四边形问题【例题1】如图,抛物线y = 1/2 x^2 + bx + c 经过点A(-1,0)和点B(3,0),同时交y 轴于点C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Q 在y 轴上,点P 在抛物线上,且以A , B , Q ,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 .【分析】(1)根据抛物线经过A , B 两点即可求得b , c 的值,可解题;(2)以A , B , Q ,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P 横坐标为4 或- 4,将x = 4 或- 4 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即可求得y 的值,即可解题 .【解析】(1)把A(-1,0),B(3,0)代入y = 1/2 x^2 + bx + c 中,∴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 = 1/2 x^2 - x - 3/2 .(2)①当AB 为边时,只要PQ∥AB 且PQ = AB = 4 即可 .又知点Q 在y 轴上,∴点P 的横坐标为4 或- 4 ,这时符合条件的点P 有两个,分别记为P1 , P2,把x = 4 代入y = 1/2 x^2 - x - 3/2 ,得y = 5/2 ,把x = - 4 代入y = 1/2 x^2 - x - 3/2 ,得y = 21/2 ,此时P1(4 , 5/2),P2(- 4 , 21/2);②当AB 为对角线时,只要线段PQ 与线段AB 互相平分即可 .又知点Q 在y 轴上,且线段AB 中点的横坐标为1,∴点P 的横坐标为2,这时符合条件的P 只有一个记为P3 ,而且当x = 2 时,y = - 3/2 ,此时P3(2,- 3/2),综上,满足条件的P 为P1(4 , 5/2),P2(- 4 , 21/2),P3(2,-3/2).类型二:菱形问题【例题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y = -x + b 与坐标轴交于C,D 两点,直线AB 与坐标轴交于A , B 两点,线段OA , OC 的长是方程x^2 - 3x + 2 = 0 的两个根(OA > OC).(1)求点A , C 的坐标;(2)直线AB 与直线CD 交于点E,若点E 是线段AB 的中点,反比例函数y = k/x (k ≠0 )的图象的一个分支经过点E,求k 的值;(3)在(2)的条件下,点M 在直线CD 上,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B , E , M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1)利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 - 3x + 2 = 0 即可得出OA , OC 的值,再根据点所在的位置即可得出A , C 的坐标;(2)根据点C 的坐标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根据点A , B 的横坐标结合点E 为线段AB 的中点即可得出点E 的横坐标,将其代入直线CD 的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点E 的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k 的值;(3)假设存在,设点M 的坐标为(m , - m + 1), 分别以BE 为边、BE 为对角线来考虑 .根据菱形的性质找出关于m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点M 的坐标,再结合点B , E 的坐标即可得出点N 的坐标 .【解析】(1)x^2 - 3x + 2 = (x - 1)(x - 2)= 0 ,∴x1 = 1 , x2 = 2 ,∵OA > OC ,∴OA = 2 , OC = 1 ,∴A(-2,0),C(1,0);(2)将C(1,0)代入y = - x + b 中,得0 = - 1 + b , 解得b = 1 ,∴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 - x + 1 .∵点E 为线段AB 的中点,A(-2,0),B 的横坐标为0 ,∴点E 的横坐标为- 1 .∵点E 为直线CD 上一点,∴E(-1,2).将点E(-1,2)代入y = k/x (k ≠0 )中,得2 = k / -1 , 解得k = -2 ;(3)假设存在,设点M 的坐标为(m , - m + 1),以点B , E , M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分两种情况(如上图所示)类型三:矩形问题【例题3】【解题策略】这三道例题分别呈现了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存在性问题,三道例题的思路都是要依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构图并建立方程求点的坐标 .特别地,由于菱形任意三个顶点组成的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可将菱形问题转化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而矩形问题则可转化为直角三角形的问题,要注意体会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存在性【学习目标】1.熟练运用一次函数解决特殊四边形存在问题;2.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体会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平行四边形问题:(注意点的顺序)1.给三点,先连接三点构成三角形;然后以每边为对角线构造平行四边形;以中点公式或者平移法求点坐标。

2.给两点,分为边和对角线讨论,充分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平分两个全等三角形来做。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x1,y1)、Q(x2,y2)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1)如图,矩形ONEF的对角线相交于点M,ON、OF分别在x轴和y轴上,O为坐标原点,点E的坐标为(4,3),则点M的坐标为.(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1),C(1,4)三点,另有一点D与点A、B、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的坐标.2.已知点A、B、C、D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且点A(-1,0),点B(0,3),点C(3,0),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y BCA O举一反三: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交y 轴于点A ,交x 轴于点B ,以线段AB 为边作菱形ABCD (点C 、D 在第一象限),且点D 的纵坐标为9. (1)求点A 、点B 的坐标; (2)求直线DC 的解析式;(3)除点C 外,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是否还存在点P ,使点A 、B 、D 、P 组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122+=x y 的图像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过点A 的直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C ,且点C 为线段OB 的中点. (1)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如果四边形ACPB 是平行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3. 如图10,直线102+-=x y 与x 轴交于点A ,又B 是该直线上一点,满足OA OB =, (1)求点B 的坐标;(2)若C 是直线上另外一点,满足AB=BC ,且四边形OBCD 是平行四边形,试画出符合要求的大致图形,并求出点D 的坐标.4.已知: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个等腰梯形ABCD ,且AD ∥BC ,AB=CD ,点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B 、C 在x 轴上(点B 在点C 的左侧),点D 在第一象限,AD=3,BC=11,梯形的高为2,双曲线y=经过点D ,直线y=kx +b 经过A 、B 两点.O BA x yD(1)求点A、B、C、D的坐标;(2)求双曲线y=和直线y=kx+b的解析式;(3)点M在双曲线上,点N在y轴上,如果四边形ABMN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的坐标.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4,4),点B的坐标为(0,2).(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以点A为直角顶点作∠CAD=90°,射线AC交x轴的负半轴于点C,射线AD交y轴的负半轴于点D.当∠CAD绕着点A旋转时,OC﹣OD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它的值;若变化,求出它的变化范围;(3)如图2,点M(﹣4,0)是x轴上的一个点,点P是坐标平面内一点.若A、B、M、P四点能构成平行四边形,请写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点P的坐标(不要解题过程).菱形问题:(注意点的顺序)一般给两点,一动点在某直线上,另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专题04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04 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04一次函数中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类型一、菱形问题(1)如图1,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B 的解析式.(2)如图2,直线2y x b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点D ,且交y 轴于点C ,连接BC 线CD 上的一动点,当点P 使得32ACP ACD S S =△△时,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 坐标.(3)在(2)的条件下,若点P 在直线CD 上且在第三象限内,在平面内是否存在其它点Q ,使得以点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0,2A ,122y x =-+(2)()3,3或者()3,9--(1)求A C 、两点坐标;(2)若点M 是直线CB 上一点,且(3)点P 是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直接写出点Q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0)A ,(3,0)C -∵(1,0),(0,3),(3,0),,A B C M m ⎛- ⎝∴1(3)4AC =--=,3OB =,MD ∴23ABC S = ,12ACM S AC MD = △∴(,3)F m ,BF m =,33MF =∵90ABC ∠=︒,∴90ABM ∠=︒,即ABM 是直角三角形,∴AB BP PQ AQ ===∴()1,2Q ;②如图所示,以AP 为对角线,四边形同理,AB BP PQ ==∴()1,2Q -;③如图所示,以AB 为对角线,四边形在Rt AOB △中,OA =∴根据菱形的性质可知,∵30ABO ∠=︒,∴30PAH QAH ∠=∠=∴AB BQ QP AP ====∴(0,3),(1,0)P Q --;综上所述,点P 是y 轴上的点,坐标平面内存在点为()1,2或()1,2-或21,⎛ ⎝∴存在,点Q 坐标为(1,(1)如图1,求点E 坐标和直线CE 的解析式;(2)点P 为x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设OP t =.①如图2,当点P 在线段OA (不包含端点A ,O )上运动时,过点P 作直线l ∥y 的线段长为d .求d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OP t=,∴31,6,,43 G t t H t t ⎛⎫⎛-+-+ ⎪⎝⎭⎝∴136634d t t⎛⎫=-+--+=⎪⎝⎭②当CE 为对角线时,如图,∵四边形CPEG 是菱形,∴设CP PE n ==,则OP =在直角三角形O C P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当CE 为边时,如图,∵四边形CEPG 是菱形,∴∵CG PE ∥,∴(10,6G 综上,点G 的坐标是25⎛【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熟练掌握相关图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灵活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矩形存在性问题(1)求直线BD的表达式;(2)求OFH的面积;(3)点M在坐标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N,使以点D、F、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2833 y x =+(2)64 21(3)存在,N点坐标为208,93⎛⎫-⎪⎝⎭或104,3⎛⎫--⎪⎝⎭或84,3⎛⎫⎪⎝⎭【分析】(1)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D点坐标,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B 析式即可;(2)分别求出80,,(4,2)3F E⎛⎫⎪⎝⎭,先确定直线OE的解析式,从而求出∵MF FD FO MD ⊥⊥,,∴90MFD ∠=°,FOM DOF ∠=∠(1)求A,B,C三点的坐标;(2)点D是折线B A C--上一动点.①如图(1),当点D是线段AB的中点时,在y轴上找一点E,使ED EB+最小;用直尺和圆规画出点位置(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和证明),并求出点E的坐标;点D 是AB 的中点,(0,6)A ,(6,0)B ,(3,3)D \,6,90OA OB AOB ==∠=︒ ,AOB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BAO ∠=∠在BOF 与AOC 中,FBO CAO ∠=∠⎧类型三、正方形存在性问题(1)求点A ,点B 的坐标;(2)若AOC BCP S S =△△,求点P 的坐标;(3)若点E 是直线54y x =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F ,使四边形APEF 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9⎝⎭②当点P 在点E 的右侧时,如图同理可得AMP PNE ≌△△,∴6NE PM ==,NP AM =,即65684m n m n +=⎧⎪⎨-=-⎪⎩解得:16m =,5204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综合问题,一次函数与坐标轴交点问题,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面积问题,坐标与图形,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性质,数形结合是解题的关键.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0k ≠)交于点P ,4OC OD OA ==(1)求直线CD 的解析式;(2)连接OP 、BC ,若直线AB 上存在一点Q ,使得(3)将直线CD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直线,直线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M ,使以点O ,E ,N ,M 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4y x =-+;∵3AC=,点P的坐标为∴12PQC P S AC y=⨯+△∴点N 的坐标为(0,3),∴点M 的坐标为(3,3);当3OE =作为矩形OEMN ∴点F 的坐标为3(,0)2,∵tan 11OEN ∠=-=,∴45OEN ∠=︒,∵ON NE ⊥,∴ON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直线l 的解析式;(2)求证: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将直线l 沿y 轴负方向平移,当平移恰当的距离时,直线与存在点P ,使得A B 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答案】(1)142y x =-+∴90DPE A PB ''∠=∠=︒,∴A PD B PE ''∠=∠,∵90A FP CEB ''∠=∠=︒,∴A FP CEB '' ≌,∴4,PE PF A F B E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4--,;同理此时点P 的坐标为()44-,;如图,若以点B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P 作同理A OB B GP ''' ≌,∴44OB PG OF t '====+,B '∴8t =-或0(舍去),∴8B G OA ''==,∴12OG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12--,;如图,若以点B '为直角顶点时,过点同理PB M A B O ''' ≌,∴44B M B O t ''===+,82PM OA t '==+,∴0=t (舍去);如图,若以点A '为直角顶点时,同理A PF B A O ''' ≌,∴,PF A O B O A F '''==,∴4482t t --=---,解得:8t =-,∴8PF =,此时点P 的坐标为()48-,;如图,若以点A '为直角顶点时,同理A PF B A O ''' ≌,(1)求直线1l的解析式;(2)设2P m(,),求ABP的面积S (3)当ABP的面积为3时,则以点【答案】(1)114y x =-+(2)当12m>时,21S m=-;当m90CBF PBE CFB PEB BC BP ∠=∠⎧⎪∠=∠=︒⎨⎪=⎩,∴CBF PBE AAS ≌().∴2BF CF PE EB ====.∴426OF OB BF =+=+=.∴62C (,);如图3,P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 CE =,∴22C (,-),∴以点B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BPC △,点C 的坐标是62(,)或22(,-).当123m -=时,1m =-,可得21P (,-),同法可得32C (,)或52-(,).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C 坐标为62(,)或22(,-)或(3,2)或5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的综合应用,同时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的求出函数解析式,利用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 为直角三角形,∠ABO =90°,∠AOB =30°,OB =3,点C 为OB 上一动点.∵将△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BO=B'O=3,∠AOB=∠A'OB'=30°,∵将△OAB绕点O顺时针旋转,∴∠BOB'=∠AOA'=90°,OB=OB'=3,∴点B'在y轴上,∴点B'(0,-3),如图,由中心对称的性质可得:点B'的坐标综上所述:点B '的坐标()03-,或332⎛-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中心对称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与直线CD 交于点(),3A m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E 是射线CD 上一动点,过点E 作EF y ∥轴,交直线平行四边形,请求出点E 的坐标;(3)设P 是射线CD 上一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直接写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0,3B -,()0,6C ∴直线PQ 的解析式是直线32y =,M 令362y x =-+=,解得92x =,∴点P 的坐标是93,22⎛⎫ ⎪⎝⎭,设点P 的坐标是(,6b b -+∵BC BP =,即()20b -解得:9b =或0b =(此时点∴点P 的坐标是()9,3-∴9PQ BC ==,设点P 的坐标是(,b b -+解得:922b =或b =-又∵9PQ =,∴点Q 的坐标是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点睛】本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答案】(1)见解析;(2)点【详解】(1)证明:∵90ACB ∠=︒,AD l ⊥,∴90ACB ADC ∠=∠=︒,∵ACE ADC CAD ∠=∠+∠,ACE ACB BCE ∠=∠+∠,∴CAD BCE ∠=∠,∵90ADC CEB ∠=∠=︒,AC BC =,∴()AAS ACD CBE ≌ ,∴AD CE =,CD BE =;(2)解:如图2,过点F 作FM y ⊥轴,垂足为M ,过点G 作GN x ⊥轴于点N ,交MF 的延长线于J ,∵()3,1G -,∴3ON =,1GN =,由已知可得OG GF =,且90OGF ∠=︒,∵FM y ⊥轴,GN x ⊥轴,∴90JMO MON JNO ∠=∠=∠=︒,∴四边形JMON 是矩形,∴90ONG FJG ∠=∠=︒,JM ON =,∴90FGJ OGN OGN GON ∠+∠=∠+∠=︒,∴FGJ GON ∠=∠,∵OG GF =,90ONG FJG ∠=∠=︒,∴()AAS GJF ONG ≌ ,∴3GJ ON ==,1JF GN ==,∴3JM ON ==,过点3P 作3P E x ⊥轴于点E ,由(1)知3P EN NOM ≌ ,∴33P E ON ==,1NE OM ==,∴314OE =+=,∴()343P ,,同理可得()42,3P -.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34,或()32-,或()41,或(()2,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0)y kx b b =+≠的图象经过(1,0)A -,(0,2)B ,D 三点,点D 在x 轴上方,点C 在x 轴正半轴上,且5OC OA =,连接,BC CD ,已知2ADC ABC S S =△△.(1)求直线AB 的表达式;(2)求点D 的坐标;(3)在线段AD CD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MN x ∥轴,在x 轴上取一点P ,连接MN NP MP ,,,是否存(1)求直线1l 的函数表达式;(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5,P m ,使得S (3)点M 为直线1l 上的动点,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交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答案】(1)26y x =-+;(2)点P 坐标为()5,2或()5,8;则||M MN x t ==,∴36t t -=,∴32t =或3t =,∴332,M ⎛⎫ ⎪⎝⎭或()3,0M ,综上所述,点M 的坐标为618,55⎛⎫ ⎪⎝⎭或()6,6-或⎛ ⎝。

中考复习函数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老师版)

中考复习函数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老师版)

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知识对接考点一、怎样解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1、四边形面积常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或差).2、画出草图,把要求的图形构建出来,根据面积公式,把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计算出来,把坐标转化成线段,代入面积公式求解。

3、规则图形(公式法); 不规则图形(切割法)不含参数问题 ;含参数问题(用参数表示点坐标,转化成线段)注意:坐标的正负、线段的非负性。

求面积时,尽量使底或高中的一者确定下来(通过对图像的观察,确定底和高),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建立等式。

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将线段AB 沿某个方向平移,点A 、B 对应的点M 、N 恰好在直线22y x =-和直线2x =上,则当四边形AMNB 为菱形时N 点坐标为( )A .()2,1B .()2,2C .()2,3D .()2,4【答案】A 【分析】求出A (0,k )和B (-1,0),B 的对应点N 的横坐标为2,由此知道往右平移了3个单位,得到A 的对应点M 的横坐标为3,将M 点横坐标代入22y x =-中即可求出M 坐标,进而求解. 【详解】解:令y kx k =+中y =0,得到B (-1,0),令x =0,得到A (0,k ), ∵B 的对应点N 在2x =上,∵N 点横坐标为2,故AB 往右平移了3个单位, ∵M 点横坐标为3,将x =3代入22y x =-中, 解得y =4,故M 点的坐标为(3,4), 又四边形AMNB 为菱形, ∵AB ²=AM ²,∵1+k ²=3²+(4-k )²,解得k =3, ∵A (0,3),即AB 往右平移3个单位,往上平移了1个单位, 故N 坐标为(2,1),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平移、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属于基础题,计算过程中细心即可.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x 轴,点B 的坐标为()4,1,60BAD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ABCD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点N 在点M 的上方),连接OM ,ON ,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6t ≤≤),则S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C 【分析】当直线l 从A 开始运动,MN 逐渐增大,到经过点MN 达到最大值,此时AM =2,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02t ≤≤; 当直线l 从D 开始运动,MN 保持不变,到经过点B ,此时AB =4,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2<4t ≤;当直线l 从经过B 的位置向右开始运动,MN 开始减小,到经过点C ,MN 为0,此时BG =2,故运动时间为2,此时4<6t ≤三种情形,确定面积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确定图像即可. 【详解】解:由题意知AB =AD =CD =BC =4, ∵∵BAD =60°,∵当直线l 经过点D 时,运动时间为2, ∵C 的横坐标为6, 如图1,当02t ≤≤时,//l y 轴,AMN OMN S S S ∆∆∴== ,60,AM t BAD ︒=∠=,MN ∴=21;2S t ∴=⨯=图像是经过原点,开口向_上的- -段抛物线; 如图2,当2<4t ≤时,MN 是定长,4,60,AD BAD ︒=∠=MN ∴=1;2S t =⨯⨯∴图像是经过原点,正比例函数上的一段;2y x =的比例系数2 ∵面积线段的倾斜度要比2y x =的陡; 如图3,当4<6t ≤时,4,60,BC CBG ︒=∠=2,C G G B ∴==(4,1),(6,1),C B ∴41,61k b k b +=⎧⎪∴⎨+=⎪⎩解得1k b ⎧=⎪⎨=-⎪⎩∵直线的解析式为1y =+-∵N 坐标为(,1),t M 坐标为(1t +-11MN ∴=-+-=+1(2S t ∴=⨯⨯+;=图像是开口向下的一段抛物线; 故选: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二次函数的图象,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根据这些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用的数学思想是分类讨论思想.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11112222333,,OA B C A A B C A A B C ,…都是菱形,点123,,A A A …都在x 轴上,点123,,C C C ,…都在直线y x =11212323160,1C OA C A A C A A OA ∠=∠=∠==︒=,则点n C 的横坐标是( )A .2321n -⨯-B .2321n -⨯+C .1321n -⨯-D .1321n -⨯+【答案】A 【分析】分别过点123,,,...C C C 作x 轴的垂线,交于123,,,...D D D ,再连接112233,,,...C D C D C D,利用勾股定理及根据菱形的边长求得1A 、2A 、3A ⋯的坐标然后分别表示出1C 、2C 、3C ⋯的坐标找出规律进而求得n C 的坐标. 【详解】。

完整word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

完整word版,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

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4,0),B(0,3).点C的坐标为(0,m),其中m<2,过点C作CE⊥AB于点E,点D为x轴正半轴的一动点,且满足OD=2OC,连结DE,以DE,DA为边作▱DEFA.(1)图中AB= ;BE= (用m的代数式表示).(2)若▱DEFA为矩形,求m的值;(3)是否存在m的值,使得▱DEFA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张矩形纸片OBCD按图1所示放置,已知OB=10,BC=6,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O落在边CD上,记作点A,折痕与边OD(含端点)交于点E,与边OB (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F.请回答:(1)如图1,若点E的坐标为(0,4),求点A的坐标;(2)将矩形沿直线y=- 1 x/2+n折叠,求点A的坐标;(3)将矩形沿直线y=kx+n折叠,点F在边OB上(含端点),直接写出k的取值范围.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3 x/4+b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且点A的坐标为(4,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1)填空:b= ;(2)求点D的坐标;(3)点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A、B除外),试探索在x上方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得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4、如图,将矩形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在边0C上,点E在边OA上,把矩形沿直线DE翻折,使点O落在边AB上的点F处,且AF/AE=4/3.若线段OA=8,又2AB=30A.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B、F的坐标:(2)求直线ED的解析式:(3)在直线ED、FD上是否存在点M、N,使以点C、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3,0),(0,6),动点P从点O出发,沿x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C从点B出发,沿射线BO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doc

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doc

一次函数与特殊平行四边形专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4,0),B(0,3).点 C 的坐标为( 0,m),其中 m<2,过点 C 作 CE⊥AB 于点 E,点 D 为 x 轴正半轴的一动点,且满足 OD=2OC,连结 DE,以 DE, DA 为边作 DEFA.( 1)图中 AB= ; BE= (用 m 的代数式表示).(2)若 DEFA为矩形,求m 的值;( 3)是否存在m 的值,使得DEFA为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张矩形纸片OBCD按图 1 所示放置,已知OB=10,BC=6,将这张纸片折叠,使点O 落在边 CD上,记作点A,折痕与边OD(含端点)交于点E,与边OB(含端点)或其延长线交于点F.请回答:( 1)如图 1,若点 E 的坐标为( 0, 4),求点 A 的坐标;( 2)将矩形沿直线y=- 1 x/2+n 折叠,求点 A 的坐标;( 3)将矩形沿直线y=kx+n 折叠,点 F 在边 OB 上(含端点),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 y=- 3 x/4+b 分别与 x 轴、 y 轴交于点 A、B,且点 A 的坐标为( 4,0),四边形 ABCD是正方形.( 1)填空: b= ;( 2)求点 D 的坐标;( 3)点 M 是线段 AB 上的一个动点(点 A、 B 除外),试探索在 x 上方是否存在另一个点 N,使得以 O、 B、M 、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 N 的坐标.4、如图,将矩形OABC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D 在边 0C 上,点 E 在边 OA 上,把矩形沿直线 DE 翻折,使点 O 落在边 AB 上的点 F 处,且 AF/AE=43.若线段 OA=8,又 2AB=30A.请解答下列问题:(1)求点 B、F 的坐标:(2)求直线 ED的解析式:(3)在直线 ED、FD 上是否存在点 M、 N,使以点 C、 D、 M、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 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 的坐标分别是(-3,0 ),( 0, 6),动点 P 从点 O 出发,沿 x 轴正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 C 从点 B 出发,沿射线 BO 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例题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例题

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例题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时常出现在各类试题中。

那么,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将揭示这一奥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一次函数一般形式为y=kx+b,其中k为斜率,b为截距。

而四边形面积可以表示为两个相邻边的长度之积与夹角的正弦值的乘积的一半。

由此可见,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之间并无直接关系。

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一次函数可以用来求解四边形面积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其斜率k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截距b表示直线与y轴的交点。

了解了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四边形面积问题。

那么,如何求解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呢?以下是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出四边形的两个相邻边的长度。

3.计算夹角的正弦值。

4.使用一次函数求解四边形面积。

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求解过程,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题目:已知一次函数y=2x+1,求解与x轴、y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解:1.根据题意,已知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2x+1。

2.求出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当y=0时,x=-1/2;当x=0时,y=1。

3.计算两个相邻边的长度:|-1/2|=1/2,|1|=1。

4.计算夹角的正弦值:sinθ=1/2。

5.计算矩形面积:面积=1/2 × 1 × 1/2 = 1/4。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地求解了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问题。

总之,掌握一次函数与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及求解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培优: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一次函数综合(含答案)经典题目

最新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培优: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一次函数综合(含答案)经典题目

八年级下数学期末复习培优:平行四边形、特殊四边形,一次函数综合一.填空题(共15小题)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将边AD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DE,线段DE交边BC 于点F,连接BE.若∠C+∠E=150°,BE=2,CD=2,则线段BC的长为.2.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F是AD上两点,且AE=DF,∠BCE=60°,CE交对角线BD于G,交BF于点P,连接AP.则四边形ABGP的面积为.3.如图,直线y=x+2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和点B关于y轴对称,连接AC,点D是△ABC外一点,∠BDC=60°,点E是BD上一点,点F是CD上一点,且CF=BE,连接FE,FB.若∠BFE=30°,则BF2+EF2的值为.4.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2,点P是AC上的动点,连接BP,以BP为边作等边△BPQ,连接CQ,则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CQ长度的最小值是.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E为BC边上一动点,作EF⊥AE,且EF=AE.连接DF,AF.当DF⊥EF时,△ADF的面积为.6.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AC翻折,得到△AB′C,再将△AB′C在直线AC上平移,得到△A′B″C′,则△BB″C′的周长的最小值为.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9,E,F分别是AB,CD上的点,连接EF,将四边形BCFE沿EF折叠得到四边形B′C′FE,点B′恰好在AD上,若DB′=2AB′,则折痕EF的长是.8.如图,在等腰Rt△ABC和等腰Rt△BDE中,AC=BC=,BE=DE=2,连接CD,以AC、C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DF,连接CE,当平行四边形ACDF为菱形时,线段CE的长度为.9.如图,Rt△OA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和y轴上,A(﹣2,0),B(0,4),将△OA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直线AC、BD交于点E.点M为直线BD上的动点,点N为x轴上的点,若以A,C,M,N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0.如图,已知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ABC=60°,点E,F分别为AB,AD边上的动点,满足BE =AF,连接EF交AC于点G,CE、CF分别交BD于点M,N,给出下列结论:①△CEF是等边三角形;②∠DFC=∠EGC;③若BE=3,则BM=MN=DN;④EF2=BE2+DF2;⑤△ECF面积的最小值为.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3,0),有一长度为的线段AB在直线y=x+1的图象上滑动,则P A+PB的最小值为.12.如图,△ABC,△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将△ADE绕点A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连接DC,点M,P,N分别为DE,DC,BC的中点,若AD=3,AB=7,则线段MN的取值范围是.13.如图,△ABC和△A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3,AD=2,连接CE、BE,点F、G分别为DE、BE的中点,连接FG,在△ADE旋转的过程中,当D、E、C三点共线时,线段FG的长为.14.在一个长为3,宽为m(m<3)的矩形纸片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再在剩下的矩形上剪下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如此反复操作下去.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操作终止.当n=2时,m的值为.15.如图,已知点P是正方形ABCD外一点,对角线AC,BD相交于O,且P A=4,PB=3,则PO的最大值是.二.解答题(共45小题)16.如图1,在▱ABCD中,∠ABC=60°,AB:AD=7:8,E为CD边上一点,CE=8,连接AE,BE,且AE=AB.(1)求证:EB平分∠AEC;(2)当CE:ED=2:5时,在AD上找一点P,使PB+PE的和最小,并求出最小值;(3)如图2,过点E作EF⊥BE交AD于点F,求的值.17.已知在Rt△ABC中,∠ACB=90°,AC=BC,CD⊥AB于D.(1)如图1,将线段CD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CF,连接AF交CD于点G.求证:AG=GF;(2)如图2,点E是线段CB上一点(CE<CB).连接ED,将线段ED绕点E顺时针旋转90°得到EF,连接AF交CD于点G.①求证:AG=GF;②若AC=BC=7,CE=2,求DG的长.18.已知点E,F分别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的点,∠EAF=60°.(1)如图1,若AB=2,AF=5,点E与点B,点F与点D分别重合,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面积;(2)如图2,若AB=BC,∠B=∠EAF=60°,求证:AE=AF;(3)如图3,若BE=CE,CF=3DF,AB=4,AF=6,求AE的长度.19.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为边BC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垂直于AE的一条直线MN分别交AB、AE、CD于点M、P、N.(1)求证AE=MN;(2)如图2,若垂足P恰好为AE的中点,连接BD,交MN于点Q,连接EQ,并延长交边AD于点F.求∠AEF的度数;(3)如图3,若该正方形ABCD边长为10,将正方形沿着直线MN翻折,使得BC的对应边B′C′恰好经过点A,过点A作AG⊥MN,垂足分别为G,若AG=6,请直接写出AC′的长.20.已知四边形ABCD为矩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CDO=30°.点E、F为矩形边上的两个动点,且∠EOF=60°.(1)如图1,当点E、F分别位于AB、AD边上时.①求证:∠DOF=∠AOE;②若∠OEB=75°,求证:DF=AE.(2)如图2,当点E、F同时位于AB边上时,若∠OFB=75°,试探究线段AF与线段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5.在AD上取一点E,AE=2,点F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以EF为一边作菱形EFMN,使点N落在CD边上,点M落在矩形ABCD内或其边上.若AF=x,△BFM的面积为S.(1)当四边形EFMN是正方形时,求x的值;(2)当四边形EFMN是菱形时,求S与x的函数关系式;(3)当x=时,△BFM的面积S最大;当x=时,△BFM的面积S 最小;(4)在△BFM的面积S由最大变为最小的过程中,请直接写出点M运动的路线长:.22.在正方形ABCD中,线段EF交对角线AC于点G.(1)如图1,若点E、F分别在AB、CD边上,且AE=CF,求证:FG=EG;(2)如图2,若点E在AB边上,点F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AE=CF.(1)中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连接DG并延长交BC于点H,若BH=5,BE=12.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23.(1)如图1,在△ABC中,AB=5,AC=3,AD为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点E,使DE=AD,连接BE(或将△ACD绕着点D逆时针旋转180°得到△EBD),把AB、AC,2AD集中在△ABE中,利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即可判断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2,在Rt△ABC中,∠A=90°,D为BC的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且DE⊥DF,若BE=2,CF=5,求EF的长.(3)如图3,四边形ABCD中,∠A=90°,∠D=120°,E为AD中点,F、G分别边AB、CD上,且EF⊥EG,若AF=4,DG=,求GF长.2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交DC的延长线于F,以EC、CF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ECFG,如图1所示.(1)证明平行四边形ECFG是菱形;(2)若∠ABC=120°,连接BG、CG、DG,如图2所示,①求证:△DGC≌△BGE;②求∠BDG的度数;(3)若∠ABC=90°,AB=8,AD=14,M是EF的中点,如图3所示,求DM的长.25.如图1,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F为边BA延长线上一点,且CE=AF.(1)求证:DE⊥DF;(2)如图2,若点G为边AB上一点,且∠BGE=2∠BFE,△BGE的周长为16,求四边形DEBF的面积;(3)如图3,在(2)的条件下,DG与EF交于点H,连接CH且CH=5,求AG的长.2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AD=6,将矩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矩形AEFG.(1)如图1,若在旋转过程中,点E落在对角线AC上,AF,EF分别交DC于点M,N.①求证:MA=MC;②求MN的长;(2)如图2,在旋转过程中,若直线AE经过线段BG的中点P,连接BE,GE,求△BEG的面积27.已知:AC,BD为菱形ABCD的对角线,∠BAD=60°,点EF分别在AD,CD边上,且∠EBF=60°.(1)求证:△BEF是等边三角形;(2)当∠ABE=15°时,AB=1+,求BE.28.等腰直角三角形OAB中,∠OAB=90°,OA=AB,点D为OA中点,DC⊥OB,垂足为C,连接BD,点M为线段BD中点,连接AM、CM,如图①.(1)求证:AM=CM;(2)将图①中的△OCD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连接BD,点M为线段BD中点,连接AM、CM、OM,如图②.①求证:AM=CM,AM⊥CM;②若AB=4,求△AOM的面积.29.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BD中点,点E在边BC上,EO的延长线与边AD交于点F,连接BF、DE,如图1.(1)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2)在(1)中,若DE=DC,∠CBD=45°,过点C作DE的垂线,与DE、BD、BF分别交于点G、H、R,如图2.①当CD=6,CE=4时,求BE的长.②探究BH与AF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30.已知点P,Q分别在菱形ABCD的边BC,CD上滑动(点P不与B、C重合),且∠P AQ=∠B,(1)如图1,若AP⊥BC,求证:AP=AQ;(2)如图2.若AP与BC不垂直,(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3)如图3,若AB=4,∠B=60°,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PCQ的面积.31.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F分别为射线BC、射线AB边上的点,BD=AF,以AD为边作等边△ADE.(1)如图①所示,当点D在线段BC上时:①试说明:△ACD≌△CBF;②判断四边形C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所示,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判断四边形C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当点D在射线BC上移动到何处时,∠DEF=30°,并说明理由.3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G为线段BD上一点,连接AG,过G作AG⊥GE交BC于E,连接AE.(1)求证:BG=DG+BE;(2)如图2,AB=4,E为BC中点,P,Q分别为线段AB,AE上的动点,满足QE=AP,则在P,Q运动过程中,当以PQ为对角线的正方形PRQS的一边恰好落在△ABE的某一边上时,直接写出正方形PRQS的面积.33.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点E为线段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DE,交射线BC于点F,以DE、EF为邻边作矩形DEFG,连接CG.(1)如图,求证:矩形DEFG是正方形;(2)若AB=4,CE=2,求CG的长度;(3)当线段DE与正方形ABCD的某条边的夹角是40°时,直接写出∠EFC的度数.34.在正方形ABCD中,AE⊥EF,EF⊥CF,AE=9cm,EF=5cm,CF=3cm.求正方形ABCD的面积.35.如图,正方形ABCD中,AC是对角线,今有较大的直角三角板,一边始终经过点B,直角顶点P在射线AC上移动,另一边交DC于Q.(1)如图①,当点Q在DC边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②,当点Q落在DC的延长线上时,猜想并写出PB与PQ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6.问题背景:如图1,等腰△ABC中,AB=AC,∠BAC=120°,作AD⊥BC于点D,则D为BC的中点,∠BAD=∠BAC=60°,于是==;迁移应用:如图2,△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BAC=∠DAE=120°,D,E,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①求证:△ADB≌△AEC;②请直接写出线段AD,BD,CD之间的等量关系式;拓展延伸:如图3,在菱形ABCD中,∠ABC=120°,在∠ABC内作射线BM,作点C关于BM的对称点E,连接AE并延长交BM于点F,连接CE,CF.①证明△CEF是等边三角形;②若AE=5,CE=2,求BF的长.37.在正方形ABCD中,点P是射线BC上任意一点(不与点B、C重合),连接AP,过点P作AP的垂线交正方形的外角∠DCF的平分线于点E.(1)如图1,当点P在BC边上时,判断线段AP、P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P在BC的延长线上时,(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连接AE交CD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GP,请写出三条线段GP、BP、GD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8.如图,在▱ABCD中,E为AB中点,EF与CF分别平分∠AEC与∠DCE,G为CE中点,过G作GH ∥EF交CF于点O,交CD于点H.(1)猜想四边形CGFH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2)当AB=4,且FE=FC时,求AD长.39.在菱形ABCD中,∠BAD=60°.(1)如图1,点E为线段AB的中点,连接DE,CE,若AB=4,求线段EC的长;(2)如图2,M为线段AC上一点(M不与A,C重合),以AM为边,构造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AMN,线段MN与AD交于点G,连接NC,DM,Q为线段NC的中点,连接DQ,MQ,求证:DM=2DQ.4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矩形OABC的顶点A(12,0)、C(0,9),将矩形OABC 的一个角沿直线BD折叠,使得点A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折痕与x轴交于点D.(1)线段OB的长度为;(2)求直线BD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3)若点Q在线段BD上,在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以D,E,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y=kx+b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直线CD相交于点D,其中AC=14,C(﹣6,0),D(2,8).(1)求直线l函数表达式;(2)如图2,点P为线段CD延长线上的一点,连接PB,当△PBD的面积为7时,将线段BP沿着y 轴方向平移,使得点P落在直线AB上的点P'处,求点P'到直线CD的距离;(3)若点E为直线CD上的一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是否存在点F,使以点A、D、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4与y=kx+4分别交x轴于点A、B,两直线交于y轴上同一点C,点D的坐标为(﹣,0),点E是AC的中点,连接OE交CD于点F.(1)求点F的坐标;(2)若∠OCB=∠ACD,求k的值;(3)在(2)的条件下,过点F作x轴的垂线l,点M是直线BC上的动点,点N是x轴上的动点,点P 是直线l上的动点,使得以B,P,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P的坐标.43.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n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B,且点A的坐标为(4,0),点C为线段AB的中点.(1)求点B的坐标;(2)点P为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与直线OC交于点Q,设点P的横坐标为m,△OPQ的面积为S,求S与m的函数解析式;(3)当点P在直线AB上运动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一点N,使得以O,B,P,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若存在,求出N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2x+6交x轴于点A,交y轴于点B,过点B的直线交x轴负半轴于点C,且AB=BC.(1)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2)点D(a,2)在直线AB上,点E为y轴上一动点,连接DE.(ⅰ)若∠BDE=45°,求△BDE的面积;(ⅱ)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以DE为边作正方形DEGF,当点F落在直线BC上时,求满足条件的点E 的坐标.45.如图,直线y=﹣2x+4分别与y轴、x轴交于点A、点B,点C的坐标为(﹣2,0),D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连接CD交y轴于点E.(1)求出点A、点B的坐标;(2)若S△COE=S△ADE,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点N在x轴上,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M,N,D,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M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6.如图1,直线y=﹣2x+b(b为常数)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A(2,0).交y轴正半轴于点B.(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点C是线段AB中点,点P是x轴上一点,点Q是y轴上一点,若以A、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恰好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3)如图2,若点P是x轴负半轴上一点,设点P的横坐标为t,以AP为底作等腰△APM(点M在x 轴下方),过点A作直线l∥PM.过点O作OE⊥AM于E,延长EO交直线l于点F,连接PF、OM,若2∠PFO+∠AFE=180°,请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MO的面积.4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3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在线段OA上,将线段CB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此时点D恰好落在直线AB上,过点D作DE⊥x轴于点E.(1)求证:△BOC≌△CED;(2)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并求出直线BC的函数关系式;(3)若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点Q是线段CB上的点(不与点B、C重合),是否存在以C、D、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的直线交x轴于点C,且△ABC面积为10.(1)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BC的解析式.(2)如图1,设点F为线段AB中点,点G为y轴上一动点,连接FG,以FG为边,点G为直角顶点向右侧作Rt△FGQ,且FG:GQ=1:2,在G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落在直线BC上时,求点G 的坐标.(3)如图2,若M为线段BC上一点,且满足S△AMB=S△AOB,点E为直线AM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以点D,E,B,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9.如图1,将矩形OABC放在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C在x轴上,点A在y轴上,OA=4,OC=8.把矩形OABC沿对角线OB所在直线翻折,点C落到点D处,OD交AB于点E.(1)求点E坐标.(2)如图2,过点D作DG∥BC,交OB于点G,交AB于点H,连接CG,试判断四边形BCG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点M是坐标轴上一点,直线OB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4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过点B的直线交x轴于C,且△ABC面积为10.(1)求点C的坐标及直线BC的解析式;(2)如图1,设点F为线段AB中点,点G为y轴上一动点,连接FG,以FG为边向FG右侧作正方形FGQP,在G点的运动过程中,当顶点Q落在直线BC上时,求点G的坐标;(3)如图2,若M为线段BC上一点,且满足S△AMB=S△AOB,点E为直线AM上一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以点D,E,B,C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AB:y=kx+3k(k≠0)交x轴于点B,交y轴于点A,AB=3.(1)求点A的坐标;(2)点C为x轴正半轴上一点,∠BAO=∠ACO,点M为线段AC上一动点,设M的纵坐标为a(a ≠0),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点M到y轴的距离d;(3)在(2)的条件下,过点M作MN∥AB交x轴于点N,连接BM,AN,当△ABM为等腰三角形时,求△AMN的面积.5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y=﹣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BC交x轴负半轴于点C,∠BCA=30°,如图①.(1)求直线BC的解析式.(2)在图①中,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CB于点D,若动点M从点A出发,沿射线AB方向以每秒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N从点C出发,沿射线CB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直线MN与直线AD交于点S,如图②,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DSN≌△BOC时,求t的值.(3)若点M是直线AB在第二象限上的一点,点N、P分别在直线BC、直线AD上,是否存在以M、B、N、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y=x+1与y=﹣2x+4交于点A,两直线与x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4.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C(0,2),现将线段CA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点B,连接AB(1)求出直线BC的解析式;(2)若动点M从点C出发,沿线段CB以每分钟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过M作MN∥AB交y轴于N,连接AN设运动时间为t分钟,当四边形ABMN为平行四边形时,求t的值.(3)P为直线BC上一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以O、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5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x+2与x轴交于点A,点B(5,n)在直线y=x+2上,点C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过点C作CP⊥x轴交直线点P,设点C的横坐标为m.(1)n的值为;(2)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线段CP的长;(3)若△APB的面积为S,求S与m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当S最大时点P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把直线AB沿着y轴向下平移,交y轴于点M,交线段BP于点N,若点D的坐标为,在平移的过程中,当∠DMN=90°时,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56.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5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直线l2:y=﹣4x+b 与l1交于点D(﹣3,8)且与x轴,y轴分别交于C,E.(1)求出点A坐标,直线l2解析式;(2)如图2,点P为线段A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CP,一动点Q从C出发,沿线段CP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P,再沿线段PD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点D停止,求点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所用最少时间时点P的坐标;(3)如图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G(m,2),使得S△CEG=S△CEB,求点G坐标.5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D(0,3),点E是OB延长线上一点,M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O、B),作MN⊥DM,交∠CBE的平分线于点N.(1)①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②求证:MD=MN;(2)如图2,若M(2,0),在OD上找一点P,使四边形MNCP是平行四边形,求直线PN的解析式;(3)如图,连接DN交BC于F,连接FM,下列两个结论:①FM的长为定值;②MN平分∠FMB,其中只有一个正确,选择并证明.58.某私营服装厂根据2011年市场分析,决定2012年调整服装制作方案,准备每周(按120工时计算)制作西服、休闲服、衬衣共360件,且衬衣至少60件.已知每件服装的收入和所需工时如下表:服装名称西服休闲服衬衣工时/件收入(百元)/件321设每周制作西服x件,休闲服y件,衬衣z件.(1)请你分别从件数和工时数两个方面用含有x,y的代数式表示衬衣的件数z.(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问每周制作西服、休闲服、衬衣各多少件时,才能使总收入最高?最高总收入是多少?59.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y=﹣+b交折线OAB于点E.记△ODE的面积为S.(1)当点E在线段OA上时,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b的范围;(2)当点E在线段AB上时,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b的范围;(3)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60.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y=mx+8m(m≠0)交x轴负半轴于A,交y轴正半轴于B,直线BC:y=nx+2n(n≠0)交x轴负半轴于C,且∠OAB=2∠OBC.(1)求m、n的值;(2)点P(t,0)是x轴上一动点,过P作y轴的平行线,交AB于Q,交BC于R,设QR=d,求d 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点P在线段OA上,且d=9时,作点Q关于y轴的对称点T,连接CT,过B作BH⊥CT于H,在直线AB上取点M,过M作MN∥OH交直线BC于点N,若以O、H、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N的坐标.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5小题)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将边AD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DE,线段DE交边BC 于点F,连接BE.若∠C+∠E=150°,BE=2,CD=2,则线段BC的长为2.【解答】解:过C作CM⊥DE于M,过E作EN⊥BC于N,∵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C∥AD,∴∠BFE=∠DFC=∠ADE,∵将边AD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DE,∴∠BFE=∠DFC=∠ADE=60°,∴∠FCM=∠FEN=30°,∵∠DCF+∠BEF=150°,∴∠DCM+∠BEN=90°,∵∠BEN+∠EBN=90°,∴∠DCM=∠EBN,∴△DCM∽△EBN,∴==,∴CM=BN,DM=EN,在Rt△CMF中,CM=FM,∴FM=BN,设FM=BN=x,EN=y,则DM=y,CM=x,∴CF=2x,EF=y,∵BC=AD=DE,∴y+x+y=2x+y+x,∴x=y,∵x2+y2=4,∴y=,x=,∴BC=2,方法二:连接AE,过E作EG⊥AB于G,∵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2,∠BAD=∠C,∵将边AD绕点D逆时针旋转60°得到DE,∴DE=DA,∠ADE=60°,∴△ADE是等边三角形,∴AE=AD,∴AE=BC,∵∠C+∠BEF=150°,∴∠DAB+∠BEF=150°,∴∠ABE=360°﹣(∠ADE+∠BEF+∠DAB)=150°,∴∠GBE=30°,∴GE=BE,BG=,∴GE=1,BG=,∴AG=3,∴BC=AE==2.故答案为:2.2.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点E,F是AD上两点,且AE=DF,∠BCE=60°,CE交对角线BD于G,交BF于点P,连接AP.则四边形ABGP的面积为24﹣24.【解答】解:如图,过点P作PH⊥A于H,过点G作GM⊥CD于M,过点B作BN⊥EC于N.∵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CD=4,∠BAF=∠CDE=90°,∵AE=DF,∴AF=DE,∴△BAF≌△CDE(SAS),∴∠ABF=∠DCE,∵∠ABC=∠DCB=90°,∴∠PCB=∠PBC=60°,∴△PBC是等边三角形,∴PB=BC=PC=4,∵GM⊥CD,∠GDM=45°,∴DM=GM,设DM=GM=x,在Rt△GCM中,∵∠GCM=30°,∴CM=GM=x,CG=2GM=2x,∴x+x=4,∴x=6﹣2,∴CG=12﹣4,PG=PC﹣CG=4﹣(12﹣4)=8﹣12,在Rt△BCN中,BN=BC•sin60°=4×=6,在Rt△PBH中,PH=PB•sin30°=2∴S四边形ABGP=S△ABP+S△PBG=•AB•PH+•PG•BN=××+×(8﹣12)×6=24﹣24.方法二:连接AG交BP于O,证明AG⊥BP.根据四边形的面积=•BP•AG计算即可.由△BGC≌△BGA,推出∠BAG=∠BCG=60°,可得∠AOB=90°.故答案为24﹣24.3.如图,直线y=x+2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点C和点B关于y轴对称,连接AC,点D是△ABC外一点,∠BDC=60°,点E是BD上一点,点F是CD上一点,且CF=BE,连接FE,FB.若∠BFE=30°,则BF2+EF2的值为16.【解答】解:∵直线y=x+2交y轴于点A,交x轴于点B,∴B(﹣2,0),A(0,2),∵点C和点B关于y轴对称,∴C(2,0),∴AB=AC,∴BC=OB+OC=4,∵AB==4,∴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如图,连接AE、AF,∵∠BDC=60°,∴∠BDC=∠BAC,根据三角形的外角,得∠ABD+∠BDC=∠ACD+∠CAB,∴∠ABD=∠ACD,∴在△ABE和△ACF中,,∴△ABE≌△ACF(SAS),∴AE=AF,∠BAE=∠CAF,∴∠BAE+∠BAF=∠CAF+∠BAF=∠BAC=60°,∴∠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AFE=60°,AF=EF,∵∠BFE=30°,∴∠BF A=90°,∴在Rt△AB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F2+AF2=AB2=16,∴BF2+EF2=16.故答案为:16.4.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2,点P是AC上的动点,连接BP,以BP为边作等边△BPQ,连接CQ,则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CQ长度的最小值是.【解答】解:如图,取AB的中点E,连接CE,PE.∵∠ACB=90°,∠A=30°,∴∠CBE=60°,∵BE=AE,∴CE=BE=AE,∴△BCE是等边三角形,∴BC=BE,∵∠PBQ=∠CBE=60°,∴∠QBC=∠PBE,∵QB=PB,CB=EB,∴△QBC≌△PBE(SAS),∴QC=PE,∴当EP⊥AC时,QC的值最小,在Rt△AEP中,∵AE=,∠A=30°,∴PE=AE=,∴CQ的最小值为.5.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E为BC边上一动点,作EF⊥AE,且EF=AE.连接DF,AF.当DF⊥EF时,△ADF的面积为3﹣.【解答】解:如图,过D作DH⊥AE于H,过E作EM⊥AD于M,连接DE,∵EF⊥AE,DF⊥EF,∴∠DHE=∠HEF=∠DFE=90°,∴四边形DHEF是矩形,∴DH=EF=AE,∵四边形ABCD是矩形,∴∠B=∠BAD=90°,∵∠AME=90°,∴四边形ABEM是矩形,∴EM=AB=2,设AE=x,则S△ADE=,∴3×2=x2,∴x=±,∵x>0,∴x=,即AE=,由勾股定理得:BE==,过F作PQ∥CD,交AD的延长线于P,交BC的延长线于Q,∴∠Q=∠ECD=∠B=90°,∠P=∠ADC=90°,∵∠BAE+∠AEB=∠AEF=∠AEB+∠FEQ=90°,∴∠FEQ=∠BAE,∵AE=EF,∠B=∠Q=90°,∴△ABE≌△EQF(AAS),∴FQ=BE=,∴PF=2﹣,∴S△ADF===3﹣.6.如图,△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将△ABC沿直线AC翻折,得到△AB′C,再将△AB′C在直线AC上平移,得到△A′B″C′,则△BB″C′的周长的最小值为2+2.【解答】解:连接AB″.∵AB=B″C′,AB∥B″C′,∴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AB″=BC′,∴△BC′B″的周长=BB″+BC′+B″C′=AB″+BB″+2,∵AB″+BB″最小时,△BC′B″的周长最小,作点A关于直线B′B″的对称点T,连接BT交B′B″于B′″,连接AB″′,此时AB′″+BB′″的值最小,设AT交B′B″于E.则AE=AB′•sin60°=,∴AT=2AE=2,过点T作TP⊥AB交BA的延长线于P.则AP=AT•coS30°=3,PT=AT=,∴AB′″+BB″′=BB′″+B″′T=BT===2.∴BB″+BC′+B″C′的最小值为2+2,故答案为:2+2.7.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9,E,F分别是AB,CD上的点,连接EF,将四边形BCFE沿EF折叠得到四边形B′C′FE,点B′恰好在AD上,若DB′=2AB′,则折痕EF的长是3.【解答】解:如图,连接BB',B'F,BF,过点F作FH⊥AB于H,∵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AD=CD=BC=9,∠A=∠D=∠C=∠ABC=90°,∵将四边形BCFE沿EF折叠得到四边形B′C′FE,∴EF是BB'的垂直平分线,∴BF=B'F,BE=B'E,∵DB′=2AB′,∴AB'=3,DB'=6,∵B'E2=AE2+B'A2,∴BE2=(9﹣BE)2+9,∴BE=5,∵B'F2=BF2=B'D2+FD2=BC2+CF2,∴36+(9﹣CF)2=81+CF2,∴CF=2,∵FH⊥AB,∠C=∠ABC=90°,∴四边形BCFH是矩形,∴FH=BC=9,CF=BH=2,∴EH=3,∴EF===3,故答案为:3.8.如图,在等腰Rt△ABC和等腰Rt△BDE中,AC=BC=,BE=DE=2,连接CD,以AC、C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CDF,连接CE,当平行四边形ACDF为菱形时,线段CE的长度为.【解答】解:延长CE与BD交于点H,∵四边形ACDF是菱形,∴CD=AC,∵AC=BC,∴CB=CD=,∵BE=DE,∴CE垂直平分BD,∴DH==,EH=DH=BH=,∵,∴,故答案为:.9.如图,Rt△OAB的两直角边OA、OB分别在x轴和y轴上,A(﹣2,0),B(0,4),将△OA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OCD,直线AC、BD交于点E.点M为直线BD上的动点,点N为x轴上的点,若以A,C,M,N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2,2)或(6,﹣2).【解答】解:∵A(﹣2,0),B(0,4),∴OA=2,OB=4,∵将△OAB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OCD,∴OC=OA=2,OD=OB=4,AB=CD,∴∠ACO=∠ECB=∠CBE=45°,∴∠CEB=90°,∴∠AEB=∠CED,且CE=BE,在Rt△ABE和Rt△DCE中,∴Rt△ABE≌Rt△DCE(HL),∴OD=OB=4,∴D(4,0),且B(0,4),∴直线BD解析式为y=﹣x+4,当M点在x轴上方时,则有CM∥AN,即CM∥x轴,∴M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C点到x轴的距离,∴M点的纵坐标为2,在y=﹣x+4中,令y=2可得x=2,∴M(2,2);当M点在x轴下方时,同理可得M点的纵坐标为﹣2,在y=﹣x+4中,令y=﹣2可求得x=6,∴M点的坐标为(6,﹣2);综上可知M点的坐标为(2,2)或(6,﹣2),故答案为:(2,2)或(6,﹣2).10.如图,已知边长为6的菱形ABCD中,∠ABC=60°,点E,F分别为AB,AD边上的动点,满足BE =AF,连接EF交AC于点G,CE、CF分别交BD于点M,N,给出下列结论:①△CEF是等边三角形;②∠DFC=∠EGC;③若BE=3,则BM=MN=DN;④EF2=BE2+DF2;⑤△ECF面积的最小值为.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⑤.【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6,∵AC=BC,∴AB=BC=CD=AD=AC,∴△ABC,△ACD是等边三角形,∴∠ABC=∠BAC=∠ACB=∠DAC=60°,∵AC=BC,∠ABC=∠DAC,AF=BE,∴△BEC≌△AFC(SAS)∴CF=CE,∠BCE=∠ACF,∴∠ECF=∠BCA=60°,故①正确;∵∠ECF=∠ACD=60°,∴∠ECG=∠FCD,∵∠FEC=∠ADC=60°,∴∠DFC=∠EGC,故②正确;若BE=3,菱形ABCD的边长为6,∴点E为AB中点,点F为AD中点,∵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O=CO,BO=DO,∠ABO=∠ABC=30°,∴AO=AB=3,BO=AO=3,∴BD=6,∵△ABC是等边三角形,BE=AE=3,∴CE⊥AB,且∠ABO=30°,∴BE=EM=3,BM=2EM,∴BM=2,同理可得DN=2,∴MN=BD﹣BM﹣DN=2,∴BM=MN=DN,故③正确;∵△BEC≌△AFC,∴AF=BE,同理△ACE≌△DCF,∴AE=DF,∵∠BAD≠90°,∴EF2=AE2+AF2不成立,∴EF2=BE2+DF2不成立,故④错误,∴△ECF面积的EC2,∴当EC⊥AB时,△ECF面积有最小值,此时,EC=3,△ECF面积的最小值为,故⑤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③⑤.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坐标(3,0),有一长度为的线段AB在直线y=x+1的图象上滑动,则P A+PB的最小值为.【解答】解:根据垂线段最短,当PM⊥AB时PM最小,当PM平分AB时,P A=PB的值最小,此时P A+PB 的值最小,∵直线y=x+1,∴C(﹣1,0),D(0,1),∴OC=OD=1,∴∠ACP=45°,∵点P坐标(3,0),∴PC=4,∵PM⊥AB,∴PM=PC=2,∵AM=BM=AB=,。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教案和练习

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教案和练习

二次函数中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教学目标:1.在掌握特殊图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判定方法,解决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四边形存在性问题.2.经历例题探究过程,初步理解求解二次函数中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一般思路.3.通过坐标系中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学习,再次感受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问题中的引用,进一步提高对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教学重点二次函数中特殊四边形顶点的确立教学难点二次函数中特殊四边形存在性问题的分类教学过程菱形的问题:例题: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A,点M 在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且MO=MA.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A、M.(1)求线段AM的长;(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如果点B在y轴上,且位于点A下方,点C在上述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点D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且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求点C的坐标.巩固练习:1、在直角梯形OABC 中,CB ∥OA ,∠CO A =90º,CB =3,OA =6,BA =35.分别以OA 、OC 边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点B 的坐标;(2)已知D 、E 分别为线段OC 、OB 上的点,OD =5,OE =2E B ,直线DE 交x 轴于点F .求直线DE 的解析式;(3)点M 是(2)中直线DE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 .使以O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O 为原点,抛物线bx ax y +=2经过点A (6,0), 且顶点B (m ,6)在直线x y 2=上.(1)求m 的值和抛物线bx ax y +=2的解析式;(2)如在线段OB 上有一点C ,满足CB OC 2=,在x 轴上有一点D (10,0),联结DC ,且直线DC 与y 轴交于点E . ①求直线DC 的解析式;②如点M 是直线DC 上的一个动点,在x 轴上方的平面内有另一点N ,且以O 、E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请求出点N 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不需要过程.)A BECDOxyA BEC (备用图)DOxyABDEFC OMNxy矩形、正方形的问题 例题:将抛物沿c 1:y=﹣x 2+沿x 轴翻折,得拋物线c 2,如图所示.现将拋物线C 1向左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 ,与x 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 ,B ;将抛物线C 2向右也平移m 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 ,与x 轴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 ,E .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 ,N ,E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练习:已知,如图:抛物线542--=x xy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

初中数学九年级《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专题复习

初中数学九年级《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专题复习

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一、 已知三个定点型:1、已知点A 、B 、D 的坐标分别是(0,0)、(5,0)、(2,3),以A ,B ,D 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

2、如图,一次函数1y=x+22-分别交y 轴、x 轴于A 、B 两点,抛物线y =﹣x 2+bx +c 过A 、B 两点.(1)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2)作垂直x 轴的直线x =t ,在第一象限交直线AB 于M ,交这个抛物线于N .求当t 取何值时,MN 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3)在(2)的情况下,以A 、M 、N 、D 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求第四个顶点D 的坐标.3、已知抛物线2经过A (2,0). 设顶点为点P ,与x 轴的另一交点为点B . (1)求b 的值,求出点P 、点B 的坐标;(2)如图,在直线 上是否存在点D ,使四边形OPBD 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二、已知两定点型:1、如下图,在梯形ABCD 中,616AD BC AD BC E ==∥,,,是BC 的中点.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D 向点D 运动;点Q 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CB 向点B 运动.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 = 秒时,以点P Q E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抛物线y= -45x 2+417x+1与y 轴交于A 点,过点A 的直线与抛物线交于另一点B ,过点B 作 BC ⊥x 轴,垂足为点C (3,0)(1)求直线AB 的函数关系式;(2)动点P 在线段OC 上从原点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的速度向C 移动,过点P 作PN ⊥x 轴,交直线AB 于点M ,交抛物线于点N .设点P 移动的时间为t 秒,(不考虑点P 与点O ,点C 重合的情况),当t 为何值时,点M 、N 、B 、C 构成平行四边形?问对于所求的t 值,平行四边形是否菱形?请说明理由.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分别交x 轴、y 轴于A 、B 两点(OA <OB ),且OA 、OB 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x 2-+1)x=0的两个根.点C 在x 轴负半轴上,且AB :AC =1:2.(1)求A 、C 两点的坐标. (2)若点M 从点C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时间为t ,写出S 关于t (3)点P 是y 轴上的点,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 ,使以A 、B 、P 、Q 请直接写出Q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223y ax ax a =--(0a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4AC .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2)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知识归类讲解专题10 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知识对接考点一、怎样解一次函数中的四边形问题1、四边形面积常转化为若干个三角形面积之和(或差).2、画出草图,把要求的图形构建出来,根据面积公式,把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计算出来,把坐标转化成线段,代入面积公式求解。

3、规则图形(公式法); 不规则图形(切割法)不含参数问题 ;含参数问题(用参数表示点坐标,转化成线段)注意:坐标的正负、线段的非负性。

求面积时,尽量使底或高中的一者确定下来(通过对图像的观察,确定底和高),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建立等式。

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 kx k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B 、A ,将线段AB 沿某个方向平移,点A 、B 对应的点M 、N 恰好在直线22y x =-和直线2x =上,则当四边形AMNB 为菱形时N 点坐标为()A .()2,1B .()2,2C .()2,3D .()2,4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 x 轴,点B 的坐标为()4,1,60BAD ∠=︒,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从y 轴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平移,设直线l 与菱形ABCD 的两边分别交于点M ,N (点N 在点M 的上方),连接OM ,ON ,若OMN 的面积为S ,直线l 的运动时间为t 秒(06t ≤≤),则S 与t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 .B .C .D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11112222333,,OA B C A A B C A A B C ,…都是菱形,点123,,A A A …都在x 轴上,点123,,C C C ,…都在直线y =11212323160,1C OA C A A C A A OA ∠=∠=∠==︒=,则点n C 的横坐标是()A .2321n -⨯-B .2321n -⨯+C .1321n -⨯-D .1321n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4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曲线k y x=在第一象限经过点D .将正方形ABCD 沿x 轴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时,点C 的对应点恰好落在曲线上.A .12B .1C .32 D .25.如图,点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 是菱形.已知点B坐标为(,则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A.y x=+B.yC.y=+D.y=+6.如图,点O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在x轴正半轴上,四边形OABC是菱形.已知点B坐标为(3,则直线AC的函数解析式为()A.y B.y C.y D.y7.如图,点C、D分别在两条直线y=kx和72y x=上,点A(0,2),B点在x轴正半轴上.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则k=()A.52B.25C.57D.758.如图,四边形ABCD 的顶点坐标分别为()()()()4,0,2,1,3,0,0,3A B C D ---,当过点B 的直线l 将四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时,直线l 所表示的函数表达式为( )A .116105y x =+B .2133y x =+C .1y x =+D .5342y x =+9.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一正比例函数图象与反比例函数()110k y k x =>的图象交于A ,D 两点(点A 在第一象限),点B ,C 在反比例函数()220,0k y k x x <=>的图象上,AB //y 轴,CD //x 轴,若122k k =,6ABC S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A .30B .24C .18D .12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坐标原点,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3)、(t ,3)、(t ,0),点D 是直线y =kx +1与y 轴的交点,若点A 关于直线y =kx +1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四边形OABC 内部(不包括正好落在边上),则t 的取值范围为( )A .-2< t < 2B .tC .t <-2或2<tD .以上答案都不对 二、填空题 1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的负半轴上,直线y =﹣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四边形ABCD 为菱形,连接AC ,点P 为△ACD 内一点,且∠APB =60°,点E 在线段AP 上,点F 在线段BP 上,且BF =AE ,连接AF ,EF ,若∠AFE =30°,则AF 2+EF 2的值为___.12.如图,矩形OABC 的两边落在坐标轴上,反比例函数k y x=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分支交AB 于点P ,交BC 于点E ,直线PE 交y 轴于点D ,交x 轴于点F ,连接AC .则下列结论:①四边形ADEC 为平行四边形;②=2ACFP S k 四边形;③若=1CEF S △,=4PBE S △,则6k =;④若3AP BP =,则4DA DO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13.如图,直线3y x 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D ,将线段AD 沿x 轴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线段BC ,若直线4y kx =-与四边形ABCD 有两个交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14.已知平面上四点A (0,0),B (10,0),C (10,6),D (0,6),直线y =mx ﹣3m +2将四边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m 的值为 __.15.如图,点C 、B 分别在两条直线y =﹣3x 和y =kx 上,点A 、D 是x 轴上两点,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则k 的值为 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1B -,与x 轴以及1y 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且点D 的坐标为()1,n ,(1)求n 的值及一次函数y kx b =+的表达式.(2)求四边形AOCD 的面积;(3)在y 轴上找一点P ,使得以点P ,B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 的坐标_______________.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4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D 、C ,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A (0,-2),与直线CD 交于点B (m ,1).(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点P沿A-B-C的折线运动,当△APC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13时,求点P的坐标;(3)点E是射线CD上一动点,过点E作EF//y轴,交直线AB于点F.若以O、C、E、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直接写出点E的坐标.18.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B的坐标为(6,8),一次函数2y-3x b=+的图象与边OC、AB分别交于点D、E,并且满足OD=BE,点M是线段DE上的一个动点.(1)求b的值;(2)连结OM,若△ODM的面积与四边形OAEM的面积之比为1:2,求点M的坐标;(3)设点N是x轴上方平面内的一点,以O、M、D、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时,请求出点N的坐标.19.如图,抛物线y=ax2+bx﹣2与x轴交于A(﹣1,0),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 (5,3)在抛物线上.(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M 为直线CD 上一点,点N 为抛物线上一点,若以B ,C ,M ,N 为顶点,以线段BC 为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点M 的坐标.2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如果点A 、点C 为某个菱形的一组对角的顶点,且点A 、C 在直线y x =上,那么称该菱形为点A 、C 的“最佳菱形”下图为点A 、C 的“最佳菱形”的一个示意图.已知点M 的坐标为()1,1,点P 的坐标为()3,3.(1)点()()()1,3,2,1,4,0E F G 中,能够成为点M 、P 的“最佳菱形”的顶点的是_________;(2)如果四边形MNPQ 是点M 、P 的“最佳菱形”.①当点N 的坐标为()3,1时,求四边形MNPQ 的面积;②当四边形MNPQ 的面积为8,且与直线y x b =+有公共点时,直接写出b 的取值范围.21.如图,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反比例函数(0)ky x x =>的图象经过点A ,已知B (-3,2),C (-5,0).(1)求k 的值;(2)求直线AC 的解析式;(3)点P (,m n )在直线AC 和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下方、x 轴上方的区域内,且m 、n 是整数,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P 的个数.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点B 的坐标为()0,3.直线2l :2y x =与直线1l 相交于点C ,点C 的横坐标为1.(1)求直线1l 的解析式;(2)若点D 是y 轴上一点,且OCD 的面积是AOC △面积的23,求点D 的坐标;(3)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E ,使得以点O ,A ,C ,E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符合条件的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3.(问题情境)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 是菱形,点A 的坐标为(),a b ,且a和b满足3a;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连接BM.(1)写出点A的坐标_______;(2)求直线AC的解析式;(问题探究)(3)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S S≠,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设PMB△的面积为(0)①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②在点P运动过程中,当3S=时,请求出t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函数与特殊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
(培优专题)
1.(2015春•通州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1),B(0,3),P是x轴上一动点,在直线y=x上是否存在点Q,使以A、B、P、Q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画出所有满足情况的平行四边形,并求出对应的P、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5春•北京校级期中)已知直线y=x+3分别交x轴、y轴于点A、B.
(1)求∠BAO的平分线的函数关系式;(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点M在已知直线上,点N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以点M、N、A、O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2010秋•吴江市校级期中)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D 边上,AE>DE,BE=BC,点O是线段CE的中点.
(1)试说明CE平分∠BED;
(2)在直线AD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B、C、F、E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如果存在,试画出点F的位置,并作适当说明;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直线y=x+1与y=﹣2x+4交于点A,两直线与x轴分别交于点B和点C,D是直线AC上的一个动点,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E,使得以E,D,O,A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E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点A的坐标是(2,1),点B的坐标是(5,1),过点A的直线l 的表达式为y=2x+b,点C在直线l上运动,在直线OA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6.(2012春•雨花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2,顶点A、B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移动.
(1)当OA=时,求点C的坐标.
(2)在(1)的条件下,求四边形AOBC的面积.
(3)是否存在一点C,使线段OC的长有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C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7.(2012春•石狮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分别
与x轴、y轴交于点A、B,且点A的坐标为(8,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1)填空:b=;
(2)求点D的坐标;
(3)点M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A、B除外),试探索在x上方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得以O、B、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
8.(2014秋•朝阳区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为矩形,点D与坐标原点重合,点C在x轴上,点A在y轴上,点B的坐标是(8,12),矩形ABCD沿直线EF折叠,点A落在BC边上的G处,点E,F分别在AD,AB上,且F 点的坐标是(5,12).
(1)求点G的坐标;
(2)求直线EF的解析式;
(3)坐标系内是否存在点M,使以点A,E,F,M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2014•伊春模拟)如图,矩形OABC在坐标系中,OA>OC,矩形面积为12,对角线AC的长为5.
(1)求A,C的坐标;
(2)若D为AC中点,过D的直线交y轴负半轴于E,交BC于F,且OE=1,求直线EF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G,使以C,D,F,G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G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2011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OB是矩形OABC的对角线,点B的坐标为(3,6).D、E分别是OC、OB上的点,OD=5,OE=2EB,过D、E的直线交x轴于点F.
(1)点E的坐标为;
(2)求直线DE的解析式;
(3)若点M是线段DF上的一个动点,在x轴上方的平面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N,使得以O、D、M、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2007秋•成都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矩形OABC的两个顶点A、B 的坐标分别A(,0)、B(,2),∠CAO=30°.(1)求对角线AC所在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
(2)把矩形OABC以AC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O落在平面上的点D 处,求点D的坐标;
(3)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O、D、P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2.(2014•金华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分别
交x轴、y轴于A、B两点.点C(2,0)、D(8,0),以CD为一边在x轴上方作矩形CDEF,且CF:CD=1:3.设矩形CDEF与△ABO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1)求点E、F的坐标;
(2)求s与b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若把点O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记为点G,在直线l上下平移的过程中,平面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得以A、P、E、G为顶点的四边形为菱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0,4),B(2,3).
(1)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是否存在另一个点Q,使得以A,O,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AP为其中一个边)?若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2与x轴、y轴交于A、B 两点,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在线段OC上,OD=2CD.
(1)点C的坐标为;
(2)求直线AD的解析式;
(3)P是直线A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为O、A、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