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x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f5954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ad.png)
4
文学作品阅 读专题之一
如何快速读懂散文
5
散文是内心的独白,是对读者朋友的倾诉, 写散文就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张守仁)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在艰辛的人生长途上小 憩时的悄声对话和共同思索。(余秋雨)
开拓自己的生命空间······使每个
生命表述得更彻底,更有诗意。
6
散文的显著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这是散文的重要特点。所谓 “ 形 散 ” ,主要指散文的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 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散还指它的表现方法不拘 一格。组织材料,结构成篇也比较自由。所谓 “ 神不散 ” ,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 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 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13
文章主旨如何表述
用了什么手法
本文通过写什么,表现什么, 赞扬什么,反对什么……
14
另外,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文 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 作品的背景、作者等,这些都是 尤其需要注意的关键部位。
15
散文阅读题的答题如何规范,有一 定的答题模式吗?经过摸索,探究历年 高考试题的参考答案,总结出常见的几 种答题模式,供同学们参考仿用。
19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1、即使是普通的油灯,在贫困的年代里也是很宝
贵的;2、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更值得珍惜的人生 宝贵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1、曾经拥有的灯下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
知身在何处的惆怅;2、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免失 去了一些美好的东西。
二 标题
、 结
段意层意、归纳主题
构 结构思路、谋篇布局
类
三
、 形象内涵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18张PPT)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1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5c1877e53a580217fcfe3d.png)
❖ 答题模式(móshì):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 种表现手法与语境结合有什么特点,突出表 现什么情感(性格,意境,思想等)。
第十三页,共18页。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chánɡ jiàn)表现手 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qīdài)感知 (xuánn作对ià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 n): 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 照应: 突出。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第七页,共18页。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 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 想。
❖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
体会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第三页,共18页。
1、 人称(rénchēng)变化 作用题
❖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 称谓(chēngwèi)的变化设置考题。
❖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 作用(zuòyòng)。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 情方面回答。
第十页,共18页。
❖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 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 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寄托(jìtuō)感情;白描:简笔勾 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 明)。
第十三页,共18页。
知识积累: 明确常见(chánɡ jiàn)表现手 法的作用。
悬念 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qīdài)感知 (xuánn作对ià用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 n): 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 照应: 突出。
❖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 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第七页,共18页。
❖ 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 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便于记忆和传诵
。
❖ 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说理周密表现充 满论证雄辨气势磅礴,可以周密全面地表达思 想。
❖ 借代: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 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 和幽默感。
体会文章的内容。 ❖ 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 品味散文的语言。
第三页,共18页。
1、 人称(rénchēng)变化 作用题
❖ 题型设置: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或者 称谓(chēngwèi)的变化设置考题。
❖ 解题思路:结合考题内容作具体化分析其 作用(zuòyòng)。一般从作者和读者的感 情方面回答。
第十页,共18页。
❖ 说明(列数字: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 服;画图表 :可使说明内容直观形象;下定 义 :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 明更严密;分类别 :使说明条理清楚)。
❖ 描写 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 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 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寄托(jìtuō)感情;白描:简笔勾 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 明)。
2020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4页)(1)
![2020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共4页)(1)](https://img.taocdn.com/s3/m/48954a77360cba1aa911da82.png)
题型四理解句子的含意题
含蓄句(或有某些深刻含意,或凝聚了某种情感,或具有某种哲理与警示作用)、行文思路句(包括对下文有起始作用的总领句,对上文有概括作用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
题型十一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
一、什么是形象特点概括分析
“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是指对人物形象特点或物象特点的概括分析。
二、怎样答形象特点概括分析
(一)“3角度”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1.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
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理。
2.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
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
3.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
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
题型十二物象作用分析题
主要①内容主旨方面:散文主旨之所在。
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
高考散文考点及答题技巧ppt
![高考散文考点及答题技巧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13e58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4b.png)
第二步:分析线索作用——从结构和内 容两方面分析 结构方面 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②使结构清晰, 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内容方面 ①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②揭示主题; ③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特别提示:要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线索 的不同作用,如物象线索有象征、呼应 作用,情感线索有使情感浓厚、不断深 化的作用等。
②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 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
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 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
高考散文的基本特征
1、散文基本特征:
(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
形散神聚);
(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
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
①线索清晰,文脉突出。 ②结构严谨,层层深入。 ③选材丰富,现实与回忆交织,虚 实结合,详略得当,形散神聚。 ④手法:对比、照应、伏笔、以小 见大等
文章的整体构思
文章的局部构思
构思特点
高考散文考点题型
题型三:线索作用分析题
【解题思路】
第一步:找出线索——“4看”定线索 看标题 看议论 抒情 文中的议论、抒情句子中蕴含的“情” 往往就是文章的线索。如《记念刘和珍 君》中表达作者悲愤情感的议论抒情句, 表明了文章的线索是悲愤之情。
高考散文考点题型
题型五: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 【解题思路】
➢ 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现人物思想、 性格的语言回答即可。
➢ 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 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 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题型七:标题的作用
【解题思路】
①贯穿全文线索。 ②交代文章内容或表明写作对象或关联主要事件。 ③手法,如象征、比喻、双关等。 ④透露情感或奠定情感基调 ⑤表明文章主旨。 ⑥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https://img.taocdn.com/s3/m/5f507cc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e.png)
二、句式之美(音韵之美)
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 句子,等等。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 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 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三、修辞之美
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手法,使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而生 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引人入胜。
②中间段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主要物象或议论的 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除结构作用外,内容上的作用一 般有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 前文。
3.结尾句段作用
①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 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②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③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点明题旨,或奠定感情基调。 • ②引起下文,与下文形成对照,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
念,暗示下文。 • ③奠定基调,开篇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 • ④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 ⑤景物开篇,烘托渲染
•
2.中间句段作用
①中间段比较短,只有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照应开头的作用;呼应结尾 的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 文的作用。
1.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 一点。 2.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特点) 3.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含了什么道理、 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 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考点: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
•答题模板:
•1.确认本文(段、句)所用的表达技巧 •2.依据表达技巧的作用,紧扣内容、文句作答。在分 析作用时,一定要把它自身的作用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结合起来分 析。 运用了……表达技巧,表达了……内容,达到了……效果。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PPT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模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c0babb27d3240c8547ef91.png)
17
答案:①这个词表面义是指鲁迅的故乡; ②它的深层义是指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 答题规范用语: 1、这个词表面义是(指)什么。 2、它的深层义是(指)什么。
精选PPT课件
18
2.关注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贬义褒用、褒义贬用,
15
一、掌握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基本方法
1.由表面义到深层义
理解词语的含义,必须透过词语的 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即必须联 系词语的具体语境,结合作者观点、文 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及上下文去找 对应的阐释。
精选PPT课件
16
【课堂训练】
阅读方令孺的《在山阴道上》
“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 中“故乡”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13
题型和答题模式
一、理解、赏析文中词、句
精选PPT课件
14
(一)词语理解型
常见的命题形式: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的深刻含义;
2、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重要把握以下三类词: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精选PPT课件
③以多个片断剪影表达主题——少用单一故事
2.哲理性散文——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
①抒写人生生活感悟 ②小处着笔 ③点到为止
3.写景咏物散文——意蕴丰富,含意深远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②情景交融 ③细腻描写
4.抒情性散文——直抒胸臆,朴实自然
5.文化散文——文化意象,文化韵味
①文化视角 ②人文情怀 ③思想意蕴
精选PPT课件
9
• 2、寻找“文眼”
• 优秀的散文大多有“文眼”。“文眼”往往是 文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地方,是反映主题思想、 创作意图的关键词句。抓住了“文眼”,就抓住了 全文的关键,找准了理解、把握全文的突破口。朱 自清的《荷塘月色》文首的“心里颇不宁静”,是 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 出 “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寻找“文眼”,即把文中叙述、描写基础上的议论 抒情句、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首尾照应的句子等 找出来加以体悟,因为这些句子往往直接透露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倾向、写作目的。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考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b9c8c61a6c30c2259019ee4.png)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 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 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 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 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 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 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 声音……
16
24. 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 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6
• 4.文中的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四6堡分雕)版》P28页
解析:首先可以对问句进行分类,然后分析问句背 后隐藏的情感,最后从文章结构的角度来分析这些问句 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 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三个问句, 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 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 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②五个问句,相互 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 和未来命运的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 脉,串起全文。
13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表现手法和表达 效果的赏析。
参考答案: (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 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 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 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 版文化的追怀。
24
拓展迁移:语言特色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
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 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 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 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动、形象、含蓄的句子; 2、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解题时要先从词句的表层含意理解,再联系前后文,看看段意,就可以得出答案。 步骤:
①应该明确表现手法 ②从语句内容角度分析语句的具体含义 ③阐明语句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神秘色彩,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
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5.“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1、词语特殊含义:指代义、修辞义、语境义 2、方法:从原文中摘取、提炼、概括 答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粮食》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 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 面描写结合起来。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 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 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 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典雅 含蓄蕴藉 富有文 采 质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3.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 句、长句短句等(音韵美 生动形象 简洁明快 句式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语言风格举隅:①.自然淡雅 ②.平和冲淡③.苍劲雄健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
学海无涯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 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 用。
2 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
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情议论句; 2、抓过渡句; 3、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学海无涯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 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Fra bibliotek学海无涯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二: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 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3 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点面结合 : 如《江雪》
①应该明确表现手法 ②从语句内容角度分析语句的具体含义 ③阐明语句艺术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叙述方式 顺叙: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从结尾或情节中的某一段写起,造成悬念,引人人胜。
引用: ①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文学趣味、神秘色彩,丰富(充实)文章的内容; ②引用诗词:丰富(充实)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
章具有意境美。 ③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题型三:鉴赏艺术手法类。
题型表述方式通常为: 1.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等)? 2.作者是如何写“……”? 3.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表达效果。 4.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 5.“词语或句子的含意是什么?或有什么意蕴? 1、词语特殊含义:指代义、修辞义、语境义 2、方法:从原文中摘取、提炼、概括 答模式:手法+分析+艺术效果(注意叠词)+表达感情 考查词句含意的往往是:
B、对比:明与暗、昔与今《粮食》 C、衬托: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乐景写哀 D、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既可用细描,精雕细 刻,具体传神,纤毫毕现;也可用白描,勾勒轮廓,简洁传神。
正面描写:也称直接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 侧面描写:也称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侧面描写一般不单独出现,往往与正 面描写结合起来。 2、其他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映衬烘托对比、悬念、类比、用典、 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 3、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线索、繁简。 4、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伏笔、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 龙点睛、首尾照应 5、修辞手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对偶、排比、对比、借代、夸张 语言特点赏析角度: 1.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 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 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形象生动、亲切自然) 2.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典雅 含蓄蕴藉 富有文 采 质朴平实 严谨 精确准确 ) 3.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 句、长句短句等(音韵美 生动形象 简洁明快 句式活泼) 4.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语言风格举隅:①.自然淡雅 ②.平和冲淡③.苍劲雄健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 (3)议论散文
或(1)写景散文 (2)状物散文 (3)叙事散文 (4)说理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
学海无涯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 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补充、丰富、深化原叙述的作 用。
2 抒情手段: 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借物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命题趋势上,多数作品涉及到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冲突,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文
化的眷恋,对现代化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探讨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对现代人类的拯救问题。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一读—整体感知: ①了解主要内容; ②归纳中心意思; ③分析题目含义。 ——用一句话概括中心。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二理—理清思路: 1、抓抒情议论句; 2、抓过渡句; 3、 抓每层每段中心句。——用铅笔作好标志。 三找—-找答题区域——画出相关处。 散文阅读应分几步?(阅读程序) 四述—整合答案: 1、提炼组合:有的答案隐含于文中,须提炼;有的答案分散在各处,须组合。 2、组织归纳:围绕要点,句子通顺,言简意赅。 题型一: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学海无涯
2020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
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 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 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起什么作用?Fra bibliotek学海无涯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作用(专用术语): 1)文首:
①开篇点题、总领全文。 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烘托情感; ③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3)文末: ①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 ②收缩全文(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题型二:引文的作用 答题格式(要点) ①对当前语段的内容作用,②对全文的内容作用,③增加权威性、文学性、历史性、文 化性等(视文体和功能而定,不要完全罗列)
借事抒情:即事抒怀;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含蓄委婉) 3 描写方法(特点)
①、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等 ②、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③、描写景物的手法技巧
A、结合 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蝉噪林逾 静,鸟鸣山更幽)
虚实结合 :如《雨霖铃》 正侧结合:如《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点面结合 : 如《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