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时达标检测卷及答案:汉代儒学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儒学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湖北重点中学冲刺模拟)古代某位思想家把儒家的“仁”与阴阳五行学说的“天”相结合,把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比附,从横向上确立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纵向上构建了家族与国家之间的顺从关系。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的是( )

A.“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B.“德主刑辅”“大德小刑”

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

B

2.(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月考)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以阐明天子的“正统”。这种做法说明了( ) A.中央集权顺应历史潮流

B.封建皇权具有神权色彩

C.皇帝有天下独尊的地位

D.君权与相权矛盾不突出

B

3.(2019·成都高三诊断检测)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己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很普遍,而且能够为人们的道德观念所接受。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视为不义。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分封制已难以为继

B.社会道德水准提高

C.民意左右官员行为

D.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

4.(2019·石家庄模拟)西汉官方孝德教育呈现出神秘化的倾向,“孝”从政治伦理范畴中提升出来,发展为宇宙间无所不在的最高准则,为引导人们崇尚孝德,统治

者( )

A.推动了儒释道融合

B.革新了选官制度

C.提出家国一体观念

D.设刺史以察民情

B

5.(2019·蓉城名校联盟联考)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A

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

A

6.(2019·昆明模拟)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孔子后裔孔甲率一批儒家士人携带孔门礼器往投陈胜、吴广,最后战死在反秦战场上。一大批这样的知识分子,向秦王朝发起了拼死反抗。材料说明( )

A.秦朝因文化专制政策付出代价

B.儒家力图去争夺主流意识形态

C.儒家士人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

D.秦朝文化专制为西汉提供借鉴

7.(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期末)董仲舒在其文章《高庙园灾对》中,用灾异观念解释辽东高庙和长陵高庙殿火灾的原因,遭到主父偃的告发,董仲舒差点被杀。据此可知,董仲舒的灾异观念意在( )

A.借助天来限制君权B.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C.阐述君权神授思想D.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A

8.(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有学者认为,从汉代起,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

A.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实际

B.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有关

D.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C

9.(2019·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天者,群物之祖也,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他的主要目的是( )

A.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

B

10.(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 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

B.认为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

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

11.(2019·郑州模拟)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B

12.(2019·濮阳模拟)有学者指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尖锐对立。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 ) 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

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

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换不定

D.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

A

二、非选择题

13.(2019·苏北四市模拟)儒、法两学派思想是古代中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人之性,固无礼义,故强学而求有之也;性不知礼义,故思虑而求知之也。然则性而已(如果只有本性),则人无礼义,不知礼义。人无礼义则乱,不知礼义则悖。

——《荀子》材料二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呵斥)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

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材料三孝元皇帝……柔仁好儒,见先帝(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汉书·元帝纪》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荀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韩非子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秦朝施政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汉元帝与汉宣帝治国理念的分歧及其本质。

答案:(1)主张:人天性不知礼义(或人性本恶);通过学习、思考获取礼义;礼义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政治背景: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封建制确立);礼崩乐坏。

(2)主张:以法治国;厚赏;重罚;法令统一。

影响:积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消极,造成暴政,激化矛盾。

(3)分歧:元帝重儒;宣帝儒法并用。

本质:维护统治。

14.(2019·哈尔滨三中验收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

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