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N-09-组播协议

合集下载

DCN-3650-组播协议命令

DCN-3650-组播协议命令

目录第1章IPv4组播协议................................................................ 1-11.1 DCSCM配置命令................................................................................. 1-11.1.1 access-list(组播源控制) ...........................................................................1-11.1.2 access-list(组播目的控制)........................................................................1-11.1.3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1-21.1.4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access-group....................................1-21.1.5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access-group (sip)...........................1-21.1.6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access-group (vmac).......................1-31.1.7 ip multicast policy...................................................................................1-31.1.8 ip multicast source-control....................................................................1-41.1.9 ip multicast source-control access-group...........................................1-41.1.10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1-41.1.11 show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1-51.1.12 show ip multicast destination-control access-list ............................1-51.1.13 show ip multicast policy ......................................................................1-61.1.14 show ip multicast source-control .......................................................1-61.1.15 show ip multicast source-control access-list....................................1-61.2 IGMP Snooping配置 .......................................................................... 1-71.2.1 clear ip igmp snooping vlan ..................................................................1-71.2.2 clear ip igmp snooping vlan <1-4094> mrouter-port...........................1-71.2.3 debug igmp snooping all/packet/event/timer/mfc...............................1-71.2.4 ip igmp snooping ....................................................................................1-81.2.5 ip igmp snooping proxy .........................................................................1-81.2.6 ip igmp snooping vlan............................................................................1-81.2.7 ip igmp snooping vlan immediately-leave ...........................................1-81.2.8 ip igmp snooping vlan l2-general-querier............................................1-91.2.9 ip igmp snooping vlan l2-general-query-source .................................1-91.2.10 ip igmp snooping vlan l2-general-query-version ..............................1-91.2.11 ip igmp snooping vlan limit................................................................1-101.2.12 ip igmp snooping vlan mrouter-port interface.................................1-101.2.13 ip igmp snooping vlan mrouter-port learnpim.................................1-101.2.14 ip igmp snooping vlan mrpt............................................................... 1-111.2.15 ip igmp snooping vlan query-interval............................................... 1-111.2.16 ip igmp snooping vlan query-mrsp................................................... 1-111.2.17 ip igmp snooping vlan query-robustness........................................1-121.2.18 ip igmp snooping vlan report source-address ................................1-121.2.19 ip igmp snooping vlan specific-query-mrsp....................................1-121.2.20 ip igmp snooping vlan static-group..................................................1-131.2.21 ip igmp snooping vlan suppression-query-time .............................1-131.2.22 show ip igmp snooping......................................................................1-13第2章IPv6组播协议命令......................................................... 2-12.1 MLD Snooping配置............................................................................ 2-12.1.1 clear ipv6 mld snooping vlan.................................................................2-12.1.2 clear ipv6 mld snooping vlan <1-4094> mrouter-port.........................2-12.1.3 debug mld snooping all/packet/event/timer/mfc .................................2-12.1.4 ipv6 mld snooping ..................................................................................2-22.1.5 ipv6 mld snooping vlan..........................................................................2-22.1.6 ipv6 mld snooping vlan immediate-leave.............................................2-22.1.7 ipv6 mld snooping vlan l2-general-querier ..........................................2-22.1.8 ipv6 mld snooping vlan limit..................................................................2-32.1.9 ipv6 mld snooping vlan mrouter-port interface...................................2-32.1.10 ipv6 mld snooping vlan mrouter-port learnpim6...............................2-42.1.11 ipv6 mld snooping vlan mrpt...............................................................2-42.1.12 ipv6 mld snooping vlan query-interval...............................................2-42.1.13 ipv6 mld snooping vlan query-mrsp...................................................2-52.1.14 ipv6 mld snooping vlan query-robustness ........................................2-52.1.15 ipv6 mld snooping vlan static-group..................................................2-52.1.16 ipv6 mld snooping vlan suppression-query-time .............................2-62.1.17 show ipv6 mld snooping......................................................................2-6第3章组播VLAN命令 .............................................................. 3-13.1 multicast-vlan .................................................................................... 3-13.2 multicast-vlan association............................................................... 3-1第1章IPv4组播协议1.1 DCSCM配置命令1.1.1 access-list(组播源控制)命令: access-list <5000-5099> {deny|permit} ip {{<source> <source-wildcard>}|{host-source <source-host-ip>}|any-source} {{<destination><destination-wildcard>}|{host-destination <destination-host-ip>}|any-destination}no access-list <5000-5099> {deny|permit} ip {{<source><source-wildcard>}|{host-source <source-host-ip>}|any-source} {{<destination><destination-wildcard>}|{host-destination <destination-host-ip>}|any-destination} 功能:配置源受控组播访问列表,其no形式用于删除该访问列表。

组播协议概述

组播协议概述

组播协议概述1IGMP v2协议概述1.1协议介绍IGMP是一个运行在路由器/三层互换机(以下简称路由器)与直连的主机之间的协议,该协议被主机用来向直连的路由器报告主机所属的多点广播组的隶属关系。

该协议分为主机侧和路由器侧两部份(协议栈只提供了主机侧的源码),本模块注重于路由器侧的实现。

与ICMP一样,IGMP被封装在IP数据报内,IP的协议数为2。

而且,由于IGMP是在主机和直连路由器之间传输的,因此封装IGMP的IP报文的TTL被设定为1。

同时为了保证路由器能够及时处置该IGMP报文,在封装IGMP的IP报文中应加上“IP Router Alert option”,以下是IGMP v2的数据报格式信息。

1.2包格式0 1 2 3 4 5 6 70 1 2 3 4 5 6 70 1 2 3 4 5 6 70 1 2 3 4 5 6 7图一IGMP包格式说明:Type域:0x11 = 隶属关系查询消息(Membership Query)该类型包括两种消息:General Query,路由器发往主机,查询网络上有多少多点广播组存在。

Group-Specific Query,路由器发往主机,查询特定的多点广播组是不是有成员存在。

0x16 = 版本2隶属关系报告(Version 2 Membership Report),主机发往路由器。

0x17 = 离开组(Leave Group),主机发往路由器。

0x12 = 版本1隶属关系报告(Version 1 Membership Report),主机发往路由器,本消息向后兼容。

其它未说明的消息类型应该被抛弃。

Max Response Time域:Max Response Time 域仅在“Membership Query”消息中有效,它以1/10秒为单位,说明了主机在回应路由器的“M embership Query”消息前的延迟时刻。

在所有的其它消息中,该域被消息发送者置为0,并被消息接收者忽略。

组播基本协议简介

组播基本协议简介

组播基本协议简介组播基本协议简介1 组成员管理协议简介2 组播路由协议2.1 组播路由协议基本概念2.2 DVMRP简介在IP组播通讯中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基本工作:组播成员如何加入组播以及如何将组播数据传送到它的接收者那里去。

由此产生了组播的两类基本协议:组成员管理协议和组播路由协议。

1 组成员管理协议简介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在IP主机上应用,并向任一个邻近的路由器报告他们的组播成员关系。

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主机端和路由器端。

目前IGMP协议已有三个版本既IGMPv1,IGMPv2,IGMPv3。

IGMPv2在IGMPv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报告相应时间的控制,并加入退出控制的机制,减少了成员离开组的延时。

而IGMPv3则加入了对组播源地址的选择。

和ICMP一样, IGMP 也是IP的一个组成部分。

要求在所有想接收IP组播的主机都进行实现。

IGMP消息封装在IP报文中,其IP的协议号为2。

此处介绍以IGMPv2为例,所有和主机相关的IGMP 消息见下:0 1 2 3+-+-+-+-+-+-+-+-+-+-+-+-+-+-+-+-+-+-+-+-+-+-+-+-+-+-+-+-+-+-+-+-+ | Type | Max Resp Time | Checksum |+-+-+-+-+-+-+-+-+-+-+-+-+-+-+-+-+-+-+-+-+-+-+-+-+-+-+-+-+-+-+-+-+| Group Address |+-+-+-+-+-+-+-+-+-+-+-+-+-+-+-+-+-+-+-+-+-+-+-+-+-+-+-+-+-+-+-+-+图1 IGMPv2格式图IGMP协议包含三种类型的报文,并用type字段进行区分,分别为:Type = 0x11 成员关系查询。

该类型进一步分为两个子类,一般组查询消息和特定组查询消息。

一般组查询用于了解在一个子网中是否有组成员,而特定组查询则用于了解在一个子网中是否有特定组播组的成员。

ND_09 组播技术

ND_09 组播技术

wangd@










IGMPv1&v2 Snooping
PIM
组播数据 流
路由器
IGMP 二层交换机 IGMPv1&2 Snooping IGMP 组播接收者
wangd@










二层设备转发组播数据
组播数据
我是二层, 我是二层,我 不懂组播地址? 不懂组播地址?
组成员
组成员
• 二层交换机接收到组播数据报文,如没有组播功能则按照 广播包的处理方式进行转发。
wangd@










二层设备转发组播数据
MAC地址 端口 组播MAC 1,2,3
1 2 组播数据 3 4
我最聪明, 我最聪明,我 认识组播地址! 认识组播地址!
组成员
组成员
IGMP
组播路由协议
IGMP
wangd@










IGMP
•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r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 IGMP v1 RFC1112 • IGMP v2 RFC2236 • IGMP v3 RFC3376 • IGMPv1 • 网段中必须有路由器定期传输主机成员资格查询消息 • 成员主机收到查询消息后,回复应答报文 • 路由器利用超时机制确定成员的离开
wangd@

组播概述

组播概述

组播概述来源:H3C组播概述组播简介作为一种与单播(Unicast)和广播(Broadcast)并列的通信方式,组播(Multicast)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中点到多点的高效数据传送,能够节约大量网络带宽、降低网络负载。

利用组播技术可以方便地提供一些新的增值业务,包括在线直播、网络电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电台、实时视频会议等对带宽和数据交互的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信息服务。

三种信息传输方式的比较1. 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如图1所示,在IP网络中若采用单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要为每个需要信息的主机(即Receiver)都发送一份独立的信息拷贝。

图1 单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假设Host B、Host D和Host E需要信息,则Source要与Host B、Host D和Host E分别建立一条独立的信息传输通道。

采用单播方式时,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量与需要该信息的用户量成正比,因此当需要该信息的用户数量较大时,信息源需要将多份内容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的用户,这对信息源以及网络带宽都将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单播方式的信息传播过程可以看出,该传输方式不利于信息的批量发送。

2. 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如图2所示,在一个网段中若采用广播的方式,信息源(即Source)将把信息传送给该网段中的所有主机,而不管其是否需要该信息。

图2 广播方式的信息传输假设只有Host B、Host D和Host E需要信息,若将该信息在网段中进行广播,则原本不需要信息的Host A和Host C也将收到该信息,这样不仅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而且会造成同一网段中信息的泛滥。

因此,广播方式不利于与特定对象进行数据交互,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带宽。

3. 组播方式的信息传输综上所述,传统的单播和广播的通信方式均不能以最小的网络开销实现单点发送、多点接收的问题,IP组播技术的出现及时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图3所示,当IP网络中的某些主机(即Receiver)需要信息时,若采用组播的方式,组播源(即Source)仅需发送一份信息,借助组播路由协议建立组播分发树,被传递的信息在距离组播源尽可能远的网络节点才开始复制和分发。

组播协议详细介绍

组播协议详细介绍

一、概述1、组播技术引入的必要性随着宽带多媒体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宽带网络应用层出不穷。

IP TV、视频会议、数据和资料分发、网络音频应用、网络视频应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宽带应用都对现有宽带多媒体网络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挑战。

采用单播技术构建的传统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新兴宽带网络应用在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方面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延时、数据丢失等等问题。

此时通过引入IP组播技术,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

组播网络中,即使组播用户数量成倍增长,骨干网络中网络带宽也无需增加。

简单来说,成百上千的组播应用用户和一个组播应用用户消耗的骨干网带宽是一样的,从而最大限度的解决目前宽带应用对带宽和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

2、IP网络数据传输方式组播技术是IP网络数据传输三种方式之一,在介绍IP组播技术之前,先对IP网络数据传输的单播、组播和广播方式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单播(Un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

如果有大量主机希望获得数据包的同一份拷贝时,将导致发送者负担沉重、延迟长、网络拥塞;为保证一定的服务质量需增加硬件和带宽。

组播(Multicast)传输: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

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的相同数据包。

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

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广播(Broadcast)传输:是指在IP子网内广播数据包,所有在子网内部的主机都将收到这些数据包。

广播意味着网络向子网每一个主机都投递一份数据包,不论这些主机是否乐于接收该数据包。

所以广播的使用范围非常小,只在本地子网内有效,通过路由器和交换机网络设备控制广播传输。

二、组播技术1、 IP组播技术体系结构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的组播路由协议。

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连网组管理协议)。

组播发送和接收的流程

组播发送和接收的流程

组播发送和接收的流程组播(Multicast)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关键技术,它可以让一个发送者同时向多个接收者发送数据,且不需要拆分不同数据包或者重新建立多次连接。

这种技术在网络直播、视频会议、在线教育、IP电话等应用场景中被广泛采用。

下面将对组播发送和接收的流程进行整体梳理,并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具体过程。

一、组播发送流程1. 创建组播组:发送者需要先创建一个组播组(Multicast group),这个组就是所有接收者的目的地,组播组的地址是组播地址,如224.0.0.1。

2. 发送数据:发送者发送数据的时候,将数据发送到该组地址(如224.0.0.1)。

数据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数据,如音视频、文字、图片等等。

3. 选择发送接口:发送者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发送接口来发送数据包,这个接口可以是物理网卡、虚拟网卡,或者通过隧道协议发送。

4. 封装数据包:发送者需要将数据封装在数据包中,数据包包括IP头、UDP头和应用层数据,IP头中必须设置TTL字段,防止数据包永远在网络中循环。

5. 选择多播路由:发送者还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多播路由(Multicast Router)来推送数据包。

多播路由是一个专门负责多播转发的设备,它必须要支持多播协议(如IGMP),并且能够将数据包从一个接口转发到另一个接口。

6. 发送数据包:发送者将封装好的数据包发送到选择的多播路由。

7. 多播路由转发:多播路由负责转发该数据包到所有接收者。

当多播路由收到一个数据包后,它会根据组播IP地址找到相应的组播组,然后查找IGMP表,确定哪些接口有人加入该组播组,然后将数据包转发到这些接口上。

8. 接收端接收数据:最终,接收者从它们加入的组播组中接收数据。

二、组播接收流程1. 发送IGMP报文:接收者在加入一个组播组之前,需要先发送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报文,IGMP协议是一个使主机或路由器知晓多播组内成员的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支持组播传输,将数据从一个源节点传输到多个目的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通过建立一棵组播树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其中源节点作为根节点,目的节点作为叶子节点。

组播路由协议有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DVMRP、IGMP、PIM和MOSPF等。

每种协议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其中,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DVMRP)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使用了类似于BGP的距离矩阵来选择最佳的路径,并通过向邻居节点广播消息来更新路由表。

DVMRP适用于小型网络,但在大型网络中可能产生大量的控制消息。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IGMP)是一种用于在主机和组播路由器之间交换组播组信息的协议。

它允许主机加入和离开组播组,并向路由器报告组播组成员。

IGMP采用了查询-报告机制,通过查询消息和报告消息来维护组播组的成员关系。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PIM)是一种独立于底层网络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可以与各种底层网络协议一起使用,如IP、ATM和Frame Relay等。

PIM使用了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 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 Mode)。

稠密模式适用于具有大量组播组成员的网络,而稀疏模式适用于成员分布较不密集的网络。

Multicast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MOSPF)是一种基于OSPF协议的组播路由协议。

它通过向OSPF协议添加组播扩展来支持组播传输。

MOSPF使用与OSPF相同的链路状态数据库(LSDB)和最短路径树(SPF)算法来计算最优的组播路径。

无论是哪种组播路由协议,其基本目标是找到一条最佳的路径,以最小的开销实现数据的组播传输。

07-组播协议配置

07-组播协议配置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组播协议配置
பைடு நூலகம்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 1 1.1 组播路由实现 ................................................................................................................................................... 1 1.2 组播路由配置任务列表 ................................................................................................................................. 2 1.2.1 基本组播配置任务列表 ..................................................................................................................... 2 1.2.2 IGMP 配置任务列表.............................................................................................................................. 2 1.2.3 PIM-DM 配置任务列表.......................................................................................................................... 3 1.2.4 PIM-SM 配置任务列表.......................................................................................................................... 3 1.2.5 DVMRP 配置任务列表.......................................................................................................................... 3

端口环路检测功能介绍

端口环路检测功能介绍

6、 loopback-detection trap enable 该命令用来开启和关闭端口环路检测时trap信息的发送,当配置了 此命令时,交换机会发送trap信息给网管,开启了debug loopbackdetection后可以观察到如下打印信息:
loopback-detection specified-vlan 1 …… %Jan 01 21:14:47 2006 Ethernet1/1 trap send about loop! no loopback-detection specified-vlan 1 …… %Jan 01 21:15:24 2006 Ethernet1/1 trap send about free loop!
端口环路检测优缺点
实例分析:
如果本端口开启环路检测,不再转发我司设备发出 的环路检测报文(需要加开关命令,默认关闭此功 能) 在开启环路检测的端口上配置 mac access-group 1100: MAC-A 是本机的mac,00-03-0f-03-00-03是环路 检测报文的目的mac
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如下两种:
端口环路检测的实现
在网络部署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接口TX-RX自环的问题, 比如光纤插错、本接口被高压击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接口 TX-RX自环。如下图所示
端口环路检测的实现
另一种情况是Switch连接的外部网络中发生环路,使从接 口发出的报文经过外部网络后环回至本接口,如下图:
端口环路检测的实现
而对于双臂环回则是从端口S1P1发出探测报文后,探测报文 经过了下游交换机之后从本设备的另一个端口S1P2环回到本 交换机
端口环路检测的实现
端口环路检测命令介绍:
1、 loopback-detection interval-time <loopback> <noloopback>

中国移动GPON设备ONU要求V3.1

中国移动GPON设备ONU要求V3.1

GPON设备ONU用户端设备要求目录1概述............................................................................................................................................. - 1 -2GPON系统参考模型..................................................................................................................... - 1 -3设备类型和接口......................................................................................................................... - 2 -3.1设备类型 (2)3.2设备接口 (3)3.2.1PON接口 ........................................................................................................................ - 3 -3.2.2用户侧接口................................................................................................................ - 3 -3.2.3管理接口(可选) .................................................................................................... - 4 -4设备功能要求............................................................................................................................. - 4 -4.1设备基本功能要求 (4)4.1.1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 - 4 -4.1.2ONU的初始化自动配置................................................................................................ - 5 -4.1.3数据加密功能............................................................................................................ - 5 -4.1.4FEC(前向纠错)要求................................................................................................. - 5 -4.1.5ONU掉电通知功能........................................................................................................ - 5 -4.1.6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 - 6 -4.1.7PPPoE仿真拨号功能 .................................................................................................... - 6 -4.1.8设备管理方式............................................................................................................ - 6 -4.1.9POE/POE+功能............................................................................................................. - 6 -4.1.10时间同步.................................................................................................................... - 6 -4.2以太网功能要求 (7)4.2.1以太网基本功能要求 ................................................................................................ - 7 -4.2.2VLAN功能 ...................................................................................................................... - 8 -4.2.3策略控制功能............................................................................................................ - 9 -4.2.4流量镜像.................................................................................................................... - 9 -4.3组播功能 (9)4.3.1组播协议.................................................................................................................. - 10 -4.3.2组播功能.................................................................................................................. - 10 -4.3.3组播性能................................................................................................................... - 11 -4.4多业务Q O S机制 (11)4.4.1多业务QoS总体要求 ................................................................................................ - 11 -4.4.2业务等级协定(SLA) ............................................................................................ - 11 -4.4.3业务流分类功能 ....................................................................................................... - 11 -4.4.4优先级标记.............................................................................................................. - 12 -4.4.5优先级队列机制 ...................................................................................................... - 12 -4.4.6流限速...................................................................................................................... - 13 -4.4.7缓存管理.................................................................................................................. - 13 -4.5安全性要求 (13)4.5.1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 - 13 -4.5.3防DoS攻击 ............................................................................................................... - 15 -4.5.4UNI端口环路检测 ....................................................................................................... - 15 -4.5.5以太网OAM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PTN910设备的DCN介绍

华为PTN910设备的DCN介绍

华为PTN910设备的DCN介绍DCN(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即数据通信网,在华为PTN910 网络中,特指NMS 和华为PTN910设备的网元间传送OAM 信息的网络。

根据DCN 网络和华为PTN910设备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可将DCN 区分为外部DCN 和内部DCN,如图1 所示。

图1 华为PTN910的外部DCN和内部DCN外部DCN网管至华为PTN910设备接入点之间的DCN 称为外部DCN。

内部DCN华为PTN910设备的网元之间用于传送OM 信息的网络称为内部DCN。

由于华为PTN910采用设备提供的业务通道传送网络管理信息,完成网络设备管理的组网,因此也称为带内DCN。

NMS 和网元间通信,有两种访问寻址方式。

直接访问方式直接访问方式是指网管将被访问网元作为网关网元访问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访问路径中的所有转发网元根据被访问网元的IP 地址,查询网络层的IP 路由表来直接进行转发。

这里的寻址采用“目标网元(目标网元也为网关网元)IP 寻址”,要求NMS IP 可达目标网元。

网关访问方式网关访问方式是指网管通过网关网元来访问非网关网元的方式。

采用这种方式时,数据由网管通过IP 协议发送至网元的网关网元,网关网元再根据被访网元的网元ID 查询应用层的“核心路由表”来进行转发。

这里的寻址采用“网关网元IP 寻址+目标网元ID 寻址”,要求NMS IP 可达网关网元,网关网元和目标网元管理平面DCN 互通。

如图2所示,A B 和NMS IP 可达,则A B 可采用直接访问方式访问。

C 和A 核心路由表可达,则C 可以以A 为网关采用网关方式访问。

图2 华为PTN910设备的直接访问和网关访问根据华为PTN910设备的DCN报文转发所依据的路由来源所属平面不同,又可将华为PTN910设备的DCN 分为控制平面DCN和管理平面DCN。

控制平面DCN华为PTN910设备的DCN 数据在控制平面完成转发。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

组播路由协议组播路由协议是用于支持组播传输的网络协议,它们允许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共享相同的数据流。

组播路由协议通常用于视频会议、流媒体和在线游戏等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和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在组播通信中,数据包只需在网络上传输一次,然后被路由器复制并发送到所有的接收者。

这种方式与单播和广播通信相比,能够显著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因此在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多播会话中非常有用。

常见的组播路由协议包括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PI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和MSDP(Multicast Source Discovery Protocol)等。

IGMP协议用于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便路由器知道哪些主机对特定组播组感兴趣。

PIM协议则用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便它们能够有效地转发组播数据包。

而MSDP协议则用于在不同的组播域之间传递源信息。

IGMP协议是组播路由协议中最基本的一环,它允许主机向所在的局域网路由器表明自己对哪些组播组感兴趣。

一旦路由器收到主机的加入请求,它就会向其他路由器发送消息,以便它们也能够知道这个组播组的存在。

PIM协议则负责在不同的路由器之间传递组播数据包,确保它们能够有效地到达所有的接收者。

MSDP协议则用于在不同的组播域之间传递源信息,以便它们能够相互通信和传输数据。

在实际网络中,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非常重要。

不同的协议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需要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同时,正确的配置和管理也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网络故障和安全风险。

总的来说,组播路由协议在网络通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有效地减少网络流量,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同时也能够支持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和多播会话。

因此,在构建和管理网络时,需要充分考虑组播路由协议的选择和配置,以便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网络通信。

组播主机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

组播主机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

组播主机之间采用的通信协议组播(Multicast)是一种在网络中一对多通信的方式,它可以实现一次传输多个数据包给特定的一组主机。

在组播通信中,主机通过采用特殊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的组播和接收。

本文将介绍组播主机之间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和组播路由协议(PIM)。

一、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简称IGMP)是组播通信中用于管理主机和路由器之间的组播组成员关系的协议。

它使得主机可以通过向路由器发送IGMP报文,表明自己希望加入或离开某个组播组,从而实现组播数据的传输。

IGMP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一个主机要加入或离开一个组播组时,它会发送IGMP报文给所连接的路由器。

路由器收到报文后,会根据其中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组播组成员表。

这样,路由器就知道哪些主机属于哪个组播组,从而能够正确地转发组播数据。

IGMP报文的格式包括报文类型、报文校验和、组播组地址等字段。

其中,报文类型指示了该报文是加入组播组还是离开组播组,组播组地址指明了加入或离开的组播组的地址。

通过这些字段,IGMP实现了组播通信中的成员管理。

二、组播路由协议(PIM)组播路由协议(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简称PIM)是用于实现组播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转发的协议。

PIM协议主要分为两种模式:稠密模式(Dense-mode)和稀疏模式(Sparse-mode),根据网络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模式。

稠密模式适用于网络中组播组成员较多的情况。

在稠密模式下,路由器会广播组播数据,即使没有任何主机要接收。

这样可以确保组播数据能够到达每一个主机,但会产生大量的冗余数据。

稠密模式使用的PIM协议是PIM-DM。

稀疏模式适用于网络中组播组成员较少的情况。

在稀疏模式下,路由器只有在有主机要接收组播数据时,才会转发组播数据。

组播技术介绍范文

组播技术介绍范文

组播技术介绍范文组播技术(Multicas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同时向多个目的节点发送数据的通信方式。

与广播(Broadcast)不同,组播只是将数据发送给指定目的节点,而不是网络中的所有节点。

组播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并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在传统的单播(Unicast)通信方式中,数据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需要经过多次复制和传输。

当目的节点增多时,传输时间会成倍增加,同时也会占用更多的网络带宽。

而组播技术则可以将数据同时发送给多个目的节点,只需要进行一次复制和传输,从而减少了传输时间和网络带宽的占用。

组播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组播协议(Multicast Protocols):组播协议是实现组播通信的基础,它定义了组播数据的传输、路由选择、成员管理等相关机制。

常见的组播协议包括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PI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等。

2. 组播地址(Multicast Addressing):组播地址用于标识组播数据的目的节点。

与单播通信中使用的IP地址不同,组播地址是一类特殊的IP地址,范围为224.0.0.0~239.255.255.255、组播地址分为永久组地址和临时组地址两种类型,永久组地址用于广泛应用的组播组,而临时组地址则用于临时组播通信。

3. 组播路由(Multicast Routing):组播路由是指数据在组播网络中的传输路径选择。

由于组播数据需要同时传输给多个目的节点,所以组播路由选择需要考虑如何在网络中选择合适的路径,以确保数据能够同时到达多个目的节点,并避免多次复制和传输。

常用的组播路由选择协议包括DVMRP(Distance 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PIM-DM (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Dense Mode)和PIM-S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Sparse Mode)等。

中国电信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前端接入ONVIF及扩展协议接口规范

中国电信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前端接入ONVIF及扩展协议接口规范

中国电信全球眼视频监控业务前端接入ONVIF及扩展协议接口规范Version 1.0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2012-05目录目录 (III)1范围 (5)2参考文档 (5)3术语 (5)4概述 (5)5ONVIF标准协议 (5)5.1IPC发现 (5)5.2系统管理 (6)5.2.1设备信息 (6)5.2.2能力集 (6)5.2.3固件升级 (6)5.2.4恢复出厂设置 (6)5.2.5重启 (6)5.2.6校时 (6)5.3媒体管理 (6)5.3.1视频传输播放 (6)5.3.2视频通道 (7)5.3.3音频通道 (7)5.3.4码流信息 (7)5.3.5视频编码参数 (7)5.3.6音频编码参数 (7)5.3.7码流预览URI (7)5.4图像管理 (8)5.4.1图像参数获取 (8)5.4.2图像参数设置 (8)5.4.3图像参数范围 (8)5.5云镜管理 (8)5.5.1云台控制 (8)5.5.2镜头控制 (8)5.5.3预置位配置 (9)5.6远程发现 (9)6全球眼ONVIF扩展协议 (9)6.1OSD (9)6.1.1GetTimeOsd (10)6.1.2SetTimeOsd (10)6.1.3GetTitleOsd (10)6.1.4SetTitleOsd (11)6.2辅助开关配置 (11)6.2.1GetPtzAuxSwitches (11)6.2.2SetPtzAuxSwitchState (12)6.3报警相关 (12)6.3.1事件订阅、处理机制 (12)6.3.2IO报警输入 (13)6.3.3报警输入端口 (13)6.3.4报警上传 (13)6.4遮挡侦测 (13)6.4.1遮挡侦测区域 (14)6.4.2报警上传 (15)6.53D定位 (16)6.5.13DZoom (16)6.6移动侦测 (16)6.6.1移动侦测区域 (16)6.6.2报警上传 (17)6.7巡航 (17)1 范围本规范定义了电信级全球眼系统中NVR与IP摄像机间的通信协议。

Q022运营商DCN解决方案V2

Q022运营商DCN解决方案V2

H3C运营商DCN解决方案运营商DCN网(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综合数据通信网)最早起源于运营商各专业网管系统专用数据通信网络,其主要作用是为各专业的网管系统提供通用的业务传送平台,为电信管理网的运行提供支撑和保障。

随着以太网技术和运营商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对DCN 网络潜力进行了更进一步地挖掘和功能扩充,目前的DCN网已逐渐成为运营商内部的企业网。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DCN数据网络是按照业务的发展逐步建设的,理论上通常分为企业管理支撑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和网络运行支撑系统(MSS、BSS、OSS)。

其中MSS主要包括ERP和办公OA,BSS主要包括计费和数据采集,OSS主要指网管。

从DCN网的定位可以看出,DCN作为运营商的企业内网在业务组网、网络安全、数据及业务保护、应用控制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要求。

DCN网络的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多业务承载平台。

同时承载运营商MSS(管理支撑系统)、BSS(业务支撑系统)、OSS(运营支撑系统)等所有系统。

高可靠性。

从每个网络节点、每条链路,到整个网络都是可靠的。

业务安全隔离与受控互访。

承载的业务之间是隔离的,但是相关业务之间可以受控互访。

扩展性好。

业务类型增加、业务节点增加、接口能力扩展、网络带宽扩展、设备平滑升级。

QoS保证。

不同业务有不同的QoS服务等级。

可运营、可管理。

设备管理、网络管理、业务管理。

总之,DCN网络建设要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H3C作为业界领先的IP设备生产厂商长期致力于运营商DCN网络建设,针对不同DCN系统需求均有成熟、完备的解决方案。

DCN骨干网络解决方案DCN纵向骨干网分为国干-省-市-县四级结构,是整个DCN网络的基础架构。

H3C全系列路由器产品依靠强大的处理能力、高可靠性设计及成熟的协议支持服务于各大运营商多个DCN骨干网络建设项目。

H3C骨干网络解决方案特色:➢万兆核心路由器构建高可靠、可扩容、高带宽DCN骨干网➢全网支持IPV6/分布式VPN组播➢系列丰富中低端路由器,支持交直流电源;为区县DCN延伸及业务系统配套提供丰富的设备选择➢与华为、思科等主流厂商MPLS等特性互通性良好,可无缝对接现有网络。

组播路由协议配置(华为)

组播路由协议配置(华为)

常用组播路由协议配置方法1IGMP协议配置1.1 IGMP基本设置1.1.1配置路由器加入到一个组播组:# 将VLAN 接口VLAN-interface10 包含的以太网端口Ethernet 0/1 加入组播组#225.0.0.1。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host-join 225.0.0.1 port Ethernet 0/11.1.2控制某个接口下主机能够加入的组播组igmp group-policy acl-number [ 1 | 2 | port { interface_type interface_num |interface_name } [ to { interface_typeinterface_num|interface_name } ] ]【例如】#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2000[Quidway] acl number 2000[Quidway-acl-basic-2000] rule permit source 225.0.0.0# 指定VLAN-interface10上满足acl2000中规定的范组,指定组的IGMP版本为2。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group-policy 2000 21.1.3IGMP版本切换igmp version { 1 | 2 }# 在VLAN 接口VLAN-interface10 上运行IGMP 版本1。

[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version 11.1.4IGMP查询间隔时间:默认60sigmp timer query seconds# 将VLAN-interface2 接口上的主机成员查询报文发送间隔设置为150 秒。

[Quidway-Vlan-interface2] igmp timer query 1501.1.5IGMP查询超时时间:默认为2倍的查询间隔时间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nt# 配置Querier 的存活时间为300 秒[Quidway-Vlan-interface10] igmp timer other-querier-present 3001.1.6IGMP查询最大响应时间:默认为10sigmp max-response-time seconds# 配置主机成员查询报文中包含的最大响应时间为8 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播概述 第二节 组播实现技术介绍 第三节 IGMP协议 第四节 PIM-DM协议 第五节 PIM-SM协议

31
组播路由协议概述
DVMRP (距离矢量组播路由协议(Internet Draft)) 协议无关组播-密集模式(PIM-DM)(Internet Draft) 协议无关组播-稀疏模式(PIM-SM)(RFC 2362) 开放式组播最短路径优先(MOSPF)(RFC 1584) 其它(有核树组播路由协议<CBTv2><RFC2189>等)
PIM-DM配置案例
Video Server 骨干网 全网PIM-DM
接入层
Multimedia PC

40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播概述 第二节 组播实现技术介绍 第三节 IGMP协议 第四节 PIM-DM协议 第五节 PIM-SM协议

组播??

19
二层交换机组播功能实现
5 1 转发表 MAC地址 0100-5e00-0003 端口 2,5 2 3
4

20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播概述 第二节 组播实现技术介绍 第三节 IGMP协议 第四节 PIM-DM协议 第五节 PIM-SM协议

10
课程内容
第一节 组播概述 第二节 组播实现技术介绍 第三节 IGMP协议 第四节 PIM-DM协议 第五节 PIM-SM协议

11
组播体系结构
组播协议分为主机-路由器之间的组成员关系协议和路由器-路由器之间 的组播路由协议。 组成员关系协议包括IGMP(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 内组播路由协议及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域内的组播协议又分为密集模式与稀疏模式。域内组播路由协议主要 使用PIM-SM,PIM-DM,DVMRP协议。
41
PIM-SM转发与加入
RP/DR 源 192.18.0.32 4 3 2 DR 1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IGMP加入 加入消息
42

PIM-SM剪枝
RP/DR 源 192.18.0.32 DR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IGMP离开 剪枝消息 停止发送组播数据流
Hello消息
Hello消息

38
PIM-DM配置命令
三层交换机上的配置 启动组播进程 •ip pim multicast-routing 在VLAN接口上启动PIM-DM •ip pim dense-mode

39
单播注册停止消息
接收者

45
组播分发树模型
DR 源 192.18.0.32 这就是SPT呀! DR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DR 源 192.18.0.32
RP
接收者
噢,RPT!
接收者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46
最短路径树切换
RP
S0/0/2 S0/0/1 S0/0/3 网段 192.18.0.0/16 168.0.253.0/24 15.15.0.0/16 接口 S0/0/1 S0/0/2 S0/0/3
数据从S1到达,RPF检查成功,路由器转发数据包

18
无组播功能交换机转发组播数据报
14
组播转发
逆向路径转发(RPF-- Reverse Path Forwarding) •组播包的转发不是基于IP包的目的地址的,而是用RPF检查决定是 否转发和丢弃输入信息包 •RPF检查的过程如下: 路由器检查到达组播包的源地址,如果信息包是在可返回源 站点的接口上到达,则RPF检查成功,信息包被转发 如果RPF检查失败,丢弃信息包 对组播包源地址的检查是通过查询单播路由表来实现的

3
单播、广播与组播
主机
10.10.1.0/24 单播 组播 广播
服务器

4
单播与组播实现点对多点传输比较
单播
组播

5
多媒体会议
多媒体终端
互联网

6
数据分发
文件服务器
远程主机
互联网

7
实时数据组播
炒股 服务器 多媒体主机
互联网
足球比赛
演唱会

8
游戏与仿真
玩家
玩家
玩家
互联网
玩家
玩家

9
组播技术的特点
优点 •增强效率,控制网络流量,减少服务器和CPU负载 •优化性能,消除流量冗余 •分布式应用,使多点传输成为可能 缺点 •组播应用基于UDP •尽最大努力交付 •无拥塞控制 •数据包重复 •数据包的无序交付
27
版本1与版本2兼容处理
版本1 主机 版本1 主机 版本2 主机 版本1 路由器 路由器按 版本1方式 工作至版本 1定时器超时 版本2主机 被版本1主 机报告抑制
版本2 主机 版本1主机 报告抑制 版本2主机
版本1 路由器
版本2 路由器 路由器按 版本1方式 工作
版本2帧 格式兼容 版本1帧 格式 版本2帧 格式兼容 版本1帧 格式 版本2路由 器强制配为 版本1方式 版本2路由 器强制配为 版本1方式
DR 源 192.18.0.32 2 1
DR
接收者
3
接收者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SPT加入 SPT剪枝 停发组播数据流

47
交换机上的配置
三层交换机上的配置 启动组播进程 •ip pim multicast-routing 在VLAN接口上启动PIM-SM •ip pim sparse-mode
S0/0/3
网段 192.18.0.0/16 168.0.253.0/24 15.15.0.0/16 接口 S0/0/2 S0/0/1 S0/0/3
数据从S0/0/2到达,RPF检查失败,路由器丢弃包

17
进一步观察:RPF检查成功
来自192.18.0.32的组播数据

22
IGMP中路由器、主机动作
主动报告加入组 普遍查询
响应报告 离开组消息
指定组查询

23
IGMP中共享网段路由器动作
10.10.0.1/16 查询消息
10.10.0.3/16 查询消息
竞选失败停发查询消息 路由器失效停发查询消息 重新发送查询消息

43
PIM-SM状态维护
DR 源 192.18.0.32 RP DR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加入消息
接收者

44
PIM-SM注册与注册停止
DR 源 192.18.0.32 2 1 RP DR
接收者
接收者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单播注册消息

13
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此5位地址不作映射,因此32个IP 组播地址映射成一个MAC地址 1110
32位IP组播地址
IP组播地址后23位 映射到MAC地址中
48位MAC地址(以太网/FDDI) 0000000100000000010111100


32
协议无关组播-PIM
PIM(Protocol Independent Multicasting)独立于单播协议(使用任意单 播路由),依赖单播协议进行RPF检查 UDP端口号:103 PIM路由器组地址为:224.0.0.13
PIM协议分为: •PIM_DM(协议无关组播_密集模式) •PIM_SM(协议无关组播_稀疏模式)
版本2 路由器

28
IGMP窃听建立和维护组
IGMP报告
1 CPU
0
转发表
MAC地址 端口 IGMP查询
0100-5e00-0003 0 1 3 5
2
3
4
5

29
配置命令
交换机上的配置: 启动组播应用(全局模式下) •ip igmp snooping •ip igmp snooping vlan <vlan-id> 配置2层查询者 •ip igmp snooping vlan < vlan-id > l2-general-querier

33
PIM-DM转发
源 192.18.0.32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34
PIM-DM剪枝
源 192.18.0.32
接收者
1 组播数据流 剪枝消息 停发组播数据流
2
3

35
PIM-DM嫁接和嫁接应答
源 192.18.0.32
接收者
3 组播数据流 IGMP加入组 嫁接消息 嫁接应答 2
1

36
PIM-DM状态维护
源 192.18.0.32
接收者
组播数据流

37
邻居发现机制
周期性发送Hello报文——发现邻居、建立并维护邻居关系 选举DR——(先比优先级,后比IP地址)IP地址最大者成为本网段的 DR 当IGMP是版本v1时,DR还作IGMP查询器

21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协议是主机与路由器之间唯 一信令协议 RFC1112规定了IGMP V1(支持windows95) RFC2236规定了IGMP V2(支持windows和大多数Unix最新的服务包) Draft-ietf-idmr-igmp-v3-03.txt规定了最新的IGMP V3

15
例子:RPF检查

192.18.0.32
接收者
RPF检查失败,数据包 从错误接口到达
接收者
接收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