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解答论述
科学走近中医——中药方剂
科学走近中医——中药方剂
名词解释
1:中药
答: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物质。
2:本草
答:药物有玉石、草木、虫兽之分,草泛指植物,植物类药占中药的85%以上,因此,几千年来相沿把中药称本草。
3:四气
答: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4:五味
答: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5:升降浮沉
答:是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即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即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即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即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6:归经
答: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亲和作用。
7:中药“七情”
答:药物配伍关系有七种,叫“七情”,分别为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8:“十八反”
答:“十八反歌”最早见于张予和《儒门事亲》。
共载相反中药十八种,即乌头反贝母、瓜萎、半夏、白芨,甘草反甘遂、海藻、丹参、玄参等。
中药复习论述题
1、论述桂枝的功效、应用以及作用机理。
答: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效。
应用:外感风寒表证,与麻黄配伍发汗力增强而治疗风寒表实证,与白芍配伍能调和营卫而治疗风寒表虚证,以及风寒湿痹痛证,心脾阳虚、阳气不行水湿内停而致的痰饮证,胸痹或心悸、脉结代之证,经寒血滞,经闭,痛经及癥瘕等。
2、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三者均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主治湿热诸证和热毒诸证,如热病发热、烦渴,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疮疡肿痛以及湿热黄疸、湿热泻痢等。
不同:黄芩善于清上焦肺热,且能清热安胎,止血。
善治肺热咳嗽,胎热不安,湿温发热、血热吐衄等。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力较强。
长于清心火而除烦,清胃热而止呕、清肠中湿热而止泻痢,用于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心火亢盛、烦躁不眠以及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或胃热呕吐、痈肿疮毒、疔毒等。
黄柏善于除下焦湿热和泻肾火,清虚热,用治下焦湿热诸证,如湿热黄疸、热淋带下、足膝肿痛,又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
3、论述柴胡的功效、应用及作用机理。
答:功效为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用治感冒发热,能引邪外散。
用治少阳证,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
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有疏肝解郁作用。
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等证。
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
4、比较附子、干姜、肉桂功效及主治的异同。
答:相同:三者都属温里药,可温中散寒,用治脾胃虚寒证。
附子与干姜可回阳,用治亡阳证。
附子与肉桂均能补火助阳,可用治肾阳不足,阳痿宫冷;又散寒止痛除痹,治寒湿痹痛。
不同:三者温里助阳特点不同:附子辛热燥烈,峻补元阳,走而不守,有回阳于顷刻之间的功效。
干姜偏燥,守而不走,善治中焦里寒。
肉桂作用缓和,直达下焦,补火助阳作用持久且可引火归元,故用治肾阳不足,阳痿宫冷及虚阳上浮,面赤汗出,腰膝冷痛,上热下寒之证。
干姜又温肺化饮,治寒饮伏肺之喘咳。
肉桂又能温通血脉,用治血寒经闭、癥瘕;与补气血药同用,还有鼓舞气血生长作用;还可用治气血亏虚,阴疽不敛。
中药制剂分析-名解、简答和论述
中药制剂分析一、名词解释1、对照品:指用于辨别、检查、含量测定的标准物质。
是中国药品生物制定查验所制备、标定和供给。
11页2、辨别:通过应用适合的分析方式来肯定中药制剂中原料的组成及其所含化学成份的类型,来判断该制剂的真伪。
(包括显微、理化辨别)18页。
3、显微辨别:是利用显微镜直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料药粉末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达到辨别的目的。
(一般凡以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的制剂或添加部份原料药粉末的制剂。
显微辨别方式操作简便、直观、花费少。
)20页4、制剂通则检查:按照不同剂型的不同存在形式、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利用方式等特点,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及稳定,对中药制剂进行的理化检查或微生物学检查。
32页5、杂质的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35页6、一般杂质检查:在原药材的采收、加工和制剂的生产或贮藏进程中引入的杂质。
如水分、重金属、硫酸盐等。
35页7、特殊杂质检查:某些个别中药制剂中存在的杂质,因制备工艺的特殊性或药物本身性质的特殊性而产生的一类杂质。
如大黄制剂中的土大黄苷、含乌头制剂中的酯型生物碱等。
35页8、重金属:在规定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而显色的金属。
通常以铅为代表。
38页9、干燥失重:药品在规定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包括水分和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46页10、总灰分:中药经粉碎,高温炽灼,所残留的非挥发性无机物,称为总灰分。
49页11、酸不溶性灰分:中药经高温炽灼取得的总灰分加盐酸处置,取得不溶于盐酸的灰分,称为酸不溶性灰分指泥土、砂石(硅酸盐)。
49页(由于在盐酸中泥土、砂石等主要硅酸盐等成份不溶解,而钙盐等无机物可溶,因此对于那些生理灰分本身差别较大,特别是在组织中含有草酸钙较多的中药,酸不溶性成分的测定更能准确地表明其中泥土、砂石等杂质的搀杂含量。
)12、炽灼残渣:药物中的有机物经炽灼炭化,再加硫酸处置,高温炽灼至完全灰化,所残留的无机物,成为硫酸盐,称为炽灼残渣。
中药学简答论述整理
简答题(5题,共20分)简要回答下列各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
1、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2、简述石膏的主治病证。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2、肺热喘咳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3、简述大黄的功效。
大黄的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4、简述半夏的功效及使用注意。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使用注意:反乌头。
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5、简述龟甲与鳖甲的功效的异同点。
相同: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
异:龟甲:长于滋肾,兼能健骨、补血、养心。
鳖甲:长于退虚热,兼能软坚散结。
论述题:1、结合附子的性能特点,说明其主治病证及服用方法。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1、亡阳证。
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治亡阳证。
2、阳虚证。
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微者均可用之。
3、寒痹证。
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用治寒痹证。
本品有毒,内服需炮制,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2、黄芪与连翘皆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用治痈疽疮疡阳证、实证,疮疡出现红肿热痛者。
多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
黄芪具有补气、托毒生肌之功。
用于疮疡正气不足,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难敛者。
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简答题1.简述中药的性能与性状的区别。
2.附子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是什么?简答题1.中药的性能与性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
2.附子的用量用法:煎服,3—15g,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中药总论知识点问答
总论知识点问答总论部分属于简答、论述题的中药出题范围,基础教材中对解答题总结不明确,为满足考试需要,现将部分重点问题逐一列举,抛砖引玉,希望同学们根据自身情况查漏补缺。
1.何谓道地药材,其确定因素有哪些?①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指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炮制独特,疗效突出,带有明显地域特点的药材。
②确定道地药材,除与药材产地、品种、质量、产量等因素有关外,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2.试述如何正确对待道地药材?①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道地药材的生产。
②然而,各种道地药材的生产毕竟是有限的,难以完全满足需要,因此在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不可过于拘泥道地药材的地域限制。
③同时研究道地药材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创造特定的生产条件,对发展优质药材生产,开拓新的药源是必要的。
3.简述植物药的采收原则。
(1)全草: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期或刚开花时采收。
(2)叶类:通常在花蕾将放或花正盛开的时候采收。
桑叶:深秋霜后。
茵陈:三月嫩苗。
(3)花、花粉类:花类药材: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适时采摘。
①花类药材:一般采收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或花刚开放时采摘。
②花粉类药材:蒲黄之类以花粉入药者,则须在花朵盛开时采取。
(4)果实、种子:①果实类药材:多数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
②种子类药材: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
(5)根、根茎:一般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阴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
(6)树皮、根皮:①树皮类药材: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
②根皮类药材: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与根和根茎相类似)。
4.何谓炮制,主要有哪些方法?①中药炮制:是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历史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
②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净制(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酶法、剥离、擦、碾串、惮、火燎)、切制、炮炙(炒、烫、炙、煅、煨、煮、蒸)、其他制法(焯、水飞、制霜、发酵、发芽)。
中药七情的论述
中药七情的论述
中药七情,指的是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单行:就是用一味药治病。
比如用一味马齿苋就可以治痢疾,用一味浮小麦就可以治疗虚汗。
相须:就是功用类似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可以起到协同的作用。
比如用生石膏的时候往往配知母,二者都能清热,起到相须为用、相互协同的作用。
相使: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比如茯苓可以淡渗利湿,黄芪可以健脾益气,故黄芪健脾益气就可以助茯苓淡渗利湿,更好地起到脾气健、水湿利的作用。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外一种药物抑制。
比如用生姜抑制半夏,称半夏畏生姜。
相杀:一种药物可以解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像我们熟知的绿豆可以解巴豆毒,实际上就是一种相杀。
相恶:两种药物配合运用以后,一种药物可以减弱另一种药物的功效。
后世总结的中药“十八反”与此相似。
相反:是指两种药物合用后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解答论述
中药简答、论述1、简述辛味药物的作用和主治病症。
【答】辛味药物“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表证及血气阻滞之证。
2、简述石膏主治病症。
【答】1)温热病气分湿热证;2)肺热喘咳证;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3、举例说明何谓相恶。
【答】相恶是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补气作用。
4、简述浙贝母的功效、适应证。
【答】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应用: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5、比较全蝎、蜈蚣功效异同。
【答】皆能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之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6、砂仁、黄芩在安胎方面有何不同。
【答】砂仁主可理气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黄芩可除热安胎,用于胎中蕴热胎动不安。
7、简述硫磺的适应证。
【答】外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内服用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8、简述黄芩的性味和功效。
【答】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9、简述川芎的功效和适应证。
【答】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应证:血瘀气滞痛证,头痛、风湿痹痛。
10、简述羚羊角的适应证。
【答】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5)肺热咳喘。
11、简述黄芪的适应证。
【答】1)脾气虚证;2)肺气虚证;3)气虚自汗;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久溃不敛。
12、试比较五加皮和桑寄生功效的异同。
【答】均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五加皮能利水,桑寄生能安胎。
13、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14、简述大黄的功效。
【答】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5、简述半夏的功效及使用注意。
中药学 简答题
一、中药学问答1.中药炮制的目的是什么?分述蜜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的作用。
炮制的目的是: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捡药物,区分等级;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⑥增加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给药。
蜜炙能增强补中益气、润肺止咳的功能。
酒炙能增强活血通脉功能,能引药上行,降低寒性。
醋炙可引药入肝,增强散瘀止痛功效;并有降低药物毒性和矫味矫臭的作用。
盐炙能引药入肾,增强补肾、利尿、降火功效。
姜炙能增强温胃止呕功效,缓和药性。
2.中药药性理论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指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
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3.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什么?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使机体最大程度恢复到正常状态。
4.何谓中药的四气?四气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确定的依据: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性质相对而言。
即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
5.药物寒热与药物药效、临床应用的关系是什么?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等功效,临床主治阳证、热证。
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气等功效,临床主治阴证、寒证。
6.何谓中药的五味?五味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五味是指药物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
另有淡味与涩味两种,淡味常附于甘味,涩味与酸味功效相似,故仍称五味。
确定的依据:一是药物的滋味(口尝),二是药物的作用(临床实践观察)。
因此“五味”主要是指药物味道的“味”,也包涵了小部分药物作用的“味”。
临床中药学简答论述题
临床中药学简答论述题
1、比较麻黄与桂枝的功效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麻黄与桂枝皆能发汗解表。
但麻黄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又善于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2、简述麻黄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3、简述桂枝的功效、主治病证。
答:桂枝的功效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主治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
4、试比较麻黄与桂枝菊性、功效、主治病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麻黄与桂枝均辛温,归肺、膀胱经,皆能发汗解表,同可用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而紧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
不同之处在于,麻黄辛散苦泄温通,善于宣肺气、开媵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无汗的表实证。
同时,麻黄又善于宣肺而平喘、利水消肿,又常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桂枝又归心经。
本品辛甘温煦,善于温通卫阳而发汗解肌,其发汗之比较麻黄温和,故外感风寒,无论是无汗的表实证、还是有汗的表虚证,以及阳虚受寒者,桂枝均宜使用。
同时,桂枝又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也常用治寒凝血滞诸痛证,痰饮、蓄水证,心悸等证。
中药简答及论述题
中药简答题及论述题1.中药性能理论的主要内容.答:四气,归经,五味,升降沉浮,毒性。
2.七情配伍的内容及意义.答:内容: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相恶,相反。
意义:单行存效;相须,相使增效;相杀,相畏减毒;相恶毒性增加;相反药效相反。
临床上单行,相须,相使,相杀,相畏主要使用;相恶要慎用;相反要忌用。
3.炮制的目的.答:增效,减毒,纠性,改变形状,纯净药材,矫味矫臭。
4.茯苓的功效与主治病症.答: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痰饮等水湿证。
健脾——脾虚证。
宁心安神——心神不宁证。
5.医生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哪些因素来确定剂量?答:年龄,性别,体质,病程,病势,职业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季节,气候。
6.比较附子和肉桂在功效上的异同.答: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但附子还能回阳救逆;肉桂还能温通经脉。
7.葛根的功效.答:疏散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8.干姜的功效.答: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9.当归的功效.答:活血,补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10.牛膝的功效.答: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引火下行,利水通淋。
11.橘皮的功效.答:行气,止呕,燥湿,化痰。
12.乌梅的功效。
答: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生津。
13.天麻的功效。
答:熄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通络。
14.益母草的功效。
答:活血调经,利水退肿。
15.山药的功效。
答:补脾肺肾气,养脾肺肾阴。
16.黄芪的功效.答:补脾升阳——脾虚气陷证益肺固表——表虚自汗及肺虚咳喘。
利尿消肿——气虚水肿。
托毒升肌——疮疡难溃或溃久难敛。
17.黄连的功效。
答: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8.五味子的功效。
答:生津止渴,益气滋肾,涩津止泻,宁心安神。
19.酸枣仁的功效。
答: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20.黄柏的功效.答:清热燥湿,清热泻火,清热解毒,退虚热。
21.人参的功效.答:大补元气,补脾气,补肺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22.地榆的功效答:.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中药习题简答+论述
一、简答题1. 何谓道地药材?请举出三种不同产地药材的道地产地。
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山东阿胶,亳州菊花,宁夏枸杞子2. 归经的含义是什么?请举出两种不同归经的中药。
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不同。
黄芪归入脾经,补益脾气,升举中阳,归入肺经,补肺气佛手归入肝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3. 配伍的含义是什么?其目的又是什么?按照病情的不同需要和药物的不同特点,有选择地将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在一起应用,叫做配伍。
目的:照顾复杂病情,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4.植物类药材其全草、叶、花、果实的采收时节是什么?全草:大多数在植物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在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采集。
花类:采收在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
果实:在未成熟或成熟时采集。
5.简述十八反,十九畏的主要内容。
十八反: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及、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6.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剂量过大;误服伪品;制剂、服法不当;炮制不当;配伍不当;个体差异、乳母用药等二、论述题1.简述中药炮制的含义与目的。
含义: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用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又称“炮炙”“修治”“修事”“修制”等炮制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即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剧作用,保证用药安全;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纯净药材,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及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2. 煎煮中药时的“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各有哪些不同要求?每种煎煮方法举出1味中药。
生理学中药名词解释及论述
稳态homeostasis:,原指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稳态。
现已扩展到各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是维持细胞正常功能以及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中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
细胞从细胞外液中摄取养料、向其排出代谢产物并进行气体交换,故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去极化de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的减小或向0mv方向变化的过程或状态。
一定程度的膜去极化可提高细胞的兴奋性。
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静息电位基础上,膜电位进一步增大或膜内电位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膜的超极化通常可降低细胞的兴奋性。
兴奋-收缩耦联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肌细胞兴奋后可产生收缩。
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前/后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后所承受的负荷。
这种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肌肉的出长度可增强肌肉的收缩张力。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只有张力增加的一种收缩形式,如在有后负荷情况下,肌肉收缩张力自开始收缩后逐渐增大,倒可以克服后负荷为止,这段时间内肌肉收缩长度不变,属于等长收缩。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ARP绝对不应期:在组织接受前面一个刺激而兴奋后的一个较短时间内,任何强大的刺激都不能使其再次兴奋,即任何刺激均“无效”,这一段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ejection fraction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在55%~65% 。
cardiac output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即每分输出量。
它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年人为5-6L,是一项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中药学简答题
简答1.简述大黄性能归经功效应用及使用注意答: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应用:①实热积滞便秘②血热吐衄,目赤咽肿③痈肿疮疔,肠痈腹痛④瘀血经闭,产后阻瘀,跌打损伤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症,水肿⑥烧烫伤使用注意:孕妇以及月经期哺乳期忌用,又本品苦寒,易伤胃气,脾胃虚弱者慎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泻下作用时宜生用后下,取清热泻火作用时宜酒炒,取散瘀止痛时宜用熟大黄,出血症用大黄炭2.简述补虛药分类,各自性能以及适应症并且举两例代表分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气药甘温或甘平,归脾肺经,主治脾肺气虚证,肾气虚证,例如人参黄芪等。
补血药甘温质润,主入肝心血分,主治血虚证,例如白芍,熟地等。
补阴药甘辛咸,主入肾经,主治肾阳不足,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下元虚冷等,例如鹿茸,淫羊藿等。
补阳药味甘性寒凉质润,主治阴虚证。
例如麦冬,玉竹等3.中药炮制的目的①洁净药材,保证质量②便于炮制制剂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④矫味矫臭,利于服用⑤降低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⑥增强药物性能,提高疗效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①使用泻下药中的攻下药,峻下逐水药时,因其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虚弱者应当慎用。
②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③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时,当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④应用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遵守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出现中毒现象,确保用药安全。
5.茯苓为何被称为“利水渗湿要药”?茯苓味甘而淡,甘则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驱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治疗寒热虚实各种水肿6.川芎功效主治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①血瘀气滞,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损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②头痛,风湿痹痛7.麻黄,地龙,葶苈子,白果,冬虫夏草皆可平喘,如何区别应用?①麻黄辛开苦泄,主入肺经,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②地龙长于清肺平喘,治疗邪热雍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③葶苈子苦泄辛散,功专泻肺之实而下气定喘,尤善泻肺中水饮及痰火④白果善于敛肺定喘,且具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哮喘痰嗽之常用药⑤冬虫夏草为平补肺肾之佳品,用于肺肾两虚之喘咳8.白芷,独活,香附,吴茱萸均可止痛,如何区别应用?①白芷可治疗阳明头痛②独活为治疗风湿痹痛主药,因其主入肾经,性善下行,尤以下半身风寒湿痹为宜③香附主入肝经,为疏肝解郁要药,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④吴茱萸善于散寒止痛,常用于寒邪凝滞的多种疼痛9.十八反的内容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中药解答与论述题
1.何谓理气药,其功效与主治证是什么?答: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
理气药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主治脾胃气滞、肝气郁滞、肺气壅滞等所致的病症。
2.简答香附的功效与主治。
答: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气滞胁痛、腹痛以及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等证。
3.简答橘皮的功效及适应症。
答:橘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常用于脾胃气滞证以及湿痰、寒痰咳嗽,为治湿痰要药。
4.试述青皮与橘皮在功效和应用上的异同点。
答:青皮与橘皮二者性味均辛苦温,有行气化滞的功效,均可用于脾胃气滞证。
但橘皮行气力缓,偏理脾肺之气,且有健脾、燥湿化痰之功,凡痰湿内阻、脾肺气滞所致气证,均常用,为湿痰、寒痰咳嗽的要药。
青皮苦涩辛散力强,破气力大,主疏肝理气而散结止痛,多用于肝气郁结之胁痛、乳房胀痛、寒疝疼痛及癥瘕积聚等;并有消积之功,治食积气滞者尤良。
5.与橘皮同出一源的药物有哪些?试述各自的入药部位、功效。
答:与橘皮同出一源的药物有青皮、橘核、橘络及橘叶。
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实的果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青皮为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未成熟果实的果皮;有疏肝理气、消积化滞的功效。
橘核为橘的种子;有行气散结止痛的功效。
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和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有行气通络、化痰止咳的功效。
橘叶为橘树之叶;有疏肝行气、散结消肿的功效。
6.木香、香附、乌药均能止痛,其应用有何区别?答:木香、香附、乌药三者均为理气止痛常用之品,均可用于气滞所致的痛证。
但木香辛散香燥,善行胃肠气滞,且能调中,对胃肠气滞之脘腹胀痛、泻痢后重效佳。
香附味辛、微甘、微苦,性平,长于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多用于肝气郁滞之胁肋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
乌药辛散温通,长于散寒止痛,凡寒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疝痛、痛经,均可使用;并能温肾散寒,用于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尿频、遗尿等。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
中药学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集锦名词解释:(考两个)1.宣肺平喘:即开宣肺气以平定喘息之义。
适应病症:多用于邪气壅遏,肺气不宣。
症见咳嗽、气喘代表性药物:麻黄2.引火下行:引上炎之火下行,而消退火热之证谓之引火下行。
适应病症:可用于上部火热证,以及血热妄行的吐衄。
由于火降而使血不上溢,故亦称“引血下行”代表性药物:牛膝3.纳气平喘:摄纳肾气,平定气喘之义。
亦称“温肾纳气”。
适应病症:纳气平喘药能温补肾阳,恢复肾脏纳气功能,用于肾虚气喘代表性药物:补骨脂、蛤蚧、胡桃肉4.形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
5.性能:是对中药作用性质和特征的概括,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6.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药物功效比较:(考两个)1)麻黄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又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解表桂枝发汗力弱,治风寒表实、表虚证,又温通经脉通阳化气2)黄芩善治上焦,长于清肺热,且安胎,凉血止血清热燥湿黄连善治中焦,长于泄心、肝、胃火,又为湿热泻痢要药泻火解读黄柏善治下焦,长于泄相火,退虚热3)车前子利水湿、分清浊,又祛痰、清肝明目滑石清热利尿通淋利水湿、解暑热,外用收湿敛疮木通利水湿、清心火,又能利痹、下乳4)附子刚燥——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多做主药,补火助阳,温里散寒用于心肾阳虚肉桂温润——守而不走,温肾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煦气血干姜温燥——能走能守,回阳救逆辅药,温肺化饮,温中止呕5)半夏归脾、胃、肺经。
药性缓和,善治脾胃湿痰、寒痰燥湿化痰又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天南星(外用)归肝、脾、肺经。
药性峻急,善治顽痰、经络风痰祛风解痉6)牡蛎咸、涩、微寒,长于平肝潜阳,且能息风,软坚散结平肝潜阳煅用制酸止痛收敛固涩龙骨甘、涩、平,长于镇静安神,外用收湿敛疮7)白术健脾而燥湿,又固表止汗,健脾安胎,利水苍术燥湿而健脾,又能祛风湿,解表明目8)鱼甲VS鳖甲共同点:滋阴潜阳——阴虚风动,阴虚内热,阴虚阳亢不同点:鱼甲:能滋阴养血止血,治疗崩漏下血,又益肾健骨,治疗肾虚筋骨萎软鳖甲:清虚热力强,阴虚发热多用之,又软坚散结,治疗癥瘕积聚简答论述:(考两个)1.化痰药的定义,适应症,使用注意:a化痰药: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b适应症:寒痰:痰色白清稀,伴畏寒肢冷,苔白润热痰:痰黄粘稠,伴发热口干,舌红苔黄腻湿痰:痰多色白,伴胸闷纳呆,苔白腻燥痰:干咳少痰,伴咽干唇燥c使用注意:药性温燥的温化寒痰药,一般不宜用于热痰、燥痰药性寒凉的清热化痰药,一般不宜用于寒痰、湿痰凡咳嗽兼咯血或痰中带血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用作用强烈而有刺激性的化痰药,以免加重出血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温性或有收敛功效的止咳药尤为所忌,以免恋邪而影响麻疹之透发有毒性的药物,应注意其炮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的防止。
中药简答论述
中药简答论述三、简答题:1.何谓中药的性能?答: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2.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3.简述中药防治疾病的基本作用。
答:药物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纠正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病理现象,使之最大程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达到治愈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
4.何谓“四气”?四气主要说明药物的什么性质?答: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是说明药物作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
5.何谓平性药?答:平性药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
6.药性理论中五味的含义是什么?答: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滋味,有些药还具有淡味或涩味。
7.简述辛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辛味药“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
辛味药多用治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
8.简述甘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甘味药多用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9.简述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酸味药“能收、能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酸味药多用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证。
10.简述苦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苦味药多用治热证、火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11.简述咸味药的作用及主治病证。
答:咸味药“能下、能软”,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咸味药多用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中药药理作业论述题
1. 与附子“回阳救逆”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强心对离体、在体心脏、正常及衰竭心脏均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去甲乌药碱是附子强心的主要成分,氯化甲基多巴胺、去甲猪毛菜碱、附子苷等也有强心作用。
去甲乌药碱是β受体部分激动剂,其强心作用与兴奋β受体有关;去甲猪毛菜碱能兴奋心脏,加快心率,对α和β受体都有激动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有强心作用,为α受体激动剂。
(2)对血管、血压的影响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微循环作用。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血压作用。
去甲乌药碱是降血压有效成分,具有兴奋β受体和阻断α1受体的双重作用;氯化甲基多巴胺为α受体激动剂,去甲猪毛菜碱对α和β受体都有兴奋作用,二者是升压作用的有效成分。
(3)抗休克附子抗休克作用,与其强心,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以及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4)抗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附子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主要与去甲乌药碱兴奋β受体有关。
附子也具有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作用。
(5)抗心肌缺血
(6)耐缺氧
(7)抗寒冷
2. 理气药与消化系统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调节胃肠运动对在体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离体胃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2)调节消化液分泌既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具有促进消化的作用,又能对抗病理性胃酸分泌增多,具有抗溃疡的作用。
(3)利胆大多数理气药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3. 与人参“大补元气、益气固脱”相关的药理作用有哪些?
答:(1)强心、抗休克治疗剂量有增强心功能作用,可增加多种动物的心肌收。
中药学介绍问题回答
中药学介绍中药学是指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制法、用法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药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草药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其中就包含了大量关于中药的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药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科学。
中药可以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三类。
其中植物性中药是最主要的一类,包括了茶叶、花卉、树皮、根茎等各种植物部位。
动物性中药则包括了鱼鳞、蜂蜜等动物产品,而矿物性中药则主要来自于地下矿藏。
每种中药都有其特定的属性和功效。
例如黄芪可以补气固表,人参可以益气生津,当归可以补血活血等等。
这些功效都是通过各种活性成分实现的,这些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生物碱、黄酮类、皂苷类等。
中药的制法也非常复杂。
一般来说,制药过程包括采集、加工、炮制和配伍等环节。
其中采集是最基础的环节,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特性选择最佳采摘时间和方法。
加工则是指对原料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晒干等。
炮制则是指对原料进行特定的加工处理,以达到最佳功效。
配伍则是指将多种中药进行组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学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也相互关联。
因此,在治疗疾病时需要考虑整体性和个体化问题。
而中药正是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一种治疗手段。
除了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广泛的价值外,中药学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中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已经成为了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同时,中药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医学发展中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药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在我国文化和医学发展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并且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药 论述
1.试述川芎与丹参功效、应用的异同点。
川芎与丹参均有活血调经的功效,均可用于妇女血瘀经闭、痛经、月经不调、产后瘀阻腹痛,血瘀心腹疼痛、疮痈、跌打损伤及风湿痹证等证。
其中川芎辛散温通,活血兼能行气,善治寒凝气滞血瘀诸证;且祛风止痛作用佳,用于多种头痛证。
丹参苦寒,尚有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热毒疮痈、热病烦燥神昏及杂病心悸失眠等证。
2.试述三棱与莪术功效、应用的异同。
三棱与莪术都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均可用于血瘀气滞之癥瘕积聚、心腹疼痛,妇科经闭、产后瘀阻腹痛,以及食积腹痛等证。
但三棱性平,偏入血分,破血力较强。
莪术性温,偏入气分,破气力较强。
3.半夏与川贝母均为治痰要药,其药性、功效、所致之痰证有何不同?半夏与川贝母均为治痰要药。
但半夏药性辛、温,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之功效,所治之痰证为寒痰、湿痰证。
川贝母药性苦、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之功效。
所治之痰证为燥痰、热痰证。
4.试述川贝母与浙贝母功用的异同。
川贝母与浙贝母二者均有化痰止咳、清热散结的功效,均为治痰热咳嗽之主药,有可用于瘰疬疮痈。
但川贝母苦甘微寒,滋润性强偏于润肺化痰止咳,肺虚久咳、燥咳多用,其散结作用较强,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痰核、痈肿疮毒等。
5.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功用的异同。
半夏与天南星均有燥湿化痰、温化寒痰的功效,主治寒痰、湿痰证。
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于痈疽肿毒和毒蛇咬伤。
但半夏主归肺、脾经,善治脏腑之湿痰,兼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各种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等证;天南星主归肝、肺经,长于祛除经络之风痰,且有祛风止痉之功,治风痰眩晕、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痢、破伤风、手足顽麻等风痰证。
6.试述酸枣仁与柏子仁功用的异同。
酸枣仁与柏子仁均性味甘平,有养心安神之效,常相须为用,以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悸、失眠。
但酸枣仁兼入肝经,养心阴、益肝心血,多用于血虚之心神不宁;又酸敛止汗,治疗自汗、盗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中药简答、论述1、简述辛味药物的作用和主治病症。
【答】辛味药物“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多用治表证及血气阻滞之证。
2、简述石膏主治病症。
【答】1)温热病气分湿热证;2)肺热喘咳证;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3、举例说明何谓相恶。
【答】相恶是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补气作用。
4、简述浙贝母的功效、适应证。
【答】功效:清热化痰,散结消痈;应用: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
5、比较全蝎、蜈蚣功效异同。
【答】皆能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之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6、砂仁、黄芩在安胎方面有何不同。
【答】砂仁主可理气安胎,用治气滞胎动不安;黄苓可除热安胎,用于胎中蕴热胎动不安。
7、简述硫磺的适应证。
【答】夕卜用治疥癣、湿疹、阴疽疮疡;内服用治阳痿、虚喘冷哮、虚寒便秘。
8简述黄芩的性味和功效。
【答】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9、简述川芎的功效和适应证。
【答】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应证:血瘀气滞痛证,头痛、风湿痹痛。
10、简述羚羊角的适应证。
【答】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3 )肝火上炎,目赤头痛;4)温热病壮热神昏热毒、发斑;5)肺热咳喘。
11、简述黄芪的适应证。
【答】1)脾气虚证;2)肺气虚证;3)气虚自汗;4)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久溃不敛12、试比较五加皮和桑寄生功效的异同。
【答】均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五加皮能利水,桑寄生能安胎。
13、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14、简述大黄的功效。
【答】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15、简述半夏的功效及使用注意。
【答】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使用注意:反乌头。
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16、简述龟甲与鳖甲的功效的异同点。
【答】相同: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龟甲:长于滋肾,兼能健骨、补血、养心;鳖甲:长于退虚热,兼能软坚散结。
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7、比较半夏与天南星功效的异同点。
【答】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热痰、风痰。
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之脏腑湿痰,且能止呕。
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
18、对比麻黄与桂枝功效的异同点。
【答】麻黄、桂枝皆能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常用药,均可用治风寒感冒。
然麻黄发汗作用较强,主治风寒感冒重症。
桂枝发汗解表作用较为缓和,凡风寒感冒,无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均可用之。
19、试比较石膏与知母功效的异同点。
【答】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症。
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解,重在清泄肺胃实火,肺热咳喘、胃火疼痛牙痛多用石膏。
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咳痰、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
20、简述牛膝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苦、甘、酸、平。
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火)下行应用:1.瘀血阻滞闭经、痛经、经行腹痛、胞衣不下,跌打伤痛; 2.腰膝酸痛,下肢萎软;3•淋证,水肿,小便不利;4•头痛,眩晕,齿痛,口舌生疮,吐血,衄血21、简述石决明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咸,寒。
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应用: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目赤,翳障,视物昏花22、简述茯苓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甘、淡、平。
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应用:1.水肿;2•痰饮;3•脾虚泄泻;4.心悸,失眠23、简述补骨脂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苦、辛、温。
归肾、脾经。
功效: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应用:1.肾虚阳痿,腰膝冷痛;2•肾虚遗精,遗尿,尿频;3•脾肾阳虚,五更泄泻;4•肾不纳气,虚寒喘咳24、试比较人参、黄芪功效的异同点。
【答】人参、黄芪皆具有补气及补气生津、补气升血之功效,且常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但人参作用较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黄芪补益元气之力不及人参,但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消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25、简述肉桂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辛、甘,大热。
归肾、脾、心、肝经。
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元。
应用:1.阳痿,宫冷;2•腹痛,寒疝;3•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4•虚阳上浮26、简述川芎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辛、温。
归肝、胆、心包经。
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应用:1.血瘀气滞痛证;2.头痛,风湿痹痛27、简述桑寄生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苦、甘、平。
归肝、肾经。
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应用:1•风湿痹症;2•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28、简述羚羊角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咸,寒。
归心、肝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4•温热病壮热神昏, 热毒发斑29、简述藿香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应用:1•温阻中焦;2•呕吐;3•暑湿或湿温初起30、简述干姜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辛、热。
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应用:1.腹痛,呕吐,泄泻;2.亡阳证;3.寒饮咳喘31、试比较黄芩、黄连和黄柏功效的异同点。
【答】黄苓、黄连,黄柏三药性味皆苦寒,而黄连为苦寒之最。
三药均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要功效,用治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之证,常相须为用。
但黄苓偏泻上焦肺火,肺热咳嗽着多用黄连偏泻中焦胃火,并长于泻心火,中焦湿热、痞满呕逆及心火亢旺、高热心烦者多用。
黄柏偏泻下焦相火、除骨蒸,湿热下注诸证及骨蒸劳热者多用。
32、简述苦杏仁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苦,微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1.咳嗽气喘;2•肠燥便秘33、简述桃仁的性味、功效和主治。
【答】药性:苦、甘、平。
有小毒。
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应用:1.瘀血阻滞诸证;2•肺痈,肠痈;3.肠燥便秘;4•咳嗽气喘34、试比较川贝母、浙贝母功效的异同点。
【答】二者之功基本相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宜。
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泻,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宜。
至于清热散结之功,为川贝母、浙贝母共有,但以浙贝母为胜。
35、试比较桑叶和菊花主治病症的异同点。
【答】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可治风热感冒和温病初起、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桑叶:疏散风热之力强,又善于清肺润燥,并能凉血止血,可用于肺热或燥热咳嗽、血热妄行的咳血、吐血、衄血等证;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强,能清热解毒,亦可用于疮痈肿毒。
36、试述活血化瘀药的含义及由活血化瘀所产生的其他作用。
【答】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瘀血病症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药,活血止痛、活血调经、活血消肿、活血疗伤、活血消痈、破血消癥。
37、试结合黄芪的功效说明其临床应用。
【答】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临床应用:1 )脾气虚证,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只供学习与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 )肺气虚证,肺气虚弱,喘咳日久,气短神疲等;3 )气虚自汗,用于脾肺气虚,表位不固,表虚自汗等;4 )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黄芪具有补气、托毒生肌之功。
蜜制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38、试述生地黄的功效及主治证。
【答】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证:1)热入营血,舌绛烦渴,斑疹吐衄;2)阴虚内热,骨蒸劳烦;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肠燥便秘。
39、半夏、竹茹、薷香、生姜、紫苏均能止呕,临床如何区别应用。
【答】半夏:降逆和胃,为止呕要药,各种原因的呕吐,皆可配伍用之,对痰饮或胃寒所致的胃气上逆呕吐尤宜;竹茹:清热降逆止呕,为治热性呕吐之要药;薷香: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生姜:温胃散寒,和中降逆,其止呕功良,有“呕家圣药”之称,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因其本为温胃之品,故对胃寒呕吐最为适合;紫苏:能行气宽中除寒,和胃止呕,用治中焦气滞呕吐。
40、结合附子的性能特点,说明其主治病证及服用方法。
【答】性能特点: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主治病症: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①亡阳证,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用治亡阳证;②阳虚证,峻补元阳、益火消阴,凡肾脾心诸脏阳气衰微者均可用之;③寒痹证;能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用治寒痹证;服用方法:本品有毒,内服需炮制,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41、黄芪与连翘皆有“疮家圣药”之称,临床上如何区别应用?【答】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治痈疽疮疡阳证、实证,疮疡出现红肿热痛者。
多配伍金银花、野菊花等。
黄芪:具有补气、托毒生肌之功,用于疮疡正气不足,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或溃后难敛者。
常与人参、当归等同用。
只供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