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布尔什维克苏联共产党建党初期党内的一个派别。

意为多数派。

1903年7、8月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在制定党章时,以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马尔托夫等人发生激烈争论。

大会在选举中央委员会和党的机关报《火星报》编辑部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马尔托夫等机会主义者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俄文意为少数派)。

俄国1905 年革命时期,两派提出两种不同的策略路线。

1905年革命失败后,大部分孟什维克变为主张取消革命、取消革命党的取消派。

布尔什维克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因而布尔什维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和策略亦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

2、孟什维克俄国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别。

俄文音译,意为少数派。

1903年7、8月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以V.I.列宁为首的马克思主义者同L.马尔托夫等人在制定党章时发生尖锐分歧。

大会在选举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时,拥护列宁的人得多数票,称布尔什维克(意为多数派),马尔托夫等得少数票,称孟什维克。

会后,孟什维克发展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主要的右倾机会主义派别,其观点称为孟什维主义。

孟什维克分子认为俄国生产力落后,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主张俄国沿着资产阶级宪政的道路发展。

3、列夫"托洛茨基苏联共产党领袖,革命家,军事家,政治理论家,作家。

革命期间追随列宁,参加工人运动,曾被克伦斯基逮捕入狱,后出狱。

在十月革命期间担任过一些党、政、军重要职务,带领军队在内战中与白军作战,对苏联反抗美国、英国、法国武装干涉作了贡献。

1927年,因为他极力反对斯大林的独裁政策,主张世界革命而被开除出苏联共产党,后被流放、驱逐。

1938年,他在墨西哥与支持者创建了第四国际,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与共产国际对抗。

1940年,他在墨西哥被拉蒙"麦卡德杀害。

4、战时共产主义(内容)苏俄在1918~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经济政策。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印度政治运动的最后目标不是自治而是完全独立。

在印度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尼赫鲁的主张具有民主社会主义倾向。

在社会与文化层面,尼赫鲁主张取消种姓制度,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同时也主张吸收西方先进教育与科技,实行科教兴国。

*44、苏加诺主义1941年苏加诺写了《苏加诺谈苏加诺》一文,称自己是民族主义者、伊斯兰教徒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混合体”,提出“纳、沙、贡”思想。

(纳沙贡是印尼文民族主义、宗教和共产主义的缩略语)主张三种力量的团结与合作。

1945年6月1日他在印尼独立准备调查会上提出了“建国五原则”或“五基”:“第一是印度尼西亚的民族主义,第二是国际主义或人道;第三是协商制或民主;第四是社会繁荣。

第五个原则应该是:在信仰神道的基础上来建立独立的印度尼西亚。

”这里面的信仰神道,是包含了宗教宽容思想的。

即,既提倡印尼人信仰伊斯兰教,同时也允许他们信仰其他宗教。

45、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叙利亚)46、依附理论(拉美学者:普雷维什)47、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48、戴维营会议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

在总统疗养地戴维营,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两天会谈。

会谈中双方就苏美关系、德国和柏林问题交换了意见,谁也不愿作出实质性的让步。

不过,会谈公报宣布双方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并宣布艾森豪威尔应邀于1960年春正式访苏。

于是,会谈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49、戴高乐主义 P资26950、哈尔斯坦主义 P资27051、新东方政策 P资27052、波兹南事件 P资27353、匈牙利事件 P资27354、布拉格之春1968年1月,杜布切克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当年三四月间,他主持召开捷共中央全会,并通过了以改革为基调的《行动纲领》。

该纲领宣布:要充分发扬民主自由,坚持法制;实行经济改革,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要执行一种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

随后,捷克的改革运动日益展开,政治生活日趋活跃,民主气氛迅速笼罩全国。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

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

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

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

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

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

1893年为抗衡德、意同盟,法俄首先签订军事协定。

面临日益增长的德国威胁,英法调整在殖民地上的矛盾,于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

随后在日俄战争中遭到失败的俄国为了摆脱自己的困境,也于1907年和英国签订英俄协约。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世界现代史是指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见证了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的巨大变革。

以下是一些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名词解释: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于 1914 年至 1918 年,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

战争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枪杀。

战争的双方分为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

同盟国主要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协约国主要包括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美国等。

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同时,它也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促进了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

二、十月革命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

三、巴黎和会1919 年 1 月 18 日至 6 月 28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处理战败国的问题。

然而,巴黎和会实际上是一场帝国主义列强的分赃会议。

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四、经济大危机1929 年至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大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过剩、企业倒闭、工人失业、银行破产等。

它导致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严重衰退,也促使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五、罗斯福新政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被称为罗斯福新政。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一)】1、泰罗制(泰勒制):美国工程师泰罗提出的生产管理和工资制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始在美国及西欧国家流行。

其基本内容是:科学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研究出最经济而且生产效率最高的“标准操作方法”;严格地挑选和训练工人;实现差别工资制,不同标准使用不同工资率;实行职能式管理。

泰罗制的普遍推行,给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带来了根本的变革,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亚洲的觉醒: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掀起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亚洲被压迫的人民觉醒起来,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新高潮。

其中的重大事件有: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1905-1908年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伊朗、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虽然亚洲各国的革命都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亚洲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民主的意识。

3、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东南欧各国为争夺土耳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属地而发生的两次战争。

1912年爆发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门的内哥罗结成反对土耳其的巴尔干同盟,发动了反土耳其战争。

如而起很快战败,它在巴尔干的领土几乎丧失殆尽,被迫求和。

由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巴尔干半岛各民族终于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

同时由于利益分配不均,很快于1913年6月爆发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以保加利亚、土耳其为一方,向塞、希两国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结果保加利亚战败求和,失去了马其顿的大部。

战争大大计划了东南欧各国之间的矛盾,同时由于土耳其人的加入,大大超出了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成为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4、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政策。

1921年3月,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收制,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实行产品交换,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废除国家配给制和国家贸易垄断制。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汇编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因发生在1917年俄历10月得名。

20世纪初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集合点,1917年2月,俄国爆发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同年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广大群众中积极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并领导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举行了四月示威、六月示威和七月示威。

七月示威失败后,1917年7—8月,布尔什维克党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

9—10月间,革命形势完全成熟: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士兵暴动和各民族地区的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10月10日(公历10月23日),布尔什维克党举行中央全会,通过列宁提出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

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起义。

占领各重要据点,并与次日凌晨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

同时,10月25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宣布政权归苏维埃。

次日,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组成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奠定了苏维埃政权胜利前进的基础。

从1917年俄历10月到次年2月,各地起义纷纷胜利,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它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四月提纲”: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瑞士回国,第二天,在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会议和出席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会议的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联席会议上先后宣读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提纲。

4月20日在《真理报》上发表,史称“四月提纲”。

提纲明确指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向,制定了“过渡”的方针和策略。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为夺取属地、和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的第一次战争。

和既有重要的价值,又是分别向和扩张的。

新兴的拥有雄厚的、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

2.门户开放政策:在整个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内,不论是否在或都实行这个原则。

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

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3.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2月,与为了侵占东北和,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三国同盟: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帝国主义列强结成的军事与政治集团。

1879年,德国、奥匈帝国为了对抗俄国与法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意大利加入,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三国同盟的目标直接对准法国。

后意大利于1915年脱离同盟国集团,转而加入协约国集团。

同年,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则相继加入同盟国。

1918年11月,同盟国集团在与协约国的军事战争中失败,最终随着德国的战败,同盟国集团瓦解。

5.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三国同盟相对抗的帝国主义集团,由英、法、俄三国于1904—1907年期间签订一系列协议而组成。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第一章1.敦巴顿橡树园会议(P424)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胜利在望,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苏、美、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被称为“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规划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联合国建立的主要问题,在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布雷顿森林体系(P425)二战后形成的国际金融体系。

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的经济,1944年美、中、苏、法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会议最终通过了3个重要文件:《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的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决定成立2个国际金融组织,总称“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6年,世界银行正式开业,战后初期银行的主要借款人是西欧各国,后逐渐转到亚非拉国家;194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业,后两组织都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

会议还确认了“两个挂钩”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以及资本主义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二战后世界经济与金融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减轻了战后初期的汇率波动和经济动荡,增加了投资,扩大了世界购买力,也促进了世界贸易;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和美国在全球经济的霸主地位从此确立。

3.关税贸易总协定(P425)二战后,美国发起筹建的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

1947年10月30日,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在《关税贸易总协定》上签字,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

关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减少关税和贸易障碍,扩大国际交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组成了调整当代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总协定缔结后,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总协定既是一个调整各国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又是各国争夺市场的场所,同时还是一个调节和解决争议的机构。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确立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之间资本、人员、劳力、货物自由流通的新格局,它是由美国发起筹建,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4. 要求欧洲国家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方案,作为美国援助考虑的基础。它挽救了欧洲的经济危难,为西欧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基础,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巩固了美国自身的经济霸权,但它造成欧洲进一步分裂、造成西欧的经济屈服。
莫洛托夫计划:是冷战时期苏联采取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的措施。它是1947年苏联为了防止东欧“离苏倾向”,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援助东欧经济发展而与东欧各国签订的经济协议总称。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这一计划加强了苏联与东欧的经济联系,也限制了东欧同西方的经济往来,使其日益成为一个游离于世界市场之外的封闭经济集团。
1.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
5.北约: 1949年8月由美、加拿大和十二个西欧国家签订条约成立的美国操纵下的一个政治军事集团,全称是北大西洋公约联盟。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主要内容:缔结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应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地理范围:包括北美、欧洲成员国和土耳其本土及地中海、北回归线以北大西洋内各成员国之岛屿。面积2273万平方公里,总兵力500余万人。其主要机构有:①部长理事会和防务计划委员会。②常设理事会③国际秘书部④军事委员会。北约主要活动有:①组建联盟(1949-1955)②扩充军备 (1955-1967)③推行以“实力加谈判”政策(1967-今)。宗旨:加强各成员国的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共同努力,以保证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和福利。总之,北约是一个机构完备的机构,既是美欧遏制苏联的工具,也是美国用以从军事上、防备上操纵西欧各国的工具,北约是美国推行其称霸世界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铁幕演说: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的演说。

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

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

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

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2. 杜鲁门主义:是1947年3月12日由杜鲁门提出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具体内容是:援助希腊、土耳其政府,帮助他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

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阐述了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如果丧失希腊,就会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其影响将不仅是东方,还将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它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

4. 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由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来的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

从大背景讲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一个表现。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使世界特别是欧洲恢复到正常经济状态,以保持稳定与和平; 2 强调美国的政策不反对任何国家和主义,只反对饥饿、贫穷和混乱; 3援助倡议和具体方案应该首先来自欧洲;4. 要求欧洲国家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方案,作为美国援助考虑的基础。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 《朴次茅斯和约》朴茨茅斯和约是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于1905年9月在美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签署的和约,它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1.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的独立势力范围;2.把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给日本;3.俄国向日本割让北纬50 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邻近岛屿。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重新瓜分。

2.布列斯特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4.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即多次发生危机。

它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危机。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

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1. 《朴次茅斯和约》朴茨茅斯和约是日本和俄国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于1905年9月在美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签署的和约,它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

《朴茨茅斯和约》规定:1.俄国承认朝鲜是日本的独立势力范围; 2.把旅顺、大连在内的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南满铁路的租借权一并转让给日本;3.俄国向日本割让北纬50 度以南的库页岛及其邻近岛屿。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和俄国对中国东北的重新瓜分。

2.布列斯特和约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按照合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一般认为,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

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3.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由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宣告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事件,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开创了非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因为革命发生在俄历10月,故称为“十月革命”。

4.七月流血事件1917年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即多次发生危机。

它企图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摆脱危机。

1917年7月1日,临时政府命令俄国在西南战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惨败。

消息传来,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愤怒。

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50多万工人、士兵和水兵上街游行,示威群众高呼“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彼得格勒军区司令以“维护市内秩序”为名下令部队向示威群众开枪,造成400余人伤亡。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二战后的美国凭借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而得名,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铁幕演说,是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

铁幕演说也被认为是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精心安排的杰作。

杜氏意在利用丘吉尔这位著名的“反共斗士”投石问路。

丘吉尔在演说中不仅充分表达了英国的意愿,同时也道出了美国想说而不便公开说的主张,适应了杜鲁门政府的需要。

奠边府战役是越南人民抗法战争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

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后期,越军对法军实施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54年3月19日~5月7日,越军为粉碎法军企图,遂决定对奠边府实施进攻,由武元甲任前线总指挥,实际策划、指挥整个战役的是以韦国清为团长的中国军事顾问团。

经过激战越军取得胜利。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加快了战争进程,对于签订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有重要意义。

《日内瓦协议》是1954年4月26日,为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有中、苏、美、英、法和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等23个国家参加的日内瓦会议上签订(7月21日)的关于在印支三国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它规定:在印度支那全部地区停火;与会国尊重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领土主权;越南暂时以17度北纬为军事分界线,法军向分界线以南集结。

越南共产党在分界线以北集结。

印度支那由此获得解放。

戴高乐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 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 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31.和平法令苏维埃俄国政府公布的第一个重要对外政策法令,由列宁亲自起草,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农兵苏维埃第2次代表大会通过并颁布。

法令揭露和谴责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双方的掠夺目的以及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和战争的罪责。

向一切交战国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反对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

《和平法令》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反对并退出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号召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支持被压迫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掀开了国际关系史上的新篇章。

32.土地法令苏维埃俄国解决土地问题的法令。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报告,于1917年11月9日凌晨通过。

《土地法令》规定,立刻无偿地没收地主土地,把地主的田庄及一切皇室、修道院、教堂的土地,连同耕畜、农具、庄园建筑和一切附属物,一律交给乡土地委员会和县农民代表苏维埃支配。

法令宣布实行土地、森林、矿藏、水流等资源国有化。

永远废除土地私有权,禁止买卖、出租和出典土地。

所有的土地和地下的宝藏都是全民的财产。

土地平均使用,按劳动定额和消费定额把土地分配给劳动者。

土地法令的实施使俄国农民无偿地得到 1.5亿公顷土地。

农民因赎地而欠下的30亿卢布债款也被取消。

土地法令消灭了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使苏维埃得到劳动农民的广泛支持。

坦能堡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东线的一次重要战役。

一战爆发后,俄军为配合西线协约国的军事作战,于1914年8月在东线发动军事进攻,俄军主力两个集团军进攻德国的普鲁士,但由于其指挥系统差,后勤补给困难,在两个集团军之间出现一条几十公里宽的空隙。

东线德军在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最终击溃入侵俄军,俄军全线溃败,12万人被俘。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委任统治制一战后协约国对战败国殖民地进行瓜分和统治的一种新殖民手法。

1919年1 月—6月,在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帝国主义根据《国际联盟盟约》的规定,确定将德国等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按照其经济状况与地理位置,分成三个不同等级,由国联委托各协约国实施殖民管理。

通过这种形式,德国与土耳其的殖民地被瓜分殆尽。

在委任统治制之下,帝国主义打着帮助殖民地人民发展政治制度与国民经济的旗号、大行殖民统治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榨之实,这也成为协约国帝国主义构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委任统治制:一战后,主要战胜国通过国联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

国联盟约规定了“委任统治”的制度,把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土交给国联,由国联把它们委托给英、法、比、日等主要战胜国进行统治。

这一制度,反映了时代的进步,但未改变其殖民统治的实质,它只是列强在战后被压迫民族反帝斗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为维护其殖民统治而被迫对旧有的殖民体系进行的一种改造。

.威克斯通牒:1919年3月20日,协约国驻匈军事代表、法国的威克斯向匈牙利政府递交的一份要求割让土地的照会,即威克斯通牒。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匈牙利建立了独立的民族国家,协约国向匈牙利递交威克斯通牒,要求匈牙利将2/3的土地割让给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否则大兵压进。

这一照会引起匈牙利人民的无比愤怒,卡罗利政府不敢拒绝也不敢接受这一照会,只得自行下台,之后匈牙利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1926年大罢工(了解为主):1926年英国爆发的反对煤矿主削减工人工资、增加工时的大罢工。

一战后,英国经济长期萧条,煤矿主企图通过降低工资、增加工时来摆脱困境,1925年6月,煤矿主宣布降低工资13℅到48℅,取消最低工资限额,英矿工联合会在其他工会支持下决定实行总罢工以示抗议。

1926年3月,政府宣布同意削减工资10℅,延长工作日1小时,矿工代表大会拒绝政府这一要求,于5月4日举行大罢工,此后迅速波及全国主要工业部门,人数达600万,但工会总理事会却同政府秘密谈判,于5月12日强令全国工人停止罢工,只有煤矿工人坚持到12月,罢工失败。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美西战争Spanish-American War.: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殖民地而发动的战争。

是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后所进行的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1898 美国借口缅因号舰爆炸事件,向西班牙宣战,并进攻西数殖民地。

战争进行了10周,西班牙战败求和。

12月美西签订了《巴黎和约》,合约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让给美国,美国支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赔偿,古巴形式上宣布独立,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

这次战争使美国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并强化了它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

普拉特修正案Platt Amendment1901年,美国提出关于古巴宪法问题的修正案。

印有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普拉特提出,故名。

规定:美国有权对古巴进行干涉,古巴为美国提供简历煤站和海军基地所需的土地,未经美国同意,古巴不得与任何其他国家签订条约,不得把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国家。

限制古巴举借外债,美国有权干涉古巴事物的权利。

古巴制宪会议被迫把该修正案作为古巴先发的附件,该修正案实际上是古巴完全沦为美国的保护国,沦为美国“统而不治”的殖民地。

西奥多·罗斯福美国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美国第26任总统。

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在任总统。

他的独特个性和改革主义政策,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

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对国内的主要贡献是建立资源保护政策,保护了森林、矿产、石油等资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动劳资和解。

对外奉行门罗主义,实行扩张政策,建设强大军队,干涉美洲事务。

罗斯福推论Roosvelt corollary:是20世纪初美国第二十六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对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的“门罗主义”的最为重要的一次引申,它的核心是美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逻辑任意武装干涉拉丁美洲,以实现“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的独霸西半球的野心。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5、《布列斯特和约》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和约,苏俄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植物。但苏俄成功地推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德国战败后,于11月11日同协约国签订了停战协定,苏俄政府立即于11月12日宣布废除此条约,使得该条约成了一纸空文。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国际间的矛盾,使新生的苏俄政府有了巩固政权的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由于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宁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
13、卡普暴动
于1920年3月在柏林发生的由W.卡普领导的旨在推翻魏玛共和国、复辟帝制的保皇党未遂政变。它是由东普鲁士地方长官极右派头目卡普在国防军吕特维茨将军及议会外一批极右政客的支持下发动的。魏玛共和国成立不久,帝制派军人即企图推翻共和政府,恢复君主制度,建立军事独裁。为实施《凡尔赛和约》的解除武装条款,德国政府被迫把当时40万人的两海军旅被裁减兵员所引起的不满情绪,发起暴动,企图迫部队裁减为10万人。帝制派军人利用勒文费尔德和埃尔哈特使政府收回裁减国防军的命令。1920年3月13日埃尔哈特海军旅开进柏林。F.艾伯特总统及政府成员逃往德累斯顿,转而逃往斯图加特。卡普根据吕特维茨的指令成立临时政府,自任总理,吕特维茨任国防部长 。后德国工人举行的大罢工挫伤和打败了暴动分子,3月17日叛乱被平息,卡普逃往瑞典,政变失败。
16、道威斯计划
一战后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于1924年4月提出的关于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其主要内容是:1.成立新发行银行,统一和稳定德国的货币,建立正常金融秩序;2.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实现税务与债款的平衡;3.稳固其赔款来源,整顿德国的铁路并加强对工业界的筹款;4.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第一年赔偿10亿金马克,累计增加到第五年,以后每年支付25亿金马克;5.由美英向德国贷款;6.德国经济应受协约国监督,还要保证德国经济的统一和经济活动的自由。“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鲁尔危机和德国赔款问题暂时得到解决,对于恢复德国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被扬格计划所取代。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和平法令》指1917年11月8日,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由列宁起草的外交法令,是苏俄第一个重要的外交政策法令。

法令的主要内容是:(1)主张和平与谈判,揭露和谴责帝国主义战争;(2)宣布苏俄政府废除秘密外交,公布帝俄政府与临时政府所批准或缔结的全部秘密条约;(3)呼吁英法德觉悟工人帮助苏维埃政权将和平与解放事业进行到底。

《和平法令》是苏俄纲领性外交文件,是苏维埃国家发国内立法的方式提出了和平民主的国际法原则,有力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外交的掠夺本质,促进了欧洲人民反战情绪的增长,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欢迎,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慌,《和平法令》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布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它使国际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布列斯特和约》指1918年3月3日苏俄与德国及其盟国缔结的旨在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的屈辱性和约。

当时苏俄内外交困,国内经济困难,尚未组织起红军,最迫切的任务是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和平;而协约国集团企图借德国力量摧毁苏俄,或使其两败俱伤。

因此苏俄不得不单独与同盟国集团在布列斯特开始停战谈判。

由于托洛茨基违抗列宁指示,导致德奥军借机破坏和谈,大举进攻苏俄。

为了保卫革命,保障国家的安全与独立,使初建的国家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苏俄政府签署了《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

条约规定:(1)波兰、立陶宛等地脱离俄国;(2)乌克兰和芬兰独立;(3)俄军撤出卡尔斯、阿尔达汉等地;(4)俄国军队完全复员。

同年8月的补充条款规定苏俄要赔款60亿马克。

《布约》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掠夺性条约,使苏俄丧失大片领土;但和约使苏俄终于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赢得了必要的和平环境来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经济,加强国防。

德国也得以免于两线作战。

《布约》只是苏俄暂时的对敌妥协,1918年11月,德国战败,苏俄立即宣布废除该约。

《英苏贸易协定》指1921年3月英苏双方签订的贸易协定。

苏维埃第七次代表大会后,苏俄采取各种外交措施,争取改变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2.“门户开放”照会3.《朴茨茅斯和约》4.劳动解放社5.提拉克青年土耳其党6.第一次巴尔干战争7.无限制潜艇战8.《四月提纲》9.科尔尼洛夫叛乱10.和平法令11.基尔水兵起义12.威克斯通牒13.“十四点计划”14.巴黎和会15.五国海军协定16.九国公约17.威斯敏斯特法18.“小协约国”19.魏玛宪法20.职团制21.“协调外交”22.道威斯计划23.《莱因保安公约》24.《非战公约》25.新经济政策26.甘地主义27.《黑海海峡公约》28.凯末尔主义29.华夫脱运动30.卡德纳斯31.非暴力抵抗运动32.国会纵火案33.授权法34.日本军部35.二.二六事件36.《国策基准》37.反共产国际协定38.渥太华经济会议39.英德海军协定40.“马提翁协议”41.“百日新政”42.“华格纳法”43.中立法44.霍尔—赖伐尔协定45.九国公约会议46.“不干涉”协定47.“钢铁同盟”48.苏德互不侵犯条约49.“东方战线”50.奇怪的战争51.敦刻尔克大撤退52.租借法案53.大西洋宪章54.联合国家宣言55.诺曼底登陆56.德黑兰会议57.开罗宣言58.雅尔塔会议59.波茨坦公告60.英日同盟61.英法协约62.日俄战争63.英俄协约64.伦敦条约(1915)65.马恩河会战66.索姆河战役67.凡尔登战役68.俄国临时政府69.四月危机70.土地法令71.布列斯特和约72.余粮收集制73.战时共产主义74.喀琅施塔得叛乱75.粮食税76.吉斯林77.苏台德日尔曼人党78.苏台德事件79.贝纳斯80.汉莱因81.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82.库恩·贝拉83.奥地利共和国84.季米也洛夫85.德国十一月革命86.柏林一月战斗87.魏玛共和国88.卡普暴动89.鲁尔事件90.纳粹党91.第三帝国92.冲锋队93.党卫队94.维希政府95.罗姆暴动96.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97.国家法西斯党98.墨索里尼进军罗马99.劳动职团法100.英国1926年总罢工101.英镑集团102.汤因比103.火十字团104.法国人民阵线105.自由法国106.西班牙人民阵线107.西班牙内战108.国际纵队109.紧急银行法110.联邦紧急救济法111.全国产业复兴法112.农业经济调整法113.犹存社114.皇道派115.统制派116.五一五事件117.罗拉特法118.阿姆利则惨案119.食盐长征120.凡尔赛条约121.圣日尔曼条约122.纳伊条约123.特里亚农条约124.色佛尔条约125.国际联盟126.洛桑条约127.华盛顿会议128.杨格计划129.胡佛《缓债宣言》130.布鲁塞尔会131.天津租界危机132.国际不干涉委员会133.轴心国134.德国吞并奥地利135.慕尼黑协定136.英法苏三国谈判137.马奇诺防线138.莫斯科保卫战139.珍珠港事件140.斯大林格勒大会战141.北非之战142.阿拉曼战役143.中途岛海战144.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145.第二战场下编146.布雷顿森林体系14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48.世界银行149.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50.“两个挂钩”原则151.《克莱顿计划》152.阿拉伯国家联盟153.“凯恩斯计划”154.“怀特计划”155.“曼哈顿计划”156.美国的“世界主义”外交理论157.雅尔塔体系158.“雅尔塔公式”159.《世界人权宣言》160.世界和平理事会161.尼赫鲁主义162.苏加诺主义163.阿拉伯复兴社会主义164.泛非运动165.纽伦堡审判166.“铁幕”演说167.“八千字长电报”168.杜鲁门主义169.第一次柏林危机170.马歇尔计划171.“第四点计划”172.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73.“范登堡决议”174.“北约”175.1954年10月巴黎协定176.美日安全保证条约177.“道奇路线”178.东南亚条约组织179.巴格达条约组织180.“共产党情报局”181.“经互会”182.“华约”183.穆罕默德·阿里·真纳184.《蒙巴顿方案》185.恩克鲁玛186.“非洲年”187.“加纳模式”188.猪湾事件189.游击中心主义190.“特种战争”191.印巴分治192.“北部湾事件”193.亚非会议194.“万隆精神”195.不结盟运动196.“七十七国集团”197.“欧佩克”198.四国首脑会议(1955)199.《圆桌会议协定》(印度尼西亚)200.《泰丁斯—麦克杜菲法》201.《昂山—艾德礼协定》202.《贝尔福宣言》(1917)203.第一次中东战争204.埃及“自由军官组织”205.第二次中东战争206.艾森豪威尔主义207.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208.“哈尔斯坦主义”209.第二次柏林危机210.戴维营会谈211.“灵活反应战略”212.柏林墙事件213.古巴导弹危机214.葛拉斯堡会议215.欧洲煤钢联营协定216.罗马条约(1957)217.欧洲经济共同体218.七国自由贸易区219.三环外交政策220.戴高乐主义221.“新东方政策”222.“金庙事件223.印度“绿色革命”224.印尼“9.30事件”225.“东盟”226.南亚区域合作联盟227.“六五战争”228.“斋月战争”229.“戴维营协议”230.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231.伊朗白色革命232.伊朗伊斯兰革命233.两伊战争234.海湾战争235.“班图斯坦计划”236.“发展主义”理论237.庇隆主义238.《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239.马岛战争240.尼克松主义241.“现实威慑战略”242.欧安会243.中欧裁军会议244.星球大战计划245.美苏中导条约246.“关于欧洲联盟的庄严宣言”247.“尤里卡计划”248.《北大西洋关系宣言》249.洛美协定250.251.日本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环太平洋合作构想”252.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253.《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是为了期末考试整理了一些世界现代史有关的名词解释,可能不算很专业,不过我觉得已经把各个点都包括了,已经用斜线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点分开,记背时会清楚些。

如果觉得不完善,可以参考其他的资料补充。

1、美西战争1898年美国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的战争。

/19世纪末,美国西部开发殆尽,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张。

1898年4月借口美舰“缅因号”在西班牙殖民地被炸沉向西班牙宣战,不到三个月就占领西班牙数个殖民地,西班牙被迫求和。

/12月签订《巴黎和约》,规定将其殖民地菲律宾,关岛,波多黎各割让给美国;古巴独立/美国于1901年强迫古巴接受《普拉特修正案》,事实上把古巴变为美的殖民地。

/从此西班牙退出争夺殖民地的舞台。

2、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且其军事力量也远不及其他列强,所以它决定用经济竞争方式在中国扩张利益。

/1899年美向英、德、俄、意等国发出照会,主要内容为列强之间互相承认在华势力范围,相互之间不得干涉;同时也应当承认其他列强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的特权。

/1900年美向各国发出第二个照会,声明此政策是“保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1922年载入《九国公约》,成为各国侵略中国的保障/它为迟到者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扩张大开方便之门,同时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由追随英国到奉行独立自主的帝国主义大国政策,美成为列强在亚太地区竞争的主角之一3、大棒政策又称“实力政策”。

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的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认为对付别国的方法是:话可以说得好听些,但手中要拿着大棒,故名。

后发展为“大棒加胡萝卜政策”(“胡萝卜”指给一些好处)。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

/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

遭到拉美人民的反对。

/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

(独裁者的怀柔政策)4、金元外交20世纪初,美国总统塔夫脱提出的美国用经济手段来控制拉美等地区的经济,使各国日益依附于美国的外交政策。

/他宣称美国对外政策的特点就是用美元代替枪弹,利用经济渗透和施加压力,这就是“金元外交”的要义。

/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美国资本大量投入加勒比海地区及中国等地,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事实上,金元并没有完全取代枪弹,而只是枪弹的补充。

二者常常交替使用或同时使用/金元外交实际上是一种外交渗透,通过对外投资来夺取更多的海外市场和殖民特权。

5、日俄战争1904年到1905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统治权所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俄国战败并与日本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使日本取得了在东亚的军事优势及在朝鲜和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力,令俄国在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世界意义是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到来,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的满洲地区,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这给中国东北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刺激了中国的爱国知识分子,促进了中国的立宪民权运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影响:俄国战败加速了1905年革命的到来,而1905年革命又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日本从此跻身于世界列强之林,更增加了称霸太平洋的野心;亚洲的小日本打败了欧洲的大俄国,鼓舞了亚洲的民族主义;但日本的侵略扩张使各国的民族主义运动加强了反帝国主义的性质)6、伊朗的立宪革命1905—1911年伊朗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末,伊朗半殖民地日益加剧,国内的封建统治阻碍社会发展,激起人民的不断反抗。

/1905年12月,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和阿翁的偶发事件成为伊朗革命的导火索。

接着工农群众掀起强大的人民运动,迫使国王穆扎法尔丁于次年召开立宪议会,颁布宪法,宣布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等,限制了国王权利。

/1907年以后,工农运动深入发展。

/1908年6月,穆罕默德·阿里在德黑兰发动政变,解散国会和革命组织,屠杀革命者,人民运动进入新高潮。

/1909年7月,北方革命部队联合反国王的部落诸罕军攻占德黑兰,废黜穆罕默德·阿里,召开第二届国会。

当权的地主阶级集团竭力压制民主运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妥协。

/1911年底,英俄军队分别干涉伊朗南北部的革命运动,反革命集团趁机于12月在德黑兰发动政变,卡扎尔王朝复辟,革命失败。

(了解:第一届国会:20世纪初,伊朗深陷半殖民地的处境。

伊朗国王借外债出过旅游的行动更激起各阶层的不满。

1905年12月德黑兰地方官毒打商人,成为伊朗革命的导火线。

群众采取到清真寺避难的传统反抗形式,塔巴塔里和比哈比哈尼成为他们的领导人,并提出立宪要求。

国王被迫下诏开立宪会议,颁布宪法,国王有权制定30名参议员,议会是“全体人民的代表”,有权决定法律、预算、借款、租税问题;政府对议会负责;人民有受教育、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生命、财产不受侵犯;宗教法院和世俗法院并存;伊斯兰什叶派被宣布为国教;内阁大臣必须由穆斯林担任;5名高级僧侣组成的法律草案审查委员会负责用伊斯兰教精神审查议会通过的法案。

1907年,新国王拒绝批准宪法的组成部分——《基本法补充条款》,人民示威抗议和罢工,一名革命者刺杀首相后群众中保守和激进两派的矛盾以及俄国军官训练的哥萨克旅,发动政变,第二次政变得逞,宣布废止宪法,解散国会,颁布军管法令,革命者被杀被捕。

1909年7月,革命群众解放德黑兰,另立新国王,组成新内阁。

第二届国会民主派和保守派矛盾激烈,导致革命失败,卡扎尔王朝重新统治伊朗。

绞杀伊朗革命的元凶为俄英,但伊朗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

)7、自主自产运动印度总督寇松统治期间为了削弱印度的民族运动而分治孟加拉的事件遭到了印度人民的普遍反对,/在此背景下国大党于1906年国大党年会上提出了自主自产的号召,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是自主自产运动中的主要领导力量,/在他们广泛的宣传和组织下,印度发生了多次工人罢工、农民起义和群众大会,其中孟加拉为运动中心。

/运动遭到了英印殖民当局的镇压,提拉克也被逮捕入狱/1907年12月,国大党年会中保守派和激进派发生公开冲突,年会决定终止自主自产运动。

/它表明印度无产阶级作为一支新兴的阶级力量已经成长起来,能进行自觉的群众性的政治斗争了。

8、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21日到1916年6月1日,英德海军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即日德兰海战。

又称斯卡克拉克海战。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都全面出动了舰队主力,总计投入达200多艘军舰。

/就战役胜负得失而言,德国海军略占上风。

但就战略意义而言,英国仍保持了对德国的海上优势,德国企图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目的未能实现。

/此后北海水域内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9、无限制潜艇战一战中德国在大西洋采取的针对英国的经济封锁战。

/1917年2月,由于德国在欧洲大陆和海战的军事进攻失败,没有达到迫使英法等协约国帝国主义投降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击英国,德国在大西洋水域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的对外贸易几乎陷入停顿,使之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无限制潜艇战”对美国利益的损害促成了的美国参战,从而给予德海军以重大打击,促使无限制潜艇战走向失败。

10、四月提纲1917年4月17日(俄历4月4日)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所作的《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因发表在四月,又称《四月提纲》。

/他提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当前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新建立的国家政权形式应是苏维埃共和国,而不是议会制共和国。

/指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进行的战争仍是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所以要推翻它。

/在经济方面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土地、银行国有化,由工兵代表苏维埃对社会生产和分配实行监督。

/《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

11、布列斯特和约这是一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同盟国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苏俄想退出大战的建议被协约国拒绝,便与同盟国的德国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根据协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给同盟国,赔款60亿马克。

/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一战,为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的时间。

/这是苏俄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的成功外交,也使列宁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高峰。

12、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7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国际会议,会上通过的一系列协定总称为《洛迦诺公约》。

/主要内容是关于各国之间对安全的相互保证和允许德国加入国联,/是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的调整,改善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由此“洛迦诺精神”一时成为和解与安全的代言词。

/它是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

/但它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极大削弱,自身孕育着不稳定因素。

/后由于德国进军莱茵兰地区,公开违反条约规定,《洛迦诺公约》废止。

1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

/1919年,英国殖民者制造阿姆利则惨案,导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涨。

/次年印度国大党通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内容包括:以和平方式抵制英国殖民政府机关、抵制英货、抗税等。

/从1920-1944年间,先后举行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14、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

/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战前,这一政策最积极的推行者是英国、法国、美国等国。

/20世纪30年代前,绥靖政策主要表现为扶植战败的德国、支持日本充当防范苏联的屏障和镇压人民革命的打手,二战时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而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

/“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